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健保未爆彈 政府準備好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接誰的棒?高雄政治的復辟之路
◆  聯合報黑白集/七星少將的獎與罰
◆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健保未爆彈 政府準備好了?








經濟日報社論/拆解健保未爆彈 政府準備好了?


2020-06-26 02:4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衛福部健保署宣布8月起將針對八大類醫材自付差額訂收費上限,引發醫界反彈,蔡總統介入後,經衛福部與醫界臨時開會討論,部長陳時中最後決定急踩煞車,改口表示「沒有非要做不可」,重挫其防疫有成所堆高的聲望。其實,醫材自付差額尚屬事小,衛福部還有一個更大的未爆彈,也就是全民健保財務惡化到需大幅調高保費,才要開始考驗蔡政府的智慧和魄力
近年全民健保財務惡化,從民國106年(2017年)健保收入與支出在出現死亡交叉開始,後續健保支出成長率持續大於收入成長率。民國106年(2017年)開始轉呈98億元赤字,民國107、108年(2018、2019年)短絀更遽增為266億、337億元,今年預估將有高達 676 億元的赤字,主要是醫療給付費用支出在近五年快速成長,民國109年(2020年)成長高達 5.2% 近歷年最高,超過健保實施 25 年來的其他年份。雖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在民國102年(2013年)開始實施,增加挹注保費收入,但近年的健保支出卻也更快速增加,使得安全準備從民國105年(2016年)的最高峰 2,474 億元,每年減少數百億元之巨,至今年底僅剩約 1,000 億元。
在健保財務持續惡化之際,健保署至今似乎仍無未雨綢繆的積極作為。據媒體報導,健保署提報至行政院的民國110年(2021年)度醫療支出總額,規模將近 8,000 億元,成長率仍然達 5%,在健保支出總額已高,又乘上極高的成長率之下,使得支出增加380億。若一般保費和補充保費費率維持不變,將使民國110年(2021年)的健保赤字擴大為930億,不但創下史上最高赤字紀錄,也將導致安全準備幾乎乾涸歸零,觸及健保法安全準備低於一個月之保險給付總額,必須擬訂調整保險給付範圍方案的底線
因此,健保署在推估明年的健保給付範圍時,已經知道安全準備不足一個月的給付總額,還不主動調降支出成長率和金額,實在令人大惑不解,難道一定要行政院或民眾照單全收,等到明年安全準備用光時,才來面對問題嗎
更何況,健保財務危機已經清楚顯現的當下,還不控制明年醫療給付,就代表明年只有靠調高保費一途;而且支出成長率訂得愈高,明年要調高保費的幅度就愈大僅以近五年健保支出年平均成長率將近 5% 來計算,可預料明年一次調高費率的幅度必須超過20%,才有可能維持短期平衡。在新冠肺炎造成經濟成長下滑,民眾所得幾無成長的悲觀情勢下,明年如果調高保費,恐怕不符合民眾的期待,相信調漲費率的壓力也非蔡政府所能承擔。而即使蔡政府有辦法拖延調漲保費的時機,在財務缺口不斷擴大之下,三年內的保險費率就會穿破健保法的上限 6%,蔡政府任內也有非修法不可的壓力。
然而,面對健保財務危機,衛福部長陳時中僅於上個月曾表示,健保費應該要調,但調整牽一髮動全身,須嚴肅面對,需要從大結構面討論不要喪失社會保險、量能付費的精神,聽似四平八穩,卻看不到具體明確的改革作法
其實,所謂的大結構面,就是上述近年收支加速失衡的角度思考開源節流之道就開源而言,目前健保收入和其他社會保險的收入都面臨低薪、不婚不生、少子化、人口老化等問題而難以成長,因此應從非薪資所得,也就是家戶總所得或補充保費下手才是正辦,必要時也可考慮以穩定的稅收支應
節流則更為重要,包括保大病不保小病,只提供基礎醫療服務,對社會衝擊小,卻可大幅抑制支出成長;在醫生占人口比率上升的趨勢下,健保給付應從論量計酬改走向論人計酬,再搭配強制轉診、提高使用者部分負擔,可有效減少民眾浪費醫療資源。健保署當前急務就是調降明年的支出成長率,否則若要調高保費,恐怕得不到民眾的諒解和支持













聯合報黑白集/七星少將的獎與罰


2020-06-26 00:1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蔡英文總統(左)出席將官晉任布達及授階典禮,涉私菸案被記大過的總統府警衛室主任陳敏華(右)晉任少將。記者林澔一/攝影


