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陸氣候政策趨向穩紮穩打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743/web/ 

◆  台灣的紅線與底線—憲法
◆  月票首都通 永續財源在哪?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陸氣候政策趨向穩紮穩打
◆  販賣仇恨 每逢大選就「返校」?
◆  人人守門 接住校園每個寶貴生命
◆  一場熱鬧選舉 孩子機會教育
◆  台灣問題 靠兩岸自己解決
◆  習尹會 草草結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陸氣候政策趨向穩紮穩打


2022-11-17 02:27  聯合報/ 楊之遠(退休教授)
中國大陸計畫二○六○年實現碳中和,目前積極推廣碳排放交易。(路透)



十月十六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工作報告。

其中全球環保人士最為關心的是中國未來氣候政策的走向。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民國一○九年(二○年)九月習近平在聯合國會議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達到峰值,並爭取民國一四九年(二○六○年)前實現碳中和,令全球振奮。

民國一一○年(二一年),由於中國加速推動煤炭去產能,減少煤電投資。國際煤價高漲,中國電業大幅虧本,導致電力供不應求,多個省市發生大規模缺電,凸顯中國電力供需矛盾嚴重。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年)七月,長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四十,在水電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四川省啟用六十七座火力發電廠,各地亦採取多項措施全力保持供電,增加燃煤發電

俄烏戰爭以來,美國、歐盟等共同對俄羅斯施加多項制裁,但俄羅斯採取斷氣措施,令不少歐洲國家能源供應緊張,電力和天然氣價格大幅飆升,民眾不堪重負。德國、荷蘭、奧地利等多個曾經大力呼籲放棄煤炭的歐洲國家,相繼宣布重新使用煤電廠或採取措施支持化石能源項目。

在前述國內及國際能源供應安全危機背景下,習近平在該報告有關「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章節中,對於減碳政策措辭較以往為謹慎。

首先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必須根據中國能源資源特性優勢,堅持先立後破,有計畫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其次要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

再者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

另外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

同時加快規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以確保能源安全。

前述顯示在應對經濟衰退和全球燃料市場動盪之際,能源安全供應將是中國政策核心。

習近平施政報告中的氣候政策原則及方向並無改變,但在全球能源危機擴大之際,由於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特殊國情,氣候目標難免與確保國家能源充足供應要求發生衝突,使得中國低碳轉型過程更為艱鉅。為避免低碳轉型可能伴隨之經濟、金融、社會等風險,報告中所闡述穩紮穩打之氣候政策,不再提時程,給人的感覺是實話實說










台灣的紅線與底線—憲法


2022-11-17 01:51  聯合報/ 吳建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拜習會時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路透)



十四日下午,風塵僕僕方才抵達這次G20峰會的中、美元首,立即展開為時長達三個多小時的面對面實體協商。這是全球輿論與關心時局是和是戰人們共同關心的時刻,結果看來還算符合大家的期待,無論習近平還是拜登,都頗有共識的自我約束,不說狠話,不放狂言,表現出比以往更豐富的包容性。頓時,似乎讓大家鬆了一口氣,台海危機也為之緩和,可見「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今日的中美兩大強權已是動見觀瞻,一怒或是一安,左右著世界的和戰與人心所繫。

本來,對這次習拜會,許多有識之士都曾預言,中美雙方應會為各自的核心利益,畫下不可逾越的紅線與護欄。然而等到雙方見面,語氣緩和了,氣氛和諧了。除了習近平公開指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台獨與台海和平穩定水火不容。

而拜登回覆以「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無意與中國衝突但是反對中方對台灣的脅迫。」拜登的發言並沒有為美國的政策與利益畫下自己的紅線,只是充分表達了美國的立場。如此沒有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的針鋒相對,使會談營造了善意的氛圍。雙方同意繼續會談協商,並敲定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明年初到北京訪問,打開了中美因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關閉的交流門戶。

從以上事實分析來看,台海和平之所以惡化,台灣政局的改變才是主因。台灣執政當局從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後,就忽視了憲法的規定,拋棄了承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的原則,使兩岸關係驟然變色。所以,是台灣首先改變了兩岸的現狀(是因),大陸則以軍事手段對台灣展開脅迫(是果)。台灣不可逾越的紅線就是必須依照憲法規定,制定合乎憲法的兩岸政策才是正本清源維持台海和平的根本之道

記得蔡英文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就職演說時曾經公開表態:「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然而,言猶在耳,民進黨政府就完全無視憲法對「一個中國」的堅持,陷兩岸關係於萬劫不復的絕境。

台灣的紅線與底線就是憲法,就是要依照自己憲法的規定,承認「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反對「一中一台」、反對「兩個中國」。如此才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根本之道。美國也應該聲明:美國不保護「主張台獨」與主張「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台灣,如此台海和平可期,中美關係也就可以回到正常的方向前進!











月票首都通 永續財源在哪?


