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老人也有權不平則鳴
.經濟日報社論.前瞻計畫 不能閉門造車
經濟/前瞻計畫 不能閉門造車
2017-05-10 02: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推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特別條例後,引起許多爭議,立法過程更是藍綠嚴重對立,雙方僵持不下。對於前瞻計畫之各項子計畫內容是否具備前瞻性,又龐大預算配置是否合宜,已有許多討論,但對於規模如此巨大、影響深遠的計畫,其政策規劃之效益及衝擊評估卻毫無前瞻性可言。若台灣要邁入先進國家之列,落實民主監督之精神,更需要引進落實的不僅是現代化的基礎建設,更需要現代化的政策影響評估機制。
針對政府重大法規政策進行事前影響評估,早已是先進國家的通例。以有「發達國家俱樂部」之稱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為例,事前影響評估在20年前便已成為OECD國家的基本評比項目,各種指導原則、操作手冊更是琳瑯滿目。時至今日,雖然落實程度有所不同,但從歐盟、澳洲到土耳其、墨西哥,34個OECD國家均將事前法規政策影響評估機制納為政策決定的正式程序。
按OECD的說明,事前影響評估之目的很簡單,包含:瞭解重大政策或立法對於真實世界的利益與成本、協調多重政策目標之相互影響及衝突、強化透明化及意見徵詢,以及改善政府之可歸責性。
簡言之,事前影響評估機制的目的不外乎為了提升政策法規品質、確保利益大於成本、消除閉門造車以及強化民主溝通。因而這樣的機制不但強調專業評估方法的建立,更重視過程中的公開透明及意見徵詢,這才是現代化政府施政的基礎建設。
落實程度最高的歐盟、澳洲、美國及日本,近年來均已成立專責機構來負責重大案件之事前評估溝通工作。以澳洲為例,在提出所有重大政策或法令前,均需進行影響評估,評估範圍包含對經濟、競爭、財政、社會、環境及弱勢團體的效益及成本代價,影響評估報告不但須對公眾開放並徵求意見,而且也是向國會提出法案時必須伴隨的文件。在法案/政策實施後,還需要定期追蹤進行事後衝擊評估。由於資源限制,因此並非所有案件都需進行事前評估,僅有影響重大(金額、對象、環境)者才需提出此一報告。
台灣對這樣的事前影響評估其實並不陌生。國發會對於推動法規影響評估制度已有多年經驗,然而過去這個議題在馬政府時代未受重視,始終沒有獲得政治上的加持。
更近一點則是兩岸及各類經貿協定的影響評估程序,則因政治上的重大爭議,反而使得事前影響評估格外受到重視;不但檢視經濟效益與代價,隨後更擴及對社會、弱勢甚至對偏遠地區的影響,而且非常重視各類意見徵詢活動。只可惜,這樣的影響評估機制,一直侷限於洽簽經貿協定,殊不知這只是先進國家影響評估的一部分而已。
從這個角度觀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計畫本身及影響評估,不但距離先進國家太遠,甚至連我們自己的標準都尚未達到。本案經費預估8,800億元,但在行政院核定的361頁計畫書中,經濟影響評估竟然只有兩頁,而且只有一些毫無根據、感覺從天而降的數字,沒有社會、環境、區域發展、弱勢影響評估,更沒有事前意見徵詢等民主機制,而且大都是美言幾句,完全沒有任何負面衝擊分析。這種作法,可謂「除了草率,未見前瞻」。
由此可以看出,建立重大政策影響評估機制這種政府本身現代化的基建需求,絲毫不亞於各類土木工程,但背後的長期利益沒辦法讓政治人物剪綵邀功,所以從未受到重視。強調改革、民主、溝通的新政府依然如此,才是最令人失望之處。亡羊補牢,就算前瞻計畫真的利大於弊,也應該回頭認真評估出有實質利益的數字,分析一下成本與代價,再向人們說明吧!
聯合/老人也有權不平則鳴
2017-05-10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退休後自己也養不起自己」,愈來愈多勞工退休後被迫重返職場,恐成「過勞老人」。 圖/報系資料照
漫畫 季青
凡事標榜「正義」的執政黨,口口聲聲轉型正義,還讓「世代不正義」一詞成了年金改革的主軸口號。不時有官員說,因為退休老人領錢太多,讓年輕人背負重擔;高齡化加少子化,青壯世代的「扶老比」直線上升,「老年人將成為年輕人最沉重的負擔」。
老年人真是惹人嫌棄啊!回顧太陽花學運,民進黨立委葉宜津曾宣稱,「年輕人讓國民黨看看體制外民主」;未料,如今綠委邱議瑩主持前瞻草案審查,做法不輸「國民黨老人」。「世代剝奪」的概念盛行,使年輕人和老年人變成受害和加害的雙方。年輕人買不起房,不生孩子,彷彿都是受害於老人「債留子孫」。就連企業家說幾句勵志的話,馬上遭臭罵「別再占年輕人的便宜了」。
但看看現實吧!經濟泡沫化的日本,出現了「下流老人」;台灣的統計則顯示,國內所得底層的二十%家戶,六十五歲以上者占半數以上。不少銀髮族得外出打工,不少人生活在貧窮線底下,成了「過勞老人」。
新加坡一部電影問道,「為什麼一個媽可以養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卻養不起一個媽?」與其說反映年輕人收入不高,不如說真實呈現了青壯時曾含辛茹苦的人,到老卻連「享受犧牲」也等不到!