總統府侍衛室警衛主任陳敏華,去年因私菸案被記大過,最近卻晉升少將,網友以香菸品牌譏為七星將軍」。為了躲避記者,他在晉任典禮上數度狂奔,會場秩序大亂,難堪無比
一般軍人被記大過,軍旅生涯恐就報銷,就算死罪可免,也要多年才能恢復陳敏華被記大過不滿一年,旋即占缺掛星如此有關係就沒關係」,看在兢兢業業的同袍眼中,誰能服氣?
當然,今天升官不合理,當初記大過也未必合理。陳敏華本人未買私菸,卻在第一時間遭府方重懲。總統似乎忘記,「連坐法正是她批評過的軍中陋規之一說穿了,就是事發當下府方為免政治海嘯,趕快把人拖去祭旗眼見事沒鬧大,罪人又變回自己人」,原先的懲處就忘了人事法規原是為普通人設計,自己人哪需受束縛
同理,敦睦艦隊染疫,總統宣布絕不護短,國防部立刻拔掉支隊長與艦隊指揮官。未料事後疫情竟未外擴,全民歡慶「加零」後,國防部便又在層峰授意下大推文宣,強調官兵遠航海外多麼辛苦,家人對他們多麼思念。
「狗熊變英雄」,唯一原因是磐石艦女友身強體健,病毒不侵至於將校們所做所為是否正確,根本無關
因此「七星少將」仍得擔心:若不滿的情緒在社會與軍中繼續發酵,影響總統聲望,自己會不會又因某個芝麻綠豆大的事被撤換?畢竟,「有沒有替老闆惹麻煩」,才是紫禁城的唯一心證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接誰的棒?高雄政治的復辟之路


2020-06-26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前右)。記者楊濡嘉/攝影


在中選會刻意壓縮補選時程下,國民黨倉促提名全國知名度不高的議員李眉蓁參加高雄市長補選,民眾黨則跨黨提名親民黨市議員吳益政。如此一來,「藍白合作」的可能性即不存在,甫辭去行政院副院長職的陳其邁可謂以逸待勞。但這是否意味陳其邁可以「躺著選」,則倒也未必;民進黨固然輕鬆除掉了韓國瑜,但民進黨要在高雄重建綠色執政的正當性,仍有不小的社會心理障礙需要跨越。
陳其邁再次挑戰高雄市長,民進黨將他塑造成防疫英雄,在中央接受完整歷練,訴求在地感情連結,形象定錨在韓國瑜對立面。但外界關注的是,他將如何跨過敗選及罷韓的民意門檻;黨內則擔心他的得票不夠好看,淪為勝之不武。陳其邁的障礙,不僅在於他是被罷市長手下的敗將,更在於他要如何與被選民否決的「舊政治」畫清界限,證明自己不是派系利益的代理人。
蔡英文宣布徵召陳其邁時強調,高雄人給民進黨補考機會,要讓市民看到民進黨改變,不會黨同伐異,未來建設將超越政黨派系考量這番話看似反省,其實更像淡化罷韓國家隊強取豪奪的難看吃相諷剌的是,代理市長楊明州已在市府擎起菊朝再臨的大旗,從粉專標識到人事安排無不刻意鋪陳復辟標誌,並將韓市府所做的路平、燈亮、水溝通貶為例行工作」。
這次陳其邁的輔選團隊,由菊系大將許立明出任主委,屬於海派湧言會的黨部主委趙天麟任總幹事,英系人馬也將南下督軍。上次選舉,陳其邁未設競選總部;這次勝券在握,卻反而變成派系大會師,正在火併地盤的派系人馬全部加入。其態勢,預告派系地盤戰火必然猛烈,未來勢必蔓延市府。
上次選舉,陳其邁即曾身受派系內訌之創。贏得初選後,他無心修補黨內裂痕,又加上佛系冷調競選被地方視為傲慢,最後一刻總統出動御用文宣把他改造成「暖男」,但已無力回天。這次補考前,蔡英文特地交代他「勤跑、彎下身段」;他罷韓一結束,就邀宴綠營市議員,大方開口「有重大建設需要可跟我說」。原本質疑他敗部復活正當性的菊系議員,被摸頭後,立刻表態效忠。
陳其邁未辭職參選前就大開政治支票,毫不避諱沾染期約賄選之嫌,看準法務部和中選會對選舉的公正性已改以顏色論法。陳其邁向議員「交心」,並非應酬話;代理市長的主要任務是籌編下年度預算,楊明州出身工務部門,對在地建設需求與民代配合等眉角知之甚詳。而且,他是經陳其邁認可的代理市長。
當然,陳其邁也該關心「小綠」,乃至藍營議員的選區需要。如果他真的用心,國民黨的議長保衛戰,就會有麻煩。高雄政治長期由傳統派系主導,直到陳菊十二年苦心征戰舊縣市各區,軟硬兼施收服四方,才定於南霸天一尊。國民黨勢力日漸消退,即使王金平旗下白派也得和陳菊合作,力挺其嫡系劉世芳接班,以換取續掌農會龍頭。這次罷韓,白派地區開票結果,即頗有提前倒戈跡象。
民進黨宣稱,加速市長補選,才能讓市政盡快重返軌道。但從地方政治核心利益看,補選則是限期清盤重整,逾時不候高雄市民折騰十八個月,送走落跑市長,難道只值得回收先前否棄的派閥政治,繼續被魚肉
八月十五日的高雄市長補選,是台灣民主的一頭怪物。一年半前的選舉,高雄市民選擇了開除把持高雄廿年之久的政治力量,希望港都能注入新的氣息和文化。但民進黨不容許高雄人「變心」,所以用「罷韓國家隊」提前解除了民意的四年效力,強要高雄人民繼續接受綠色執政,繼續歌頌綠色執政。問題是,長期被陳腐利益結構盤據的城市能重生嗎沉重的負債和年輕人就業困境能翻轉嗎

