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冷戰 台商當心「2020大限」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035/web/

◆  聯合報社論/從「東廠」到「義和團」的促轉會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罵豬,意在…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冷戰 台商當心「2020大限」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新冷戰 台商當心「2020大限」


2018-12-20 02:0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月初美中達成貿易戰暫時停火的協議,近日美國總統川普又推文表示,美中可能很快就能達成貿易協議,似乎美中貿易戰已經好轉;然而,美國已經啟動與貿易戰不同性質的「新冷戰」,尤其是今年8月國會通過的「防中三法」,將會深深影響未來台商的全球布局。
防中三法為:「民國108年(2019年)版國防授權法」、「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以及「出口管制改革法」,這三法的主要防堵對象都明指中國,短期內對台商影響最大的是民國108年(2019年)版國防授權法所設定的「民國109年(2020年)8月大限」。簡單來說,就是民國109年(2020年)8月以後,台商如果要跟美國政府做生意,就要把工廠搬出中國
民國109年(2020年)版國防授權法889條規定,將對五家中國通訊以及影像監視系統公司華為、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進行兩階段的嚴格抵制。第一階段是民國108年(2019年)8月起美國政府禁止採購這五家企業的產品;第二階段是民國109年(2020年)8月起使用這五家公司產品的企業,將被禁止與美國政府機構簽訂契約。
這條禁令意味著民國109年(2020年)8月後台商有產品要輸往美國,而這些產品可能會被美國官方所採購,從筆記型電腦、手機、到辦公用品,甚至是公立醫院的健身腳踏車,都必須將生產基地搬出中國,因為在中國境內的工廠,所利用的通訊設備很難不用到華為或者中興的產品
為了規避禁令,未來台商可能需要進行比較細膩的操作,例如將輸往美國的商品分成中國製造與非中國製造,而非中國製造產品上面貼上(華為/中興Free)的標籤,以供美國公家單位採購。這樣的法律看起來荒謬,但是民國109年(2020年)8月之後卻是可能真實發生。
這個民國109年(2020年)大限,會不會只是美國在貿易戰中壓迫中國的一個籌碼?這個設想不無可能,國防授權法是每年國會都會審查一次的法律,也就是說民國108年(2019年)版國防授權法的實質效力只有一年,如果明年的中美關係大解凍、民國109年(2020年)版國防授權法也許就會解套。
但是從兩個角度,我們寧可建議台商認真看待民國109年(2020年)大限。首先,日本企業已經開始認真面對此問題。日經新聞報導,因為民國109年(2020年)大限的殺傷力太大,日本企業原先半信半疑,後來透過在美國的法律顧問公司去探詢真實性,所得到的答案是,美國政府與國會玩真的可能性極高,日本企業紛紛開始檢視企業內使用多少華為與中興的產品,並且檢討生產線移出中國的可能。此外,日本電信龍頭NTT社長澤田純日前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表示,雖然目前NTT有銷售華為手機,但是因為民國109年(2020年)大限,如果NTT在民國109年(2020年)後繼續銷售華為手機,有可能無法拿到美國政府的契約,因此NTT會評估未來是否繼續銷售華為手機。
另一個觀察角度是,美國國會對於華為與中興的封殺,與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無關,是來自於美國與中國科技霸權爭奪的新冷戰。早在民國101年(2012年)還是歐巴馬總統時代,美國國會就公開呼籲,因為擔心華為與中興的產品會被作為中國間諜活動的工具,希望美國企業不使用這兩家產品,並且在民國106年(2017年)通過法律,首先禁止國防部採購華為與中興的產品
新冷戰與貿易戰是截然不同的結構。貿易戰是為了改善不公平貿易,只要貿易逆差與貿易障礙得到解決,貿易戰就會停止,但是新冷戰是鮮明的敵我意識,除非未來美國已經確定獲得勝利,中國的科技產業已經衰退到不會對美國的科技霸權產生威脅,否則美國會持續的敵視、封鎖與削弱中國的科技企業。在這過程中,如果有外國企業被認為協助中國,將會遭受到同樣的敵視,這就是民國109年(2020年)8月大限背後的美國戰略考量
台商一向講求不靠邊站與和氣生財,但是美國發動立場鮮明、非友即敵的新冷戰,台商必須冷靜審視美國的政策變化,以免遭流彈擊傷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罵豬,意在…


