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脫鉤?融合?美對陸戰略陷兩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163/web/

◆  經濟日報社論/脫鉤?融合?美對陸戰略陷兩難
◆  聯合報黑白集/口罩破漏映美豬
◆  聯合報社論/台灣要跟著美國「脫鉤」大陸經濟嗎?





經濟日報社論/脫鉤?融合?美對陸戰略陷兩難


2020-09-17 00:5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科技智庫資訊科技和創新基金會(ITIF)發布報告與中國競爭戰略框架》,相當有系統地分析了美中競爭的複雜性。在川普總統引發了針對中國的一系列貿易戰、科技戰,以及台海地區的緊張態勢之際,ITIF 的這份報告冷靜客觀地梳理了美國對華戰略的兩難邏輯,並作出了對美政府的政策建議


首先,該報告將此次美中經貿爭端與上世紀的美蘇冷戰和美日貿易戰作了比較,結論是美中經貿爭端情況要複雜得多。


美蘇冷戰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軍事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競爭;至於美日貿易戰,日本雖在許多行業中成為美國強硬的競爭對手和重要的供應商,但日本從來都不是必不可少的市場,雙方也不是軍事和意識形態的競爭對手。因此,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而言,前蘇聯和日本在經濟上沒有與美國形成深度融合,因此有很大迴旋餘地。


ITIF 報告的主要貢獻,是把美中之間的競爭區分為四個部分市場、供應鏈、商業競爭和地緣政治


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電子產品、智慧手機、鋼鐵等的市場。對於蘋果、波音、耐吉、通用汽車、英特爾、好萊塢、麥當勞、NBA、高通、沃爾瑪等許多公司而言,離開這個市場不僅減少了銷售,還會將市場占比讓給了中國公司,從而損害美國長期利益。


二、中國是全球主要供應國。從長遠看,沃爾瑪、戴爾、惠普、主要製藥公司或其他依賴中國製造的跨國公司,或許會支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就短期而言,這些公司需要保持其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三、中國被視為主要的商業競爭對手。諸如電信設備、鋼鐵、太陽能電池板、玩具、紡織等行業的跨國公司,通常抱怨中國競爭方式是「不公平的」。


四、中國也被視為是美國的軍事和地緣政治對手因此美國國防部認為,先進製造業自給自足國家安全密不可分


於是,在邏輯上,將中國視為主要市場或主要供應國的跨國公司更傾向於美中融合,而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公司,通常會支持美中脫鉤。ITIF 進一步對美國總共14個行業進行調查分析,有十個行業將中國視為主要市場,還有銀行、資本市場和保險二個行業正在努力擴大中國市場此外,對於這十個行業中的五個行業而言,中國也是主要的供應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的只有四個,包括傳統製造業、IT、國防和美國政府。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目前支持美中融合的行業領域遠比支持美中脫鉤的行業要多得多。這是大多數政府和媒體討論中都未能認識到的基本現實。


再進一步了解,就可以發現,美中兩國在市場、供應商、商業競爭和地緣政治競爭四個領域的角力,必將使美國政策制定陷入困境。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了保護美國鋼鐵製造商免受中國不公平競爭而採取的徵稅措施,就會提高美國汽車和洗衣機製造商支付的鋼材價格,從而使這些製造商的競爭力下降。


另一個例子就是華為。對於英特爾、博通和高通等半導體公司及谷歌等軟體供應商而言,華為是主要客戶;對許多國家的電信服務提供者而言,華為是主要的供應商;對於蘋果、三星等智慧手機製造商、愛立信和諾基亞等電信設備供應商而言,華為是主要競爭對手;當然,對於美國、英國、澳洲等國而言,華為又可能被視為是主要的國家安全風險。


說到底,一切的脫鉤思維與行為,其實都違背了國際經濟理論中的比較利益原則」,當然,這與川普強調的「只要不跟中國交易,我們就不會吃虧」的邏輯是一致的。另外,14個行業的調查結果,也顯示了中國執政當局的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策略應是全球化困境下的唯一選擇















聯合報黑白集/口罩破漏映美豬


2020-09-17 00:2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入境旅客是否可攜帶醫用口罩,政府單位各吹各的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口罩管制再出包。繼兩家「國家隊」利用大陸口罩魚目混珠為國產後,又傳出醫材公司將陸製口罩偽標為馬來西亞製造進口販售;另一件,則是民眾以實名制在藥局領到的口罩,發現竟是菲律賓製造。


口罩出包現象越來越繁多,越來越國際化,恰恰反射了政府管制政策及國家隊名號的虛假口罩並非高科技產品,只要品質合格,大家要擔心的是它供應不繼影響防疫,而不是它的產地或品牌。但蘇內閣把口罩國家隊捧上天後即欲罷不能,對口罩的生產及銷售一管再管,怎麼領、怎麼認鋼印、怎麼進口申報,政府全要包辦


正因為管太多,管理標準又不明確,所以就漏洞百出,引發投機商人競相鑽漏。再加上蔡政府刻意貶抑陸製口罩,商人便因此亂打 MIT 鋼印,甚至把馬來西亞、菲律賓的產地名號都用上。事實上,一年來台灣經由各個管道進口的陸製口罩已超過一億片,蔡政府的嚴格控管,到底在騙誰?