【即時短評】三倍券上路倒數 慎防萬元之亂現象再苦民

◆  【即時短評】三倍券上路倒數 慎防萬元之亂現象再苦民

◆  【重磅快評】台電不靠譜 中火煤照燒 誰為難台電員工?
◆  【即時短評】合作貌合神離 藍白難阻綠蠻橫
◆  【重磅快評】端節解封:台灣搞政治防疫 但病毒不搞政治
◆  【即時短評】大法官2小時駁迴避聲請 黨產釋憲難止非議
◆  【重磅快評】蔡英文駁斥擋箭牌 還要複製黃健庭2.0?
◆  【重磅快評】蔡英文的親人不行 但「政治親人」可以?
◆  【即時短評】老藍男啊! 別讓國民黨變NOKIA
◆  【重磅快評】從黃健庭到釣魚台 蔡英文的沉默用錯地方
◆  【即時短評】私菸案記大過卻升少將 肩上這顆星難閃亮
◆  【重磅快評】「助日」代表謝長廷 連彭孟緝都不如
◆  【重磅快評】勇鷹vs.擁英:假首飛與真馬屁
◆  【重磅快評】呂秀蓮籲別汙染民主 小英坦克直接輾過?
◆  【重磅快評】不獨川普!台灣要拿掉政治 疫情才能趨緩
◆  【重磅快評】登野城尖閣 釣魚台「日本化」的起手式










【即時短評】三倍券上路倒數 慎防萬元之亂現象再苦民


2020-06-26 10:49  聯合報 /   本報記者賴于榛
行政院長蘇貞昌,可望再次親自說明三倍券遊使用方式。 本報資料照


5月的萬元紓困之亂殷鑑不遠,當時排隊的民眾喊苦,第一線公務員則承受怨氣,官員上至行政院長蘇貞昌,下至部會首長紛紛道歉,這回三倍券發放準備期長,郵局能否扛住預計達千萬的搶購人潮,將是發放順暢與否的關鍵之一,若再出萬元之亂的類似狀況,恐讓早就下重話的蘇揆掛不住面子。
中華郵政其實民國98年(2009年)也承接過發放消費券的任務,當時只是輔助配角,僅是讓民眾到指定的郵局領取,而這次實體券發放,雖然也有超商預購分流,但直接就能買到的郵局,可以想見是熱門購買點,也讓蘇貞昌早早就放話要求完整規劃。
根據中華郵政估計,將有約 1,000 萬人到郵局領取振興三倍券,規劃從動線、志工、同仁加班讓發放更加順暢,更喊出預計每人花費2分鐘就可領到,但現實面來看,三倍券的發放是短期措施而非長期慣性作業,臨時的工作加量,已有基層人員抱怨,志工畢竟非正職,能做的事情有限,一旦臨場的窗口人手不足,再怎樣加志工、加班,遇上排隊就是無法消化。
整體人手調度,以及臨時加入的志工能在實務上帶來多少幫忙,考驗中華郵政的規劃分配,也是擬定三倍券政策的高層們得要顧及的細節,避免施政團隊獲得美名,卻讓第一線人員苦哈哈,最後引發由內而起的反彈聲浪。
三倍券箭在弦上,盼能振興下半年經濟,只是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也仍在動態演進當中,此刻民眾報復性出遊,衛福部長陳時中仍建議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最後防疫與振興是否會有所衝突,有待後續觀察。

