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解讀葉倫演說 別見樹不見林

.聯合報社論..幼稚症當道:當教育走向平庸主義
.聯合報黑白集.藍的呆與綠的霸
.經濟日報社論.解讀葉倫演說 別見樹不見林









經濟/解讀葉倫演說 別見樹不見林


2017-08-27 02: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ECB總裁德拉基(左)與Fed主席葉倫25日都在傑克森洞發表演說。 路透資料照片



主導全球貨幣政策走向的兩大龍頭─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與歐洲央行(ECB)總裁德拉基,25日都在Fed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演說,國際金融市場及各國金融主管官員全都洗耳恭聽,但兩人的演說內容卻令各界興味索然,完全沒有提到「升息」、「縮表」等可能的政策方向。然而兩篇看似與貨政策無關緊要的演說,卻在外匯市場引發歐元猛升,美元下跌的反應。
葉倫長達19頁的講詞,感覺就像是告別演說,內容幾乎完全聚焦於金融法規,詳細敘述並強力捍衛金融海嘯之後對金融法規所做的各種改革,使美國金融體系比過去「安全得多」,而且並未壓制經濟及貸款成長。
葉倫在演說中公開支持目前的法規體制。她並警告,人們對金融海嘯的記憶「或許正在消退」;過度樂觀、舉債過多及信用期限轉換等大家非常熟悉的風險,遲早將以新的型態再度出現,提醒各界不要忘記過去的教訓。
至於德拉基的演說,讓人覺得他只是在虛應故事。內容主要是呼應葉倫的主張,指出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的十年間,金融法規遭到「非常系統性的」解體,而貨幣政策也「高度擴張性」,「我們都同意不願看到這樣的組合再度出現」。因此他擔心金融法規鬆綁可能會引發資產泡沫及市場崩潰,尤其值此利率超低之際。
對於金融規範與政策寬鬆,兩人也一唱一和,都強調正是由於對金融體系採取嚴格的規範,經濟才能長期享有低利率。這顯然是在暗示寬鬆政策與金融鬆綁兩者之間只能擇其一;兩者都緊,固然壓抑經濟成長;兩者皆鬆,勢必引發金融危機。
兩人對經濟情勢都是一語帶過。葉倫表示,Fed在就業最大化及物價穩定兩項使命上都已獲得重大進展;德拉基則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仍領先歐元區,因此歐元區貨幣政策維持高度寬鬆仍屬適當。
儘管兩人絕口不提貨幣政策,但市場已有自己的解讀。對葉倫的演說,市場只想探索Fed今年是否還會升息;如果葉倫想要拉高市場對升息的預期,她大可在演說中提到資產價格偏高,作為她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理由。然而她只聚焦於金融規範,市場因此認為她較偏向「鴿派」,更加不預期9月20日Fed會再度升息。
對德拉基的演說,市場只關心他對歐元走勢的看法。由於歐元近月來持續升值,並已達到令出口商擔憂的水準,因此市場想看看德拉基是否會暗示歐元升得太多,但結果市場同樣落空。既然葉倫偏向「鴿派」,德拉基又似乎不大在意歐元升值,於是歐元對美元匯率猛升1%,而DXY美元匯率指數也跌到2015年初來的最低水準。
然而這套解讀可能太過一廂情願。葉倫在演說中未提到貨幣政策,未必表示她已轉向「鴿派」。Fed在7月的會議中,已將「與高資產價相關連的脆弱性」從「明顯」提升到「高度」;副主席費雪也表示,他不理解股市為何持續飆漲,這令他相當不安。紐約區聯準銀行主席杜雷最近強調,金融情勢高度寬鬆支持Fed繼續升息,即使通膨未達2%亦無妨。因此葉倫這次不談貨幣政策,更可能的是她認為「不必再談」。
再者,市場過度重視今年內是否再升息,卻忽略「縮表」的緊縮效應更大。縮表是減少貨幣供給量,升息是拉高貨幣的價格;只要縮表持續進行,利率非升不可。葉倫目前最急迫的政策行動,便是她可能在9月Fed會議時將宣布縮表;一旦她把縮表計畫置入「自動駕駛」程序,則即使她明年初便卸任,也足以宣稱她是功成身退,且有始有終。因此她利用任上最後一次傑克森洞年會的演說,為四年任期的另一項政績─金融規範全力捍衛,實屬理所當然之事;而外匯市場的倉促解讀,很可能有見木失林之誤。