更荒謬的是,政府各單位還各吹各的調,標準南轅北轍。對於入境旅客可從國外帶進多少口罩,國貿局說二五○片,海關卻說一片也要申報」,食藥署則說是六個月的合理用量」,約三六○片一個政府,三種標準,民眾要照誰的標準辦事


蘇內閣對口罩管制的孜孜不倦,說明了政府對微小事物的熱中從口罩映美豬,美豬進口到底要怎麼標示和管理,政府迄今信口雌黃,後果已可想而知












聯合報社論/台灣要跟著美國「脫鉤」大陸經濟嗎?


2020-09-17 00: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今率團訪台。(路透)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今天將率團訪問台灣在國務院,國務次卿位階僅次於國務卿副國務卿,克拉奇將是台美斷交後訪台層級最高的在任國務院官員。稍早美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除引發北京強烈的不滿,更迫使蔡政府打開美豬美牛進口的大門。這次克拉奇來訪,中共前一天發射了一枚長征十一號火箭飛過台灣上空,示威意味十足;至於台灣將承受什麼樣的經濟後果,則尚難逆料。


表面上看,美國高層官員訪台固象徵兩國邦誼;但更重要的,是兩國經貿與安全的實質關係。川普上任後,《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迄未復談;這是台美間最重要的經貿諮商平台,一擱四年,自難謂友善。美方曾明白表示,只要美豬、美牛不開放,TIFA 乃至自由貿易協定(FTA)都很難談。蔡總統上月底宣布取消美國豬牛進口禁令,經濟部長王美花和美亞太助卿史達偉隨後視頻對談,美方即提出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的對話平台,由克拉奇主持


此舉,不免讓台灣產生錯覺,以為克拉奇此行是來談經貿的。王美花澄清說,克拉奇此行不會談到雙邊貿易協議(BTA)或 TIFA,實際負責談判的將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開放美豬和美牛若能換得「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的進展,即使非與 USTR 談,有總比沒有好;但克拉奇的來意迄今未明,外界對此只能多方揣測。


克拉奇目前主持的一項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 EPN計畫。這並不是一個國際多邊組織,而是由各國分別與美國的雙邊經濟關係組構的網路,目的在鼓勵各國與大陸經濟「脫鉤」,以發展成與中國抗衡的經濟集團。在脫鉤的要求下,美方希望台灣電子、半導體等產業在大陸投資的工廠能夠移出,至於要移到台灣、美國或其他國家,還可再討論。台積電在五月中旬被迫宣布投資亞利桑那州,且本月十五日起不能再替華為生產高階晶片,等於砍掉了台積電約廿%的晶片市場這堪稱最早試刀的一例


有人認為「脫鉤」不失為一條出路,因為美國帶給台灣的經濟利益不差,比起兩岸經濟關係,至少沒有政治附加條件。尤其 ECFA 今年屆滿十年,外界一直有人放話,稱因為兩岸政治前提「九二共識」已不存在,因此期滿後大陸可能片面終止,藉此對台灣施壓。蔡政府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因此一直淡化 ECFA 終止的影響,稱對台灣「只有五%的影響」。且不論承認九二共識的利弊,僅看今年疫情打擊全球經濟,台灣若非靠著對大陸出口創新高,經濟不可能有驚無險地度過衝擊。這是冷冰冰的現實,談兩岸脫鉤,要先思考後果及承受力。


更嚴重的是,蔡總統主政四年,不斷強調「新南向」以及將出口市場向歐美分散,以減低台灣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然而,這幾年台灣對大陸的依賴度卻不降反升,從四成上升到四成六很顯然,兩岸經濟要不要脫鉤,取決於客觀市場現實,而不取決於政府的意志何況,台灣對大陸一年的順差為一千兩百億美元,對美國的順差為一百億美元,如此鉅大的反差要如何以一句「脫鉤」解決?


美國目前正在推動與澳、印、日、紐、韓、越等印太六國共同建立經濟繁榮網絡」。但是,印太國家的安全要靠美國,經貿卻要靠大陸;美國強要各國切斷與中國的關係,談何容易?這六國皆與中國簽有經貿協定,六國都加入多邊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經濟體;試問他們要如何與大陸脫鉤?


目前世界經濟重心正在往印太移轉,難怪大家都在敷衍美國,等著十一月美國大選結果再說。不論克拉奇帶來的是壓力或大禮,蔡政府必須冷靜觀察全球大勢,謹慎站穩台灣的核心利益


【重磅快評】蒜頭創天價 檢調查蒜蟲沒有辦案空間?

◆  【重磅快評】蒜頭創天價 檢調查蒜蟲沒有辦案空間?
◆  【重磅快評】美國務次卿來意…原來蔡英文沾李登輝的光
◆  【重磅快評】蔡阿嘎免費曬兒 桃捷互惠還是圖利?
◆  【即時短評】克拉奇追思李登輝 經濟對話「你等會」
◆  【重磅快評】台灣防疫模範生的氣球被戳爆了
◆  【即時短評】農業靠補助 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  【即時短評】檢視美售台7項武器 川普和軍火商喬好了?
◆  【重磅快評】香蕉收購訊息不透明 「1450」只是擺飾? 
◆  【即時短評】江啟臣止血保尊 「三個不信任」僵局仍待突破 
◆  【重磅快評】陳菊甩鍋賴神 蔡英文恐怕也躲不掉 
◆  【重磅快評】菅義偉跨越三座大山 才能擺脫過渡首相形象







【重磅快評】蒜頭創天價 檢調查蒜蟲沒有辦案空間?


