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戲劇性彈升的機遇與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860/web/

◆  聯合報社論/他們為什麼敢吃銅、吃鐵、吃國家?
◆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紓困上了癮
◆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戲劇性彈升的機遇與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戲劇性彈升的機遇與風險


2020-07-13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3月初新冠疫情延燒至美國後,美股一路下挫及出現數度熔斷,但自3月23日起美股呈現V型反彈,至6月初那斯達克指數即收復失土,7月初更頻創新高,S&P 500與道瓊工業指數亦向疫情前高點邁進。為何在美國疫情未見舒緩且經濟基本面持續低盪下,美股會出現戲劇性地迅速彈升?在台股與美股具高度相關(3月23日至7月9日相關係數達0.95)的情況下,美股走勢的演變值得台灣投資人關注。
觀察疫情爆發後引發美股跌勢的七大因素可知,如經濟基本面衰退、社群媒體氾濫、全球供應鏈危機、國際政經局勢失序等四項,依舊是抑制市場的重大風險。至於信用債市場降評風險、系統化交易盛行、主導金融市場走勢的大型科技公司等三項,卻已轉變為美股V型反彈的動力。
具體地說,在疫情蔓延之初,各國實施隔離、封鎖措施阻礙日常經濟活動,造成企業營收萎縮、失業率飆升,且首批爆發疫情的國家包括中國、韓國等生產大國,以致於波及全球供應鏈並重創經濟。同時,當代社群媒體助長疫情訊息與偽專家式的不實言論同步流傳,煽動大眾恐慌情緒,讓市場信心快速崩跌,投資人紛紛拋售風險性資產,使其價格大幅崩落。
再加上美國動輒斥責 WHO 親中及中國隱匿疫情,不如往日般肩負主導國際防疫、為人類減災的大任,使這場全球性疫情頓失領導中心,以及東北亞、歐洲地緣政治衝突不減,徒增政經制度面的不穩定,也為防疫添亂,使金融市場陷入不安。於是,整體金融環境充斥風險趨避的氛圍。同時,由於疫情使經濟活動產生急凍現象,讓信評機構對公司債市場降評風險升高,投資人更憂慮大批墮落天使fallen angel即債券信評由投資級降為非投資等級的高收益債)或將湧現。
然而,3月23日聯準會祭出無限量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所帶來的充沛資金,為美股帶來戲劇性轉折。像是先宣布無限量收購公債、投資級公司債等資產計畫,隨後又擴大收購範圍,納入符合條件之墮落天使債券,大幅緩解先前投資人對公司債的擔憂,刺激資金回流。恰好這時疫情亦出現稍緩跡象,令金融市場轉趨樂觀,改為風險追逐樣態。
再者,受疫情期間新生活樣態驅動的科技業也呈現大幅反彈,系統交易更擴大市場活力,為金融市場帶來轉機。在疫情蔓延之前,因美國科技股本益比偏高,使投資人擔憂疫情將使其泡沫破滅。不料,疫情與各國隔離政策促使線上遊戲、購物、串流平台等宅經濟大發利市,遠端工作、大數據及通訊網路需求大增,引發電商與資訊科技股逆勢反彈,高權重、產品與服務的產業關聯效果極大的科技巨頭,反而成為推動整體市場的主力。此時,近年來相當普及,且演算法設計大多是順勢交易策略的系統交易,又成為助攻大將,使美股顯著彈升。
要言之,美股當前的反彈乃得益於聯準會無限量 QE 對市場提供支撐,以及投資人害怕錯過賺錢機會而大膽買進。但除了科技股尚有各界對未來全球風貌憧憬的支撐之外,其餘多屬資金行情的推升。在市場一片樂觀下,前述的七項因素中,仍有四項可被歸類為拖累美股的風險。像是全球疫情未見消退,恐迫使多國再度封鎖疫情嚴重地區,導致生產、消費活動持續低迷,且全球供應鏈中斷危機亦未解除,復甦更難以期待;抑或是現下金融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脫鉤,隱示市場脆弱性大增,極易隨投資人情緒產生波動。再加上國際政經局勢失序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效應,只怕一點風吹草動,都將帶來市場反轉的可能,投資人必須戒之、慎之。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紓困上了癮


2020-07-13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追加二千億元「紓困3.0」特別預算,遭質疑恐債留子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些事做久了會上癮,政府施政也一樣。上癮未必是好事,往往是失去了自我克制的能力。就像政府紓困上了癮,胡亂撒錢,已經撒昏了頭。
新冠疫情以來,政府已陸續推出兩波紓困方案,第一次撒了六百億元,第二次撒幣一千五百億元。最近蘇內閣得意洋洋地宣布要推第三波紓困,規模比前兩次更大,要撒出兩千億元大洋。照這樣下去,政府只要咬緊紓困這個名目,就可以一路暢快地撒幣到明年了
二月底推出的第一波紓困,主要是作為防疫隔離醫療及緊急徵用物資之需,包括對內需產業如觀光、夜市、農漁、藝文產業的補貼,這點無話可說。但四月推出的第二波紓困就備受批評:除將首波的農漁、交通、藝文業等又補助一次,也針對賣玉蘭花等「無保工作者」發放萬元;最後,才撥了五百億元向全民發放三倍券。
那麼,第三波紓困又要幹嘛?說來毫不神奇,不外要繼續補貼那些因疫情受創的艱困產業,包括觀光、製造和運輸等業。試想,許多產業一領就能領了三波紓困金,一般上班族只能拚命納稅供政府揮霍至於紓困到底發揮了什麼效果大家想也知道如果紓困有用,還用得著一連推三波嗎
當然,政府的技巧也越來越高明。蘇內閣推第三波紓困,美其名為「紓困3.0」,彷彿這是紓困的「進化版」。事實上,聰明的民眾都懂:什麼進化也沒發生,裡面依然是個大黑洞,產業仍望不到天日。












聯合報社論/他們為什麼敢吃銅、吃鐵、吃國家?


