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部分負擔 化解健保財務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如何擺脫老二困境,比誰當主席重要
◆  聯合報黑白集/民眾黨翻身的本錢
◆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部分負擔 化解健保財務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部分負擔 化解健保財務困境


2024-09-08 03: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落實部分負擔,化解健保財務困境。圖為示意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於8月24日刊登的文章指出,為紓解台灣醫療系統的壓力,政府需要提高全民健保費率,以及制定醫療工作者合理工時的法規。另外,健保署長石崇良近日也表示,將研議調升補充保費費率至3%。不過,要減少醫師「長工時、低薪資」的現象,除增加保費外,還需增加部分負擔,以減少民眾非必要的就醫。

刺胳針的文章指出,台灣是少數享有全民健保的國家之一,且平均每月保費僅新台幣1,377元。正因為保費低廉,使得醫療院所必須降低成本,導致員工「長工時、低薪資」;美國平均一名護理人員照顧四名患者,而台灣則照顧8.6名。美國醫師平均每周工作49.6小時,而台灣醫師則工作59.8小時。

全民健保制度下,醫生的工時及薪資,取決於醫生人數及保費收入。由於被保險人支付廉價掛號費即可就診,造成輕症也進醫院,易生浮濫狀況。台灣在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之前,未參加有醫療給付的公、勞保的老弱婦孺,其每年平均自費看病六次。然而,在全民健保實施之後迄今,每位被保險人平均每年看病增加至十五次。另一方面,透過總額支付制度,政府將保費收入分配給醫療院所。因此,醫療院所必須吸引被保險人就診,以從固定大餅中獲取更大份額。

在全民健保制度下,醫生實質年薪幾乎沒有增加。在民國一○二至一一二年(2012至2023年)間,每萬民眾的醫生人數平均每年增加2.5%,而健保總額預算支出平均每年增加4.4%,因而醫生平均每年名目所得增加1.9%。由於這段期間平均每年物價上漲1.2%故醫生實質所得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由於民國一二及一六年(2013及2017年)政府下調住院醫生每周最高工時分別至88及80小時,以及民國一八年(2019年)將住院醫生納入勞基法,故醫生每周工時略為下降。不過,其目前每周平均近60工時仍遠高於一般勞工的40.6工時。

目前全民健保的財務危機源於民國一○五年(2016年)調降保費。全民健保基金有安全準備總額的機制,以一至三個月保險給付支出為原則。由於民國一五年(2016年)時可支付4.8個月,故一般及補充保費費率分別下調至4.69%及1.91%其後因每年皆入不敷出,故於民國一一年(2021年)分別上調至5.17%及2.11%。而到了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基金只能支付1.66個月給付

由於已瀕臨安全標準的下限,再加上近來國內人口日益老化,故基金近期恐入不敷出。近日衛福部長提出的方案是,二年內不調整一般保費費率,並擬調高補充保費費率至3%,以及上調單筆股利的課徵上限。

目前一般及補充保費分別占基金收入的77%及10%。不過,二代健保納入補充保費的設計,並無理論基礎。補充保費除了課徵對象偏向高所得者外,也造成民眾一些為規避保費的無生產性行為。若依補充保費的新方案,除會增加許多人頭帳戶外,也會增加股市棄息賣壓。因此,健保署若欲增加財源,應該把一般及補充保費的費率增幅,調為一致。

部分負擔措施是減緩醫療人員高工時的良策。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時,健保署曾對未經轉診的就醫,以及藥費超過某定額,採部分負擔制。這導致民國九十五至九十七年(2006至2008年)的門診看診總次數,較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平均減少2.6%。到了民國一○○年(2011年)時,全民健保法新修改的第43條,規定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之20%,但不經轉診的就醫者,須負擔30%至50%。不過,健保署直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7月才依此條規定的精神,設定藥費及門診檢查部分負擔20%,以及將醫學中心的急診部分負擔增加250元。

總之,為健全全民健保財務,以及降低醫療院所人員的工時,未來健保署宜貫徹全民健保法第43條部分負擔的規定。至於近來在財源困窘下,則宜同步增加一般及補充保費費率的幅度。













