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人民幣走貶的戰術與戰略觀察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矛盾乍現
.聯合報黑白集.有些事也許不必搶?
.經濟日報社論.人民幣走貶的戰術與戰略觀察



經濟/人民幣走貶的戰術與戰略觀察


2016-01-13 03: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6年一開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大貶,與此同時,大陸股市也同告大跌,多次觸發「熔斷機制」。人民幣持續重貶引爆亞幣及新興貨幣的又一波重貶潮,中國股匯雙跌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投資大鱷索羅斯說當前形勢讓他想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最近一段期間,海內外市場心理相當脆弱,沒想到左防右防,黑天鵝未出現,卻飛來了紅天鵝。
形勢如何觀察?來龍是啥,去脈為何?大抵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為戰術,二為戰略。
先就戰術形勢觀察。人民幣近期持續貶值,除了市場本身的預期心理之外,本質上還是宏觀經濟發展邏輯的必然;應該說,它是當前中國經濟全盤大調整的一部分。
中國經濟全盤大調整的背景要從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談起,當時全球風聲鶴唳,實體經濟急劇萎縮,2009年全球貿易急凍,竟然出現了負成長,對於已成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的中國而言,可說是首當其衝,胡溫執政當局毅然採取非常手段,決心保8。非常手段包括了非常積極的財政政策(4兆人民幣的公共支出)、非常擴張的貨幣政策(新增貸款暴增),還有非常具有創意的地方融資平台、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可說卯足了全力。結果連續幾年保8成功,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幾乎一半的貢獻,堪稱是當時全球脆弱經濟的中流砥柱;但保8雖然漂亮成功,未久即發現了代價不菲,帶來了一大堆後遺症。
從2009到2012年,陸續出現的麻煩是眾多產業包括水泥、鋼鐵、汽車、太陽能等產能的大量過剩,三、四線城市的遍地空屋,還有眾多基本建設乏人使用,地方政府負債累累,這一切又對金融穩定構成了巨大壓力,也對環境生態造成了很大破壞。保8的「得」,足不足以償「失」呢?無疑成了2013年上台執政的習李當局必須面對及回答的問題。
現在看來,習李當局已經給出了答案,而且是正確的答案,李克強一上台,就強調「不刺激」,習近平一上台,也告誡官員,「不再以GDP論英雄」,接下來,就是展開「全面深化政策」,「十三五規畫」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最近又確定2016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減成本、補短板」,所有的改革與發展思維,又具體濃縮體現在「供給側經濟結構改革」這一重要的新理論論述之中。這即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全盤大調整。
在這樣的形勢下,有幾個趨勢是在邏輯上會必然出現的:(1)投資會減緩;(2)出口及進口也會減緩;當然,(3)經濟成長率也會減速;以及(4)人民幣匯率也會走貶。因為,這些宏觀指標之間,彼此都存在著連動關係,在上一個階段的擴張期(2009到2012年),都往上升;現在,要從擴張走到調整與緊縮,自然也將同步向下。所以,當前這一波人民幣的持續走貶,本質上是中國宏觀經濟全盤大調整的一部分,自然這一切,也都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了。
再者,戰術角度之外,也還可以有戰略角度的觀察,這就與人民幣國際化有關了。
去年底,IMF宣布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使人民幣正式取得國際儲備貨幣身分之後未久,中國人民銀行很快即宣布實施人民幣匯率指數,意謂著今後人民幣的走勢將不再只是參考美元,而是與13種貨幣聯繫,換言之,人民幣將會走上一條最終與美元脫鉤的自主之路。元月7日,人民幣大貶,人行在官網發表文章,指出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仍保持基本穩定,言外之意,即意謂著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將更加針對著一籃子貨幣,而非單獨地針對美元。就人民幣國際化的大戰略而言,如果人民幣一直釘住美元,不僅會削弱了人民幣的自主性,也不利於國際市場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願。就這個意義而言,此番美國升息之後所展開的美元獨升形勢,無巧不巧,也正好給了人民幣匯率走出一條自主道路的契機。

聯合/有些事也許不必搶?


