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經濟/東協香港將簽FTA 台灣速謀對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的大明王朝與南明王朝之鑑
.聯合報黑白集.口誤與恍然大悟
.經濟日報社論.東協香港將簽FTA 台灣速謀對策







經濟/東協香港將簽FTA 台灣速謀對策


2017-10-01 03: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2014年7月展開首輪談判後,歷經三年協商,東協與香港已在近日宣布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投資協定的談判,預計將在今年11月正式簽署。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2014年7月展開首輪談判後,歷經三年協商,東協與香港已在近日宣布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與投資協定的談判,預計將在今年11月正式簽署。
東協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而香港則是東協第六大貿易對象,2016年雙邊商品貿易金額達到1,068億美元。東協-香港FTA的完成,不僅有助於進一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也將是東協自2009年及香港自2012年以來,所簽訂的第一個FTA,顯示的意義非比尋常。
根據目前公布的資訊顯示,協定涵蓋貨品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與貿易便捷化、食品安全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標準,技術規範和合格評定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經濟和技術合作、智慧財產權及爭端解決機制等內容,算是一個相當完整且開放幅度不低的FTA。
過去香港在區域經濟整合是以中國大陸為主軸,自2003年與中國大陸簽署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後,採取每年更新升級的方式,而中國大陸也因多項因素不支持香港單獨與其他國家簽署FTA,因此香港在FTA進展上相對落後。直到2010年之後,香港才開始以獨立關稅領域的身分,開始擴充FTA網絡;但是成果也有限,目前只與紐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及智利等國完成FTA。反觀與香港處於高度競爭的新加坡FTA網路綿密,已經生效了21個FTA,居亞洲國家之冠。特別是星國在簽署FTA時,對於服務業著力頗深,要求開放程度高,對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九成的香港壓力更大。香港與東協服務業雙邊貿易,2016年大約只有200億美元,遠低於商品貿易;預期在東協-香港FTA完成後,對香港服務業拓展相對封閉的東協市場非常有利。
此外,東協-香港FTA涵蓋貨品貿易相關多項規範,可進一步深化三邊貿易連結;關務程序的簡化亦能大幅降低中國-東協FTA原產地規則中直接轉運規定對企業造成的不便,可提升香港企業在中國大陸及東協市場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在香港與東協完成FTA簽署之後,未來香港可以東協FTA夥伴身分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有利於香港未來拓展RCEP市場,穩固香港在全球經貿地位,並協助香港持續朝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發展。
東協-香港FTA也有助於香港參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等戰略計畫,為香港未來發展帶來新機會。
對台灣來說也有多層面影響。由於香港對中國大陸的重要性將因東協-香港FTA更為提升,且中國大陸、香港與東協成為更加緊密的經貿夥伴關係後,預期台灣在亞太地區的經貿地位將受到侵蝕。特別是由於東協對香港服務業的開放,原本就已經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香港可說是如虎添翼,對於原本已不具競爭優勢的台灣服務業,未來拓展東協市場會更加艱困。
香港藉由與東協的FTA,已取得RCEP的入場券,未來香港很有可能在RCEP創始16國完成談判後,成為RCEP第17個會員。在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中,只剩下台灣尚未加入,無論是在產業供應鏈以及區域連結方面,均會使台灣更加孤立。未來台灣若要加入RCEP,不但要克服市埸開放的壓力,更會面臨中國大陸阻撓,以及可能被置入香港模式,可說是錯綜複雜,台灣要順利加入可說是難上加難。
東協-香港FTA有助於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在東協的發展,必然會與我國的新南向政策產生直接競爭與糾葛,而且在未來兩岸關係仍維持緊張的狀態下,此種壓力會有增無減,政府應擺脫過去對一帶一路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態度,而應未雨綢繆,針對新的情勢發展,調整新南向政策。