聯合報黑白集/民眾黨翻身的本錢


2024-09-08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黨主席柯文哲遭羈押,「唯柯是尊」的民眾黨暫採緊急應變小組的模式運作。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羈押,民眾黨將「全黨動員、全國開講」,全面對抗「綠色新黨國」。但「唯柯是尊」的民眾黨已陷群龍無首,暫採緊急應變小組的模式運作;其實情勢再清晰不過:八席立委團結發揮關鍵力量,就是從谷底翻身的最大本錢。

民眾黨聲勢最大時動輒叫陣藍綠掰手腕。「六趴」曾是總統大選藍白合時白營要不要讓的民調差距數;未料八月新竹市長高虹案被判刑,民眾黨認同度暴跌,竟真成為「六趴黨」。如今柯文哲涉圖利被收押,只怕六趴支持度都高估了。

但民眾黨從此一蹶不振?卻也未必。不論柯文哲能否抗告成功再逆轉,短期內都不易呼喚小草回歸,但國會八席卻依舊可以發揮關鍵力量,重新凝聚民氣

問題是,柯文哲知道「他要對抗的就是賴清德」,但八席立委也都有決心對抗綠色新黨國嗎?本屆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時,柯文哲下令投票團進團出,否則「被抓到直接開除黨籍,不分區也不用當了」,結果仍有人疏失汙損選票。團結已是不易,何況還要面臨民進黨的分化、利誘和壓迫。

當賴清德總統宣示的掃貪大刀輕劃自己人卻重砍在野黨主席時,即已清楚告訴民眾黨,未來除了在野合作力抗綠色新黨國外,再無他途可走。如果白營怕了或受不了誘惑,連僅有翻身的本錢都將賠光光。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如何擺脫老二困境,比誰當主席重要


2024-09-08 01:3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市長盧秀燕(左)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雖然距離明年國民黨主席選舉還有近一年時間,「主席之爭」卻已逐漸浮出檯面。現任黨主席朱立倫有連任企圖心,欲擁立台中市長盧秀燕接任、從而直取二○二八總統大選者亦不在少數。然現階段國民黨「誰當黨主席」是最重要議題嗎?或者說,誰當黨主席,有助改變國民黨當前困境嗎?恐怕不然。

對於期待盧秀燕擔任黨主席者,理由顯而易見。從國民黨檯面上政治人物看,擔任市長頗獲民心的盧秀燕,是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如黨主席和總統候選人同一人,則可統一黨內領導權,及早進入「選舉狀態」。而且黨機器在手,也不必擔心上演國民黨中央「師心自用」、「掣肘他人」的老戲碼。

不過,盧秀燕提早接任黨主席,問題亦不少。首先是新主席就任,距離台中市長卸任還有一年多,市長兼任黨主席必將影響盧秀燕「市政超越黨派人設。其次是黨務繁雜,還需要負責黨內募款和選務,難免左右為難,亦可能讓盧秀燕提早耗損

國民黨已接連三次總統選舉敗選。從歷來民調看,國民黨雖穩坐「最大在野黨」地位,立委席次還略超過民進黨,但整體支持度卻和執政的民進黨始終有段差距。這也使國民黨就算能在地方選舉攻城掠地,卻難以取得中央的執政權;而即便要有效制衡民進黨」,亦必須仰賴與民眾黨合作

近來民眾黨的錯假帳風波、柯文哲捲入京華城弊案被羈押,讓國民黨尷尬一覽無遺。外界甚至國民黨內都不認為,如果民眾黨瓦解,國民黨能集結所有反綠支持者。因為雖同屬在野陣營,但民眾黨支持者未必把國民黨當作「第二選擇」。尤其民眾黨「小草」以年輕族群為主力,國民黨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足,更讓國民黨瞻前顧後,唯恐民眾黨崩盤,支持者反湧向民進黨,讓藍綠差距更大。

因此國民黨的當務之急,並不在「誰當主席」,而在於「如何擴大認同」。例如民進黨雖然連續執政,仍深感年輕選票流失的迫切危機,除了各種政策買票手段不當外,光是這個暑假,中央黨部各部門和地方黨部就分別舉辦了許多面向青年的營隊、課程、講座、競賽等多元活動,全力瞄準年輕世代。國民黨似乎認為年輕族群就讓民眾黨和民進黨去搶,未見積極作為