2020-09-17 18:30  聯合報 /   主筆室
蒜價飆漲,一小包蒜頭甚至要價300元,家庭主婦望蒜興歎,甚至買不下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雲林檢調調查盤商疑有囤積一百五十公噸蒜頭,陳吉仲說盤商不是進口商,算是安全合理數量。圖/本報資料照片


蒜價飆漲,一小包蒜頭要三百元,家庭主婦望蒜興歎,甚至買不下手,以致總統蔡英文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時也在討論蒜價,來自各地的中常委反映民怨、討論對策;不過,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於平抑蒜價一直提不出有效作為,反而對檢調查盤商疑似囤積的案子多所點評,附和綠委說法,未知檢調的案子還辦得下去嗎?      


蒜價飆漲讓民眾吃不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前天下鄉,表示國人一年蒜頭的需求是六萬公噸,國產四萬五千公噸,不足要靠進口,今年因疫情關係,進口商無法派人到產地處理帶土的問題,以致進口卡關,近日已調整作業,合格率大幅提升,市價不可能再上漲,不然我們也還有國產蒜八千公噸可以調節至於雲林檢調調查盤商疑有囤積一百五十公噸蒜頭,陳說盤商不是進口商,算是安全合理數量


蒜頭雖小,但對民眾來說,卻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蒜比肉貴偏離常理,市井小民感受深刻,陳吉仲是農委會主委,對於蒜價持續飆漲感覺遲鈍,竟讓一小包蒜頭可以喊到三百元的地步,對照他近日各地奔走為美豬進口政策辯護的身影,簡直判若兩人。 


其實,蒜頭在六、七月間就已蠢動,蒜價從一台斤六十元漲至一百六十元,足足貴了一百元,媒體多所報導,當時就得知進口蒜頭因帶土檢疫問題卡在海關,農委會還說,只待七月中旬西班牙蒜頭陸續到港後,價格即可望回穩


只是,蒜價走勢並未如農委會所言逐漸恢復平穩,反而一路漲到每公斤三百元天價,期間,農委會根本拿不出有效作為,一直到檢調查出有盤商疑有囤積一百五十公噸蒜頭,陳吉仲受訪不提平抑蒜價的有效策略、民眾何時才可買到平價蒜頭,反而對檢調查蒜頭囤積的案子說三道四,檢調不傻,難道聽不出陳主委話中的弦外之音?


陳吉仲說一百五十公噸是「安全合理數量」,綠委說這個案子根本不用查,這是本土的小咖,就像鄉下柑仔店,不是大賣場,要查就去查海關云云;只是蒜蟲讓人痛恨,檢調查蒜蟲就是呼應民眾心聲,民眾可不管蒜蟲是開柑仔店或大賣場,主委和綠委可不可以給檢調多一點辦案的空間













【重磅快評】美國務次卿來意…原來蔡英文沾李登輝的光


2020-09-17 15:25  聯合報 /   主筆室
美國務次卿克拉奇率團訪台,號稱是台美斷交後訪台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圖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去年率團與克拉奇(左五)會談。圖/貿協提供


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境的次卿克拉奇今天率團訪問台灣,號稱是台美斷交後訪台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然而,幾天來蔡政府對於克拉奇來訪目的一直含含糊糊說不清楚,引起外界諸多揣測。

八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帶著軍售四架無人機的拌手禮訪台,台灣民眾期盼疫苗合作,卻被衛福部長陳時中罵說「太白目」。這回克拉奇帶來更大拌手禮,美國擬擴大對台軍售七項武器蔡英文雖先遞了進口萊劑美豬美牛的投名狀,但如果還有人想問美台 TIFA、BTA 或 FTA,那就更白目了

其實,上月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美牛後,經濟部長王美花與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線上對談,台灣期盼的 TIFA 或 BTA,只得到美方的冷回應。史達偉則宣布將創立由克拉奇主持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這項政治意義較濃的對話平台,還被形容為台美史上最高層級的經貿對話框架。

接著就傳出克拉奇將親自來台主持會議,因而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的內容與意義,也引起討論。但看起來,許多對於克拉奇來意的揣測,不是白目,就是想太多。

王美花先前已澄清,克拉奇來台不會談到 TIFA 或 BTA。今天克拉奇訪台行程公布,竟然也不包括外傳的「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外交部長吳釗燮忙著解釋,因為對話涉及層面廣泛,雙方仍在討論中;連閣揆蘇貞昌能否與克拉奇見面也未定,只能等著宣召。

再看今天美國在台協會貼出國務院發言人的聲明,只說克拉奇來台參加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思告別禮拜,將緬懷李登輝的遺志,透過共享的政治經濟價值,維繫與台灣及台灣民主體制的情誼