聯合筆記/三個女孩 難渡紅塵

◆  聯合筆記/三個女孩 難渡紅塵
◆  漫畫/戳破幻想
◆  畫中有話/誰為勞工撐把傘
◆  別讓孩子熱到不想念書
◆  學童得先練耐高溫?
◆  防疫外的高溫挑戰
◆  日女確診…解封須更謹慎
◆  韓戰70載 半島衝突仍未解
◆  美想阻中俄崛起 帶來區域衝突
◆  中印鬥而不破 兩岸呢?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三個女孩 難渡紅塵


2020-06-26 00:12  聯合報 /   李春
深圳社交媒體傳出,有個外地女孩想在沙井找工作不成,帶著家當露宿天橋。圖為示意。香港天橋露宿者堆放雜物。 (中通社)


難熬災年,多事之夏,大事頻發,西南邊境之仗打是不打,三峽大壩會不會有事,都值得關切。但還有一些人一些事,因為人在底層,事在暗處,想來更痛徹心扉,比如三個女孩。
近日深圳社交媒體傳出,一個女孩睡在沙井行人天橋上,一張涼席,一個紅色塑膠桶,盛著所有家當。深圳的朋友說,這外省女孩是中學畢業到深圳來打工的,誰料找不到工,無錢無親無友,晚上只得睡在天橋上。
沙井位於伶仃洋畔、深圳東莞交界處,曾有八百多家港商台商的廠,曾經打工妹雲集。但很多廠去年貿易戰就被打殘,現在狀況更難。沒人知道等著這女孩的,是怎樣的一個結局。
另一女孩名叫陳春秀,山東聊城冠縣人,民國93年(二○○四年)高三畢業,考上大學卻被人冒名頂替直到十六年後,這一事件才被外省媒體揭發
事件曝光後,陳春秀找到縣教育局、公安局、縣紀監委等部門,她曾考上的山東理工大學,也種種藉口,推三拖四
偏鄉女子,苦讀求學,本可改變一生,即所謂「向上流動」,被基層惡霸堵死這不止是一個人的悲劇,山東一省的十四所高校,就有二百四十二人涉嫌頂替入學,其中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就有一百卅五人。其後個個故事,都是權力霸凌寒門子女,於是有人問,山東一省到底有多少冒名者?全中國又有多少人被頂替?難怪這些天網上名言是「好在我沒有被頂替」,說這話的有著名經濟學者,有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找不到工作、上不了大學,對很多女孩已算很慘,但還有更慘。江蘇一名九歲女孩,被母親女友騙到上海去玩迪士尼,誰料是被皮條給富豪當玩物。據女孩家長說,這女孩至今活在噩夢中,一聽到上海二字就發抖。
那富豪名叫王振華,號稱百億身家,他用十萬人民幣叫人騙來女孩,事發後用一千二百萬人民幣請大律師打官司,現在脫了強姦幼女罪,上海普陀法院猥褻兒童罪判有期徒刑五年,其律師居然要求上訴無罪,還要社會為其平反昭雪,恢復政協委員等名譽
今日中國,宏大敘事多,人本關切少,寒門少女,求業無門,上游之路,屢遭霸凌,都是傷心事權貴熱中新揚州瘦馬」,已成產業鏈卻無人敢碰,更是惡心事















畫中有話/誰為勞工撐把傘


2020-06-26 00:50  聯合報 /   黃義書
圖/黃義書


這兩周氣溫經常打破六月高溫紀錄。市民拿洋傘遮陽,或手拿風扇解熱,也有騎士除全身包緊緊外,也在手機上撐把小傘,是為了擋烈日?
近年來,人類引發的氣候變遷危機,似乎比預期來得快又嚴重。每當夏日降臨、溫度破攝氏卅六度以上,「高溫假」總是會被拿出來討論,之後不了了之。高溫下小學教室未裝冷氣,引發師生家長討論;而需要在烈日下奔波生計的勞工們,又有誰憐?






















別讓孩子熱到不想念書


2020-06-26 00:46  聯合報 /   陳宏煇/教官(新北市)
近日天氣炎熱,氣溫動輒超過卅五度,對在沒有冷氣教室上課的學生實是酷刑。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小二年級的小兒子日前很開心地說,「爸爸,我今天在學校有吹冷氣喔!」原來導師帶領全班到圖書館看書、查資料,雖然只有一節課,卻讓小兒子津津樂道
部分縣市政府及學校家長會已著手為國中小學校增設冷氣,但畢竟是少數,且後續的電費及冷氣維修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許多學校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只能繼續讓學童教師在悶熱教室上課。
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有好的學習效果,一味地想要撙節,只會讓學習意願低落,長久下去絕非教育之福。
















學童得先練耐高溫?