聯合/藍的呆與綠的霸


2017-08-27 02: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上午將開始審查「前瞻基礎建設第一期預算案」,國民黨團提出上萬條刪減的提案成
堆堆在議場內,用來杯葛前瞻預算的審查。民進黨立委莊瑞雄看著成堆的法案,直呼嚇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黃義書/攝影



為阻擋前瞻預算過關,藍營提出上萬個法案作為杯葛,民進黨則打出「一事不兩議」牌對付,欲一舉殲滅藍營的「案海」。對此,藍營只能痛批民進黨剝奪在野黨提案權,但幾可預期前瞻案將硬闖過關。
前瞻預算送進國會後,連委員會都未曾實質審查,這還不草率嗎?國民黨本著在野監督之責,企圖發動案海奇襲杯葛,也是民主常態。反之,執政黨為求法案速速過關,要嘛硬幹,要嘛軟喬,恐怕也沒有第三條路走。
國民黨的案海攻勢,數量固然驚人,卻缺乏可堪向人民報告的內容,一股作氣,很快就轉而衰竭。藍營雖搬出過往事例,稱朝野黨團以前也動輒提上千提案,而王金平如何透過朝野協商耐心縮減提案,再進行表決處理云云。但如今形勢比人強,這種軟弱敘述,民進黨豈會在意?
藍營幕僚還搬出馬英九時代的例子,稱馬也曾想「包裹」處理振興經濟特別預算等案,卻遭王金平和國民黨團否決,最後只能循協商模式處理。這種說法,只能說是內亂加蠢笨;試問,你怎能期待綠營也有「公道伯」?
反觀民進黨,一例一休、年改、不當黨產等強行表決的法案,算算還真不少。現在,更已亮出底牌搶先提案,並主張應依提案順序優先表決,再基於「一事不兩議」原則,不表決國民黨的案海,完全執政的霸氣十足。
藍營的呆與綠營的霸,正是當前的國會生態。至於民不民主、合不合憲,又有多少人在意?


聯合/幼稚症當道:當教育走向平庸主義


2017-08-27 01: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文課綱爭議再起,近8成5老師支持每學期教材中的文言文比率在50%以上。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學生認為,為奠基國文素養及語文能力,學生仍需自學文言文。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杜建重/攝影



教改廿年,以學習減壓及廣設大學等稀釋手法,使台灣的教育品質墜入了深谷。最近一波的課綱改革,則正在重蹈同一覆轍,企圖以「尊重本土」和「網路票選」的方式,達到「歷史去中」、「文化去菁」的目的。當政治粗暴地介入教育,其結果,只會促使教育愈發走向平庸主義,這是在戕害台灣,而不是愛台灣。
教育部課審會今天將集會審查高中國文新課綱。在此前夕,多位中研院院士和教育界人士均呼籲:高中國文課綱不應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文言文比率也不宜再下降;否則,當其他國家都在加強中文教育,台灣學生未來的競爭力堪憂。我們認為,課審代表要慎思自己的責任,不要為了迎合社會的「幼稚症」潮流,而演出「尾巴搖狗」的倒退局面。
確實,當時代和社會在變,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能不跟著改變,高中國文亦如此。但我們之所以要提起廿年教改,就是在提醒大家:縱使改革口號喊得再響,若缺乏核心價值,或手段失當,終難達成目的,甚至可能背道而馳。舉例而言,「快樂學習」是教改的主要訴求之一,不斷強調學習減壓,削減課程難度。這樣膚淺的想法,其實只是將教育的標準線不斷向下調降,結果便造成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均普遍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滿足校園低標學習的學生,必須湧向補習班尋求補充;其結果,則帶來學生更大程度的分殊化,中層學生則大大被往下拉。
回看這次國文課綱的爭議,焦點其實不在文言文與白話文的比例,而在本土化意識凌駕了經典的追求。事實上,近年高中國文文言文的比重一直在降低,而這次之所以引發爭議,主要是課審會的高中生代表要求再大幅降低文言文的比重。更可議的是,他們自行提出一些經典文章放在網路上,任意由不特定對象票選,竟然因此產生了所謂的「經典選文」,其中還包括被誤認為「灣生」的日本人之作品。其過程之草率與荒謬,令人難以置信,真的就要放到課本中當成教材嗎?
深一層看,國文課程的學習,並不單純只是語文的訓練或模彷。它更重要的目的,是在透過古文的研討,讓學生認識不同時代的不同社會情境,了解作者的關懷與思維,乃至透過不同時空的想像來反思當今社會的問題,並因此而養成恢宏的器識和卓越的眼光。從這樣的角度看,課本本來就沒必要陷入獨尊「唐宋八大家」的迷思,因為像詩經、莊子、孟子中均有許多高中生會感興趣的文章,值得納入。至於高中組課審代表稱,文言文太多會「磨光學習興趣」,不過是他們拒絕學習的推辭罷了。
歷經太陽花學運洗禮後,一波「高中生反洗腦課綱」運動繼之而起,然後教育部民粹地將學生納為課審代表,當然會導致今天教育目標變形走調的局面。說穿了,這股唯青年是尊的潮流,其實是一種「幼稚症」崇拜;對風風火火的太陽花而言,這是一種沈淪,而不是提升,但教育部對此卻毫無自覺。包括洪崇晏辱罵警察「下賤、下流、小孬孬」,卻被高等法院以「善意合理評論」為由判決無罪,也是這種「幼稚症」崇拜的表徵。試問,如果受到過比較良好的國文教育,一名以改革自許的大學生,怎麼會只剩下「下賤、下流、小孬孬」這樣的詞彙?如果沒有幼稚症,高院法官又如何認定這些字眼是「善意」及「合理」?
這次的「文言與白話」之爭其實是一個假議題,它主要的目的是要「去中」,在文化上自我限縮在台灣的「地域主義」。要問的是,把陶淵明、韓愈、蘇東坡打為「中國人」,能壯大台灣的文化內涵嗎?而唐宋八大家又有誰識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幼稚化傾向越是強大,教育將越走向平庸主義,這是我們的警告。