國際上常見喪禮外交,各國藉著領袖級喪禮進行其他外交或政治活動,不足為奇;出席喪禮的代表層級,也反映兩國關係的緊密程度。所以,台美藉著李登輝喪禮,拉高層級進行其他政治經濟活動,也是順理成章。

不過,蔡政府的大內宣,見雞可以說成鳳凰來儀聞貓則彷若虎嘯撼山遇蛇更形容為飛龍在天因此只刻意操作克拉奇訪台的政治意義,卻對他此行目的遮遮掩掩,讓各種揣測發酵;直到今天行政院才說尊重訪客規畫原來連主持經濟與商業對話都是沒有的事

蔡英文繼承李登輝的政治遺產,卻沒守住李登輝的政治果實。李登輝開創新民主,蔡英文倒退回新威權;李登輝讓日本人崇拜,蔡英文讓對台關係深厚的安倍失望;李登輝訪美,蔡英文只打通了川普的電話。蔡英文唯一超越李登輝的成就,是讓兩岸緊張對峙超過李登輝從訪美到兩國論時的台海情勢

原來,克拉奇來台行程主軸就是弔唁李登輝;原來,蔡英文還在沾李登輝的光。只是,李登輝政治果實已被敗光,蔡英文明天和克拉奇的晚宴,還能分享什麼價值?












【重磅快評】蔡阿嘎免費曬兒 桃捷互惠還是圖利?


2020-09-17 15:08  聯合報 /   主筆室
蔡阿嘎與桃園捷運公司合作在三重站設立兒子「蔡桃貴」的主題特展。 圖/擷自蔡阿嘎臉書


網紅花百萬曬兒變免費 桃捷是互惠還是圖利?

網紅蔡阿嘎今年7月在桃園A2三重站打造兒子「蔡桃貴」主題特展,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不過當時相關報導都指出,這是蔡阿嘎「自己花費百萬租下場地」辦的活動。但近來結果揭曉,原來蔡阿嘎分文未出,就取得這個行銷機會。而對此桃園捷運公司卻不承認是「圖利」,稱是「互惠」。這樣的說詞,令人難以接受。

首先,桃捷公司說是「互惠」,但所謂「互惠」的標準為何?桃捷公司也沒有說清楚。所以說到底,還是讓公司自己認定。而回顧蔡阿嘎過去的公開言行,毫無疑問是偏向綠營居多。如此的「互惠」是不是有特殊政治考量,當然也令人懷疑。

桃捷公司還說,網紅提供的「數位媒體廣告」市價必須高於桃捷的「商業廣告版位和活動場地」市價,並列出數字,說租金市價 790 萬元,而蔡阿嘎提供的數位媒體廣告市價已經超過
1,500 萬元。但問題是,租金有白紙黑字的標準,「數位媒體廣告」的計算方式從何而來?是網紅說了算,還是確實有甚麼計算標準可供依循?

桃捷公司又說,這種「互惠」不是沒有前例,還舉了和國外軌道公司、國內知名樂團合作的案例;但無論國外軌道公司或者知名樂團,都有實際的「商品」作為行銷的主體,各種展出只是提升本業的附加活動;但網紅本身並沒有實際商品,唯一能給的就是網路露出」。在網路露出就是網紅的「本業」情況下,無論如何,蔡阿嘎免費包下三重站幫自己和兒子做行銷,都很難與國外軌道公司、知名樂團的合作類比。

當初「蔡桃貴」展之引起爭議,主要原因在於當事人藉由「曬兒生日」行銷自己,希望透過網路討論取得商機的意圖明顯,因此招致「靠小孩賺錢」、「消費嬰兒」的質疑。不過依當時報導,蔡阿嘎若是自行租下場地,儘管這些內容有爭議,但桃捷公司在商言商,倒也無可厚非。但既然是免費展出」,豈不等於桃捷鼓勵這種父母消費自己未成年小孩的商業行為

更進一步看,桃捷公司從一開始隱瞞網紅免付租金的事實,甚至放任網紅自己花百萬租金包場地誤導性說法在外流傳,就已足夠證明桃捷公司和網紅本身都知道此事名不正、言不順且可能招致極大爭議,才會企圖蒙混過關。由此觀之,再多的解釋都是多餘,政風和司法單位確實也應該介入調查,否則公共資源將因此變相成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











【即時短評】克拉奇追思李登輝 經濟對話「你等會」


2020-09-17 15:01  聯合報 /   本報記者程平
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將率團訪台。 路透資料照片

AIT 在八月底釋出,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將主持美台「經濟與商業對話」的訊息,有蔡政府官員立即透過媒體放話,指若克拉奇行程規畫順利,本月就能夠召開會議。不過,低調很久的外交系統今總算證實,克拉奇此行主題是追思李登輝」,經濟對話你等會」,民進黨的大內宣,恐變大笑話

蔡英文強調開放進口含萊劑的美豬及30月齡以上美牛,是台美經濟全方位合作的重要起點。因此在克拉奇將主持美台「經濟與商業對話」的消息傳出後,馬上就有經濟部官員放話表示會盡快舉行,還說王美花「今年底」確實是保守說法。民進黨立委也敲鑼打鼓聲稱,克拉奇此行在政治、經濟上的重大意義。似乎是要民眾相信,蔡政府要全民吞下萊劑美豬、美牛,都是為了國家大計。

