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推動跨境電商 思考贏的策略

.聯合報社論..現代公民必須識讀「網路公知」
.聯合報黑白集.蔡不要共識 洪不要各表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跨境電商 思考贏的策略







經濟/推動跨境電商 思考贏的策略


2016-10-16 03:32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6年亞太電子商務展日前於台北落幕,此次共有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法國、中國大陸等66家電商平台及服務業者參展,其中世界級電商eBay首度參展,並在論壇中指出,台灣賣家從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具有商品品項豐富、品質優良及銷售服務完善等優勢,鼓勵台灣業者積極從事跨境電商,以突破傳統貿易出口的瓶頸。
在消費者對多元購物體驗的需求提高,產品業者希望開拓海外市場之際,跨境電商市場必然逐漸蓬勃發展。但在相關配套,例如金流、物流的完善,以及部分廠商海外倉儲服務的運用與效能的提升,更須密切配合,市場發展更是令人期待。
根據統計,2015年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約3,080億美元,2020年預估可達9,94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7%,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跨境電商已成為各國政府提振出口的重要策略手段。
所謂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透過電子商務平台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並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與傳統國際貿易比較,主要是透過網際網路商務平台進行交易,其訂單類型多是小批量、多批次、訂單分散且周期短,產品品類多,其交易鏈較為單純(從生產商到零售商再到消費者,或者生產商直接對應消費者),但也有通關緩慢、無法享受退稅及爭端處理較不順暢,效率低等問題。
從大趨勢觀察,在跨境電商開始盛行之前,品牌製造商得仰賴出口經銷商或出口代理商才能將產品銷往海外市場,而當地市場資訊也往往掌握在經銷或代理通路手中,導致品牌業者處於被動地位,對於海外消費者的理解較為間接。
但隨著全球跨境電商成長,消費者無須親自出國或委託代購即可直接購得全球產品,也意味著全球的品牌製造商或零售業者可以跳過傳統貿易中間商環節,透過上架海外第三方網購平台、架設國際版網站、提供國際支付與配送服務等方式,直接面向全球消費市場,更即時了解海外消費者資訊,使得未來商機的拓展充滿無限可能。
此外,各國的網路購物環境與限制不同,可透過網路購物進行交易的產品類型也會有所不同。以食品業中的酒類產品為例,台灣酒類製造或貿易業者長期以來在國內網購市場的發展受到限制,直至近期行政院才同意開放試辦網購酒類。反觀其他國際網購市場,美國、加拿大、英國、奧地利、日本、中國大陸等國皆已開放酒類網購交易,通過網購平台審核的酒商即可經營酒類商品,而消費者在符合一定條件下(如年滿21歲、取貨時需簽章)也可在網路購買酒類商品。台灣食品業者也可以藉由類似這種網購經營規範的區域差異,透過跨境電商開拓海外市場。
不過,對於業者而言,進行跨境電商也有許多需要突破之處。首先,價格與產品是跨境購物的兩大主要因素,台灣產品向來以高性價比為訴求,然而與全球產品相比,論品質,上有美、歐精品;論價格,下有中國大陸的低價產品。面對兩極發展的跨境消費需求,台灣將面臨定位不夠鮮明的挑戰。
其次,多國語言、多元文化、即時客服、金流、帳務、物流、退換貨及稅務等等方面的議題,也是在進行跨國電商前應該做好的基礎準備。
最後,以往零售業者所面對的競爭主要來自相同市場中的同業,如今透過跨境電商面向全球市場的同時,也代表面向全球的競爭者。在跨境平台積極招商、各國政府大力推廣的情況下,零售業者所面臨的挑戰將從區域戰躍升至國際戰,這也是在拓展跨境電商時應有的心理準備。

