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經濟/「亞洲矽谷」美夢可以成真嗎?

.聯合報社論..罷工光鮮落幕後 更多死角浮現
.聯合報黑白集.黃國昌忘了溫州
.經濟日報社論.「亞洲矽谷」美夢可以成真嗎?




經濟/「亞洲矽谷」美夢可以成真嗎?


2016-06-2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推動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是520後新政府強打的經濟新政,但第一棒「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經國發會通過公布後,在網路及新創界引發很多負面批評,致原本安排上周四在行政院院會討論緊急叫停。
五大產業創新計畫是新政府打造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的核心,以發展物聯網為重心的亞洲矽谷方案,更是重頭戲,若不能順利上路,勢必重創新政府威信。
產業創新知易行難,馬政府八年執政,以「創新」為名或作核心內容的施政計畫多如牛毛,例如:愛台十二建設的六大產業創新走廊;推動物聯網、生技、綠能等各類新創產業方案;經濟部、科技部、國發會等各式各樣的創新園區、創業方案、創業基金和創業論壇;科技部科發基金與國發會國發基金還共同設置了「台灣矽谷科技基金」,擬募集3億美元基金,投資台灣與矽谷的潛力新創事業,促進台灣與矽谷國際新創生態圈接軌。
但經過八年努力,卻趕不上時代進步及競爭對手的突飛猛進,台灣高科技主力ICT產業陷入空前危機;生技產業發展淪為金錢遊戲;綠能產業發展不進反退:台灣在亞洲地區創新創業的風潮及新興場域中,幾乎被邊緣化。面對這樣慘痛的經驗和教訓,坦白講,大家都應該共同承擔歷史共業,生聚教訓,找出問題所在,攜手努力扭轉劣勢。尤其是圈內人士更有責任反省台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故步自封或只是一味批評,是無法走出當前困境的。
新政府強調以三大連結包括「連結未來」、「連結全球」及「連結在地」,來打造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很明顯是認為過去政策的問題,是未能有效掌握及發展前瞻性的產業;產業過於依賴「以大陸為工廠」的代工模式,和先進國家連結度愈來愈低;產業發展也未注意和在地連結,以致造成區域發展的失衡。
從這個角度來看「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就不難了解主事者的用心所在。例如很多人抨擊為什麼方案名稱叫「亞洲矽谷」?為什麼沒有真正了解美國矽谷發展歷史、模式及未來趨勢?台灣有什麼條件可以成為「亞洲矽谷」?但是,先不論台灣能否成為「亞洲矽谷」,以此為名顯然是為展現連結國際尤其連結美國高科技產業的企圖心,和馬政府推出的「台灣矽谷科技基金」,都是類似思維,所以,在名稱問題上繼續攻防及內耗,其實是沒有太大意義。
再者,新創業者最詬病的是,政府將斥資百億元在桃園捷運站旁基地大興土木,他們指蓋園區是傳統招商思維,和矽谷概念相去十萬八千里,將大把金錢花在圈地蓋樓上,只會蓋出更多蚊子館,不會讓桃園成為亞洲矽谷。但是,若從區域均衡觀點來看,新政府將硬體建設的創新研發基地選在有國際機場的桃園市,就不令人感到意外,重點在於這塊基地要做什麼?桃園是不是唯一的基地?
根據國發會的解釋,亞洲矽谷方案是一個以「物聯網」為主的創新計畫,青年創業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這個方案包含軟硬體投資,是連接新北到新竹的產業計畫,桃園基地只是蓋兩棟樓作為創新交流基地,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醫療等試驗場域。
如果國發會說法貼近計畫原貌,只要不浪費公帑,不同業者應可在方案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各取所需、各自努力,沒有必要因為各種不同目的及功能的設計,而堅持反對意見。
但亞洲矽谷方案引起的爭議也顯示新政府五大產業創新研發計畫的共同困境,既想要改變現狀,又要連結國際、連結在地,又要顧及不同業者想法;當計畫無所不包,難免漏洞百出,甚至被迫邊做邊改;或許集思廣義,讓業者有更多參與,共同為台灣產業打開出路,才是上上之策。

