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填補高階人才缺口 兩路並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640/web/ 

◆  經濟日報社論/填補高階人才缺口 兩路並進
◆  聯合報黑白集/澤倫斯基救贖
◆  聯合報社論/不從錯誤進化,民進黨虛耗台灣多少時間







經濟日報社論/填補高階人才缺口 兩路並進


2022-04-13 03:27  經濟日報 /   社論
台灣高階人才近年不斷出走,大舉赴海外發展。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盧振昇攝影


近期媒體揭露微軟在台徵聘實習生,徵才條件優渥月薪達9萬元。該職缺主要針對台大、政大等頂大的企研所學生,實習期滿且經實習導師推薦,可參加轉正職面試。以如此優渥的徵才條件,可見外商也積極在國內競爭頂尖人才。

過去三年以來,在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接連影響下,科技業擴大在台灣的布局已為趨勢。如微軟、Google、美光等國際大廠,紛紛擴大在台投資,國內科技業者亦因景氣上揚,積極增加在台布局,如台積電等半導體業者,更大幅擴增產能,加大對高階人才的進用。

在外商、科技業者大舉徵才之下,國內高階人才供給已出現明顯的缺口,各產業陸續傳出人才荒。近年來大幅成長的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在台積電、聯發科等領導業者以優渥之待遇積極徵才下,二線半導體業者或次領域產業相對處於人才競爭的劣勢。科技產業對人才吸引力的高低,從外商、半導體領導廠商再到一般半導體業者,能供給科技軟硬體業者的人才已漸次減少。

在科技業之外,一般傳統產業恐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景況。由於傳統產業薪資待遇的競爭力相對較低,在高階人才朝科技業移動之下,傳統產業的人才供給來源恐將更為稀缺。也因此,在國內半導體、其他科技業景氣榮景的帶動之下,台灣恐將出現普遍性的人才供需失衡問題。

先不論整體勞動市場因為少子化導致供需失衡,長期形成缺工的狀況,僅就勞動市場中的高階人才部分,在近期內已出現失衡的跡象。此一問題恐非只是景氣循環下的短期就業市場波動,政府是否在高階人才供應上做好準備,實為影響我國產業競爭力、乃至整體經濟發展的關鍵,需審慎因應。

從政府的角度而言,建議先盤點國內各領域對高階人才的需求。除了常見的國際大廠、國內科技業者外,傳統產業亦將因數位轉型而出現對相關高階人才的需求。因此,應有專責單位對各領域人才需求的數量及領域專長等,進行長期且詳細的盤點,以利進行後續人才養成的規劃。

高階人才供給,應從國內培養與國外引進兩方面同步並進。在盤點人才供需缺口後,長期需透過教育體系、在職訓練系統進行人才養成;但產業所面臨的高階人才缺口已具急迫性,教育體系恐難解決短期未來一、兩年內的人才不足問題,因此,應同時積極進行國際攬才。業者在吸引國際人才來台時,仍有部分難以滿足業者實務需求,建議政府相關單位進一步諮詢產業界意見,持續進行相關國際人才法規的鬆綁、優化。

另一方面,在引進國際人才時,也面臨台灣市場吸引力不如中國大陸等新興市場的問題。不過在美中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我國就業市場對國際人才的吸引力已漸有改善。

此外,因疫情衍生出的遠距工作模式,更有利於業者進行國際攬才。從產業的角度而言,業者可利用此一契機,逆向對全球人才招手。

無論是國際攬才還是國內育才,在人才競爭的議題上,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薪資待遇,而企業所提供薪資待遇的優劣,與企業的獲利能力息息相關。

具高獲利能力的企業,自然可提供較高薪資、獎酬。企業的獲利能力,又與其營運模式及其所提供的價值高度相關。在當前數位化的浪潮下,企業若能乘勢加速數位轉型,參與新興產業體系,藉機開發新營運模式,以提升獲利能力,進而增加對高階人才的吸引力。

由於高階人才的議題攸關產業長期競爭力,在國內外大廠加碼布局台灣下,我們期盼能透過政府與產業的共同努力,打造優質的人才發展環境。










聯合報黑白集/澤倫斯基救贖


2022-04-13 04:09  聯合報 /   黑白集
接下入歐問卷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左)八日在基輔當面將申請加入歐盟的問卷交給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澤倫斯基笑稱會在一周內填妥回傳。(歐新社)


俄軍撤退後,烏克蘭宣布「收復」基輔,但布查鎮發現大批屍體,澤倫斯基悲控俄軍屠殺,震撼國際。歐美加碼制裁,卻被踢爆持續偷買俄油,歐盟主席范德賴恩趕赴基輔慰問,遞給澤倫斯基一只信封,「親愛的,這是你們通往歐盟之路」。