聯合/蔡不要共識 洪不要各表


2016-10-16 03:32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共論壇下月登場,同時舉行「洪習會」。但是,國民黨立院黨團對洪秀柱的立場頗不放心,要求她在洪習會上必須大聲說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黨團和黨主席互不信任到這種地步,恐怕世所罕見。國民黨團更發文黨中央,要求洪秀柱先與立委對話;但洪辦則強硬回應,黨內無此前例,要等洪習會後再向立委說明。雙方硬來硬往,連大陸學者都看不下去,直言:「國民黨要團結」。
藍營黨團的憂慮,倒非無的放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兩岸過去八年和平交流的基礎,蔡總統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洪秀柱若又拋棄「一中各表」,這將使兩岸重建交流互信的可能性愈來愈小。
簡言之,「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則,上聯被蔡英文拋棄了「共識」,僅承認「會談」;下聯則被洪秀柱拆卸了「各表」,改以「同表」替代。這就如同蔡英文刺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刀,洪秀柱又上前補上一刀;如此一來,兩岸要回到原先的對等和平互信,不啻難上加難。
這其實也是台灣政治的弔詭。洪秀柱和蔡英文兩人,在兩岸政策上南轅北轍,毫無共同點可言;現在,兩人卻一左一右,如共謀般地支解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塊碁石。豈不諷刺?
國民黨遭逢重創正待重起,洪秀柱無法與黨團維持良好的信任關係,等於自棄兵馬,實不明智。「各表」原是藍軍資產,若要割捨,也得先討論吧?

聯合/現代公民必須識讀「網路公知」


2016-10-16 03:32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把青」在金鐘獎豐收,卻也難逃政治紛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金鐘獎,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描寫外省族群面對白色恐怖的「一把青」獲得戲劇節目、男主角、導演等六大獎。此戲受到肯定,卻難逃政治紛擾:一開始即遭貼標籤是因政治因素而誕生、只有特定族群才會看,得獎後又引來是否意味著「黨國教育」成功、會不會導致觀眾認同中華民國為台灣政治體制現實等莫名所以質疑。
台灣解嚴已近卅年,知識份子發表多元言論,原是民主社會的正常發展。然而,近年有些公共論述,尤其是以網路為活躍場域的所謂「網路公知」(網路公共知識份子),常為了譁眾取寵而故作驚人之語,甚至抓住片面事實即大作文章;除了混淆視聽,也往往誤導社會價值。像「一把青」這樣,被刻意導向世代、族群或社會階層之爭的事例,屢見不鮮。如果論述充滿偏見,就算貌似文青,又與仇恨製造機何異?
不久前,清大教授李家同感嘆台灣新世代缺乏國際觀,有次他抽問十一個國中生希特勒是哪國人,僅兩人答德國,有三人竟以為這是正在選美國總統的希拉蕊。未料,李家同之言引來網路論戰,有人譏諷其填鴨式問題犯了倚老賣老的錯誤,有人則稱希特勒其實出生於奧地利,其答案並不正確。這種失焦的論戰,刻意凸顯不同世代對立的挑釁,反而讓人們忘卻了討論的初衷。
又如,電影監製李烈日前談及台灣電影現階段的問題,認為有些年輕導演「只靠著堅持、自信」卻聽不進旁人意見,導致有機會賺錢的故事拍成了賠錢電影。李烈試圖點出現實癥結,但接下來的網路回應,幾乎一面倒指向她「利用年輕人墊高自己」,甚至出現謾罵老電影人多年壟斷資源卻產製爛電影等酸言酸語,將議題風向帶偏。
事實上,從原著到電影,「一把青」所要呈現的不過是當年白色恐怖加諸人民的莫大壓力。但是,網路上大鳴大放的言論卻扯到黨國教育,扯到認同中華民國體制,簡直是把該劇丟進特定政治意識的絞肉機去絞碎,再透過網路向對歷史一知半解的民眾提供「加料添味」的肉排;若民眾不識牛豬形貌,則正合其意。
又如李家同的原意,不過是要點出國中生歷史知識不足的問題,而納粹及希特勒對人類文明及人性的摧殘,這是新世代必須了解的歷史教訓,如此才能避免重蹈其種族仇恨、民族優越感、殘暴發動戰爭的錯誤。如果對希特勒做了什麼都不在乎,卻去狡辯他出生於何地,或辯護慰安婦是否自願,豈非本末倒置?
就算不從根本的人性或歷史明鏡去反思,從現實或功利的角度出發,也惟有知曉這些必要的知識,才會讓你在利用MOOC(網路免費教學課程)、Kickstarter(網路群募平台)、Twitch(最大直播平台)時,或是玩文創、更改電影「帝國毀滅」字幕的老哏時,不致犯下吹捧納粹、歌頌軍國主義的愚昧錯誤。
再看李烈所言,不過點出新銳導演只要稍作調整即可因應電影的票房需求的事實,這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取捨由人。但有些人以李烈未曾親自導演過電影,或將李烈等老電影人視為造成當前國片低迷的共犯,進而不屑其談話;這樣心態,未免狹隘。
當今這種「無限開花」式的公共議題失焦現象,有人認為,這與「觀點產出型知識份子」大增不無關係。這類「網路公知」,只負責「產出觀點」,卻不負責提供證據來支撐立論,不負責維護任何價值。更有甚者,有些「網路公知」利用偏鋒言論來引導風向,一派義正詞嚴,卻動輒以簡單的善惡、黑白、敵我二分法來看待問題。許多人受這種二元論述的影響,而失去聆聽、討論與省思的意願,這是最令人擔心的事。
簡言之,現代公民必須提升「公知識讀」的能力,一味相信某些「網路公知」無的放矢的言論,不啻是自我蒙昧。

