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自由經濟區是台灣的新機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韓流洶洶,清流強擋,民進黨保住一口氣
◆  聯合報黑白集/可怕的是只剩封鎖
◆  經濟日報社論/自由經濟區是台灣的新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自由經濟區是台灣的新機會


2019-03-17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馬政府時代積極推動,卻鎩羽而歸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最近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但是目前卻成為中央與地方的角力戰場,實非此政策本意及國家之福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自由經濟示範區究竟要示範什麼?一則是在特定區域下,推動自由化及法規制度的放寬,以吸引企業進駐,並將小區域先行先試的效果,擴散到全國。
同時,自由經濟示範區主要目的是希望藉由市場開放,法規鬆綁及制度改革,向世界宣示台灣自由化的決心,使台灣可以順利加入重要區域貿易協定。
當時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時空背景,是在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正在密集談判,並且向外擴充新會員。台灣希望藉由自由經濟示範區大幅開放,展現自由化的決心,開放程度甚至超過TPP的標準,以營造台灣加入TPP 的有利條件。
但是現今美國已經退出,TPP也由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取而代之,而且已經正式生效。CPTPP也鼓勵新成員加入,所以台灣可以利用自由經濟示範區,來拉抬加入CPTPP的機會。但是目前CPTPP協定已經定型,新會員加入必須概括接受所有內容,也要得到所有既有會員的支持,與當時TPP的情況完全不同,若只是藉由自由化來吸引投資的傳統方式,對於促成台灣加入CPTPP效果有限。
所以自由經濟示範區應該納入更多因素,才能有助於台灣加入CPTPP,不只是單方向的招商引資,而是強調台灣的加入對CPTPP成員有正面效益
例如可以在示範區中推動跨國產業合作,特別是CPTPP協定中第21章的合作及能力建構,展現台灣在開放市場外,也有能力落實CPTPP之產業合作,提升成員的技術能量,進而爭取對台灣加入的支持
對中國大陸開放的疑慮,是目前自由經濟示範區另一爭論焦點。這也是當時自由經濟示範區爭議最大的地方,當時政府也說不清楚,讓人誤以為自由經濟示範區會對陸資門戶大開,陸資可以利用此管道滲透全台。但是自由經濟示範區真正的重點是在吸引外資,而非陸資,而且為了避免爭議,仍然可根據國家安全的理由,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限制甚至排除陸資,繼續維持對外資及陸資的差別待遇。
自由經濟示範區應該根據目前國際產業發展趨勢,搭配台灣產業利基,並與目前產業政策相結合。由於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屬於單方向自主開放所以未來必須經過審慎評估,由興利的角度開放市場。台灣目前在製造業對於外資已經高度開放,投資限制少,示範效果有限,未來自由經濟示範區應該以開放服務業,並以創新加值服務為主,例如物流、國際醫療、教育服務及金融產業,均是可以考慮的方向。
特別是除了中央規劃外,也可以根據地方發展特性及優勢,量身訂做適合地方推動的示範產業。舉例而言,台灣許多縣市鄰近自由貿易港區、加工出口區,以及科學園區等,未來這些縣市的示範區規劃,可一併將區位優勢納入考慮
台灣近年來無論是國內投資及外人投資,成長均不知預期。在全球競逐資金白熱化,而且環顧鄰近國家,均有類似自由經濟示範區功能的特區設置,台灣所面對的競爭壓力及挑戰會更大。
建構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已遙不可及,自由經濟示範區可以視為台灣突破經濟困境的機會;但是絕對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框架中,更應擺脫意識形態的囹圄。自由經濟示範區絕非引中資入台,而是在自由化及制度創新下,創造優質投資環境,吸引多元產業,才能與國際接軌並帶動台灣經濟。








聯合報黑白集/可怕的是只剩封鎖


2019-03-17 00: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關注31條」網站。 圖/取自網路

國安會認定《關注卅一條》網站有國安疑慮,行文NCC加以封鎖。封鎖對手,原是正常的自我防衛機制但封鎖資訊、切斷人民知的管道,則是專斷。令人擔憂的是,蔡政府面對對岸柔性惠台都只剩封鎖一招,又如何期待它有能力因應更嚴峻的文攻武嚇?
《關注》網站註冊單位是中共台辦轄下公司,這並不令人意外;其內容多偏政治宣傳,也可想而知。但蔡政府難道不知道,台灣幾十年民主化最可貴的資產,正是資訊自由競爭,及人民自覺意識的提升?民主社會的最佳防衛機制靠的是這個,而不是靠封鎖。
本來也不是很多人在「關注」卅一條,但政府一封鎖,倒反勾起一些人的興趣。這個網站被封,但透過臉書、App 仍可看到相關內容,NCC也坦言若對岸使用境外網路就更難封。以其臉書粉專僅數百人的按讚數和宣傳內容,台灣何懼之有?面對這個聲量連小鳥都不及的網站,蔡政府竟動用國安大砲轟擊,反而助長討論聲量,何其諷刺!
更可笑的是封鎖理由。說是「中國嚴管網路卻利用網路自由來做政治統戰」,「專制國家利用民主國家的言論自由來反民主」,蔡政府不知道,自由民主國家不須要害怕專制國家的網宣嗎?
民進黨執政三年,一事無成吸不到投資、留不住學生、賣不出產品、引不進人才,只能靠國安大刀摀人民耳目。說民進黨退步,並非無的放矢;封鎖網站,不正是以中共為師嗎?