歐盟信封裝著入盟問卷,另援烏十五億歐元,一甩恐俄罵名。對比歐盟付莫斯科三百五十億歐元油氣費,澤倫斯基的贖罪券不貴。更會算計的是英國首相強生,他帶著一億英鎊的武器清單訪基輔,和澤倫斯基共同錄製街頭短片,澤氏譽他「全球典範」,不計較他背後的俄國金主。

基輔受難聖光除洗白強生的「派對門」,也「救贖」獨裁政權。波蘭原是拜登口中的「極權主義政權」,其總理率先挺進基輔,澤氏讚他「真朋友」;波國收容難民並替美國轉運武器,拜登改封他「抗俄好兄弟」。土耳其親俄強人艾爾段奔走調停,烏俄在土國展開談判,華府隨即重啟美土對話,附帶F16交易。

布查事件後,西方爭相送烏國軍備整補,盟主拜登卻人氣直落。拜登應悔怯入基輔,若早和澤倫斯基一握,也不致全美加油站到處貼反拜貼紙,抗議油價暴漲。

澤倫斯基「澤」被西方政客,這些人為延長戰出謀劃策,贖得人道美名。然而,在廢墟裡倒數烏東大戰的烏克蘭人,真能被軍火與外交算計救贖?













聯合報社論/不從錯誤進化,民進黨虛耗台灣多少時間


2022-04-13 04:13  聯合報 /   社論
華航B-18775貨機塗裝照,字母「C」已漆成正常版。圖/讀者提供


兩年前在閣揆蘇貞昌一怒下,民進黨隻手在立院推動「華航正名公決案」,要提高台灣「辨識度」。為此,華航配合更改貨機上的Cargo塗裝,在「C」字內部包覆了台灣輪廓的圖像。但兩年過去,華航新進貨機的塗裝又悄悄改回原本設計,台灣圖樣又消失不見。蘇貞昌被問到此事,答稱「飛機要飛得出去,才有被看見的機會」;他忘了自己是始作俑者。

民進黨是「名稱學」的強迫症患者。它強迫地膜拜台灣之名,強迫性憎惡中國,以致連「中華民國」都感到討厭。唯偶爾神智清明時,它又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連起來使用,覺得好像也還不錯。而華航則是「懷璧其罪」,只因英文名稱China Airlines有個「中國」,民進黨即必欲去之而後快。殊不知,大陸的「中國國際航空」叫Air China,航空代碼是CA,而華航的航空代碼是CI,國際旅客均清楚其間區別,何況華航在航空界的資歷遠比國航悠久。然而,有些坐井觀天者卻認為華航的辨識度不足。

兩年前,華航扮演載運口罩贈送其他國家的任務,因貨架掛著China Airlines布條,讓蘇貞昌為此勃然大怒,認為外界可能誤認物資是中國捐贈,還說台灣吃多了這類「悶虧」,當即要求華航改名。他發難後,綠營便推動「華航正名」運動,進而上演了華航更改塗裝的戲碼。當時,專家即警告,任意更改塗裝可能讓這些飛機「飛不出去」。不幸言中,去年那架貨機要飛香港就受阻,更遑論飛往大陸,最後這些貨機只能飛美國航線。

十幾年來,華航改名議題鬧過多回。每一次話題出來,都為民族自尊沸沸揚揚;最後卻都因代價太大,甚至可能失去航權,只能作罷。扁政府時代,即曾想將華航改名「台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但商標變更會產生鉅額成本,航權若重新談判,結果亦未必比現行合約更有利,最後均不了了之。

民進黨幾度要求華航改名未果,原因就在華航已是口碑和辨識度都很高的公司;要它改名,無異把自己的形象資產打掉重練,是愚昧之舉。尤其,中國大陸近年的影響力愈來愈大,若台灣赤裸裸為了對抗中國而改名,可能遭到的圍剿將極強大。華航若改名「台灣航空」,不僅飛不進中港澳等地,連如今可以降落的許多城市都可能失去航點。這些事實,廿年來一再經反覆評估討論,民進黨卻無法從嘗試錯誤中學習,無法提升自己的認知和策略,而一直在原地打轉撞壁。如此,不是在浪費台灣的時光和發展機會嗎?

蔡政府時代經歷過一次特殊的改名之議,是二○一八年大陸民航局要求國際各大航空公司把台灣機場名稱改為「中國台灣」;綠委王定宇便倡議華航改名作為對抗。事實上,大陸會作此無理要求,主要在對付蔡政府的「反中」;此時王定宇拿華航出氣,解決得了問題嗎?綠委鄭運鵬近日說,華航飛不進大陸就不要飛啊,反正台灣也不缺這個市場。他口氣很大,但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高達四三%,我們真能「戒斷」這個市場嗎?