2022-11-17 01:31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新北市)
民進黨北北基桃市長候選人日前同台推出首都月票1200政見,遭外界質疑政策粗糙、財務規畫草率財源無法永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有北北基桃候選人共推「北北基桃首都通」政見,一,二○○元月票就可搭好搭滿四縣市包括台鐵、國道客運、捷運、機捷及公共自行車等多元運具的公共運輸,引起熱烈討論。

首先,這項計畫至少需要每年卅五億元經費,期望中央能補助,交通部表示此政見可鼓勵公共運輸,並符合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中央至少會補助一半經費,且全台適用,非六都補助會多一些。其次,各界質疑一,二○○元月票政策粗糙、財務規畫草率財源無法永續、其他區域因公共運輸條件不佳適用性低,而且執政多年竟在選舉時才提出。

任何政見提出必須檢視其推動目標及預期效益,推動目標應是希望大家都能搭公共運輸,預期效益是減少交通量進而改善道路壅塞減少碳排汙染,朝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努力。但台北市在推動一,二八○元定期票後,捷運及公車使用量只約各微幅成長一點八%及一%,道路交通量並未減少,政策效果有限。反而公共自行車使用量約提升廿二%,代表短程使用自行車因費用較低,使用量明顯增加。

通勤者使用汽機車,主要是因為本身持有汽機車,如不用會有閒置成本,且在空間與時間上使用很方便,因此汽機車使用者在意的不是價格,便利性才是關鍵。如改搭公共運輸,由於兩端接駁不夠便利且主線公共運輸班次不夠密集服務品質不佳,使用誘因不足,加上每天使用國道還有廿公里免費,因此首都通一,二○○元月票主要仍只是嘉惠原使用公共運輸的族群。

如要鼓勵民眾使用公共運輸,除了推動區域整合型公共運輸月票,不同的公共運具轉乘也都要給予優惠,對於沒有月票的人,才會產生全程使用公共運輸的誘因。另外還需提高汽機車使用費用,讓推與拉的力量相輔相成。如無法取消每天使用國道廿公里免費的政策,建議應規畫使用國道的基本費用,以減少都會區短程開車過度使用原規畫提供中長程旅次使用之國道,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的國道塞車問題,多收的基本費用應挹注在公共運輸補助基金,加上地方的路邊停車費用與中央淨零排碳預算等都可規畫挹注機制,促使公共運輸補助財源永續。

至於財務規畫仍要審慎精算,包括需要的補助經費(每年卅五億元是嚴重低估)、對哪些使用者有利、占多少比率、使用者每天通勤距離對應費用結構之合理性及公平性、北北基桃的月票費用是否應比只在大台北地區使用高、地方及中央分擔之補助經費比率。此外還需評估對公共運輸業者之影響,如補助有限加重業者虧損造成其營運的惡性循環,反降低服務品質,對整體公共運輸不利。

為達成民國一三九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交通部正全力與六都推動電動公車示範計畫,力拚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但是如何正視現今公共運輸營運困難,致力改善公共運輸營運環境更重要,如基隆及桃園的公車脫班問題,唯有有效改善地方接駁的公共運輸,才能吸引到五%甚至十%汽機車族轉而全程使用公共運輸,這樣才能逐漸朝向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邁進。












販賣仇恨 每逢大選就「返校」?


2022-11-17 02:26  聯合報/ 伍豪/文史工作者(高雄市)



最近有部刻畫白色恐怖時期女性受難者的影片,特別選在大選前三周上檔,並在上映首周就奪得國片票房冠軍。為持續增加影片熱度,許多綠營人士透過包場、舉辦分享會及接受採訪等方式力挺該片;另據報導,為讓更多人瞭解女性政治犯到綠島集中營受「思想再教育」的真實故事,製片商甚至發起憑學生證免費觀看的活動,此舉將更加提升該片的滲透效應

這讓筆者想起大約三年前總統大選前夕,一部描述白色恐怖的電影「返校」,同樣在台灣造成旋風,不僅創下上億元票房,還成功結合香港反送中、反新疆集中營熱潮,有效醞釀反國民黨威權及抗中保台等時事議題,片中金句「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成為當時熱門的選戰話題,或許也讓綠營大選時因該片獲許多外溢效益

這部正在上演的白色恐怖影片,是由已宣示退出政壇的前綠營人士擔任發行人,製作團隊雖宣稱本片是要回顧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的台灣歷史,透過緬懷政治受難者讓民眾瞭解民主自由的可貴。然刻意選在選舉前上映,是否有意複製「返校」,真正目的其實是要挑起民眾對國民黨威權統治仇恨值

最近重讀作家王鼎鈞回憶錄文學江湖》,作者在書中提及在台灣卅年間,亦深受白色恐怖迫害。他回憶說:「我在中廣那六年,感覺台灣如同一望無邊的荊棘叢,我置身其中,姿勢必須固定,如果隨便舉手投足,就可能受到傷害」,足見特務給他身心摧殘之深。後來他離台赴美,經多年沉澱後,選擇以更宏觀的角度來回望歷史,並以「近看是荊棘遠看是大海」,為那段艱難歲月立下註解