2018-12-20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右)日前在總統府舉行「迴廊談話」,談到非洲豬瘟議題,請國人務必多多注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人談非洲豬瘟而色變。蔡總統也發表談話,強調防疫須全民總動員。但除了呼籲「守護台灣豬」,蔡英文順便嚴厲要求對岸「不得隱匿疫情」,「有義務」如何如何,讓迴廊談話似兼具了「正告中國政府書」的功能。
以兩岸距離之近,人民往來頻繁,以及對岸揭露資訊的不良紀錄,此刻提高警覺是必要的。但是,非洲豬瘟並非只從對岸而來,國人愛旅遊的捷克、匈牙利等國也都是疫區。為求有效防疫,國家領導人更應尋求跨境合作,為何卻專注於「藉豬發揮」的議題呢?
須知,論官僚心態,兩岸烏鴉一般黑。台灣曾有獨立媒體工作者完成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揭露農委會如何隱匿禽流感疫情。該片引發重大迴響,但對於這項指控,農委會可曾提出讓人信服的解釋?
同樣討論民生安全及「隱匿實情」,日本積極外銷核安疑慮食品,也是紀錄不佳。我環保團體曾赴日考察,發現日本民間對該國政府極不信任,指農林水產省公布的資料多片面之詞,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甚至自組檢驗所,以更嚴格標準驗過才敢吃。對此議題,民進黨政府又是何種態度?何嘗見過小英總統以同等嚴厲姿態發表「正告日本政府不得隱匿實情」的檄文
守護台灣,人人有責但將個人政治信仰藉「豬」發揮,顯有雙重標準,也暴露出項莊舞劍之心這種「偷渡政治」的用心怎可能掩人耳目?民意早已用選票表達了不買這個帳







