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新時代改革開放 啟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908/web/ 

◆  聯合報社論/從台灣之子到台獨金孫:神話變情勒
◆  聯合報黑白集/四五年級給柯P的答覆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新時代改革開放 啟動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新時代改革開放 啟動


2023-12-28 03:37  經濟日報/ 社論
大陸經濟示意圖/新華社


就在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面臨到自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45年來空前困頓的此刻,中共中央似乎傳出了將再一次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訊息。據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最近先後考察了江西與廣西,在聽取工作匯報後,均作出了解放思想創新求變開放發展之類的訓勉。

近五年來,中國大陸經濟明顯走緩,主要原因除新冠疫情效應和美國刻意遏華政策外,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共18大以來採取一系列的「還舊債作為有關,所謂「還舊債」,就是把之前不同階段所犯的錯誤和所產生的問題加以矯正的意思。習近平上任之後的「還舊債」作為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全面徹底持續反腐。反腐迄今已逾十年,仍未竟全功,但成效也很明顯,反腐產生的效應,難免對消費、投資乃至政府效率造成不利影響,從而減緩了成長力道;二,整頓環境生態跟腐敗類似環境生態破壞也由來已久,到了非下大決心整治的時候了。當年在破壞環境生態時所規避社會成本,現在再也無法逃避,自然反映在各項生產成本之上,從而減少了競爭力,也影響成長速度;三,所謂的「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這主要是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面對世紀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製造業產能過剩房市庫存過多金融體系槓桿太高都非矯正不可。「三去」,毫無疑問會產生緊縮效應自然不利經濟成長。總的來講,習近平自18大上台以來採取的這三個方面的矯治政策,在成長上雖承受相當代價,但確實是讓中國經濟發展走上健康必要作為

由於矯治政策疫情效應,甚至美國採取的脫鉤政策都屬階段性暫時性的,因此,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成長的態勢,仍是審慎樂觀的,這當然也是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仍在持續,仍在起到作用的緣故,然而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中國的解放思想與改革開放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是一個不斷自我修正過程,在適當時候,再來一個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確實很有必要。

經濟理論而言,民國六十八年(1978年)底的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最大思想解放與貢獻就是大刀闊斧修正原本三個百分之百計畫經濟公有制閉關鎖國開始逐步走上市場經濟、混合所有制及和全球接軌道路。這其中,關於市場經濟和與全球接軌思想解放相對容易,有關產權改革的部分因涉及共產黨基本意識形態思想解放相對不易,也因此連帶影響到市場經濟運行始終未臻完善,此一情況,即使在十年前的第18屆三中全會更進一步提出「讓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後,變化亦不明顯,我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產權改革仍未充分釐清有關

要做到真正徹底資源優化配置,除了靠市場經濟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配套條件,那就是以追求最高利潤積極性強大民營企業。中國的民營企業無論在創造就業、促進出口、上繳稅收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現,但在經營環境上卻經常面對各種困擾,特別是時不時會面臨到政策上的巨大變化,這明顯地不利於市場經濟健全發展,揆其主因,應與對有關混合所有制思想解放還未充分到位有關國有經濟中國社會主義一大特色,但如何理順公有經濟與民營經濟關係,作出合理定位,讓公有經濟民營經濟各自在資源配置中的公平與效率兩方面起到最大的作用,是中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思想解放最具挑戰性課題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或將在近期召開,我們期望、也有理由相信中共中央能就此一當前最關鍵發展課題,在思想解放作出重大突破,為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理論完善作出最關鍵貢獻









聯合報黑白集/四五年級給柯P的答覆


2023-12-28 03:33  聯合報/ 黑白集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劉學聖攝影


柯文哲最近發表一篇《給四、五年級的一封信》,稱自己時常反省,為何得不到五十歲到七十歲這些「同梯」者的認同?他還問,大家是否甘心,一輩子就這樣被藍綠兩黨綁架,為何不給第三勢力一個機會?