其實,國民黨威權統治早遠離,反而是現在的執政黨透過國家機器輾壓,搭配網軍、側翼助攻,可以任意以抹黑、雙標手法打擊異己,並用黑箱手段掩蓋自己缺失,綠色執政似乎已形成威權統治。此時,如有特定人士以狹隘歷史眼光打擊舊威權,並迎合新威權,這樣只會挑起仇恨,更無助於民主制衡

每次大選就「返校」,實在大可不必。













人人守門 接住校園每個寶貴生命


2022-11-17 02:25  聯合報/ 陳添丁/教育行政人員(竹縣竹北)
台大統計,心理諮商人次6年前不過六、七千次,近2年超過1萬人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數位版專題「輔導有漏洞-每所大學至少五百名學生有憂鬱困擾,心輔師疲憊撐不起三級預防」,喚起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議題的再度關注。

按校安通報資料顯示,學生自殺身亡地點八成發生於校外,如家中或租屋處,時間點則以十一月為高峰,另大專階段常見主要原因為精神疾病、情感因素、家庭關係及學業困擾,爰基於此,拋出以下實務淺見,盼各界能攜手築起更縝密的安全網。

第一,調降大專專輔人力配比:現行學生輔導法規定大專人力配比為每一千二百名學生配置一名專業輔導人員,時值該法檢討之際,建議得視整體財政狀況,評估調降為一千或九百比一。

然不可諱言,綜觀相關研究尚無法證明此舉即能壓低自殺率,故校園學生心理問題實不宜簡化為輔導人員多,挑戰就迎刃而解,實際助益在可舒緩現狀專業輔導人員的壓力,提高諮商品質及成效。

其次,人人均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學生輔導法規定學校校長、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均負學生輔導的責任,且各行政單位應共同推動及執行三級輔導相關措施,爰校園三級預防工作不應奢望單靠專業輔導人員獨撐大梁,實有賴教職員工生總動員,落實初級預防工作。

具體作法應由校長統籌校內外資源,架起系統合作,避免輔諮中心單打獨鬥;另加強導師機制,畢竟系所師長與學生的接觸甚於輔諮中心;校外部分則連結學生家長或房東端,因不幸事件多發生在校外,並提供前述人員及學生同儕有關自我傷害危機辨識與處理的基本知能。

最後,媒體恪遵專業規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站在「維特效應」,過度美化報導自殺故事情節,可能引發仿效的負面風氣;然立於「帕帕基諾效應」,媒體的呼籲可提供民眾專業心理健康服務,有益於避免自殺行為的連鎖發生。故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自殺新聞報導六不六要指引,即是希望透過媒體的自律與專業,正向提供社會求助管道。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一場熱鬧選舉 孩子機會教育


2022-11-17 02:23  聯合報/ 林彥佑/國小教師(高雄市)
選舉投票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合一選舉,社會瀰漫著選舉氛圍,儘管政治不可進入校園,然而,我們仍可帶著孩子,一起認識關於選舉的大小事。

首先,我帶著孩子思考最有趣的語文課程;例如,抽到一號候選人,就會有著「第一名」口號;二號候選人便比出「V」的手勢,代表勝利;透過這樣的標語與意象,我繼續讓孩子思考,不同號次,可以怎麼呈現,孩子踴躍討論,紛紛為自治小市長鋪路。

目前教育,講究主題課程與跨領域設計,因此,可以思考,關於選舉,在數學、社會、藝術…等學科領域,可以怎麼指導孩子學習;甚至,在生命、品格、人權、法治教育新興議題中,怎麼融入。此外,我也跟孩子說,每位投票的人,都需具備明智思辨的能力,不隨波逐流,也不興風作浪。在閱讀選情新聞報導時,能具備閱聽素養,思考立場,判斷是非,這同時也是平日就該培養孩子的能力。

我跟孩子說,想要為民喉舌的候選人,一定要提出合適的具體政見,千萬不可言論空泛,或是仗著人氣、勢力、顏值,更不可譁眾取寵。而且,還要留意,候選人提出來的政見,是為了討好民眾,還是真的為我們謀福利?這些支票是否真的可以落實?這些政見對我或社會的影響性夠不夠?等等。我們藉此告訴孩子,不要說大話,切勿信口開河,履行承諾,才能長久贏得別人的信任與尊重。

選舉當天,具有投票權的人都是一人一票,無論種族、身分、性別…等,顯現出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權利發聲的。投票當天,有各式各樣的投票規範,也說明了選舉不是一件草率輕浮的兒戲。選舉結束,我會繼續帶著孩子們觀察,無論當選或落選的候選人,是否具備「勝不驕、敗不餒」的政治家精神,做足社會的表率與榜樣。

一場熱鬧的選舉,如果僅僅看到造勢、宣傳、投票的表面效度,那就太可惜了。從教育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帶孩子思考許多面向。教室是社會的縮影,相信把選舉轉化成教育的素材,一定可以培養孩子應該具備的公民素養。