2020-07-13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媒體界人士透露,一般的政論節目,政治人物「花錢上節目」的情況也很普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公布總統大選政治獻金收支明細,與民進黨關係友好的幫推」、「投石兩家公關公司,大選期間獲得蔡英文陣營五十九筆、總額近三千萬元的宣傳費,國民黨形容兩公司為蔡總統的御用公關公司」。選舉之外,這兩家成立才四年的公司,過去四年內標到八千三百多萬元的政府標案,包括今年五二○總統就職典禮的兩標案在內。它的非凡實力,說明了綠營政治食物鏈生態系
媒體不久前才爆料幫推」、「投石兩公司與文化總會正副秘書長林錦昌李厚慶關係密切,而蔡總統正是文化總會會長,林錦昌又為其重要文膽。因此兩家公司雖在蔡政府就任後才成立,卻能不斷取得中央與地方政府標案,且不少標案都是在限制性招標下取得兩家公司特殊的運作生態與政治關係,格外令人矚目
無獨有偶,媒體最近也爆料,有蔡總統觀光國師之稱的靜宜大學教授黃正聰,利用他和妻子的公司、旅行社和社區發展協會,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執政起,共承接了二・七億元的政府標案。其祕訣,是將交通部長林佳龍、政委張景森等人拉進他成立的 LINE 群組,和地方觀光局長、各種協會人員交織成綿密的對話網。黃正聰號稱是蔡英文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大選時「觀光白皮書的主要執筆者,在蔡總統就任後,他隨即由妻子成立新南向旅行社」,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開闢自己的市場
近些時日,蔡政府對綠營派系乃至高官親屬、親信的酬庸,因為吃相難看,而備受外界質疑。觀其作法,將政府周邊職位甚至公營事業人事拿來犒賞,似乎已嫌不足;因此,進而利用政府建設或活動標案,直接將利益輸送給特定對象。諸如「幫推」、「投石」乃至「觀光國師」的例子,則是酬庸模式的再進化,讓一群文膽」、「智囊包裝成民間團體或企業的形象,用彼此可以識別的密碼來進行輸送,達到魚幫水、水幫魚的目的
不僅如此,從大選政治獻金收支中,媒體也發現蔡英文上網紅博恩夜夜秀」的節目,竟然支付了十三萬元的費用,而不是免費受訪。韓國瑜所付費用,更高達卅一萬元。由此也可以看出,民眾以為是單純娛樂性質的網紅訪談,竟然是秤斤論兩出售的輿論及文宣塑造,居然連當今總統都願意自己叫價去博君一粲
從稍早的「卡神」楊蕙如,到農委會的「一四五○」,都可看到政府利用標案變相養網軍的操作但論政媒實力,「幫推」和「投石」則遠遠超過他們。同是綠營新貴,他們在攫取國家資源上各有管道巧妙,也都具備合法招標的樣貌對民進黨來說,反正餐桌禮儀不如國民黨」,也就不管吃相難看
這種難看的吃相,在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的外甥張仲傑身上,更是顯露無遺。張仲傑在唐榮公司被形容為「三年內從鐵工變總經理」,除自己涉及銷售案未經會計處審核外,還把員工制服、旅遊和物資採購分由妻兒承包。而經濟部作為最大股東,雖查出確有其弊,卻利用密件遮掩。國民黨批評,這是結構性的掏空,加上「國王人馬」的系統性包庇。
正由於系統性的包庇,遮蓋了綠營新貴及其皇親國戚對於國家資源的結構性吞食,他們吃銅吃鐵吃國家,鹹淡葷素不忌。追根究柢,蔡英文似難脫關係:她除了必須滿足黨內派系如狼似虎的需索,她的人事部署和政策實踐則不符制度規定和公義原則,以致面對各種結構性侵蝕,只剩下系統性包庇一途。
民進黨追討國民黨黨產不遺餘力,除了制訂專法,還設置專責機構追剿。但看看當下綠營生態鏈的種種難看吃相,皇親國戚有之,附隨組織有之;唯一缺乏的,就是足以匹配的才德吧

【重磅快評】民進黨用鐵絲網築陳菊便道 是在懲罰誰?

◆  【即時短評】樂見總統為國軍打氣 但現實資源在哪?
◆  【即時短評】警界人事異動又扯派系?蘇院長說了算!
◆  【即時短評】蘇揆扮酷吏? 治安第一名警長遭拔官
◆  【重磅快評】民進黨用鐵絲網築陳菊便道 是在懲罰誰?
◆  【重磅快評】反中不是問題 自欺欺人才是罪惡
◆  【重磅快評】國旗不見了 駐德代表謝志偉也不見了

◆  【即時短評】顧全大「菊」?民進黨一路袒護「花媽」
◆  【重磅快評】侯友宜攔車像辦案 蘇貞昌行銷女兒卻露餡
◆  【即時短評】連續承包兩任總統就職設計案 聶永真是設計之王?
◆  【重磅快評】朴元淳之死 打亂文在寅的接班大戲
◆  【即時短評】告發大同特別背信罪 金管會宣示意味濃
◆  【重磅快評】擋不住「蘇嘉全們」 就等著被掃進歷史吧
◆  【重磅快評】教育布到經濟布 蔡政府編好編滿大黑布
◆  【即時短評】前瞻預算當三備金 蘇貞昌挺女的前瞻計畫?
◆  【即時短評】大巨蛋將全面復工 柯文哲清理戰場 劍指2024?
◆  【即時短評】只是個行政官?大法官進官邸真的妥適?
◆  【重磅快評】聰明部長愛避凶 少了同理心的傲慢很隔閡
◆  【即時短評】大巨蛋復工 柯文哲打蛋昨是今非?
◆  【即時短評】阿舅、阿舅滿天下 綠營執政家天下?
◆  【重磅快評】媽祖遶境移風易俗 大官別來耍官威
◆  【重磅快評】搭捷運快遞不行? 首爾能 柯文哲說不能
◆  【重磅快評】蔡英文兇了大法官 司改團體只開心3個月?
◆  【重磅快評】總統召見大法官 見證五權分立成一權獨大
◆  【即時短評】蔡英文呼之即來 大法官心中還有尺?
◆  【重磅快評】小池大勝 但仍有兩座大山要過
◆  【即時短評】誤認助理是黑衣人 綠委認個錯很難嗎?








