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經濟/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聯合報社論..抓權如八爪章魚,施政卻像盲劍客
.聯合報黑白集.柯王體制還在當家
.經濟日報社論.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經濟/興航案 由市場機制找回平衡


2016-11-25 01:17 經濟日報  社論

復興航空公司無預警停飛,並宣布解散公司,讓各界錯愕不已。行政院林全院長起初表示,政府最大的目標是「希望興航維持正常運作,但因為政府接管沒有法源,因此必須另外思考其他替代方案」。乍聽之下,以為政府想要讓興航存續,維持其運作;若真是如此,就令人相當擔心。
還好事後的發展,是安排原航線由其他同業接手,並凍結其資產,確保利害關係人特別是受雇勞工的權益。這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我們對林院長勇於任事加以肯定。若事態的發展是想要維持一家經營困難、意圖結束的民間企業,刻意要它維持營運,那就會妨礙市場的有效運行,而且極可能會損害政府的威信。
復興航空在幾年前,原是國內最賺錢的航空公司,但因擴充太快、機師訓練不足、節約機件汰換過頭,連續出了兩次空難,導致客源大量流失;加上航空市場劇變、轉投資的廉價航空虧損連連,終於無力止血,選擇結束公司。這是一個商業競爭及商學院教材上的「優良」個案-大幅擴張而承受大量市場和安全風險下,遇到市場急遽轉變或安全出事時,極可能就會走上倒閉的命運。運氣較好的企業,有可能熬過低潮、尋求再生;運氣較差的企業,只有「願賭服輸」、拱手讓賢離開市場。
如果因為興航倒閉涉及不少旅客的不便,以及1,700位員工的工作,就要求政府要尋求各種方法,讓它繼續經營,這就是在違逆市場的基本原則,讓效率差的企業繼續耗用社會資源,特別是稀有且需特許的航線資源,來繼續扭曲市場原則,無效率地經營這家企業。
事實上,兩次空難後興航載客率下降了四成,已經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機位;若不讓其他航空公司取而代之,以較安全和穩健的方式來提供旅客安心的服務時,就等於是在強迫社會繼續浪費大量資源,而沒有選擇、無奈搭乘的旅客們則必須戰戰兢兢地承受其不安全的航線,行政院應該不會忍心如此對待無辜的國民吧?
復興航空員工有1,700人,乍看之下不少,但也非多到數萬人、足以影響失業率統計的程度。其暫時失業的員工不太可能產生大量的長期失業,因為他們都具有相當的專業水準,很快就會有擴張航線的境內外同業前來招攬,絕大多數員工很快就可以轉移到其他同業工作,不可能產生類似高速公路收費站收費員難以轉介的狀況。興航手上又有足夠的資產,足以支付原有員工的資遣費。
因此,政府該做的,就是監督該公司遵循公司和勞工相關法令,讓公司解散的過程完全符合規範,並針對發生狀況時在股市是否發生「內線交易」的真相加以徹查,有的話立即移送法辦,還給投資大眾一個公道。市場很快就會恢復均衡狀態,而且,我們相信它將會是一個更好的均衡,因為被其他更健全的航空公司接手之後,旅客往後就可以更安心地搭乘原有的航線。而在競爭減少之後,其他航空公司也會在穩健的經營下獲得更高的利潤,獲得應有的回報,這不就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有效率市場嗎?
目前,外界對興航有許多嚴厲批評,他們也許都對,但除非立法院修改法規授權政府作為,否則政府就不宜隨著「民意」擺盪,干擾國家依法規、依市場機制正常運作。
因此,雖然很多狀況政府的確該「有所作為」,但在此,除了依法行政外,政府可以做的,大概就是督促興航和旅行社對受影響旅客做出最好的處置、對原航線公平地安排同業接手,讓市場盡速過渡到新的而且更好的均衡狀態。
新政府上台後遇到了不少爛攤子,民調快速滑落。但是,大可不必為了民調就影響思緒。為所應為、做對的事、不刻意討好,反而可以獲得人民的掌聲。