這次,蘇貞昌總算了解「飛出去」比「名稱」重要,但兩年時光已經浪費。事實是,廿年過去,綠營仍對改名遊戲樂此不疲。比這更嚴重的是,每天台灣發生的跳電斷電事件不斷,但蔡政府仍然假裝看不見自己能源政策的百孔千瘡;每天工安災難頻傳,官員仍然只會拿包工來當代罪羔羊;政策不斷跳票,政府只會撒錢封口。一個不想解決問題、又不知學習進化的政黨,要怎麼服務人民?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下的全球三分新格局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下的全球三分新格局

◆  【專家之眼】美國智庫指控長榮 兩岸商貿陷入空前危機
◆  【專家之眼】美國禽流感會死人 不可放寬美雞檢疫標準
◆  【專家之眼】慘遭閹割:應砍掉重練的全民健康保險會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還是美俄大戰?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下的全球三分新格局


2022-04-13 08:14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自三月下旬以來,外交活動頻繁,圖為上月30日主持中阿巴三方外長會晤。圖/取自大陸外交部網站



自俄烏戰事開打以來,美國及其盟邦團結一致制裁俄羅斯,不但供武烏克蘭,還增兵北約,力道不斷加強,以至於形成西方國家相對團結的氛圍,而美國則因受害較輕又隔岸觀火,頓時強化了其在盟國中的領導地位。

相對的,自2017年川普總統上台後不久,美國開始對中國進行貿易戰,還頻頻對中國高官實施制裁,而中方也制裁了如美前國務卿等人。自拜登上台以來,這些狀況未見改善,甚至還變本加厲,以至於美中雙邊關係持續不睦。至於西方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制裁就更加強勁,比如在國際財經的SWIFT、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甚至一些體育賽事與文化活動等,俄羅斯均被除名。

因而導致俄中關係必將進一步強化,比如將俄國的訊息傳遞系統 (SPFS) 和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 相連,以減輕俄羅斯退出SWIFT所造成的損失。再加上中國強勁的製造業與廣大市場,以及俄國的充裕能源,都是反制西方的有力武器。

由此可見,由於俄烏戰事所引起的西方對俄制裁,使得世界三分的新格局儼然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上日本等國可稱為第一世界,受到西方排擠的中俄兩大國為第二世界,是否加上印度等金磚國家,端視其能否頂住西方國家的壓力,其餘的亞非拉國家為第三世界,正是大國拉攏的對象。

自三月下旬以來,中國外長王毅的外交活動頻繁。首先應邀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出席伊斯蘭合作組織外長會議開幕式併致辭,共有60餘國外長和代表出席。隨後又訪問阿富汗、印度與尼泊爾等國,接著在安徽屯溪舉行第三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伊朗與巴基斯坦還有三個中亞國家參加,同時也會晤了與會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再度強化了中俄關係。

進而在3月底,當美國與東協(ASEAN)預定舉行領袖特別峰會告吹,主因一些會員國有意避免美方施壓,要在俄烏戰爭中選邊,故王毅隨即邀訪了印尼、泰國、菲律賓與緬等四國外長。由此可見,中方在俄烏戰事進行之際,極力改善與拉攏第三世界國家。但在四月初的中歐高峰會方面,因雙方各持己見,共識甚少。

雖然如此,美國還在月前發布「印太戰略報告」,此乃拜登政府首度,再加上隨後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以及美日韓三國外長會談,會後都分別發表聯合聲明,而三者都以中國為主要對象,可見美中之間角力激烈的程度。

與此格局相關的是,1974年2月,毛澤東首次公開提出「三個世界理論」:超級大國美國與蘇聯是第一世界,先進國家如日本、歐洲、澳洲與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其餘是第三世界的。當時毛澤東認為,超級大國之間爭奪世界霸權地位,是世界局勢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而第三世界是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主要力量。

中國曾於1971年進入聯合國,內部文革也近尾聲,正準備進入世界舞台。因而聯合第三世界,拉攏第二世界與對抗第一世界,乃其戰略重點。這與當前世界三分的格局略有異同,其中尤以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的變化明顯,而能否分化第一世界,並聯合第三世界與之博弈,乃當前北京的重要策略。

由於戰爭型態的多元化,能源與糧食的短缺,以至於全球產業鏈的重組,以及美元與人民幣地位的消長等因素,當前這正在悄然孕育的美歐、中俄與亞非拉等新的世界三分格局,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籌零壹之間 決勝毫秒之內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640/web/ 

