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為民進黨一黨獨大 找非洲藉口
◆ 大屋頂下/尹錫悅澤倫斯基合體 賴清德說清楚是否台獨
◆ 星期透視/請賴桑停止清洗德先生
◆ 台灣民主正被嚴重侵蝕
◆ 禍起蕭牆 人人自危 4問賴清德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為民進黨一黨獨大 找非洲藉口
2025-03-30 05:24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民進黨顧名思義,應當是一個熱愛民主、尊重民主、捍衛民主,具有進步價值的政黨,但經過三度執政,特別是最近一連串的政治動作(不斷退回立法院多數通過的總預算案,不願接受國會少數的選舉結果、逕行推動大罷免等),證明民進黨這個名稱已成一大諷刺,因為它已不再信仰民主,而是一個退步中的民粹運動。當年挑戰威權、崇尚民主的反對勢力,在掌握政治資源,僅思打壓在野黨,限縮人民的言論和思想自由,令人擔憂其是否真的想消滅在野黨以獨攬政權。
個人研究的非洲,在上個世紀九○年代以前,有不少一黨獨大、甚至是不允許任何反對黨存在的國家,許多非洲領導人提出合理化的藉口。儘管這些主張似乎缺乏政治理論基礎,或與民主政治的政黨競爭本質有所牴觸,但其支持者仍堅信這些獨裁者的說法。
舉例來說,迦納獨立建國領導人,也是泛非主義倡議者的恩克魯瑪(Francis Nwia Kwame Nkrumah),在脫離殖民統治七年後的民國五十三年(一九六四年)宣布迦納為一黨政治的國家。恩克魯瑪認為多黨政治容易造成社會分裂,一個新獨立的國家需要所有人民的力量及熱情共同前行。如果人民的意志,透過民主程序強烈支持執政黨,因而造成反對黨的弱化,政府必須尊重人民選擇。恩克魯瑪強調政府不應違反多數人民的意志,分化授權。
象牙海岸的國父胡佛埃-波尼(Félix Houphouët-Boigny)掌控權力卅三年間,他透過象牙海岸民主黨遂行一黨獨大統治,以大家長的身分分配資源,弱化國會及司法機構,剝奪地方政府權力,形成一人的威權治理。當被問到為何不推動多黨制度時,他的回答竟是反對勢力並不存在。
尚比亞第一任總統孔達在該國獨立、歷經多黨競爭八年後,於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宣布進入一黨政治。孔達主張如果尚比亞走多黨制,將會為尚比亞帶來大災難,因為這些政黨將會被反對該國持續追求自由的各種勢力利用,而他引入的乃是一黨參與式民主,完全忽略一黨政治與民主是兩個潛在相互矛盾的概念。
以推動非洲社會主義著稱的坦尚尼亞開國總統尼艾瑞(Julius Nyerere),相當重視社會的和諧,認為多黨制會衝擊到脆弱的新獨立國家。他也強調民主,但認為不是僅西方的多黨制才是民主,一黨制更適合發展民主,因為唯有一黨專政,人民的民主權利才能獲得保障。
最早脫離法國殖民統治的漠南非洲國家幾內亞,在獨立之初選擇與殖民母國意識形態對立的社會主義。在位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首任總統圖雷(Ahmed Sékou Touré),強調一黨制是該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所要求者,這當然也符合蘇聯、中共、東歐、北韓、北越等共產國家的政黨體制,但重點是強調唯有一黨專政,才能遂行其意識形態的主張。
民進黨可以引用恩克魯瑪的論點,以「更大的民主」來包裝他的一黨獨大,它當然也會思考在罷免國民黨立委後,如胡佛埃-波尼一樣,宣布反對勢力並不存在。賴清德主席一定想借助孔達的「一黨參與式民主」,來美化其反民主的本質,也希望如尼艾瑞一般,強調唯有民進黨專政才能帶來民主。最後,儘管民進黨並不信奉社會主義,但圖雷意識形態凌駕一切的主張,與民進黨以推動台灣獨立為藉口徹底剷除反對黨的思維,還真有些邏輯上的趨同。
請問賴清德主席,如果民進黨想要一黨獨大,你會選擇以上五種論點的哪一個,來合理化你目前在台灣進行的政治操作,還是你五個都想選?