只不過,連與索馬利蘭互設處都要吳釗燮親開記者會大內宣,這次克拉奇來訪,外交部卻極為低調,不但行程保密到家,就連克拉奇此行的主要目的,也要等柯拉奇上了飛機之後,外界才知道他是來出席李登輝追思會,雖然外交部強調是要尊重美方,但過度的低調,不得不讓人質疑另有隱情

其實早在九月初,王美花就曾說,有關台美 BTA 與 TIFA 的對談單位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負責。王美花沒說的是,向來都是由 USTR 主導的美國貿易談判,這次硬被國務院搶走主導權,綁著台灣凸顯反中基調,但我們想要的 FTA,最後恐怕還是要看 USTR 在納入中國大陸因素思考後,會不會埋單。

此外,在克拉奇訪台之際,又傳出美國將出售我國七項武器,表面上是帶來的伴手禮但另一層意義,就是川普又在選前拿台灣當提款機且上個月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同樣拿軍售當伴手禮,結果硬要台灣吞下美豬當回禮,這次又有什麼讓蔡政府吞不下的難題,才會讓經貿對談需要繼續磋商?

蔡英文說,開放美豬、美牛沒有交換條件。現在看來,台灣只是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棋子,根本沒有提出交換條件的空間,在這樣不平等的基礎下對話,或許台灣一直等會,反而不是壞事。












【重磅快評】台灣防疫模範生的氣球被戳爆了


2020-09-17 11:10  聯合報 /   主筆室
近日有六名自台返菲的菲律賓移工檢出新冠肺炎陽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有不少國家反映其檢測品質可能有疑慮,將與菲律賓聯繫釐清真相。圖為日前旅客正通過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入境長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名來台工作的菲律賓移工月前回國,被驗出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我們防疫指揮中心的反應有點被抓包」,竟然質疑菲國檢測水準有問題不過證據太明確,台灣之前抵賴不是境內感染的說詞全都不管用,更嚴重的是台灣無症狀潛在感染源在哪指揮中心顯然沒有掌握

之前遇有確診病例,指揮中心傾全力推稱是境外移入,或者感染源不明,不列入確診例,力保有漂亮的低確診數。應注意的是,這回菲律賓六移工確診,不是菲國直接通知我方,菲國轉手世衛組織轄下的世界衛生條例IHR2 行政單位轉知這意味菲國不認為直接告知台灣官方防疫單位是有用的,表示台灣防疫體系的說詞與應對不被信任

基本上世衛組織的成員都是 IHR 會員,菲律賓透過 IHR 轉知赴台工作移工感染新冠肺炎,表示這訊息所有 IHR 會員都可能接收到。比較壞的揣測,是台灣防疫體系沒有公信力;至少疫情爆發迄今,台灣輸出到日本、泰國等國的確診病例,都是該國防疫體系直接告知,這回轉手 IHR 很不尋常。

年初疫情剛爆發時,無可否認資訊並不透明,各國多少都有保留,但過了春季高峰期後,各國逐漸瞭解資訊透明的重要,不僅是藥物、疫苗,包括醫療資源及技術,都必須透明合作,才可能戰勝病毒;最近,一百七十餘國家、經濟體共同成立疫苗供應平台COVAX即是具體呈現,大家有錢出錢,有技術出技術,先把疫苗發展出來,再談怎麼分配,這是共利的概念。

菲律賓透過 IHR 轉告台台移工確診,此事可能的影響絕不只是經濟面的不開放旅客、移工來台的層面,台灣的信譽、形象勢必大傷,不必奢求拯救觀光業,形象、公信力都沒了,如何在更為嚴峻的第二波新冠疫情立足?

當然,第一波疫情台灣學到很多,最關鍵是人民的防疫認知與生活態度至於防疫指揮體系,希望能愈益進步,重新贏回國際信任。












【即時短評】農業靠補助 是裹著糖衣的毒藥


2020-09-17 10:05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彭宣雅
今年8月底農民超種捲土重來,農委會發出「紅色」警示燈號。本報資料照片


高麗菜超種,農委會去年首度發出「紫色」種苗超種警示燈號,今年8月底農民超種捲土重來,也發了「紅色」警示燈號。風調雨順,菜金菜土年年超種,不同的是,今年沒有農民來登記就補貼肥料,未來產銷失衡也不收購,農民要自己承擔超種的風險與責任。

希望官方能扛得起、做得到,否則到年底,地方民代一綁架,最後還是偷偷在地方耕鋤補助發錢了事,功虧一簣。


高麗菜菜金菜土年年亦然總量管制精準控制種苗量,登記才取得耕作權利,甚至連國外進口的總量都整體考量進去,這些都是產銷調節老生常談


但多年來都無法落實,也無法精準掌控產量與面積,有人一分地種 2,500 株、有人種 3,300 株,各地耕作習慣不同,種苗量、產量、氣候、土地條件都不同,有些大型育苗場也不見得願意與政府合作,提供精準苗量,提供了燈號預警,是否就能避免生產過剩


去年1月,為了選舉,連文旦柚都還沒長出來,民代就忙著找農委會補貼收購文旦柚大果,去年整整花了1億元,才免強撐出文旦柚價格平穩的景象;今年也是如此,文旦的產量不減反增,才剛開始採收文旦柚,部分農會門前就排滿了一車又一車準備讓政府收購的大果,美其名做加工,最後做土壤改良更多,農民能夠這樣「放心」地種,不就是看準了政府會收購嗎?