◆  培育新血+選舉操作 維持「新系」競爭力
◆  上海困局 台商怎突圍
◆  俄烏戰 陸穩外貿優先 台勿誤判
◆  疫情高峰…調高部分負擔 應延後半年
◆  軍公教薪俸調整 月退俸也要連動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籌零壹之間 決勝毫秒之內
◆  政府的手 該伸進快篩劑市場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籌零壹之間 決勝毫秒之內


2022-04-13 04:28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國防部長邱國正近期分赴各作戰區,就台海當前情勢主持兵棋推演。圖/軍聞社資料照



本月初,美國雜誌《外交政策》網站刊載一篇關於台灣兵棋推演的文章,主標題為「當輸給中國才是贏」,次標題為「軍事參謀可在模擬中國攻擊時學到什麼」,兩位作者任職美國海軍分析中心。他們分析兩年前的一場兵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中國武力犯台」,協防美軍雖然慘敗,但兵推重點不在勝負,而在於觀察過程展現戰鬥能耐和防禦弱點,以及在劣勢如何掌握轉敗為勝契機

兵棋推演除了局部實戰演練外,往往需仰賴電腦運算,才能模擬一連串決策所造成的戰果。其實電腦與軍事的結合,早在電腦發明時就萌芽了。二戰期間,美國陸軍贊助賓州大學研究團隊打造更快速的運算機器,以滿足軍備武器之需。直到二戰結束時,這部以真空管為基礎元件計算機 ENICA 才問世,是世上首部可用軟體撰寫程式的通用型數位電腦

ENICA極為耗電,被當時媒體稱為「巨腦」(Giant Brain),據傳啟動時還會使費城電壓下降,導致燈光閃爍昏暗。雖然建造 ENICA 的原始目標是計算火炮射表及彈道軌跡但因戰後需求改變,它最初執行實測程式卻是用來評估氫彈製作可行性

ENICA 初期仍以組裝線路實作程式,若要改變計算流程就得重繞線路。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後,它才完整實現「儲存程式」的概念,將程式和資料都放在記憶體,改寫程式時無需更動硬體結構,只需改寫記憶體內容即可。如此一來,我們能在電腦或手機自行安裝應用軟體,不必因為新的計算需求,就得靠工程師重繞線路。

二戰期間運算機器可說是百家爭鳴,包括被曼哈頓計畫用來更精準模擬原子彈內爆的 Mark I、破解德軍 Enigma 密碼機的 Bombe、破解德軍 SZ 高階密碼機的 Colossus 等。可惜的是,也有先驅者因戰爭而中斷開發,如 ABC 和 Z3。

猶記卅多年前服役時,很幸運的成為第一屆資訊預官。彼時,我國已開發了頗具規模電腦兵棋,個人很榮幸能參與其中,略盡棉薄之力。

有好幾次演習,我們隨著高階將領搭機前往東部演練模擬當西部淪陷時如何在花東構築防禦堡壘。當時心想,如此自毀長城的設想,不知是否會觸怒執政當局?後來才理解兵棋推演本來就是用來查驗優劣勢中戰略戰術有時應以退為進有輸才有贏

生命無價,一套合情合理兵推系統重中之重乃降低戰事中軍民傷亡人數上兵伐謀,祈願現實世界再無戰爭,就讓戰爭永遠留在兵棋推演裡…











培育新血+選舉操作 維持「新系」競爭力


2022-04-13 04:28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新潮流在雙北市推出「新潮流+」連線,增加新潮流品牌識別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民進黨新潮流派系破除過去的神祕形象,由立委吳思瑤召集,以「新潮流+」名義,推出雙北十位參選人,引發各界的關注。新系罕見地以派系名義舉辦人選推薦記者會,據媒體報導,該過程是經過派系內部的討論後進行。新系近年發展有幾個值得觀察的重點。

新潮流派系有計畫推出一批新人參選,不是從這次以「新潮流+」名義開始。長期以來,新系就是民進黨內最有計畫培植新血的派系。可以說,除了最早期的吳乃仁、邱義仁、洪奇昌與林濁水外,後續所有新系的黨、公職都是年輕時透過有計畫的栽培與養成。這個長期培植年輕人的傳統,確保該派系的綿延發展與長期競爭力。

前立委段宜康的個案最為經典,派系以廿年時間培養其為領導人,但也讓其在五十六、五十七歲左右的壯年退休。新系人才的新陳代謝,就是如此嚴格且果斷地確立。近年新系的新人陣容展現,其實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地方選舉就已開始,台中市的「五力新世代」,其中「」字就透露出派系屬性。必須指出的是,新系對各選區的算計精準,還能各地連線。

