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經濟/高教人才危機 政院不能無感

.聯合報社論..「分裂投票」的機巧和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鄉民變身「老大哥」
.經濟日報社論.高教人才危機 政院不能無感



經濟/高教人才危機 政院不能無感


2016-01-1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來台刊登廣告,將招攬100名台灣正、副教授等高教師資;福建省去年招聘了132名台灣高教師資,今年將進一步招聘200名。另外,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也已經擁有50位台灣籍教授,占該校師資一成左右。這幾則新聞,已將台灣高教界擔心的人才危機表露無遺,政府若未能積極回應,則高教危機將迅速引發,連鎖導致菁英大學生外流,頂尖高校將蛻變為「非卓越人才」培育所,高教危機將導致國家危機。
這些消息披露後,教育部卻認為「台灣培養的博士被世界其他地區聘用是好事,代表我們培養的博士水準被肯定」。這種回應將問題過於簡化,若非對問題缺乏理解,就是在刻意美化問題。此一問題五年前即被學界提出,而且日益嚴重,政府卻毫無作為;似乎非得等到台灣頂尖高校已找不到優秀師資後,政府才會開始檢討。
事實上,中國大陸向台灣招聘的,多不是台灣本地培育的博士,而是原來在先進國家獲得傑出學位,回台任教的最出色人才;極少數才是台灣本地培育的博士。大陸大學提供的年薪表面上約為新台幣120萬元,但另有住房補貼、科研啟動費用、安家費、保險、機票等,加上大陸一般生活費用低於台灣,實際上約有台灣兩倍待遇,且對教授在外兼職收入幾乎沒有規範,不像台灣處處設限,因此對年輕優秀學者的確具有誘因。對台灣的資深傑出教授,更常以行政職務和高薪挖角,特別是香港和新加坡。華人地區大量挖角台灣優秀教授的結果,將導致以後台灣高校中的傑出教授愈來愈少,優秀高中畢業生只好外流到其他地區接受高教,「人才外流」的狀況逐年嚴重,台灣的未來將黯淡無光。請問,這若不是國安問題,那甚麼才是?
中央研究院是最早感受到人才外流威脅的機構,2011年5月,翁啓惠院長在立法院已經指出,五年來中研院辭職的61人中有半數是被三、四倍的高薪挖角。同年8月,中研院慎重發表了「人才宣言」,強調我國「正面臨空前人才失衡危機,需要不分朝野共同回應」,「各國均將人才爭逐視同作戰,大幅修改國家法令與政策,但台灣卻還未能面對事實,不知危機將至…」這份由中研院長翁啓惠、台大校長李嗣涔、蔣偉寧、高希均、施振榮、林懷民、嚴長壽等多位學界和清流人士署名的宣言,引發了馬總統重視,並在國安會議中提到「台灣人才流失已成為國安問題」。但是,時間流逝了五年,問題年年惡化,2013年8月國內首屈一指的衛星遙測專家陳錕山竟然棄職投靠大陸「千人計畫」,報效對岸的國家實驗室。如今,對岸公然侵門踏戶,撼動我高教基石,政府卻無任何有效作為,只能以「人才外聘是好事」回應?
事實上,台灣高教人才外流的根本原因,是軍公教三者薪資綁在一起,政府在債務高漲下又多年無力調薪,導致高教待遇每下愈況,根本無力和外界競爭。最高學府台灣大學的多個科系,已連續數年聘不到可用人才,好不容易有理想對象時都被星、港高薪攔截,台大只好自己想辦法大幅加薪6萬元因應。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將軍公教三者分途,或將高教師資由一般教職人員中抽離、單獨敘薪,才可能以有競爭力的薪資體系,留住優秀人才,為國內培育菁英人才。目前,一套教職薪資適用於小學到大學教師,從最菁英的台大到所有公立院校,不管教師品質和教研投入狀況,待遇都一視同仁,這可能是全世界最社會主義的做法。這種假公平的敘薪制度已成為國家進步的障礙,造成連馬總統也承認的「國安問題」,不是教育部能夠單獨解決的;但行政院沒有適當作為,總統的關切也僅止於口惠。請問,國家要繼續如此沉淪下去嗎?

