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接沒有更佳替代方案嗎
◆ 韓國瑜赴美賀川普就職 台應表明非麻煩製造者
◆ 假預算攻防 綠推大罷免
◆ 誰有權利寬恕凶手?
◆ 陸觀光示好 用雅量接受
◆ 設旅遊保障基金 防不肖旅行社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四接沒有更佳替代方案嗎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台電協和電廠改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第六度闖關環評初審。正當輝達總部準備要來台灣設廠之際,經濟部郭部長豪氣地說,輝達即使要一百億度電也沒問題,似乎是被拿來作為四接環評一定要通過的強烈說詞。
歷經冗長的討論後,環評初審會最後以兩案併陳提送環評大會,等於是將戰線延長。面對爭鋒相對的正反兩方,環評委員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不願遽下結論,這是可預知的結果。
除了地方強烈抗爭,基隆市長更帶頭反對,因此即使未來在環評大會強渡關山,但是否得以順利施工興建,仍有太多變數。相對桃園觀塘三接環團反對的重點僅是珍貴的藻礁之保護問題,四接除了同樣有影響海洋生態的疑慮外,更多了影響船舶進出的航道安全問題,所以更棘手。但即使有這些問題,台電仍然堅持填海造地,毫不考慮評估其他替代方案,令人遺憾。
更麻煩的是四接之後,未來還將有五接、六接、七接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也都同樣有複雜的環境生態衝擊問題,可能面臨的抗爭似無可避免。當然,工商業對用電的需求十分殷切可以理解,而為了能源轉型的目標,穩定的天然氣供應也十分重要。但是,我們難道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案嗎?
筆者熟識的某位航運專家,曾建議引進北歐發展成熟的「無碼頭接收系統」,似乎可提供台電及執政當局參考。該方案不必建固定式的接收站,僅藉由移動式接收平台,即可將天然氣自載運船經由浮動柔性軟管傳輸到岸上。由於無固定式基礎設施,可避免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當然也不必做環評,更不致妨礙船舶進出。是除確保航運安全外,兼顧能源、環保要求的方案。尤其是在 AI 世代,更可能隨時因應海象、天候的變化,快速調整傳輸管路路徑,比固定式接收站更具機動彈性。
天然氣接收站的隱憂是,現在中共戰機、艦艇動不動就繞台,未來也可能射飛彈造成船舶無法靠岸,對台海作局部封鎖。固定式設施可能成為共軍攻擊的目標,所以環團在這方面的擔心,也不能完全視為杞人憂天。
三接是頭已經洗了,不能不剃;四接以及未來的五接、六接等,應可重新評估。現在的經濟部長、環境部長都是來自民間,應可跳脫傳統思維,勇於接受新方案。
建議經濟部以及台電、中油在未來的攻防中,除環境、能源等專家外,也可同時請教海洋航運專家的專業意見,能以更開放的態度,將各種可能的替代方案納入評估。讓我們的能源轉型能順利推動,以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的淨零排放目標。
韓國瑜赴美賀川普就職 台應表明非麻煩製造者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曾任職駐美代表處(台南市)
立法院長韓國瑜率領川普就職慶賀團即將啟程,賴清德總統日昨接見慶賀團並賦予該團三任務,期盼傳達台灣人民的誠摯祝福、對民主的堅定承諾,並建立台美關係新里程碑。
行禮如儀的接見,賴總統致詞和府方發布新聞皆出現「去年台美剛慶祝《台灣關係法》通過四十五周年」文字。但該法緣由係在卡特政府片面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我方進行艱困談判,且美國會和民意支持台灣安全下催生,請教賴總統:斷交何來慶祝?美國務院和智庫如提及該法,僅出現「施行周年」文字。賴政府國安團隊無論其唯美是從或無心之過,令人費解。
近年來,逢美新總統就職,總統府循例派出慶賀團,係我方自發性組團,美國在台協會除被照會我團行程,給予機場禮遇通關外,我團與美「國會正副總統就職典禮聯合委員會」的邀請無涉。
