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解析駐韓美軍撤離疑雲(廿七)

◆  【專家之眼】解析駐韓美軍撤離疑雲(廿七)

◆  【專家之眼】AI無國界?從黃仁勳遊走美中台的神操作(廿二)








【專家之眼】解析駐韓美軍撤離疑雲


2025-05-24 06:0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規劃撤離約4500名美軍至區域內關島或是其他地點。(資料照片、美聯社)


5月22日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美國考慮自南韓撤離數以千計美軍-美國川普政府正在規劃撤離約4,500名美軍至區域內關島或是其他地點」(U.S. Considers Withdrawing Thousands of Troops From South Korea—Trump administration contemplates moving roughly 4,500 U.S. forces to Guam or other locations in region)為題,報導美國國防部有意並且正在規劃,自南韓撤離約 4,500名部隊至包括關島在內之印太地區內其他地點。

此項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多方關切;但美國五角大廈並不諱言確實是在考慮將目前駐防於韓國 28,500名美軍,撤離約 4,500名並進駐至其他印太地區,而評估地點將包括關島在內。知情官員表示此項兵力部署調整方案係因應當前朝鮮半島情勢所進行非正式政策評估選項之一,但最後方案內容與執行構想尚未完全定案,亦未曾向川普總統正式提報

但對於韓國政府來說,此種訊息就對其相當難堪,韓國官方通訊社《韓聯社》隨即詢問韓國國防部,確認美國從未與韓國討論過撤離駐韓美軍議題。韓國國防部隨即表示駐韓美軍係韓美同盟核心戰力,其與韓軍堅定不移地保持聯合防衛態勢,遏制北朝鮮侵略和挑釁行為,為維護朝鮮半島與區域和平與穩定有所貢獻;韓國國防部更強調未來仍將與美方保持合作,推動韓美同盟發展。但在此外交辭令背後,其實充分顯現出韓國軍方被蒙在鼓裡之不安全感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第一島鏈周邊地區調整軍力部署動作頻繁,諸多西方與日本新聞報導,紛紛將所有兵力調防詮釋成美軍劍指北京蓄勢待發,就算是整體駐防兵力員額縮減,媒體記者還是刻意視而不見,存心忽視美國面對東亞戰略態勢變化,軍事實力天平偏移客觀事實,反而存心吹口哨壯膽,在美軍兵力調整轉進關島與夏威夷時,卻在報導基調上塑造華盛頓未來不無可能要與北京軍事對決假象,並藉此塑造出美軍積極備戰強勢叫陣氛圍。

基於當前東亞地區戰略態勢,對於美軍規劃調整兵力部署撤離特定數量駐韓美軍,吾人應有下列數項基本認識首先是美國對於維持朝鮮半島穩定和平之安全承諾可信度,其實並不是與駐韓美軍員額存在任何比例關係;只要朝鮮半島情勢動盪,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而華盛頓高層決定派遣武力進行軍事干預,此種安全承諾就具有可信度。

其次是儘管駐韓美軍指揮官以及印太戰區指揮官,自然都希望在朝鮮半島維持足夠兵力員額,以便掌握應對軍事危機足夠籌碼。但說實在話,假若朝鮮半島真是情勢惡化,朝鮮與韓國展開全面性戰爭,美軍應付此種嚴重事態,光是依靠駐韓美軍是絕對不可能解決危機化解衝突;而且駐韓美軍亦無法對北京、莫斯科與平壤構成充分嚇阻效應。因此駐韓美軍在相當程度上算是被綁在朝鮮半島,宣示美國安全承諾而且會後續加碼投入應對危機之重要象徵;並且兼顧應付小規模意外性軍事危機與衝突,所以其兵力員額多寡,其實不會影響大局

再者就要提到過去數年來,儘管朝鮮不斷整建軍備,各項武器試射是會讓國際社會產生間歇性不安定感,但各方情報與社會跡象顯示,平壤在金正恩主政下,其實是無意對韓國採取軍事挑釁與趁機冒進;因此華盛頓認為朝鮮半島整體看來確實是相對穩定,軍事對峙情勢亦有改善跡象。特別是日前韓國政壇因為尹錫悅總統貿然宣布戒嚴,激發社會不滿與在野黨抗爭,在政治風潮與動亂演變如此嚴重地步時,平壤卻毫無採取軍事行動趁機冒進跡象,因此華盛頓五角大廈幕僚群就此思考調整兵力部署,其實並不算是突發奇想,還真算是能夠依據時勢發展現況,順勢調整印太地區兵力部署。