聯合報社論/從「東廠」到「義和團」的促轉會


2018-12-19 23: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促轉會日前舉行任務進度報告記者會,對許多轉型正義的議題提出建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1124滅東廠」是上月選舉的熱門口號之一,反映了民眾對促轉會之憎惡但在正副主委和祕書長均出缺的情況下,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繼續出招在國會提出新台幣改版、軍營去銅像、儀隊撤出中正紀念堂等三項主張,咄咄逼人。儘管這些要求在相關部會碰了釘子,蔡英文總統也說「去蔣」不是促轉會說了算;但一個缺乏適當角色定位的促轉會如何繼續存在,是一個大問題
促轉會正副主委出缺已相當時日,行政院遲遲不把人補齊,莫非自知這個以「東廠」自命的機構已無力回天,因此要等它自己慢慢萎縮衰亡?但促轉會目前的運作卻非如此,儘管群龍無首,內部的委員及小將們卻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作為愈發肆無忌憚。這點,從楊翠大剌剌以「夾娃娃機可增鑄硬幣」為由,要求國幣為轉型正義改版「去蔣」,即一目了然。走了張天欽以鬥爭為目的的「東廠」,促轉會卻似乎更上層樓,儼然升級為「義和團」式的公開叫囂,令人擔憂
表面上看,蔡總統和民進黨對促轉會目前的作為並不苟同;實際上,卻無法節制該會的作為。蔡英文說「去蔣不是總統說了算,也不是促轉會說了算」,柯建銘則稱「促轉會應先做一些累積公信的事」;這些都是正確的見解,卻無一解決促轉會定位迷航的問題。試想,府院如今連促轉會正副主委的人事都不敢碰,卻只能站在外面對一些小事指指點點說應該如何,這不是本末倒置是什麼?
正本清源而論,促轉會成員之所以膽敢「拿著雞毛當令箭」,主要問題還在當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制訂太過張狂而草率所致。《促轉條例》除罔顧中華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實,更踰越法理訂出許多超越憲法的條文,任意抄襲德國的轉型正義概念胡亂套用於我國,以致如今該法一付諸執行就踐踏是非,激起民怨
舉例而言,《促轉條例》第三條,任意指定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到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六日止為「威權時期」,必須清算;第二條則規定,所有「威權象徵」必須清除。這兩條,當然被促轉會的義和團小將奉為聖旨,改國幣、改路名、改校名、去銅像都因此而起,楊翠等人的理直氣壯也因此而來。民進黨立委可以辯稱,清算並非他們立法的原意;但如果沒有這樣的用意,卻訂出了這樣的法令,只是立法技術太差嗎?還是貪功躁進?何況,蔡政府又邀集了一批信奉這種理念的「志士」進入促轉會執行該法。在這種情況下,促轉會不變成「東廠」或「義和團」才怪,不是嗎?
再說,民進黨把民國卅四年到八十一年定義為「威權時期」,除了基於鬥爭國民黨的目的,有何法理根據蔣中正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產生的總統,儘管多年來選舉制度歷經修改,但他的憲政正當性和蔡英文沒有兩樣。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有何資格自己造一個法,把他和蔣經國打成「威權統治者」?現代民主的政黨輪替有這樣的旁門左道嗎?
除了去蔣換幣的問題,促轉會最近執行撤銷白色恐怖有罪判決的公告,也出現了嚴重的價值黑洞,暴露《促轉法》的蒼白。促轉會最近公告了兩波計兩千七百多人的政治受難者「除罪」名單,其中,有四百多人是中共列冊並立碑紀念的「烈士」簡言之,中共承認這四百多人是當年派來台灣進行滲透的「共諜」,但促轉會在平復白色恐怖受害者時,竟不分青紅皂白將這些經過軍法審判的「共諜」一起「除罪」。試問,那些年人們在台灣經歷的動盪和驚恐,在今天促轉會眼裡,沒有任何是非價值值得分辨嗎?
促轉會今天之所變身為「東廠」和「義和團」,都是因為一部大腦充血的《促轉法》。不廢促轉會,就得先修促轉法

【重磅快評】錯認小英有彈性 老馬遭蔡怒斥剛好而已?

◆  【重磅快評】錯認小英有彈性 老馬遭蔡怒斥剛好而已?
◆  【即時短評】柯P重提兩岸一家親 說給對岸及民進黨聽

◆  【重磅快評】「紅衛兵」台大暴衝 受害的豈只是江教授
◆  【重磅快評】敗選的懲罰?高雄大眾運輸免費悄悄喊卡
◆  【重磅快評】「美少女」獨守空閨 誰讓圓仔不性福?
◆  【重磅快評】國民黨還在從阿嬤的嫁妝箱中找人嗎?
◆  【重磅快評】陳思宇會是戳破柯P神話的「吳音寧」?
◆  【重磅快評】聯合國氣候峰會不關台灣的事?







【重磅快評】錯認小英有彈性 老馬遭蔡怒斥剛好而已?