在選戰倒數日,柯文哲寫這封信,顯得溫馨而有創意;但若要扭轉頹勢恐怕效果不大。這則新聞底下,留言多達數百則,熱門的前幾名是:「無論什麼年紀的人都重信用」、「為什麼要認同變色龍」、「認同你就是認同李登輝、陳水扁」、「同梯的比較能分辨誰在唬爛」、「大家都在社會歷練幾十年,不容易再被騙」。這些,也算同齡人給柯文哲的回覆了。

柯文哲憑其能言善道,這次選舉擄獲不少年輕族群,他頗以此自得。相形之下,他在其他年齡層,支持就相對薄弱。而千不該萬不該,柯文哲在信上竟將此現象解讀為:「長輩比較容易被假訊息洗腦」;還說,年輕世代更能分辨資訊真偽。柯文哲把投票行為簡化為資訊讀取,卻忽略人們經驗與智慧積累,根本在藐視文明和資深公民

答案未揭曉前,大家都可以很爽。柯文哲享用其「青年偶像」的光暈,再多也不過半個月;屆時,他「破壞政黨輪替」的罵名才是不可承受之重。假使他竟跑去跟藍綠合組聯合政府,那就等著「柯粉變柯黑」吧!












聯合報社論/從台灣之子台獨金孫:神話情勒


2023-12-28 03:34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新北老家違建爭議,被外界揶揄為「賴皮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擅於製造政治神話。當年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陳水扁,被稱為「台灣之子」,儼然他是最能代表台灣時代精神的人物。結果,八年執政,阿扁以貪腐黯然收場。台灣之子之後,出現了「台獨金孫」賴清德,民進黨不斷把各種神話往他身上堆疊;他也自信滿滿,覺得「賴神」封號當之無愧。誰料,一場「賴皮寮」風波就把他打出原形,原來他那麼會利用「礦工之子」的身分向社會情緒勒索

一個是台灣之子,一個是台獨金孫,陳水扁和賴清德的封號來得並不偶然。陳水扁是「三級貧戶之子」,賴清德是「礦工之子」,父親都早逝兩人因受惠於台灣公平教育制度加上本身聰慧,順利進入最高學府台大。這類故事,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其實比比皆是。不同的是,兩人因為加入民進黨,靠著犀利辯才與靈活身段不斷被添加身分光環。試想,被稱為一個世代的「之子」與「金孫」,這是多大的榮寵然而,他們卻不斷利用這種人造光環向社會大眾進行情緒勒索

陳水扁貪瀆案爆發後,「台灣之子」一詞已沒有人再提起,直接送入歷史垃圾堆。而「台獨金孫」之名,最近則由賴清德本人自行公開撇清,說他比較喜歡「政治金童」一詞。幕後原因,則是美國政府暗中施壓擔心其強烈台獨傾向會挑起兩岸戰端。問題是,賴清德多次公開宣稱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些足跡他消除得了嗎?

更值得深究的是,在「台灣之子」和「台獨金孫名稱背後充滿了「造神」的意味綠營利用這種宏大敘事來神化當事人創造一種宗教式崇拜想像。民國八十九年(二○○○年)前後,陳水扁確因此掀起一股風潮,當時扁帽及阿扁公仔等個人崇拜物熱賣,台灣社會的藍綠撕裂也達到高潮。而今賴清德尚未當選,卻儼已有一種「無可質疑」的驕傲心態上至其施政下至其老家違建,他都傲慢面對外界質問,彷彿「礦宅」的存在就是社會對他家的「虧欠」。

當年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面對鐵路東移拆遷戶的抗爭,他姿態高傲而強硬反南鐵東移自救會長陳致曉近日回憶,當年賴清德登門力勸其年邁父母速遷竟冒出一句「我八字很重,不是正常人」自詡八字重」,應是賴清德自覺其命格高貴,前程遠大,絕非你們這些凡俗之輩所能抗拒。如今,他面對老家違建及欠稅一再狡辯堅持,恐怕也是看準自己總統之路無人能擋,才能如此頑固執拗。賴清德在市長任內曾拒赴議會二百多天,面對違建死不認錯,這樣的人當選總統,會接受監督嗎?