此外亦須提醒,駐韓美軍調整兵力員額與美軍檢討印太地區整體軍力配置方案息息相關,因此整個調整方案不能光從駐韓美軍視角切入檢討,而是必須從整個印太兵力配置部署架構來思考。當然若是從五角大廈由上至下提出指導,其考量架構就會從整個美軍海外軍事部署態勢,來思考整個問題。

最後就要指出,就北京立場來說,美國在朝鮮半島維持軍力部署,絕對不能夠藉由兵力部署調整,對其產生實質威脅。數年前韓國同意美軍進駐薩德防空系統,北京強勢反應並運用各種商業手段施壓,其實就是擺明反對美國利用朝鮮半島亂做文章,對著北京建構兵力部署,最後對北京產生威脅態勢。

臺灣與朝鮮半島情勢是否存在任何連動關係?這將是具備高度主觀意識者,才能夠順利回答問題。吾人千萬不要忘記,當年若不是韓戰爆發,美國調整對社會主義集團國家整體嚇阻架構與軍事對峙界線,美國就不會回頭來介入臺海,只會眼睜睜看著臺灣被赤化。所以朝鮮半島情勢生變,吾人還是要認真關注。




盛治仁/不擇手段的連鎖效應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不擇手段的連鎖效應
◆  葉匡時/民無信不立
◆  楊志良/這一年,賴做過福國利民的事?
◆  廖元豪/賴就任一年 司法形象伊於胡底
◆  廖達琪/賴總統的台南經驗可複製嗎
◆  薛承泰/好好面對高齡少子國安問題吧








盛治仁/不擇手段的連鎖效應


2025-05-24 00:00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著有《領導自己的人生》)


NBA 季後賽有個插曲,金州勇士隊柯瑞在今年一月的比賽中右手母指受傷,因為在球季中無法獲得充分休息所以無法復元。幾個月來一直包著繃帶,關節腫脹明顯。

在對戰休士頓火箭隊的系列賽中,防守球員布魯克斯刻意在柯瑞出手投籃後去打他受傷的部位,既不構成犯規又能加重對方傷勢。通常這麼做的人被問到時大多會選擇避重就輕回覆,但他卻公開承認就是故意的,「如果科瑞不想被碰撞,那他應該去打網球。」

他還說若對手有傷,他會毫不猶豫地加以利用,別人要怎麼說,就讓他們繼續講吧

外界對這件事的反應,則認為規則上沒有禁止這麼做,但刻意傷害對手以贏得比賽是非常沒有運動精神的。聯盟也可能考慮為此修改規則。瑞自己則沒有多做闡述,專心在比賽和復健,只淡淡地說如果是犯規裁判就應該吹哨。

這件事讓我想到現在的世道曾幾何時,人類社會已經不再重視道德和規範,也不介意手段的正當性。只要最後能夠獲得勝利,用什麼手段都可以,而且還毫不羞愧對外承認

不只是體育場景,去年一部描述年輕時代川普的電影「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講述了他從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進入房地產界的過程,特別是他和擅長政治操作律師羅伊科恩學習做人做事方式如下:

第一、攻擊、攻擊、攻擊。面對任何挑戰或指控,主動攻擊,把壓力和焦點轉移到對手身上

第二、什麼都不承認,一概否認。無論遇到什麼負面事件或指控,堅決否認,絕不認錯,不承擔責任。

第三、不管發生何事,永遠宣稱自己勝利,來塑造無敵成功的形象。

第四、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是優勢,只要能贏,沒有對錯和道德。

第五、強硬無情的談判策略。毫不猶豫用法律或媒體攻擊對手,以達目的。

這些特質其實蠻符合川普第二任就職後的作風。他的法律團隊曾經嘗試停止該片發行,也威脅要提告,但都未能阻止上映。

最近傳出卡達要送給川普一架價值四億美元的七四七做空軍一號,他說只有笨蛋才會拒絕這種提議。三位曾經在布希、柯林頓和歐巴馬等總統任內擔任白宮倫理諮詢律師聯名投書紐約時報批判,並指出更大的問題在於川普既制定虛擬貨幣政策家族又以此為生意牟利,跟接受外國政府餽贈一樣都是沒有利益迴避重大違法缺失

