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惠台出招 政府須擬劇本因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販賣仇恨,如何對抗惠台措施?
.聯合報黑白集/說好的十年不漲電價呢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惠台出招 政府須擬劇本因應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惠台出招 政府須擬劇本因應


2018-03-03 00: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國台辦2月28日推出惠台卅一條措施,發言人安峰山回答記者提問。中新社

行政院長賴清德(中)3月1日在立法院答詢表示,行政院已成立專案小組,研究中國惠台政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大陸國台辦宣布31條惠台政策中,有12條是提供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的同等待遇;另外有19條提供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的同等待遇;也就是說,這一次惠台政策最基本的精神就是提供台灣企業和人民與大陸企業和人民相同的「國民待遇」。由於開放的項目和範圍非常廣泛,未來對於台商和台灣人民赴大陸投資和工作,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來看,是否會因此造成台灣本身人才、資金和技術的流失?同時,針對大陸政府如此大幅度的開放,我們政府應該如何因應?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
大陸惠台政策有幾個主要特色:第一,在針對大陸台商開放部分,包括台商設立科研中心可以享受降稅優惠;台灣人士和企業在大陸設立的獨立法人可以申請或參與大陸國家科研計畫;台商可以參與大陸重大建設及政府採購,以及台灣金融業可以與大陸金融業合作,包括參與聯合貸款等。第二,針對個人開放部分,允許台灣人民參與大陸100多項的專業證照考試;有些證照甚至可以用認證方式即可,例如醫師執照;台灣人可以申請國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項科研基金等。第三,開放的項目很多甚至比當年兩岸服貿協議中開放的項目還多,比方說,台灣拍的電影和電視劇輸入不受數量限制;台商可以參與大陸政府採購等。第四,開放的項目主要針對大陸內需市場的需要,所以很明顯是大陸藉著廣大市場來吸引台灣的人才、資金與技術。
由於大陸內需市場很大,機會很多,因此對於吸引台商和專業台灣人士自然會產生吸引力。事實上,過去幾年已經有很多台灣教師赴大陸任教,現在又開放台灣人可以申請大陸的科研計畫,這對於台灣高教人才會更有吸引力。
另外,過去已經有一些醫師,利用假日赴大陸動刀和執業,現在台灣的醫師可以用認證的方式,取得大陸的醫師資格,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醫師赴大陸工作。再比方說,大陸不但沒有任何限制的開放台灣電影和電視劇引進大陸,同時也放寬兩岸電視與電影合作人員與投資的比例,未來兩岸在影視產業上合作的機會必然也會大幅增加。
然而,這次大陸惠台政策固然對台商和赴大陸就業的台灣人有利,但是對於台灣的直接利益可能很有限比方說,在服貿協議中,大陸曾承諾開放台灣的證券業以合資方式赴陸、台灣的銀行可以與大陸城市銀行合作等,這些對於台灣金融產業發展非常重要的開放,在這一次惠台政策中並沒有提及。
另外,這一次的開放不包括商品項目,所以當年兩岸早收清單和貨貿協議中討論的一些重要項目,都沒有在開放之列。比方說,當年早收清單中,針對台灣工具機及其零組件得以免稅進入大陸,但是因為當時設有落日條款,造成現在這些商品銷往大陸又必須繳稅。這些重要的商品如果可以恢復免稅銷往大陸,對於台灣經濟才會有立即而實質的幫助。
無論如何,這一次大陸大手筆的開放惠台政策,必然會對台灣人才、資金與技術造成相當程度的磁吸。由於這些項目對台灣企業和國人有利,所以政府很難去禁止企業或國人去爭取這些利益,因此政府的作為可能會很有限。政府要提醒國人,赴大陸投資雖然有機會,但是也有不少風險,因此過去之前,一定要先做好風險評估
另外,由於這一次也開放金融業可以參與大陸銀行的聯合貸款,台灣的銀行曝險程度可能因此增加,金融部門應當做更仔細的檢查。其實真正對台灣有利的應該還是大陸對台灣貨品市場的開放,這部分屬於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的範圍,政府應該更努力的去完成這些協議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說好的十年不漲電價呢