尤其過去八年民進黨完全執政,國民黨無法有效制衡尚可說是情勢使然;但如今三黨不過半,國民黨的表現也只是差強人意,能拿出來的成績,多半只是建立在「民進黨犯錯」前提下。「除弊固然也是成績,「興利則幾乎付之闕如。例如民進黨能源政策混亂,弊案連連,缺電危機如影隨形,國民黨揪出問題,卻未將具體解決方法落實到立法上。又如國會改革,雖說落實監督執政黨的修法有正當性,然部分提案欠缺周延完整,亦是事實。對獨立機關人事提名權強力監督沒錯,但對人事空窗期的法制化,也未能妥善思考。民進黨執政下貧富差距拉大,新青安讓青年更不安,亦不見國民黨提出更多爭取青年選民認同的對策。凡此種種,都令國民黨雖是「最大在野黨」,卻很難被認定是「準執政黨」。

黨主席應該由誰擔任,當然是國民黨內必須討論的議題。但黨內迄今諸多勸進、勸退聲音,到底是基於黨內發展,或是黨內恩怨延伸?提早引爆,是否反令黨內分裂?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比起誰來擔任黨主席,國民黨要如何從「萬年老二」,變成人民信任、支持其重新執政的準執政黨,才是黨內最需要關切的課題。







名家縱論/下個衝突點:中菲南海島礁\星期透視/民眾黨瀕臨崩盤 國民黨脣亡齒寒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打詐儀表板」掀潘朵拉之盒
◆  推動企業廉潔 刻不容緩
◆  星期透視/民眾黨瀕臨崩盤 國民黨脣亡齒寒
◆  透過建國啤酒廠 保存時代美學
◆  何苦炒作羈押菜單
◆  為官勿以惡小而為之
◆  名家縱論/下個衝突點:中菲南海島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下個衝突點:中菲南海島礁


2024-09-08 01:35  聯合報/ 楊永明(文大社科院講座教授、前國安會副秘書長)
中菲兩國近來在南海島礁爆嚴重衝突事件。圖為南海島礁仁愛暗沙。路透資料照


中菲兩國八月以來在南海島礁已連續發生五次海上衝突和三次撞船事件,近年來,在黃岩島(民主礁)、仁愛礁(仁愛暗沙)、鐵線礁、仙賓礁、鱟藤礁等南沙群島範圍內,大陸與菲律賓都發生船艦對峙甚至碰撞情況,尤其近日仙賓礁局勢持續升級中。

今年四月以來,菲律賓海警九七○一號船進入仙賓礁潟湖並滯留坐灘。八月後,雙方在該海域的緊張局勢升溫,美國也準備出手,相關事件的時間序列如下:

八月十九日,中菲先後在仙賓礁、仁愛礁海域發生對峙,兩艘菲海警船進入仙賓礁海域,與中方執法船碰撞;

八月廿五日,菲公務船向九七○一號船運送物資,船上有菲律賓與國際媒體記者,期間再與中方船隻擦撞。

八月廿七日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在馬尼拉表示:「美國可護送菲律賓船艦,這是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範圍內。」

八月廿九日,美國安顧問蘇利文訪問北京與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委張又俠會面,敲定印太司令部與共軍南部戰區雙方司令舉行電話會談。

八月卅一日,在仙賓礁上停滯的菲海警九七○一號船起錨,移動了兩公里,和大陸海警船碰撞。美軍 P-8A 軍機則一直盤旋在上空,監控整個過程。

九月二日,媒體報導菲律賓總參謀長布勞納公開表示,為了應對緊張的地區局勢,菲律賓希望獲得更多尖端武器,譬如中程導彈。

九月五日,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說,他對中國海軍對美國盟友菲律賓和日本的「侵略性和恐嚇性行為」,感到擔憂。

針對中菲南海衝突,王毅會見蘇利文時就直言,美國不得支持縱容菲律賓採取侵權行為;蘇利文則回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南海的海巡機艦。王毅間接指控美方就是幕後黑手,蘇利文回敬「菲律賓有事、美國有事」!

