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Fed降息時機 面臨多重考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283/web/ 

◆  聯合報黑白集/不便抨擊的烏克蘭
◆  聯合報社論/無效的誓言獻給未來,莫名的不安留予人民
◆  經濟日報社論/Fed降息時機 面臨多重考驗







經濟日報社論/Fed 降息時機 面臨多重考驗


2024-08-02 01:0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 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31日會議決定八度維持利率不變;會後聲明中適度暗示即將降息,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更明白表示最快可能於9月中會議時開始降息,這是 Fed 政策即將轉向降息的最明確信號。就目前美國通膨與就業情勢來看,這項決策應屬允執厥中;但 Fed 在首次及後續降息的時機判斷上,仍將面臨多重考驗。

Fed 這次會議的最重要意義,就是將決策思維從聚焦於抑制通膨,轉向同時關注物價穩定與最大就業雙重使命;簡言之,就是通膨比較無須擔憂,怕的是就業持續走軟,因此就業將是攸關後續利率決策的關鍵因素,這自然意味著降息時機更為成熟。

Fed 之所以改變決策思維,在於近月來就業面的確出現持續降溫信號。不僅連月來就業人數大幅下修,且目前每位失業勞工再次找到工作所需的中位時間為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2月以來最長,企業臨雇人數也出現民國一一O年(2021年)4月來最大減量,而持續申領失業給付的人數則達到民國一一O年(2021年)11月以來最高,都顯示雇主增雇員工的需求減弱,接下來則可能加速裁員

從經濟面來看,第二季經濟雖年增2.8%,但其實是外強中乾。消費支出增強靠的是業者打折促銷,投資增加其實是存貨投資激增,原因是全球航運風險升高,因此業者提前建立存貨以應年底旺季之需,但下半年勢必將消化存貨,經濟情勢並不容樂觀。

至於通膨面則是捷報頻傳,第一季通膨急升的壓力已經消除,6月整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更出現民國一O九年(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首次下降,核心 CPI 也是民國一一O年(2021年)元月以來最低升幅,而就業與消費趨緩都有利於通膨持續降溫。通膨率雖仍在2.5%附近盤旋,但 Fed 並不是非得等到通膨達標才能降息。

儘管 Fed 的新決策思維有理有據,但對於當下及中期間的降息時機判斷,仍面臨諸多考驗。首先,現在就明示9月起降,是否太早?通膨是否又再超出預估?基於中國大陸可能加大刺激成長力度,近日中東緊張升高可能刺激油價衝高,降息預期將帶動股價上漲使金融情勢更加寬鬆。這些因素都可能使通膨止降,甚至小升,從而延後降息時機。機率雖相對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第二,等到9月才開始降息,是否太晚?多位 Fed 前任決策官員及民間經濟學者呼籲,7月降息更為適當。尤其是 FOMC 前任副主席杜雷更強調7月「必須」降息,原因是4、5、6月失業率已連續小幅上升,一旦失業率上升到某一逆轉點時,將形成就業-消費下降漩渦。尤其是三個月來的移動平均失業率比過去12個月來最低水準提高0.43個百分點,已非常接近「薩姆法則」所設定的0.5個百分點衰退門檻;Fed 若再拖拖拉拉,只會使衰退的風險更高。Fed 是否經得起這項考驗,9月會議之前將公布的7、8月的就業報告將見真章

第三項考驗來自政治面。川普最近曾警告鮑爾,表示 Fed 不得在11月選舉之前降息。儘管鮑爾無須在意川普的威脅,但決策官員仍不願讓決策染上政治色彩;何況選後共和黨如果在國會得勢,將對鮑爾及 Fed 造成困擾。這也使官員在對外溝通時,發言必須更清楚,更可以預測,且更加審慎。

第四項考驗,則是9月之後降息路徑將如何安排?依據以往的慣性,Fed 一旦開始降息,通常不是只降一次;而且金融市場所期待的,是希望政策「轉向」到一條降息的路徑。但基於經濟情勢多變,Fed 不會對後續的降息路徑預做承諾,以免自縛手腳。9月會議時 Fed 將提出最新的利率預測,將是一大考驗。