新潮流內部的決策權威及分歧處理也是一大特點。先談前者,這次以「新潮流+」名義推出雙北十位參選人,有經過內部的討論,這說明新系內部的組織紀律仍高度維持,不會因為多年前改以智庫名義就有所減少。派系領導人的權威更是值得關注。多年前,當賴清德決定踏入市議會後,就北上在黨中央常會的外頭跟鄭文燦說明;執政及選舉出現問題時,段宜康在立法院質詢賴清德,也是炮火猛烈,毫不留情。這都透露出該派系領導權威的長期維持。

與此同時,新潮流內部的可能分歧也引發外界關注。過去派系內有「北流」、「南流」、「中流」的說法;選舉時,派系人士各自支持自己的參選人,例如之前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黨內總統初選,也包括這次屏東鍾佳濱和周春米的民調對決,讓人懷疑新系內部是否就此分裂?其實不然,新系很早就有處理相關爭議的經驗。最經典的一次就是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的扁長之爭,新系內部對支持何人就有「嚴重歧異」,最終做出北市成員支持扁,其他地區開放的折衷決議。在高度紀律及內部分歧之間,新系能有彈性作為,確保派系內部成員的組織生活,非常特別。

新潮流長期在民進黨內保持高度競爭力,也在台灣政壇維持高度權力地位,背後有其特殊的人才培養、組織紀律、領導權威與選舉操作方法。












上海困局 台商怎突圍


2022-04-13 04:26  聯合報/ 陳明璋/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台北市)
上海封城發酵,如今在中國大陸華東沿海超過400艘散裝船等候進港,塞港情況。路透



疫情肆虐,連強調動態清零的中國,也不能免除。上海竟面臨封城的考驗,連北方的吉林,南方的香港、深圳及廣州,三方點線如成面,對台商及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覷。

當前上海實施改良版的「精準化管理」,放棄過去的封城,盡量縮減風險區範圍,減除密接與次密接人群,三天內以網格化核酸篩檢兩次,市民在原地靜止檢測,期能付出最低的民生代價。

這種「中國特色」的防疫,背後其實是醫療資源不足。據統計,大陸的加護病房 ICU,每十萬人只有三點六張床,美國為卅四點七,韓國為十點六。大陸醫院平時就人滿為患,不要說床位,有時連走廊都沒得住,這也是中國在各省市建三個以上的方艙醫院,利用產量世界第一的篩劑,快速找出罹疫者,不讓其飛速擴散的對策。但也因到處要求檢測、阻礙老年人、慢性病及孕婦的醫療,而被批評無彈性,引發民怨。

此次疫情對中國影響深遠,除防疫事業外,各行各業皆受不利影響,加上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加劇、通膨惡化等負面因素連袂而來,企業經營的「商、物、人、金及資訊」等五流皆受影響,不只內外銷市場困頓,造成生活不便,甚至傷及身心靈層面。

目前廠商面臨供需兩鏈失衡,油與糧食大漲。企業產銷不順,停工待料再加政府管制,上海又輻射全國,損失慘重,面對不確定,經營和投資活動失去常態。

同時,海陸空物流受阻不順,產銷大亂。各關卡路口管制,原物料和零組件進出不易,成品內陸運輸和外銷已不受控,面對等、忍的壓力,廠商只能唉聲嘆氣而有度日如年之感。

此外,訂單被取消或減少,資金調度增加困難。所謂開門七件事,工廠停工,員工薪水照發,缺工難補,斷貨源東挪西補,成本增加,生產不順,效率又差,停工愈久,負擔愈重,強大的資金壓力,帶來連連噩夢。

其中又以消費的服務業與旅遊業者最慘。一般恢復正常要二到三個月,其中又因疫情變化難測,加上外賣競爭,消費者不出門,這種考驗不知何時方休?

際此非常時期,筆者提幾點因應建議:

一、經營思維要回歸原點,先確定自己的經營能力。如抗疫有餘力,就增資搶原物料零組件,加強各方連繫,運用資源,迎接商機;若有信心可拖過考驗,就開源節流,靜待疫除;如未能過關,就當機立斷,留本關門走人。

二、在物流後勤支援方面,百般強化機能。不管在內陸運輸、海空外銷,皆要有三家以上的物流配合,保持暢通無阻,水、電、氣等除利用當地設施外,也要自建以備不時之需。

三、加強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服務的研發與改善。除了加強數位經營能力外,員工的教育訓練、多能工的培養,都不可輕忽;並利用此空檔,加強研發能力的提升。

四、廣泛接觸外界資訊,多運用政府援疫資源。宜派專人負責政府政策措施的蒐集和利用,積極加強和金融機構、供應商,經銷商及客戶等的聯繫,爭取支援,同舟共濟。

最後亦請台企聯及各地台協出面與中央及當地政府溝通,提出優惠台商的獎勵、減稅、減息等措施。












俄烏戰 陸穩外貿優先 台勿誤判


2022-04-13 04:26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第一次聯合國安理會,由西方提出對俄羅斯的譴責決議案,中國大陸棄權,西方國家視之為勝利。圖為聯合國安理會。美聯社