過去曾經長達多年未發耕鋤補助,但現在,農業屈服於選票與民代的補貼政策,宛如裹著糖衣的毒藥,不斷餵養著農業巨嬰,農民領錢一時開心,實則弱化整個農業。


各行各業都有其辛苦之處,也沒有誰能夠穩賺不賠,因為有補貼支撐,部分農業從業人員不必再思考、該如何好好地照顧自己的作物,該疏果的不疏果,把格外品的比例降低,增進技術往高品質努力,只要盛產或價格不好,兩手一攤全民埋單,劣幣逐良幣,當然年年都在解決生產過剩,各種作物依照季節輪流來,疲於奔命。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163/web/

◆  漫畫/似曾相識
◆  教育部是「住海邊」嗎?
◆  兩岸的僵局 誰才該操心
◆  新九二共識 失對話機會
◆  交流妖魔化 冷戰常態化:兩岸回不去的惡意螺旋
◆  健康換外交?「豬吃人」的實境秀
◆  蘋果新品發表:當手表變成醫材時
◆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以和為賤?


2020-09-16 23:33  聯合報 /   林河名
國民黨代表團出席海峽論壇因「求和說」生變。圖為國民黨黨主席江啟臣(右)與前總統馬英九。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原定派出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因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李紅一句「這個人是來求和」生變,國民黨得不到公開道歉,決定不以政黨形式參加。兩岸都說「以和為貴」,如今情勢異常凶險,問題恐在「以和為賤」。


國民黨日前宣布由王金平代表參加海峽論壇之後,傳出王金平已先見過蔡英文總統。總統府則澄清,蔡總統沒有約見王金平,是王主動請見,總統只是禮貌性接待前國會議長,沒有做任何指示或交代。儘管王金平也強調「蔡總統沒有要我幫她傳話」,卻難免引發外界揣測,更讓國民黨顯得尷尬。


然而,王金平能獲國民黨委派帶團,正因為他的本土化立場及推動兩岸和平的主張;尤其兩岸目前沒有官方交流,更需要有人扮演主動的角色。值此兩岸關係冰封、甚至惡化之際,也有賴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人士持續穿梭。因此,就算王金平被酸赴陸是「個人秀」,仍是尋求協調及折衝能量的極大化。


只是從台北市長柯文哲到王金平,凡是想方設法促進交流、降低衝突的人,都很容易被「抹紅」,「和陸」被簡化成「親中」,似乎「愛台灣」只能有「反中」一種方法。這種把謀求和平譏為「舔共」的心態,難道不是「以和為賤」?


相對於我方猶寄希望於兩岸和平交往,李紅「這個人是來求和」話語中展現的輕蔑,以及擺出的大國姿態,不也流露「以和為賤」的意味?儘管李後來改口,但已傷害王金平,更讓台灣人民反感,不利於兩岸未來的良性互動。正在調整兩岸政策的國民黨,也不可能唾面自乾,不顧人民觀感赴陸去冒險。


以和為貴語出論語學而篇,這裡的」,指的是在一定範圍內、或損或益、斟酌得中。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他還說,「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即先王傳下來的道理中,最美好的就在此,不論大事小事都依這個道理。但有子也說,「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如果一意從容合節,而不以禮節制,也行不通。


可見,「以和為貴」的重點不在「求和」,而在「以禮節之」。這樣的觀點,放在兩岸關係上,尤其貼合。當兩岸互相敵視,「以和為賤」的民粹不免當道;如果以禮相待,不再動輒口出惡言、機艦不時侵擾,和平交流自然水到渠成







交流妖魔化 冷戰常態化:兩岸回不去的惡意螺旋


2020-09-16 23:46  聯合報 /   楊鎮浯/金門縣長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左)與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右)宣布,國民黨不以政黨形式參加第十二屆海峽論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關係是最複雜難解的雙邊關係之一。過去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雙方莫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珍惜得來不易的交流成果,但兩岸關係近日已有「交流妖魔化、冷戰常態化」的趨勢。有鑒於此,筆者特撰此文,希望能停止兩岸之間的惡意螺旋,讓兩岸交流回到正軌之上。


近期兩岸之間惡意螺旋不斷上升的原因很多,民進黨的選舉執政策略或中美對抗的大環境都是可能因素之一。但不論原因為何,筆者原以為這次的海峽論壇是兩岸終結惡意螺旋的最佳契機。


沒想到海峽論壇一波三折,先有台灣內部反對兩岸交流的強烈聲音,後有央視主播李紅的無端失言,導致今年海峽論壇被模糊了焦點,殊為可惜!