基於 Fed 面對諸多考驗,未來決策思維只能「一切看數據(data dependant),一會一腳印(meeting by meeting)」。各界對 Fed 後續決策的觀察,也應以此作為基準。













聯合報黑白集/不便抨擊的烏克蘭


2024-08-02 01: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左)日前在廣州與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右)會談。(美聯社)


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訪大陸,與中共外長王毅會面,新華社稱烏方表態「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消息傳到台灣,外交部立即抨擊北京「片面宣稱」,「惡意矮化」。有網友到庫列巴的推特留言,質問他對不起挺烏的台灣。結果當然,得不到任何回應。

事情有兩種可能:一是庫列巴確實表態堅持一中,二是當場未提,被新華社把話塞到嘴裡。但即使是後者,庫列巴或烏克蘭政府顯然也不打算否認。

近年凡有國家配合北京宣示「一中」,我外交部都要照例痛斥。這次,外交部只能譴責中方「片面宣稱」烏國立場,自是基於將俄烏關係比附為兩岸的移情作用。烏克蘭這回倒打我一耙,當真是月照溝渠,情何以堪,台灣只能放低抨擊聲量。

歐美各國制裁下,中共儼已是普亭最大支柱。烏克蘭當然知道俄中雙方關係匪淺,因此招募國際志願兵時,特別排除大陸人士。庫列巴訪中,是開戰後第一回,當然是眼見川普聲勢高漲,憂慮美國變心,必須提前拉攏習近平。在此情況下,當面為一中背書,只是基本伴手禮。

不必責怪烏克蘭「親中輕台」,外交的目的,就是盡力維護國家最大利益若將國際社會童話化,以為存在純粹的正派與反派,豈不形同火山孝子涉足歡場,以為處處皆真愛?結果,注定人財兩失,直到被榨乾為止。












聯合報社論/無效的誓言獻給未來,莫名的不安留予人民


2024-08-02 01: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媒訪問,暗示為因應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的用電需求,可討論2030年重啟核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卓榮泰接受日媒訪問,稱台灣將於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實現非核家園,但隨著 AI 及半導體業用電日增,台灣可能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重新使用核電及新能源。國內媒體報導後,行政院澄清說,會務實面對問題,不會貿然重啟核電。若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重啟核電的說法不是失言,則意味所謂「非核家園」,只有短短五年賞味期。但在效期屆臨前,卓榮泰早已不在其位;那麼他有關未來能源的種種誓言,是要說給誰聽?

把決策誓言許給一個與己無關的未來,是民進黨的慣技,卓榮泰的做法充分繼承了蔡英文的心機。蔡英文的能源轉型政策,把目標期限訂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就是充滿了算計。原因是,她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即已卸任,即使次年政策無法達標,也是「後人努力不足」,不能記在她頭上。而以我國行政院長的「耗損率」,卓榮泰就算做滿四年,頂多也只到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他卻把新能源及重啟核電的支票開到六年後,顯然自己沒打算扛這個責任。如此順手一推,還真方便。

無論如何,卓榮泰關於民國一一九年(二○三○)新能源的說法,充滿了矛盾。這兩年民進黨政府不擇手段地關閉核電廠,只是為了實現其「非核家園」的宣示;但這個理想能維持多久,仍是個大哉問。關鍵就在,作為執政者,「非核家園」真的比「穩定供電」重要嗎政府存在的目的,是在服務人民,而不是在服務自己過時的意識形態台灣的電力供應危機,預估今年到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之間將極嚴重;但賴政府不提前部署因應,卻揚言要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再看。這是思路錯亂,還是神經麻痺

由於賴清德總統增設的「氣候變遷委員會」八日即將開會,外界臆測,卓榮泰的說法旨在給「擁核派」和「反核派」一些提示,讓他們稍安勿躁。這種說法,基本上仍是政治口水,毫無現實意義。這就像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說,「台電虧損累累,應設法創造盈餘」一樣,都是不著邊際的空話,也無助解決問題。