按該委員會慣例,前來觀禮門票只發給正副總統家屬、歷任總統與其夫人、聯邦參眾議員、最高法院大法官、外交使節團、內閣成員及被提名人、國防部最高階軍官組成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州長等人,貴賓座位區,含我方慶賀團內,安排於國會大廈戶外典禮的主舞台;另觀禮者尚包括登記索票的二十萬名民眾,其座位大致分布於主舞台周邊及大草坪,為了安檢需要,民眾現場報到時間較主舞台貴賓提前四至五小時。
元月華府天候嚴寒,當年雷根總統連任就職逢大風雪肆虐,戶外典禮臨時改至室內舉行。以民國九十八年(○九年)歐巴馬就職為例,我慶賀團除時任王金平院長外,含前副總統呂秀蓮及郝龍斌市長等不同黨派人士多人,雖未降雪,慶賀團在戶外忍受數小時零度低溫,駐美代表處為團員準備禦寒氈帽、手套、暖暖包等。
除觀禮外,當年王前院長一行也出席大華府地區僑團盛大聯合公宴,代表政府宣慰僑胞是行程重點之一。華府地區僑社之多樣性有如台北政治光譜,團員於結束僑宴後,則分別與不同屬性的僑團互動。
今年我慶賀團規模比往年略減,時值美政府新舊官員交接,韓院長和立委行程雖含與美方政要、智庫學者及僑界代表會晤,恐難見到新政府高階官員。
由於賴總統欲傳達美方的主訊息不明確,建議韓院長聚焦台海安全,在美會見國會議員、美方官員,或與傳統基金會等智庫學者座談,明確表達台灣人民是愛好和平的維護者,非麻煩的製造者,維持與台灣友好關係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請川普政府各部門忠實執行台灣關係法,並繼續提供我防衛性武器,協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安全及穩定。相信韓院長將不負國人和賴總統所託,除了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聽見台灣人民心聲。
假預算攻防 綠推大罷免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伍豪/文史工作者(高雄市)
當賴總統邀朝野立委到總統府喝咖啡,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卻在預算朝野協商獨跳「水上芭蕾」,藉以癱瘓議事。此外,行政院不與在野立委溝通,而要各部會舉行記者會哭窮,還藉各種補貼經費被刪之名,情勒各行業與全國百姓;同時,親綠側翼則以各種手段對在野黨立委抹黑。執政黨似乎不在乎預算與施政績效,只想把在野砍預算的大刀變成迴力鏢,拿來推動大罷免。
近期筆者讀到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所著的《關原之戰》,描述日本最大規模的內戰,背景是豐臣秀吉剛死,當時日本最有實力的大名德川家康有意取而代之。若天下太平,家康無法遂行其願,於是他不斷挑起事端,並透過分化、抹黑、造謠,將豐臣秀吉家的勢力一分為二,並挑動兩方對戰,最後支持家康的東軍,只用半天,靠著成功策反敵軍,大敗由石田三成領導的西軍,為他日後建立江戶幕府奠下成功的基礎。
看看最近綠營對預算攻防的操作手法,他們不尋求以溝通、協商爭取預算通過的正常程序,而是藉由記者會造謠或網路梗圖抹黑的手段,目的或許就是要推動大罷免來改變國會朝小野大的局面。
在野黨立委僅對預算提案,這是正常的審查程序。馬英九執政時期,民進黨對行政院提出的預算,也常以千案案海來進行審議。經過行政團隊溝通、朝野協商、委員會預算處理及院會審議後,多會通過各方可接受的版本。然而這次民進黨政府及老柯似乎鐵了心想推大罷免,所以既不溝通也不協商。
現在民進黨施政無能,還以司法追殺異己,並透過預算攻防營造在野監督亂象,以利推動大罷免,這計謀能否奏效,就看藍白是否能接住綠營拋出的迴力鏢了。
誰有權利寬恕凶手?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死刑犯黃麟凱日前遭槍決,他曾是死牢裡最年輕的死刑犯,也是賴政府上台後第一個執行的死刑犯。對於死刑,常有大哉問:「究竟誰有權利寬恕凶手?」
殺人償命不是封建時代遺毒嗎?怎還不廢除死刑?《舊唐書》上說,梁悅因幫父親報仇而殺人,韓愈對此提出議論。其後,梁悅遭判杖刑一百後流放,免了死罪。
不只中華法系如此,西方法學對殺人者、被害遺族復仇等難題,也有漫長演化。像意外人傷,在古歐洲會演變成兩族群勢不兩立、互相報復。是以立法者將「復仇」收歸國家,不再讓私人妄為。申言之,今日法律並非沒有「復仇」,而係轉為其他彌補方式,但唯獨對故意殺人者仍保留死刑。若斷然廢死,無疑讓被害者與遺族無從復仇,更違背人民對正義的託付。
那死刑犯若具備「教化可能性」,可否免死?現代刑法,自非單純以牙還牙,但仍需考量「應報」與「罪刑相當」;但若非死刑無法防制最嚴重罪刑時,不應考量「教化可能」。是以,既然黃麟凱連取兩條人命,乃最嚴重之罪,又哪來槍下留人之歪理?