2018-12-20 15:05 聯合報  主筆室
前總統馬英九上午出席《八年執政 回憶錄》新書發表會,書中談到「總統的前後期同學」,對前總統李登輝和陳水扁有褒有貶,對現任總統蔡英文評價負面。記者曾吉松/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發表《八年執政回憶錄》新書,書中提到馬任台北市長時,有次在行政院會談到以「中華台北」參加國際組織,卻遭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怒斥「那是你們國民黨用的」。
原來如此!為什麼蔡政府昩於國際現實,對東奧正名公投的態度曖昧,初期縱容暗助,中期遙相附和,直到最後才作一些不乾不脆的形式切割,在十幾年前蔡英文一句「那是你們國民黨用的」話裡,有了答案。
原來如此!為什麼外交部在東奧正名公投已遭台灣人民以五成五的反對票數打臉後,還繼續熱中於正名大業,除下令外館臉書換臉,更要求對外活動名稱避免使用「中華台北」,只看當年蔡英文如何怒斥馬英九,就明白了。
暫且不談權宜使用「中華台北」的緣由、艱辛與無奈,至少在國際政治與體壇現實下,台灣優秀子弟有了在國際上發光發熱的機會。
但蔡英文如此拒斥「中華台北」,原來在她的認知裡,那是國民黨用的!
只是從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到中華民國總統,除了那座台灣總督府外,蔡英文目前所享有的一切尊榮與權柄,哪樣不是「國民黨用的」?真委屈蔡英文了!
馬英九的回顧,提供了一些觀察線索。馬在新書中談到「總統的前後期同學」,對李登輝和陳水扁都有褒有貶,獨對蔡英文評價負面。他認為,蔡英文原本是有彈性的人,但兩人君子之交在蔡任陸委會主委後質變
事實上,李登輝在蔣經國時代只坐三分之一板凳;陳水扁就職時也有條件說過「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蔡英文在李登輝還掛著「國統會」旗號的年代裡,做個「有彈性的人」,毋寧也是正常的表現。
然而,蔡英文一旦手握權力,就只見意識形態掛帥,而昩於現實,不知彈性為何物
因此,蔡英文在扁朝當陸委會主委時,可以怒斥馬英九;當總統後,也可以枉顧民生,豢養廠公廠衛,執意去中、去蔣、霸凌軍公教、追殺國民黨;即使九合一敗選後,更要堅持改革,「繼續做」。
看來,馬英九所說「蔡英文原本是有彈性的人」,恐怕是有本質上的認知錯誤被蔡英文怒斥,大概只是「剛好而已」
不怪馬英九。這次九合一選舉,台灣民眾已經用選票表達了對過去認知錯誤的覺醒;現在民進黨多數同志也發出了相同的喟嘆,只剩「保皇派」在權力面前還是很有「彈性」







【即時短評】柯P重提兩岸一家親 說給對岸及民進黨聽


2018-12-20 02:23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2018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圓山飯店舉行迎賓晚宴,台北市長柯文哲致詞時提到「兩岸一家親」。記者王騰毅/攝影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天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在歡迎晚宴致詞時,已先重提「兩岸一家親」。柯文哲雖在九合一選舉期間避談「兩岸一家親」,但選舉已過,這時重提,除了展現東道主的善意,說給對岸聽,也在凸顯個人的兩岸路線,說給九合一大敗的民進黨聽。
九合一選前一周,上屆金馬獎影帝涂們在頒獎典禮說出「中國台灣」、「兩岸一家親」,引發政治效應;隔天柯文哲受訪,絕口不提「兩岸一家親」,外界也解讀他怕多說多錯,影響選情。
如今選舉結束,「北柯」「南韓」分別當選,「兩岸經濟牌」在選後引起不少討論。先前就有消息指柯文哲在兩岸立場上沒有改變,只是選舉時避談,不希望遭對手做為攻擊話柄;對照他昨天提及「五個互相」和「兩岸一家親」,似可作為佐證。
柯文哲為了辦好雙城論壇,以「兩岸一家親」的說法迎賓,其實合情合理。倒是他在連任台北市長之後,儼然已成民國109年(2020)總統熱門人選,也成了藍綠共同假想敵;尤其民進黨跟他還存在「綠白合作」的想像,他的兩岸主張也成了雙方能否合作的關鍵。
就在昨天,此次登記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卓榮泰及游盈隆都拋出兩岸政策大辯論。這個辯論,原本可能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提供解套機會,也為「綠白」在兩岸路線上求取一致,跨越合作障礙。
不過,卓榮泰直言「兩岸可以彼此親來親去,但不是一家親」,並強調民進黨跟柯文哲可以當「再進一步交往的朋友」,但須在共同中心思想、核心價值之下。這一番話,也等於逼迫柯文哲必須修正「兩岸一家親」路線,否則綠白將難以合作。結果,柯文哲昨晚重提「兩岸一家親」,無異回潑卓榮泰一盆冷水,根本不甩民進黨的「求和」。
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從選前避談,到選後重提,難免有其戰略運用的目的,若要爭取大位勢必還要接受挑戰;但他把「人民福祉當作最優先」,作為處理兩岸關係應有的態度,確也難以挑剔,也等於同時說給兩岸領導人聽。
對岸固然還在「聽其言,觀其行」,但柯文哲至少敢於展現熱情反觀民進黨,只知「檢驗」柯文哲的兩岸主張,不知何時才要「檢討」冰封多時的兩岸政策