賴清德和陳水扁的驚人巧合,還包括他如果當選,勢將面對「朝小野大」的局面。無法完全執政情況下,他施政若一味強悍,台灣政局將愈發動盪

走過威權統治的年代,台灣不再需要強人,更不需要偶像崇拜。陳水扁執政時,靠著民進黨的掩護恣意貪腐並利用金錢來控制黨內人物和派系方便自家人干政聚斂。其種種醜聞,至今尚未偵辦完畢,他卻保外就醫在外趴趴走。賴清德曾一再宣示,「特赦陳水扁是其一貫主張;他若當選,貪腐的陳水扁將立刻還其自由之身。這樣的發展,台灣選民真的樂見嗎?

賴清德的行徑,或許不致像陳水扁那麼醜惡,但他的剛愎自用及執拗自戀,絕對是人民不願品嘗的另一種領導風格光看他利用礦宅來情勒台灣社會無法約制個人想望甚至刻意混淆公私分際。金孫尚未上任,已先令人幻滅了



誰掏空蔣經國 禍害台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908/web/ 

◆  誰掏空蔣經國 禍害台灣
◆  公益信託正當化違建 破壞法律安定
◆  有上百個和平理由 為何選戰爭
◆  師長沒有後盾支援 要如何「訓」?
◆  校園割頸 應同理老師的無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誰掏空蔣經國 禍害台灣


2023-12-28 04:39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賴清德談到國民黨對台灣造成的第一個禍害,是擁抱一中神主牌、影響國內團結,馬英九、趙少康等人不但不反共,還親共,說要保護中華民國,但反對軍購、杯葛國防自主,接受九二共識,開放陸生、要恢復服貿,面對大陸的威脅,只會批判台灣挑釁對岸,「國民黨對得起經國先生嗎?」

但「一中」是真的神主牌嗎?這個「一中」 是指哪個「中」呢?北京所強調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馬英九和趙少康所強調的「一中」是「中華民國」,這是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降中華民國憲法所堅持的「一中」,也是侯友宜所強調的「回歸憲法」的一中。賴清德與民進黨所談的又是哪個「中」呢?

很抱歉,賴清德與蔡英文不談「中華民國」,只會喊「中華民國台灣」,甚至國慶與元旦談話連「中華民國」也常省略,往往只提「台灣」或「這個國家」。賴還好意思說國民黨的「一中神主牌」,他其實是把中華民國憲法給拔掉,卻還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這比賴口中所說「國民黨對台灣的禍害」 還要嚴重,因為他們連憲法都不遵守。

其次,賴清德說馬趙等人不反共、還親共,接受「九二共識」,如此怎對得起經國先生?然而,是誰讓中共軍演,讓共機共艦越過海峽中線,還要全民皆兵,向美國購武,不斷挑起兩岸緊張?不就是蔡英文和民進黨嗎?

經國先生以人道考量接納並開放老兵返鄉、兩岸探親,就是要化解兩岸自國共內戰以降的衝突,希望兩岸邁向和平。蔡英文曾在陸委會推動小三通,馬英九則促成大三通,在在證明兩岸是可以和解的。「九二共識」的精神就是「一中各表」,相互尊重彼此存在的事實。蔡英文卻不顧這個精神促進兩岸和解,反而處處激化北京,挾美日抗中,無疑是逼著全民走向戰爭,請問賴清德是要用同樣的手段逼全民上戰場來「保護台灣」嗎?

馬英九返鄉祭祖,處處彰顯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他哪裡親共?哪裡對不起經國先生?反觀蔡英文和民進黨這七年多來做了多少讓中華民國「蒙塵」的政策,與多個友邦斷交,還將責任推給北京打壓!更可怕的是,民進黨得到政權後,只知坐享馬英九任內與北京達成的 ECFA 帶來之利益,待北京一步步欲收回時,馬上又批評北京介選。不去處理和對岸的和平對等談判,讓台灣農漁民天天活在焦慮中,不知生計要如何維持下去!