【即時短評】網路票選文言文 不如選民調專家當教長

.【即時短評】網路票選文言文 不如選民調專家當教長
.【重磅快評】推翻唐宋八大家舊神 高中國文別急造新神
.【即時短評】在野黨費力把事拖 執政黨不按規則走?
.【重磅快評】點名蔣萬安 民進黨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即時短評】好想贏韓國?看韓國如何管理雞蛋
.【重磅快評】金正恩還需要周永康密報姑丈謀反嗎
.【重磅快評】緝毒牽拖首投族 其實台灣還有革命黨
.【重磅快評】前瞻要包裹表決 小心良心丟進垃圾桶
.【即時短評】前瞻兩敗俱傷 國會互信瓦解
.【重磅快評】解禁核災食品的幽靈 正在台灣上空徘徊
.【重磅快評】一顆蛋看咱政府 只會分工從不合作

.【即時短評】是誰傷害了林奕含?
.【即時短評】 笨蛋!問題不在健保卡
.【即時短評】林奕含案偵結 檢方給社會上了什麼課?
.【重磅快評】請出大老掌油電 這是什麼老大心態?
.【重磅快評】八大家傳遞封建?扣帽子不應如此廉價
.【重磅快評】猶記光州豪氣接旗 暴怒後更要辦好世大運
.【即時短評】蔡是國家元首 還是鬥贏軍公教的勝利者?
.【重磅快評】八大家傳遞封建?扣帽子不應如此廉價
.【重磅快評】猶記光州豪氣接旗 暴怒後更要辦好世大運