聯合/鄉民變身「老大哥」


2016-01-12 03: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最近的「布丁三姊弟」事件,反映出很多層次的社會現象。三姊弟在網路上從被同情、被援助,轉為被起底、被謾罵,搞得阿嬤燒炭鬧自殺。網友意猶未盡,「踹共」之聲不絕,參與圍剿者更多於伸出過援手的人數。換言之,網友與其說是生氣被騙了,不如說是在表達集體義憤。這就是所謂的「鄉民正義」嗎?
「鄉民」,原先指鄉下人,如今泛指網友,網路上的群眾。這有一段有趣的緣起:港星周星馳的電影「九品芝麻官」裡有一幕審案場景,有人說「我是跟鄉民進來看熱鬧的」。從此「鄉民」衍生出「湊熱鬧,跟著眾人起鬨」之意,甚至還誕生了國片「BBS鄉民的正義」,充滿嘲諷意味。可見,「鄉民,酸民也」不是沒由來。
話雖如此,網路的匿名性,讓鄉民「湊熱鬧」的情緒難以自抑。諷刺的是,鄉民雖獨坐在電腦前,或兀自低頭滑手機,卻具強大的集體性格,很多被號召的鄉民對真相根本不明就裡,輕易就義憤填膺。另方面,鄉民雖常號稱「以個別公民力量對抗公權力」,實則因聚眾而形成集體霸凌,只要有人能操縱網路效應,就可當上「老大哥」。
且看:台灣的捷運博愛座現在非老弱殘障沒人敢坐,此現象獨步全球;若「好手好腳」的不慎坐下,可能遭人PO網肉搜。歌手鄧紫棋自曝,曾一次被八萬留言謾罵,讓她痛苦到如置身懸崖,也令人回想起「宅男女神」楊又穎受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事件。鄉民這種探人隱私、對人凌辱、讓人無所遁形、無處立足的威力,較之昔日的政府「老大哥」如何?
鄉民,區區個人,沒名沒姓,在「心中有正義,手上有網路」的情境裡,就能變身現代版的「老大哥」。這也是網路時代目睹之怪現象吧!

聯合/「分裂投票」的機巧和風險


2016-01-12 03: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無論是策略運用,或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藍綠兩大黨最近都針對「政黨票」展開強力訴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呼籲泛藍歸隊,不要便宜了蔡英文;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陳建仁則直言「不要投票給小黨」,以免因過不了門檻而浪費了選票。
兩大黨突然轉攻「政黨票」,主要原因有三:第一、今年大選登記不分區立委的政黨多達十八個,遠多於上屆的十一個,各色小黨皆可能瓜分大黨選票。第二、兩大黨稍早都聚焦於總統選舉,輕忽了政黨票;而今年選情偏冷,在預期投票率下降的情況下,票數東折西損,可能影響政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數。第三、台灣選民具有「分裂投票」或「自動配票」的特質,常將總統、區域立委及不分區三種選票分別投給不同的政黨,造成選票的不易預估。例如,民進黨自認總統和立委票十拿九穩,卻可能在不分區失血;而國民黨不分區提名賣相欠佳,更缺乏吸引力。
從傳統藍綠的概念看,朝野兩大黨這次可能流失政黨票的底蘊各不相同。先談泛綠的變化。民進黨過去的忠實盟友為「台聯」,二○一二大選,台聯靠著一一八萬票的政黨票,取得三席不分區立委;該黨區域立委雖毫無斬獲,卻憑這三席組成黨團,在立法院為民進黨護駕衝刺。但這次,民進黨為了爭取年輕世代的選票,將結盟對象轉向「時代力量」;相形之下,台聯則似被擠至邊緣。
簡單地說,民進黨在總統和區域立委固然信心滿滿,但如果綠營支持者的政黨票太過流向一方,未來的國會結構,很可能就會變成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結盟,台聯則可能進不了立法院。然而,如果傳統綠營支持者也想把台聯推過五%的得票門檻的話,則這些投給台聯的政黨票勢必要以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縮減為犧牲。如此左擠右推,在在導致席次的變化,影響民進黨能否在國會「單獨過半」,或者必須與側翼結盟才能過半;如果是後者的話,則變成「不穩定多數」。原因不難理解:年輕激進的「時代力量」畢竟不像「台聯」那樣甘於充當跑龍套角色,未必事事配合民進黨的指揮行事;因此,即使蔡英文取得政權,未必能在國會予取予求。
這樣的形勢,其實也是民進黨過度算計所造成。這次大選,民進黨在台北市僅提名兩位候選人,其餘各區皆禮讓並支持其他小黨或無黨籍人士;其目的,主要是在藉跨派系的合縱連橫來分化及裂解國民黨勢力。但也因為缺乏本黨候選人帶頭衝刺,原有基本盤缺乏鞏固,政黨票極可能流失而不自知。
再談泛藍的結構變化。國民黨歷經提名過程怯戰、換柱的波折,嚴重流失支持者的向心,許多人揚言拒投或者將投下廢票,包括一向死忠的黃復興黨部都鬆動。可以預期,「含淚投票」的景象將不復見。也因此,目前國民黨在政黨票的攻守策略,是「切割親民黨、招手新黨」:將親民黨形容為泛綠的同路人,呼籲支持者如果票投不下去,至少可以選擇更忠實的深藍盟友新黨。這項策略能否奏效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在「分裂投票」的召喚下,至少可以讓一些原本心死拒投的支持者走向票匭,也許朱立倫能因此多收幾票。
在政治上,「分裂投票」是一種機巧的操作,當然也存在特定風險。就政黨而言,它要的是選民走出來投票,而在政黨的忠誠度上則可略為妥協,容忍一些曖昧地帶。就選民而言,分裂投票是一種自我的心理平衡機制,一方面對自己投射的政黨維持某種程度的效忠,另一方面也保留對該黨的不滿,而將票投給另一個自己同意其局部理念的政黨。如此一來,經由這個分裂的跨距,提供了另一小黨的生存空間。
問題在,我們無法預測別人的分裂投票行為,如果小黨分走了選票,卻又達不到法定的門檻,這些選票即形同失去作用。更嚴重的情況是,如果小黨林立,而大黨無論如何聯盟都達不到過半的門檻,政府就會面臨無法動彈的局面。以台灣的情況,或許不至於走到那個境地,但從過去國會屢屢空轉的經驗看,那都是台灣政治動盪不安的風險。
今年台灣大選的「分裂投票」將寫出什麼驚奇,大家且拭目以待。