2018-03-02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提出「非核家園」政見時,曾承諾「十年內不漲電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漲完了紙價,漲電價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做出了四月要漲電價的預告。他說話的技巧還是有的,他說民生用電三三○度以下不會漲,又說頂多只會漲三%,還說這事四月以後才會發生。這麼誠實的官員,民眾聽了他的話,是不是該感到很放心?
但是,行政院長賴清德對龔明鑫的話卻似乎坐立不安。於是,第二天他親自上陣,作了很多補充說明。賴揆的重點有幾:一,目前還沒說要漲,請大家不必提前恐慌;二,這得由「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決定;三,審議委員也要根據電價公式行事。最後,生怕民眾不相信,賴揆還加了一句:「連我也沒有職權決定電價。」
這種事,本來叫發言人出面澄清,也就綽綽有餘,何勞賴揆親自出馬。賴揆之所以要講這麼一長串,目的只有一個:要收回龔明鑫的話。至少,要撇清行政院跟漲電價的關係,把責任全推給沒頭沒臉的「審議委員會」和沒名沒姓的「公式」,那麼,內閣就一塵不染了。
問題是,蔡英文提出「非核家園」政見時,曾承諾「十年內不漲電價」;如今不到兩年,何以就要毀棄承諾呢?油電價格多年來有一套計價公式,反映成本無可厚非。但蔡政府上台後大幅改變能源架構,捨棄廉價而乾淨的核能,改採昂貴的天然氣及汙染的煤;曾誇下海口不漲價,卻又無法維持承諾,民眾難道只能被迫埋單?
賴揆還是可以放心的是,電力無法囤積,不必擔心搶購


聯合報社論/販賣仇恨,如何對抗惠台措施?


2018-03-02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日前發布31條惠台措施,有大學校長指出「對台灣的磁吸張開大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二八當天,一群台獨青年在慈湖陵寢潑漆,蔡總統則主持中樞紀念儀式,宣示要繼續追究歷史責任。同日,大陸國台辦洋洋灑灑宣布卅一項「惠台」措施,對台商、產學、影視等各業赴陸提供優厚的「國民待遇」。一邊的政府持續向後看,在歷史灰燼中翻尋自己的價值;另一邊卻釋放利多向台灣人民招手,放眼未來。對照之下,彷彿兩岸在朝向不同的時光移動。
對於卅一項惠台措施,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批評說,陸方這種做法,是「以利益換政治認同」,目的在提升其單方獲益的經濟目標。作為官方的回應,這樣的回應其實是不及格的,不僅缺乏力道,也暴露了自己囊中空虛的窘境。事實上,這句話可以來反問蔡政府:政府不懂用「利益爭取政治認同」之道嗎?或者,執政者連要凝聚人民什麼「認同」都指不出來了?
今年的二二八,發生了潑漆、撕國旗、燒國旗等事件,氣氛明顯較往年更為暴戾與挑釁。去年二二八適逢七十周年,也是蔡英文上任後首度主持二二八紀念大典,她意氣正盛,宣布二二八是新的「國家團結日」,也強調轉型正義是為了「和解」。但一年過去,不僅看不到一絲「團結」氣象,政府大肆推動轉型正義,也未帶來更多「和解」氛圍;相反的,一些前所未見的仇恨被挑起。與此同時,蔡英文的支持度也已滑落低谷。一年的變化,說明政府施政沒有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因而失去了民心。
觀察這次的大陸卅一項惠台措施,手筆之大,範圍之廣,思慮之精,招招對準台灣目前經濟、社會、文化的要害。其目的,一要爭取台灣人心,二要搶奪台灣人才,三要凸顯蔡政府的無能
毋庸諱言,這當然是統戰策略。但和以往不同的有三:第一,中共這次不設定任何前提或條件,也不透過任何政黨或代理人,直接把餌撒向台灣民眾,要一步到位地將台灣人心拉攏到手。第二,大陸當年歡迎台商登陸投資,需要的是台灣的資金和技術;但這次資金和技術完全無關緊要,重點只放在施惠與示好。第三,這次也不在意識形態上著墨,完全以讓利和「國民待遇」為誘餌,使人們主動近悅遠來。這樣的變化,也對照出兩岸的經濟位移,中共的統戰策略已增添許多餘裕。
這次的卅一項惠台措施,也有人形容是四年前胎死腹中的《兩岸服貿協議》之「變身重生」。這樣的比喻,生動且饒富意味,卻也深值警惕。當年民進黨推動反服貿,引發了洶湧的太陽花學運,終導致服貿協議擱置。如今,大陸隻手向台灣人民開放各個藝文、工商、服務等領域,幅度較服貿協議討論的範圍猶為寬廣,卻跳過了與我國政府的磋商和討論。亦即,蔡政府在兩岸間採取的冷漠策略,最後卻造成自己在兩岸間沒有角色可以扮演。這樣的發展,難道是一個口口聲聲主權和主體性的政黨所期冀的追求?如果是的話,這不是自欺欺人嗎?而當年太陽花學運自以為立下大功,而今回看,卻是迫使更多年輕世代前往對岸工作;其間得失,又要向誰追討?
與其責怪中共使用惠台「胡蘿蔔」收買台灣人心,蔡英文該檢討的,是為何自己只拿得出「棍子」?兩年來,政府美其名的「改革」只是帶來社會震盪,高調推動的「轉型正義」,只是激發更多社會仇恨。這樣的政府,即使不必曰「利」,又何以爭取人民支持?不僅如此,蔡政府頑固的兩岸政策,不僅重創島內觀光旅遊業,更破壞了兩岸交流的和平氣氛,讓原本對台灣懷有好感的大陸同胞變成冷漠,真是得不償失。
從這個角度看,在兩岸的人心競逐中,蔡英文可謂內外皆輸。她更大的失敗,是在台灣不斷販售仇恨,激起社會對立,這樣的棍棒政策又如何抵抗得了惠台措施