台灣問題 靠兩岸自己解決


2022-11-17 01:59  聯合報/ 王亮/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習近平14日在會談期間警告拜登台灣問題是不可逾越的紅線。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尼峇里島舉行會談,雙方都把對「台灣問題」的宣示再重申一次,並嘗試將「台灣問題」放入「圍欄」紅線區管控。美國的一中政策的話術已講了好多遍都未落實,除了本身的利益、國會的壓力外,對台灣的安撫也是原因之一,未來能否改善尚未能確定。

「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的核心之一,更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這還是要靠兩岸自己解決。美中對「台灣問題」即使劃有紅線區管控,也只是原則的規定,必須就相關細節訂定行為規範,避免在模糊地帶打擦邊球,影響互信。美國對「台灣問題」的行為,必須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而互信是要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才能落實,兩岸之間也是一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北京決定不再接受兩岸數十年來的「維持現狀」,想加快追求統一的進程。其實美國希望中國維持現狀,但自己卻為本身的利益不斷在改變對台關係現狀。他說,美中半世紀以來的基本理解,即和平解決歧見,但美國的行為常與此矛盾。在此方面我們須注意美國的台灣問題專家卜睿哲,在其近作「艱難的抉擇」一書中所提醒我們的:「台灣在做艱難的抉擇,要正確理解美國的長期利益短期意圖」。

蔡政府高喊「抗中保台」,雖可能迎合台灣人長期以來偏好的「維持現狀」,爭取到一些選票,但執政以來邦交國丟了八個,還搞得台海兵凶戰危,必須延長役期,另還有其他有形無形的害處,雖國際間給我們一些口惠,但對國家地位的提升並無意義,美國自己都主張不支持「一中一台」,「結果」不好就無法使「手段」正當化。

其實「台灣問題」的根本還是「主權」的爭議,各自都認為自己有合法性及正當性。目前雙方如要談,須務實擱置分歧,否則就無法啟動。能啟動溝通才能充分相互了解對方的思維,共同努力使兩岸方程式有解,最好能訂定現階段雙方的「行為規範」,在此方面美國有能力發揮對兩岸的影響力。

美中的「台灣問題」並不完全等於兩岸的「台灣問題」,前者要兩岸自行解決,前者能解決,後者才能根本解決。











習尹會 草草結束


2022-11-17 01:22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15日峇里島會見南韓總統尹錫悅。新華社



十五日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首次「習尹會」僅有二十五分鐘,中共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尹錫悅各說各話草草結束。

十三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拜尹會」三個小時比起來,就可窺知箇中原因。尹錫悅在金邊分別舉行韓美、韓日及美韓日雙邊或多邊場外首腦會談,幾乎一個鼻子出氣般,針對近日北韓文攻武嚇共同聲討,並呼籲各國合作遏阻。

南韓媒體認為,尹錫悅此次在國際外交場合得分不少。因為,尹錫悅一直以紅蘿蔔和強對強兩手策略對付北韓,但執政六個月來,顯然沒得到預期效果,反讓金正恩得寸進尺,發射飛彈越來越凶猛。甚至,第七次核試等待黃道吉日。

因此,美韓日三國緊緊擁抱跳華爾滋舞,看在中共眼裡當然不是滋味。中共知道尹錫悅堅定的立場與態度,只好往後退讓一步,彼此不要撕破臉。所以在會談中閉口不談北核問題,暗示中共手中的北韓牌不會放棄。

看來,曲終人散後,中共拉攏北韓和俄羅斯共同對付美國、南韓及台灣會愈來愈明顯。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743/web/ 

◆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聽到街頭喇叭聲大作的民怨嗎?
◆  聯合報黑白集/蔡其昌不是林佳龍
◆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經濟日報社論/關注拜習會後經貿新情勢


2022-11-17 03: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長期處於對抗的美中兩國,近日雙方領導人終於在G20峰會首次見面。路透



長期處於對抗的美中兩國,近日雙方領導人終於在 G20 峰會首次見面。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仍掌握參議院多數,眾議院只算是小輸,拜登總統自然意氣風發,盤算可藉與中國大陸對話,取得更主動地位,進而為連任鋪路。而在中共二十大後,已確立領導地位的習近平,也希望與美國開展新關係。

此次拜習會,雙方就台灣問題,再次了解彼此紅線,避免因誤解而產生衝突。見面總比不見好,可以降低擦槍走火機率,使兩岸不至於成為衝突引爆點。

美中並未觸及特定經貿議題,不過美國重申雙方經貿雖然高度競爭,但不希望走向對立衝突;但是若以目前雙方經貿政策之分歧,美中對抗將是綿延無期,對於台灣影響也會擴大。

未來美國勢必會增加對中國大陸的制裁措施,最終目的是生產與中國大陸脫鉤,將「中國製造」侷限在對美國沒有技術威脅,居於較低檔次的供應鏈。而在此過程當中,美國需要包括台灣等東亞國家實現和中國脫鉤,以維持美國技術優勢。美國最終目的是藉由抗中排中以「保美」,一旦東亞經營環境或企業優勢不再,則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所取代。