賴清德口口聲聲國民黨對不起中華民國,對不起經國先生,卻忘了蔡英文和民進黨在過去七年多執政下,貪汙、失政層出不窮,不斷掏空經國先生和國民黨過去建設台灣的成果,是誰才是對台灣造成禍害的元凶呢?更別提「賴皮寮」,賴清德「賴著不走」所反映的正是民進黨「賴著權力不走。選民們是該讓民進黨下台了!










公益信託正當化違建 破壞法律安定


2023-12-28 04:39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


副總統賴清德位於萬里的老家,在新北市府公布相關資料,並比對前後空拍照片,確認其上建築物是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之後才出現。惟賴競總駁斥,稱新北市府的定位飄移,且出示戶口名簿,指建物於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就已存在。面對有違章疑慮的建築,果能如賴副總統所稱,以之為公益信託嗎?

根據建築法授權內政部所制定的違章建築處理辦法,依法應經主管建築機關審查而未經許可即擅自建造之建築物,即屬違章建築。而根據建築法,應經審查許可的建物,不僅包括新建、增建,亦含原地改建,甚至是原建物一半以上的修理或變更,之所以如此嚴格,正是在維護居住安全。

故賴副總統老家就算能證明四、五十年前早已存在,但至今也不可能是當初之原貌,必然有經修繕,甚至是增建或建築物一半以上之變更,若未經審查許可,仍會落入違章建築之範疇。面對新北市府與賴競總間的爭執,還是應由中立的第三方鑑定者,會同雙方來實地勘驗,才能免於口水戰。

至於違章建築,依據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六條之規定,原則上就應拆除,無緩拆或免拆之餘地惟依此法第十一條之一第一項,若屬既存違建,在不影響公共安全下,就由地方政府主管建築機關,分類分期列管拆除。而此等列管之建築,就只能修繕,絕不能為新建、增建、改建或修建。

是否為既存違建,則由地方政府來決定,故一般以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卅一日前為既存違章建築的印象,實僅是陳水扁當台北市長時所頒布的處理規則,並非全國標準。如台中市以民國一○○年(二○一一年)四月廿日之前,新北市則是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六月廿五日前,就可看出因地制宜的不同界定。故賴副總統的老家,即便被判定是違章,但屬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之前的既存違建,也僅須列管;至於緩拆或輔導合法與否,則待新北市府與當事人之協商。

違章建築雖不能登記為不動產所有權,但司法實務卻肯認此等建築具有事實上的處分權,仍可為交易標的,亦得依信託法為信託。依此而論,賴副總統的老家就算被判定是違章建築,若為公益信託,似也無不可。只是依據信託法第七十條第一項,公益信託應由目的主管機關為許可,則如公益信託的目的是為礦工生活紀念館,到底要由文化部、勞動部、教育部,甚或是環境部,來接下這燙手山芋,就會出現問題

無論是由何機關來接手,並因此為許可,除得面臨選舉將屆的政治壓力外,也等同是以公益信託之名來正當化違章建築,這不僅有因人設事之疑,亦破壞法律安定性為免如此之質疑,根本之道,還是得通盤檢討長久以來備受忽略礦工居住權之保障










有上百個和平理由 為何選戰爭


2023-12-28 04:39  聯合報/ 關中/考試院前院長


中美之爭本質上是權力之爭,是一個新興的強權與既得利益強權之爭中國未必要挑戰美國的霸權,但西方歷史的邏輯是國強必霸美國要全力阻止中國超越美國,但中國壯大的能量和速度,發展的潛力和韌性早已超過美國的想像

為了挽救美國的霸權,美國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中國一方面以戰略耐心,以時間換空間;另方面也以底線思維放棄幻想、勇於鬥爭」,做最壞的打算,無懼美國的挑戰。

中美之爭國際社會上權力轉移現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在衰退,以中國為首的非西方力量在崛起這個現象在廿一世紀前廿年已充分證明,過去兩年尤為顯著,這種結構性的變化無法逆轉