聯合筆記/願美國槍擊案「沒有下次」

.惠台31項措施/陸「全面啟動」 台不能輕忽
.惠台31項措施/用大願景打敗施小惠
.衛生紙之亂 永續林業推廣契機
.北農「專業」團隊…一戳就破
.想進CPTPP 漁業三法不可轉彎
.收起「關愛」六龜的眼神
.不藍不綠又怎樣?
.聯合筆記/願美國槍擊案「沒有下次」







聯合筆記/願美國槍擊案「沒有下次」


2018-03-02 23:56 聯合報  賴昭穎
佛州高中校園日前發生17死14傷槍擊事件,控槍議題再掀波瀾。圖為佛州帕克蘭市居民舉牌呼籲「全國步槍協會,停止殺害我們的孩子」。美聯社資料照


每隔一段時間,美國就會傳出重大槍擊慘案,最近一起是上月中發生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市一所高中的悲劇,這起事件在美國社會引發的漣漪效應蔓延,但是對強化槍枝管控能否產生效果,恐怕還是未知數。
美國每次發生重大槍擊慘案,都會引發正反兩極意見,一邊主張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即擁槍權的法源依據)賦予的權利不應被侵犯,另一邊的主張應該加強槍枝管制、擁槍者的背景檢查等。
美國「槍枝暴力檔案」統計,去年全美槍枝暴力事件創新高,共六萬多起槍擊事件,造成一點五萬多人喪生、三萬多人受傷,有超過三四○起是造成四人以上死亡的大規模槍擊事件。
然而,每次槍擊慘案,罹難者家屬哀傷神情、痛心呼籲,卻抵不過文化與政治的現實糾結。除了憲法保障的擁槍權,從美國建國至今的擁槍文化,更讓這個議題難以治本,不論民主黨或共和黨政府,都只能提出治標方案,結果就是槍枝暴力事件周而復始出現。
談到政治現實,不能不提全美最有勢力的遊說團體之一、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在華府尤其是對執政的共和黨影響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日前在佛州舉辦一場市民大會,邀請佛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歐出席,面對一名槍擊案生還學生追問未來是否拒收NRA的政治獻金,魯比歐選擇避重就輕的回應,這一幕說明了一切。
不過,魯比歐說對一件事,「這些團體的影響力不是來自於金錢,而是數以百萬支持我政策的人。」華府的「政治回應中心」統計,NRA在一九九八到二○○七年間,斥資兩億多美元在政治活動上,其中只有一成多是給候選人的獻金,剩下款項多數用來鼓動其支持者的遊說、議題導向等活動。
也就是說,NRA真正能操控政治人物,不在於獻金多寡、而是選票。槍擊慘案發生後,支持槍控的有形和無形力量迅速匯集,也獲得外界關注,但擁槍團體也以同樣的能量展開反制,而且更有組織、更有效的影響政客。
佛州槍擊案發生後,生還者發起名為「Never Again(沒有下次)」運動,並號召支持者廿四日在全美各地大遊行,這次以學生為主的反槍運動,能否在槍控議題上發揮作用,關鍵在於這樣的熱情能持續多久,能否讓所有民選的政客「有感」,才有辦法一步步邁向「沒有下次」的目標。