俄烏衝突過程,大陸的角色備受關注;即使國際輿論施加龐大壓力,但迄今大陸仍拒絕譴責甚至加入制裁俄羅斯的陣營。一些評論認為,大陸將為維護地緣政治利益而犧牲經濟利益。但由大陸外貿來看,似乎並不盡然。

這次強力制裁俄羅斯的歐盟和美國,分別為大陸第二、第三大的貿易夥伴。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中歐貿易總額達八,二八一億美元,同比增長廿七點五%,創歷史新高。此外,雖然目前「歐中投資協定」遭歐洲議會凍結,但由於此協定有助於歐企進入大陸市場,因此,如果習近平在今年連任中共總書記後,在雙邊都有需求的情況下,大陸可能妥協以促成協定生效。屆時,歐中經貿關係勢必更加緊密。

與此同時,即使美國強調要重新校準美中貿易關係,但中美貿易仍持續升溫: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中美貿易額達到七,五五六點四五億美元,同比增長廿八點七%。而在美國經濟復甦、內需強勁等因素刺激下,美國對大陸的商品貿易逆差達到三,五五三億美元,相較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再擴大四百五十億美元;美中兩國貿易逆差僅次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的四,一八二億美元

至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占大陸外貿比率都不高;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大陸對俄羅斯出口占總出口約二%,從俄羅斯進口占比僅約二點九%;同年大陸對烏克蘭出口占總出口約零點三%,從烏克蘭進口占比僅約零點四%

從這些數字可以推論:首先,即使近年來和俄、烏的貿易額快速增加,但大陸與歐盟、美國的貿易額仍遠遠大於與俄烏。因此,從穩外貿的角度來看,即使中共堅持不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但中共透過重申「致力勸和促談」立場,並提供烏克蘭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等方式,以避免影響與歐盟、美國的貿易。

其次,由於西方的制裁,特別是歐盟已宣布自八月起不再向俄羅斯進口煤炭,且在今年將減少對俄羅斯三分之二的天然氣依賴,並在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前結束所有俄羅斯化石燃料的進口,因而俄羅斯將增加對大陸以能源為主的經貿依賴。但在「雙碳」目標下,大陸對化石能源的需求將逐漸下降,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有限。

最後,穩定的國際經貿環境,有利大陸的經濟發展。對外貿相當依賴的大陸,任何戰爭都將衝擊全球經濟的增長,也將推升大陸這個世界工廠的生產成本。因而,避戰仍是當前大陸的主軸。

基於上述原因,加上俄烏情勢的發展與俄羅斯遭受的制裁,都讓大陸在對台問題上將採取更謹慎態度,甚至可能透過強化「通惠情」的促融政策,以穩定台海情勢。而台灣在可獲得相對緩衝空間的此刻,應更加謹慎且應避免誤判,在持續推動有利和緩兩岸緊張情勢政策的前提下,以維持區域和平為最高戰略;相信這才能真正符合台灣的利益。












疫情高峰…調高部分負擔 應延後半年


2022-04-13 04:28  聯合報/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高雄市)
國內12日本土個案突破五百例再創新高,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記者謝承恩/攝影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屢創今年新高,昨天已經到達五五一例,國人莫不關心台灣此波疫情何時了。考量Omicron傳染力強,多點爆發,數十條不明感染源,加上老年人施打疫苗的比率並不理想,吾人是持比較悲觀的看法。

有備無患,料敵從寬,萬一疫情嚴重才不會左支右絀,措手不及。一定要以香港為戒,最重要的要保存醫院的重症醫療能量,才能減少死亡率。務必教育國民,醫院只專責高風險、中重症病人,幾乎沒有風險的輕症者「居家照顧」,由遍布台灣各地的一萬多家優質診所負責診治開藥、醫療指導,才能避免醫療崩壞。

既然台灣最大的弱點是老人施打疫苗覆蓋率不足,上上策當然就是要鼓勵老人家施打疫苗,給予獎勵,加上若干無形的限制(例如沒有打滿三劑,到醫院看病要做自費 PCR 篩檢等)。給予名單,敦請其家庭醫師主動給予詳細說明,沒有施打疫苗導致重症插管的高風險。

其次要盡可能減少「老人和免疫機能不好的慢性病患者」被病毒傳染的可能,尤其到醫院或健保藥局等候看病、領藥的機會。所以視情況可由病人先和醫師電話或 LINE 視訊,請家屬到醫院、診所代為取藥,委由藥師詳細的說明正確的服藥方式和副作用。最重要者:若合乎領取連續處方箋條件,應該一次開立九十天的藥物,而不是每個月都再到院所、健保藥局排隊領藥,多一次風險。