由於美國國力衰退,所以會強調價值和意識形態。但在國際社會上,地緣政治的變化和權力的轉移,是現實的存在,不是想像中或情緒化的幻想。中國的成就是生產力和治理績效成果,是社會主義結合資本主義實用主義,和意識形態無關。美國以意識形態貶低中國,只能自曝其短既無正當性也無可能性

由於美國實力不足,所以才會拉幫結派,全球奔走,籌組抗中聯盟。美國恐嚇世界,如台海發生戰爭將重創世界經濟,全球會損失三兆美元。美國政府官員和軍方人士也一再宣稱中國武力攻台將損失慘重,並會遭到比烏克蘭大五百倍的制裁。甚至警告中國,解放軍已經四十多年沒打過仗,攻打台灣兩棲登陸十分困難。但美國從未說過它在台海戰爭中會獲勝,至少在國防部的兵推中,美國均是慘敗

事實上,在台海戰爭中,中國享有主場優勢,不但中國海軍已是全球第一,中國的導彈可覆蓋第一、第二島鏈,精準打擊。在台灣八百公里飛機不加油的範圍內,中國有四十多個機場,超過一千架戰機,加上三艘航母。而美國只有一個沖繩的嘉手納機場,約一百架戰機,距台灣六百公里。海軍只有日本一個橫須賀軍港距台灣兩千公里。在台海發生戰爭的情況下,美國航母必須退到四千公里以外,否則一艘被導彈擊中,便會犧牲五至六千名官兵。對共軍而言,台海戰爭,開戰即決戰,所有美軍在西太平洋軍事基地將無一倖免。美國如膽敢攻擊中國本土,必遭中國對美國本土報復,將是核戰。美國將被毀滅,中國軍備已地下化七十年,尚可倖存。如果只打傳統戰爭,靠的是生產力和製造業。中國目前的製造業是美國的兩倍,供應鏈遍及全世界,戰略物資、鋼、鋁、稀有金屬、造船均占世界五十%以上,美國只有個位數,甚至只有一%或二%。

美國一些學者一再提醒美國最大的利益是避免與中國發生戰爭,並說這是一個可以避免的戰爭習近平和一些美國學者也稱中美有一百個理由可以和平共處,為何非要選擇戰爭不可

美國政府會說出一大堆理由指責中國的不是,如不遵守國際秩序(指的是美國的法律)、對外侵略(不是說中國四十多年未打過仗嗎?)、破壞台海和平(台灣是中國的領土,是誰在破壞台海和平?)等,但真正的理由只有一個,便是要阻止中國超越美國。為此,美國已決心和中國進行長期的競爭,即使激烈的競爭,但戰爭絕非是美國的選項。美國已一再表示無意與中國衝突(四不一沒有),但在台灣問題上,如處理不慎,仍難避免擦槍走火。











師長沒有後盾支援 要如何「訓」?


2023-12-28 03:59  聯合報/ 陳吳煜/高中教師(新北市)


新北市一名國中生因試圖阻止別班女學生進入教室,遭女學生找來的男同學用刀割頸,很遺憾最後國中生不治身亡。近日相關話題在社群及市井間熱議,除了指責女學生及帶刀的男同學之外,有人責罵校方師長管理不力,未善盡搜查違禁物品的責任。更有部分有心人士趁著大選前將責任怪罪於新北市府及教育局未盡督導之責,相信民眾應能清楚分辨這樣的謾罵早已無濟於事。

因這次事件,關心教育議題的民眾肯定能注意到,現行的輔導管教規定早已定明,若沒有確切證據,師長不能任意搜查學生的書包或隨身提袋。先前就曾有立委舉行記者會指責某國立高職師長,在校外教學時公然翻查學生行李是「目無法紀、違法失職」;試問,即使師長接獲通報有學生攜帶危險物品,若沒有十足把握,誰敢要求學生交出包包及身上物品供人檢查呢?責怪校方未能及時搜查出那把凶器,就像是指責捷運站員或公車司機不能阻止偷拍性騷犯進站、上車一樣,根本是讓校方師長啞巴吃黃連。

據報導,帶刀割頸的男學生是曾被少年法庭裁定收容於少年觀護所的曝險少年,雖說青少年都應有平等的權利接受教育,但如果校園內出現一位這樣的學生,校方怎有足夠的資源與人力隨時關懷這樣的孩子?過去曾提倡師長要能教訓輔三合一,「教」是師長的基本職責,但師長沒有任何後盾支援,要如何「訓」?這樣的突發事件,更不是「加強輔導」這種風涼話就能結案的!