聯合筆記/柯市長的體力


.高齡駕駛退場 城鄉配套大不同
.聯合筆記/柯市長的體力
.雙城騎謀/後勤拚柯「騎跡」 市府團隊直掉漆
.雙城騎謀/柯累積人氣 騎向總統大位?
.雙城騎謀/口號再動人 也別被蒙騙!
.我看選舉/朱、蔡經濟政策 「五四三」…
.我看選舉/主動政治制衡 選民已覺醒
.我看選舉/選舉「怪」象 互扯後腿難進步
.寒暑假作業 要多元非炫富



聯合筆記/柯市長的體力


2016-01-12 03:09 聯合報 游其昌




自古以來,因為英雄主義與雄性基因作祟,政治人物總喜歡展現傲人體力,暗示有超人精力與意志力,能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曾經強調「體力就是國力」的馬總統如是,自稱「堅持夢想的歐吉桑」柯文哲也如是。
年過半百的柯市長,一日北高單車行確實很驚人,出身醫師的柯市長找到他最擅長控制的領域,掌握體能知識,表現出過人的體力。雖然這趟夢想之旅還是有許多「失控」的政治行程,「失信」的助選承諾,荒腔走板的憨人演唱,但一向視誠信於無物的柯市長,畢竟證明了自己在體能上是「真男人」,甚至有人形容這趟強者「總統級行程」,足以讓四年後角逐大位者膽寒。
台灣政治人物好挑戰,有一陣子流行「登玉山」,最早是省長宋楚瑜開風氣之先,不過,宋省長是先搭直升機上玉山北峰觀測站才攻頂。前外交部長陳唐山、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都登過,除了要證明自己體力足擔大任,征服台灣最高峰的權力象徵也讓政治人物春心盪漾。
郝柏村擅游泳,馬總統愛跑步,早已是政壇舊聞,隨著捷安特打造台灣之光,單車環島成為新流行,馬總統青春鐵馬向前行應是首創。柯市長雖老愛笑馬施政,但騎車衝南北的設計,實在難逃東施效顰之譏。
柯市長五十來歲衝北高不稀奇,當年七十三歲的毛澤東還能「游長江」一小時,直要打破奧林匹克紀錄。當然,毛澤東游長江總歸是場政治秀,真正的目的是要告訴在北京的政敵,毛澤東還很勇健善鬥,沒多久,毛由武漢回到了北京,開始親自指揮文化大革命,擾得整個神州翻天覆地。
柯市長有沒有顛覆台北政壇的新招不得而知,不過,柯市長確實很喜歡師法毛澤東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更好學陳水扁作風,不斷另闢戰場,創造話題轉移焦點,掩飾市政失序的本質。君不見,柯施政沸沸揚揚五大弊案如今安在?柯新政的公開透明,打破藍綠全付流水,沒關係,柯市長總能創造新政治神話,塑造素人英雄崇拜,雖然他裝傻玩政治已經玩很久了。
相信體力等於權力,其實是肌肉主義的迷信,也是標準的沙文思考。迷信超人強凌弱的力量是狩獵時代遺物,認為力氣大較能掌握食物的支配權,所以擁有較大權力。事實上,真正的權力來源,靠的是聰明與社交能力,聰明足以掌握策略,擬定方案;社交能力足以組織群體,發揮效益。另一種迷信,是將權力等同於暴力,認為有蠻力足以欺侮壓垮弱者,爭強鬥狠才足以稱王。不過,如果這邏輯能成立,由物種發展史上來看,稱王的應該是獅虎象,而不該是弱不禁風的智人,智人能主導地球,靠得還是智慧與社會能力,而不是體力。
因此,政治人物好秀體能,猶如黑猩猩捶胸咆哮,泰半是虛張聲勢,為自己壯膽。體力真的和權力沒有關係,別忘了,美國羅斯福總統還是坐輪椅的,能打仗的孫臏連腿都被斬斷了。
柯市長,市民想看到的,不是你過人體力,而是有效治理市政的腦力,那才是柯市長裝不出來的真權力。