星期透視/請賴桑停止清洗德先生
2025-03-30 05:24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當年經國先生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展現的是對台灣「民主」的信心。晚年他開放黨禁、報禁,讓台灣的民主再向前一步。除了民主,台灣的另一個主要優勢,當然是經國先生和他的幹部如李國鼎、孫運璿,催生的台積電。
民主和晶片,成了這些年來,讓台灣驕傲的「德先生」和「賽先生」。
但現在「賽先生」有人來搶,可能優勢不保。而台灣的「德先生」,最近更是岌岌可危。賴清德總統正用他的十七條和各種配套,對台灣的「德先生」,展開「賴桑」的「洗滌人心」工程。
政治學術和實務上,有個概念叫「政治清洗」,指的是當權者用羞辱、解職、驅逐、監禁,甚至更嚴重還用暗殺手段,來「清」掉異己或潛在政治對手。「政治清洗」只有極權的地方有嗎?不是的。歷史上看,在號稱有「德先生」的地方,當權者同樣可能以民主之名,搞「準清洗」。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五○年代前後的「麥卡錫主義」。那時的美國,風聲鶴唳,大搞「忠誠審查」,到處找「共黨同路人」,在政府、學術界和好萊塢,製造難以計算的迫害案例。大導演諾蘭去年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奧本海默》,不少情節仍在反省這美國歷史最黑暗一頁。
美國《憲法》有保護言論和出版自由的《第一修正案》,仍沒擋住「麥卡錫主義」,好在經過後來一些重要判例,包括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年)的《葉慈訴美國案》、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的《布蘭登堡訴俄亥俄州案》,確認了保護言論自由的高標:如果只是鼓吹思想、提出主張,沒有著手實施,無法證明「明顯而立即的危險」,任何思想或言論,都受到言論自由保障。
在台灣,中華民國憲法十一條明文保障言論和出版自由,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刑法一百條廢除,歷年的大法官解釋,把言論自由和「強化民主」、「追求真理」、「監督政治」相連結,並且認定保護言論自由也包括保護「思想自由」。
執政的民進黨標榜自己是「民主進步」,過去宣傳「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經常引用鄭南榕的話,說「言論自由不是你給我說話的自由,而是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自由。」
但現在當權後,賴桑開始「洗滌」,「百分之百言論自由」開始加但書了。葉菊蘭說「沒有主權獨立哪來百分之百言論自由?」不是說台灣本就主權獨立,所以不需要再搞台獨嗎?你們搞得我好亂啊。台南最近紀念鄭南榕,說要「自由造音」,但台北的賴桑,卻開始「思想審查」,「清洗」他不想聽見的「噪音」。
其實言論自由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但無論是百分之幾,言論自由一定包括包容和保護你所不喜歡,甚至討厭的思想和意見。如果只有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別人卻不可以說你反對的話,哪算言論自由呢?