筆者建議應增加「停學」與「在校獨學」制度,對於曝險或極易影響其他學生受教權及安全的高風險學生,輕者強制由校安人員留在校安中心或小教室接受線上教學,嚴重者直接請家長帶回家庭管教數日不得到校,而這類學生的認定及處置,也應給予校方足夠的權力進行。人權受教權固然重要,但不是只有高風險者的權利需要被維護,校內其他多數同學的權利也該被守護。

當我們一味地仿效其他國家教育制度高唱學生學習主體給予學生自由教育風氣的同時,執政者與專家們更不該只學半套。他國對於家庭教育的看重與究責並不亞於學校教育。孩子最終還是家長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長大、受正常的教育,那就要各盡其職,不要將孩子的教養與安全都推給任何一方。

犧牲了一名國中生,惋惜之後就該著手改變,更何況已經不只一名學生受到傷害了!難道我們還要痲痹下去,或者讓小孩帶著防身器具和護身符出門嗎?












校園割頸 應同理老師的無助


2023-12-28 03:59  聯合報/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新北校園攻擊事件」令人難過與憤怒,不少人這才驚覺,曾幾何時台灣中小學校園也變得如此不平靜,各界紛紛呼籲重視校園安全。殊不知,各種校園衝突事件已然層出不窮,近年來更有增加趨勢,甚至不乏有生對師的攻擊事件,確實值得各界嚴肅面對。

此次不幸事件後,潘文忠部長提醒教育人員,稱要依教育部輔導管教辦法,老師如知悉學生攜帶刀械等違禁品應立即通報學校,學校也應緊急通報。部長並要求學校加強輔導在行為各方面需要特別協助的學生,對受到驚嚇的學生提供諮商協助,也希望老師透過課程或導師時間,提醒學生使用蘿蔔刀或其他文具時務必注意安全。

其實,部長對教育人員的呼籲,正是台灣中小學老師工作的日常。教育官員千篇一律的回應,除了讓人感到不食人間煙火,也難以從根本減少校園攻擊事件。老師的吶喊是:當學生不服管教,甚至攻擊同學或老師時,學校老師應該怎麼自處?而當相關人員無能為力,家長也不負起監護人基本管教責任時,學校與老師的支持體系又在哪裡?教育部除了一再課責學校,還能對學校提供哪些具體協助

老師有輔導管教學生義務,問題是,教育部所稱教師輔導管教規範,不僅難以保障老師有合理管教措施,老師在進行輔導管教行為時,還可能反遭學生、家長投訴,從而成為校園事件中的當事人。在層出不窮投訴甚至濫訴下,不少老師深感動輒得咎;在不信任教育人員、甚至敵視教師的教育氛圍下,校園裡「多管閒事」的教育人變少,不是因為老師不再懷抱教育熱忱,而是確實有太多令學校人員心力交瘁的管教爭議,何況還可能因此身陷曠日廢時的「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中。在分身乏術又無力回天下,愈來愈多的老師只好選擇明哲保身、感慨不如歸去,這無疑才是台灣教育的一大危機。

再以學生攜帶違禁品到校或嚴重行為偏差學生的管教問題為例,學校人員若知悉,怎可能不加以勸誡?要問的是,除了學校,為何不同時責問家長有無善盡管教責任實則,不是學校消極不作為,而是在學生基本權益備受呵護的現在,就算學校恪遵相關程序搜查學生書包,還是有可能被投訴;回到學校現場,為避免整個班級的師生互動、班級經營以及既定教學進度陷入惡性循環,面對屢勸不聽的學生,在現實面,老師除了苦口婆心道德規勸,到底還能有何積極作為?