【重磅快評】民進黨用鐵絲網築陳菊便道 是在懲罰誰?


2020-07-13 18:32  聯合報 /   主筆室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黨總召林為洲、林奕華、鄭正鈐與陳玉珍等人繞立法院外牆,考察立法院被層層拒馬包圍「戒嚴」的情況。記者黃義書/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即將處理監察院人事同意權案,在總統蔡英文力挺下,總統府前秘書長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已成定局,藍綠勢必有一番攻防,立法院今天被層層拒馬包圍,頗有山雨欲來之勢,國民黨戲稱「陳菊來了立院戒嚴」,不過,讓陳菊難堪的是監察院調查報告曝光,三億多元善款被恣意挪用,此刻最矛盾的恐怕是百般護航陳菊的民進黨人吧?      
陳菊被提名出任監察院長掀起政治風暴,蔡英文意志堅定,陳菊勢在必得,使得民進黨跟著全體畫押,藍營雖不擅議事攻防,但綠營擔心差池,仍在藍營夜襲立院後日夜排班,在處理監察院人事同意權案前夕,立法院更升高戒備,藍委今天帶著媒體「導覽」院區四周的拒馬風光,怒批是「戒嚴的立院」、「立法院監獄」,對於坐過牢、即將出任監察院長兼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的陳菊來說,恐怕是最諷刺的畫面之一。  
國民黨除了夜襲議場,今天並就監察院上月16日通過對高雄市政府在氣爆案不當作為的糾正案提列三項新事證」,包括挪用善款、浮編律師費、隱匿捐款,要求監察院調查與彈劾陳菊,其中珠寶公會捐款3,204萬元未指定用途,卻挪給特定局處用於出國觀光、舉辦非災區活動等,未依集體訴訟原則而浮濫編列代位求償律師費,費用從300萬元暴漲至6,532萬元,容許局處自行留用民眾捐款而隱匿捐款資訊,市警察局等五個機關共留用捐款3億2,263萬6,182元,未陳報市府也未納入捐款專戶
陳菊陣營駁斥指國民黨的指控,指藍營一再在高雄人的傷口灑鹽、榨取政治利益,一再杜撰似是而非、子虛烏有的弊案,企圖以三人成虎的手法抹殺、毀滅陳菊的名譽與人格,令人感到遺憾;只是,藍營除了具體提列三大項新事證外,報告中也有行政院主計總處表達意見,認為市府以氣爆事件之名收受捐款,如捐款者有指定用途,應尊重捐助者意見,如無指定,市府也應該用於氣爆有關事項主計總處說法雖含蓄,但卻間接證實調查報告內容並非杜撰
高雄氣爆善款未能專款專用,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自然要負決策的最大責任,光是留用三億多元的善款,不管是局處挪用、浪費浮編,甚至用於出國觀光.陳菊都難辭其咎,更應退出監察院院長的提名,否則在監院糾正後一個月由執政黨護航強行通過監察院長任命,這是在懲罰誰?是高雄氣爆受災戶?高雄市民?還是廣大的捐款民眾? 
民進黨即使用鐵絲網築起陳菊通往監察院長辦公室的便道,卻未能添加一絲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的榮光,陳菊在綠色護衛隊的簇擁下只顯得更加幽暗虛無,氣爆受災戶、高雄人及眾多捐款民眾都不會忘記陳菊還欠他們一個真相,下次再有公務單位以機關之名募善款,大家可能都要考慮一下會不會被拿去出國觀光,或是購買本來應該用公務預算汰換的消防局值班台座椅了。 















【重磅快評】反中不是問題 自欺欺人才是罪惡


2020-07-13 17:01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媒報導指澎湖「擁有六萬名永久駐軍」,圖為空軍IDF戰機每年4到9月進駐澎湖執行「天駒部隊前進部署任務」的部署情形。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上周在經民連、台權會、民間司改會等民間團體舉行的論壇上,針對香港國安法發表演講。他指出國安法是意圖切斷香港與民主國家聯繫的柏林圍牆,下一步要擔心的是中國將劍指台灣。吳介民一度以台語笑稱:「如果現場有來自中國的抓耙仔,他們就聽不懂台語了,要情蒐就要先學好台語,不然你以為情報工作這麼簡單喔!」依據國營中央通訊社的報導,吳介民這番話引起現場與會民眾、學生哄堂大笑。
然而事實上,站在台灣觀點,這個場景一點也不好笑。如果是籌劃併吞台灣的中共或解放軍高層,看到如此的專家學者發言,以及如此的群眾反應,才真的是值得嘴角上揚、心下竊喜的消息。
所謂台語可不是只有台灣人獨享,而是中文當中使用者數一數二的方言全球操閩南語或稱福建話、福佬話、鶴佬話、河洛話的人口,估計達到5,700萬,其中光是在中國大陸的使用者,就比全台人口更多。所以對中國大陸而言,「台語」會構成任何情蒐的障礙?
海峽兩岸量體懸殊,彼大我小是冰冷的現實,如果比蠻力論拳頭,台灣必然不是對手。要想挫敗居心不良的強鄰,就必須比對方花費更多的腦筋,用更多的心思去了解敵人,才有可能找到敵人的可乘之機。如此雖然辛苦,雖然事倍功半,却是客觀環境不利下,我方唯一的機會。
但近年台灣社會的問題是,包括政治人物、知識份子等社會菁英,著力鼓動大眾對中國大陸的仇恨與反感,然而在強調對岸邪惡的同時,對於如何打敗惡人,從來拿不出具體辦法,或是直接把情感好惡當成客觀分析,反正只要詬罵中國,自然有人鼓掌叫好
另一種情況是,只要看到有外國人士發表任何有利我方、認為中共難以征服台灣的言論,立刻視如國師與神諭。最近的例子是「美國軍事專家艾克斯David Axe在富比士雜誌撰文認為,解放軍要打下台灣沒那麼容易,因為必須先解決澎湖,此時台灣就可調動後備兵力,美國也可以馳援。文章一出,頓時又在台灣瘋傳,問題是,這位報導內容常引爭議的媒體工作者,此篇文章中提到澎湖「擁有六萬名永久駐軍」──即使在國軍擁有60萬人的時代,澎湖的駐軍也從未到達這個數字的一半,如今更連十分之一都相去甚遠!這位專家對台海軍情的瞭解程度有多「高」,不難想見。
絕大多數台灣人都不想被中共統治,這是事實許多人期待與中國一刀兩斷,政治立場也無所謂對錯然而如果以為幻想、自欺欺人,便可以贏得獨立聖戰,建立以自己為名的新國家,這就只能用愚蠢來形容。身為社會菁英,還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敲鑼打鼓地去吹捧愚蠢,那就是罪惡了。