所以,大家別再推波助瀾「世代不正義」之說了。老人戰戰兢兢活到這把年歲,誰養誰還很難說,遇到「啃老」子女也只能無奈接受。老人不是廢物,也有權不平則鳴啊!
聯合/蔡政府須揚棄在野的外交戰法
2017-05-10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舉行記者會,證實我未接獲第七十屆世界衛生大會(WHA)邀請函,他對此深表遺憾與不滿,但強調離WHA正式開會還有兩星期,不會放棄任何努力機會,並將如期率團赴會進行雙邊或多邊會談。 記者林俊良/攝影
我國未收到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邀請函,令人遺憾,但其實也是意料中事。去年WHA的邀請函姍姍來遲,趕在馬政府的倒數十日抵達,即是對蔡政府的一次預警。然而,一年來,兩岸關係只見倒退、未有進境,邀請函終未出現也就不足為奇。問題在,同樣的硬碰硬戰術反覆上演,政府不斷利用人民的挫折感來為自己取暖,真是我們的外交生存之道嗎?
今年比較特別的是,蔡英文總統採取了美國總統川普的發言模式,連續在「推特」上發了十篇短文,呼籲國際社會不應將台灣排除在外。此舉,固然引起一些媒體注目,但主要效果還是在「內銷」,藉以供國人相濡以沫的成分居多。儘管美、加兩國都有支持台灣出席WHA的發言,但美方的表態只是在台協會主席莫健的禮貌性說法,加國的支持只來自個別執政黨議員的發言;兩者皆未產生實際的效用。
對蔡英文及其團隊而言,模仿川普以推特放話,或許是一種「創新」作法;但從結果來看,依然無效。川普使用推特已多年,競選期間,更藉著辛辣簡短的推特文大放厥詞。但是,川普當選總統之後,發現很多事情和他在野時的想像不同,四個月來,他不斷調整政策,也慢慢修正自己狂妄發言的方式;也因此,近期在其推特上已經少見只逞口舌之快的發文。當川普正在擺脫推特治國模式,蔡英文看不到其轉變,反而開始迷上推特,這難道不怕掉入「邯鄲學步」的陷阱?
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執著或強硬,主要來自她在野時建構的一套對抗式思維;執政後,儘管這套戰略模式處處暴露其困窘,但她卻堅拒進行任何修改或調整。這點,與其說她具有一貫的堅持,不如說是缺乏務實變通的思維。就以川普為對照,川普未就任時,連續指控中國大陸傾銷、操縱匯率,並發表質疑美國「一中」政策的言論;但一遇上北韓核武問題,幾經雙方折衝穿梭,態度已幡然不同。蔡英文學習川普的推特放話之餘,難道看不到他在執政態度的轉變;自命理性、謙卑的蔡英文,難道比狂人川普還執拗?
以WHA的困境為例,去年邀請函之所以遲遲寄至,主要原因就是蔡英文在未就任前即擺明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中共在世衛組織施壓作梗;今年就索性不來。進一步看,WHA只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小小環節,今天在這裡卡住,明天就會在國際刑警組織大會、APEC年會等場合遭遇阻力。此外,陸客減少帶來台灣觀光產業的衝擊,陸生止步阻滯兩岸青年交流,兩岸共同打擊犯罪遇挫,兩岸競逐邦交的形勢都將惡化。因此,除非蔡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戰略作出根本的調整,否則,無法參與國際活動的挫折將一再上演,台灣人民的挫折也會一波一波被激起。
如今回看,去年五二○蔡英文上台時覺得不屑的「九二共識」,其實卻是維繫了兩岸某種程度互利的關鍵繩索,也對台灣的國際參與頗有助益。遺憾的是,蔡總統卻將「資產」當成「負債」,棄之如敝屣,如今卻要全民為此付出連串代價。老實說,主政者抱著在野的思維來打外交戰,這是戰略的錯誤;而政府利用人民的挫折來支撐自己的外交失策,則是可悲的選擇。更何況,在外交上,想要用丟石頭的方式來敲開通往國際組織的大門,恐怕終難如願。
執政者採取在野的心態來處理國政,注定難有所成,因為那既不符國家利益,更往往要以民眾的福祉為犧牲。這個問題,其實不止出現在外交上。缺席一次WHA,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在僵硬兩岸關係下受到衝擊的外交、產業和民生,無止無盡,那才是蔡總統應設法解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