衛生紙之亂 永續林業推廣契機


2018-03-03 00:12 聯合報  李隆恩/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樹藝師(新北市)
賣場的衛生紙貨架上空蕩蕩等著補貨,採買民眾撲空。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鄭清元/攝影
漫畫 季青


杜鵑花開,又到了植樹造林季節,不論盆栽或大樹,相信許多人都有種樹經驗,但在享受樹木帶來諸如清淨空氣、紓解壓力、美化景觀等好處的同時,是否也瞭解到,樹木同時也有提供木材利用的重要功能。
在許多資源皆屬匱乏的海島,林業一直都與台灣發展息息相關,從過去客家重要經濟來源的油桐文化,到清末世界第一的樟腦出口,更別說撐起台灣經濟起飛力量一角的伐木換匯;在當初掏空森林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台灣社會的環保意識逐漸大行其道,然而廿多年來近乎封山的保育政策,現今來看似有些「矯枉過正」了。
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衛生紙漲價,歸根究柢,還是環境保育與資源利用的衝突問題,但兩者間,其實從來都不是單選題,利用是保育基礎,而保育則使利用得以永續
在東西方的文化中,對於木材資源的永續利用,均早有相同認識,不論是孟子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或是歐洲早期林業經營的法正林概念,其核心思想都是在闡述永續利用的重要
人們不可能不使用自然資源,保護原始的天然資源是眾人皆認可的世界潮流,然而在此共識下,台灣的人工林中仍有廿七萬公頃適合進行生產,在社會長期忽視情況下,我國的木材自給率不足一趴,其背後代表著我們將制定價格的主導權拱手讓予他人,忽視林業生產的結果,反而讓我們必須付出更多。
已有專家喊出,衛生紙漲價只是個開端,接下來紙類、尿布,甚至衛生棉等民生用品,都可能在漲價之列,這次的事件讓台灣必須重視國產木材生產的重要性
近年來,林務局已將永續林業的許多精神納入國有林經營中,未來能否真正吹起改革經營方針的號角,仍待主管單位將正確的保育及利用觀念推廣出去。保育絕不是消極的保護與禁用自然資源,只有妥善的規劃與利用,才能把永續發展的力量深植到台灣這片美麗的土地。



北農「專業」團隊…一戳就破


2018-03-03 00:06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台北果菜市場春節開工後菜價下跌,吸引民眾選購。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林伯東/攝影