菲律賓一直深諳從國際與地緣政治中獲利,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台灣退出聯合國,菲律賓在當年七月占據中業島;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轟炸的隔天,菲律賓將馬德雷山號坐灘到仁愛礁。現在小馬可仕也懂得利用中美對抗,背靠美國擴大島礁衝突。

美國更透過菲律賓建構一套僅適用於南海的「基於規則的南海秩序」,先是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南海仲裁案,否決中國的九段線主張、否決中國填海造陸權力、所有南沙群島的海上地物只是礁而非島,只有領海沒有經濟海域等,雖然仲裁對中國不具拘束力就像美國不接受國際法院判決),且同樣規則不適用於美國和其盟邦例如日本的沖之鳥礁)。

美國再透過支持菲律賓強力聲索南海島礁,從華盛頓、印太司令部到駐菲大使,不斷為菲律賓喊話掛保證,現在主動提出願意軍事護送,並已出動軍機監視事件現場。

所幸目前中菲都還是以島礁維權為主,刻意避免提升為軍事衝突。中國大陸自始僅以海警船艦和漁船防止菲船接近島礁或進行運補,不以武裝力量攻擊,不以軍艦介入。

菲方也是類似態度,只是動員部分軍事武裝人員,但已開始引進美軍監視或護送,以期對中方施壓。如果中菲任一方採取更激烈方式,甚至爆發武裝衝突,則美國將軍事支援菲律賓,這是典型代理戰爭的雛形

至於民進黨政府則完全忘記中華民國對南海島礁的主權聲索,無視菲律賓在仙賓暗沙坐灘船艦占據島礁企圖,卻強烈譴責是中國大陸蓄意製造衝突,升高南海緊張情勢。民進黨或許乾脆放棄太平島,讓南海島礁衝突升級,既可以置身事外,也可以禍水東引,並協助在第一島鏈與南海牽制中國的大戰略!













星期透視/民眾黨瀕臨崩盤 國民黨脣亡齒寒


2024-09-08 01:41  聯合報/ 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
京華城案持續延燒,民眾黨主席柯文哲5日羈押禁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五日北院裁定柯文哲羈押禁見。對此變局,民眾黨緊急應變小組決議全黨支持柯文哲捍衛清白,黨務由秘書長周榆修繼續推動,應變小組持續運作,現階段不會有代理黨主席,並要全台開講訴求對抗綠色新黨國與司法濫權。

平心而論,經此大風暴,民眾黨已陷入群龍無首、四面楚歌的極端不利情勢中,但黨高層連「代理黨主席」議題都不敢碰,根本無法因應司法的凌厲攻勢。

畢竟,不敢觸碰「代理黨主席」會有幾個風險。第一,全黨和柯文哲綁在一起,若最後柯被判有罪,全黨將無迴旋空間,整個跟著陪葬,特別是柯被羈押是否黨紀處理也無定論,外界已然質疑;第二,坐實民眾黨就是柯的「一人政黨」且跳不出框架,之前獻金假帳案已凸顯「一人治理」盲點,問題明顯卻不改革,柯若式微,黨內大咖也必隨之消風。第三,不設代理黨主席,雖有「尊柯」表象,卻凸顯黨內菁英沒有跳火坑、扛重擔的勇氣,只想以拖待變。

就算要全台開講,在民眾黨接連遭受不利因素牽絆的當下,不僅柯「誠信、清廉」人設崩解,負面印象也快速累積,更遑論幾波民調已顯示基本盤流失嚴重,甚至連被羈押後社群所 PO預錄影片,也只有呼籲支持者「照顧好自己,認真、快樂過每一天」的消極談話,而不是呼應之前政治迫害或「新黨國」的論述,又怎能動員「小草」參與全台開講?

柯黑及有心人士見中央無主,必見獵心喜,甚至展開「一天一爆料」、「沒事就羞辱」的消耗戰與認知戰,黨中央只能被動接招、疲於因應,甚至相關回應還被抓到語病或破綻又遭反打,周而復始,若無有效戰略反轉劣勢,民眾黨恐瀕臨崩盤邊緣。

民眾黨若崩盤,國民黨也將「脣亡齒寒」,特別是此發展若真是在總統賴清德的劇本中,情勢更不樂觀;國民黨雖立院席次多,但高層或大咖的政治魅力卻不及柯文哲,傳統保守性格更限制了他們成為民眾對民進黨執政不滿的宣洩出口、進而強化政治能量的可能性。柯及民眾黨若覆滅,要收拾國民黨對綠營來說或更得心應手,特別是賴清德在鄭文燦被羈押後全然主導政治局面,憲法法庭裁定暫時處分,讓國會改革無用武之地後,國民黨只能陷在綠軍設定的戰場中,除了批評,全無展現制衡力道或反守為攻的戰略宏觀。