賴桑的十七條,加上綠營推動的大罷免,把對岸認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到處搞「忠誠審查」,在內部找敵人,隨便就給人安上「中共同路人」的帽子。親綠報紙最近還用〈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標題寫社論。賴桑在做的,就是把兩岸搞成「準戰爭」,把台灣搞成「準戒嚴」,然後實現他真正的目的-對政敵「準清洗」,讓台灣「黑熊」化,清除「噪音」,於是大權在握、為所欲為,台灣只剩下綠色的聲音,他就能「自由造音」了,台灣將只剩下,被賴桑洗滌過的「綠能你不能」的民主。
請「賴」桑懸崖勒馬,停止「清」洗「德」先生!保住台灣的優勢,我想你不會希望歷史這樣記得你的。
大屋頂下/尹錫悅澤倫斯基合體 賴清德說清楚是否台獨
賴清德是尹錫悅和澤倫斯基的合體。
尹錫悅無論是否被罷免,皆已對韓國造成難以彌償的慘重創傷。蘇起教授認為,賴清德大罷免的可能發展,是為解構立法院反對勢力,替類戒嚴或宣布戒嚴作鋪墊。
澤倫斯基掉進美西方「反俄入歐」的陷阱,操弄納粹化政治,至今已落入「狡兔(俄羅斯)未死/走狗烹」的下場,美俄聯手要逼他下台。賴清德正帶領台灣踏著澤倫斯基的血跡前進。
一個尹錫悅就夠了,一個澤倫斯基就夠了。何況,賴清德是尹錫悅(摧毀憲政)和澤倫斯基(納粹化撕裂社會)的合體。
對賴清德在國家安全操作上的評價,遠見雜誌二十四日發表的網路民意調查頗具意趣,其主要發現如下:
①六十四%認為,川普執政對台灣「威脅大於機會」。②六十四%擔憂台積電「矽盾」正在崩解。③八十二點四%民眾「不相信」台積電赴美投資,美國從未對我政府施壓。④跟過去相比,七十六點二%民眾對美國「印象差」。⑤跟過去相比,五十八%民眾對中國大陸「印象差」。⑥六十八%民眾認同:台灣主權受到中國大陸挑戰。⑦五十六%民眾同意:政府努力維持兩岸關係,就不需要花那麼多錢買國防武器。⑧六十八%不滿意賴政府國安政策,推動兩岸和平僅得三十七點六分。⑨六十八點四%民眾對賴政府在國安議題的表現「不滿意」。⑩七十四%民眾認為賴總統的國安談話恐使兩岸關係更緊張。⑪七十點四%反對再實施軍事戒嚴。⑫逾五成憂慮兩岸三年內開戰,但近七成不願參戰。
以下是我對此項民調的引伸解讀,措辭露骨:
由①②③可見,「疑美論」已是台灣社會的濃重共識,認為川普執政對台灣是「威脅大於機會」。台積電事件是台灣在經濟面及國安面的重大損傷,美台關係已由過去的「保護」變成「挾持/勒索/剝削」,但賴政府未展現因應的能力。由④⑤可見,七十六%民眾對美國「印象差」,高於五十八%民眾對中國大陸「印象差」,美國給台灣的壓迫感有上升趨勢。由⑥⑦⑧⑨⑩顯示,民眾認知中國大陸對台灣主權的挑戰與威脅,但對於賴政府及賴清德本人在國安議題的表現有近七成及逾七成的不滿意,賴政府在推動兩岸和平的表現為三十七點六分。⑪顯示,七十點四%反對軍事戒嚴。由⑫可知,七成民眾不願參與兩岸戰爭,這是對賴政府「引戰」政策的抗議。再由⑥至⑫可知,民意認為,兩岸仍有和平之路可走,而賴政府及賴清德本人未盡促進及維持兩岸和平的國安責任,甚至已是破壞兩岸和平的主要因素。亦即,此項民調同時也呈現了濃重的「疑賴論」。
當下的台灣,正陷於「疑美論/疑賴論」交疊的內憂外患之中。
這項民調顯示,賴清德在今日國安危機下有一大盲點,即是:他顯在逃避亦無力因應「美國對台灣的壓迫及挾持」已與「中共對台灣的壓迫與威脅」同為台灣國安顧慮的大趨勢。而且,台灣愈被美國挾持,就愈無化解中共壓迫的空間。因為,美國的挾持,不但是要劫走台積電,且是若美國主導要把台灣打造成一隻「美國豪豬」,也就剝奪了台灣與中國大陸營造和平關係的可能性。這就是「挾持」。
說到這裡,可回到此項民調所呈現的最大疑問:兩岸有無和平之路可走?以及,賴政府與賴清德本人,有無盡到促進及維護兩岸和平的國安責任?甚至,賴政府與賴清德本人是否正是兩岸和平的障礙?
長話短說。就當下的台美中關係來說,關鍵因素只有一個,就是:賴清德究竟是不是台獨?