星期透視/勞保勞退弄混了? 年金改革冒冷汗/名家縱論/App世代的消費者保護

.青年儲蓄帳戶 沒說的祕密…
.星期透視/勞保勞退弄混了? 年金改革冒冷汗
.名家縱論/App世代的消費者保護
.解兩岸僵局 試試柯P氏語言
.民眾惶恐 該看到的人卻無視
.狄倫遊吟詩歌 蘊含多少人生哲思
.借鏡馬祖 澎湖何必靠博弈
.公投 多少罪惡假汝以行!
.畫中有話/反賭的澎湖 遊客踏浪嗨











星期透視/勞保勞退弄混了? 年金改革冒冷汗


2016-10-16 03:52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前勞委會主委(台北市)

國家年金改革委會副召集人林萬億政務委員日前指出,勞保天花板可望由目前45,800元推升到約58,100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日前的媒體報導,國家年金改革委會副召集人林萬億政務委員指出,勞保天花板上限將推升到五萬八千一百元,勞退分級表級上限十五萬元確定要下調。如果這是年金改革委員會中政府內部已形成的決策,我為年金改革的前景冒冷汗,也引用林政委的話,認為這樣的決策過程簡直「太誇張了」。
說實在的,年金改革委員會周周開,也周周出其不意的提出不太合邏輯的方案。直到現在,相信國人仍不知,年金改革要將大家未來的退休保障帶到什麼樣的方向?年金改革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是解決基金破產?降低軍公教給付?提升農漁勞工所得替代率?減輕國家債務負擔?在沒有釐定清楚這些目標之前,我們總是接收到不知是真或假的年金改革訊息,久了之後,不免有「張飛打岳飛」的混亂與矛盾。
勞保和勞退不同,基本觀念一定要先讓社會大眾明白,才不會讓人民有錯誤的期待。一旦人民有了錯誤的期待,真不知道蔡英文總統所謂的「這個國家」還要耗費多少成本空轉。
勞保是社會保險,具世代互助精神;社會保險的特質,即是保險債務的代間移轉,依賴著世代的勞動力貢獻與付出,支應當代勞工退休的必要需求保障;而支撐退休給付的重要關鍵在費率,合理的代間移轉,亦是此次改革目的。另勞保投保薪資分級表的上、下限設計,在於所得重分配功能,上限的天花板牽動著不僅是勞工退休領多少,也在於基金支出會因此增加多少,尤其是年金的遞延成本效應,更須有謹慎、長遠的長期規劃及評估,否則將是災難的開始。
至於勞退,則與勞保完全不同。勞退強調個人帳戶的儲蓄精神,不涉政府財政及基金負擔,唯一有影響的,是雇主提繳成本及免稅額度。勞退新制及其高額上限用意即在於此,並希望愈高所得者能多提繳,支應其個人退休生活水平,以補勞保之不足。
如今,看到年金改革將做出勞保上限大幅提升、勞退要下調,卻與原有制度精神完全背道而馳的方案,只能搖頭嘆息,更擔心會不會造成另一個改革的大破洞。
政府一方面不斷的提出潛藏債務有多嚴重、勞保基金即將破產的訊息,一方面又做出會加速基金財務用罄的方案,這是什麼樣的改革呢?快速大幅打開勞保天花板,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在平均投保薪資三萬六千元以下的基層勞工嗎?這些都已經做好財務的精算和配套了嗎?
年金改革,不該只是天邊的晚霞,孰輕孰重,政府已說清楚了嗎?