2016-01-13 03: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間習俗,不該用硬梆梆的法律去嚴格規定,也不宜用高高在上的都會菁英的眼光去批判。不過,畢竟時代巨輪走到今天,現代化的知識成了生活常識,某些普世化的價值觀也成為新的行為判準。有些過時的僵固觀念,也許該讓它留在時代尾巴了。
才開年,就有千餘人排隊搶著點光明燈的新聞,其中,還有大學生說是幫親友占位,輪流排隊「跨年」。老百姓點燈祈願,多少有求心安的作用。但事實上,台北市也有香火鼎盛如行天宮,是不點光明燈的。廟方說古代沒有電,遵古禮「祭元辰」誦經祈福,未必需要付費點燈。行天宮也是少數不安太歲的寺廟,甚至前年開始撤掉香爐,「心香代替點香」,獲得環保人士及毒物科醫師叫好。可見,最貼近傳統民間信仰的寺廟,也能發揮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近日另一則排隊搶號碼牌的新聞,民眾搶的是漁會賣的白鯧。白鯧搶手,好吃是好吃,更重要是有年節應景的意義,有些長輩堅持年菜就是要這一味。市場機制沒人能擋,白鯧貴到近兩千元一公斤,也是供需雙方願打願挨。但現在除了已出現商人在春節前收購囤積的問題,白鯧也因過度捕撈而產量驟減。海洋資源受人類剝削至今,瀕臨絕種的魚類越來越多種,包括台灣熱愛的黑鮪魚祭也開始受到環保人士質疑。其實保育的概念逐漸普遍,美食出名如香港半島酒店都開始停售魚翅,則台灣人「除夕桌上非要有白鯧不可」的習慣,難道沒有漸漸改變的餘地?
搶頭香,搶白鯧,有人不嫌排隊累,有人不嫌鯧魚貴。但地球村居民禍福相倚,也許有些事無須非要排隊搶?

聯合/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矛盾乍現


2016-01-13 03: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選戰開打以來,選情「告急」的一直是國民黨,民進黨始終是輕鬆躺著選;誰料到了選前最後一刻,卻是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集體站出來催票喊告急。原因無他,民進黨一直當成側翼栽培的「時代力量」,最近在不分區行情看漲,已嚴重威脅民進黨的立委席次。
選戰尚未定江山,「大綠」和「小綠」之間的矛盾已現,這恐怕是民進黨始料未及,也為未來的綠色執政預演了一場真槍實彈之爭。在這個序曲中,最感尷尬的,莫過於導演吳念真。他上周末才站上「時代力量」的造勢舞台,聲援列名該黨不分區的導演好友柯一正;未料兩天後,民進黨卻推出他幫「大綠」錄製的政黨文宣短片,懇請大家「政黨票投一號民進黨」。這項推薦的前後不一,被形容為「吳念真打吳念真」,不免尷尬。
在吳念真眼裡,或許以為反正大綠、小綠都是綠,只要投綠就好,沒有太大差別。但回歸現實,每個選民卻只有一張政黨票,不可能投兩個黨。票投了這個黨,那個黨就少了票,就可能少了席次,這是一板一眼的政治算數,加減乘除沒有含糊的空間。民進黨自恃在總統及區域立委形勢大好,以為「完全執政」唾手可得;豈料,可能打破其美夢的卻不是藍營宿敵,而是自己細心扶植卵翼的「小綠」時代力量,這真是政治的弔詭。
回頭檢視,「大綠」和「小綠」間,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大於或小於的關係。民進黨這次在總統與區域立委的氣勢如虹,主要是得力於綠營在校園長期經營的青年軍,在過去三年幾次重大社運中發揮了倒馬的作用。亦即,「小綠」以新世代和公民運動的形貌,在街頭幫民進黨撐起了反對黨的氣勢。相對的,民進黨則利用自己的政治實力,給予小綠各種必要的財力或能見度的支援,並在選舉中為其拉抬造勢;這也給了時代力量茁壯的機會。
問題在,民進黨在大力栽培時代力量時,可能低估了對方的能量,也低估了選民的自主性,更高估了自己的形象;因此,才會出現今天爭搶政黨票的窘境。事實上,在這次搶票之前,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已爆發過一次嚴重矛盾,那就是民進黨大黨鞭柯建銘在新竹市參選立委,遭到了時代力量候選人邱顯智的強烈挑戰;邱顯智拒絕接受勸退或整合,並嚴詞批評柯建銘是密室協商始作俑者。包括近日民進黨為政黨票告急時,陳建仁呼籲支持者「不要投小黨」,支持邱顯智的陳為廷立刻反嗆「應該投小黨」,呼籲支持第三勢力,才能制衡民進黨的保守勢力和地方派系。
這裡,便出現了一個比較嚴肅的問題:時代力量脫胎於公民運動,以制衡執政者、表達多元聲音為主旨;而一旦民進黨執政,時代力量是要繼續充當民進黨的側翼打擊手,或者會站穩「公民」的立場,對民進黨進行監督?依照民進黨的想法,「小綠」當然就是要當「大綠」的綠葉或跟班;但以時代力量成員的性格,會願意只扮演搖旗吶喊角色嗎?而如果它竟然甘於當個「小綠」,一切聽從大綠的指揮,一旦民進黨濫權,它也不由分說力挺,那麼,投它一票的新世代不會覺得失望嗎?
也因此,對於「大綠小綠都是綠」這個說法,我們認為,民進黨和時代力量都必須重新咀嚼、消化。「時代力量」和「社民黨」的成立,主要皆源於前年的太陽花學運。其中,時代力量較具現實取向,因此接受了民進黨側翼之定位,並與綠營整合、分進合擊,以求迅速茁壯;而社民黨則更堅持理念,選擇走自己的路,但因缺乏檯面政治人物加持,成長有限。表面上看,時代力量的路線似乎更為準確,因迎合潮流而斬獲更多;但如果回歸「公民運動」的本質看,時代力量進入國會後若不能一本初衷為廣大公民發聲,成為真正的進步力量,恐怕只會辱沒太陽花及公民之名。
也許是「完全執政」的夢想太美,所以民進黨才會對時代力量瓜分政黨票如此氣急敗壞。事實上,換一個角度看,不那麼完美的權力架構,也許才能讓人學習真正謙卑的執政。從這點看,民進黨在國會的席次是不是獨立過半,也就沒有必要如此耿耿於懷了!