「誰有權利寬恕凶手」?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張建偉曾撰文:復旦大學林森浩殺害同學黃洋,居然有一七七名同學聲明要代替黃洋,給其貧困的父母盡孝,如何口惠,實不至?此其一;且企圖影響司法,創造與論,此其二;公開信件,給黃洋父母與遺族壓力,此其三。張結論認為:除被害者與被害者父母或遺族,任何人都無權寬恕凶手!越俎代庖者,既無聊!又無恥!
試以《銀河英雄傳說》名句為結。英明神武的萊因哈特云:「人民要的不多,公平的審判與稅賦」。凶犯一再逃死,不能謂撫平被害人;養著定讞死刑犯,慷遺族與人民之慨,何來公平正義之有?
陸觀光示好 用雅量接受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去歲春節前夕,台灣宣布對大陸旅遊「禁團令」,當時業者「連年夜飯都吃不下」。大陸文旅部今年同樣在春節前宣布「近期恢復福建、上海赴台團隊遊」。大陸遊客近期因王星事件對泰旅行卻步,上周末中國至泰國機票退訂量大增百分之一五五,台灣相對泰國之旅遊安全性不言可喻,此正是台灣爭取陸客觀光大好時機,但我官方是否會考慮旅遊業者生計,大度接下陸方示好的橄欖枝?
陸方對於開放對台觀光可說一貫主動出招,但考量台灣軟釘不斷,故步調緩慢。去年馬習二會,習近平主動說出:「樂見大陸民眾到台灣看看」,暑假期間即開放福建居民到金馬旅遊;去年底雙城論壇時上海副市長華源表示:「也希望上海市民多來台灣、台北看看」,可看出陸方在開放福建民眾至金馬觀光後,再進一步到台灣本島旅遊的「善意」持續政策。
無奈年底兩岸對口單位的「三不」和「三問」針鋒相對,元旦賴清德總統喊話,應先由「觀光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先談判;本周兩方對口單位又在爭執「陸客團名單」擱置羅生門。現大陸文旅部主動宣布開放,開放球回到台灣手上,接或不接?是否對應解除台灣至陸旅遊禁團令?