聯合/口誤與恍然大悟


2017-10-01 0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漫畫 波波



最近網路上有個廣告非常火紅,透過「武術大師發功震學徒」及「扮鬼嚇人反被車撞」等系列廣告,影射無法分辨最簡單騙術、甚或被洗腦的民眾,「腦袋都是裝鉛嗎?
曾任扁醫療小組召集人的柯文哲最近談到陳水扁病情時,爆出「他一開始是裝的」,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北市府急著澄清「純屬口誤」,但柯的「口誤」,不僅讓許多懷疑阿扁病情的人「恍然大悟」,也形同暗指扁粉被洗腦,連最簡單騙術都無法分辨,真是情何以堪。
柯文哲說,阿扁一開始是台語所稱的「」(意指心情鬱結),也就是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真的是大腦前葉萎縮,所以「心情不好會死人的」。柯醫師專業無庸置疑,問題是,那個受刑人心頭不「凝」?按此邏輯,是否所有受刑人都該比照扁保外就醫?而阿扁已經南北趴趴走,卻有多少幾近醫藥罔效的受刑人保外無門?
柯的「口誤」揭露的根本就是一系列救扁行動的虛偽與荒謬:先傳出扁在監有心情不佳等「症頭」,再頂著醫師名號誇飾病情洗腦支持者,進而形成輿論及醫療專業雙重壓力,迫使政府及法治低頭。如今柯證實阿扁的病好很多,那麼在蔡英文被逼赦扁前,扁是不是該先回監?
柯文哲又說,阿扁病情好轉,「不曉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從人道看,是好消息;從政治與法治看,是不是壞消息,卻要看阿扁怎麼裝和小英怎麼喬。但救扁醫師就別再往扁迷腦袋灌鉛了。


聯合/國民黨的大明王朝與南明王朝之鑑


2017-10-01 0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中常委選舉今天舉行投票。圖為國民黨中央委員選舉,開票前整理選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中國國民黨舉行中常委選舉,形式上完成新一屆黨核心的民主確立過程。中常委選舉結束,國民黨權力遞嬗的「黨內選舉五部曲」,待明年地方黨部主委直選後,也將告一段落。這段期間,國民黨狠遭政治追殺,中華民國也在紅綠夾擠下面臨旦夕之危,但國民黨仍在短短不到一年間頻密進行五次選舉,雖號稱是黨內民主的展現,實際上卻讓人對於國民黨能否再起打上一個大問號。
自前主席洪秀柱規劃「只見妥協,不見理想」的「人人有獎式」黨代表選舉,到六強相爭,廝殺得頭破血流的黨主席選舉再到前後任主席近乎分贓式提名,又不知選得所謂何來的中央委員選舉,接著號稱國民黨權力核心、各種換票鎖票傳言更勝以往的中常委選舉,幾乎沒有一項不讓外界搖頭。至於尚未舉行的縣市黨部主委直選,更已爭議四起。
從正面看,失去政權後,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角逐黨內職務,似乎反映國民黨人才庫依舊源源不斷供輸政治菁英,黨內人士也未對國民黨的未來絕望。但這樣的樂觀解讀,並不能掩蓋這些選舉過程中凸顯的國民黨未來發展盲點。
在制度上,儘管有這麼多的黨內選舉,但都不能否認國民黨實際上是「黨主席制」。黨內最高決策機制的全國黨代表大會,實際上只是一場大拜拜;而平時的黨核心中常會,經過多任主席的有意識弱化,也早成了「各言爾志」的國是論壇而已。
在此情況下,除了黨主席,其餘位子不過聊備一格。因此黨內一軍或實力派未必願意出馬,造成黨內選舉「內熱外冷」的極端現象。黨代表、中央委員姑且不論,連中常委參選者也多半是政壇上名不見經傳的二軍、三軍人物,根本無法通過真正的選舉考驗。
而這樣的人將在各地成為國民黨的「代言人」,於是滋生了第二個問題:這些黨內選舉,並不是用來參與國民黨的決策,而是政治人物間利益交換的工具。加上中央委員、中常委特殊的「限制連記法」投票制度,更讓檯面下的交易暢行無阻。黨內選舉,不再是選賢與能,而是黨同伐異,各立山頭。
國民黨在這些選舉結果揭曉後,常宣稱有多少年輕人勝選,以示世代交替有成。但揆諸國民黨歷史,出身黨內選舉的政治菁英幾乎絕無僅有;換句話說,不管多少年輕人在這些選舉中出線,也不過是他們背後山頭的勝利,與「年輕人出頭」或「世代交替」關連不大。
或許站在國民黨立場,維持這些選舉仍有好處。首先是在野且遭黨產清算後,國民黨已無多少吸引力,這些職位至少是「名器」;其次,透過這些選舉「以戰養戰」,也可為黨培養選舉人才。最後,在選票交換、利益分配的過程中,黨高層可以加強對黨機器的掌控。
但這些優點都是一體的兩面。黨職當名器,若素質參差不齊,對國民黨減分大於加分;以戰養戰,同時也是擴大黨內裂痕,對正式選舉未必有利。至於選票交換與利益分配,更屬政治權謀,分配到的想要回本,分配不到的難免怨懟。這些,都將成為國民黨的隱憂。
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曾用「大明王朝」形容國民黨,不幸一語成讖,國民黨失掉政權。觀諸歷史,其實大明王朝在北京失陷、崇禎自縊後,曾一度中興有望。但那些孤臣孽子們,竟還為擁立哪個王而爭執不休;南明各個小朝廷裡,各派人馬也互相傾軋較勁。最後不是被各個擊破,就是自相殘殺,終於國破人亡。
國民黨整年忙著黨內選舉,面對政治追殺無力反抗,面對國政沉淪無能監督;選民對民進黨的失望,也無法轉換成對國民黨的希望。中常委產生,黨核心確立後,若無法從完備黨內體制,以及吸納更多菁英納入決策體系來思考改革方向,從大明王朝走向南明王朝,就是國民黨的鏡子。