去梯言/吃壯一些,才挺得住

.兩岸關係 美國還會挺台灣多久
.星雲看選舉 慈悲思考台灣出路
.「可以去死一死」 柯P別教壞囝仔
.政黨票/整碗捧去 腐化誰制衡
.政黨票/不投「免費的」 首選「愛地球」
.高齡化急速 長照還牛步
.日本國家隊 讓鴻夏再失戀
.私校問題 候選人想清楚沒?
.菜園撿剩菜 要雙方敦厚相待
.去梯言/吃壯一些,才挺得住



去梯言/吃壯一些,才挺得住


2016-01-13 03:19 聯合報 公孫策

投票在即,統獨議題這次看似爭得不兇,可是爭議轉至「是否堅持九二共識」,卻是一種「退守」,那不是好事。
除了原住民,台灣人大致都從大陸來。每一波來台移民,都是為了「避秦」,不論是哪個年代的「秦」。既然是為了避秦而來,想的當然都是,打造一個「獨立於秦之外」的世外桃源。然而,世外桃源在現實中並不存在。
台灣前途的問題關鍵,始終在於:完全靠自己能不能守得住?守得住的話,就不怕什麼「地動山搖」?但若自忖守不住,「退」是不行的,得積極思考「如何才守得住」。
或許,歷史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們,從前為什麼「守不住」。
《台灣通史》將日據之前的台灣史分成四「紀」,其中包括了「建國紀」與「獨立紀」(連雅堂的台灣獨立自主思想昭然):「建國」指的是鄭氏東寧王國,「獨立」指的是乙未抗日那個台灣民主國。
在建國紀的贊辭中,連雅堂引述沈葆楨之語:「鄭成功丁無可如何之厄運,抱得未曾有之孤忠」,但無奈時勢比人強,無法永續。而連雅堂的結論是:「我台建國之大神,永鎮茲土」。想一想,我們要的是這種書空咄咄的「建國」嗎?
再看獨立紀。抗日義軍在連雅堂筆下,奮勇義烈,可歌可泣,但是敗因卻非如鄭氏「不敵時勢」,而是敗在糧餉不繼:
初獨立時,庫銀還有六十餘萬兩,滿清政府撥給五十萬兩,張之洞又奏請撥了一百萬兩,富商巨室傾資捐助無數(林維源最多,一百萬兩)。然而,軍資耗迭是很厲害的,從六月打到十月,當雲林義軍「連戰俱捷,獻馘請餉」時,卻只能撥給一千五百兩,全靠「附近莊民椎牛食軍,故不餒」。最終,糧餉不繼,劉永福歎曰:「內地諸公誤我,我誤台人!」
誰是「內地諸公」?想是有一些人對劉永福拍過胸脯,說「沒問題,我挺你」吧?事實證明,「外來的保證」全都不可靠,而我們要的是那樣的「獨立」嗎?
於是想清楚了:現在吃壯一點,「萬一」時才挺得住。當前的兩岸政策,不二目標是能讓台灣「吃得更壯」,凡是有違這個目標,都是錯誤的。冒進是錯誤,退卻也是錯誤。
再者,「吃得夠壯」是必要條件,而「抗秦」的充分條件是,「巨室」與「莊民」都有抗秦的決心,這一點,則是新政府的首要課題,但卻不是「台灣要團結」那麼簡單。