聯合/黃國昌忘了溫州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胡宥心/攝影

因空服員罷工,黃國昌臨時決定放棄跟隨蔡總統出訪,稱「要和勞工站在一起」;但罷工一散場,他立刻回頭趕行程要去巴拿馬湊熱鬧。此舉,被網友嘲諷為「鐮刀力量」,到處收割,那裡有鎂光燈那裡去;綠委邱議瑩則罵他「自我中心」、「不顧大局」。
其實,這時黃國昌最該去的地方,是中國大陸溫州。就在華航罷工當天,柬埔寨將一批台灣詐欺犯遣送到溫洲,黃國昌難道要眼睜睜看著他們的人權和台灣的主權受到侵害?
四月間發生肯亞和馬來西亞詐欺犯事件時,黃國昌始終一馬當先,以人權和主權為由,強力主張將嫌犯押解回台。在他叫罵下,外交部一度爭取到馬來西亞將廿名嫌犯遣返台灣;未料,一下機,詐欺犯就被檢警以「無犯罪資料」為由全部釋放,黃國昌也因此博得「詐欺犯救星」的美譽。如今,如果對遣送溫州的詐欺犯不聞不問,不怕有負「救星」之名?
從四月到六月,也不過兩個月之別,對於在柬埔寨緝獲的廿多名台灣詐欺犯,黃國昌卻始終未置一詞,甚至不曾表示過關切之意。其中原因只有兩個:其一,五月新舊政府已正式交接,黃國昌先前的疾言厲色皆為刁難馬政府而來,對待新政府則是一切從寬。其二,所謂詐欺犯的人權與主權云云,並非出於真心關切,而是仇中情緒的戰略運用,因此隨時可以放棄。
黃國昌選擇去巴拿馬,而不是去溫州,不僅挑鎂光燈,還挑容易的。

聯合/罷工光鮮落幕後 更多死角浮現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華航空服罷工雖然落幕,但包括華航地勤要求比照、華航經營成本上升等爭議,還在發酵。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超文/攝影
在華航新董事長何煖軒全盤讓步下,華航空服員宣布結束罷工,讓這場影響上百航班、數萬旅次的停飛危機宣告落幕。空服員罷工成功,除了歸因何煖軒讓步得徹底,主要還在工會團結及戰略成功等主客觀因素;而「華航模式」會不會變成其他公民營事業勞工群起效法對象,值得觀察,至少目前華信已揚言跟進。
要說這次罷工危機的化解是一個「雙贏」之局,恐不盡然。第一,何煖軒對工會的要求照單全收,只在尋求早日結束罷工,並未見他的談判手腕有何高明。他送出的大禮比工會要求的多,也顯示其一味示好。第二,空服員在達到目的後宣布結束罷工,為何不次日立即上工,卻還要給自己「補假」一天,讓上萬旅客多受一天折磨?要到糖果就忘了旅客,似難謂負責的表現?第三,這次罷工不僅以旅客權益為犧牲,更將全部壓力轉移到地勤人員身上,讓他們在機場直接承受旅客的叫罵。空服員贏得漂亮,卻讓同僚付出代價;這點,空服員應知輕重,不能認為理所當然。
簡言之,這次罷工因空服員「顏值」極高而深獲民眾支持,又因政權交替牽動主管異動而輕易爭取到各種優惠條件,值得慶賀。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如果空服員不能在日常的工作現場贏得旅客尊重,並落實「以客為尊」的服務精神,空服員罷工的勝利即無法轉換為華航競爭力強大的動力。甚至,旅客可能因這次罷工失去對華航的信任,而不再搭乘華航班機;這點,員工也要有所警惕,不能以為這只是資方需要苦惱的問題。
重新檢視這次罷工的成因和解決經過,有幾項重要的結構問題必須正視。首先,是華航的危機處理。航空公司罷工動輒影響成千上萬人的旅行規畫,以及對航線安排的信心,因此航空公司對於因為罷工或其他因素造成的航班變動,最基本的危機處理,就是要通知近日內訂位旅客其因應方案,包括替代航班的選項、延誤的緊急聯繫、無法替代時的補償等。但華航管理階層對此因應遲緩,許多旅客除了從報導得知賠償一百美元之外,公司連個清楚的說明稿都沒有。這或許與董事長和總經理同時遭到撤換有關,但如果制度明確,應不致如此漫無章法,此一治理漏洞必須補強。
第二,政府處理華航人事的妥適性。把空服員罷工描述為「勞資爭議」其實並不準確,空服員固是勞方,但華航董事會、總經理所代表的並非「資方」,而是「官方」;準公營事業的人事與政策概由政府決定,他們看主管官員的臉色,卻不必看股民、消費者、貸款銀行的臉色。這次撤換董事長和總經理的決定,即來自行政院長林全,《公司法》明文規定「董事會決定總經理」,在此事件中卻可以跳過不管。這種行政處理彈性,與公營事業的無效率、危機處理顢頇,其實正是一體的兩面,相成相因。
第三,政治性與專業性的取捨。包括華航在內的公營或國營事業人事,一直被執政者當成政治酬庸職位運用,往往難以兼顧其專業角色。以何煖軒為例,雖然有交通方面的資歷,但其專長是在道路運輸,而非航空領域。而這次他臨危受命出任董事長,主要是借重他處理台鐵和中華郵政勞工抗爭之經驗,而非航空專長。換言之,在處理突發性的罷工事件,與進行航空事業的長期管理整頓之間,新政府似乎更強調短期事件的解決,而未思及華航長期的管理定位。這也難怪,何煖軒一上桌,就對空服員的七大訴求全盤讓步,以示任務「達陣」;但這只是政治處理,當何煖軒要面對華航長期的營運競爭問題時,他能表現相對的專業嗎?
華航罷工光鮮落幕,空服員贏得亮麗,但切莫忘了多少人因此無辜遭殃,還有暗處死角多少陳年問題積灰深重。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英國脫歐/全球化的不信任 下次在哪翻桌?
.沈富雄:年金改革 「 奪財之恨」下的假議題
.小英踏實外交 有「馬規蔡隨」影子
.空服員罷工/猜疑 賠償 華航災難開始?
.空服員罷工/極度過勞 醫護可以罷工嗎?
.大學全球化 喚回在地特色吧
.八仙悲劇一年 學到什麼?
.咖啡是最好的國民外交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聯合筆記/民進黨立委豈可「以順為正」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謝邦振