聯合/柯王體制還在當家


2016-11-25 01:17 聯合報  黑白集

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左圖)、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一般民眾而言,「中華文化總會」這場權力傾軋大戲,未免太過深奧。只見,忽而那方陣營大軍壓境,忽而這派人馬製造流會,忽而又換那派人馬故意流會,誰曉得在搞什麼把戲?唯有一個場景,大家一看便明白:三度政黨輪替後,「柯王體制」依然還在舞台中央。
劉兆玄到底算不算「文化人」,配不配領導他當了六年會長的文總,是個來不及討論的問題。對手只不過連續出了幾招,他就宣告不支,辭職閃人了。儘管當過閣揆,骨子裡終究是個書生,挨不了幾個拳頭。
在他對立面的,除了以蔡英文總統為首的民進黨黨政人士和企業界,還有會內由王金平為領導的「造反派」。最有趣的是王金平,前一天他率十一名執委發表聯合聲明,振振有詞地要求劉兆玄先確認新會員名單,循例完成交接;後一天,這群人卻共同缺席文總執委會,造成流會。然後,柯建銘承認,是他打電話叫王金平別出席。
柯王二人組,就像變形金剛一樣。國民黨執政時,「王柯連體」是國會的常勝軍;現在民進黨執政,因此變形為「柯王體制」,仍然左右著朝野生態。
今年初政黨輪替後,蘇嘉全被拱上議長寶座,政壇形容:現在是「英派當道」,「王柯體制」將走入歷史。誰料,預言完全失準,十個月過去了,人們看到「哥倆好」還在那裡稱霸武林;只不過,現在換柯建銘發號施令。
政黨會輪替,但也有不輪替的,就是柯王體制