名家縱論/App世代的消費者保護


2016-10-16 03:52聯合報  陳冲

揭發美國NSA監控全球內幕的史諾登故事,近日登上銀幕,引發媒體間的多元評論,而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也適時發布報告,痛斥史諾登言行,認其只是一介罪犯,既非告密者也非愛國者。整體而言,史諾登指責美國政府監控並蒐集個人言行資料,使百姓全無隱私,倒也激發不少基層民眾的共鳴。
不過這部電影也衍生提醒一件事,除了國安單位可能變成「老大哥」進行監控外,在這顛覆性創新的時代,還有許多形態不一的「老大哥」存在,而其目的可能比國安單位還要多元、複雜。
在行動科技盛行的時代,智慧手機的持有人,幾乎無日不使用App。下載App有時要錢、有的免費,但共同點就是下載時要點擊「同意」,至於同意啥?許多人並未過問,只求點擊後能迅速下載使用;至談到「知其所以然」,同意的原旨為何?使用人多更是毫不在意。
同意啥?是指同意使用App的有關條款(Terms of Use)、以及對下載人資料的蒐集存取權。前者通常是為避免日後法律訟累的免責條款,但後者就是另一種民間「老大哥」誕生的前奏。
依照法律(民國八十四年即立法,而於九十九年更名改頭換面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任何非公務機關有意蒐集、處理、利用(法律中使用的三個動詞,涵蓋對資料存取過程中的一切動作)個人的資料,應明確告知法定的告知事項並徵求當事人同意,而法定告知事項相當詳盡,包括蒐集者名稱、目的、資訊類別、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告知當事人有權可以停止蒐集、處理、利用,並有請求刪除資料的權利。換句話說,當個人資料被蒐集而將來可能被分析、利用時,必須經當事人同意其存取的範圍,萬一事後反悔也可以知道向何單位依何種程序主張中止蒐集,此外也有權要求刪除已被蒐集的資料。大家如回想與日常金融機構往來時,在定型化契約內有一欄,金融業者必須提示客戶選擇是否接受,也可以修改其內容,那就是依照個資法應經的程序。
回到App下載的同意,所有使用人都可以捫心自問,下載前有無被確實告知同意的內容(當然也意謂自己有無去閱讀條款、以及去了解會被存取的個人資料範圍)?App提供人有無遵循個資法第五、七、八及第十九條的內容執行?當事人反悔後又要如何保護本身權利?更不用說不少條款內容,是國外消保專家所常指責的典型indecipherable text(令人費解的文字)。
或許有人認為在當今資料儲存成本降低、分析工具精進、大數據方法的加持下,個資的蒐集、利用或能轉化為對消費者更優質的服務,乃至對社會正面的貢獻,但是否真正如此?
請看一離譜的案例:有人下載一「超亮手電筒」的App,可以想像App提供人會要求對手機閃光燈的存取權,但實際上超乎想像的是,要求存取的標的,竟包括:相機、相片、多媒體檔案、Wifi連線資訊、裝置ID及通話資訊,試問此與手電筒光度有何關係?一旦同意,不僅許多通訊內容外洩,甚至相機鏡頭也可能被遠端遙控,這是否當初只想方便照明的消費者可以想像?
去年我曾針對數位時代的個資保護,就本國法及歐盟最新趨勢撰文予以討論,事後行政院消保處一些老同事咸表示要有所作為,新政府成立後我也曾央請重要閣員協助注意。近日聽說本案進行不順,原因之一竟然是部分年輕人不在意個資曝光。
個人深切了解,本案涉及不少App提供者不在境內,這與WTO服務業協定定稿於網際網路問世之前有關,會增加處理的難度。但在App世代已成社會主流的時刻,對App下載所衍生的個人資料保護,在國內加強宣導、積極執法,在國際上建請WTO倡議合作、研究對策,應是新政府裏子面子都可兼顧的施政,更可擺脫意識形態爭議、減少徒耗內力的爭議,何樂不為?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青年儲蓄帳戶 沒說的祕密…