【即時短評】賴揆台獨論 未來台灣恐有更多「被缺席」

.【即時短評】革新?再造?國民黨還是那個國民黨
.【即時短評】賴揆台獨論 未來台灣恐有更多「被缺席」

.【即時短評】國家不和,萬事不興 總統應遞橄欖枝







【即時短評】賴揆台獨論 未來台灣恐有更多「被缺席」


2017-10-01 11:43 聯合報  記者許依晨╱即時報導

原訂要在明天抵台參加亞洲棒球錦標賽的中國大陸隊,以訂不到機票為由臨時缺賽。不過棒協內部人士透露,大陸隊不來的真正原因就是「不滿賴清德的台獨論」,才會拒絕參加本屆亞錦賽。 報系資料照



今年是兩岸開放交流30周年,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歡迎陸方人士來台參加系列活動,不過首場在金門登場的小三通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陸方「零出席」,同時間,棒協也透露大陸隊臨時缺席亞錦賽是因為兩岸因素。無論是政治面還是體育場域,中國大陸似乎對我展開「全面抵制」。
兩岸交流30周年,陸委會及海基會近期舉辦一系列兩岸交流活動,第一場在金門舉行的小三通研討會,原定已報名出席的陸方官員與學者在最後一刻竟全部變卦,集體「因故」未能出席,兩岸小三通研討會變成「一岸」研討會。
在這個時間點上,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國會殿堂上拋出「台獨論」,主張自己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此舉踩到兩岸紅線,對於賴的相關言論,國台辦高分貝回擊。
賴清德的談話,顯然是陸方人員最後一刻放我鴿子的主要原因,政治力強勢介入,眾人即使在入台證都已辦好的情況下,所有行程只能統統喊卡,就連單純的體育賽事也遭受波及。
亞洲棒球錦標賽10月2日開打,中華民國棒球協會昨天收到通知,中國大陸隊無法來台參賽,但棒協內部人士卻透露,大陸隊不來的真正原因就是「不滿賴清德的台獨論」,因此拒絕參加本屆亞錦賽。
海陸兩會在10月還有多場活動將舉辦,有民間團體兩岸研討會、台商張老師回顧暨展望座談會、兩岸經貿交流回顧與前瞻國際研討會等,甚至還會邀請蔡英文總統出席重頭戲兩岸交流30周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陸方關上大門,「一岸」不來就是不來,所有活動只有我方大唱獨角戲,變成只有自家人看的到的成果展,更令人憂心的是,未來更多的國際活動,台灣會不會「被缺席」。