他是台獨,那是一種台美中關係。他不是台獨,那就是另一種台美中關係。
賴清德有責任向國人說清楚他是不是台獨。打個比譬:
賴清德的「東廠大法官會議」作成了「實質廢死」的決定,明顯違逆民意,於是法務部表演性地執行了一次死刑,表示並未「廢死」,這是自欺欺人;同理,賴清德明明在整體上操作台獨,只是以偶爾喊幾句中華民國的假動作、煙幕彈就想瞞天過海,這也是自欺欺人。
台獨是台美中三方的紅線。中共迄今一直將賴清德定性定位為台獨,甚至習近平還曾當面要拜登「認清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台獨本性」。
面對中共說他台獨,賴清德要如何回應?一、回說:「我是台獨,在任何職務上不變。」二、「我不是台獨,不要亂貼標籤。」三、不說是,也不說不是。玩弄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獨分子的兩面性。
賴清德好像持第三種對策。但這對台灣人民是極不公平也極不負責的。尹錫悅公開說,他因「要消滅在國會中那些不擇手段的親朝鮮勢力」,所以宣布戒嚴,這是言行一致;澤倫斯基亦公開主張「加入北約」,因此將國家帶進戰爭,可謂求仁得仁。賴清德當然有責任向台灣人民說清楚:我是不是台獨?台灣人民才能決定要不要跟你走。
否則,他如何回應為何六十八%不滿賴政府的國安政策?又賴政府推動兩岸和平為何僅得三十七點六分?這就是「疑賴論」。
因此,也就可看出大罷免的全貌。如今,朝野衝突的主因在兩岸關係。藍白族群的主體是反台獨,或主張兩岸和平競合。但賴清德卻將這個反台獨的族群打成「中共同路人/在地協力者」,因而也就把大罷免操作成「反共剿匪/清除內奸」。
但賴清德必須承認,就中華民國而言,台獨與中共皆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獨正是中華民國的「境內敵對勢力」,才是中華民國的「內奸」。若說要為中華民國「清除內奸」,賴清德你要不要周處除三害?
賴清德不說清楚他是不是台獨,國家安全政策根本無從談起,台美中關係也無從談起。
因為,如前所述:賴清德是台獨,那是一種台美中關係;賴清德不是台獨,那就是另一種台美中關係。
試問:一個若是主張台獨吞噬中華民國的總統,用雷霆萬鈞壓路機式地粉碎輾壓一名據稱主張「武統」的陸配亞亞。這兩個人難道不正是半斤八兩的同路人嗎?這是多麼荒唐可笑的畫面?
亞亞離台噙淚向三個兒女說:「你們就是台灣的孩子,知道嗎?」但賴清德拆散了一家天倫骨肉。
本文也想告訴賴清德,你不要撕裂肢解了中華民國:「你是中華民國總統,知道嗎?」
台灣拒絕尹錫悅,也拒絕澤倫斯基。
台灣民主正被嚴重侵蝕
2025-03-30 05:22 聯合報/ 董保城/東吳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政治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過去來台陸客除觀光,也熱中收看台灣政論節目與社群媒體討論,展現對台灣言論自由的關注。然而,近期一連串事件卻讓人擔憂,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是否正面臨侵蝕?