2020-06-26 00:41  聯合報 /   林怡礽/小學教師(桃園市)
新北市議會質詢市府轄區內中小學裝冷氣的時程,市長侯友宜(右)承諾逐年改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入夏以來,氣溫多日出現高溫燈號,家家戶戶無不使用空調降溫。只是,中小學教室,冷氣空調並非基本配備,只見風扇在天花板上微弱的轉呀轉。
「什麼?小學教室裡沒有冷氣?」不少人以為小學教室是有空調的。曾經有小一新生家長,疑惑問我:幼稚園教室都有空調,為什麼小學教室沒有呢? 我也無言。
「看來新生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前,除了做好各項入學準備外,更應該訓練孩子耐高溫,才能在不開空調教室裡安靜學習。」朋友聽我轉述新生家長提問後說。儘管玩笑話居多,卻也道盡中小學教室夏日燠熱卻無空調可用的無奈。
日昨結束一天課程,將班上卅二位孩子送出校門口,再回教室整理;驚覺桌上習作簿微微發燙,摸摸自己腦勺,竟然也微熱。難怪孩子午休時間無法入睡,高溫呀!
衷心期待行政官員拿出有效辦法,解決中小學教室無冷氣的狀況,讓孩子們在教室快樂學習。














防疫外的高溫挑戰


2020-06-26 00:49  聯合報 /   陶以哲/高中教師(桃園市)
台北廿三日飆出攝氏38.4度高溫,醫師提醒民眾外出要撐傘、戴帽,並注意補充水分。 記者蘇健忠/攝影


男子網壇球王約克維奇,近期參加其基金會舉辦的網球慈善表演賽,不料活動成防疫破口,已多位名人染疫近日約克維奇本人也傳出確診新冠肺炎,成為網壇中箭最大咖
疫情嚴峻下,約克維奇辦球賽,希望傳達正向活力訊息;賽事立意良善,安全配套措施卻慘不忍睹。觀眾席滿滿,球星場上肩並肩拍照、握手甚至擁抱,過度靠近互動與接觸,不中也難。
疫情學已是年初至今全球關鍵字,影響範圍上山下海,已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就在去年,誰能想像我們已將量體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變成必須的、強制性的日常生活習慣?
染疫外,北半球夏季可預期高溫為另一嚴峻挑戰。全台近日許多地方也發高燒;根據衛福部統計,六月至今因熱傷害就醫累積近四百人。值得注意的是,中暑後若高溫不退,併發症愈嚴重,死亡率愈高,不可不慎
筆者近日體育課實施體適能測驗,即便室內,仍是高溫難耐,學生若因體能問題加上熬夜,有高度運動意外風險。酷暑已至,莫與高溫開玩笑,師生與社會大眾對體能檢測或運動,真的需要高度留意,做好預防措施。
政府即將有條件開放入境,而球王染疫再次提醒世人、面對COVID-19莫掉以輕心。現又加上熱浪來襲,未來三個月除疫情外,還須留意夏日高溫的不可測風險。














日女確診…解封須更謹慎


2020-06-26 00:26  聯合報 /   張法迅/醫師
一名來台的日本女學生返日確診,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提醒民眾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圖為日前雙鐵湧入人潮。 記者曾原信/攝影