聯合筆記/從令出多門到令出無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5035/web/

◆  滴水不漏防非洲豬瘟 從各部會到全民都有危機意識?
◆  菜價崩 農民苦 等嘸蔡總統關心
◆  聯合筆記/從令出多門到令出無門
◆  別自居正義 對個人公審獵巫
◆  誓死捍衛發言權
◆  學德國 政治不介入校園
◆  太上皇 打著正義牌去蔣
◆  阻兩岸私誼 談什麼公交
◆  政策做後盾 養出單車風景
◆  女力無限 比「水行俠」更果決勇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從令出多門到令出無門


2018-12-20 00:45 聯合報  林修全
促轉會提出新台幣「去蔣」改版等想法,卻遭相關單位打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選前到選後,民進黨政府令出多門,接下來,恐怕將會是令出無門。
最近有兩件事情,行政部門互打嘴巴。其中,爭議最大的是促轉會提出幾項建議案,包括新台幣、中正紀念堂和軍隊營區,主張應該要去蔣化。結果,短短幾小時後,相關部門一概否認相關規畫,就連蔡英文總統都趕忙跳出來滅火,避免爭議繼續延燒。
第二件事情,是環保署指稱財政部將在民國109年(二○二○年)提出碳稅方案,同樣地,不到半天時間,財政部和經濟部雙雙站出來澄清,並且強調沒有實施日程。
不僅如此,近來還有兩項政策,執政高層緊急喊卡,一個是新機車全面加裝ABS煞車系統,一個是洗選蛋
現在的政府,一下子才說要推動,一下子馬上又要暫緩實施;一下子這個部門說要施行,一下子另一個部門又說沒有這些規畫,政府內部自律神經失調,已經搞到人民精神錯亂
這些政策急踩煞車,多數是有窒礙難行的地方,或是造成民眾困擾,因此,政策改弦易張,或是延後上路,不見得是件壞事,只是這種朝令夕改、令出多門的現象持續發生,明顯代表這個政府出現嚴重問題
因為會發生這些情況,最可能原因是政策制定過程中,評估不夠確實,未充分了解各方意見,急於搶鋒頭,就拋出不成熟的主張;其次是政策形成後,各部門缺乏協調、溝通不嚴謹,才會造成訊息落差,說法不一致。
執政黨內部很清楚這些問題,因此蔡總統一聲令下後,行政院日前已經行文給各部會,要求推出新政策時,都必須好好檢視,有必要時先呈報行政院後再執行。
但民進黨執政兩年半以來,同樣戲碼卻一再發生,包括執政黨立委已多次反映,蔡總統更在公開場合或民進黨中常會上,屢屢要求政府部門要多橫向溝通、傾聽各界聲音,這些提醒言猶在耳,類似情景卻總是不斷上演,只是改為各部會輪流當苦主而已。
畢竟,這些荒腔走板的情事,將一再重挫政府的威信,就算政府展現推動政策的決心與魄力,人民也不敢輕易相信,因為擔心一下子又變了,如此一來,民進黨政府將令出無門,準備再次政黨輪替。







滴水不漏防非洲豬瘟 從各部會到全民都有危機意識?