【即時短評】革新?再造?國民黨還是那個國民黨


2017-10-01 11:45 聯合報  記者王寓中╱即時報導

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選舉上午進行投票,‪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往設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的投票所投票。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民黨今天舉行中常委改選,49位候選人爭奪32席,本次選舉競爭激烈,各種換票、鎖票、吃飯送禮、出團、甚至金錢介入的傳聞不斷,讓國民黨的革新再造淪為口號,外界期待的大刀闊斧改造,仍如空中樓閣。
中常委選舉黨內廝殺至此,關鍵在黨內從年頭選到年尾,選舉人從黨員換成黨代表,但還是圈內互選,從人頭黨員到各式換票聯盟,換湯不換藥,選完一輪再來一輪,一旦腳踩進去,候選人不爭也難,選舉人不被高高捧在手上更難,加上中央委員和中常委都是限制連記選舉,以中常委為例,一位選舉人可以投16票,一票價值瞬間16倍爆增,行情變相看漲。
中常委改選,從海外傳出的黨主席12人名單、24人名單,到以現任常委為首的兩組11換票聯盟,黃復興黨部有8人名單,吳敦義競選黨主席時重要外圍組織奇策盟也傳出有自己的名單,加上郝系人馬、洪系人馬、連系人馬,各方勢力並起。
若以實力及代表性分析,尋求連任的23位中常委、現任及前任立委,以及地方議長派的大咖,仍是候選人中最受注目的可能當選人。
吳敦義當選黨主席後,一直希望中常會能廣納立法院黨團、各縣市議會代表,朝內造化增加常會的代表性並廣徵民意,另外,包括農會、農田水利會、青年、勞工、海外、台商等也都有候選人,在各方平行競爭下, 不管最後誰上誰下,贏得過半數黨員支持當選黨主席的吳敦義,對中常會都將握有絕對的主導性,加上國民黨文化一向是「黨主席說了算」,今天改選後的中常會,儘管結構會調整,但仍難脫黨內「國是論壇」的本質。
國民黨和吳敦義最大的困局在於,儘管再度淪為在野黨,但包括中常會的改革在內,黨務革新仍只能在既有的結構下進行微調,大刀闊斧的改造,仍如空中樓閣,關鍵在時間已不等人,而黨的改革,早已失去時機。中常委選完,接下來還有地方黨部主委直選,一年,就這樣過完了。明年開始,就是2018,吳敦義能看的,只有眼前路,但即使過了2018,國民黨也還是那個國民黨。

名家縱論/蘇起:台灣的美國想像\星期透視/新南向政策 爭取公共工程

.沒「前瞻」 高雄拉不到台積電
.解決缺電 最怕炒短線
.露營削山頭 政府看見嗎
.名家縱論/蘇起:台灣的美國想像
.星期透視/新南向政策 爭取公共工程
.畫中有話/分配不均 經濟數字無感
.師生過招 你看見他的江湖味或才氣?
.颱風路徑預測 還能再進化
.找出文化靈魂 台灣文創的第一步
.資源合理分配 身障鑑定不浮濫







