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彭金隆/杞人憂天 是風險管理的典範?

◆  彭金隆/杞人憂天 是風險管理的典範?







彭金隆/杞人憂天風險管理典範


2023-12-28 04:39  聯合報/ 彭金隆(作者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學生時代讀歷史學到最長的朝代是周朝,西周東周共計約莫八百年,但讓我非常驚訝的是,當時在諸多大國縫隙中還存在一個小國家,從建國到被楚國所滅,前後國祚竟然超過一千年,國雖小卻遠比周朝還長命。這個小到司馬遷寫史記時說他是「小微,其事不足稱述」的國家,就是千古以來,被一句成語「杞人憂天訕笑杞國

杞國人在歷史上一直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的代名詞,連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都不約而同曾以杞國為譬喻,寫下「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及「但求椿壽永,莫慮杞天崩」的詩句,可見這句成語的時空穿透力

杞人憂天」的故事出自《列子.天瑞》,單看文章的前半,確實會對杞人產生無聊憂天的印象,但文章繼續看下去卻會有很不同的發現,文章講完杞人憂天後,接著就提到有人用天地不會毀壞的理論,勸說杞人莫要煩惱。而作者的本意其實是想舉出對照正反的兩個看法,闡述「以上皆非」的哲學觀,列子最後總結兩方意見笑著說:「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好一句「吾所不能知也」!

研究風險的人都清楚,風險本質就是不確定與難以預測,所以對風險敬畏憂心很合理正確態度。列子如果身在現代,也許會是一位出色風險專家

再者,列子會舉杞國為例,應該不是偶然。剛剛提到商滅夏朝,便把大禹後人封在杞這個小地方,小國寡民夾在大國縫中,在強鄰壓迫流離遷徙多次輾轉從河南來到山東杞國十足是個歷經磨難又多災的國家正是杞國乖舛命運讓杞國人有更高憂患意識。而且根據史書記載,杞國當時出現過極為罕見「隕星如雨」大災,所以杞國人會憂天也是有其時空背景。當時有這麼多國家可以舉例,作者慧眼獨具挑上杞國,某種程度或許也反映作者敬天畏地謹慎看待風險想法

風險管理教科書告訴我們,風險管理主要目的,就是以能存活(survival)為目標,唯有存活下來才能考慮後續的穩定與發展,否則一切都是幻想。杞國存活超過千年,即使盛世如漢唐也很難比拚,因為國小,司馬遷認為「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而沒有太多記述,他們到底做了什麼豐功偉業不可得知,但從結果來看,杞國達成風險管理目標存活下來,則是不爭的事實。

杞國身在大國博弈亂局中,又處諸多天災威脅之地,實在沒有不憂天憂地的權利,若不是謹小慎微靈活通變時時做好風險管理,如何能處亂世而能確保安好否則一個連史記都懶得記載的小國,憑什麼可以國祚延展千年!對比當年杞國的處境,想想現在的我們似乎也有點攬鏡自照感覺

杞國人在幾千年前展現面對不確定性應該有風險意識觀念,可惜後人只記得訕笑杞人憂天」的一方,卻未看見杞人「遠見」的一面。確實「遠見」與「憂天」有時很難區分,想想當年提出溫室效應地球暖化警告先知,有多少人是用杞人來看待?再看看現在全球風起雲湧永續減碳風潮,對「杞人憂天這句成語潛在積極涵義,或許就會有不同詮釋因為面對「吾所不能知也且難測風險料敵從寬謙卑應對總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