北農產公司是全國最大的蔬果交易平台,負有穩定國內農產品價格重大責任。在農曆春節前後多次連續休市,讓產地農民手腳大亂,導致拍賣價直直落,引發農民及農會強烈不滿。台灣農業問題已從生產技術轉變為市場挑戰
儘管政府將原因歸於天氣因素,但是這樣的休市方式茲事體大,且該決議早在去年七月即決定,為何北農高層一點警覺性也沒有,沒有親自出席,更沒有備妥緊急應變措施?難怪外界要質疑,北農高層是否專業能力不足,否則為何無法看出問題的嚴重性。
當初行政院農委會與台北市政府大力扳倒張榮味勢力,本於「專業」考量協調出的最佳人選,如今鬧出這樣大的農怨,造成農民重大損失,農委會要外界不應太過苛責;北農總經理表示,當時沒有意識到情況會如此嚴重,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去推銷、去賣(有跟農民道歉嗎?);台北市長柯文哲則是看到報紙才知道。這是繼衛生紙之亂後,行政官僚危機處理能力備受批評的又一案例,專業能力該受質疑的何止北農!
北農改朝換代已一年多了,應該不會還是在摸索吧。由政府精挑細選的北農新團隊,有改善為人詬病的拍賣制度、人事任用、行政效率、服務品質等嗎?先前指控前朝經費亂開支、菜蟲、任用三等親、國內蔬果供需調節不佳等弊病,解決了沒?
建議柯市長應委請公正第三方,針對相關員工、農民、農會、經銷商等進行訪查,並將結果公諸大眾,一來可以洗刷外界對北農經營團隊及政府相關部門的誤解;二來也可以爭取民眾對政府的支持,何樂不為?
北農治理絕對需要專業與經驗所謂的專業指的是,對經營管理理念、產業最新動態、產業各環節的運作生態、國內外產銷動態、天然災害風險管控等,都有敏銳的研判能力並作出最佳的對策,這些確實需要時間與經驗的歷練,絕對不是靠政治正確就可勝任。
從蔡總統上任後,在農漁業方面的用人,包括農委會副主委、北農總經理、漁業署長等,適任性都遭業界質疑。真正具專業的人才若不選邊站,在台灣幾乎無用武之地,難怪中共會看準這點,以惠台措施(包含農漁業)大力向台灣人才招手。
未來會前往中國大陸的,除了台商、教師、學生外,農漁業科技、經營人才亦不在少數,屆時兩岸農漁業競爭態勢翻轉,兩岸農業貿易或將由現在的順差轉為逆差,最終受傷的還是台灣農民與農業!
民眾與其抱怨,不如平日就觀察蔡政府大力背書的人選,是否真的能為民眾創造幸福,作為下次選舉時投票的重要參考。


想進CPTPP 漁業三法不可轉彎


2018-03-03 00:31 聯合報  周怡/台灣海大海洋法政學士學程助理教授(基隆市)
TPP的11個成員國,去年十一月在日本主導下達成新協定CPTPP的框架達成協議,預定三月八日在智利簽署。美聯社資料照


CPTPP預定將於今年三月八日在智利簽署,有關內容預期可獲得締約國同意並生效,我國亦表達希望一旦協定生效後,便申請加入成為會員的意願,為我國爭取新的經貿舞台,再創經濟發展的榮景。
通觀CPTPP所規範的內容,除凍結部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爭議項目,其他章節幾乎完全未變動。換言之,締約國未更動的部分才是普遍國際共識,我國的法規與政策是否與國際共識契合,才是未來順利加入的基礎。
以未更動的漁業補貼為例有關規定雖在環保章,但內容影響我國遠洋漁業發展深遠。CPTPP的共識認為傳統漁業補貼政策造成貿易不公平,甚至造成國際漁業資源衰退。CPTPP將積極要求會員管理其漁業補貼政策,並將其漁業管理資訊透明化,禁止會員政府補貼不法業者,拒絕貿易來路不明或不法捕撈之漁獲
我國政府有關單位以立法從嚴為原則,修訂「漁業三法,將法規與制度提升到CPTPP相同標準以資因應。就制度面而言,倘若政府在「漁業三法」的架構下,建立與執行符合CPTPP共識的配套措施,或許能夠達到預期外交效果。
但我國國情特殊,使政策制定與選舉目的密不可分,一旦漁業法規及政策因政客即興式政見而任意調整,不但扭曲原來立意良善的目的,更有可能傷害加入CPTPP之機會。漁業補貼不僅是我國遠洋漁業的基礎,更牽動沿近海漁民生活條件,影響我國的長期漁業經濟競爭力,不可不深思熟慮。