.【即時短評】蔡是國家元首 還是鬥贏軍公教的勝利者?
.【即時短評】815跳電 老柯前瞻戰線告急
.【重磅快評】陳金德下台 人民一窺政治陰暗面
.【即時短評】做不好就下台 人民管你派系傾軋
.【重磅快評】西班牙恐攻非孤狼 台北世大運要小心了
.【重磅快評】逢迎奉承 豈是軍人本色?
.【重磅快評】不可得罪的大官們 大停電照見的封建實景
.【重磅快評】我們需要一位場面看很多的中油董座嗎?
.【重磅快評】別再讓人民得看電費單才知道停電
.【即時短評】李俊毅對賴神下戰帖 反賴勢力抬頭?
.【重磅快評】美朝危機進深水區 川普贏面子輸裡子
.【重磅快評】大停電是中油幹的? 你不奇怪嗎
.【即時短評】開放受刑人外出工作 真的準備好了嗎?
.【重磅快評】蔡總統請說清楚 這是不是能源轉型前的最後一次黑暗?
.【即時短評】扁不認罪 驚天一語已成謎之音
.【重磅快評】蔡政府獨沽一味的能源政策讓台灣脆弱
.【即時短評】大車成不定時炸彈 司機過勞還不管嗎?
.【即時短評】調漲基本工資 跟軍公教調薪何干?
.【重磅快評】柯氏美學太驚呆 吹捧省錢聯想鴕鳥與蛙
.【即時短評】2018求勝 吳朱競爭關係放一邊
.【重磅快評】林全拚來電 吃米卻不知米價
.【即時短評】國門陸橋大火 管理問題「預防勝於治療」
.【即時短評】時力與綠競合 邊緣化國民黨 搶藍青年票
.【即時短評】年改殷鑑不遠 司改共識到立院又轉彎?







【即時短評】網路票選文言文 不如選民調專家當教長


2017-08-27 02:15 聯合報  記者張錦弘╱即時報導

12年前,余光中(右二)和中研院士許倬雲(左一)、音樂家李泰祥(右一)等人發起搶救國文聯盟,呼籲民進黨政府不能大刪高中國文課綱的文言文比率。本報資料照



教育部課審會大會今將審高中國文新課綱草案,是否把文言文比率從最多55%刪成30%,並把推薦選文從20篇減成10篇,且網路票選的10篇是否照單全收,成為各方關注與角力重點。
國文課綱文言、白話文比率之爭,經兩次政黨輪替、多次修訂,早已演變成意識形態之爭。主張增加文言文的,常被戴上親中派、甚至統派的大帽子;而力主刪減文言文,則又常被另一派批為「去中國化」的獨派。吵到最後反而失焦,忽略國文教育除了文白比率,還有更多需要改革處。
早期高中國文教科書文言文比率達65%以上,學校大小考及聯考,國文科也大多考文言文。在考試引導教學下,很多老師上文言文只教翻譯、解釋、背課文,考試注釋只要和課本有一字不一樣就扣分,死板的教學與考試,難讓學生領會文言之美,但這不代表文言文沒價值。
同樣是文明古國,埃及兩三千年前刻在石碑或金字塔、神殿的文字,除少數專家,現今一般埃及人無法解讀。然而3千年前的詩經,至今仍在華人世界流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仍朗朗上口;而書法家王羲之在1600多年前用文言文寫的「蘭亭集序」,今人不只仍看得懂,更可臨摹其優美的行書,兼具藝文之美。
稍加訓練就能解讀的文言文,非但不是死的,更是活的文化遺產,至今我們常用成語,很多出自文言文,學者余光中因此稱為「免繳遺產稅的現金」,如今大陸急著重拾文言文,加重中小學選用文言文的比率,台灣卻逐年減。
12年前,民進黨政府修改國文課綱,把文言文刪到45%,余光中登高一呼,號召作家張曉風、中研院士許倬雲等藝文界人士成立搶救國文聯盟,希望維持文言文65%比率,但未被採納。直到國民黨執政後,才又折衷,改成45%-65%,並把推薦40篇文言文刪成30篇。
這次因應12年國教訂新課綱,以教師為主的領綱小組擬草案,又把文言文比率調整為45%-55%,選文縮為20篇。然而課審會高中分組部分委員,仍認為文言文太多,又提案減為3成,並在1周內就透過網路票選出10篇選文給課審會參考,其中台灣人及日本人寫的文言文就占了6篇,原本的選文只留下桃花源記、赤壁賦、岳陽樓記、鴻門宴等4篇。
姑且不論這10篇的價值孰優孰劣,但光靠網路票選就大有爭議。若連國文教什麼,都要訴諸票選民粹,還不如選一個民調專家當教育部長,至少做出來的調查較有公信力,難怪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都跳下來指責教育部推卸責任。
文言文是精緻文化遺產,固然不宜偏廢,不過,只教翻譯、死背的陳腐教學,若不改變,文言文教越多,只會讓學生越討厭國文。
但要教什麼文言文,仍應交給專業教師及學者來討論,網路票選看似民主,實易操作,是另一種「黑箱」。當初批評課綱微調黑箱作業的抗爭學生,如今有少數人已進到課審會,更應以身作則,監督課審會落實程序正義,不能「扛著黑箱反黑箱」,否則票選的文章再有價值,也會落人口實。
教育部課審會今審國文課綱,除要顧及程序正義,更要好好深思,國文教育有更多值得改革之處,包括課本選錄更多樣文章,除了文言文,白話文也可選錄更多小說、翻譯文學、甚至科普文章,教法也應更活潑及生活化,才能維持文言文的不朽與價值。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2017-08-27 02:42 聯合報  王健壯