凡此,現階段學校面臨的輔導管教困境,以及第一線人員的無力與挫折,顯然已不是教育官員呼籲精進輔導管教措施就能解決。誠懇建議教育部嚴肅面對校園事件結構性原因,同理看待學校與教師的無助,徹底檢討輔導管教相關規範,研議增置相關人力與資源協助學校處理校園衝突事件。針對學校難以管教之學生,更應修法課予家長管教義務明訂罰則

很遺憾,在學校不斷承受壓力同時家庭與親子教育卻少人聞問;與其主打讓學生留校到晚上,總統候選人何不帶頭呼籲重拾家庭教育功能,並課以父母更多的管教責任?要知道,式微家庭教育疏於陪伴孩子父母,或許才是校園衝突事件根源



闕志克/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城之爭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城之爭
◆  劉維公/賴皮寮政權
◆  廖元豪/憲法護你這麼久,還說它是神話?
◆  魏國彥/長三角的長遠憂患






闕志克/粵港澳大灣區三城之爭


2023-12-28 03:59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最近參加一個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調研香港、深圳、廣州的科研公司與新創管理單位,對大灣區的定位、規畫和落實現況有較深入的了解。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總面積約五點六萬平方公里。根據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資料,大灣區總人口超過八,六○○萬,生產總值超過十三萬億元人民幣。

大灣區的設立有多重目標,首先意圖建立可與美國舊金山灣區一較高下的創新科技產業聚落;其次將形成港澳特區與中國內地在生活、教育、經濟層面進一步融合的示範區域;最後必須成為習近平任內只許成功的標竿建設政績,特別在雄安新區的發展漸呈敗象之際。

大灣區的願景雖然宏偉,但落實到執行層面仍有許多挑戰,其中之一便是香港、廣州、深圳三個城市在大灣區的定位與分工;更直白地說,大灣區發展的潛台詞就是三城角逐領頭羊位置競爭

香港因英國的法律制度,在國八十六年(九七)回歸乃至特區國安法施行後仍得以保持其金融、貿易及高等教育優勢,然在高科技產業優勢並不明顯。因此,香港定位自己為大灣區高科技公司從○到1的發源地,一旦高科技公司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在市場驗證成功且營收達到一定里程碑,進一步規模擴大,亦即從1到N,就應往大灣區的廣東腹地發展,大疆無人機公司就是循著這樣的軌跡發展起來。香港創新園公司負責管理所有科學園區,為新創公司提供場地、籌資、商務等一站式服務,至今輔導超過一千五百間、團隊來自廿四個國家的創科公司,包括十二家獨角獸企業,成績斐然。

坐擁「硬體之都」和「深圳速度」的深圳要成為大灣區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軸心,底氣與實力都充足許多,這也反映在與我們午宴的深圳市台辦主任言談中篤定和自信。即便在世界頂級高科技的研發,深圳的華為、比亞迪、騰訊、大疆也有強大的人才與競爭力。在深圳河截彎取直形成兩個河套」科技園區,屬於深圳的園區樓宇建設風風火火、蔚然成林;屬於香港的園區則進展相對緩慢。至今深圳的河套園區已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高新技術研究院,包括中科院院士俞大鵬國際量子研究院、原來微軟研發總裁沈向洋數字經濟研究院新竹清大出身陳福榮所領導福田研究院等

廣州本來是珠江三角洲政經與運輸中心,在深圳興起後風華逐漸黯淡。但廣州仍有逐鹿大灣區的雄心,它的祕密武器便是地處珠江三角洲幾何中心國家級南沙新區,這裡有國際億噸港口、中科宇航火箭製造廠中科院明珠科學園深海產業基地等。為引進國際人才,在新冠期間火速建起、捨棄系所概念、強調跨領域整合教育的廣州香港科大。廣州對這所大學的殷殷期盼反映在該市書記對該校倪校長說:「校長,您的所有要求該給的都給了…」為此倪校長承認壓力很大,但信心十足地預測這個大學對廣州產業競爭力實質提升