國民黨中央雖有「不對柯落井下石」的定位,但仍有議員對柯猛攻,立院黨團卻又在向民眾黨立委招手,期待合作,弔詭的是黨中央只能消極以對,在挺柯打柯、藍白分合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擺明柯案的難度已超出國民黨所能判斷與戰略規畫的極限,或許唯一對藍軍有利的就是轉移了「罷樑」的焦點,或能讓謝國樑過關。但問題是,立院開議後,在政治環境對民進黨特別有利的當下,藍軍光靠人事同意權及部會預算,豈能擋得住綠軍攻堅?倘綠軍藉「藍軍癱瘓政府為全台大罷免添柴加薪,國民黨又無力動員,綠軍翻轉立院結構,行政立法全拿,將不會是危言聳聽。













打詐儀表板」掀潘朵拉之盒


2024-09-08 01:53  聯合報/ 高思安/時事觀察員(高雄市)


內政部推動的「打詐儀表板」,實際上是對政府多年來治安數據造假的一次公開宣判。過去,官方公布的數據如同一層粉飾太平的面紗,隱藏了犯罪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現今透過打詐儀表板,我們看到了詐騙犯罪的真實面貌,讓人震驚,也讓人憤怒。這不僅是數據顯示的問題,更是過去那些選擇視而不見的官僚們是否應承擔行政責任的嚴肅問題。

打詐儀表板揭示了台灣詐騙犯罪的恐怖規模。在過去的統計數據中,政府一直使用過於簡化的「刑案紀錄表」向社會展示治安狀況,這讓人質疑其誠信。單是今年七月詐騙財損金額就達到一一○億而整個去年的官方數據僅顯示全年八十九億元的損失

這種懸殊對比,無疑是對公眾的長期蒙蔽與欺瞞。如果不是此次內政部曝光真實數據,民眾恐仍活在假象中,誤以為政府打詐成效卓著,實際上詐騙犯罪早已滲透民生經濟,甚至威脅到國家整體財政的穩定。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種數據虛假問題政府治理模式中的系統性病灶。過去官員不願正視詐騙問題,背後深層次原因何在?是否是維護政績的手段,抑或是在應對犯罪問題上的怠惰?為何需要這麼多年才能讓真實數據見光?這種長期的忽視不僅導致問題累積,更加深社會對政府治理能力的質疑。打詐儀表板雖讓真相浮出水面,但是否足以撼動長期以來政治文化慣性,仍是未知數。

過往政府打詐行動過於表面化,缺乏實質的制度改革與預防機制。在數據美化的背後,是政府對詐騙犯罪的消極作為與應對不力。在長期忽略問題的情況下,詐騙組織不斷壯大,並將詐騙產業鏈國際化。政府多次宣稱成立打詐國家隊卻未見具體成效,反淪為形式上的自我標榜。此次公布的數據揭露了台灣在詐騙犯罪防治上的空白與無力,甚至可以說,多年的努力只不過是裝飾門面的數字遊戲。

那麼,該如何回應這場治理上的「數據泡沫」?單靠公布打詐儀表板絕非終點。政府必須認清,數據透明本質上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後續如何進行政策修正與法律改革。從戰術角度提高犯罪成本、刑罰力度等手段,到戰略格局以建構民眾數位安全素養教育扎根。這些都是要立即推動的舉措,而非僅依賴數據更新換取一時的公眾支持。數據顯示問題,卻只有實際行動才能根治問題。

此外,金融監管的漏洞與執法機構的無力,助長了詐騙犯罪的猖獗。在面對跨國詐騙集團時,現行法律與執法機制的反應速度,遠不及犯罪分子的洗錢速度,這也導致了被害人無法挽回損失。金融機構須與司法系統更緊密合作,賦予警檢更大權限攔截可疑資金流,才能有效打擊這種犯罪行為。再者,政府不僅要正視問題,更要有面對過去數據粉飾問題的勇氣,相關官員應公開道歉並辭職以示負責,才能重建民眾對政府的信任。

此次公開真實詐騙犯罪數據的舉措值得肯定,多年來,數據虛假粉飾早已讓社會對政府的治安治理能力產生深刻的不信任感。未來的關鍵在於政府是否能以此為契機,徹底改變治安治理模式,透過更有效具體的政策改革與跨國合作,真正有效遏制詐騙犯罪的無限蔓延,恢復社會大眾對政府防制詐騙犯罪的信心。