2018-12-20 00:45 聯合報  楊永年/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台南市)
為防止非洲豬瘟入侵,防檢局加強在桃園機場旅客行李檢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非洲豬瘟疫情來勢洶洶,中央政府透過農委會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希望建立跨部會整合機制,發揮緊急防疫功能。目前中央已有危機意識(知道防疫破功的代價是千億損失);問題在於,除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外的其他單位,非農委會外的部會,還有地方政府,以及民眾(特別是出入兩岸的民眾)等,是否也存在危機意識,似乎有加強的空間。

現階段其實是非洲豬瘟資訊戰開打的重要時機,目的在強化防疫的危機意識。而強化危機意識的首要工作,即是防疫資訊戰的設計。唯有正確與充足的訊息,才可能打贏這場防疫戰,為鼓勵民眾參與,也得提供相關誘因與訊息;而這又與政府(防疫資訊)政策設計有關,畢竟政府是防疫的火車頭,應即建立防疫資訊引領機制,讓防疫體系能發揮應有功能。至於具體作法有:
豐富資訊專區:目前動植物防檢局設有非洲豬瘟專區,資訊豐富,不過似乎不夠系統、親民、友善。例如,民眾希望知道的內容很簡單,到底什麼是非洲豬瘟、傳染途徑為何、應注意什麼等。建議從民眾需求端進行資訊專區的設計。能有簡單易懂的資訊,讓民眾可輕易獲得。或者,防疫專區可再區分一般民眾專區、兩岸入出境旅客專區及特定族群專區。甚至也可提供「專業」或「進階」版,提供有興趣民眾了解,或進一步成為資訊溝通、交流與整合平臺。
強化防疫行銷與宣導機制:要思考如何讓防疫資訊深化至相關單位與民眾,讓大家都能參與防疫工作。雖然災害應變中心已成立,但非屬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的其他部會或單位是否認同或願意投入防疫行銷,就有討論空間。多數機關會認為這與他的工作業務無關。因此,除創造政策誘因與參與管道,還可透過具體任務或工作分工,強化防疫宣導。
建立專案架構:防疫工作是目前政府最重要的職責,問題在於政府各機關組織分工部分確實負起責任,包括鼓勵民眾參與政策(或策略)是否有效。必須建立專案架構,釐清分工與整合機制。最重要的是,有了專案架構,才知道防疫體系那個環節出現問題或差異。
綜言之,以目前非洲豬瘟嚴峻的情勢,必須設計滴水不漏的政策作為。而關鍵在於防疫資訊(專區)設計是否系統、有效、親民、友善,才能引導大家共同重視與執行(具高度民眾參與的)非洲豬瘟防疫政策。








政策做後盾 養出單車風景


2018-12-20 00:45 聯合報  王皓平/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交通部調查結果顯示,有24.2%的人每周都會騎自行車,較八年前下降9.9個百分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是單車通勤族,看報載「單車瘋退燒,騎乘人口較八年前降一成」有感,筆者感覺自行車騎乘人口確有下降的趨勢。
幾年前我國吹起一陣自行車風潮,在企業人士及政治人物的推波下,買單車、騎自行車儼然成為全民運動。其實當時風潮有不小的原因是石油價
民國97年(二○○八年)油價創歷史新高,每桶油價超過一百卅美元;民國99年(二○一○年)也有七十到八十美元上下,相對於今年約僅四十到五十美元,所以單車人口掉了一成,這也很容易理解。若我們去看民國99年(二○一○年)的台北股市,國內單車大廠營收豐厚,股價屢創新高,而汽車廠家的股價就相對疲軟。今年油價相對便宜許多,此一時彼一時,大家當然不願意捨棄開車上班便利又時尚的通勤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U-bike的風行也是有跡可循的,推動的初期因前卅分鐘免費,不少學生與上班族選擇用共享單車,便宜又可運動何樂不為?今年雙北搭配一,二八○元捷運公車方案,讓北市前卅分鐘免費形同復活,相信會鼓勵一些通勤族選擇變換交通工具。
單車瘋是一時的現象,就像蛋塔熱、滑板車潮一樣,更重要的是單車文化的養塑。筆者相信,如持續用通勤成本的計算,讓單車永遠保有相對利基,自然會觸發市民改變原有交通通勤方式。
再者,諸如荷蘭、法國的公私上班處所,多設有淋浴間,讓通勤族解決黏濕衣物的問題;若政府部門有這樣的政策鼓勵措施,讓公部門或公司行號廣設,因勢利導之下,使我國單車瘋潮成為風潮,成為我國街道文化中不可取代的風景