任何交流都不該被妖魔化。美蘇冷戰時期為確保兩國不要擦槍走火,尚在民國52年(一九六三年)六月廿日簽署《關於設立直接通訊線路備忘錄》,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美蘇熱線協議」,如今兩岸關係雖然偶有風雨,但遠不及當年冷戰時期的高度緊張,台灣內部不該視交流為妖魔鬼怪,放下成見的第一步必然是交流,而頻繁的交流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擦槍走火的可能。


兩岸之間的冷戰更不該常態化。不求戰也不怯戰是每個領導人該有的高度,過去兩岸間為維繫得來不易的交流成果,無不小心翼翼的處理彼此間的每一次互動。但這些年來,兩岸關係有一種向「戰狼」靠攏的錯誤氛圍,不論是台灣某些政治人物對中國的惡言相向,或是此次央視主播李紅的錯誤言論,本質上都是在給兩岸關係下絆子。幾年下來,彼此的絆子愈來愈多,交流機會愈來愈少,過去熱絡的兩岸互動逐漸失溫,這是任何一個過去曾為兩岸關係努力、為兩岸和平付出心血的人都不願看到的結果。


再看看陸委會的角色,該會做為大陸政策的制定與推動者,過去在推動小三通、兩岸通水、經貿宗教交流,努力扮演兩岸交流的「推手」,但近期卻「轉性」,不斷的「提醒」民眾兩岸交流的風險,諸如:建議民眾不要使用對岸的通訊軟體、強調赴陸經商求學的風險、防疫期間為難陸配與其子女返台、在陸生返台就讀議題上反反覆覆。甚至最近針對海峽論壇祭出三大禁令,禁止我國參與相關交流,都甚為弔詭。怎麼本應發揮「潤滑劑」功能,緩和兩岸情勢的陸委會,如今反倒成為加劇兩岸衝突的「催化劑」?


筆者生於金門、長於金門、服務於金門,最能直接感受到兩岸關係冷熱:兩岸關係不穩定,金門是戰爭的最前緣;兩岸關係穩定,金門是交流的第一線。近年來兩岸互動緊縮,我們特別有感。


去年八月陸方取消陸客赴台自由行,已衝擊金門觀光產業今年二月金馬小三通客運因疫情暫停後,經貿文教交流歸零,島內產業凋敝,金門鄉親雖能理解,願意共體時艱,但也期盼疫情趨緩後能榮景再現;詎料,卻換來當前愈趨頻繁的文武交鋒。就像國人不願台灣成為美中對抗下的犧牲品,金門更不願成為兩岸關係下的受害者。


筆者迫切希望兩岸關係能盡早回到正軌上,特別提醒兩岸政府當局,切莫將「交流妖魔化、冷戰常態化」,盡早重新展開互動與交流,否則兩岸的惡意螺旋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蘋果新品發表:當手表變成醫材時


2020-09-16 23:35  聯合報 /   廖建瑜/法官(台北市)
Apple Watch Series 6新增血氧偵測功能。 圖/蘋果提供


在果粉期盼下,蘋果公司秋季發表會推出全新智能手表,最大賣點在原本心電圖量測、心律監測功能上,新增血氧偵測功能


依我國醫療器材管理法規定,凡指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診斷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其設計及使用係以藥理、免疫、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而達成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均屬醫療器材而穿載裝置透過光學感應器搭配應用軟體,運用脈博檢測數據開發出檢測心房顫動算法,告知使用者監測結果心律是否正常,智能手表完全符合上開醫療器材之定義。但為何這些銷售亮點,在台灣遲遲未能開放,原因在當被歸類為醫療器材時會有種種限制。


首先是誰能銷售,醫療器材銷售者必須擁有相當知識告知消費者如何正確使用及不良反應如何處理,若非醫療器材商,除另有規定外,依法不得販售。所以一旦智能手表歸類為醫材,首當其衝銷售通路必須取得醫療器材商資格,未具資格者(包括一般人)銷售即可能觸法,可處三萬元以上至一百萬元以下之罰鍰;且醫療器材愈危險者,對於銷售途徑限制愈多。


而醫療器材對人體造成影響之風險程度,目前由低到高分為第一到第三等級管理依食藥署目前將智能手表預設為二級醫療器材,為中度危險。就網路等販售通路,屬訂購後以郵寄予消費者,消費者若有使用疑難,無法由廠商當面給予解說及操作示範,衛福部原則上並未同意網路等非實體店面之通路販售醫療器材,除非屬於正面表列的一級及部分二級醫療器材始可。因此,在衛福部未同意前,網路銷售亦在禁止之列。


再者,對於醫療器材標籤、說明書或包裝之限制,必須表明智能手表效能、用途或適應症及警告、注意事項、使用限制或預期可預見之副作用。此外,關於銷售廣告,亦必須採取刊播前,檢具廣告所有文字、圖畫或言詞,先向中央主管機關取得核准後,再向傳播業者提出核准文件始得播送。是以,當智能手表變成醫材,是否能取得最大銷售利益,實需仔細評估。


雖依食藥署回覆蘋果智能手表心電圖功能已通過審核,消費者對於此項功能仍應有正確理解,依照醫界權威雜誌新格蘭醫學期刊在去年十一月十四日所刊登由蘋果公司資助的研究顯示,在八個月招募四一九,二九七名參與者,關於使用蘋果智能手表檢測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ib),顯示異常有九百廿九人,最後被診斷有 AFib 有四○四人,也就是有五二五人實際是沒有 AFib,這樣的靈敏度應該被揭露,以免消費者過於擔心,並告知使用者智能手表此項功能真正意義是提醒身體可能之異狀而須就醫,並非最後確診,以避免使用者過於依賴或過度信任所衍生之醫療糾紛