聯合報社論/韓流洶洶,清流強擋,民進黨保住一口氣


2019-03-17 00: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北立委補選選前之夜,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左二起)、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右)「禿子、漢子、燕子」再度合體,為候選人鄭世維(右二)催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儘管只是四席立委的補選,但昨天這場選舉卻被打成一場超規格的藍綠對決。在「韓流」的強力進逼下,民進黨出動所有黨政高層強力應戰,最後驚險保住戰果台南麻豆和新北三重雖未變天,但綠營長年插旗扎根的深綠票區已深深遭到撼動。從選舉過程的拉鋸,民進黨對此應深有警惕。
若要把這次補選比喻為明年總統大選的「預演」,恐不符合比例原則,畢竟這四席立委也只有十個月的任期。但和去年底的選舉一樣,綠營鐵票區遭受到的衝擊和搖撼,卻是人們在街頭能感受到的氛圍。尤其,麻豆與三重都是民進黨「綠到發黑」的傳統鐵票區,這次在府院黨總動員的力挺下,民進黨僅勉力維持數千票的優勢;台灣民心思變的力量由此可見
這場選舉與其稱為「藍綠對決」,不如說是上次韓國瑜橫掃高雄之後,韓流的威力接受再檢驗。結果顯示,「韓流」的熱力足以遠擴至台灣南北的深綠地帶,掀起基層民眾的熱烈追隨;但距離推倒民進黨的銅牆鐵壁,卻仍有一步之遙。這點,對於國民黨以及處於高度狂熱狀態的韓粉而言,都提供了一個冷靜思考的機會,不要一心只想著民國109年(二○二○)的勝選,卻忘了要如何循序漸進追逐這個目標;不要忘了選戰要靠大家一起打,不能將全部重擔放在一人身上。
金門選舉的意外結果,就是最佳例證。這次金門補選,藍軍未能複製去年楊鎮浯號召「藍綠歸隊」的勝選模式,正是因為內部四分五裂。因違紀參選被國民黨撤銷黨籍的陳玉珍,最後勝過去年退出民進黨而以無黨籍身分參選的陳滄江,奪下這席立委;但國民黨徵召的洪麗萍,反而落居第三。這顯示國民黨提名錯估形勢,無法讓金門民眾心服,最後只能吞下苦果。這種提名不公的心態若不改正,明年的大選仍將重蹈覆轍
儘管謝龍介鄭世維沒有締造台南和新北的變天,但短短時間打到如此逼近的戰績,已令人刮目。尤其台南,自民國97年(二○○八年)立委選舉改為單一選區制後,即未有國民黨員當選區域立委;台南市長黃偉哲三年前更曾狂掃七成六的選票,也因此綠營才有「派顆西瓜都能當選」的狂言。這次謝龍介跨區選舉,在短短時間打到僅落後三千票,也算破解了藍營的「台南怯戰魔咒」。從這個新建立的灘頭堡開始,藍軍若積極部署,明年自有機會攻城掠地,改寫零席立委的可恥紀錄。
若把這次補選看成明年大選的前奏,除了藍綠對陣,柯文哲其實並未缺席。選舉前夕,他以簡短的影片向脫黨的台南綠營候選人陳筱諭表示支持,其目的一是要表現自己在這場熱戰中的角色,彰顯他超越藍綠的立場;二是要破壞民進黨操作的「棄保作用」,凸顯自己有能力左右選情。但從選舉結果看,陳筱諭僅獲八%的選票,較上次陳思宇在台北市立委補選的得票更低,顯示柯文哲的加持作用微乎其微亦即,柯文哲遇到藍綠對決的陣勢確有其脆弱性,至少他的「白色力量」迄今欠缺強有力的品牌效應。
若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這次謝龍介、鄭世維都展現了高昂的鬥志,藉著韓流的熱力,打破了藍軍過去死氣沈沈的選舉模式,表現可圈可點。儘管在賴清德「只剩最後一口氣」的「清流」迎擊下,台南與新北的兩席並未變天,但台南「民主聖地」不可動搖的神話已經被打破
進一步看,蔡政府最近為了穩住選情,不僅無視於人民對「拚經濟」的渴望,更頻頻跨越紅線打出反中的「恐嚇牌」與「國安牌」,種種行徑都已違反其民主進步的誓言。這些險招,或許能幫民進黨穩住選情於一時,但日積月累,勢必越發暴露自己的無能,從而招致民意更大的反彈。民進黨昨天雖保住深綠地盤的一口氣,但又能維持多久?