2016-10-16 03:52聯合報  袁孝維/台灣大學教授(台北市

教育部因應蔡英文總統主張「十八歲畢業後不一定要急忙上大學」,提出「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計畫試行三年,共需財政支出七十二億元。
我試圖思索計畫背後的教育哲學,但是一時之間,實在難以看出此政策要如何解決,中學教育長久遭人詬病以升學為重、沒有充分提供學生探索自己興趣的機會,以及廿年教改導致大學廣設、技職消失,產出過多且茫然的大學生和職場上不及格的畢業生。
教育是百年大計,台灣的現狀令人頭痛。青年儲蓄帳戶看起來只是在撒錢,冀望以頭痛醫頭的方式減緩災難,然而是否真有在醫頭,其實我都懷疑。
試想,現在的高中職畢業生,除美髮、餐飲等或許能進入職場,一般企業主對高中生能有多少期待?提前工作讓年輕人尋找興趣與人生方向,將此責任丟給社會大學的企業主來承擔,能有多少實質成效?雖然此政策的篩選與監督機制尚未出爐,但是在適用者條件狀況龐雜下,恐怕也難免漏洞百出。
台灣常學美國,但是常常只學皮毛。美國的學費昂貴且並非升學至上,所以高中生先工作再就學,有些是不得已,有些則是暫時沒有讀大學的動機;然而在美國的學生工讀與業界實習很普遍,大學裡有專人與經費來支援學生。我過去擔任系主任時,努力推動業界實習課程,但因為非技職體系,連學生實習期間的保險費,都要自己想辦法,更遑論配合業主給予學生部分津貼。
面對現實,要求台灣社會滿足高中職的學歷是不太可能的,把錢花在鼓勵高中職畢業生有空檔年(gap year),不如把經費挹注在中學教育裡,創造並提供學生更多自我探索的機會,翻轉升學至上的教學方法,並改變藉由多元入學來算計就學的心態;挹注在大學教育裡,增加大學生在寒暑假或學期間,在業界實務實習的課程與補助;讓技職體系回歸核心價值與角色定位,並設計在大學之後是否上研究所的空檔年。
雖然撒錢像撒花般,可以立即獲得少數人喝采,但是面對頭痛,唯有找出病源,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在我看來,青年儲蓄帳戶最大的好處,是讓高中職畢業生進入職場,好讓中後段的大學默默退場。對不起,我說出了不能說的祕密嗎?

狄倫遊吟詩歌 蘊含多少人生哲思


2016-10-16 03:52聯合報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當許多人都驚訝巴布狄倫(Bob Dylan)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說是「爆冷門」;我卻至今仍難忘十年前重回美國西岸達拉斯圖書館上英文課,來自哈佛宗教系的老師Corley,他雖然是一位教美國生活文學老師,本身卻非常熱愛音樂,又懂得如何選擇音樂來輔助教美國文學;他選了狄倫的「Things have changed」這首鄉村藍調歌曲,歌詞充滿南方英文腔調的壓韻,而且學生可以透過詞曲來背slang(俚語),Corley用好多節課分析,探討探索音樂與文字的聲響的契合及黑人藍調的根源,南方黑人生活。
詩與文字中擁有的音樂聲響及旋律性;相對音樂的線條又何嘗不是充滿詩韻…因老師強調要深層的認識思考,因此學了文學也開始懂欣賞音樂,本身是學音樂的我,也因此開始喜歡文學。
其實台灣坊間也有不少教英語的老師,教學生唱巴布狄倫年輕的成名曲,大家耳熟能詳的「Blowing in the wind」(隨風而逝),然而都是像教唱歌一樣唱過而已,未曾思考這首遊吟唱法的歌曲,充滿多少人生的哲思;如果可以不要走馬看花,聯結文學靈活教學,啟發性將更大。
三十年前,在東岸波士頓爵士百克里音樂學院求學過程。猶記得第一年幾乎想放棄,念美國文學史對我這位來學音樂的人實在太困惑,但幸運遇到這位爵士小喇叭樂手的文學老師,透過爵士音樂來引領我進入美國文學,既生活又真實;他告訴我,你來學習爵士音樂,爵士就是美國的生活文化,如果要突破更上一層樓,不能只專注在音樂。
音樂與文學、文學與音樂,是國內無論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於大學都很難落實;中學音樂課還常面臨被借去考學科,而不必上音樂;大學音樂學程強調音樂知識技能,卻漠視文學、詩詞的重要,美學教育在科技快速發展中日漸凋零。再進步的多媒體、炫麗的作品、似懂非懂的現代詩…取代了古老有根、有歷史、有人性、有故事、有生活的文學;遊吟歌手巴布狄倫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意義非凡,遠超過個人的榮耀,留下很大的迴響;也提醒大家,文學、音樂、美學最高境界追求的,不過是反璞歸真的「真、善、美」。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如有「聲響、音樂、文學的階梯」;一步步踏實的往上攀升,音樂是充滿詩與文學。