台電目前的經營,完全被政府掐著脖子,毫無自主意志。一方面,成本低廉且賺錢的核電廠被政府強迫關閉;另一方面,被迫用二、三倍的高價,向民營電廠購買綠電或氣電。這現象,暴露了台灣有名無實的「電業自由化」:肥沃的草原開放給民間認領,剩下的荒野則強迫台電勒緊腰帶苦撐。其結果,必將跟高鐵和台鐵的命運分殊如出一轍。台電如今應付政府的壓榨都來不及,更出現嚴重退休潮,傑出幹才被民營電廠挖角,五年流失近三分之一員工。如此任人宰割的企業,有什麼能力創造盈餘?有什麼能力確保供電安全?因此,當郭智輝開出「移工穩供電」的藥方時,他也知道這絕非對症之藥吧!

令人擔心的不是台電的虧損,而是八年來把台電玩弄於股掌的民進黨政府,究竟把自己向社會穩定供電的責任放在哪裡最近審計部的報告,直指風電、光電均未達標,其中風機裝置比率僅達目標值的五成,太陽能發電的缺口則逐年擴大。蔡政府曾訂下民國一三九年(二○五○)綠能將占發電量六成的目標,問題是,八年來綠能占比僅勉強達到一成出頭;至於六成綠電的大言不慚壯志,將留待誰完成?

上周歐盟一狀告到世界貿易組織,指控台灣第三期離岸風電的招商案,要求供應鏈須達到六至七成的「國產化」,違反 WTO 規定。事實上,當初這項政策推出時,專家即已警告此舉不符國際貿易規範;蔡政府仍一意孤行,讓許多「綠友友」企業進場分享。如今頭洗不下去了,誰來收拾?





【專家之眼】NCC真是行政院開的?

◆  【專家之眼】NCC真是行政院開的?

◆  【專家之眼】後俄烏戰爭的中美俄博弈
◆  【專家之眼】兩岸話語權被執政黨們壟斷 和平解方未知
◆  【專家之眼】文化部在巴黎奧運發揚台灣庶民文化?
◆  【專家之眼】若川普當選 能重啟新《廣場協議》?







【專家之眼】NCC真是行政院開的?


2024-08-02 07:16  聯合報/ 褚瑞婷/世新大學傳播學博士
行政院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組織法修正案公告前,搶先任命翁柏宗為代理主委。本報資料照片

 
原本可能因為 NCC 空轉而無法順利在台通過審核開賣的蘋果新機 iPhone 16,NCC 在7月底完成相關審查事項及作業要點的修正案,包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議審議事項及授權內部單位辦理事項作業要點、NCC 分層負責明細表、委員會議議事要點及法制作業要點,讓 iPhone 16 不會因為 NCC 委員會陷入空轉而無法審查。

原以為 iPhone 16 是 NCC 留下最後的溫柔,沒想到峰迴路轉,行政院不但在 NCC 組織法修正案公告前,搶先任命翁柏宗為代理主委,更進一步宣布將延遲公告新版修正案,「直至立法院通過新人事案」。很顯然的,民進黨雖然失去立法院的人數優勢,但能將法律條文玩弄於股掌之間的,恐怕也無人能出其右。

行政院雖然提出很多修法前例,用以佐證其另訂公告時間並不違法,但那些法案都是行政院所屬相關單位,並不是像 NCC 這類獨立機關,更不涉及可能影響機關業務運作的人事提名案。換句話說,民進黨掌握的行政院不滿藍白兩黨控制的立法院,立法院想用人事同意權逼迫行政院提出新的 NCC 委員名單,卻在最後關頭被行政院將了一軍。

更者,行政院發言人在說明此舉是為了讓 NCC 能正常運作,避免造成影響奧運賽事轉播及其他審查相關業務,甚至擔心打詐專法可能無法執行等因素,才做出此決定。既然行政院「深知」NCC 監理審查業務的複雜度與重要性,那在提出新任委員名單之際怎麼如此草率?賴清德總統上任時曾答應要「溝通、協商、參與、合作」,但當前朝野對立持續升溫,說好的政策溝通又在哪裡呢?行政院以這種本末倒置的說法,導果為因,其心可議。