聯合/抓權如八爪章魚,施政卻像盲劍客


2016-11-25 01:17 聯合報  社論

漫畫 季青


民進黨政府剛在「中華文化總會」的戰場大獲全勝,但還來不及慶祝,隨即陷入了復興航空宣布停飛的黑洞,行政院的表現只能讓人搖頭嘆氣。前後二事對照,留給社會大眾鮮明的對比:權力欲望和行政能力完全不成正比,爭權攬權如同八爪章魚,施政作為卻像盲劍客。
放眼望去,台灣社會的紛紛擾擾,又豈止這兩樁?比方說,吵嚷多時的一例一休之爭,勞工的抗爭仍未止息;日本核虞食品是否解禁,公聽會尚未開完,不幸又遇上福島再次地震;同性婚姻的問題,黨內的歧見尚未解決,政院版也另有主張,卻有少數綠委不顧社會溝通要強行偷渡民法條文,引起偌大風波。這些紛擾,有的是出於輕率,有的是便宜行事,或許也有改革心切。問題在,其中有的違背了民進黨原來主張的價值,有的跳過了必要的民主程序,想要蠻幹,當然會引起反彈。
在「中華文化總會」的主導權之爭中,以勝負論英雄,顯然高下已判。執政者極盡稀釋、拉攏、分化之手段,必欲將文化總會納入自己麾下,隨即有政客、企業界、文化人接受招降納叛,逼得劉兆玄棄甲曳兵而去;此刻,蔡英文當然可以昂首高呼勝利。然而,仗恃權勢在每個角落把對手殺到寸草不留,就是蔡總統想要展示的勝利嗎?
民進黨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場勝利在民間留下的是什麼印象?民眾看這場爭奪戰,勢必有幾個質疑:一,操作蔡英文為首的六百多名新會員,去灌爆原來只有兩百多會員的文總,雖是致命狠招,但不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二,民進黨一向切割中華文化,劉世芳還以「扯鈴」和「書法」是中華文化為由要刪除僑委會預算,然則民進黨如此大陣仗去搶奪文總,又為了什麼文化?三,文化總會近年已轉型為民間社團,政府有必要以政黨輪替為由強以政治力量去染指、征服嗎?何況竟由蔡總統帶頭發動。四,黨政人士稱,拿下文化總會,是要以文化為橋梁作為兩岸溝通管道;然而,蔡總統放著「九二共識」的大道不走,卻侈言要用文總的小橋來打通兩岸經脈,豈不是天方夜譚?
無論如何,從總統府對奪取文總的用心之深,操作之急,對照近日行政院處理復興航空事件的茫無頭緒,徹底暴露了政府團隊的權力與能力顯不相稱。航空公司宣告停飛是一件嚴重的事,牽動的不只是旅客和員工權益,還可以引起金融機構及股票市場的連鎖效應;然而,政府部門對此事一問三不知,交通部更退避三舍,把責任全推給民航局。不僅如此,在隔日的處理,林全內閣的應對也顯得言不及義,顛三倒四,忽而說要改提「重整」,忽而說要政府「全面接手」,皆未能切中要害;發言人徐國勇甚至遭交通部打臉,說華航只接兩條航線,而非全面接手。這些現象都顯示,蔡政府雖然大權在握,卻不知道如何運用手中權力來平順行政,遑論解決國家社會的問題。
要問的是:一次政黨輪替,政府部門充其量更換了上層十分之一的政務官人事,其他的行政架構都維持不變;為何一次興航事件,就讓政府整個周轉失靈?粗略分析,原因大致有三:第一,蔡政府的執政特質,是不斷地把權力向上收攏,由總統一人對所有大政拍板定案,如此一來便大大壓抑了中層官員的專業判斷。第二,民進黨的政治特質,往往只問顏色而不問是非,這使得中下層官員乃至「非我族類」的政務官不敢表達主張。第三,沒有專業資訊及意見支撐的政治決策,當然就像盲劍客,只能對空亂砍。
蔡英文和她的團隊有一個迷思,以為執政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革。她錯了!一個執政團隊如果連什麼叫「穩健行政」都不知道,如果連給人民一個安定的生活與法治都做不到,卻不斷用改革為幌子四處攬權,那就太遜了!

酷經濟/川普被保護主義的幽靈困住

.年終恐攻威脅升高 遊歐宜謹慎
.大學 需要一場學習革命
.酷經濟/川普被保護主義的幽靈困住
.長照畫餅充饑 悲歌不斷
.去中國文化…姓名要改嗎 施明雄/前政治受難者(台南市)
.司改如長夜 何時見曙光
.黎建南:為國出生入死 退休黨工應保障
.偏鄉等嘸車 澆熄師熱情
.原諒興航吧!










酷經濟/川普被保護主義的幽靈困住


2016-11-25 00:22 聯合報  林建甫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公布就職後將優先推動的六項措施,其中被視為「國家潛在災難」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他就任之後將會立即發出「退出」意向書。這是否代表「全球化」走到了終點,貿易保護時代來了?
在近代經濟發展中,國際貿易一直占據相當重要地位。川普提出退出TPP引起全球震憾。伴同「美國優先」、「再製造化」的思維,許多專家卻聯想到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危機。當時除了華爾街股災的衝擊,貨幣政策的失當,席捲全球經濟衰退十年之久的大蕭條,背後關鍵就是「保護主義」。各國政府瘋狂地尋求自保,導致其他國家以報復性關稅作為回應,加劇了全球貿易的崩潰,國際貿易銳減超過五十%,對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二次大戰後保護主義被提出檢討,大蕭條被認為是導致二戰的重要原因。因此各國建構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一九四八年正式生效,以此推動國際貿易、以及促進各國的開放。一九九五年GATT後來更演變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
兩隻黑天鵝:川普當選與英國脫歐意外成真,指出了M型化社會中低階層長期累積的不滿。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消逝,一九七○年代美國製造業有一千九百萬個工作機會,一九八○年開始逐步下滑至一千七百萬人,二千年網路泡沫及二○○八年金融風暴讓製造業就業機會一口氣跌至一千二百萬。
這些問題被廣泛解讀成,全球化讓美國勞工失業、收入減半。因此即使川普再多失言,簡單的保護主義主張,就取得勞動階級的全面支持。希拉蕊.柯林頓雖獲得國際化程度高的東西兩岸支持,但中部與南部較不富裕的農業州、失業率高的傳統製造業重鎮州,最終也幾乎都倒向川普。
可是TPP是美國長期以來最重要的亞太戰略,也是美國重返亞洲的主要策略。美國就此放棄TPP,不僅是過去投入的心血白費,更重要的是,將亞太主導親手送給中國大陸,讓中國領導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框架協定(RCEP)亞太自貿區(FTAAP)進程加速,這將嚴重動搖美國在國際地位的根基。
因此對於川普來說,實現退出TPP的政見勢在必行,但要如何不損及美國的根本,又能滿足選民所需,未來還要大傷腦筋。