葉銀華/大陸金融已經大到很難掌控

.葉銀華/大陸金融已經大到很難掌控
.王正方/走了一位心無罣礙的苦行僧
.薛承泰/「居住不不正義」
.周行一/把「魚」變成「釣竿」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盛治仁/拚經濟 別再物美價廉了
.王文華/行動,是最好的履歷表



葉銀華/大陸金融已經大到很難掌控


2016-01-12 03:10 聯合報 葉銀華



上周末報紙、電視普遍報導「熔斷叫停後,陸股匯市回穩」,著實過度簡化大陸經濟、金融波動的原因。大陸股市熔斷機制只是當股價指數下跌五%、七%暫時或當日停止交易的機制,充其量只是讓想賣股票的投資人,在有可能賣不掉的心理壓力下一起賣股票,提早碰到停止交易的門檻而已。真正的問題是「為何大陸股市投資人要賣股票?」「人民銀行為何要引導人民幣匯率相對美元貶值?」
其實,上周四晚上傳出大陸停止熔斷機制、甚或證監會主席肖鋼丟官消息,有可能又是大陸中南海(國家領導階層),繼去年股市狂跌證監會束手無策後,再度介入股市政策,讓籌備許久的股市熔斷機制只實施四天就夭折了。而周五的股市、匯市回穩只是預期大陸領導人會動用國家力量救市(國家隊),而人民銀行會介入匯市而已。
過去廿年來,大陸的經濟、金融規模快速發展,在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型商業銀行在全球名列前茅、外匯存底全球第一的情況下,大陸的金融體系已經大到中南海無法掌控的地步。而且,大陸經濟成長目標的實現,也愈來愈打折扣;例如:十二個五年計畫的調整產業結構、城鎮化政策,拉抬經濟成長的效果,也是講的比實現的好聽。雖然大陸政府公布經濟成長率仍然在七%左右,但是此經濟成長數據有可能是因物價下跌造成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下降的虛增假象,因此許多評論指出大陸經濟實際情況比公布數據差。
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大陸人民銀行從前年底至今,已經六度降低利率、四度降低存款準備率,實施寬鬆貨幣政策;並且繼去年八月改變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位的報價方式,而使人民幣相對美元開始貶值後,去年底至今,人民幣更是貶值加大。上述人民銀行的作為,其實是走降低利率、匯率貶值之傳統救經濟的招數。
而且,我們看到大陸經濟成長下滑,銀行業不良放款(逾期放款)也上升,截至二○一五年九月底,商業銀行不良放款餘額一.二兆元人民幣,不良放款占放款總額(不良放款率)一.六%;商業銀行關注類放款二.八一兆元人民幣,占放款總額達三.八%,因此,可預期不良放款率還會上升。反觀二○一四年三月底,不良放款率為一%,而關注類放款占比為二.五%。當經濟剛開始放緩,未來的不良放款會更嚴重,而且銀行也會習慣影響部分呆帳,如果是如此,大陸實際呆帳會比上述數字更讓金融體系無法接受。
同時,大陸的外匯存底,去年中逼近四兆美元,年底降到三.三兆美元,代表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下,熱錢有流出大陸的傾向。而大陸去年八月中旬還信誓旦旦說人民幣沒有趨貶的現象,但是從十二月就引導人民幣走向貶值之路。再者,去年大陸股市巨幅下跌,出動國家隊救市仍然無法拉升股價,上周熔斷機制更是荒腔走板。綜合以上現象,在在顯示大陸金融體系已經大到無法掌控。
因此,大陸股市投資人要賣股票及人民銀行引導人民幣匯率貶值,皆顯示大陸經濟成長趨緩的嚴重性,以及大陸金融市場波動性必然大增。本周末我們即將產生新任總統,新政府制定兩岸經濟、金融政策,勢必要納入參考。大家可以發現近來台灣經濟成長、股市、匯市受大陸影響愈來愈大。新政府應該以台灣整體的角度,做好整體風險控管,避免台灣經濟成長依賴大陸過深,而金融穩定又廣受大陸的影響。(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