林全內閣上任一個月,備受批評。蔡英文出國前辦了一次黨內便當會,拜託派系代表,請黨籍立委少罵內閣官員,「一直罵他們,恐怕會罵到他們不敢做事」。內閣「被呵護」,立委「被閉嘴」,好嗎?
閉嘴不能保證內閣沒事,立委卻先背叛了自己的職務。背職就是背民。背職護官,寧有是理?
林全、內閣成員代表蔡英文政府,接受國會質詢與監督,正確的政策及適當的法案、預算,民進黨立委固然應當支持,但他們同時兼負制衡監督的角色,並為選區選民的利益發聲。政策偏失、損及選民利益時,不假詞色與官員論辯,乃至無情抨擊,才是立委本色。千萬別學國民黨立委,逢迎黨意演出太陽花學運,丟掉政權;淪為反對黨時,質詢又牛頭不對馬嘴,荒腔走板,疏離民意。
其實,在蔡英文「閉嘴令」下達之前,民進黨立委鄭寶清已獨步全黨,反對林全加稅籌措長照財源;之後,陳歐珀也跟進。林淑芬提就服法修正案,讓外勞不必期滿回國後再來台受僱,初審通過更為自己發聲,她聲淚俱下宣告「不會自殺」,凸顯爭取外勞利益擋仲介財路,干冒風險的勇氣。這些不但是個人風格表現,更為選民利益而爭,也證明政策不是鐵板一塊,不容置喙。
兩位民進黨立委反對長照稅收制,對林全是一個警訊,長照財源必須合乎民意,從長計議。而林淑芬的激情秀,無非藉聲援外勞自身受危,肯定新政府修法的作為。
立委個人演出,對新政府還有加分的效果。華航空服員大罷工剛結束,這期間,立委段宜康於關鍵時刻揭露華航上層的顢頇,借力給行政院,立刻改組前朝任命的高層人事,答應工會七點訴求平息風潮。段宜康適時臨門一腳,更加確認,民進黨是站在勞工的一邊。
華航空服員罷工成功,將是一種暗示與鼓舞,可以預見,接下來勞資問題將成流行,國營事業、交通事業都可能步武其後,而勞工要求恢復國定假日、周休二日修法,企業不願買帳,都是林全內閣不可迴避的問題。再如年金改革,無不與民息息相關,各種聲音,立委也不能不反映,叫他們如何噤聲?難道機會都讓給時代力量,或者讓國民黨立委一步一步學會反攻?
所以,要黨籍立委對內閣客氣,不過彼此弱化,實是溫柔的陷阱,無助於施政或問題解決。
「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民進黨立委乖乖聽話,還是恢復本色?