在連續七十多天本土零確診後,一名在台灣就讀數月的日本女學生,幾天前回日本時,被驗出新冠病毒陽性反應,不禁讓人擔心,台灣真的零確診嗎?
日方表示,該名女學生PCR檢測的Ct值循環閥值為卅七,疾管署隨即認定,這是弱陽性,不具傳染力」。確實,國外研究發現,Ct值超過卅五幾乎就沒有傳染力,但這也證明此例並非偽陽性,而是感染超過八天有傳染力期),但未滿廿天可驗出期)。該生的上百名接觸者,初步檢測都呈現陰性,其實也不代表沒有形成感染鏈,因為很可能已過了可驗出期
何以沉寂七十多天,病毒再度現形?難道只是隱伏在社區角落,並未完全消失?
香港這幾個月來,數度在零確診十幾、廿天後,傳出新增病例;北京在中國大陸疫情緩解後最近新增兩百多例,而紐西蘭在零確診數周,準備解封時,也傳出本土病例。凡此種種都證明新冠病毒相當難纏,絕不能掉以輕心。
世衛專家最近說,「無症狀感染相當稀少」,這是嚴重錯誤事實上,早在疫情初期,各國專家早已推估,無症狀感染可達五到八成。比較匪夷所思的是,原本以為若有幾例無症狀,必定伴隨一例有症狀,因此趕緊回溯感染鏈,猶能即時圍堵病毒。然而從各國疫情復發的狀況來看,很可能病毒能以純粹無症狀方式,存在於社區
既然無症狀感染難以忽略,台灣採行境外移入縮短檢疫政策,就必須謹慎商務人士附檢陰證明」來說,若在搭機途中發生感染,該證明將形同廢紙。台灣不採行全面入境普篩,卻又相信別人的檢陰證明,豈不自相矛盾?
因為疫情緩解,許多大學生在教室裡已不戴口罩然而從此次日本女學生確診來看,個人防疫措施仍須施行境外生已開始準備回台,教育部採取校外防疫旅館優先政策是正確的,切莫為了省錢而在管理鬆散的學校宿舍進行檢疫。
新冠疫情第一波乃由中國大陸引發,但第二波延燒不止的最大責任須由美國,尤其是總統川普承擔新冠防疫最有效的公衛措施早已證實,也就是確實疫調與隔離,以及人人戴口罩,但困難在於,領導者的心態與國民的接受程度,美國這兩方面都不及格。巴西何以後來居上,每日新增數萬病例?就因總統波索納洛仿效川普,把疫情視為小感冒」,屢次帶頭違反防疫規定
依世衛估計,全球疫情高峰尚未到來,下周可能總病例數破千萬,台灣解封國境必須更加謹慎,因為光看護照難以確認旅客行蹤。端午假期,各景點人潮爆滿,如果日本女學生那例已形成感染鏈,後果不堪設想。只要全球疫情沒有緩解,台灣絕對不能鬆懈,以免給病毒可乘之機。

















韓戰70載 半島衝突仍未解


2020-06-26 00:28  聯合報 /   金達/教(台北市)
北韓政府16日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官媒17日發布爆炸瞬間的高解析度影像。 (美聯社)


昨日是韓戰七十周年提起韓戰,或許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有兩件歷史事實不能忘:一是民國39年(一九五○年),聯合國正式參戰的國家名單,十六國中沒有中華民國,但後來南韓發現我國有提供醫療器材;二是接回反共義士來台居住。
至今,戰爭造成兩韓分為南北悲劇。南韓歷任總統無不以兩韓政策作為施政重點
尤其,前總統金大中因民國89年(二○○○年)首次踏上平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前總統盧武鉉於任期結束前,也匆匆訪問北韓金正日握手言歡
公開稱自己是金大中與盧武鉉繼承人的文在寅,一上任,不僅達成了板門店宣言等三項協議,並且促成七十年來首度的川金會」。這些政績確實有目共睹
惟日前由金與正嗆聲引發的朝鮮半島劍拔弩張形勢,讓文在寅一夕之間功虧一簣,令人不免擔心韓戰發生的可能性。惟神隱十七天的金正恩於廿三日親自出面擺平」。
從這次北韓的「保留」動作看,金正恩不願意看到軍事衝突讓他對北韓人民的不再為溫飽發愁承諾化為泡沫特別是在元山等各地開發國際性觀光旅店,成為廢墟
北韓金正恩兄妹二人演出的四川變臉劇情,可以說達到了票房成果無論文在寅或川普,應皆大歡喜











美想阻中俄崛起 帶來區域衝突


2020-06-26 00:38  聯合報 /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中印十五日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此衛星圖為東拉達克地區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的道路建設。 (法新社資料照片)