在回程前的晚宴,香港前特首、也是大灣區原始擘畫者梁振英也出席。對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梁振英侃侃而談幾個想法,內容具體多樣、頗有創意。他特別提起「」對清明上河圖繁榮茂景重要性,進而衍生類似的溝通角色對港陸與兩岸的共榮發展也一樣重要。臨別時梁振英與在席諸君共勉:「以今天比明天好的身體爭取明天比今天好的國家。」空谷跫音,久久不息。 



彭金隆/杞人憂天 是風險管理的典範?

◆  彭金隆/杞人憂天 是風險管理的典範?







彭金隆/杞人憂天風險管理典範


2023-12-28 04:39  聯合報/ 彭金隆(作者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學生時代讀歷史學到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西周東周共計約莫八百年,但讓我非常驚訝的是,當時在諸多大國縫隙中還存在一個小國家,從建國到被楚國所滅,前後國祚竟然超過一千年,國雖小卻遠比周朝還長命。這個小到司馬遷寫史記時說他是「小微,其事不足稱述」的國家,就是千古以來,被一句成語「杞人憂天訕笑杞國

杞國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的代名詞,連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都不約而同曾以杞國為譬喻,寫下「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及「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的詩句,可見這句成語的時空穿透力

杞人憂天」的故事出自《列子.天瑞》,單看文章的前半,確實會對杞人產生無聊憂天的印象,但文章繼續看下去卻會有很不同的發現,文章講完杞人憂天後,接著就提到有人用天地不會毀壞的理論,勸說杞人莫要煩惱。而作者的本意其實是想舉出對照正反的兩個看法,闡述「以上皆非」的哲學觀,列子最後總結兩方意見笑著說:「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好一句「吾所不能知也」!

研究風險的人都清楚,風險本質就是不確定與難以預測,所以對風險敬畏憂心很合理正確態度。列子如果身在現代,也許會是一位出色風險專家

再者,列子會舉杞國為例,應該不是偶然。剛剛提到商滅夏朝,便把大禹後人封在杞這個小地方,小國寡民夾在大國縫中,在強鄰壓迫流離遷徙多次輾轉從河南來到山東杞國十足是個歷經磨難又多災的國家正是杞國乖舛命運讓杞國人有更高憂患意識。而且根據史書記載,杞國當時出現過極為罕見「隕星如雨」大災,所以杞國人會憂天也是有其時空背景。當時有這麼多國家可以舉例,作者慧眼獨具挑上杞國,某種程度或許也反映作者敬天畏地謹慎看待風險想法

風險管理教科書告訴我們,風險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以能存活(survival)為目標,唯有存活下來才能考慮後續的穩定與發展,否則一切都是幻想。杞國存活超過千年,即使盛世如漢唐也很難比拚,因為國小,司馬遷認為「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而沒有太多記述,他們到底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不可得知,但從結果來看,杞國達成風險管理目標存活下來,則是不爭的事實。

杞國身在大國博弈亂局中,又處諸多天災威脅之地,實在沒有不憂天憂地的權利,若不是謹小慎微靈活通變時時做好風險管理,如何能處亂世而能確保安好否則一個連史記都懶得記載的小國,憑什麼可以國祚延展千年!對比當年杞國的處境,想想現在的我們似乎也有點攬鏡自照感覺

杞國人在幾千年前展現面對不確定性應該有風險意識觀念,可惜後人只記得訕笑杞人憂天」的一方,卻未看見杞人「遠見」的一面。確實「遠見」與「憂天」有時很難區分,想想當年提出溫室效應地球暖化警告先知,有多少人是用杞人來看待?再看看現在全球風起雲湧永續減碳風潮,對「杞人憂天這句成語潛在積極涵義,或許就會有不同詮釋因為面對「吾所不能知也且難測風險料敵從寬謙卑應對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