司改如長夜 何時見曙光


2016-11-25 00:22 聯合報  邱錦添/律師、法學教授(台北市)

日前看見政府司法改革之主張,感觸良多。當前人民的確對司法院改革非常殷切,小英總統上任後一再強調,首先要建立法官退場機制,以落實改革,回饋人民期待,然而從司法改革委員名單觀察,頗令人失望,自院長起大部分為理論界、學者,對於真正懂得司法改革如何落實之律師少之又少。
日前提出之陪審制、參審制,已是老掉牙課題,馬英九總統八年內試辦均未成功。因為推動觀審制及參審制,必須修改相關審判法律及憲法,修改法律民進黨占立法院大多數,較為容易;但要修改憲法之工程談何容易,恐三、五年內不能完成。為何不就現有之法官法,對法官評鑑制度加以修改落實,提高審判品質,每年至少一次由律師、退休法官、檢察官及學者參與,對法官全面評鑑(判決、態度、品德),連續兩年不達標準,立即調離審判工作。
同時,建立公平的升遷管道,不以投票做決定,好的法官自可出頭,不適任之法官必受淘汰,為何捨近求遠,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否則司法改革將漫漫長夜,不知何時能見曙光?

黎建南:為國出生入死 退休黨工應保障


2016-11-25 00:22 聯合報  黎建南/自由作家、國民黨新竹、宜蘭縣黨部前書記(高雄市)