倘賴清德從連任政治角度考慮,在大法官釋憲被認為實質廢死後,十六日法務部卻又突然執行死刑,這是蔡英文執政迄今以來民進黨政府的第三例,司改會在現場吶喊:「拒絕政治判斷」,顯示賴面對支持死刑的八成民意,也不得不做出執行死刑的「政治」動作。因之,賴若接下陸民來台觀光,觀光業者對於賴遲不開放之「仇意」絕對有削減作用,有助賴民意支持度拉升。
賴堅持兩岸互不隸屬,或許擔心開放觀光,台灣民心傾向大陸,但這實嫌過慮。日前筆者首次回漳州老家,行前詢問子女欲一起同行否?老三糾正說:「那是爺爺的老家,不是你的老家。」誠然!五字頭的我在台灣出生,因幼時跟先父相處,知悉老家何處,而年輕人生在台灣、長在台灣,皆言自身就是「台灣人」。兩岸血脈相連關係,的確會因政黨刻意扭曲之課綱而稀釋,台灣四十歲之下之青壯世代,對於對岸之「祖國心」淡薄,實為必然。
從業者角度,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有百利無一害,若政府決定接受陸客來台,業者如何調整自我體質與接納容量實刻不容緩。在陸人怯泰之際,春節時若能迎來首批陸客,將是疫情大旱後之甘霖。
至於兩岸因觀光開放而和緩緊張情勢,乃無庸置疑。猶記返鄉在漳州一帶叫車,不論是健談年輕帥哥、中年靦腆師傅或資深嚴肅司機,一聽我是返鄉旅行,莫不笑逐顏開與我暢談,表示歡迎多回來之意。
寇準詩:燕有情還至,花無主亂開,既然陸方已表達開放福建、上海至台,台灣民眾大可用最熱情和直接的方式,讓陸客喜歡台灣、愛上台灣,促使兩岸和平相處,何懼陸之統戰。
設旅遊保障基金 防不肖旅行社
2025-01-18 03:57 聯合報/ 陳琪/建築業退休(台北市)
隨著疫情解封,國際旅遊市場逐漸復甦,日本再度成為台灣旅客的熱門選擇。然而,一宗發生在高雄的旅遊詐騙案件,揭示了旅行業暗藏的陷阱。一團旅客因輕信旅行社前業務,不僅損失廿八萬元,還面臨旅遊夢碎窘境,引發社會關注,也讓人重新檢視旅遊市場的漏洞。
在當前旅遊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消費者教育的推廣應成為政策優先考量。透過教育提升消費者的風險辨識能力,能有效減少詐騙事件的發生;同時建立完善的投訴管道及救濟機制,亦是讓消費者在遭遇問題時感到安心的重要保障。
首先,消費者教育的核心在於普及基本的旅行常識與防範技巧,例如教導民眾如何查證旅行社的合法性、核實業務人員身分,以及選擇安全的付款方式。此外,政府可與學校及社團合作,舉辦講座或工作坊,模擬詐騙情境,幫助年輕人及民眾提升實務應對能力。
其次,建立便利的投訴管道相當重要。許多受害者往往面臨資訊不透明或流程繁瑣的窘境,導致求助無門。政府應提供民眾更簡便的申訴途徑,並同時引入科技手段,如線上即時回應系統與人工智慧客服,縮短處理時間,並確保每個案件都能獲得妥善處理。
建立旅遊保障基金是政府補救消費者損失的一項可行措施,旨在為受害者提供經濟支持,降低詐騙帶來的財務壓力。可透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包括要求旅行社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徵收旅遊稅、或將違規旅行業者的罰款直接納入基金池。這不僅能確保基金的長期運作,也能促進旅行社強化內部管理,進一步減少詐騙風險。此外,基金還應根據行業規模和風險情境靈活調整,確保能快速應對突發事件,從而保障消費者權益。
當旅客因旅行社詐騙或服務未履行而導致金錢損失時,保障基金應啟動快速理賠機制,讓受害者能夠及時獲得補償。具體而言,旅客可在提交相關證明文件後,透過簡化的審核流程申請賠償,避免繁瑣的程序加重其心理負擔。此外,為增強透明度,基金的運作規則應向公眾公開,包括理賠範圍、金額限制及處理時效,確保申請者都能公平受理。為避免基金濫用,政府還可設置第三方審核機構,監督基金使用情況,並定期向公眾發布運作報告。最重要的是,該基金不僅能補償受害者,還能發揮震懾作用,促使旅行社與業務人員更加注重誠信經營。
消費者教育與保障機制是打擊旅遊詐騙的重要環節。透過教育增強民眾的風險意識,並提供完善的投訴與補償系統,不僅能減少詐騙事件發生,更能建立一個值得信賴的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