馬凱/置之死地而後生─房市與人民幣止跌之道

.馬凱/置之死地而後生─房市與人民幣止跌之道
.葉銀華/大陸金融已經大到很難掌控
.王正方/走了一位心無罣礙的苦行僧
.薛承泰/「居住不不正義」
.周行一/把「魚」變成「釣竿」
.嚴震生/蔡英文在選前應釐清的兩三件事
.盛治仁/拚經濟 別再物美價廉了




馬凱/置之死地而後生─房市與人民幣止跌之道

2016-01-13 03:19 聯合報 馬凱(經濟評論者)




一開年,投資者即陷入危疑震撼的境地。先是房價跌跌不休,去年商用不動產交易量萎縮四%、土地交易量減少六%,今年素有多頭總司令的房地產專家更悲觀預言:前者會大減二成,而後者更會下降三成;而且「八年的寒冬才開始」,「現在不賣,明天更低」。房市萎縮,投資者憂心,政府也不敢坐視;但,該怎麼辦?
新台幣走弱,也備受關注。新台幣與人民幣的關係日益密切;但自去年八月大陸央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令人民幣大貶,隨著美國央行升息,人民幣也跌跌不休;離岸人民幣今年前三個交易日已貶低二.四%,更有專家預估,全年可能下貶十五%。
二者均與兩件大事有關。其一是中國大陸以七年之力,關閉了世界工廠;一方面令經濟失速,一方面則使全球原物料、鋼鐵、水泥及能源等原本大量流注世界工廠的重要投入嚴重供給過剩,價量齊跌;更使全球廿年來主要的成長動力來源驟失,繁榮的盛夏進入酷寒的嚴冬,不知何日回春。
其二則是,美國央行積七年之功,透過QE及零利率將數兆美元驅入新興市場套利套匯;去年底終於改弦易轍,其反作用力又將數兆美元趕出新興市場,流向美日等避風港。包括中國在內,經濟體質比較羸弱的開發中國家首當其衝,資產加速外流,幣值大貶。
人民幣身處兩者輻輳的中心,一旦貶值預期形成,資金更將避之唯恐不及,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難以戢止。台灣房市也十分類似:失去大陸世界工廠對原材料與中間財的胃納,成長動力熄火,對房市衝擊至大。美國升息,帶動全球熱錢抽緊、利率走揚,房市又是主要的受害者。房地合一稅上路,一改稅賦嚴重偏低又漏洞百出的積弊;在修正過程中,長久以來被扭曲的房價將持續滑落。這些因素形成跌價預期,使投資者遠離,而形成惡性循環。
但這兩種頹勢都有其正面意義:人民幣走貶,對每下愈況之大陸出口是緩和跌勢的特效藥,對穩定整體經濟乃至全球市場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台灣房價所得比嚴重偏高,與薪資嚴重倒退的現實對比,早成民怨的淵藪;房價下跌,正是補偏救弊的及時雨。但這兩者若跌勢太猛,則過猶不及,反成禍害。得失之間不易拿捏。
四十年前一成功案例足以為師。一九七○年代能源危機乍現,各國物價急揚,在通膨預期推波助瀾之下,更難控制。蔣經國先生察納雅言,在農曆除夕一夜之間將油電價格等大幅調高,使物價飛漲;但由於調幅過大,在各國物價持續揚升的情況下,台灣物價反而逐步回降,終歸穩定。
人民幣此時大可師法故技:一次大貶至超過眾所預期的水準。由於矯枉過正,反而產生反向的預期,令其幣值回穩後反向回升;則一方面資金外逃之勢將反轉而回流,另一方面出口也將大有裨益。
面對不知伊於胡底的房價,主政者可趁此時宣示,將竭盡一切手段將房價所得比維持在各方皆認為比較合理的倍數,譬如八倍;則市場的預期即立為此所取代,而使房價迅速穩定。但為防止未來在投機炒作之下又有所偏離,同時也應採取行動不容許炒房者將此比數拉高;而使住宅完全超脫投機炒作的魔掌,以「住者安居」為唯一宗旨。如此,不僅立解房價崩跌的危機,消弭觀望的疑慮,讓「八年寒冬」一朝消散;而且住宅市場將永為春意籠罩。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