沈富雄:年金改革 「 奪財之恨」下的假議題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沈富雄/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23日首次開會,副總統陳建仁(右)坐鎮主持,以笑容化解戾氣。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改革」就是「多繳、少領」,等同「奪財」。當今之世,「奪財」之恨恐有甚於殺父與奪妻,此恨雖非綿綿無盡期,卻重重在心頭。
「年金改革會議」的首次會議一如預期慘不忍睹,被改革者在火爆的嗆聲後,以退席收場,下次會議繼續討論「程序」與「倫理」,十分諷刺也註定不會有結果。
場外裡應外合的群眾宣稱「支持改革,反對亂改」,說得漂亮,結果是,舉了十個假議題來「亂」改革:
(一)政府沒有財政紀律:如果這個理由站得住腳,人民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繳稅,而且政府年花近四千億給退休公教人員才是沒有紀律的「首惡」。
(二)扭曲的數據與真相:數據再正確也無法美化醜陋的真相,因數目大到失控了。
(三)經營績效不佳:績效再好與十八兆潛藏債務相比,只是滄海之一栗。
(四)毀棄不溯及既往的理念:這是十項理由中唯一值得慎重思辨的,「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幅度會在過程中好好討論。
(五)選擇性針對公務人員:十三種現制均須改革,只是公保退撫與勞保相比,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受益人口累積同額的潛藏債務就顯得有針對性。
(六)總統副總統禮遇條例:這個理由好笑!純粹是轉移目標,部分國人對歷任總統之厭惡,恨不得一毛也不給。
(七)中研院終身特聘制度:針對李遠哲而來,也算好笑。中研院已回應。
(八)司法官優遇制度:司法官退休制度是否過於優遇可檢討,就算不當也是小巫見大巫,此時提出只是轉移目標。
(九)改革責任豈能由被改革者完全承擔:歷年來錯誤政策的締造及執行者都應該鞭屍,財產充公,但這些人大部份是退休或過世的公務人員。
(十)砍軍公教退休所得,勞工所得會提高?明顯製造職業別對立,沒有人主張前者所省要轉移給勞工。勞工所得之高低純粹是勞資關係的調整,與政府預算無關。
十個理由九個荒唐,還大言不慚說什麼自己是國家棟梁?
註:有一點我百分之一百挺公教代表,以目前委員成員的結構,不能進行任何表決,也不會有共識。

英國脫歐/全球化的不信任 下次在哪翻桌?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陳長文/台北歐洲學校董事長(台北市)