【重磅快評】立委補選三不變 別讓國民黨拖垮韓流

◆  【即時短評】2020大戰 「贏了關中,輸了中原」?
◆  【即時短評】面對利誘挖牆角 國民黨的2020隱憂
◆  【即時短評】韓流沒好好用 恐反成國民黨2020隱憂
◆  【重磅快評】立委補選三不變 別讓國民黨拖垮韓流

◆  【即時短評】贏非贏 輸非輸 藍綠暫歸零
◆  【重磅快評】韓國瑜一架戰略轟炸機 炸不開鐵血堡壘
◆  【即時短評】彰縣補選 政治山頭有人看戲有人窩裡反
◆  【即時短評】彰化補選綠猛攻柯呈枋 失去的民心未找回
◆  【即時短評】民進黨穩住三重一口氣 組織動員奏效
◆  【即時短評】台南立委補選 清流出招成功擋下韓流
◆  【即時短評】高志鵬涉貪辭職 余天守下立委席次意義大
◆  【即時短評】官方旅館星級評鑑 不要變「自嗨」
◆  【重磅快評】陳吉仲比柯P大膽 蔡政府亂投醫還吃錯藥
◆  【重磅快評】黃光芹不必太光火 韓粉心中有他們的大義
◆  【即時短評】史上最激立委補選 綠爭一口氣 藍拚誰稱王
◆  【即時短評】強化韓國瑜參選正當性 他是kingmaker?
◆  【即時短評】官員搶當網紅 別踩紅線
◆  【即時短評】轉移焦點的直播回應 陳吉仲想以假亂真?
◆  【重磅快評】蔡政府堆疊汽油桶 卻叫韓粉別戛番仔火?
◆  【重磅快評】這樣的資金匯回專法圖利了誰?
◆  【重磅快評】林佳龍做對事了,但才起步
◆  【即時短評】徵召韓國瑜拚政權 為國、為黨、為個人?
◆  【即時短評】貓熊政治背後 應「看見」兩岸心聲
◆  【重磅快評】賣菜、喝酒都被打 誰還韓國瑜公道?
◆  【重磅快評】農委會不樂見高雄「發大財」、「賺大錢」
◆  【重磅快評】誰在害韓國瑜?誰又在幫韓國瑜?
◆  【重磅快評】韓國瑜確定不領表 尚非總統選舉局外人
◆  【重磅快評】瑪麗亞、昏倒、離婚…小心踩了話語紅線








【重磅快評】立委補選三不變 別讓國民黨拖垮韓流


2019-03-17 11:41 聯合報  主筆室
韓國瑜一人戰一黨。本報資料照片


史上最激烈補選過程高潮迭起,也留下諸多懸念。韓流退燒與否,民進黨是否走出敗選陰影,國民黨明年還有幾分勝算等,單以得票數及席次無法論斷趨勢問題,但從選戰全貌和意義來看,可知有三不變民心思變暗潮洶湧一人戰一黨藍綠皆失民心
自去年韓國瑜登高一呼拚民生經濟,撼動民進黨半壁江山,蔡政府以「抗中保台」訴求國安牌迎戰韓流,於是形成「經濟v.s國安」的國家路線之戰。且不論兩方論述的矛盾及不足,以及選戰棄保下資源等政治操作,單從兩大深綠選區被韓軍攻下近半城池觀察,國家路線之爭確實從去年底發酵至今,勢不可擋
韓國瑜在選後直播說到,選戰除了勝敗,他看的是「民心」,點出補選的深層意義:趨勢所向。結果顯示深綠板塊裂解未因蔡政府打出國安牌止歇,集中在基本盤的投票結果竟是兩軍勢均力敵,意味著民意浪潮仍往追求民生經濟的方向奮力湧動
人民支持追求民生的國家路線,韓國瑜以鴻海高雄投資宣示堅定路線,預告高雄還要拿出更多好消息。將高雄發展經濟作為國家路線的示範,韓國瑜仍將延續「一人戰一黨」陣勢,路線潰散的國民黨中央已不重要,藍營立院團隊及其他執政縣市會追隨民意,自動形成戰鬥隊型。而蔡政府必全力「剿韓」,傾國家機器之力滅一人即可延續執政,政治成本相對低廉。
民心所向及「一人戰一黨」態勢不變,顯示民進黨如羅文嘉所說,「補選沒有贏,只是止血」。蔡蘇卓體制安然渡過敗選重建,團結站穩腳步,然而賴清德保住本命地,陳水扁及獨派聲量上升,在在顯示蔡英文已無往中間挪移的空間。民進黨的政權保衛戰在「抗中保台」的路線包裝中,需要更多「外力」配合,以抵抗民心思變的趨勢。
韓國瑜點出韓流是「民心加民怨」,這話不只針對蔡政府,更是說給國民黨聽。韓流可動天下,因其為民心民怨發聲,但國民黨從太陽到小議員,共同表情是得意忘形,忙於爭位多於為民爭利。比諸蔡英文民調低卻力爭逆勢突圍,老太陽蹭韓相爭毫無骨氣可言。
補選突顯出國民黨的積重難返私重於公,同船異心的結果,在金門提名及彰化輔選表露無遺。金門縣長楊鎮浯堅持扶正大選功臣,結果楊的家鄉都不支持,脫黨參選的陳玉珍壓倒性勝出。彰化縣更是派系再扯後腿,柯呈枋未延續藍營既有優勢,民進黨雖輸卻大有成長,這與有意參選明年立委的和美鎮長阮厚爵不無關係。
國民黨中央對內部矛盾束手無策,號稱本土天王的王金平依然袖手旁觀。民進黨可一再利用彰化的派系內爭,拔椿以藍營為主的台南地方農會、水利會,國民黨只是以「執政黨有資源」帶過,說到底是師心自用,又不想見韓流所向披靡。
經過此戰大家看透百年老店陳疾難醫,選民可以支持韓流救國,但不必寄望由他救黨。國民黨人若一心不勞而獲,那就讓選民決定其去留,別讓這沒出息的政黨拖垮韓流。柯文哲可以自稱第三勢力,誰說韓國瑜一定得委身國民黨屋簷下才能改變台灣呢?