陳立恆/一個裴瑞斯告訴我的秘密

.陳立恆/一個裴瑞斯告訴我的秘密
.舒國治/Bob Dylan獲諾貝爾文學獎有感
.劉克襄/小熊隊二壘手
.王正方/現代董狐在日本?
.葉銀華/經濟露出曙光了?
.馬凱/脫中之台,可比脫歐之英?
.林中斌/顛覆傳統的美國大選





陳立恆/一個裴瑞斯告訴我的秘密


2016-10-16 03:36聯合報  陳立恆

「在以色列這片缺乏自然資源的土地上,我們學會了珍而重之我們最重要的國家優勢:我們的心智,藉由創意和創新,我們得以改造荒蕪沙漠成為似錦原野,更在科學與技術的前沿開拓不懈。」
這是剛過世的以色列前總統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裴瑞斯於二○一二年的一段談話;這段話自此時常被徵引流傳。因為他是以色列開國元勳之一,沒有任何人比這位曾經親身參與終結猶太人兩千年的流離狀態、又將以色列建設成一個國際中堅角色的裴瑞斯更有資格闡述其國家的成功關鍵。
而我對裴瑞斯的印象並不限於此,二○一三年我收到一封他的親筆感謝函,當時丈二金剛的我費了點功夫才發現,原來某位Pitango Venture Capital的合夥人,送了一個法藍瓷的限量作品,作為他九十歲生日壽禮,此舉最令我觸動處在於,彼時從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賀禮以及日理萬機的政務之中,他竟然特地找到我的辦公室來函致意,足證他一如傳聞所言,對於人文藝術懷有一種尋常政治人物所欠缺的尊重喜愛。
原來,裴瑞斯除了是一名政治家,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詩人」,這也正是我一直對猶太文化心存景仰之所在。回想起愛因斯坦與小提琴、物理頑童費曼和繪畫、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與單簧管、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與集郵等等。如果仔細歷數在近代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猶太裔科學家、政治家或經濟學家的背景,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除了在本身領域中優秀到可以影響世界情勢或是人類未來之餘,多半都還擁有一個與文學、藝術或是歷史相關的人文愛好,而且他們的人文愛好,絕非台灣流行的父母將孩子送進才藝班,一旦孩子進了心儀學校後,才藝就任其荒廢的表面式培養;相反地,猶太菁英們的人文愛好,顯然發自內心、並且伴隨一生,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我活在音樂的白日夢裡;我以音樂看待我的生命」 。
這封信無意間洩漏了一個以色列的秘密,原來擁有一群具備人文情懷且視藝術為生活必需的菁英與領導階層,能夠為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帶來多麼巨大且正面的影響力。君不見台灣和以色列的狀況驚似,同樣都是歷史悠久、處境複雜、資源匱乏的小國寡民,但我們的總統連出訪邦交國都要左閃右避的借道各處,而他們一個前總統葬禮竟可以召集到世界上舉足輕重的領袖人物齊聚一堂,莫不正是人文藝術的想像力、感染性與敏銳度,讓各行各業的人才都能在他們的專業領域裡揮灑出如蒙天啟的創意思考與創新方案,做到真正的人定勝天,改造了荒蕪沙漠成為似錦原野。
試想,連重視金錢與務實至上的猶太人都如此在乎人文藝術,相信這個裴瑞斯不小心告訴我的秘密,也可做為努力追求經濟復甦與國際地位的台灣,眼下亟需的一塊攻玉之石。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