2025年1月1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半導體業面臨機遇與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沒有仇恨不能放下,或沒有仇恨不能炒作?
◆  聯合報黑白集/好矛盾!廢軍訓,教民防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半導體業面臨機遇與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半導體業面臨機遇與挑戰


2025-01-18 00:44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近期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及人工智慧(AI)晶片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政策。路透


美國近期針對中國的半導體及人工智慧(AI)晶片實施新的出口限制政策,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不小影響。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樞紐,其角色在這場國際競爭中顯得格外關鍵。美國的政策雖以遏制中國技術發展為目標,但對台灣而言,這不僅僅是挑戰,更蘊藏著機遇。

從技術層面來看,美國新政策有助於台灣鞏固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領導地位。台灣的晶圓代工技術世界領先,特別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領域。在美國加強管控的背景下,台灣有機會深化與美國、日本等盟友的技術合作,特別是在 AI 晶片設計與量產方面,保持在技術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但台灣也必須警惕,中國正加速推進本土化技術,尤其在成熟製程領域,已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與技術優勢,如果台灣企業未能在競爭中保持價格與技術的雙重優勢,可能會面臨市場壓力。

另一方面,供應鏈的重組是台灣必須面對的重要挑戰。美國的出口限制政策促使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許多企業不得不重新考量生產與分配策略。這一變化既是風險,也是機會:風險在於,台灣作為生產的核心,任何供應鏈的重組都是風險和成本的增加;機會則在於,台灣可藉此建立更多來自東南亞、日韓和歐美的鏈結,除了增強韌性,也可拓展新的市場空間。

地緣政治風險也是必須面對的議題。美中科技競爭日趨激烈,使台灣的角色更加敏感。如何在國際關係中取得平衡,既保持與美國的緊密合作,又避免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惡化,對台灣而言,是一場高難度的外交考驗。面對這一挑戰,台灣需要靈活應對,採取既能穩定經濟發展,又能避免不必要衝突的策略。

展望未來,美國即將迎來新任總統川普,將對全球經濟帶來更多變數。過去的經驗顯示,川普政府往往以激進且單邊的方式推動國際政策,特別是在貿易與科技領域,其「美國優先」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技術圍堵。同時川普或許會重新評估拜登政府實施的出口限制政策,甚至可能擴大其影響範圍,以確保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優勢。

這種策略也可能對台灣產生兩極化的影響。川普政府若強化對中國的技術打壓,可能為台灣企業創造更多進軍美國及其盟友市場的機會;另一方面,川普的單邊政策特質可能加深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使台灣在美中之間的外交操作更加困難。此外,川普一向對供應鏈「回流美國」抱持積極態度,未來不排除進一步要求盟友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這可能導致台灣企業面臨成本與資源分配的挑戰。

因此台灣在應對未來變局時,需保持高度靈活性。一方面應積極參與和美國的合作,鞏固技術與市場優勢;另一方面則需著眼於全球多元化布局,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或地區。在面對川普政策可能引發的貿易與技術摩擦時,台灣需要加強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合作,確保在國際市場中的穩定地位。

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政府將協助企業因應可能的美國新政策,包括協助企業將生產從中國轉移,以降低潛在的關稅影響。但川普政府對台灣的態度也存在不確定性,他曾表示,台灣應支付更多的「保護費」,以換取美國的防衛支持,以軍逼商」將會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美中對抗和川普的就任,使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台灣需要靈活處理美國新政府的政策變化,調整產業策略,確保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優勢。台灣不僅要在技術層面保持創新,還需在外交與經濟策略上靈活調整,才能繼續在全球半導體版圖中發光發熱,成為穩定與創新的核心力量。













聯合報黑白集/好矛盾!廢軍訓,教民防


2025-01-18 03:45  聯合報/ 黑白集
黑熊學院招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警政署編列兩千多萬預算,密件發文地方警局,指名由黑熊學院、壯闊台灣等團體協辦民防訓練。內政部長劉世芳答詢稱,推薦黑熊學院只是「供地方參考」,尚未實際執行。廢話!預算還在審,當然沒執行;若在野黨沒揪出,不就偷渡過關了?

這就是民進黨豢養側翼的標準手法:中央發文授意,地方承旨辦理,然後民團和綠媒分食公帑而肥。比較引人注意的是,黑熊學院民防課程的樣態:從「零日餐桌」的蔬菜種植求生,到基礎的包紮救護和避難,乃至親子園遊會的逃生消防,似乎活動的趣味性遠大於生存防衛訓練。令人想不透:這何需特別委託黑熊辦理?