刑事局透過視覺化的圖表讓民眾更加直觀地瞭解全國與各縣市每日及每月民眾被騙狀況。
圖/截取自打詐儀表板












推動企業廉潔 刻不容緩


2024-09-08 01:43  聯合報/ 楊永年/台灣透明組織常務理事(台南市)
京華城容積率爭議掀起政治、司法風波,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日前因而遭收押禁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關京華城貪瀆案愈演愈烈,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收押,遭羈押的沈慶京抗告遭駁回。固然政治人物或官員是否廉潔是一回事,企業主是否廉潔又是另一回事。然而,就此案而言,政府與企業相互關連且互相影響。比較合理的作法是,在法律追訴過程,也得同步發展政府與企業的防貪政策,以避免類似問題重複發生。

換言之,政府對企業廉潔有責任,其責任在於企業廉潔政策的形成與推動。目前企業廉潔政策推動困境之一,是企業肅貪主責在法務部調查局,企業防貪推動則在廉政署但這不難解決,因兩個單位都在法務部下,協調整合或建構溝通平台均非難事重點還是在政治的支持,以及跨部會合作,包括金管會與經濟部的參與和協助

整體而言,我國企業廉潔仍有很大的努力改善空間,這背後涉及廉政體系的調整;內涵包括政府政策與企業文化的改革。企業廉潔主要的問題有二,第一,華人講關係重人情,直接或間接也影響了企業重視人脈的價值認同。第二,企業廉潔雖是國際趨勢,但仍未在國內形成風潮。

或許現階段比較沒著力點的是民選政治人物防貪,以及企業防貪;而這也是廉政體系必須關注的議題。應該說,沒有行賄就沒有收賄的問題,但可能因背後存在龐大利益,因而存在行賄與收賄的情境或誘因;而這同時出現在柯文哲與鄭文燦案的企業行賄行為。

這兩件大型的政商行賄與收賄案件,都和企業廉潔有關。因此,推動企業廉潔刻不容緩,而之所以要積極推動企業廉潔,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和國際接軌:企業廉潔是全球性的問題,受到國際社會重視。聯合國由「聯合國全球盟約主導,其官網提供了企業廉潔的十項準則,其中第十項明訂企業界應努力反對一切形式的腐敗,包括勒索和賄賂」。換言之,台灣雖沒有企業廉潔的防貪指引,不過聯合國全球盟約官網已提供企業廉潔的防貪指引。廉政體系或可以聯合國全球盟約,制訂企業廉潔防貪指引。

第二,企業違反廉潔個案頻傳:鄭文燦與柯文哲兩大個案,都和企業廉潔有關。但若從企業廉潔的角度,其涵蓋面更廣;例如,近來金融體系併購案,根據媒體報導,似乎也存在違反企業廉潔的傳聞。或者,政府與企業若再不採取政策或策略行動,不只企業廉潔問題不會改善,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

沒有人反對肅貪,但能否從肅貪經驗獲得政府與企業防貪的關鍵點,似乎仍有待努力。而這需要政府、企業與學術研究機構共同努力,透過研究與發展,改變政府與企業的貪腐文化。而政府推動企業廉潔和國際接軌,有助政府與企業的永續發展。
















透過建國啤酒廠 保存時代美學


2024-09-08 01:55  聯合報/ 吳可久/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台北市)
北市市定古蹟「建國啤酒廠」。本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台灣邁向國際化社會,需要面對他人且同時展現自身的特色,來建構一個具國際水準且能彰顯台灣歷史的都市。建國啤酒廠提供一個最好的契機。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國際工業遺產保存委員會在台北召開大會,為台灣也是亞洲首度主辦,並起草「台北亞洲工業遺產宣言」,內容著重需認同工業遺產重要性,融入地方特質及現代化工業新定義,探索技術與文化對生活影響,鼓勵居民參與並推動亞洲合作網絡透過建國啤酒廠工業遺跡來實踐共識,有下列重點:

一、結合百年樹人大學,重現當年工業化衝擊之時代美學
台北亞洲工業遺產宣言高舉國際遺產保護精神,尤其在亞洲地區現代化過程中,開發工業往往伴隨西方科技進口與殖民元素,當城市變遷威脅工業遺產時,應該以宏觀觀點審視當時工業(遺產)在地區和國家扮演的功能,以及自然資源與經濟緊密相連下的當時代美學,來鑑選及保存工業遺產。