女力無限 比「水行俠」更果決勇猛


2018-12-20 00:45 聯合報  余岱芳/教(高雄市)
「水行俠」首周票房就空降DC超級英雄電影票房冠軍,妮可基嫚飾演亞特蘭提斯公主,有畫龍點睛的演出。(美聯社)

電影「水行俠」全球票房告捷,描述水行俠亞瑟的英雄事蹟。
亞特蘭提斯公主亞特蘭娜為逃離政治婚姻,意外與燈塔看守者相愛而生下半人類、半亞特蘭提斯人亞瑟,卻又為了父子倆的安危,被迫回去嫁給他人,生下亞特蘭提斯國王歐姆。亞特蘭娜也因與人類生子,被嫉妒的丈夫放逐海溝。長大後的歐姆想統治世界,想對陸地發動攻擊。歐姆的未婚妻梅拉公主從小在亞特蘭娜教導下,深知海洋與陸地原為一體,遂要求亞瑟出面阻止。亞瑟打敗歐姆,成為亞特蘭提斯國王,也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英雄。
本片運用特殊拍攝手法與電腦特效,讓人驚嘆瑰麗的海底世界、八塊肌男與美女的奇幻冒險,堪稱是爽片經典。但這部戲卻讓我感慨萬千:這其實是一部愛恨交織、錯綜複雜的家庭悲喜劇啊。
人的心裡,住著一個受傷的童年。有的人天生活潑開朗,面對挑戰精神奕奕,屢敗屢戰。有的人個性怯懦,自卑沒自信。有的人明明愛情事業兩得意,卻缺乏安全感,對生命感到悲觀。有的人一遇到困難便不敢再嘗試,寧願當縮頭烏龜。每個人之所以成為今天這個樣子,有著獨特的個性、態度、行為,很多時候是在我們童年成長的過程中,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情緒無法宣洩,更多的時候是當時所受到的刺激和傷害還沒有處理好,而在潛意識中影響我們的情緒、思維與行為。
亞特蘭娜的離開與被放逐造成她兩個兒子心理的創傷,感受被遺棄的滋味。尤其歐姆從小認為母親背叛王國與他,他一定經歷過難過、悲傷與失落。他成年後也極度不信任他人,連身邊的大臣武爾科都派人長期追蹤;他也不信任未婚妻梅拉,居然送她一個可以追蹤其行蹤的手環。母親亞特蘭娜還一直推崇哥哥為國王,要他退位,讓他情何以堪。可惜好萊塢影片一向只處理主角視角,配角的心理發展常草草帶過。
另一個令我感慨處是:好萊塢又一次證明女力無限。看看亞特蘭娜的角色,不喜歡政治聯姻,於是逃離,不稀罕做什麼公主、皇后。後來又為了親人,果敢犧牲。少有男人做決定這麼勇敢果決。她是一個充分知道自己的情勢、自己要什麼、自己是誰的人。
再看看梅拉的角色,她遇見不對的事一定拚命去維護,擺著皇后不做,也要說服水行俠去維護世界和平。她比水行俠更勇猛剽悍、更有智慧與遠見,更能激勵、帶領水行俠找到自己的力量;若她是亞特蘭提斯國王嫡嗣,才更是個當王的咖。我們社會何時才會看到,女性特質會給這世界帶來不一樣!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  薛承泰/大學的寒流
◆  林中斌/老布希的平反
◆  劉兆玄/王道永續指標—全球永續發展另類座標