【重磅快評】國旗不見了 駐德代表謝志偉也不見了


2020-07-13 14:49  聯合報 /   主筆室
德國外交部官網最近悄悄把中華民國國旗撤除,我駐德代表謝志偉迄今沒有說一句話。本報資料照片


德國外交部官網最近悄悄把中華民國國旗撤除,連德國外交部發言人都被媒體追問此事,可奇怪的是,在各個政治議題都勇於發言的我駐德代表謝志偉,卻迄今沒有說一句話。難道國旗從德國官網不見了,我們的駐德代表也不見了?
蔡英文總統這兩年來以「中華民國派」自居,也宣稱要捍衛國旗。不過發生國旗被下架這麼大的事,打開謝志偉的臉書粉絲專頁,卻發現他已經五天沒更新。最近的二篇,都是談香港國安法如何,彷彿這個「國旗下架」事件不曾發生。
當然,謝志偉對於中華民國國旗的態度確實也很曖昧不明。去年總統選戰方殷,韓國瑜的造勢場合上一片國旗旗海,謝志偉特別引述所謂德國友人的話說,「國旗為道具會讓人想起納粹」;但此前一年,他去參加德國民間的活動,看到德國人揮舞中華民國國旗,卻在自己臉說上說「爽啊」。「一面國旗,雙重表述展露無疑
此事發生後,外交部終於發聲了,說對這樣的差異作法無法接受,已經指示駐德國代表處立即向德國外交部溝通。可是不知道外交部是不是忘記了,自己不是才剛剛把臉書專業的大頭貼「去中華民國」了?如果德國外交部反問一句:「你們自己都不要自己國號了,又何須關心你們國旗有沒有被下架?」外交部要如何自處?
謝志偉從駐德以來,各種政治動作都很大,最早在名片去中華民國只留台灣的就是他。後來外交部要求名片格式統一,他又大為跳腳,甚至因此槓上國民黨立委和外交部。操作起政治議題來得心應手,但德國此番這麼不友好的表現,卻不見他展現相同的積極度。只能說民進黨的外交官「出口轉內銷」的功力,一個比一個好了。
前些時候,日本石垣市政府要把釣魚台更名,駐日代表謝長廷不發一詞,被諷為助日代表」;如今國旗被德國外交部下架,又是另一位謝代表不聞不問謝長廷、謝志偉這對謝謝二人組算是民進黨綠色外交官的兩大代表人物,可表現都如此,怎不令人搖頭













【即時短評】蘇揆扮酷吏? 治安第一名警長遭拔官


2020-07-13 19:56  聯合報 /   記者謝進盛/台南即時報導
台南市政府警察局長周幼偉將異動,周下午低調證實。記者謝進盛/攝影


歷史會記得民國109年7月13日這一天,南二都警政首長竟同一天下台;這在警政史上,可能算是空前,也是絕後只是高層匆促出手,再度印證警察人事,根本毫無體制可言,徒留基層警界更多問號
時間回到上午,閣揆蘇貞昌出席警政署警察防疫尖兵表揚活動,先肯定警方對治安貢獻,但隨即談到近來中南部接連發生重大刑案,對此很不滿。
蘇當著內政部徐國勇及警政署長陳家欽面撂下「醜話說前頭」,更拉高至「總統級」,稱「蔡總統很憂心,我也感到很難過」,強調獎要由下起,究責要由縣市局長來扛,未來一再發生相同重大刑案的縣市警局長應負起全責,下午就明快傳出台南、高雄市警察局長連遭拔官
警職去留,雖說是平常,但此次突兀、明快人事節奏,都讓外界嗅出不尋常氛圍;以台南市警察長周幼偉來說,去年7月22日就職,到任不到一年,任內台南市治安評比亮眼
其中,去年底台南市刑案破獲率達9成。今年5月遠見雜誌公布各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台南在治安評比再度拿到六都第一,只是,再怎麼醒目的數字光環,逃不過長官的「一句話」定生死。
最讓基層不平的是,依據市警局說法,此役台南槍擊案,既非吃案,案發後已迅速破案,該有掃蕩強制偵辦作為,案發第一時間早已發動,辦案節奏未有拖延、隱匿,且局長到任不到 1 年,如此大動作調動,更讓基層警界錯愕。
猶記,今年內政部、警政署為了人事大亂鬥,甚至還破天荒創下警政署長遭送辦情事,外界瞠目結舌靜觀事件後續發展,最後內政、警政龍頭相敬如賓事件回到原點
細看這次警察高層人事,除讓人再度見識蘇揆天威難測性格,內政、警政署高層是否因揣摩上意而錯殺」?基層警界都在看
















【即時短評】警界人事異動又扯派系?蘇院長說了算!