建國啤酒廠中具有現代建築中極簡垂直及水平線條的建築,可彰顯當時代崇尚工業風建築特色,當妥為保存。而相鄰的北科大成立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具有類同的建築物型態建築系師生過去協助整修校內市定古蹟紅樓等,熟悉當時代美學,當結合設計專業,共同投入呈現多元時代美學。

二、保存技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工業遺產的適應性再利用
引入現代工業化另一個課題,是科學及技術的不同應用與發展。許多實務工作者結合工藝、技術,憑藉機台經驗完成產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北科大一大川堂八角柱,為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台灣校園建築中最早引入鋼筋混凝土構造之嘗試結果,蘊藏鋼筋編織工藝,修復此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時,除知識面靜態展現外,更需要動態呈現其技術特質。

釀(製)酒為講究發酵科學的工藝產業,北科大前身為台北工專,對於掌握技術操作面多有心得,且設有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工業設計系、互動設計系、文化事業發展系等可在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下,配合台酒產業活化,共同探索再利用方式及可行性。

三、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建構地方居民參與亞洲工業遺產保護合作網絡
再利用不應引入快速商業開發,犧牲工業遺產核心價值。在平衡都市發展土地利用與所生效益時,應導入公共參與及長期法治理念。北科大多年來與居民和諧相處,藉由校園規畫委員會引入居民參與及社區營造,不只善盡大學社會責任,更藉由大學設立人社標竿研究中心、投入學術研究能量,利用大學學術網絡來連結國際組織,實現台灣對工業文化遺產的投入與重視。

建國啤酒廠可作為展示台灣歷史與工業遺產的國際窗口,結合北科大設計專業,保存其時代美學與技術特質,推動工業遺產的適應性再利用,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建構地方居民參與及亞洲工業遺產保護合作網絡,將可彰顯台灣對於保護工業文化遺產的用心與作為。












何苦炒作羈押菜單


2024-09-08 01:49  聯合報/ 李嘉賢/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收押禁見,多家媒體在台北看守所外面守候。記者潘俊宏/攝影


不管是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或者是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當政要名人被收押至看守所時,部分媒體往往會以斗大標題報導他們入監後要食用的菜色。

雖然不知道這些食物實際烹煮出來的樣貌,但光看菜單就足以令許多人口水直流,而且有時還有雙主菜。對於吃慣山珍海味的政要名人來說,這些菜餚他們肯定覺得稀鬆平常,但以平民百姓的角度觀之,別說一餐雙主菜,在物價飆漲的現在,要拚死拚活才能溫飽,能有得吃、吃得飽就要竊笑了。

因此,媒體炒作看守所菜單,極可能會引發兩大負面效應。一是讓努力工作卻坐領低薪的民眾發現,飲食竟比不上收押在看守所裡的嫌犯,對未來失去信心;二是讓在社會邊緣掙扎的人士放棄努力,想作奸犯科或「擺爛」進到監所,以換取 「優渥」的飲食。

媒體與其報導這些淺碟式的新聞,不如深入探究這些政要名人所犯罪行,讓民眾解法律的意義並懂得遵從,如此對於建構知法守法的社會才會有所幫助。














為官勿以惡小而為之


2024-09-08 01:46  聯合報/ 陳文卿/環保服務業(新竹市)
民眾黨主席、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弊案,法官裁定羈押禁見。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某名人懷念其曾為高中校長的父親,敘述小時候有次父親帶他去買運動鞋,走到離住家很遠的一家鞋店去買。他很納悶問爸爸,明明住家附近就有家鞋店,為什麼要捨近求遠,難道是價格較貴?其父回答道,並非鄰近的鞋店賣較貴,而是因為跟店家很熟,其子女也在他的學校上學,看到校長來買鞋會刻意打折。買鞋是家務事,豈可因校長的身分而得到好處?