後疫情時代,全球等待經濟復甦契機,最關鍵要素是,大國間展現領導能力謀求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目前看來,美國仍透過經濟制裁和軍售案,作為遏止中俄崛起手段,那麼美國給區域帶來的將不是機遇,而是衝突的挑戰
如同美國學者米夏摩所言,自由國際秩序建立的挑戰,永遠是民族主義,他對於中美能否基於經濟互賴關係,避免戰爭抱持悲觀。究其因,儘管華府菁英對於遏止中國崛起有共識,但問題在於川普試圖以美國利益優先,無法阻止結構性的體系改變。這樣一來,美國領導所代表的國際建制衰弱,將是經濟復甦與地區和平的最大威脅。故普亭極力維護聯合國五常否決權,已獲習近平呼應。
美國退群導致全球失序的結構轉型,強權領導人傾向在面對國內極端勢力問題上,採取國家安全至上的威權舉措,不論是北京處理香港問題,或是華府處理國內暴動,訴諸國安理由如出一轍。
對外關係上,由於北約冒進東擴到俄勢力範圍,引發俄羅斯與喬治亞爭奪南奧塞提亞爆發戰爭,再到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甚至延伸到美俄在敘利亞的反恐戰爭對峙,爭奪勢力範圍與確保緩衝區,已成強權發動代理人戰爭,避免正面衝突的途徑
爭奪勢力範圍衝突,也反映在中印士兵在邊境加勒萬河谷事件,與印度將拉達克歸屬中央直轄區有關無獨有偶,日本針對釣魚台更名引發的,都是主權爭議區危機
北韓單方面炸毀南北韓聯絡處,向首爾施壓,也是平壤向美國宣示的激烈動作這些基於挑動領土爭議而引發區域緊張的單邊行為,都是擴大勢力範圍以確保緩衝區的危險動作,彰顯強權傾向冒進政策換言之,在缺乏全球領導力協調,或國際既有機制逐漸弱化的情況下,因應對外關係變動,快速和持續的溝通管道和協商基礎,將更加重要
從川普下令砲轟敘利亞,並將駐以色列使館搬遷到耶路撒冷,再到以無人機擊斃伊朗革命衛隊蘇雷曼尼的舉措,都加速引發地區對立與衝突升溫。在兩岸冷和的情況下,完全的扈從外交無法保障國土安全,尋求和解的基礎在於互諒與溝通。
地緣政治中,鄰近強權壓境所導致的悲劇仍是歷史的借鏡。在全球領導力轉軌的混亂階段,地區強權赤裸裸爭奪勢力範圍以確保自身利益並建構安全緩衝區,過度自私的行為肯定不能為人類和平帶來共同的福祉。













中印鬥而不破 兩岸呢?


2020-06-26 00:34  聯合報 /   李晨鐘/大學兼任教師(高雄市)
中國大陸與印度近來在邊境爆發軍事衝突,死傷為逾40年來最慘重。 (美聯社)


六月十五日晚間,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發生軍人衝突事件。這是民國51年(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戰爭以來,最大規模衝突事件,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不過事發後,中印雙方雖然相互指責,但都十分克制。
事實上,中國與印度兩國間,有長久交往與情誼,雖然有領土邊界爭議,但不至爆發全面戰爭。
印度在民國39年(一九五○年)四月一日與中共建交,是北韓、蒙古及北越之後,第四個承認中共的亞洲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承認中共的民主國家中共駐印度大使館,是印度占地面積最大的外國使館,足證兩國關係非比尋常
筆者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赴印度與智庫學者座談,目的在增進相互了解,強化台印關係。
然而印方學者專家竟然將談話重點,全部集中在中共情勢發展,包括中共領導人中心思想、個人動向、接班問題,並特別關注中共戰略意圖、一帶一路未來發展、以及美中關係等等。在在顯示印度方面對中共發展高度關切。
然而談話中,筆者感受到印度對中共並沒有敵意,無意與中共全面對抗反倒是對美國並非言聽計從,而是力求獨立自主美國提出印太戰略」,力圖拉攏印度圍堵中共。印度雖然沒有拒絕,但也自問抗中的主要目的何在?對印度有何利益?要付出甚麼代價?印度有其自身的利益考量,不會一面倒向美國。這是印度外交手腕高明之處
印度與中共在政治制度上的差異,構成彼此結構性的歧見但是兩國相互尊重往來密切在國際關係方面,兩者都是金磚五國成員,除了雙邊關係,另有多邊合作機制
去年十月,印度總理莫迪習近平在印度會面,雙方決定民國109年(二○二○年)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紀念建交七十周年。
更重要的是,雙方都深切認知,兩國領土相連,不可能互不往來所謂合則兩利、戰則雙輸只有維持既競爭、又合作的緊密關係,才符合雙方最終利益
兩岸之間血脈相連、同文同種,有無法斷絕的關係彼此對峙是政治制度之爭,沒有必要斷絕溝通管道,相互仇視,甚至兵戎相見。印度對中共保持戒心,但能直接溝通交往,並且在美、中之間維持等距外交,值得台灣執政者深思。

楊志良/死能如願,才是尊重生命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死能如願,才是尊重生命
◆  沈呂巡/駐外使節出入記
◆  薛承泰/亮麗的健保究竟有多少地雷?
◆  蘇蘅/媒體如何拆解隱形的歧視
◆  趙春山/中國國民黨的理想那裡去了?