習近平則開啟中國大陸重大變化,除了全面打破接班慣例,改變政治領導模式外;經濟也逐漸走向中央集權的大政府,更介入民間企業,擴大對民企監理,甚至直接介入董事會,形成「政左經不右」的新模式。

大陸未來為了突破美國防堵,會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合作,政府干預程度會增加。大陸將走向「國進民退」,國有企業角色增加,國有企業將與外國企業介接合作,並被賦予技術升級功能。另外中國大陸也強化對重點產業補貼扶植,以提升技術水準。例如最近德國總理蕭茲訪中,許多大企業隨行,不但承諾加碼在中國大陸投資,而且會強化與大陸國有企業合作的模式。未來國企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地位將日益加重,與市場經濟漸行漸遠。

中國大陸所採措施與美國格格不入,不少更是違反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此次拜習會美國重申中國大陸的非市場經濟行為,影響到美國利益。未來美國不但會逕行制裁中國大陸,也會要求其他國家跟進配合,可能引發更多經貿衝突。

美國雖然一方面指責中國政府主導違反國際經貿規範,但另一方面美國也強力主導產業發展。例如美國的「反通膨法」,即是以長期補貼及租稅減免協助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規範不相容,引起許多國家質疑,歐盟甚至已準備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

對於政經全面傾向美國的台灣而言,對於美國違反國際規範的措施,台灣不但無法置喙,可能還須配合美國反制中國大陸非市場經濟行為,例如在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即有類似設計。

台商過去在大陸多半是以來料加工再出口的營運模式,與國企互動有限,也很少有台商與大陸國企合作成功的例子。未來在中國大陸偏向國企的政策,台商空間更為有限;再加上大陸對環保要求提高,甚至重於經濟成長,均不利於台灣經營大陸市場,台商很有可能成為大陸這一波「騰籠換鳥」下的犧牲者。

綜合而言,面對美國以補貼及防堵措施,推動與中國大陸脫鉤;中國大陸利用國家力量推動技術升級的經貿政策,美中未來經貿隔閡會更深。

台灣必須考量在無力與大國進行補貼競賽下,如何能使產業根留台灣?在美國「排中保美」下,如何維持台灣技術優勢,並能達到「保台」的目標?在台灣成為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高風險區下,如何繼續招商引資?面對中國大陸集權式經貿政策,如何能繼續深耕大陸市場?台灣必須成功轉軌,才能因應上述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蔡其昌不是林佳龍


2022-11-17 01: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台中市長候選人蔡其昌一上場,就開打空汙議題。圖/翻攝自台中市選委會



台中市舉辦市長候選人公辦政見會。蔡其昌會後大表不滿,抱怨盧秀燕的發問大都針對前市長林佳龍而來,「我是蔡其昌,我不是林佳龍」,盧秀燕問錯對象,讓他無法暢所欲言。蔡其昌這麼不爽,顯示盧秀燕打到了要害。

蔡其昌自然不是林佳龍。但盧秀燕打的「政黨戰」,蔡其昌卻說他只要「單挑」;格局和議題不同結果便高下立判。台中市因為是藍營治理,過去四年受到中央冷眼和差別待遇,盧秀燕當然要從政黨角度切入,質問中火及老人健保補助等議題。蔡其昌對林佳龍留下的窟窿疏於準備,這能怪誰?

更糟的是,蔡其昌頻頻用「空汙」議題攻擊盧秀燕,鏢射出去,每次都插在自己身上。市民皆知,台中空汙的最大禍首是中火,而中火無解癥結則在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錯誤。台中空氣品質大不如前,禍首是蔡政府;蔡其昌卻想藉此歸咎盧秀燕執政不力,市民很難埋單。

蔡其昌說自己不是林佳龍,但林佳龍應該也有相同的怨嘆。林佳龍原有意角逐首都市長,卻硬被蔡英文發配到新北參選,他也會有「林佳龍不是陳時中」的感慨。說到底,林佳龍和蔡其昌都是蔡英文的代罪羔羊,一個被黨中央派到非志願的地區參選,一個要承擔蔡政府中央決策錯誤的遺害。

然而,民進黨卻沒人敢對國王新衣說真話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聽到街頭喇叭聲大作的民怨嗎?