2020-07-13 23:20  聯合報 /   記者丘采薇
行政院長蘇貞昌批台南、高雄的連續槍擊、殺人事件。警政署長陳家欽隨即報請撤換台南市警局長周幼偉(圖中)、高雄市警局長李永癸(圖左)。 記者蘇健忠/攝影、本報資料照片


南部近期陸續發生舞廳槍擊和殺人命案,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參加活動直指治安事件頻傳讓蔡英文總統和他都憂心,下午警政署就宣布撤換高雄市警察局長李永癸和台南市警察局長周幼偉撤換兩位警察局長不可能是突然而為,無論是高層授意或警政署揣摩上意,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派系又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
掌管警政人事的內政部長徐國勇及警政署長陳家欽在疫情期間摩擦不斷,數月前陳家欽遭人檢舉「用人唯親」,一度遭徐國勇移送法辦,最後在蘇貞昌及蔡英文總統出面調停之下讓兩人都留任內閣,安靜了一陣子。直到今天蘇貞昌當著徐國勇的面撂下重話,稱十天街頭開槍兩次」,要各縣市警察局長負責。警政署隨即在幾個小時之後宣布撤換台南及高雄市警察局長,時機相當巧妙。
黨內認為,目前兩位警察局長下台尚不能代表派系著力痕跡,派系要爭的是最後台南及高雄的職缺換上了誰,猶如這次被換下的兩位警察局長,被拔擢的過程也非常有故事
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七月,周幼偉由警政署政務委員接任台南市警察局長,當時是總統大選前的最後一波調動,但其實周幼偉的人事案延宕了四個月才拍板,當時盛傳陳家欽希望由陳家軍卡位不成,最後由徐國勇推薦的周幼偉勝出,當時徐國勇主張直轄市警局長人選應以同級的警政委員優先,徐的主張也獲得蘇貞昌認同,陳家欽在這一戰鎩羽而歸
李永癸則是陳家欽升任署長後拔擢的人才,兩人曾在陳家欽擔任高雄市警察局長期間合力處理高雄大寮監獄囚犯挾持典獄長事件,事後李一直受陳家欽信任。但民國108年(二○一九年),高雄數度發生夜店鬥毆,蘇貞昌及陳家欽對此都傳出震怒,不過李永癸的工作能力受到前市長韓國瑜肯定一路留任,最近李永癸的去留早就是被討論不斷的話題。
黨內認為,警政人事牽涉蘇貞昌、徐國勇及陳家欽三角關係,無論徐國勇及陳家欽個人意見為何,蘇貞昌才是影響最終人事的定海神針。徐國勇及陳家欽續留內閣看似恐怖平衡,其實對人事卻沒有絕對權力,派系無論再怎麼鬥,恐怕還是得由蘇院長說了算。














【即時短評】樂見總統為國軍打氣 但現實資源在哪?


2020-07-13 23:33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各軍種、兵種過去均各自演練、訓練,但為達成「一個營就能出去戰鬥」目標,國軍借鏡美軍及各國相關作為成立聯兵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漢光演習實兵第一天,蔡總統在臉書發文為國軍打氣,特別介紹新編成的陸軍聯兵」。府方向民眾傳播軍事科普」,值得稱許。不過,不管是聯兵營,或其他國軍努力推動的改革,都需要更多支持:不只是三軍統帥「向軍人說情話」的口惠,而是更多現實的資源。
聯兵營是將原先戰車營機步營混編,每營同時包含戰車連與機步連裝甲運兵車)。其實廿多年前,國防部成立聯兵,所轄各營雖名為戰車營與裝步營(與機步基本相同),其實就已是混編:戰車營之下有裝步連,裝步營之下有戰車連。
換言之,廿多年前國軍就已採取聯兵營,但實施不久就放棄構想,將各營變為「純裝」與「純步」,原因是營級後勤能量不足,很難同時操作太多種類裝備。如今再走老路,是否已經解決昔日面臨的困難?
另外,當年每個聯兵旅有五個戰車或裝步營。廿年後「分久必合」,每旅却只剩三個聯兵營;與中共陸軍的旅級單位比,規模更僅及對方一半。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國防部是否因志願役招募不易,乾脆減小編制,藉著分母縮水來美化編現比數字?
針對上述質疑,國防部必然強調聯兵營除了裝步合一,還增添肩射防空飛彈無人機UAV)。話雖不錯,但軍方向美國採購的刺針飛彈,尚未返國撥發部隊至於給營級單位使用的輕型UAV,根本還沒建案採購。理想雖好,但目前都還是天邊彩霞,都還得花大錢。
更須一提的「烏鴉話」是,新式先進裝備不僅價格昂貴,也代表更高的操作成本。國軍向來對作業維持費用編列偏低,地面部隊尤其嚴重如果真希望國軍成為現代化精銳之師,就要拋棄過去的節儉心態,就要讓部隊敢於物盡其用」。如此一來,國防預算數字所需成長,將遠超過蔡總統先前宣稱的「每年增加百分之二」。這個沉重的負擔,自詡三軍最大靠山的總統,已經準備好了嗎?

聯合筆記/美國對中國的飛彈戰略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860/web/

◆  第4次了…蔡總統別再玩弄監院
◆  什麼利益都要吃…期待民進黨的賈母
◆  聯合筆記/美國對中國的飛彈戰略
◆  疫情、高溫、洪水 氣候因應須更細緻
◆  小花花與阿鴻 平凡的故事,不凡的愛
◆  還約聘僱人員一個公平身分
◆  國家文官 「讓路」給口譯哥們
◆  漫畫/敗選升官,談競爭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美國對中國的飛彈戰略


2020-07-13 01:14  聯合報 /   郭崇倫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國防部長艾思博(左)。 (路透)


美國到三年前為止,一直對自己的飛彈戰略非常有信心,在東歐攏絡波蘭、捷克,名為防備伊朗,實際對付俄羅斯的飛彈防禦系統。在東亞,則整合南韓與日本,名為防衛北韓,實際對付中國的飛彈防禦系統。

但是科技發展突破了戰略,俄羅斯與中國(甚至謠傳北韓也有)超高音速飛彈,以音速的五、六倍,巡弋飛彈般可以變軌轉彎,完全可以穿透美國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讓華盛頓處於尷尬被動的局面。