學者25日發表連署聲明,呼籲高中國文課綱應拋開文白比之爭,不應淪為意識形態的工具。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杜建重/攝影



近卅年來,每逢教育部調整課綱,社會必然出現兩個對立陣營,雙方都把教育問題上綱為政治問題,這次高中國文課綱的文白之爭也是如此。
李登輝時期的八八課綱,以及陳水扁時期的九五暫綱與九八課綱,都被批評為涉及台獨意識與皇民史觀。馬英九時期的九九課綱、一○一課綱與一○四課綱,卻被抨擊有去台灣化之嫌。蔡英文政府正在研擬的一○八課綱,也被反對人士以文化台獨評之。
這次文白之爭的重點包括:其一,新課綱大幅降低國文的文言選文比例;其二,文言選文開放網路票選;其三,網路票選十篇中有六篇屬於台灣題材作品。
現行課綱中的文言選文,比例占百分之四十五到六十五左右,但新課綱卻可能將比例降為百分之卅,甚至更低。也就是說,新課綱的高中國文,其中文言選文可能最高廿篇,最少十篇;高中生每年祇要閱讀個位數的文言選文即可。
至於史上頭一遭網路票選出來的那六篇文言選文,之所以引發爭議,原因之一是,網路票選具有專業性與代表性嗎?之二是,票選文章都足夠經典到可列入課綱教材嗎?
以蔣渭水為例,他雖是台灣史上少數能喚起民智的政治與文化領袖,但他並非以文章見長而留名青史,他被票選的文章又是仿韓愈之作,仿擬之作,稱不上經典。再以黃叔璥「赤崁筆談:海船」為例,這篇文章瑣碎到不乏「出海一名、舵工一名、亞班一名」這樣的文字,與經典標準相距太遠。日人中村忠誠被票選之文,引用詩經之處比比皆是,要列名高中國文選文也實在有段距離。對陳肇興的「番社過年歌」,阮蔡文的「大甲婦」,當然也可以用同樣標準加以檢驗。
何況,現行高中國文中已有郁永河、連橫等人的選文,如果課綱委員能選出比他們更好的台灣古典文學作品,誰曰不宜?誰又會反對?可見,問題並不在於選文到底屬於「中國題材文言」或「台灣題材文言」,而在於其究竟是否屬於經典文言。
再談文白比例之爭。胡適當年雖是白話文運動的旗手,但他在白話取文言而代之後,卻曾多次寫文章表達他對中學教授文言文的意見,例如「課堂上沒有逐字逐句講解的必要」、「學生應該課前查字典,自己加句讀」等,可見,他從來不曾「以白話為絕對之是,以文言為絕對之非」。
更何況,與胡適同樣提倡白話運動的人,都有豐厚的古文素養。魯迅的白話文學長留青史,但若他不曾受古文薰陶,又怎能寫出「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這樣的舊體詩?張季鸞的大公報社評一言而動天下,但若他未曾瞭然於古文精髓,罵蔣介石時又怎能寫出「累累河邊之骨,淒淒夢裡之人,兵士殉生,將帥談愛,人生不平,至此極矣」這樣文白夾雜而交融的文字?
台灣高中生今日雖非魯迅、張季鸞,但焉知日後有人不是?多讀幾篇經典古文,其實與增進他們的語文能力關係不大,而與厚植他們的人文底蘊有關。可見,文白比例值得關心,但課綱委員是否以人文導向選文,以及中學老師如何改變教授文言的方法,更該關心。
至於,像巴夫洛夫反應那樣的逢課綱必鬥的制約性對抗,應該從此休矣,鬥了卅年,既鬥不出什麼新把戲,也鬥不出一個新規範,不累不煩嗎?難道台灣非要像狗咬尾巴那樣,永遠原地打轉?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