民進黨執政後,清算國民黨黨產,做法無情。主事者濫權,受到立即傷害的是薪水難發的現職黨工、完全斷糧的退休黨工,社會沒一絲關懷,令人心寒。人民可知政府遷台以來,黨部在做什麼?黨工在做什麼?
高一時,放學途中踢破民眾服務站(區黨部)大門,站主任要我兩人周末去服務站幫忙。以為要做苦工,結果是幫民眾給在外地、外國求學孩子寫信。後來注意到颱風水災時,民眾申請救助表格,也是黨工幫忙填寫,那是很多民眾不識字的年代。
民國六十年,我退出聯合國,一些國家情報機構業務,改由國民黨海工會、陸工會負責。張兄為軍情局服務十年人才,退伍進入海工會,擔負更危險艱困任務;我只知道他在一次任務後,不再吃肉也不看肉食,很少說話。有次請他吃素餃,我叫了碗酸辣湯,他忽然全身抽筋般抖動,立刻送他回家。張嫂痛苦的問:「你到底看到了什麼?」我說只是一碗酸辣湯,張嫂哭著說,「我是問他那次在香港任務,到底看到了什麼?」
一次他與同志在香港漁船準備偷渡大陸時,一批特警來盤查,其同志立刻躲進汽車桶,張兄有香港身分,就拿一把焊槍,假裝焊封油桶;港警接過焊槍,就把油桶焊死,把張兄帶去問話。三天後,張兄脫身去找油桶,打開後一看,你就明白他為何連一碗酸辣湯都會崩潰。
民國七十五年,我被破格拔擢為縣黨部書記,即縣服務社主任,那時國民教育程度提高,不再寫信但服務項目五花八門。在子女去城市就學就業的鄉下,服務站擔負老人病、死的緊急服務。我親睹一位老榮民,死後多日才被發現。站主任帶葬儀社人員趕到現場,因屍體爬滿蛆,葬儀社要萬元紅包才願意搬。站主任二話不說,把屍袋拿過來,屍體一套就搬下山;我發現他身上有蛆,他只跟我說:「別讓我家人知道。」
他們都是退出聯合國,政府「莊敬自強」政策下,放棄公教機會進入黨部的大學生,他們沒有公教人員退休俸,甚至勞保都沒有,如今首遭清查黨產波及受害,公平嗎?合理嗎?
一位縣級刑警隊長對我說,他是窮鄉窮家出身,家裡沒有電讀書,都是晚上在服務站看書,值班黨工為他解答不懂問題,他才能考上警校;否則不知他今天是抓人,還是被抓?像他這樣的人很多。
黨產當然要清要算,尤其是李登輝以來,黨主席及親信大掌櫃是如何揮霍,淘空黨產的?但對服務社會,奉獻一生的退休黨工,是否也應給予三萬兩千元的地板保障?
蔡英文主導轉型正義,對國民黨退休黨工,如發揮她對「退休導盲犬」的部分慈悲心,就功德無量了。

大學 需要一場學習革命


2016-11-25 00:22 聯合報  邱天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新北市)

這幾年,中小學的「實驗教育」在台灣逐漸蔚成風潮,一些體制外的學校希望藉由實驗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來推動教育改革;在縣市教育局的支持與鼓勵下,有些公立小學也加入轉型。其實,最需要推動實驗教育的是大學。
最近有幾項調查數據,引人注目。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台灣去年的青年失業率為十三.一七%,遠高於韓國九.七五%,與日本六.七%;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其他國家相比,台灣更是十一個國家中,惡化最快的,僅次於義大利。
然而,根據萬寶華集團公布的「二○一六全球人才短缺調查結果」,台灣有七十三%雇主面臨徵才困難,較去年上升十六%,名列全球最難找到人才國家第二名。
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卻有那麼多雇主找不到人才?顯然是我們的大學教育出了問題。這種問題不能從傳統技職教育角度,以「產學合作」或「學用合一」方式解決,必須從教育理念革新來著手。
多年來,大學教育的發展大抵有兩主軸:一是以學門本位設立科系,例如生物系、物理系、歷史系;二是以職業導向,對照當前的職業類別,設立各種科系,例如幼教系、觀光系、保險系。
事實上,這種以傳統或現在的知識和職業架構,培育界定未來人才,已是過時的教育思維。據「職業未來」論壇報告聲稱,未來職業結構將大幅更新,總體來說,約有五百萬個工作將在職場消失。因此,面臨不確定性的社會,我們不能以過去來保證年輕人的未來。
二○一四年,史丹福大學提出「Stanford 2025」,描繪未來教育新樣貌:一、自定節奏的學習:沒有統一的學期,按學生自己學習速度和生涯需求,自定學習目標、時間和計畫。二、能力轉軸:各種課程建構,從傳統知識轉為能力導向,校園不再以學系學院區分,重新設計為以能力為基礎的學習園地。三、意義學習:不再有主修、副修,改為主題、任務,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學習的意義和理由。
時代在變,大學怎麼可能不變。面對學習革命,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打破當前學門本位、職業導向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有能力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也讓學習更有意義。