美國有兩種因應方式一是外交,以退為進,宣布退出美蘇在冷戰期間制定的相關核武條約,除了 START(裁減戰略核武條約)即將要在明年二月到期,美國近日還退出 INF(中程核武條約),以及用來查核核武器的開放天空協議。
在六月廿二日開始新 START 談判之際,美方明確地告訴俄方:川普不會續簽任何一項沒有中國加入的主要軍控條約;美方還罕見地與俄羅斯分享關於中國核能力的機密情報,意在攏絡俄羅斯人對中國施壓。

可是這完全違反中共同戰略利益,就像是美方在俄羅斯代表團抵達維也納會場前,在空的座位放上中國國旗,聲稱「中國人no show」,然而印表機印出的旗子,根本把國徽搞錯位置,對中國無知得可怕。

目前中方僅有三百件長程核武器,而美俄各有一,五五○件,基於自己的利益,北京才不願意加入受限,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傅聰七月八日開出條件稱:如果美國願意將其核武庫降低到中國的水平,「中國會很高興明天就參加談判」。

美國另一個軍事手段,是開始研發可相比擬的飛彈,部署在中國周邊的亞太盟國上,這是能夠快速反制中國的方式;過去受限於 INF,美國的超高音速飛彈已經落後於俄中,至今才做過三次試射,預計要兩年後才能夠實戰部署

去年美國國防部長艾思博訪問澳洲時,公開呼籲亞太盟邦部署美製中程飛彈,澳洲當時公開拒絕,韓國也表示美方沒有提出過,但是證諸往例,盟國政府表面在媒體前反對,是因為顧忌中國的抗議,以及公眾的反應,私下閉門會議都會願意部署,假以時日,這都不成問題。

這個時間比想像的要更早到來,澳洲總理莫里森七月一日宣部國防戰略的重大轉變,為應付中國對印太的威脅,大幅提高四成軍事預算,未來十年內撥款一,八五○億美元,主要增加的部分都在建置飛彈,尤其是與美國共同投資研發超高音速飛彈。

日本更可能會是第一個部署美國中程飛彈的盟國,六月廿四日在首相官邸舉行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中,確認取消兩套陸基神盾系統的部署計畫,作為替代性計畫,同時研究保有摧毀對方據點的對敵基地攻擊能力。日本放棄「」的發展,改採「」的部署,不僅不會因此激怒美國,反而正是美國所要的,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已經就此警告日本不要輕舉妄動。

美國如果在台灣部署飛彈,對北京來說是絕不可忍受的事,而對於台灣來說,飛彈是不對稱作戰的手段,必須發展。妥協的方式則是,美方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對台多項飛彈導控組件解禁,令台灣的飛彈發展有飛躍性進步。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將正式編列預算,進行射程一千五百公里的雲峰中程飛彈高空高速巡弋飛彈量產計畫這未嘗不是美國在台灣的變相飛彈部署











第 4 次了…蔡總統別再玩弄監院


2020-07-13 01:18  聯合報 /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蔡英文總統(左)說,她提的監委名單絕對比前總統馬英九所提的更好、更進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監察院的玩弄,第一次是在她擔任黨主席任內時,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七月廿九日,民進黨發布「針對立法院行使監察院人事同意權結果 民進黨中央黨部聲明」,明白主張回歸「三權分立」的憲政架構,要及早終結監察院。但她任總統後,背信忘諾,至今未終結監察院!

蔡英文對監察院的第二次玩弄,是在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三月卅日,民進黨中央黨部發布「修憲要看國家長遠利益」,蔡英文主席裁示,「廢除考監兩院」,應該列入第一階段修憲!但蔡英文就任總統,全面執政四年多來,自食其言,並未修憲把監察院終結掉!

蔡英文對監察院的第三次玩弄,是在蔡英文總統第一任任期時,基於民進黨廢除監察院之一貫主張,曾遲疑監委提名近一年,直至民國106年(二○一七年)三月一日才決定補提名陳師孟等十一人為第五屆監察委員。

如今她又背信忘諾,在未廢除監察院的情形下,以所謂超越黨派思考,化解社會對立為考量,荒謬不倫的提名監委,實與陳水扁前總統同樣的,喪失自許的憲政信念!

陳水扁前總統民國93年(二○○四年)十二月廿三日,在總統府舉行茶會,介紹廿九位監委被提名人時,特別指出「監察院院長被提名人張建邦的功能不是辦案,而是監委間的調和者,人民與政府的調和者,更是藍綠間的調和者」,對此錯誤憲政認知,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嚴厲表示,陳水扁透過割喉、政治拉攏手法,把監察院打造成藍綠間調和者,如果得逞的話,「民進黨將會遺臭萬年」!

如今事隔十六年,歷史彷彿重演。蔡英文總統原訂六月十九日舉行監察院第六屆院長、副院長及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但因台東縣前縣長黃健庭內定為副院長,引發民進黨內大反彈;蔡英文總統也在記者會一小時前緊急取消記者會,如此玩弄監委提名,也首創監委提名史上最難看的場面

蔡英文多次背棄廢除監察院的信諾,草率提出各黨派雨露均沾的監委人選,直把監察院當作政治交際院,實已完全背離憲法設立監察院,要獨立、公正行使調查、審計、糾正、糾舉、彈劾總統與官員的原始意涵

又仔細檢視蔡英文所提名陳菊及七位兼任國家人權會委員的監委人選,包括紀惠容、王榮璋、葉大華、鴻義章、王幼玲、高涌誠、田秋堇等,均不是具有對人權議題及保護有專門研究之學者由此可見,蔡英文總統的監委提名,只見黨派親私,而不符合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立法本旨與該法第二條所規定種種職權之需求

筆者認為,蔡英文應兌現她對人民的許諾,先廢除監察院,撤回本次監委提名咨文,而不要一再背信忘諾,欺騙人民,恣意的玩弄監察院,以致留下民進黨前立委沈富雄先生所曾說「將會遺臭萬年」的歷史汙名!