【即時短評】韓流沒好好用 恐反成國民黨2020隱憂


2019-03-17 12:05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本報資料照片


這次四區立委補選結果,國民黨只拿下一席,與其說是韓流退燒,其實只是國民黨原形畢露,從來就沒有「轉型成功」,而是靠著討厭民進黨的聲音,以及去年1124的勝利繼續自我膨脹。除了黨內遲未改革外,韓國瑜的市政表現以及韓粉的激進恐怕成為國民黨的另外一個隱憂
韓流效應確實在這半年內強烈的席捲全國,但韓流效應究竟能外溢多少,國民黨及候選人的表現其實才是重點。畢竟韓國瑜當初選舉打的就不是國民黨牌,他是非典型的候選人,靠的是個人特色和魅力勝選,所以支持韓國瑜不一定等於支持國民黨,就像討厭民進黨不等於喜歡國民黨一樣。
而韓國瑜執政至今滿3個月,許多競選承諾不僅沒有實踐,甚至開天窗,市府也開始狀況百出。當初台北市長柯文哲人氣也是很高,但一個蘇迪勒颱風處理不好,就讓民調瞬間下滑。市政才是韓國瑜的本業,如果市政沒有做好,韓流還能支撐多久?
國民黨的另一個隱憂,也就是廣大的韓粉。只要有人在網路上或甚至媒體報導,讓韓粉感覺到韓國瑜被攻擊,他們也不甘示弱地回擊,甚至揚言傷害對方,這些都成為綠營拿來抨擊的把柄。重點是,韓粉支持的只有韓國瑜,他們不一定會支持國民黨,但卻可能成為國民黨的拖油瓶
如果國民黨只是認為選民討厭民進黨,喜歡韓國瑜就能贏,所以大家搶著要選舉,未免過於天真,「黨性」沒有改變,江山也難改;如果國民黨選民只會繼續窩在「韓」溫層,只能說高處不勝寒。








【即時短評】面對利誘挖牆角 國民黨的2020隱憂


2019-03-17 19:49 聯合報  記者何烱榮╱即時報導
3月16日全國有4縣市舉行立委補選,柯呈枋為國民黨守住彰化縣這一席。記者何烱榮/翻攝

和美是小贏,鹿港算大輸彰化縣第一選區立委補選塵埃落定,國民黨候選人柯呈枋勝出,只能高興一夜,因為這場選戰贏得不如預期漂亮,赤裸裸呈現藍營鬩牆的隱憂;尤其面對中央執政的民進黨以建設經費利誘,在基層綁椿,柯呈枋和國民黨都不能不輕忽,否則會成民國109年(2020)總統和立委選舉的地雷。
第一選區在地方政治版圖一向被視為深藍區,和美、線西和伸港3鄉鎮是藍中之藍,伸港和線西兩鄉,柯呈枋大贏民進黨候選人黃振彥是不意外。藍營在選前作滾動式民調,以投票率三成推算,柯呈枋都是穩定領先,認為和美會大贏,鹿港因黃振彥有在地優勢,應是小輸
和美鎮是第一選區的最大票倉,選舉人數達7萬2,402人,比鹿港多4,595人,藍營評估柯呈枋至少贏6,500票以上,最後投票率有36.59%,和美贏3,588票,鹿港輸4,379票;輔選人員認為和美是小贏,鹿港是大輸。
立委補選競選期間,國民黨召開輔選會議時,就上演同志大罵同志壁上觀,或窩裡反的內鬨場面,尤其到最後一星期的衝刺階段,彰化縣黨部更不斷接到基層反映藍營有「頭人」倒戈替黃振彥拉票
選前幾天,縣黨部更接到民進黨的重要人士邀集泛藍的政治山頭和村里長到家裡喝茶,表明只要支持黃振彥,中央會透過立委撥給地方建設經費的訊息,讓輔選人員緊張選情會生變,卻莫可奈何,開票結果印證傳聞不假
九合一選舉時,從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到處撒錢,承諾的重大建設都是億來億去,立委補選如出一轍,只是變成跳過國民黨執政的彰化縣政府,直接給地方建設經費。民進黨以中央執政的優勢,若在民國109年(2020)總統和立委選舉中,利用藍營地方派系的矛盾,採取「利誘」泛藍基層政治山頭的挖牆角戰術,是不意外,國民黨要如何因應與凝聚基層向心力,攸關選局變化。






【即時短評】2020大戰 「贏了關中,輸了中原」?