◆  方祖涵/防疫天堂與地獄
◆  孫維新/百年一遇的耀眼金環
◆  王文華/墳墓裡的自由
◆  葉銀華/機器人會進入公司董事會?
◆  王正方/「白人至上」主義備受挑戰
◆  黃介正/瀰漫「反中」氣氛的美國大選
◆  劉憶如/解封後的全球經濟

◆  王健壯/蔡英文要擺脫兩種意識的束縛
◆  洪蘭/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
◆  楊志良/民眾偉大,政府混蛋
◆  林中斌/兩岸僵局將開解
◆  陳亮恭/常照你的長照
◆  薛承泰/勞保的續命仙丹
◆  薛琦/振興三倍券真有三倍的效果?

◆  周行一/你不會比父母差
◆  盛治仁/我們就不能好好相處嗎?
◆  楊渡/別說《教父》沒教過你
◆  方祖涵/職棒熱潮退卻後的省思
◆  黃介正/孤鷹.戰狼.香港
◆  劉維公/閱讀提案力中心:敦南誠品書店
◆  葉銀華/股市經營權爭奪的亂象








楊志良/死能如願,才是尊重生命


2020-06-26 00:09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
病人自主法上路,除了保障病人醫療自主、善終權益,也促進醫病雙方關係和諧。 記者許政榆/翻攝


有生必有死,死亡是完整生命的一部分。生命誠可貴,尊重生命是普世價值。例如在文明國家,虐貓、虐狗,加以殺害,都是犯罪行為,因為貓狗均是生命,會虐動物之人,顯然潛在有虐人、殺人的心態。
不僅如此,因人是生物的一種,必須依賴其他物種維生,但在尊重生命的普世價值下,不論飼養動物或宰殺動物,都強調要符合人道,給予足夠空間、良好環境。最重要的是,強調不要浪費食物,因為丟棄食物就是增加宰殺動物,及破壞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
雖然尊重生命是普世價值,但現實情況是,每天不知有多少生命被凌虐及殺害,或生不如死,身心靈都受到殘害。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底,全球共有六,八五○萬人流離失所,其中一,六二○萬人是於當年成難民的,相當於每天增加四四,五○○人。
台灣自以為是民主、自由進步國家,但僅衛福部有案的虐童事件,一年就有萬起,平均每周約有二個以上孩童被虐死。生命如何不被踐踏,是第一大事,或許目前無解,但就如同人道屠宰一般,只要往前一步,就是往佛家說言「普渡眾生」前進。
有生就有死,生是隨緣而來(與父母之緣),無從選擇,但死在今日,卻可如願而去。
二千年大選後,政黨輪替前,我以代理署長身分,主持安寧緩和條例修訂。初始施行不很順利,一方面是多數人認為應將生命盡可能延續,一方面是家屬間常意見不同。
民國99年(二○一○年)五月,我在回應立委質詢時說:「癌末急救是浪費生命」,但來不及說出安寧照護可以減少生命痛苦」,招致當晚各媒體的非議但第二天,創立國內第一個安寧病房的安寧之父賴允亮醫師說,安寧照護不等於放棄。他解釋,對末期病人來說,急救只是延長心跳,並沒有延長生命,反而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國內安寧之母趙可式教授,特別來電鼓勵,並公開說:「楊志良是觀念正確,但話說得太快,尊重生命的概念,是能有尊嚴的離開,不要讓生命再受痛苦。」媒體也有不少投書,提到因不知可以選擇不再急救,讓他們的親人受盡插管、氣切、急救壓斷肋骨等折磨,只是心跳多了半小時。
民氣可用,我就將選擇安寧照護及生命末期不再急救,列入住院需知,讓病患可以簽署選擇
楊玉欣立委推動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則更進一步,讓每個人在生前可自行選擇如何(如願)離開。只要生前立下遺囑,便可在有尊嚴的照護下,選擇去除維生系統及管灌飲食(末期病人給予食物,即使只是飲水,都會造成痛苦),給予高度鎮定,就如老僧坐化往生。
我自己的家人及數位好友,就是選擇安詳的離開。可惜的是傅達仁先生,病重時「病主法」雖通過,但需經過三年宣導期,在民國108年(二○一九年)一月才生效,他不得已在民國107年(一八年)赴瑞士尋求安樂死。若在今日,「病主法」即可解決他的苦痛。
我一再呼籲,醫學教育不是僅教導如何延長壽命,更要學習如何減少末期病人痛苦,此說受到若干醫界大老支持,更盼能獲得全民理解。

作者為前衛生署長、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