什麼利益都要吃…期待民進黨的賈母


2020-07-13 01:21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人事行政總處擬具「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學者擔憂文官體制將會崩壞。圖為國家文官學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彷彿真的準備要萬年執政一樣,行政院擬推出「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讓有人懷疑是要讓自己人「吃到飽」。雖然專家和輿論對這個有破壞文官制度之疑的舉措期期以為不可,但以民進黨「你越反對,我越硬幹」的習性,真讓人擔心這個條例也會毫無懸念被推上舞台,讓文官體制崩塌瓦解。
這樣子肆無忌憚的利用權勢,什麼大小位置和利益都要的吃相,不禁讓人想起《紅樓夢》裡的賈母長子,雖承襲位高權重的榮國公爵位,卻依然荒誕無恥又貪婪的賈赦。
話說賈赦除貪得無厭外,還性好漁色,府外無數良家女子,府內稍有頭臉的丫頭,都不放手。一把年紀了,還左一小老婆右一小老婆,「放著身子不保養,官兒也不好生作去。」
有一天,他竟想染指自己母親最貼身的丫頭鴛鴦,威逼利誘的,「叫她細想,憑她嫁到誰家去,也難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終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她」,執意要納她做妾。
所幸最後因賈母盛怒大罵:「我通共這麼一個可靠的人,你們還要來算計。」賈赦才悻悻然作罷。
多麼盼望民進黨內也出現一個能撥亂反正的賈母,阻止一切骯髒齷齪、不公不義的行徑發生。否則以古鑑今,遠的如賈府終究難逃敗亡,近的像國民黨弱得奄奄一息,真的要這麼一直多行不義嗎?













疫情、高溫、洪水 氣候因應須更細緻


2020-07-13 01:38  聯合報 /   楊之遠/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受副熱帶高壓籠罩影響,全台近日都高溫炎熱,「燒」到像顆紅番薯。 圖/氣象局提供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論文指出,由於各國政府採取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封鎖、隔離政策,截至民國109年(二○二○年)四月,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民國108年(一九年)日均水準下降了百分之十七
但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總署民國109年(二○年)五月份在夏威夷莫納羅阿火山觀測站測得二氧化碳濃度卻達到四一七點一ppm的季節性峰值,這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月度讀數,比民國108年(一九年)五月記錄的四一四點七ppm的峰值高出二點四ppm。顯示全球二氧化碳的水平仍然急劇上升。
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積累有點像垃圾掩埋場中的垃圾。隨著我們不斷產生垃圾,它不斷堆積。即使清除一些表面垃圾,而下面原有大量積壓的垃圾仍然存在。冠狀病毒危機雖然減緩了排放,但不足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學者們認為只有當持續協調的氣候減緩行動使得全球二氧化碳的淨排放接近於零時,生態系統和海洋的淨吸收作用才會開始稍微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即使如此,以前已經排放到大氣中的大多數二氧化碳仍可能存留在大氣中達幾個世紀,並繼續影響氣候暖化

今年全球各地高溫不斷,同時異常強烈的季風降雨和洪水,目前不僅在中國和日本造成嚴重災害,並同時肆虐印度和鄰近的南亞國家包括不丹、孟加拉、緬甸和尼泊爾等,造成嚴重的災害損失,上千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和生命損失。凸顯目前人類對氣候變遷的應對要比新冠疫情更缺乏有效手段

新冠肺炎使得前述毀滅性的雨水和洪水帶來的挑戰更加複雜,由於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新冠疫情上,分散了各國對繼續投資於氣候早期預警系統,以增強抗災能力的需求。例如受新冠疫情隔離措施影響,導致中國年初的水利人員訓練、壩體維護,及堤防修繕等作業之進度延擱,使得許多地方水利單位的運作不夠順暢,亦加重今年中國洪水災情。而日本氣象廳日前雖然已向四十五萬人發布了疏散命令。但是大多數居民由於對冠狀病毒的恐懼而不願去避難所,導致傷亡人數增加,提高救難人員的救援困難。

由於今年六月以來,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持續偏強,台灣的梅雨期較短,但鋒面北移後,全台持續受副熱帶高壓籠罩影響,各地高溫熱浪不斷,已有十處均溫創下歷史紀錄,連帶用電量也再度飆升。而全國中小學教室冷氣普及率不足及分配不均,許多中小學在攝氏卅七至卅八度高溫中上課,體感溫度可能超過四十度,這對我國氣候變遷的因應形成嚴重諷刺。同時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五月二八七人,六月六六二人,七月僅十日即有一七四人因熱傷害掛急診,遠超過去年同期人數。顯示在新冠疫情中,台灣的氣候危機亦在加劇。

建議政府要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重新檢視目前全球氣候暖化情勢的新挑戰,提出更細緻的氣候變遷因應政策。












小花花與阿鴻 平凡的故事,不凡的愛


2020-07-13 01:33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小花花出現在南湖大山圈谷,滿身是傷疑似受虐,登山協作員「阿鴻」仔細照顧讓牠恢復健康。 圖/阿鴻提供


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溫馨的新聞:今年二月,一隻疑似受人類虐待、而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南湖圈谷一帶流浪的比特犬,出沒在附近山莊而被山友們注意,並被取名「小花花」。牠的故事在登山社團裡傳開,眾人也盼牠能下山獲得治療照顧。高山協作員張永鴻(阿鴻)開始在上山時照料他、建立信任,並多次嘗試帶牠下山。但或許是先前對人類社會的陰影,小花花最終都在走至登山口時受驚跑走。七月初,在山友協助安排下,阿鴻和友人再次展開救援行動。在幾經波折的第六十小時,一路跟著下山的小花花再次來到登山口。這次阿鴻選擇強忍手部骨折的疼痛,一把將廿公斤重的小花花抱上車輛—在全程沒有牽繩和麻醉下—終於順利引領小花花走出迷路的山林,下山接受治療和照料。

在數百則快訊報導和流言蜚語充斥的每天,報紙上不起眼的一則小新聞,卻抓住了筆者的心。讀著這樣的故事,心中一股暖流流過。

筆者曾有相伴十二年的黑皮,牠是一隻黑黑、總是大咧咧笑的大拉布拉多。人狗之間超越語言的感情流動,筆者有著再深刻不過的感受,更明白曾受到人類虐待而受傷的浪孩,要重拾對人類的信任,是多麼不易。也因此,當報導描述阿鴻途中又不見小花花蹤影時,焦急的一聲聲高呼「小花花」,一個黑色身影從山林間竄出、吐著舌頭開心地衝向他,只能說,這真的是令人心頭一暖的場景呀!