2022-11-17 01: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余承翰攝影



閣揆蘇貞昌最近到台中為民進黨候選人輔選,車隊經過大里內新橋時,警方先在橋梁兩端道路進行交通管制,因管制時間過長引起民眾不滿。有外送員率先發難比出中指,車隊經過時,受阻的騎車及開車民眾同時狂按喇叭以示不滿。呼嘯而過的蘇貞昌,也許沒聽到那陣喇叭大作的狂響,但他應該看看那段影片,才會知道民間的怨怒到了什麼地步。

那些猛按喇叭的民眾,當時也許不確知是哪位高官的車隊把大家擋住。但正逢周日夜晚,許多人要趕著回家,無緣無故被擋在路上空等,無論擋道的大官是誰,民眾都會感到火大。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互不相識的民眾在路口向官員的車隊齊轟喇叭,表現出一股莫名共同憤怒。這點,對照綠營候選人在這次選舉中的支持度低落,即更有跡可循。

這些基層民眾喇叭轟鳴,基本上就是一種民怨宣洩。仔細分析,其中可能交雜了三種情緒:其一,是對蔡政府六年半施政的廣泛不滿,是一種總體印象式積怨;其二,是對當下官員濫用特權封路、不恤民情的抗議,要當場讓高官難堪;其三,是選舉期間集體情緒的醞釀,讓現場民眾更敢將這種平日受到壓抑的情緒直接發洩出來。

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蔡總統身上。在蘇貞昌被叭的同一天,蔡英文第八度赴桃園為民進黨市長候選人鄭運鵬站台,誇稱桃園將成為台積電最新製程的「首選」地,蘇揆已宣布龍潭科技園區三期擴建計畫啟動云云。此時,舞台對面馬路人群中有人高呼「蔡英文下台!」引起一陣騷動。抗議者隨後迅速被警方驅離,但這種在造勢場合公開嗆聲舉動顯示基層民眾怨怒已積蓄多時

比起被對手陣營民眾嗆聲更不堪的是,蔡英文第五度到桃園為鄭運鵬造勢時,民進黨動員了大批綠營支持者出席。未料,還來不及等到蔡英文上台致詞,棚內群眾已經坐不住,紛紛掉頭離開,留下大片空蕩蕩的椅子。既然是綠營動員來的群眾,應該知道當晚重頭戲就是蔡英文的助講;誰料,他們竟對蔡總統毫無興趣,甚至連一點面子都不給。這樣的場景,即使被輔選的鄭運鵬不在意,輔選的蔡英文不覺得心虛嗎?

這次選舉,府院動員規模和強度前所未見。蔡英文八次為鄭運鵬造勢,十二次到新北為林佳龍造勢,到北市為陳時中輔選更是難以計數。但上周她為陳時中站台三次,竟使陳時中聲勢更下滑,真可謂越幫越忙。在過去,執政者不隨意出動府院高層為地方選舉站台,一則講究「黨政分際」,二則強調「公私分明」。如今,蔡政府不顧黨政分際頻繁為本黨同志助選,又屢屢徇私動用行政公務專機國家資源;民眾看在眼裡、氣在心裡,當然一有機會就公開宣洩了!

蘇揆車隊被民眾狂按喇叭抗議,和蔡英文遭遇民眾嗆聲及冷漠離席,都是一面面照妖鏡。它們反射的,是基層群眾按捺不住民怨,和對政府施政的諸多不滿;經過這場選舉的濃縮和提煉,而提前公開發作。以蘇貞昌之巧言善辯,如果有機會,他一定會停下車來,向那些按喇叭的民眾說教一番,就像他在立法院疾言厲色教訓在野黨立委那樣。試想,人民辛苦選出來的首長和民代,在蘇揆眼中都視如路人,民眾除了親自嗆聲洩憤,還有其他方法足以表達憤怒嗎?

蔡總統和蘇貞昌越是勤於輔選,越是暴露自己身價貶值,也更容易在街頭撞見基層民眾的不滿。說穿了,民進黨選情沒有起色,不正是他們施政不良所致?



【專家之眼】拜習會後緊接台烏會 蔡政府堅持躺平奮戰

◆  【專家之眼】拜習會後緊接台烏會 蔡政府堅持躺平奮戰

◆  【專家之眼】習拜會與美中台
◆  【專家之眼】「廈門艦」嗆「馬公艦」:依國際法,誰有理?
◆  【專家之眼】蔡英文助選 為何民眾奪門而出?
◆  【專家之眼】主計總處為何說謊:台灣每戶財富高於美國







【專家之眼】拜習會後緊接台烏會 蔡政府堅持躺平奮戰


2022-11-17 08:4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蔡英文總統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邀請,16日晚間以錄影方式為「為自由而奮鬥(The Struggle for Freedom)」研討會致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以視訊方式與會。圖/取自民進黨直播



最近有兩場暗示台海兵凶戰危的國際會議,首先是拜習會,主題之一是要控管台海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接著是由美國布希總統中心,邀請蔡總統和戰火中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二度視訊同台。蔡政府對兩會的反應,前面老調重彈,後面是要奮戰。沒傳達出追求和平新想法,那就請多備戰吧。

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後沒幾天,拜習會就緊接登場。看來拜登希望擺脫國內政治影響,重新掌穩美外交政策方向。這是個睿智決定。因為美國國內政治一直影響外交議程,近年以來,雖然對中共強硬是兩黨共識,但國會對抗程度加劇,期中選舉把情勢推向兩黨在比誰更強硬。至於中共領導習近平第三任期開始,寧左勿右之風恐怕也還要吹好一陣。兩位領導在內部初定之際,吹出不同風向給下屬與他國看,頗有新意。