名家縱論/蘇起:台灣的美國想像


2017-10-01 04:19 聯合報  蘇起


如果調查全世界誰最親美國愛美國,台灣絕對名列前茅。這當然是因為台灣的安全與經濟都與美國密切相關。久而久之台灣人民自然對美國產生好感、甚至依賴的心理。但據筆者多年觀察,台灣民眾對美的依賴感其實有一大部分是自己的想像,而最近幾年因為兩岸關係惡化,蔡政府及部分媒體也刻意強化甚至操弄這些想像。
想像之一是,基於共同的民主價值與抗衡中共的戰略需求,美國非常重視台灣的存在。事實上,美國確實重視台灣,但程度遠不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高。在東亞,台灣的重要性尚不如日本及南韓。更重要的,美國看待台灣的出發點常常是戰略算計,因此不一定帶有感情。尼克森總統時期不正為戰略考量,才做出「棄台」的決定?
美國著名的外交史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在她專研美台關係的鉅著Strait Talk中就直陳,「互不信任」貫穿了幾十年的美台關係。在冷戰時期,台灣憂慮自己會被華府出賣;華府則常擔心被台灣拖進一個它不想要的戰爭。台灣民主化後,唐耐心說,美國對台灣的不信任更強,因為台灣變得更難掌控。而藍綠的惡鬥,又再加深美國算計的難度,對台灣更必須時時提防,絕對不像台灣看美國那樣一廂情願。
連帶的是想像二。台灣常以為碰到什麼事,美國一定會幫忙。事實上,正因為美國必須因時因勢因事來做算計,所以常不會如台灣所願。幾年前鬧了好幾個月的廣大興號漁船事件,台灣情急之下想到要請老美來幫忙,結果美國口惠而實不至,因為它正與菲律賓協商讓離開廿二年的美軍重返菲國基地,當然不可能對台灣伸出援手。最近巴拿馬與我們斷交。據了解,斷交後第二天恰好某個國台辦訪問團與美國涉台官員、前官員及智庫專家會談了一整天。會中美方竟然完全沒提巴拿馬這個議題,讓已備好答詢的中方人士大感驚訝。
想像之三是把來自美國任何人或任何單位的親台表述,都不分輕重地想像成「美國」的愛台表現。事實上,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美國與台灣一樣,不是任何官員或國會議員,尤其不是智庫人士,可以隨便反映「美國」的權威政策。最近一年台灣某些媒體喜歡大幅報導美國國會挺台的消息,彷彿「美國」仍然大力支持台灣。其實真正主導美國外交的仍然是行政部門,而行政部門與台灣的溝通,基於各種原因,並不如往日順暢。我駐美單位加強遊說美國國會,其實是做補強,為了牽制行政部門可能對台不利的動向。國內媒體炒作國會新聞,徒然暴露操弄國人美國想像的企圖。
想像之四,如某些輿論(甚至社論)多次鼓吹,美國為了對抗崛起的中國大陸,不僅力挺台灣,還在走「一條聯合俄羅斯、歐盟、日本以圍堵中國的路線」,或「日美韓印圍堵中國的連線」。事實上,這是標準的冷戰遺緒,完全不符當前國際現實。美國內部當然一直有人高度疑慮中國的崛起。但美國現在內部治理混亂,外交毫無章法。而川普上任後及可見的未來,北韓才是最危險的威脅。美國不論要「制裁」、「談判」或「戰爭」,都需要與北京合作,哪來的「圍堵」?台灣部分人士抓住美國少數的反中論調,就誇大為「美國」政策,實有故意誤導國人的嫌疑,好讓他們沉迷在虛幻的安全感裡,以維持追求台灣獨立的動力。
想像之五是,台海如果出現危機,美國一定會像一九九六年那樣派出航母艦隊來馳援。事實上,台海的美中軍力平衡早已改變。論能力,中共已能摧毀美國在琉球的空軍基地,並阻絕航母艦隊於二千公里以外的海域。論意志,美中也強弱立判。這表示未來美國馳援台灣的可能性極低,但還不意味大陸就會「武統」以解決台灣問題。更大的可能是雙方根據新的軍力平衡,進行新的政治談判。這才是台灣應該憂慮的。
台灣人是務實的。安全感強時,支持台獨的就變多;安全感低了,台獨傾向就降低。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時期台獨上升,而蔡英文時期反而下降。當然這也說明為什麼一直有人不顧事實地炒作美國想像,以維繫所謂「台灣新民意」於不墜。
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星期透視/新南向政策 爭取公共工程


2017-10-01 04:21 聯合報  陳振川/台灣大學土木系特聘教授


蔡英文總統宣布匡列一千億推動台灣版政府開發援助(ODA),行政院提新南向政策旗艦計畫,預計每年爭取二百億公共工程標案,企圖心值得肯定,但若無人才技術配套落實深根,競爭力仍有限。
日本推動和東協國家之合作超過四十年,從JICA(獨立行政法人國際協力機構)之援外計畫,搭配上學術界及金融界強化支援工程產業走向東南亞。早期,日本政府經由亞洲理工學院(AIT)進行支援,東京大學土木系年輕教授皆要赴AIT客座任教,建立和東南亞各國學生關係,並由ODA援助工程建設經費建立基礎建設市場之業務發展。
JICA成立於二○○三年十月,是日本對外實施政府開發援助的主要執行機構之一,隸屬於日本外務省,其前身是成立於一九七四年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經費全由日本政府編列支應。而東盟大學網路工程教育發展學會(AUN/SEED-NET)便是由JICA(及前身)支助於二○○一年成立,這個平台包括東協ASEAN及日本之四十個工程大學所共同組成(ASEAN十個國家廿六所大學,日本十四所優秀大學支持),其目的在經由合作及落實,以促進雙方在亞洲的共同繁榮。
做法包括贊助研究生赴日本及新加坡攻讀博碩士獎學金(迄二○一六,已一,一八三人),推動東協地區問題之合作研究(迄二○一六,已一八五案),推動短期互訪支流、期刊發行及贊助國際會議,提供大學與工業界聯結。
長期以來,日本學術界透過計畫吸收大量優秀東協名校學生,經過學位訓練後,返國擔任政府及民間各機構之中高層幹部,及擔任各大學之教授,相互滾動合作,效益很高。而日本各大學藉由合作研究計畫培育留學生,並暸解掌握東協國家內部深層問題,也利搭配日本ODA援外計畫協助日本工程界發展市場。
這個成立十六年的平台,並於泰國最具學術威望之朱拉隆功大學成立計畫辦公室,在東南亞推展相關事務,今年起將續進入第三階段計畫。近年來,因中國大陸在經濟崛起及國際政治上快速發展,教育資源投入大幅成長,也積極招收東協學生,並經由一帶一路之基礎建設,及其強大之工程團隊,帶資金強攻東協營建工程市場,日本是以長期耕耘來面對中國大陸之強勢挑戰。
今天,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在教育及工程產業如何結合推動要仔細規畫。因為台灣起步已晚,已經錯失招收中國大陸優秀學生來台就讀先機,今日,中國大陸及亞洲各優秀大學已興起,而我國政策受政治影響步調,投入規模及深度又有限,新南向政策如何在日、韓、中國大陸多方競爭之東協國家之教育及工程產業市場,開出一條路是很大挑戰。
建議政府認清亞洲情勢,制定有效之長短期政策,結合台灣企業及過去建立之僑生校友網絡,更加努力。日本政府藉由日本菁英大學優厚資源投入,長期布局經營,其經驗顯示衹有卓越才有競爭力及吸引優秀學生能力。
另外,泰國曼谷面臨氣候變遷下,部分國土將為水淹沒之嚴峻之考驗,和印尼首都雅加達與台北市情況相同。我國在防救災及重建科技能力領先,建議政府及學術界在此領域多和泰國等東協國家交流。未來,東協國家投入在防抗災能力提升,基礎建設規畫執行及都市發展方面,才是工程市場所在。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2017-10-01 03:56 聯合報  嚴震生