收起「關愛」六龜的眼神


2018-03-03 00:34 聯合報  黃慶祥/退休國中教師(屏縣東港)
雖然學業成績不盡理想,六龜高中合唱團表現亮眼。圖為去年應邀赴日本表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龜高中近日受到各界「關愛」眼神,看在筆者眼裡,除了感到莫名之外,也為六龜高中師生受到的傷害感到抱屈,相信曾經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應都有同感。
以前國中實施能力編班的年代,從來沒有任何的校長、老師、家長及社會人士會苛責後段班的學生沒人考上前幾志願的高中。同樣的道理,為何今日要苛責後段班的高中(抱歉使用這個通俗的名詞)學測考得不好?
他們學測成績表現普通,跟建中北一女學測表現成績傑出,都是很正常的現象,不是嗎?大家應不會理盲到拿七十五級分來苛責所有的建中、北一女的學生,及絕大多數的全國各高中吧?為何獨厚於六龜高中呢?頗令人不解。
而且,只有六龜高中如此嗎?恐怕未必。真有的話其實也是正常的現象;大家都知道高中都是以學業考試成績經過層層篩選的結果,各級學校自有其所在的位階,考得好不好真的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高中畢業生也不是每一個都要念台、清、交,各級學校自有其對社會各領域的貢獻。真要檢討的話,即是要如何收回廣設一流高中、大學的神話;如眾所知,全國各高中、大學的數量早已大而無當了。


不藍不綠又怎樣?


2018-03-03 00:28聯合報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侯友宜(中),正式宣布投入新北市長選舉,他說,要做對的事,不分黨派、顏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宣布參選後,前縣長周錫瑋也加入戰局。周批評侯「不藍不綠」、「不清不楚」、「不公不義」,並說他一步都不讓。面對此局面,還是要用全民調來化解。
其實不論村里長、各級民代、縣市長以至總統或中央部會,服務的對象是人民,人民的政治色彩是什麼,絕不是服務者或主政者該過問的;服務者與主政者只能問,合不合法、該不該做,前總統蔣經國、行政院前院長孫運璿會獲得人民的尊敬與懷念,不都是做全民該做的事嗎?
在地方上,有些縣市因顏色不同,資源挹注也不均,引發藍營民代的積怨,導致綠營執政的地方政府預算受到強力杯葛;以台中市來說,一○七年度總預算從去年十二月被連續杯葛到上月廿七日前才以記名表決通過。這就是以顏色分配資源的後果,周前縣長以「不藍不綠」來看執政,未免把問題狹隘化了。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王文華/如果讓你決定衛生紙的價錢
.黃介正/應對意外奇襲 多算不殆





范疇/國民黨黨產處置的公義


2018-03-02 23:51 聯合報  范疇/跨界思考者
黨產收歸國庫,該如何妥善利用?圖為國民黨中央黨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黨產處置的範圍及程序正義,想來還得鬧一陣子。社會和媒體對此議論多多,但奇怪的是,幾乎看不到對於一個議題的討論:不論多寡,被處置的黨產,用於何處?
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答案是:歸還國庫。這個答案,政治非常正確,但是,處置國民黨黨產既然被認為是一樁屬於社會公義範疇事件,那麼,在社會公義層次上,一句簡單的「歸還國庫」能夠解決環繞在這件事上的種種公義爭議嗎?
人民所繳納的稅費,歸於國庫,由政府統籌財務分配,固有其弊端,但仍屬現代國家、公民社會的常規機制。然而,國民黨黨產的處置,屬於一個台灣在邁入現代國家、公民社會之前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能把所處置的黨產當作稅費一樣的納入「政府統籌分配」的稅費機制嗎?
台灣的「政府統籌分配」財務機制,其間還未剷除的弊端,諸如「肉桶分配」、財團把持、團夥尋租等,大家已心知肚明,還需要多說嗎?難道今日處置國民黨黨產的緣由之一,不正是其黨產產生過程中存在的「肉桶分配」、財團把持、團夥尋租因素嗎?
而今,把一批過去因「肉桶分配」、財團把持、團夥尋租而形成的財富,再送入國庫大池,由弊端尚未剷除的「政府統籌分配」機制來處理,你覺得妥嗎?我覺得不妥。
個人認為,國民黨被處置的黨產,不論多寡,應該專款專用,而不能被送入「進去了就散落了」的國庫大池,才能完全體現此次處置國民黨黨產的公義性。
專款專用於何處?這點可以訴諸公論。個人認為,這筆專款,可以專用於那些已經威脅到台灣社會長久安定、但是傳統的預算還無能劍及履及的範疇。舉例而言,長照領域、育嬰領域,以及日益惡化但社會像鴕鳥一樣迴避的青少年吸毒問題
國民黨黨產是積壓了幾十年的問題,既然強力處置了,最合乎社會公義的用途,應該就是用來緩和台灣面臨但還經費不足的長期問題。如果這筆錢被放進國庫大池,被當作「額外收入」被分配、被爭奪,這不但不能化解黨產事件的各方戾氣,也會是對善良台灣民眾的一次智商侮辱。
長照、育嬰、青少年吸毒,都是傳統政客「口惠而實不至」的嚴重社會安定威脅,比起任何產業預算、工程預算、人事預算,不但油水少,成效還往往吃力不討好。這類領域,才是被處置的國民黨黨產的最佳歸宿。
國民黨如果還有真誠贖罪之心,而非只是求脫困,就應該在與執政黨談判中,堅持專款專用於公義項目原則,至於用在何處,可交社會公論。當下執政的民進黨,倘若真的是在公義原則下處置國民黨黨產,就應當實至名歸,還公義於公義。
我也知道,以上呼籲,對國民黨、民進黨「老政客」們等於狗吠火車。其實,我是寄望於國民黨、民進黨內的年輕世代。你們實在可以不必背負上一輩的恩怨,卸掉包袱,心理上輕裝上陣,把過去發生的不公義,昇華成為未來的公義。本文所談,僅為關乎台灣社會未來之一端,其他還有許多更關鍵的事項。你們也許還不夠力,但至少可以發聲吧。否則,要你何用?
(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2月
.嚴震生/受益者不是受害者的轉型正義
.趙春山/面對習近平的強人政治
.薛承泰/杜鵑泣血,椰林落葉… 看台灣高教問題