2019-03-17 22:34 聯合報  記者林政忠╱即時報導
立委補選,民進黨在台南險勝,前總統陳水扁在臉書化身功夫高手。圖/取自台灣勇哥粉絲團

立委補選落幕,藍綠皆定調「輸非輸、贏非贏」,最大的獲利者卻可能是「挾台南以自重」的前總統陳水扁
民進黨即將啟動總統黨內初選機制,雖然民國109年(2020)荊棘四伏,但對阿扁而言,這是「最黑暗的時刻,也是最光明的時刻」。蔡英文總統剛上任時還有足夠的政治能量,可以抵抗黨內特赦阿扁的聲浪,但九合一大敗、立委補選險勝,蔡英文連任正需要黨內奧援,成為「阿扁再起」最好的契機。
「韓軍」一路進逼,幾乎打到綠軍咽喉,民進黨在台南關中要地戰況空前慘烈,最後靠扁軍奧援,民進黨才悽慘取勝利,綠軍旌旗搖搖晃晃,台北市長柯文哲和高雄市長韓國瑜皆虎視眈眈。
台南是民進黨關中要地、更是陳水扁的本命區,扁唯有挾台南才能號令中央但對民進黨而言,保衛關中固然重要,逐鹿中原才是最終目標
阿扁三部曲「衝突、妥協、進步」曾經威震江湖。民進黨重返執政後,扁曾多次砲轟「蔡德三(蔡英文、賴清德、邱太三)政府」,項莊舞劍、意在特赦;當初的行政院長賴清德、法務部長邱太三如今皆已下台,「特赦三大路障」只剩下蔡英文最後一道政治關卡。
台南立委補選決戰前夕,扁才押寶聲援民進黨候選人郭國文,促成扁系和新潮流系大和解,把政治效應發揮到極大化,民進黨的險勝卻是陳水扁的大勝;妥協之後的最後一步,就等「全黨挺扁」水到渠成。
蔡英文如果夠強大,就可以繼續對特赦「維持現狀」,但台南補選後,政治現狀已被打破。不只輔選有功的賴清德率先向蔡總統喊話,呼籲「重視特赦阿扁議題」;連曾為扁案請辭立委的民進黨大老林濁水也指出,「假如認定台南勝選關鍵是向陳水扁求來的,民進黨選總統的人有不赦扁的空間和立場嗎?」
民國109年(2020年)總統大選將是民進黨的「韓戰」,只是戰線要從濁水溪流域開始打起,還是要決戰淡水河流域?韓國瑜雖是民進黨最可怕的假想敵,卻是陳水扁的另類「熱帶氣旋」;當來自高雄的韓流愈發威,蔡英文就愈需要南台灣泛綠台派齊力抗韓,「阿扁們」前仆後繼,加上賴清德隔空喊話,赦扁議題儼然成為蔡英文黨內總統初選的必考題
去年九合一大選,「搶了菜攤、失了江山」殷鑑不遠。「阿扁再起」究竟是福還是禍,民進黨會不會「贏了關中,輸了中原」?

名家縱論/從自由經濟示範區到自貿協議\星期透視/堅持開放 免於恐懼

◆  名家縱論/從自由經濟示範區到自貿協議
◆  星期透視/堅持開放 免於恐懼
◆  大屋頂下/北京兩岸政策應思調整
◆  畫中有話/人才去哪了?
◆  漫畫/險勝一線
◆  立委補選/春暖花開 韓流先暫停?
◆  立委補選/保住票倉 丟了鐵票
◆  立委補選/敗選不代表失敗
◆  立委補選/找對民心 方能得天下
◆  立委補選/韓流退了嗎?
◆  立委補選/民進黨這口氣 能撐到大選嗎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從自由經濟示範區到自貿協議


2019-03-16 23:21 聯合報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高雄市長韓國瑜(右)提議重啟自由經濟示範區,遭民進黨齊聲反對,張善政表示,「當年帶頭封殺提案的就是陳其邁(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為拚經濟,日前提出高雄要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吸引更多人和資金進來,貨更容易出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高雄人賺到更多錢。此觀點和他在選舉前所謂的:「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是一貫的。沒想到,立即引起中央政府撻伐財政部長說,區內外稅率不同會造成不公平農委會主委說,會對台灣農業造成影響行政院長蘇貞昌更直接說四個不可行,完全推翻韓的想法
對行政院的反應,感到相當遺憾。當年馬英九政府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更自由與開放,來吸引外資、增加生產、擴大出口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在開放過程中,當然會遇到問題,這些問題應該是利用立法過程及有效管理來解決,而不是因為可能會遇到問題,就將之束之高閣。成功的政治家或是企業家,想的是如何創造機會,失敗主義者才會因擔心有問題,而不採取作為。請問,如果韓市長擔心這些問題,那他如何拚經濟呢?
當年國發會在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時,涵蓋範圍很大,包括農業加值、國際健康、智慧物流、金融服務和教育創新等,範圍比現在的自由貿易港區開放幅度大很多。而示範區開放理念有兩個,一個是法規鬆綁,另外一個是制度創新,因此重點在於在區內提供更自由的經貿環境,即輕稅簡政。比方說,有些國外農產品進入台灣本來是要課稅,現在如果進入示範區,主要是農產加工再外銷出口,不會進入台灣,那麼這些原物料就可免稅。重點在於,這些農產原料進到示範區加工生產再出口,一方面可擴大產值與出口,另一方面可創造工作機會,達到帶動經濟目的。
示範區另一重點,是提供更有利於投資和生產的創新制度。比方說,原本外國大學在台設校時,需符合許多規定,例如校地大小等。在示範區內,可以放鬆規定,讓外國大學更容易設立分校,達到教育創新目的。
另外,當時已有六個海港、一個空港和屏東農業園區加入示範區,依當時示範區條例規定,任何縣市政府只要有意願提出規畫,就可以畫入示範區內,享受開放優惠。也就是說,稱為示範區的目的是有些地方先試行,然後各縣市可跟進長期達到整個台灣成為自由島目的
國人應該都知道,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高度依賴國際貿易,尤其是現在國際經濟快速整合,台灣應積極加入其中,包括已正式成立的CPTPP和即將成形的RCEP。還有許多人建議應和日本及美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議(FTA)等等,相信這也是現政府努力的目標。然而,想加入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議,得到外國市場,同時也需開放國內市場來交換。也就是說,如果台灣想要加入這些自由經貿組織,勢必要做更多開放才行。
而自由經濟示範區正是推動開放的試金石,因為有些政策如果立即全面開放,可能造成國內太大衝擊,在示範區內先試行,等國人適應後再擴大全面開放,這才是當年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最主要目的。大家想想,如果連自由經濟示範區開放都做不到,未來又如何去做到更大的開放?不幸的是,現在台灣面對國際經濟整合的環境,比當年更嚴重,而政府卻依然無動於衷,不但不願與地方政府合作,反而處處扯後腿。請問這樣的政府如何拚經濟呢?又該如何面對全球經濟整合挑戰呢?