而會議結果,也一如外界預測,沒出現較大實質成績。白宮事前已說,拜習會不太可能讓美中關係出現重大突破。最有建設性的,恐怕就是白宮會後聲明指出,國務卿布林肯將造訪中國「進行他們後續討論」。但因裴洛西訪台,中共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國防部工作會晤等軍事上預防擦槍走火的行動似乎並未恢復

然而,本次拜習會對世界仍有意義。各國應該希望看到兩大強權合作,畢竟擺在眼前的困難,太多了。雙方達成繼續談下去共識,並恢復在氣候變遷等議題上攜手,這增加了未來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但外界也不宜有太多期待,畢竟兩者矛盾結構性的。這也形成此會對台灣的無意義:兩強對台灣,目前都有放不得的壓力,於此所謂對話,其實只是各抒己見

會前拜登曾表態對台議題不會做出根本讓步,希望雙方列出紅線,釐清彼此底線。國安顧問蘇利文則宣布將在會後向台灣簡報拜習會的狀況,讓台灣安心。只是這些說法多屬表演性質。美方在重要會談後跟相關盟國打招呼,向屬慣例。而中共多次對台灣問題表態,拜登是外交老手還要釐清彼此底線未免奇怪。但台人更該關心的是,蔡政府對此會的聲明,是否連表演都懶。

美國要與中共會面,是為了管控衝突,怕有可能爆發核子大戰。但看前面提及預防擦槍走火的軍事對話並未恢復,會後拜登雖說中國短期內不會武力犯台,但中共不會在此議題上鬆口,拜登說法,猜測罷了。台海危機仍未真正解除。蔡的總統府對此會談回應,卻還是重複舊說:重申「四個堅持」與「四大韌性」,最後再說,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緊密合作,維護台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由於蔡政府建設台灣無方沒有韌性可言這擺明是繼續依賴美國。台灣命運,是交給別國決定了。

兩蔣時代直接面對兩岸衝突,要大家自立自強,也確實栽培出像台積電這樣的企業,從未有如此明白令人擺佈躺平形象。最近我國防部釋放的消息是,中共二十大後,共機在台海空域數量增加。更近一點則是美與中共戰機在台灣東部太平洋海域,連飛3天3夜較勁,3天內,美方出動逾100架次戰機,中方則出動300多架次,連夜裡都飛。我官員雖稱全程都有監控、掌握,但也很坦誠地說,「我方根本插不上手」。

最新的會議是美國前總統小布希與蔡及澤倫斯基於16日視訊討論,主題是「為自由奮戰」。烏克蘭現在因戰爭滿目瘡痍情況眾所皆知,之前蔡政府一直避免把台與之類比,現在卻要一起談奮戰。這種暗示恐怕會讓台人更擔心。從拜習會後蔡政府表現的躺平風氣看來,還是快推進徵兵制備戰吧。



周行一/戰爭風險的「自然避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戰爭風險的「自然避險」
◆  馬凱/「均富」開闢兩岸新戰場
◆  楊志良/民主獨裁者的下場
◆  葉銀華/明年經濟的三大難題






周行一/戰爭風險的「自然避險」


2022-11-17 00:54  聯合報/ 周行一(政大財務管理系名譽教授)
外匯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學校教外匯避險的時候最常用的例子是台灣企業的外幣應付帳款,例如有三個月後才需要支付的美金貨款,如果美元升值了,台商就必須以比原來想像多的台幣換成美金償還貨款。因為實際要支付多少台幣是不確定的,為了避免這個風險(即避險),一個方法是用遠期外匯契約與銀行約定好三個月後兌換美元的匯率;另一個方法是先把美金換好,存到美金帳戶,等到需要付款的時候支付,這兩個方法都有機會成本萬一台幣升值不是虧大了?

最好的美元債務避險方法,是也有等值美元債權例如應收帳款),這樣就等於沒有風險而不需要任何避險動作了,這種作法叫做「自然避險」,需要企業的商業模式配合才做得到,企業真的要自然避險就要花心思及成本了。當然,企業也可以什麼都不做,的確,台幣可能不貶反升,但是這種行為是投機,通常我會建議企業應該以本業為重,避免匯率上投機而遭受巨大損失。

台灣現在最大的風險就是戰爭風險,政治人物及民眾都意識到戰爭風險已大幅增加,政府計畫延長義務役、外交上希望開戰後別的國家能支持我們、拚命買防衛性武器、國防部長說我們有信心打贏戰爭、縣市長選舉辯論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地方父母官如何在戰時保護百姓的生命安全。

人民與企業已開始避險了。有的民眾迅速在海外購置金融資產或房地產、有的計畫把子女趕緊送到國外,企業也不遑人後,開始調整供應鏈,希望確保戰爭發生時公司不會無法營運。有的人什麼都不做,因為覺得無法改變現狀,等到發生戰爭了再講,對這些民眾而言,這是不得已的投機行為