一股不凡的力量在這山間流竄醞釀。不只在阿鴻和小花花之間:從山友社群分享故事,然後協力規畫路線、和生態保護區聯繫,到醫療安置等…,是眾人的力量,齊心完成了這件無關乎利益!「希望牠也能快樂、健康無虞」的起心動念,造就了這樁溫馨而不易的美事。

曾聽過一個故事:某個颱風侵襲後的海邊,一個小女孩來回將無數擱淺的海星送回大海。一位見識多廣的老人問她:「孩子,你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對於千百隻將死的海星,你能救的只是有限的海星呀!」小女孩張著天真大眼睛回答:「謝謝您,我沒有答案,我只曉得對於我所救的海星來說,那代表牠們的一切。」女孩小小身軀說的一句話,卻承載了諾大愛的力量。阿鴻與小花花的故事,也讓筆者從平凡的故事,看見不凡的愛。

民國109年(二○二○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對世上的無數苦難形同雪上加霜,加劇天災或失當政策下貧富、人權侵害的不堪。在讓人沮喪的此刻,「阿鴻」和「小花花」的故事帶給筆者了溫暖,而筆者也想將這份溫暖分享給各位讀者。甚而你我也可以反思:該如何在能力所及範圍,對生活周遭的人和事付出你的愛與關懷。













還約聘僱人員一個公平身分


2020-07-13 01:29  聯合報 /   翁偉哲/勞工行政人員(台南市)
人事行政總處擬具「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政府單位用人另開一扇門。圖為考生看高普考榜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研擬「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引起軒然大波,及衍生各種對聘用及約僱人員的標籤化及汙名化。筆者要為聘僱人員發聲,希望能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聘僱人員及他們權益的保障與不足。
草案適用對象為各機關列有預算員額,依本條例進用,並簽訂行政契約之人員。但若是政府部門非以人事費進用,且不在預算員額範圍內之約用人員及臨時人員,則仍然簽定的是私法契約,並受勞基法保障。草案僅係針對現行依照《聘用人員聘用條例》及《行政院暨所屬機關約僱人員僱用辦法》等公務人員法令進用之人員,提供更完整的法令基礎而已,且是類人員仍然受《中央政府機關總員額法》之限制,並非得任意擴增浮編。
聘僱人員並不會取代現行以國家考試任用的公務員,蓋彼此進用之基礎,及相關的權利保障都截然不同。例如聘僱人員投保勞保,且受限於一年一聘,並非如同公務員受有身分的相關保障。且許多現行公務人員享有的福利,聘僱人員是沒有的。因此「聘約人員人事條例」僅係確明聘僱人員之相關權利義務,並沒有提升到與公務員完全一樣的身分,而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聘僱人員許多進用都有條件之限制,最常見的如法院的法官助理、政府部門的社工員及勞動檢查員等,至少都需具有大學以上學歷,還會有科系及工作經驗等條件的限制。以筆者服務的單位為例,每年皆會舉辦數場「各機關約聘(僱、用)、臨時人員公開甄選」,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進用人才進入市府服務;另每年定有考核辦法,並列為續聘及不續聘之參考。聘僱人員為了爭取續聘,大都會努力尋求表現,而非如輿論所稱混水摸魚。
聘僱人員與政府簽的是公法契約,並非私法的僱傭關係,故不受勞基法保障,又非如正式公務員受有身分保障,是「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僅係還給這群妾身未明的「偽公務員」,一個關係的重視與平衡。希望社會勿以有色眼光看待,讓他們可以更竭盡所能的為民服務。















國家文官 「讓路」給口譯哥們


2020-07-13 01:25  聯合報 /   王瑞興/國家文官學院前組長(南投市)
「口譯哥」趙怡翔任用曾引發爭議,外界質疑聘約人員人事條例將另立巧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民主政治能成為世界典範,保持行政中立的文官制度,功不可沒。但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文官制度已快速崩壞中。

台灣解嚴前國民黨的威權體制,高層採菁英治理,但常任文官仍多由考試晉用,公平取才。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總統民選,至今歷經三次政黨輪替,阿扁主政時期,積極推動行政中立,固然帶有改造多數挺藍文官的政策思維,卻是正確方向,也是當時國家文官學院辦理文官訓練核心課程

馬政府上任也於民國98年(二○○九年)訂頒「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明定公務人員應嚴守行政中立,依據法令執行職務,忠實推行政府政策,服務人民。希望透過立法,建立可長可久的文官制度,真正為人民服務。例如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為馬政府時經濟部次長現任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先後擔任水利署長及經濟部次長,不因其深綠背景而受影響

但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再度執政,以轉型正義為名,徹底鬥跨國民黨,讓在野黨無力監督;對政務官、特任官及公營事業董總人事一把抓如今,圖謀永續執政,不惜瓦解文官制度,建立綠色黨國一體。最初,擬將部分中央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職。如今,人事行政總處更進一步,擬具「聘約人員人事條例」草案,為約聘僱建置官職等,美其名說建立制度,辯稱不影響既有公務人員考訓用合一制度

然,大開巧門結果,類似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口譯哥」的特例,將成為常例。公務人員任用法明定,「公務人員之任用,應本專才、專業、適才、適所之旨,初任與升調並重,為人與事之適切配合」,將形同虛設。

多年來,考試院推動文官行政中立有成,如果民進黨為一黨之私,罔顧文官制度,則多數公務員將只為五斗米折腰,昔日具有旺盛企圖心的公務員將成歷史,就讓路給「口譯哥」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