鑒於二次世界大戰為歐洲乃至於世人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一九五○年,法國外交部長舒曼發表了「舒曼宣言」,呼籲歐洲國家,特別是法國和德國,把重要戰略物資如煤、鋼的生產力量聯合起來。希望從資源端的合作出發,從根本消除歐洲的戰爭禍因。
嗣後歐洲煤鋼組織成立,從此歐洲便一步一步地在「合」的方向上持續前進,漸漸形成今日涵蓋五億人口的歐盟,並且把全世界引領進一個無限的新可能:以和平共榮方式凝聚在一起的共同體。
然而英國脫歐公投,可說應了三國演義裡那一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
當然,嚴格來說,英國脫歐,目前還只能說是「分」的「信號燈」,會不會成為一個朝向改變的「分水嶺」還有待觀察。
不論是看好還是看壞英國脫歐的世界大局,都必須深思英國脫歐,背後所潛藏的體系失靈,是一種「全球化的不信任」,這不信任,並不是英國特有的,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美國的川普現象,都是對體系不信任的反噬。
這不信任的源頭有許多,一個相當關鍵的源頭,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已經侵蝕了既有體系運轉的正當性。
打個比喻,一千個人圍在一張大桌子邊。但其中的十個人擁有的資源,是其他九九○個人的總和。
這時,你是那九九○人中的一個,你會想繼續進行這一場賽局?還是乾脆翻桌?
過去,這場賽局大家雖不滿意但仍願意接受,一則是因為知道,翻桌後未必會改變分配的結構,卻可能先讓總籌碼減少,讓大家都分得更少。此外,那九九○中的許多人,擁有的資源,雖然比諸那十個人擁有的小得多,但卻可能仍是一個可以維持安家生活的資源,翻桌之後,重分配後的資源不一定會增加,卻可能連現有維持安家立命的資源都消失,這群人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是他們維持了不翻桌的局面。
然而,這幾十年貧富呈兩極化的發展,讓中產階級衰弱,更讓年輕世代失去了「流動的希望感」,認為不管再努力,都很難改變其資源弱勢的命運,而加重對既存體系的不滿,增加翻桌的可能性。
雖然,許多分析家認為脫歐是災難,但就算這是災難,如果世局照此情勢發展,貧富差距繼續擴大、政治部門繼續失能、恐怖主義威脅深化…憂、懼、怒的不信任浪潮,今天不發作在英國脫歐,明天也會在其他地方爆發。
長期以來,筆者一直認為,歐盟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成就,看到英國脫歐,確實感觸極深,但不管挺或反、樂觀或悲觀,至少這件全球大事透露了一個重要的訊號,民主國家長期奉行的政治經濟體制,確實到了必須全盤檢驗、深度反思的關鍵時刻。

空服員罷工/猜疑 賠償 華航災難開始?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蕭思源/自由業、何玉熹/工

蕭思源/自由業(台北市)
這次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華航高層對空服員七項罷工訴求照單全收,表面上,華航空服員是大獲全勝,但是仔細深思,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甚至是全都是輸家的賭局。罷工是落幕了,但留下來的問題卻是更加棘手,有人憂心,這將會是華航災難的開始。
沒有人能夠具體算出,這場罷工,華航究竟損失了多少?除了班機幾是全面停飛的營收損失,後續還有很多旅客、旅行社不便與損失的求償,華航地勤與子公司人員也同樣有委屈與不平,醞釀也要罷工爭取同等待遇。
旅客對華航應變無方,責怪華航擺爛表現,枉顧旅客權益的怨怒之氣,將會持續一段時間。誰還相信華航會「以客為尊」?對華航、對華航空服員的形象已造成嚴重傷害。
華航傷的還不只這些,因為權益要靠自已爭取,華航員工相互比較,相互猜疑,誰都不願意當委屈求全的乖寶寶,各種抗爭勢必源源出現,華航原本看似和睦的企業文化蕩然,也將因此失去穩定的經營環境。華航員工若離心離德,只顧爭取權益,無心為公司營運打拚,華航高層也只能罷工訴求照單全收,華航日沒西山不是沒有可能。
何玉熹/工(苗栗市)
罷工辛苦委屈,我們全知,是無奈。但就事而論,哪有談判全盤接受?這叫做處置有魄力、有效率?忘了自己後面還有股東、全民。這種董事長,我來當比他更強。用別人的錢給自己造神,火種點燃,等著看會沒完沒了的。

空服員罷工/極度過勞 醫護可以罷工嗎?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林徹/醫學生(高雄市)

華航空服員罷工獲得很多民眾相挺,稱讚他們有勇於改變勞資狀況的決心;然而如果今天罷工場所在醫院,想必會有天壤之別的結果!
醫師及許多醫護人員也和空服員一樣,都過著「極度過勞」般的生活,不過,醫療從業人員連罷工的權利都沒有。我相信,假使今天這種狀況發生在某個醫院,不僅病人家屬不能諒解,甚至連政治人物都會公開譴責醫護人員罷工的行為。
空服員過勞,危及的是整個飛安;醫護人員過勞,同樣也攸關人命。對醫護人員而言,大家都想改變現在這種不平等待遇,但卻沒人能空出時間,來為自己的權益討公道,反而繼續將生命奉獻給急需救助的病患們!
新政府曾表示要進行轉型正義的決心,在未來空服員與資方的問題獲得解決時,也希望醫護極度過勞的問題能受到重視,盡速改善;也期望社會大眾能將心比心,體恤醫護辛勞;更希望未來能共創一個各個職業都得到合理待遇的工作環境!