企業有應付帳款而以遠期契約避險,是知道風險將發生的必要自衛手段。如果希望外匯風險根本不會發生,就必須調整商業模式外幣負債與債權互相抵消,但是這需要花高成本及長時間,而且市場上的避險工具垂手可得,因此一般企業不會全力做自然避險。

但是因為戰爭風險的後果難以想像,也沒有可以有效控制戰爭後果的避險工具,「自然避險」是我們應當採取的手段,也就是要讓戰爭的風險不發生,雖然這要花許多努力,但是避戰的好處遠高於花這些努力的成本。民眾與企業要做的努力很簡單,就是拚命與不斷大聲地告訴政府與民意代表:我們要避免戰爭。在台灣,各政黨都說要堅決維護台灣的民主,既然如此,只要萬眾一心要避戰,政治人物必然會順從人民的意志。

規避戰爭手段與代價之一強化國防,這個大家都支持,但是國防的目的是避戰而非開戰,必須輔以高明的政治手段才能真正避戰。如果避戰是多數百姓的要求,從政者即必須努力達成。

除非我們心裡已經接受,戰爭發生後逆來順受,或者已決心為戰爭付出代價,否則就應在戰爭尚未發生前盡最大的努力避戰,要不然我們就是在做一個極大賭注的投機了!



胡一天/幣鏈圈邊陲精英的黑暗之心

◆  胡一天/幣鏈圈邊陲精英的黑暗之心

◆  李淳/謹慎面對半導體「去集中化」
◆  黃齊元/民主的政治 獨裁的經濟
◆  盧希鵬/溝通的重點 在對方聽進什麼






胡一天/幣鏈圈邊陲精英的黑暗之心


2022-11-17 02:45  聯合報/ 胡一天(源鉑資本創辦人暨執行長)



在全球避險情緒難降、美元持續走強的宏觀挑戰之下,全球領先的數位資產交易所 FTX 集團,眾目睽睽之下,因為各種先前未揭露的過度槓桿交易挪用客戶資產兩面三刀工於心計商業作風公司治理黑幕在網上連環業力引爆,導致其被資金吹捧成「Web3 時代 JP 摩根」的鬼才創辦人班克曼佛里特Sam Bankman-Fried,以下簡稱 SBF)迅速宣布 FTX 集團破產。此一雷曼兄弟等級的突發事件所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已對全球虛擬貨幣數位資產行業造成嚴重打擊。曾因追求高增長而爭先恐後入場的投資人,紛紛離場觀望,絕望者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金融市場人性貪婪恐懼的總和,物極必反,實為常態。幣鏈圈產業正再次經歷投機潮後汰弱留強整改兼併。考慮到各種針對美元體系霸權博弈主權國家政府華爾街跨國金融機構矽谷科技財團爭奪未來金融基礎建設控制權持久運動戰,已經進展到更激烈的新階段

由於 SBF 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卓異校友,雙親又是史丹佛法學院資深法學教授,與民主黨政經精英過從甚密。SBF在拜登競選總統時的捐款僅次於億萬富豪前紐約市長彭博,並利用 FTX 資金在華府與紐約撒錢遊說,企圖深度形塑有利於己的立法、監管、輿論及競爭環境。FTX 自爆後,民主黨統治集團美東自由派傳媒對 SBF 似乎仍有意袒護,更加深許多散戶對陰謀論的堅信:SBF不是救世主,只是愛打電動追求個人利益的富家子,區塊鏈革命從內部被篡奪出賣了。

凡此種種金融危機後的受災戶群眾心理,除了顯示自詡多中心化數位資產行業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系統性風險方面,顯然有很多急需向中心化傳統金融機構學習改進弱點,更曝露矽谷創投迷信速度工程技術以及網絡宣傳造勢的「互聯網新創發展模式」的根本危機。少年得志的創業家有很成功的案例(微軟、蘋果、谷歌、臉書),但也有極為慘痛荒謬失敗(Theranos、WeWork、FTX)。以金融科技資本鉅資打造的個人崇拜,在全球互聯網上迅速形成風潮,但是否能建立持久經營事業的堅實基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高丁寫於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年)的小說「蒼蠅王」,講述一群墜機在荒島上的兒童在毫無成人指導下,試圖建立一個脆弱的文明秩序,以及如何因人性黑暗面讓荒島退化成野蠻與暴力的叢林戰場。從邊陲中誕生的新秩序,究竟是文明還是野蠻?歷史經驗證明建立文明時必須經歷野蠻文明野蠻僅在一線間。在小說的結尾,被荒島叢林大火吸引來的海軍軍官們在海灘上接觸這批野孩子,孩子王面對這批「大人」的質問與調侃,情不自禁放聲大哭。

全球政府與市場對幣鏈圈邊陲精英極限壓力測試,或許才剛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