.王健壯/行政院怎可讓教育部為所欲為?
.李清志/京都咖啡館
.朱宗慶/當創作展演遇上古厝節慶
.陳立恆/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台灣價值?
.蘇蘅/2018假新聞的邪靈仍在滋長

.黃介正/又逢戊戌 再思維新
.方祖涵/賽車女郎的工作權
.王正方/台灣不能只在重複、輪迴
.王文華/機器人還不能幫你擦眼淚

.王健壯/大法官應該選擇釋憲時刻
.葉銀華/博通再次收購高通的啟示
.周行一/666是空頭之兆嗎?
.林中斌/美若仍軍事優先 恐步蘇聯後塵
.葉丙成/以教育科技弭平教育落差
.洪蘭/生死關頭 你會搶救什麼

.嚴震生/農曆年攻勢50年後,美航母重返越南
.盛治仁/為政者的「對的順序」
.方祖涵/分享機密的運動手環
.薛承泰/管他七爺八爺!



元月
.劉維公/從「新零售」看「新高教」
.劉憶如/美國稅改政策評估
.黃介正/「新時代」的兩岸關係

.王健壯/不必謙卑,因為你沒那麼偉大
.葉銀華/大學生你出國進修了?
.范疇/平論管中閔的台大校長風波
.馬凱/以「萬元育兒」救「稅改」原罪
.薛承泰/人口紅利未消失,台灣還有機會嗎?
.施振榮/推動公視釋股 讓華視民營化
.朱宗慶/心念轉,情勢轉

.蘇蘅/公視 真要走向黑暗時刻嗎?
.嚴震生/美國政治的蝴蝶效應
.陳立恆/不識高山青,台灣如何長青?
.盛治仁/那一張阿諾睡覺照片,你也傳了嗎?
.方祖涵/沒有被遺忘的33勝投手
.王正方/燃煤電廠不是空汙的主因?
.黃介正/美台關係正能量的隱喻

.王健壯/台灣民主正在倒退走
.李清志/老屋新生 感受年輕的好
.洪蘭/讓每個人都期待明天的太陽
.薛承泰/人工智慧紀元已到來!
.葉銀華/大陸系統性金融風險會形成?
.周行一/凍漲大學學雜費 台灣恐永遠落後韓國
.林中斌/川普可能連任

.嚴震生/足球先生成為賴比瑞亞總統
.薛琦/創新就是解決問題
.馬凱/救低薪要這樣做!
.劉維公/光榮城市的神話
.方祖涵/一年一度的海陸大戰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