星期透視/堅持開放 免於恐懼


2019-03-16 23:25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蔡英文總統日昨召開國家安全會議,針對北京當局「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確立政府的政策方針及相關機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月二日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紀念會上,發表對台政策「習五點」講話,最令人矚目的是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這段話。之後,我政府發表一連串反制言論與措施,在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大選之前,相信會有更多限制性規定出現。
掌握形勢變化是分析政策的起點。民國67年(一九七八年)中國大陸確立改革開放路線,所有政策必須服膺於經濟建設大局,對台政策自不例外。在國際上要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以利於經濟發展,對台「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政策,也應在此發展大戰略下思考。和平的環境是主軸,軍事手段是最後與不得已的依託。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在推行此政策初期,既要防止西方文化的滲透,又要面對左派的挑戰與掣肘,因此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並不亮麗。但是鄧小平在面臨重大動亂與挑戰情況下,仍然堅持走開放路線,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發表南巡講話,中國大陸經濟才開始迅速增長。
反觀我國,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致力經濟發展,國民生產毛額與中國大陸比較毫不遜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統計,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我們的經濟總量高達大陸的百分之四十五。但是在民國79年(九○年)代中期之後,統獨議題、族群對立、民粹政治干預人民最關切的民生議題,經濟建設趨緩。民國89年(二○○○年)兩岸經濟發展差距開始拉大,去年大陸經濟總量是我們的廿二倍,預估到民國109年(二○二○年)我們只有大陸的百分之四。這是一個客觀存在事實,為政者要在此客觀形勢下做出正確判斷與對策。
強大的經濟力量仍需要文化底蘊支持,才能成為真正強國。中華文化從歷史經驗觀察,具有「內化外溢」效果,中國歷史上常有與外族征戰或是被外族統治的經驗,中華文化都能發揮內化作用。而鄰邦在文字與生活習俗上都受到中華文化影響,至今猶存。任何中國統一方案,都必須以中華文化為主體,中華民國在此的角色與作用,至為明顯。
蔡政府的反制,充分顯示缺乏自信與忽視國際政治現實中共提出「一國兩制」將近四十年,我們皆知促統是其最終目標,在此過程中大陸是發展實力做為促統依據。而民進黨人經常以恐嚇為手段,舉凡「木馬屠城」、「被中共併吞」、甚至「貓熊統戰」一一出爐,除了恐懼、還是恐懼。我們宣稱以民主、自由制度為傲,大可對中共發動統戰,但實際作為卻缺乏信心。將來還可能以國家安全為由,限縮人民言論與行動自由,政府成為自己過去所批評的對象。
在國際上尋求支持,也要認清國際權力格局現狀,中國大陸的影響力是各國外交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美國支持對我至關緊要,但川普總統不可預測性太高,「美國優先」可以理解,但是損及盟邦利益就不得當。例如將美國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但象徵性大於實質性而川普最近決定從敘利亞撤軍,卻對以色列安全造成實質的威脅。對待忠實盟邦尚可如此,我們絕不能一廂情願期待國際支持。
中華民國是中華文化與資本主義的有效整合,我們要全心守護。一個有信心政權,應該以開放態度面對開放社會的挑戰







大屋頂下/北京兩岸政策應思調整


2019-03-16 23:23 聯合報  黃年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習近平為福建省的對台工作指出了新方向,即儘快對金馬通水電氣橋。 (路透資料照)