一直以來,民進黨的行政院干預 NCC 的傳聞與爭議都沒少過,如今又能任君選擇修正案公告施行的時間。不如藉此機會大聲宣布:行政院對 NCC 的人事與業務的確具有極高的影響性,獨立機關的實質意義已不復見。

NCC 成立18年半,從未有屆期面臨空轉危機或委員不足額的窘境。特別是傳播背景的兩位委員已經卸任,現任委員在缺乏傳播領域專業的前提下,要能維持合議制委員會的平衡與公正更是困難。如此想來,行政院大動作任命翁柏宗為代理主委,又不肯公告施行新版組織法,莫非是要逼迫立法院吞下原本的提名名單後,代理主委翁柏宗真除後再公告新法嗎?難不成,NCC 真是行政院開的?







朱宗慶/駱駝.獅子.嬰兒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駱駝.獅子.嬰兒
◆  王正方/努力演好傳統戲
◆  施振榮/高科技、高感性的台灣
◆  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  葉匡時/「退休」的四種類型










朱宗慶/駱駝.獅子.嬰兒


2024-08-02 01:12  聯合報/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朱宗慶打擊樂團第一季音樂會「駱駝.獅子.嬰兒」,在集合四個世代、樂團史上最多人數的20位成員手中擊出橫跨30年的曲目。圖中為朱宗慶。記者陳宛茜/攝影


打擊樂團於今年第一季推出《駱駝.獅子.嬰兒音樂會,引用哲學家尼采的精神三變論」,透過不同編制的曲目安排及八位新團員的加入,橫跨四代、二十位演奏家的聯手演繹,展現樂團所經歷的「精神三變」-從駱駝的堅韌不拔,到獅子的破框勇氣,再到嬰兒的返璞歸真。每個當下都彌足珍貴,令人不禁咀嚼再三。

作為一個專業表演藝術團體,為了確保舞台上演出品質,甚至要看起來輕鬆自然不費力,往往在台下需要非常努力,不斷精進技藝。以音樂演奏的「背譜」為例,憑著對曲子的熟悉度,包括旋律和節奏的輪廓,並了解樂曲的起承轉合及情緒表達,加上充分練習,音符自然銘刻在腦海與肌肉記憶,透過演奏詮釋,體會演出者與曲子相結合的價值與意義。

即使身經百戰,演奏者一旦上台演出,興奮、緊張情緒多半參雜些許壓力,如果控制不當,有時會太急於表現,使出渾身解數的結果,反而顯得進退失據;原本是要與觀眾分享音樂的多元面貌,如果只是淪為炫技或渴望關注,無法與觀眾創造共感,未免本末倒置,殊為可惜。當然,成熟穩健的台風不是一朝一夕養成,必須經過長年經驗的累積,而且音樂家就像運動員一樣,做好健康管理也是專業的一部分,肢體如同鼓棒的延伸,動靜剛柔之間承載不同的精神狀態與情緒轉折。

打擊樂團已成立卅八年,發展過程中,須克服不同階段的挫折和困難,才能一步一腳印、篤定扎實走到今天,我認為最大的關鍵是「堅持」和「韌性」。堅持是擇善固執,突破瓶頸,不輕易退縮放棄;韌性並非與生俱來,可視為堅持的「副產品」。它來自面對壓力和磨難後,自我修復、療傷而產生的心態特質,是經過砥礪後繼續成長的軟實力,也是抵禦考驗、逆境的心智肌肉。

樂團從作品內容、演出技術,到團隊默契、音樂詮釋以及表演方式,都已臻成熟並成為品牌特色。歷經疫情和火災的衝擊後,品牌效益已展現在最近這半年國內外演出的規模頻率,及觀眾的熱烈迴響,令人振奮感動,一次次地超乎我們預期,也成為樂團自我惕勵的重要力量。樂團是個非常獨特的團隊,向心力強,活力和熱情的感染力也很強,每次演出,台前幕後總是全力以赴,不斷優化每個環節,把演出做到盡善盡美。這種玩真的、不畏困難和壓力的態度,是樂團能持續向前推進的因素,也造就出強大韌性與獨特風格,更彰顯團隊的核心價值。