這些高風險的慢性病長者,若是在診所就醫,原本檢驗(抽血、超音波等)加上開立第一次連續處方箋是要繳交五十元的部分負擔,現在新規定領取連續處方箋第一次,若藥品超過一千元要多付二百元部分負擔,若檢驗超過一千元還要多付一百元(糖尿病照護計畫規定須做的檢驗項目,加總超過一千元),部分負擔從五十元變三百元足足漲了六倍已公告今年五月十五日開始實施

疫情嚴重已經很可憐了,病人卻得增加費用,診所還要詳細跟病人解釋「此時」調高部分負擔的必要性,這個錢不是放在診所醫師的口袋,是代收款項。萬一病人不接受,爭執不休,又增加染疫風險。筆者一向很欽佩李伯璋署長使用者付費資訊共享減少醫療浪費」的努力與理想性,但是目前看來五月十五日可能是這波疫情的最高峰,在這個時機點調高部分負擔,真的非常不合適,強烈建議延後半年實施。













軍公教薪俸調整 月退俸也要連動


2022-04-13 04:28  聯合報/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軍公教預計3月能拿到加薪後的完整薪資,而今年1、2月的薪資,則會透過「破月補發」方式,補發差額。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邱德祥攝影



今年勞工基本工資調漲百分之五軍公教薪水今年元旦調漲百分之四首波年金改革後軍公教退休金調漲百分之二但退休所得替代率每年降百分之一點五因此實際調漲僅百分之零點五。而依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從實施新退撫制度(一○七年八月至今年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飆漲百分之三點八六, 綜合加權計算今年軍公教退休金實際調漲僅百分之零點五,根本趕不上百分之三點八六通膨。以軍公教平均月退休金增加不到一千元,實趕不上物價上揚,引起退休軍公教人員反彈。

依現行公教退撫條例第六十七條規定,公教人員退休後所領月退休金,應於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百分之五時,或至少每四年由銓敘部組成專業評估小組,綜合考量國家整體財政狀況、經濟成長率、人口成長率與平均餘命,及退撫基金準備率與其財務投資績效後,擬具評估報告或調整方案。軍公教月退休金調整附帶條件太多,部分退休人員懷疑是否人口成長率降低,平均餘命增長,退休金調漲幅度變小;咸盼比照年金改革前,無論藍綠執政,只要現職人員本俸調漲,退休金就連動調升。

行政院強調自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七月一日起,軍公教月退休金已不再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而調整,而改依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成長率達正、負百分之五或至少每四年,就啟動調整檢討。唯年金改革後的月退休金係按基本薪俸的二倍乘以所得替代率,因此現職人員基本薪俸調整,退休人員基本薪俸自應連動調升,但遺憾的是退休人員基本薪俸不變,未比照現職軍公教基本薪俸調漲百分之四,只以銓敘部核定退休金調漲百分之二,難抵物價指數成長,引發退休人員的不滿。咸認為脫鉤處理軍公教的月退休金方式,易受人為或政治因素,不如隨現職人員基本薪俸連動調整即可。

軍公教年金改革時,蔡政府要軍公教人員共體時艱,支持年金改革,時空轉換,筆者誠摯建請蔡政府也共體時艱,支持軍公教退休人員基本薪俸比照在職人員基本薪俸調漲百分之四,還退休人員應有的權益及尊嚴,形塑台灣是高齡者友善的國家。













政府的手 該伸進快篩劑市場


2022-04-13 04:28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新一波疫情將進入高峰期,快篩成為重要物資之一,但價格依然高居不下。此為快篩示意圖。記者鄭超文/攝影



國內新冠疫情升溫,民眾對快篩試劑需求暴增,同時出現市場價格過高的亂象。報載國內快篩劑每劑約三百元,這價格連衛福部陳時中部長都說:「我想是貴了」。

同品牌快篩試劑,在英國僅賣一八八元,在德國每劑一百元,新加坡每劑一百元至一三○元,南韓則一四○元。在大陸,多數介於六十六元至一○七元。對於國內外快篩試劑市場大幅價差現象,立委質疑有人趁機哄抬價格發國難財,要求公平會介入調查。

依據公平法處罰廠商不當訂價行為,其一為獨占事業賺取超額利潤行為,商品訂價超過正常市場競爭價位。不過,從「比較市場」學理觀點,雖說國內市場價格明顯高於國外,但彼此人口需求量、物價指數、生產成本等市場規模結構不同,很難說國內快篩試劑價格偏高,就是違法獨占訂價。其二為廠商聯合訂價,迴避相互價格競爭。只是認定如此聯合行為,必須取得廠商私下共謀合意的違法事證,調查實務並不容易;況且,若是廠商單純的「價格追隨行為」,即無違法性可言。