◆  王健壯/不一樣的蔡英文不如維持原樣
◆  陳亮恭/一線之隔的理念與偏執
◆  洪蘭/成功的關鍵:必備熱情與毅力
◆  葉銀華/如何解決企業傳承困擾?
◆  方祖涵/明星游擊手的家暴治療
◆  周行一/好台灣+好文化、好文明、好安全
◆  楊志良/一個問了三十年的問題

◆  盛治仁/勝利站後面 危險站前面
◆  王文華/如果你犧牲一切照顧的配偶愛上別人…
◆  謝哲青/一心多用 反降低工作效率
◆  楊渡/務實的台灣人,才是選舉的贏家
◆  馬凱/當白馬王子親吻睡美人
◆  趙春山/兩岸「關鍵時刻」
◆  劉憶如/「川習會」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

◆  王健壯/蔡英文又一句文青囈語
◆  方祖涵/球場上的戰爭英雄






黃介正/「親台」是檢驗美中的唯一標準


2018-12-20 00:45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美國總統川普。(新華網)

台灣正面臨一段幾乎史無前例的內憂與外患,內憂在於相當緊湊的民主政治日程表,外患在於高張力且不確定的美中強權競爭,內外交迫將使我國家安全政策空間,極度壓縮而幾近窒息。
「九合一」選舉距離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不及十四個月,朝野政黨無論勝敗,誠如預期,需要經過政黨內部權力重組(含政府內閣改組)、總統候選人產生、競選政見的思辨與擬定、再加上激烈的選舉過程,全部擠壓在如此短的時間表內;台灣內部挑戰已屬空前,欲有智慧、有節奏地因應來自美中對峙的強大雙重壓力,恐更形捉襟見肘。
對美中兩強而言,當前同處於戰略機遇期習近平的「偉大復興中國夢」標誌著可向世界稱雄的戰略機遇期,就在中國大陸眼前;而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強盛」則代表了維持霸主地位,能否壓制挑戰者,最關鍵的戰略機遇期。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看似明日黃花,愈來愈不實際;而「修昔底德陷阱」卻像強大磁場,將華府與北京愈拉愈近。
倘若「親美」與「親中」演變成兩者僅能擇其一,對於十多年來「要賺錢找中國,要安全找美國」的絕大多數亞洲鄰居,夢魘正要開始。不比歐巴馬、胡錦濤時期,美國川普與大陸習近平領導性格皆屬強烈,在雙方利害爭鬥方殷且將延續甚久的事實下,使得台灣在馬政府時期的「親美、和陸」以及蔡政府如今的「維持現狀」政策,恐亦難以為繼。
在「親美」與「親中」之間做「一邊倒」的選擇,對於一部分國人同胞或許不難,即使明知各有利害,卻也喜愛如此簡單的邏輯。然而在此之前,或容許我們思考美國與中國大陸是否「親台」:政府友台、政策利台、人民親台。
安全、繁榮、尊嚴」一直是國人同胞努力追求的國家目標,三者同步達到可望之境,何止艱難。然而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則是選民依當時的國家處境與首要關切,將三者重新排列優先順序的時機。我們不能預測下屆總統投票時,人民會如何抉擇,但有十三個月可以共同認真以「安全、繁榮、尊嚴」來思考檢證:美國與中國大陸如何實踐「親台」。
中華民國之孤懸於世久矣,以目前之弱之小,當有自知者明,在思考國家安全政策之時,絕不能妄自托大而誤存幻想,體會美中當前僵持對峙形勢,兩強難予弱者戰略行動自由之現實,即便如萬鈞之重,仍應在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之間,力持均衡,以階段性、重點性、機動性,以求「尊嚴、安全、繁榮」綜合之最,或至少勉力追求:「美國政府友台、大陸人民親台、雙方政策利台」。
英國前首相帕默斯頓有云:無恆久之盟,無永遠之敵不搞「一邊倒」旨在拒絕弱智,不在「親美」與「親中」之間做選擇,不是畏縮無勇,而是保存「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的大仁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