劉維公/借鏡柯文哲

.劉維公/借鏡柯文哲
.朱宗慶/滾石不生苔
.陳立恆/人本,金融資本主義下的真實彼岸
.葉銀華/速建執政信心
.蘇蘅/脫歐留歐 社群媒體與仇恨戰爭
.盛治仁/從瑞士「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說起…
.薛承泰/一樣塞車 兩樣情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劉維公/借鏡柯文哲


2016-06-27 03:00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台北市長柯文哲。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鄭超文/攝影


「借鏡柯文哲」可說是現今政壇的一句流行語。執政已經超過一年半的柯文哲,目前陷入一個非常大的窘境:他讓人覺得,他的荒謬跟洪素珠沒什麼兩樣,而諷刺的是,人們卻必須要感謝他/她,因為這兩位的言行讓人清楚看到現今台灣社會的亂象,才變得知道要更加珍惜遭到破壞的理念與價值。
素珠之亂凸顯出來台灣離理性社會還非常遙遠,粗暴的仇恨行為普遍存在,藍綠政黨難得齊聲嚴厲譴責。同樣的,由於柯文哲的失能,人們深刻體認到,有一個正常運作的文官體制非常重要。如今,大家都想要挽救台北市城市治理的危機。
柯文哲,是創新工作者,尤其是決策層級的管理者,一定要警惕的經典負面教材,亦即創新的倡議者本人,有可能就是創新推動時的最大阻礙。柯文哲想要改變台北市。「改變成真」是他暢銷書的書名及城市治理的口號,「改變成真.萬象更新」標語也曾經高掛在市府大樓的外牆,許多市府的公關操作,例如官方臺北畫刊的「百日新政」專題等,都在強力傳送「柯文哲 創新」的圖騰印象。
神話最終都是會破滅的。在柯文哲上任半年之內,許多財經政治雜誌都曾做過封面報導,一味地吹捧所謂的「柯式創新」。現在回頭再看,這些內容都令人覺得相當不堪。
在創新的推動過程中,管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幾年來備受讚譽的樂高公司,不論是品牌價值或營收獲利,都有亮眼的表現。但樂高就曾經因為管理不當,盲目追求創新,讓該企業在二○○三年左右瀕臨破產深淵。在當時,為了商品的推陳出新,樂高設計師不斷創造特殊的積木組件,合計超過一萬四千項,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新組件卻只用過一次,形成成本的嚴重浪費。創新根本沒有帶動企業的成長,反而是嚴重侵蝕其發展的基底。樂高失控的創新導致組織的大災難。那麼樂高為何又能夠起死回生?很簡單,它換了執行長。
發生在台北市政府的正是創新的失控。膚淺且媚俗,是柯式創新管理的致命傷。美其名為「三百六十度市府首長評鑑」,就是眾多掛羊頭賣狗肉的其中一項作為。這種評鑑方式暴露出柯文哲管理思維的落伍,根據同樣是六月的外電新聞報導,不少美國大企業(甚至包含倡導六個標準差管理模式的奇異公司)都正在捨棄僵化的員工績效考核方式。
台灣的決策者喜歡談創新,卻不願意討論管理,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的管理很有辦法。他們總是高談闊論的說自己有很棒的點子,但對於管理的問題,則是一定輕描淡寫避而不談。有創新沒管理,是台灣的怪象。
在創新推動上,還有很多類似柯文哲的決策者,就像還有許多洪素珠,存在於社會各個領域,例如在大學、醫院等組織就喜歡搞評鑑。但最可怕的是,不少這樣類型的人也出現在小英新政府。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