時移勢易,兩岸關係緊張,民防當然也能變成一門好生意。問題是,為什麼要由黑熊學院、壯闊台灣獨攬?君不見,什麼步槍瞄準、什麼包紮急救,乃至愛國反共,都是以前高中軍訓、護理課教授的東西。如今,民進黨在廢掉軍訓護理、要求教官退出校園後,突因抗中保台而想到「民防」的重要,不覺得自己荒唐嗎?廢掉軍訓,再花公帑又收費教民防,真是生財有道

學生上軍訓固然可笑,但比起黑熊教種菜、包紮、打漆彈而誇稱是「全民防衛」、「社會韌性」,顯然務實得多。因天下太平而廢軍訓,現在卻為挑起戰端而大搞民防,民進黨真矛盾!












聯合報社論/沒有仇恨不能放下,或沒有仇恨不能炒作?


2025-01-18 03:13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左)15日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右)「喝咖啡」,針對朝野紛爭,賴總統強調,「在福爾摩沙,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也沒有什麼不快過不去」。 中央社


立法院長韓國瑜率團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前夕,賴清德總統邀請跨黨派代表團「喝咖啡」。在朝野對抗升高之際,賴總統一句「在福爾摩沙,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儼然成為會面金句;但會後朝野對抗並無化解跡象,甚至隔天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就喊話黨公職全體投入大罷免。賴總統引的金句,反成寓言和反諷

賴政府上任以來,不顧朝小野大的政治現實,在立法院引發一場又一場的朝野衝突。民進黨只想整碗端走,甚至把司法當作攻擊武器,朝野間的仇恨與對立幾已無法化解。展望今年乃至未來三年,很可能都要在藍白綠的震天殺聲中度過。

就在賴總統與韓國瑜「喝咖啡」前後,民進黨才高呼要「大罷免」韓國瑜和區域藍委;立法院則有憲訴法後續處理、總預算是否大刪的激烈衝突。因此儘管只是一場「例行性會面」,但一位是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一位是藍營重要領袖的立法院長,與會者又含括朝野,民眾自然希望這場會面能達成「例行接見以外的成果」。

可惜除了說說場面話,賴總統對朝野對抗情勢,似無真心化解之意。例如韓國瑜拋球給賴總統,希望柯建銘「別這麼硬」,顯然就是要總統對立院情況表態;但賴總統只請韓國瑜和柯建銘「多喝咖啡」,彷彿化解朝野對抗,責任只在韓國瑜至於在「沒有仇恨放不下、沒有不快過不去」之後,賴總統接著說「最重要的是團結」,恐怕也是要團結在民進黨意志下才是團結了

於是,接著就發生「上午總統邀喝咖啡,下午總召搞砸協商,隔天開始大罷免」的醜陋場景。藍白要聯手大刪總預算,會期時間已然不多,柯建銘卻在朝野協商時表演個人秀,以冗長無效情緒性發言,從大罷免扯到國家安全,讓總預算協商一事無成。柯建銘的作為,就是要利用在野黨大刪預算反向炒作,製造仇恨,找相罵本,果然接著啟動大罷免。

行政院長卓榮泰也不遑多讓。面對總預算可能被大砍,卓榮泰劍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他對台電、媒體宣傳預算指指點點,「難道又想回到黨國時代,用黨來指揮一切?」卓榮泰的頂頭上司賴總統兼任民進黨主席,才是真正「用黨來指揮一切」;而且前任總統蔡英文就是如此。「回到黨國時代」是民進黨的「現在進行式」,卓榮泰是忘了,還是不敢想起來

賴總統邀韓國瑜喝咖啡,卓榮泰卻將批評矛頭對準朱立倫,柯建銘更要推大罷免,背後的思考,不是為化解朝野僵局,而是分化對立的兩面手法分化對象不只是選民,更是在野黨。「拉高韓國瑜、壓制朱立倫」,就是意圖在藍營內部製造矛盾。可惜這樣的手法太過拙劣,在野黨已經不會上當。

雖然朝野衝突非一朝一夕可解決,但以賴總統的高度與掌握的權力,逐一化解仍不是不可能。例如憲訴法僵局,根本不用走到在違法違憲下進行釋憲和暫時處分的地步,賴總統只要盡速公布施行,並提名立法院能接受的大法官人選,就可很快化解。而總預算是否大刪,在野黨也非鐵板一塊,朝野若能在憲訴法和大法官人事上達成共識,何愁總預算無法取得共識?

民眾對賴總統與韓國瑜喝和解咖啡的期待,其實未必是認為兩人一定可以跨出朝野合作的第一步,而是認為,這可能是避免朝野衝突進一步惡化的最後機會。事實證明,結果仍然讓人失望但外界更將懷疑,難道賴總統口中所說是「沒有仇恨放不下」,心中所想卻是「沒有仇恨不能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