網名亞亞的陸配因發表涉及兩岸統一及武力威脅的言論,被內政部以「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為由廢止居留許可並要求限期離境;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接受央視訪問,質疑賴清德總統將對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教育部要求北市教育局調查是否違反教育中立或涉及國家主權、國家認同問題。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國家主權定位就是中華民國的中國,將對岸定位為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增修條文中的「自由地區」,即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台灣地區」(含台、澎、金、馬)。若依賴總統提出的「因應國安統戰威脅策略」,將對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是否與憲法定位有所矛盾?值得社會深思。照憲法增修條文前言「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來看,我國並不承認對岸具有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只視其為一個政治實體。更何況,若對岸真是敵對國家,兩岸為何仍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與交流?這種矛盾令人質疑政府標準是否一貫。
另一方面,教育部近日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台灣高校與若干中國大陸學校交流,如今又以「教育中立」為由,要求調查教師是否涉及國家認同問題。這是否已干涉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令人擔憂。
區桂芝女士除了是教師,亦是公民,在課堂之外應享有言論自由。這樣的見解,各級教師本應根據憲法增修條文作岀類似的詮釋;哪怕意見不同者,也應該點出問題所在、各說並陳,交由公民思辨。若對賴總統「敵對勢力」的說法提出不同見解就遭調查,是否意味政府正以「政治信仰」凌駕憲法與法律?若政府認為現行憲法不符政策立場,應該依循正當程序修憲,而非透過行政措施限制異議聲音。
台灣的民主價值不僅體現在「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也與每位國民息息相關。例如,國民口袋中的新台幣印有「中華民國」,國家主權的象徵不僅存在於憲政體制,也深植於社會運作的各個層面。如果「中華民國」不復存在,這些鈔票是否會成為廢紙?這些問題值得政府深思。
著名的言論自由箴言:「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前台灣對言論自由的限制,是否讓我們逐漸偏離民主的軌道?若民主社會連異議空間都容不下,台灣是否仍能自豪於自己的自由價值?我們應共同守護言論自由,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賴總統的宣示,幾乎已無疑義將對岸視為「敵對勢力」。然而,今日的對岸已是全球軍事與經濟大國,作為隔鄰的台灣,若將其定位為「敵對國家」,恐將加劇兩岸緊張情勢。歷史上,沒有強權會容忍周邊出現敵對勢力,此種定位可能讓對岸找到施壓甚至動武的藉口,對台灣的安全與發展帶來更大風險。面對當前局勢,我國應更審慎思考如何維護自身主權的同時,避免升高區域情勢,以確保國家安全與民眾福祉。

波波漫畫
禍起蕭牆 人人自危 4問賴清德
2025-03-30 05:22 聯合報/ 吳榮鎮/大學教師(屏縣鹽埔)
近日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包括恢復軍事法庭、限制兩岸學術與文化交流等十七項措施。人民質問其國安策略見樹不見林。國安問題的根源,首在民進黨的施政,無視自已禍起蕭牆,導致人人自危,相互鬥爭。
人民一問:民進黨為何違背憲法及相關律法,混淆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
民進黨為追求台獨建國,不但否定自已是中國人,也不許他人認同是中國人,鼓勵人民勇於內鬥。在短時間內,警員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遭記過、校長因「愛中國」遭調查、區桂芝老師因上大陸媒體批評賴政府遭約談,更有民眾拿著陸配亞亞女兒的照片到台南北區城隍廟神明前詛咒,上頭還用紅筆寫下「死」、「病重」。
人民二問:民進黨為何忘恩負義,從未對蔣介石與國民黨對台灣的貢獻有公允的評價?
蔣介石及國民黨為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的努力與成就,早已被民進黨洗刷得一乾二淨。今年二二八,賴清德公開批判蔣介石為了確保來台灣統治犯下滔天罪行,他反而膜拜日據時代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美化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隻字不提日本人殺害數十萬台灣人。
人民三問:民進黨為何不求訊息的真實,蒙蔽人民,騙取選票?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為二兆九千多億元,已是歷年來最高。但賴總統及各部會首長都帶頭說謊,亂貼在野黨標籤:指控藍白立委胡亂刪減預算,癱瘓國家運作,如此,誇大外部威脅來合理化內部治理上的一切權力擴張,挑起民怨,進一步以此為藉口對藍白進行「大罷免」,俾便規避立法院的監督,成就一黨專制。
人民四問:民進黨為何不搞好兩岸關係?
民進黨將「中國」定性為「境外敵對勢力」,其結果將是台灣變成監獄戰場。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一再提醒,台獨將導向悲劇;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也直言,有些台灣人一邊煽動台獨,一邊還在幻想獨立之後的日子,如果繼續走向「台獨」,那麼台灣不但不會變成一個獨立國家,反而會變成一座「監獄」。
可以說,國安問題的根源,首在民進黨的施政,無視禍起蕭牆,人民勇於內鬥。人民質疑:兩岸開戰,人民無辜,有必要犧牲生命,滿足民進黨的台獨幻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