打擊樂團立足台灣,在此成長茁壯;自創團初始,即滋養於台灣豐厚的文化底蘊及溫暖人情。樂團的發展,經過時間發酵,已產生令人驚喜的成果,現在則思考著「如何增加土壤養分」,冀望用我們的所愛,創造更多可能性。我們會專注每個當下,持續注入創新力量,保持成長心態;竭盡所能,擁抱每個機會,期待在最美的時刻蛻變與綻放。我們相信,一群人一起向前,一定能走得更遠,發揮人與韌性的價值。 




詹文男/全民抗詐 需要三不

◆  詹文男/全民抗詐 需要三不
◆  陳國樑/TPASS通勤月票補貼要適可而止








詹文男/全民抗詐 需要三不


2024-08-02 01:19  聯合報/ 詹文男(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好友老張喜歡看電影,最近他分享幾部非常賣座的電影,讓筆者覺得很應時。一部是好萊塢男星傑森史塔森主演的「蜂刑者」(Beekeepers),劇情描述一位老太太因所有的退休金遭詐騙集團以網路釣魚方式騙走而自殺,曾經任職祕密組織「蜂刑者」的前探員(史塔森)因這位老太太的悲慘遭遇挺身而出,對這些詐騙集團展開報復,內容大快人心。

另一是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韓國電影「金派特攻隊」,女主角因遭詐騙而深陷絕望的深淵,原先期望能透過警方追回贓款,但礙於公權力有限及跨國案件的複雜,遲遲無法得到實質的幫助。後來自己與友人們共同組成追緝團隊,展現小市民的勇氣。

還有一部「我不是教你詐」(Blaga's Lessons)更是令人揪心。女主角是一位七十歲已退休孤獨教師,因被騙光了積蓄,在生活無著、苦無其他出路下,竟成了詐騙集團的車手。這部台北金馬影展推薦的保加利亞電影,獲獎無數,劇情發人深省

老張說,從這幾部片可以瞭解,詐騙集團的猖獗並非只有台灣,各國都面臨類似的挑戰。也因被抓到的懲罰與詐騙所獲的報酬差距甚大,讓許多不法分子就算被抓也無所謂。一位朋友就說,他有位小學同學當車手被起訴,坐牢一陣子,出獄之後改個名字繼續當車手,因為投資報酬率實在太高了!

尤其隨著技術進步及企業化經營,現今的詐騙手法可謂日新月異,尤其針對弱勢和老人家下手,不僅詐騙手法有 SOP(標準作業程序),一旦犯案被抓還有律師團協助,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平實而言,打詐並不容易,需要全面性的努力與防護,就像防疫一樣要「三不」:

第一不,「不要被侵入」。亦即在源頭就盡可能阻絕所有的詐騙電話、不實投資訊息及廣告,這需要政府監管單位、電信公司、社群媒體的通力合作。

而當詐騙訊息進來了,就需要第二不,「不要受騙」。通常病毒上身,若自體免疫力夠好就比較不會生病。詐騙也是如此,若對詐騙能夠提高警覺,就可降低受騙的機率,而這需要持續性的教育與宣導,尤其是孤獨寂寞的老人家。從小的教育也很重要,現在的數位科技進展迅速,「有圖有影片不一定有真相,親朋好友的聲音也不一定是本人」,必須隨時提醒,有效提升民眾的「受騙免疫力」。

第三不,「不要輕放」。近年詐騙集團橫行,常見檢警好不容易查獲詐騙犯罪,結果很多在進入審判後卻無保釋放。如此的高投報率,難怪許多投機分子願意鋌而走險。

從老張分享的幾部電影,可以看到全球各地詐騙問題日益嚴重,更提醒我們打擊詐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源頭阻斷詐騙訊息、持續性的教育和宣導、提高公眾對詐騙的警覺性及加強法律制裁,減少「高投報率」對投機分子的吸引力,才能有效遏制詐騙犯罪的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