蘇蘅/令人不安的臉書言論監管

.蘇蘅/令人不安的臉書言論監管
.黃介正/感恩節時分的華府
.葉銀華/當公司倒閉或解散時
.羅智成/真理也需要制衡—對「無限上綱」的警惕
.陳立恆/峰會搭台,何懼兩岸合作?
.王健壯/蔡英文不能搞烽火內政
.方祖涵/踢開酸性的社群言論







蘇蘅/令人不安的臉書言論監管


2016-11-25 00:23 聯合報  蘇蘅


最近臉書陷入雙重危機:其一是外界指責他縱容層出不窮的假新聞;其二是對網路言論的不當管控
美國大選最後一個月,網路到處分享「希拉蕊.柯林頓和歐巴馬已談好選後大赦非法移民」假消息。投票日前夕,一則附朱良尼照片的競選廣告說,「我們不能讓黑人和西裔人士決定美國未來」,朱良尼澄清是偽造的。投票當天,一則「即時新聞」說:「CNN報導,佛羅里達出口民調顯示,川普已經以五十五%超過希拉蕊柯林頓卅九%支持率」。騙倒不少選民。執行長祖克柏矢言掃蕩假新聞,提出七項策略,但也說,他們不要成為真相的仲裁人,以免冒犯網民。
然而,臉書言論控管正在許多國家引起強烈抨擊現在傳出為了進軍中國大陸,願意配合中共審查內容,實在是很令人擔心的發展。
今年四月,民主黨參選人桑德斯擁有五萬多粉絲的粉絲頁一夕間不見了,桑德斯支持者懷疑是希拉蕊.柯林頓陣營向臉書檢舉的結果。
上個月底,七十多個人權團體聯名寫信給臉書,包括著名的公民自由聯盟ACLU等,要求臉書澄清內容下架的政策,並指控臉書一直應警方要求,任意移除人權訴求的網頁。
這些團體說,不但北達科他州和愛荷華州的原住民團體四月起而對抗興建輸油管的內容完全不見,另外一個「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社運人士張貼種族主義者的郵件、和呼籲注意警察暴力的文章,都被移除。這些團體想彰顯「社會的不正義」,但臉書不能保護他們的言論自由。
臉書在台灣的內容管控,也出過許多爭議:
●兩年前,陳為廷被網友檢舉使用假名,被暫時停權。陳為廷不但為自己叫屈,也譴責惡意檢舉的網友。
●一名在台陸生曾透過臉書發表「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從未向你們乞討」文章,發抒對陸生納不納保的感受,因遭不斷檢舉而下架。
●本月初,政論節目主持人黃智賢因支持高雄麵包師傅黃士福,不但貼文遭刪除,也暫時停權。
印度、以色列都傳出臉書配合當地政府,監控「官方認為不宜」的內容。為了進入中國大陸,紐約時報報導,臉書已經開發軟體,配合中共審查網路內容在在顯示臉書為了商業利益,越來越傾向於犧牲網路的言論自由
發明網路的勃納李早在二○一四年警告臉書,網路應該「追求科技平衡」,並呼籲大家「起身阻止」這個網路巨人「正用各種方法增加流量」;他強烈認為臉書使用各種「增加連結」的方式,「有違人性」
亞利桑納大學教授Dan Gillmor也說,臉書一味取悅消費者的科技創新,讓人們不得不隨時擁抱臉書;它的新聞控制,使人們自以為得到最想看的新聞,連「性新聞」也不例外。它追蹤消費者喜好,直接推送廣告,已經侵害隱私。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最近揭露,臉書在內容的內控一團亂,對外政策更是自相矛盾,不夠透明,導致怨聲載道。離職的主管也說,臉書已不是十九歲祖克柏的宿舍軟體,主事者要能分辨消息真假和言論價值的輕重,不該手足無措。
今年八月廿三日臉書慶祝成立廿五年,祖克柏感謝勃納李發明網路,「讓世界更開放更連結」但諷刺的是,如今我們發言,反而都要得到臉書批准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