以現今角度來看,這或許是迂腐。現在大至工程建設須與政府機關打交道,小至兒女入學希望分到好班級,無不千方百計透過關係,讓所求能更順遂,這些似乎是工商社會的常態,其實是世風腐化官箴敗壞的表徵也就是所謂「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

以京華城弊案為例,很多人納悶,柯氏夫妻皆為醫生,生活應十分優渥,何至於要圖利建商癥結點在世俗間,大家將很多的陋習視為常態,內心不會有罪惡感,更不認為會觸法

柯文哲去建商的豪宅吃飯唱歌,可能認為偶一為之沒什麼,但一而再,再而三,劣習就養成了。商人多精明,知道官員的習性,因此會投其所好,各種花招樣樣來,官商沆瀣一氣,政風之敗壞泰由此始。

蔣經國當行政院長時曾頒布「十大革新指示」,包括公務員不得出入聲色場所,並謝絕應酬,用意是在防微杜漸,以端正政風公務員雖應積極為民謀福利,但絕對不能遊走灰色地帶,且勿以惡小而為之。








薛承泰/忽視家庭的代價何止千億?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忽視家庭的代價何止千億?
◆  楊志良/柳營奇美的典範
◆  楊渡/98%的中華美學
◆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  李清志/大稻埕的新活力
◆  陳立恆/Peace & Love,55年之後
◆  周行一/先做人生理財規畫再投資









薛承泰/忽視家庭代價何止千億?


2024-09-08 00:29  聯合報/ 薛承泰(台大退休教授)
台灣不只面臨人口老化的挑戰,生育率的快速下降也是一大問題。政府為了扭轉少子化趨勢,投入了大量預算。但過去七年間,即便政府增加投資,生育數字和生育率仍持續下滑。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杜建重/攝影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是,從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五十四億元,大幅增加到今年的八七六億元,經費提高了十六倍。最近衛福部推出「住院整合照護服務」即是因應人口的快速老化以及家庭照顧人力的短缺,當然,這也不會是白吃的午餐。

照顧老人的相關經費成長快速,儘管和壽命的延長有關,更重要的,是因生育率的下降,推升了老人人口的占比,同時勞動力人口也在萎縮並走向中高齡化;此外,家庭結構也縮小了,每戶平均人口數已降至二點五人,趨勢更反映在單人戶(特別是獨老)與夫婦戶的增加。

更不用說,為了搶救少子化,政府預算屢創新高已達一,二○○億元。令人氣餒的是,過去七年雖不斷砸錢,生育數與生育率卻連七年雙降。今年龍年的生育量,不僅將少於前年的虎年,也可能創下歷史新低!看來這些納稅人的錢都將打水漂了!

不可否認,進入廿一世紀後少子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台灣自非例外;不同之處,在於台灣生育率下降太快。七十年前生育率居世界前茅,卅年前為工業國家的前半班,近年來已居全球末座,不僅是生育率低於一人,廿五至卅四歲人口也只有四分之一結婚,遠低於養寵物的比例。而歐美國家的生育率許多仍維持在一點五人以上,連日本都還有一點二人據報導,AI 仿真人伴侶即將量產,許多人將享受獨而不孤的生活,未來新型家庭會出現多少 AI 伴侶與寵物呢?

筆者認為,台灣的超低生育率,和近年來政府忽視家庭價值有關。家庭是人類最基本的組織,雖然有些動物也有類似的組成,但是人類將其發展的既複雜且精緻,其中又以責任感的孕育為特色。

有了責任感,家人間相互扶持並形構了情感的連結;也基於此,人類不斷提升並擴大其責任,於是有了宗族、社群、更建立了國家並生成文化。如今人類不僅超越其它動物,統理了地球並邁向星際。

誠然,家庭在不同時空下出現過多樣的型態與組成方式;然而,家庭成員關係始終是建立在命定的責任上。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家人」僅由血緣與婚姻來認定,而有些地方則納入相同信仰的人們,這個差別大致出現在東西方的比較上。

由於過去卅年來台灣的教育充斥著「解構」風潮,這本來是衝著政治威權而來,在缺少時間培育民主素養環境下,衍生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解放快感。在此氛圍下,首當其衝的即是家人關係、師生關係、然後是職場關係,進而影響到婚姻與家庭。如今,愈來愈多年輕人望婚育而卻步,其實就是不想(替他人)扛責任;尤其在消費主義盛行下,經濟剝奪感相對較大,若加上對未來的高不確定性,只好追求個人享受眼前!

當父母不想管,老師不敢管,老闆管不了,而政治人物代管發洩!表面上試圖滿足年輕人「不喜歡有壓力」的感覺,其實正促成一個「去責任化」的世代。賴政府若仍只知持續加碼,將會加深「福利依賴」而非「福利信賴」!何不重振家庭價值增能人們的責任感,形構對未來的信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