美國總統川普。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在聯合國一場與非洲國家領袖的午餐會上,稱許南比亞(Nambia)這個國家的醫療體系,逐漸邁向自給自足。事實上,非洲有納米比亞(Namibia)、尚比亞(Zambia),甚至是甘比亞(Gambia),但就是沒有南比亞。我們只能臆測川普說的是納米比亞,但也有可能是尚比亞,部分網民調侃為何不可能是甘比亞,畢竟後兩者倒是經常被拿出來比較。
個人初次到甘比亞做田野調查時,當地人特別和我強調他們和尚比亞是兩個不同的國家。甘比亞是一個遠在非洲西北角土地面積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小國,另一個則是南部非洲銅礦蘊藏豐富的內陸國,怎麼可能會搞混,更何況甘比亞當時是我國的邦交國,而尚比亞是一個自獨立以來就從未與我過外交關係的國家。這兩國的相似處,就是都曾是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繼在六○年代中期取得獨立,第一任總統在位都超過四分之一世紀。
納米比亞最早是德國的殖民地,一次大戰結束後,德國將其在非洲所有殖民地交由國際聯盟處理,最後這個德屬西南非是由南非託管。一九五○年代,非洲國家展開去殖民化的獨立運動,一九七○中期包括南部非洲的安哥拉及莫三比克在內的葡萄牙殖民地也都紛紛獨立,但白人少數統治的南非卻仍然不願意放手,長期與當地的獨立組織—西南非人民組織(SWAPO)對抗,直到冷戰結束、大勢已去後才讓它獨立,成為今天的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儘管長期是由SWAPO執政,但卻是多黨制的民主國家,無論是自由之家的自由度、經濟學人的民主指標、伊伯拉辛(Ibrahim Index of African Governance)非洲治理指標、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指標、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標,或是無疆界記者的世界經濟自由指標,它在非洲都是名列前茅。在另外兩個負面指標,如脆弱國家指標及貪腐認知指標則又排在最後面幾名,充分顯示對非洲感到悲觀者的心目中,納米比亞是讓人還可以樂觀的例外。
納米比亞有基本健保(Primary Health Care, PHC),以平等、有用性、進入性、廉價性提供服務,並以社區和參與及賦權(empowerment)為基本原則,整體公衛醫療體系也確實做得不錯,但政府還是花了不少經費補貼,離自給自足還有一段距離,川普的說法當然有些誇張。
川普錯把納米比亞說成南比亞,其實並不足以為奇,他基本上就是一個只關心美國、對國際事務缺乏常識的政治人物。之前曾發生泰國國王蒲美蓬過世後,我國領導人將其國名的英文誤植為Tailand的事件,按照這位網友的邏輯,這個Tailand的產生或許是因為台灣人與泰國人「交往密切」後所新誕生的國家。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