自中共十九大引領修憲至中美貿易戰開火,大陸內外情勢丕變。這個變化是結構性的與方向性的,其影響也將是長遠性的
在此大變局下,北京的兩岸政策也應思調整改變。
丕變表現在中國國際形象上。一、十九大引領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二、盛大舉行紀念馬克斯二百年誕辰等活動,標榜為「廿一世紀馬克斯主義者」。三、放棄「韜光養晦」戰略,對外宣揚「一帶一路」、「二○二五中國製造」、「中國方案」等,對內表演「厲害了,我的國」。這三方面的演出,本文暫稱為「後十九大的中國形象三元素」,這三個元素使國際對中國的崛起發生高度警惕,遂使中國有成為國際共同標靶的風險。
中美貿易戰不是單純經濟衝突,更是已陷「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略衝突。如果「中國形象三元素」不變,以美國為首的這個尚未完全成形的集體,其發展方向將是以阻滯中國崛起為共同目標。
本文的主要關切,是中共所處內外情勢丕變引發的兩岸情勢變化。國際既有阻擋中國(中共)崛起的警惕,亦即國際對中國(中共)的看法變了,國際對台灣的看法也就併隨改變。為了阻滯中國(中共)崛起,台灣成為國際籌碼或棋子的必然性更形升高,因此台灣的國際角色也變了。
未來的歷史也許會說,民國39年(一九五○)的韓戰曾經改變台灣的地位,如今則是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後十九大中國形象三元素」也微妙變化了台灣的角色。
最關鍵影響,就是中共武統思考將更加困難。在大陸輿論時時倡議武統時,習近平屢次重申「和平統一」。這不但是看到武統在道德上的不可欲(違反心靈契合),也看到武統對中共自身安危存有的風險。試想,這場中美貿易戰已是捉襟見肘,如何想像居然發動併吞台灣的戰爭。要武統,北京就要有面對國際介入的準備。若非一萬,也是萬一。
武統若更不可能,所將牽動的兩岸情勢是:一、兩岸分裂的時間會延長,變數會增加。二、北京必須改採「惠台買統」(融合)的路線,但這條路線或許有助「維持現狀」,卻未必有助於實現統一。三、北京顯然也已意識到「和統」及「買統」均不易實現,因而如今主流見解已傾向主張將「兩個一百年」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祖國統一」脫鉤,因此所謂的「統一時間表」漸已成為假議題。四、為阻擋中國崛起,以美國為首的集體,將更加堅持「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因而造成兩岸「和平分裂」的實質。五、美國為首的集體繼續「反對片面改變(中華民國的)現狀」,會使台獨勢力利用為「借殼上市」的機遇,中華民國的內涵漸趨變質。六、此一變化趨勢是「切香腸」式的,北京屢稱已屆底線,但底線卻屢被穿透
北京若要因應這樣的變化趨勢,應當進入三條軸線思維
一、武統若更不可能,統一就會成為難計天日的漫長工程。因此,兩岸關係的核心議題,也應當從「統一」,轉移到「未統一」及「統一前」。也就是說,兩岸如果愈難「統一」,那麼「未統一」及「統一前」的關係就愈重要。
這就是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所說,必須「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此處所謂「合情合理的安排」應當是指,必須在「統一前」維持中華民國如何不變質為「借殼台獨」。
二、如前文所述,以美國為首的「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已經演化為「反對改變中華民國現狀」(亦即,無外交承認的接納中華民國此一民主實體)。國際不會支持台獨,但會反對北京以非和平手段併吞中華民國。也就是說,北京對台灣「國際圍堵」的邊際效用,正在降低。
北京不應將當下的「川普現象」視為歷史的偶然,而應警惕其中寓有文明衝突的必然因素。因此,這未必是一時的突變,而可能是長期的趨勢。川普遲早會退場,但他打開的潘朵拉盒已經關不上。火車會過去,但軌道會留下來。
因此,北京對台灣的著力處,必須由「國際圍堵」,轉移到更加用心地訴求台灣的「民主運作」。也就是說,想用國際外力窒息台灣的手段幾已做到盡頭,因此仍須轉向在台灣的「民主運作」中找尋解方。
三、兩岸若在相當長的期間內不能統一,台灣可能以兩種樣態存在。一、借殼台獨,就是民進黨所主張的「反對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台灣」。二、藍營主流所主張的「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
法理台獨已無可能,但「借殼台獨」已成兩岸更加棘手的難題。因為:對外,它並未觸及「反對改變中華民國現狀」的國際底線;對內,它也未觸及「法理台獨」的台灣民主紅線。
此一變化,使得兩岸的反台獨大戰略,已經由「反對法理台獨」,轉變為要設法「化解借殼台獨」,更轉移到「必須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的存在」。
北京若不接受「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將使得「原真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民主體制中無法站立。那麼,也就不可能抑制「中華民國台灣」之「借殼台獨」的生存與發展。
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真正原因是反對「一中各表」。但民進黨從不說「反對一中各表」,而只是不斷地說:「九二共識是要消滅中華民國」、「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沒有中華民國的空間」。
因此,北京若要對抗「借殼台獨」,就要在「九二共識」中為「一中各表」留下空間,為「原真中華民國」留下空間。
北京必須對台灣的民主體制說:「一中各表」原本即是「九二共識三元素」的既有內涵,九二共識也沒有說要消滅中華民國。(十二月廿六日元月十六日國台辦說過
也就是說,北京必須走出「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開闢出一條「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的新路徑。
總結前述。統一若不易實現,就須先穩固「尚未統一特殊情況的兩岸政治關係」,那就是必須穩固「統一前的一個中國」。但是,北京若否定「一中各表」,堅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那就是在現實上將中華民國推出在「中國」之外,也就不可能有「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那恐將使得統一更難實現。
須知:「一中各表」是兩岸間不可或缺的「存量」。若北京與台獨競相掏空此「存量」,兩岸就難有「增量」可言。
兩岸不能武統,就必須在武統以外找解方。








畫中有話/人才去哪了?