面對立委的質疑,陳時中部長回應表示,日前簽訂八百萬快篩試劑是以共同採購契約,政府不介入,而是設定招標價格,讓廠商投標。言下之意,顯然政府有意放任快篩試劑價格,交由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決定。只是我們呼籲,為防止疫情蔓延,維護人民健康,政府應將快篩試劑列為防疫物資,積極實施管制措施。

在治標方面,依據《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對於公告防疫物資的快篩試劑,若有囤積或哄抬價格行為,最高處以五年徒刑及併科五百萬元罰金。在治本方面,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由指揮中心策畫廠商共同生產或進口,統一售價及配銷通路,不受公平法第十四條聯合行為限制,如此才能確保快篩劑合理價格的穩定供應。

前車之鑑,政府以共同採購契約購買高端疫苗,並不能保證售價公平合理。避免重蹈覆轍,若要達到陳部長宣稱「快篩試劑每劑二百元以下」目標,政府勢必要積極介入市場實施管制。



楊志良/Omicron風暴因應之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Omicron風暴因應之道
◆  馬凱/永別了 輝煌的年代
◆  陳亮恭/人生七十古來稀,然後呢?







楊志良/Omicron風暴因應之道


2022-04-13 04:26  聯合報 /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英國研究顯示,感染Omicron病毒的確診者出現症狀的時間,比Delta病毒確診者來得短。路透



年初本人曾經指出,依據物種演化的規律,病毒將從「低傳染率,高死亡重症率」演變成「高傳染力,包括疫苗突破,但低重症及死亡率」,所以Omicron將把武漢株、Alpha、Belta及Delta病毒株逐出地球而救人類。雖然如此,但是因為被乘數非常巨大,短期內只要死亡跟重症率達到零點一%或零點二%,就足以撼動社會,造成恐慌。以香港為例,七百多萬人口,最高峰每日有七萬人染疫,以這個比率,未來台灣每天有十萬人以上確診,也是合理的推斷;再看從歐美到日本韓國,不都是如此?

因此之故,要根本放棄清零的想法,將足跡追蹤、集中檢疫、防疫旅館都拋在腦後。目前疫情指揮中心似乎正是朝向這個方向發展。

Omicron大流行會不會死人?生命誠可貴,但就如同感冒也會造成死亡,問題是會不會造成額外的,也就是超過預期的死亡?台灣就算沒疫情,每年也要死亡十六、七萬人。以歐美來說,疫情是造成高齡者及有其他傷病者的提前死亡,所以第二年的總體死亡率反而下降 。另外一個聽起來不人道的結果,就是他們的醫保、長照、年金的重大負擔因此下降,財政反而鬆了一口氣。

如何因應Omicron風暴?首先在戰略上要舉行全國防疫會議。這就是小英不如阿扁的地方,到目前為止,仍舊如呂秀蓮前副總統說的,是獨裁防疫,凡事指揮中心說了算,特別是陳時中。

第二點是將所有資料去除個資,提供學者專家從事分析研究。例如死亡者、有嚴重副作用者的性別、年齡、接種疫苗種類、原先有何傷病等,全部提供,如此才能知己知彼,訂出合宜的因應之道。

在戰術上,要將一九二二的線路及接聽人數擴大五倍以上,才不至於再發生二○二一年染疫者連打了一兩天的電話,都得不到應有回應之事。

對於輕症者,被要求居家療養,應至少提供防疫包,裡面要有所有求助單位的電話號碼、口罩、體溫計、血氧機等物,並告知缺氧到何等程度,就應該通報相關單位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全民相互關懷的機制。台灣獨居者甚衆,特別是高齡者,因此要建立一套制度,每天都能相互關懷,免得在家隱形缺氧而死都無人知曉。當然,可以先從家人親朋好友開始,鄰里長、衛生所人員等協助推動安排,務求一個不漏。

至於政府,該積極進行的,如安排重症者住院治療,購買相關藥物,鼓勵高齡者完成第三劑接種等,就不在話下。

這個政府的防疫重大缺失不知凡幾,例如從國外回來先普篩送防疫旅館,學者專家不知說了多少次,卻直到最近才辦理。疫苗採購、強行通過高端疫苗亦是如此。高價口罩、高額的試劑、PCR、不知撈了老百姓多少錢,反正監察院跟立法院是我家開的,能奈我何?台灣防疫成功都是台灣人民、地方政府醫護人員的辛勞,但是將人民當草芥的大官們,不斷大外宣,把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你是老百姓,能不生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