我很擔心當人類社會完全失去願意共同遵守規矩,終會回到自然狀態原始混亂社會

大家願意放棄部分的權利和自由與自主性,來遵循集體規範是因為能夠得到基本保障

現在這種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不擇手段的風氣,會引發無法想像的連鎖效應,不管在體育或是政治的競技場上,對抗的手法會越來越沒底線,最後連基本生存秩序都無法維持。

希望這只是想像的最壞狀態。我還是強迫自己樂觀地期待,所有不擇手段的作法就算一時能夠得逞,終究無法長期欺騙所有人。沉默的多數還是善良且有正義感的但如果不幸事實並非如此,我還是選擇守住原則,寧願當那失敗的少數






劉大年/川普與美國經濟

◆  劉大年/川普與美國經濟
◆  黃齊元/從美中和解看兩岸和平統一
◆  黃正忠/美國製造業回流三重盈餘的挑戰









劉大年/川普與美國經濟


2025-05-24 00:00  聯合報/ 劉大年(作者為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第一季美國經濟衰退百分之零點三,與原先預期有明顯落差。當然許多人會直指衰退原因是川普損人不利己的政策,特別是對全球的關稅政策。不過川普完全不接受,認為他一月廿日才上任,許多政策還尚未全面實施,當然不須負責。

事實上,川普上任後不但將不少前朝政策徹底推翻,也不忘「以今諷古」,必然會嚴厲譴責過去拜登政府政策失當。此次也不例外,川普將第一季經濟表現不佳,歸因於拜登政府錯誤措施延續效應

川普所言也並非失真,因為川普的政策大多尚未展開,須負起全責也不盡公平。不過換個角度思考,川普四月初才公布關稅政策,目前主要仍是在與各國談判階段,尚未全面執行,然而由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太高,已經造成全球經濟重大震盪。如果未來開始推動,影響豈不更嚴重?

雖然川普深信在高關稅促使下,會有大量外資進入美國,回流創造就業美國經濟將會明顯轉好,足以彌補短期的陣痛,希望美國人民要有耐心。不過目前所有國際經貿機構均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平均下調約百分之零點五,未來可能會繼續向下修正,美國尚未走向高成長,已經面臨高關稅的衝擊。

美國雖然第一季 GDP 出現負成長,反應民間消費企業投資的「核心 GDP」仍成長百分之三顯示美國家庭與企業支出仍具穩健動能,經濟基本面並未惡化。但是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的信心減弱,可能導致支出進一步放緩而影響經濟。

通貨膨脹是另一挑戰,美國目前雖然通膨尚稱和緩,但高物價仍揮之不去。特別是川普對世界全面性關稅政策,造成美國國內經濟劇烈反應,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民不但不看好川普的關稅政策,甚至還認為會造成另一波通貨膨脹,成為經濟成長重大隱患,連帶也使得川普的民調明顯下降

最近美國與中國大陸就對等關稅達成協議,雙方先移除幾乎已經失控的三位數報復關稅,有助於短期內緩解部分通貨膨脹壓力。不過未來美中是否能在關稅方面達成協議,而不至於翻臉走向互相報復的結果,仍然有待觀察。而在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膨風險仍存在下,未來聯準會將保持謹慎態度

綜合而言,由於川普極具侵略性且不確定性高的貿易政策,左右全球經濟變動第二季預估美國對各國的對等關稅,以及在二三二條款下,對半導體、關鍵礦物、藥品、銅及木材等項目進行國安調查,所加徵的關稅也將出爐。以目前率先與美國達成對等關稅協議的英國為例,美國對英國享有貿易順差,但仍大致維持原先對英國課徵附加百分之十的基礎關稅。所以未來美國對全球加徵關稅可能至少由百分之十起跳,高於目前的水準,各國必須開始承受高關稅的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