2019-03-16 23:26 聯合報  杜建重
「徵人.月入4到9萬」!路過民眾一定好奇,小小餐飲店,是什麼工作可以讓人拿到九萬的高薪? 圖/杜建重

「徵人.月入4到9萬」!路過民眾一定好奇,小小餐飲店,是什麼工作可以讓人拿到九萬的高薪?
不久前主計總處公布,去年全年平均實質月薪倒退回十七年前的水準;薪資成長幅度追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怎不讓人年輕人感慨生不逢時!
政府缺才,企業缺工,同樣都是低薪問題,薪資不漲,消費緊縮,拚經濟終究淪為口號。「徵人廣告月入9萬」或許是小店吸引人才的不得已手段,但也凸顯,是否是政府近年來的財經政策或促進產業升級誘因不足,無法有效有推動民間產業升級,或資本家願意用更高的薪資徵求人才?
執政者應深思,「人進貨出發大財」口號雖俗但接地氣,更打中為低薪所苦年輕世代的心聲。


羅智成/理想的書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羅智成/理想的書店
◆  洪蘭/言多必失傷元氣?少說1字竟殺生又飛錯國
◆  陳立恆/實業興邦 台灣的新年新氣象
◆  周行一/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趨勢
◆  林中斌/「債務陷阱」的真相
◆  馬凱/誰讓台灣蹉跎二十多年?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反轉民粹篇)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羅智成/理想的書店


2019-03-16 23:43 聯合報  羅智成(作者為詩人)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民調顯示,去年有逾四成民眾一本書也沒看過,六成五的人整年沒買過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孤獨是閱讀的鎖鑰…《夢中書房
大學教詩或在相關場合談詩,我常喜歡用近乎口訣,來描述讀詩這特別情境:詩是一種非常害羞的文學形式。如果不是遇到適當對象、適當場合及適當心情,它是很難讓人即時投入,甚至顯得尷尬、冷場、格格不入…
曾幾何時,書籍或文字出版品,在新興媒體金聲玉振或瓦釜雷鳴下,成為一種害羞媒體!如找不到讀書心情,再多時間、書籍,也無法吸引你一讀。最近聯合報願景工程調查顯示,許多人幾年之內,都沒讀過一本書。
這時你會發現,經營、規劃一家理想書店,就像寫一首觸動人心的詩一樣難。
記憶中,書店曾像我年輕時的秘密基地,提供豐盛有趣的知識、美滿的閱讀時光,或隱於鬧市的心靈庇護所。記憶中的書單,跟好幾家書店,甚至畫上永恆等號。但是它們大部分消失得比我記憶快,可見書店經營之不易。
早期書店空間相對侷促、簡略,商品蕪雜,因書價上限讓一切美化或加值作為顯得多餘、浪費,而相關文具、教具或玩具帶來的收入豐,複合化經營一直是華人書店生存本領
如今書店品項與功能更多元,特別是大型連鎖書店,以風格鮮明、匠心獨運的空間設計,包羅萬象、一應俱全的書種,五花八門、挑逗味蕾的餐飲,琳瑯滿目、引人入勝的商品吸引大量消費者,成文化創意產業顯學
書店概念在複合化過程中被無限擴大,猶如文青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想像的象徵;相比於傳統生活時尚品牌,被綜合書店匯聚商品似乎更具個性、創意、溫度與態度,有時甚至更細緻、更有量身打造的手感,號召力大過百貨公司。
網路購書成較經濟、方便、有效方式時實體書店也必須尋找它的優勢,複合式書店因此發展為文創賣場;這有多重意涵,可從中觀察到生活與文化消費趨勢,學習新一代消費者「離宅而出」的動機與期待,「空間氛圍」與它所吸引的族群,如何一步步成為消費對象…
受到新型態書店經營啟發,大陸許多開發商或文化人快速延伸「書店」想像,以更揮霍手筆創造更多浪漫、精美、充滿奇想的書店。我造訪過的,有些令人驚艷讚嘆、有些令人眼花繚亂。只是,不管是台灣或大陸,在喧賓奪主硬體夢境中,你不免感覺到,「讀書似乎漸漸不見了
理想的書店有千百種可能,端看對書店不同的期待。走在不同城市街頭巷尾,我還是渴望遇見這樣的書店:
雅緻的小招牌後一個舒適空間,它有許多角落讓我們產生可就近容身的私密感;透過選擇書種、主題,相關的收藏或擺設,可感受經營者的個性,或和你接近興趣與生活態度。書其實不用多,重要的是要選得準,在你走向這間書店時,已預期到會邂逅哪樣的書籍。
我希望書店服務者也是愛書人,不見得對你看的東西要報以嘉許表情,至少有求於他時,他知道你在講甚麼。適切服務讓人有親切感,同質性的其他顧客會強化你對書店認同;我們不需要太嚴肅安靜,但彼此互望眼神,說明我們是這書店期待的人。
閱讀本質上是私密的事,如果書店符合這些理想,我們就有了暫時安身立命的場所去讀一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