健康換外交?「豬吃人」的實境秀


2020-09-16 23:37  聯合報 /   
王醒之/基隆市議員,
柯逸民/左下角工作室研究專員
政府決定進口美豬、美牛引起爭議。圖為屏東麟洛肉品市場豬隻。 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民主化、政黨輪替過程中,台灣民眾已發展出一定的智慧。人民對政黨人物雖有偏好,但普遍都認為政治人物換了位置就會換腦袋,朝野立場互換,政黨政治操作手法的轉變,人民大概都能分辨清楚。


特別是食安議題,社會大眾更展現出一種高度敏銳力,這是近年來從塑化劑事件、頂新事件、黑心食品、日本核食、美牛問題等,以人民健康受害為代價一步步累積學習來的。


但這次政府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程序,僅以農委會公告行政命令修正動物用藥標準,於明年一月實施,同時亦限定各界七日內對此命令提出意見。這樣的程序不必經過立法院,亦無須辦理公聽會;執政黨不僅以最快速取巧方式推動開放,更以此迴避民眾及在野黨的諸多質疑。


國際標準和市場自由竟成經濟壓迫的工具,未來台灣若坐上 FTA或 BTA 談判桌,我們的食安標準,在美國眼中,可能被認定成「不自由」、「不科學」的貿易障礙。換言之,未來跟在美豬尾巴後面的,或許還有基改玉米、美國稻米、日本核食…都準備叩關。


「健康換外交」永遠不會是等式,有人得利是基於有人犧牲。韓國「被貿易/被外交」後,美國農產品進口零關稅,結果美牛在韓國市占率大幅提高近三倍,本土韓牛反變成消費不起的奢侈品。跟老美「以農業進口換工業出口」,真的划算嗎?


回顧台灣產業轉型歷史,在產業升級口號下被交換掉的總是弱勢者,以「自由市場」為辭令的決策,其實永遠都不像他們所說的那般自由。


如果轉型(犧牲)是必須含淚接受的不得已,總要明明白白。執政者如果真的要說服人民同意,至少要先誠實承認是犧牲人民健康,用豬肉和軍購當敲門磚;真要進行交易,條件更要說清楚,而不是「美國國務次卿即將訪台」這種消息。


又若把反美豬說成是不愛國,紅帽子藍標籤到處送,或把「窮人論」打成是製造階級矛盾,那就更勝愚民政治,讓人心寒。民進黨政府應以更透明的決策、更細膩的對話回應民間異議及其他政治力量,而國民黨發動政治行動前,至少也應先為當年開放美牛道歉。不然大家只會看到藍綠眼中只有彼此,而沒有人民。


立法院開議在即,對人民而言,食安問題不是政治偏好,而是下一代健康的永續切身議題。眼下「豬吃人」似已勢在必行,執政黨該負起的歷史責任,對外除在美中較勁掀起的瘋狗浪尖上,台灣如何不被吞噬;更重要的是,面對國際政治現實複雜,如何將人民視為政治主體,而非受體,善用立院職權,對內發展出社會多元思辨共識的機制,那才會是真正的台灣意識








新九二共識 失對話機會


2020-09-16 23:48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國民黨本可在全代會通過的「九二共識」新意涵下,藉由海峽論壇展現兩岸治理能力及對話之政策優勢,但因央視記者「求和說」,而宣布不參與海峽論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因央視記者「求和說」,宣布不以政黨名義組團參與海峽論壇,本來可在「九二共識」新意涵下,藉由海峽論壇展現兩岸治理能力及對話之政策優勢,卻白白喪失機會。


國民黨自總統選舉及高雄市長罷韓、補選失利後,黨內青壯派與元老派圍繞九二共識爭論。儘管全代會最後通過提出立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看似青壯派向元老派政治妥協與退讓,回歸到傳統馬時期九二共識路線;然此九二共識新意涵實已遠離「一中」。


首先,國民黨版九二共識跳脫「一中原則」、「兩岸統一」意涵。黨的兩岸政策報告強調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強調九二共識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強調「若不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就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兩岸官方互動。這顯示國民黨強調九二共識與中華民國連繫,但已無「兩岸統一意涵」。


其次,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固然回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與大陸當局主張相同;但國民黨將九二共識連結到中華民國,卻無將九二共識連結「一個中國」或「兩岸統一」;既反對「一國兩制」,卻無提出本身統一方案,這是淡化而非促進兩岸統一政策論述。馬英九執政時期提出「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但現在國民黨卻提出若不尊重中華民國,就沒有兩岸官方互動。


這種主張明顯不同於以往,是由「互不承認」主權轉向「承認主權」;且以「各表」不是「一中」、「兩岸統一」,作為九二共識的共識內容,將兩岸官方互動建立在承認中華民國的基礎與前提。相對於民進黨當局提出兩岸對話與談判條件,不應預設任何政治前提;國民黨反而提出「承認中華民國」是官方互動基礎。


最後,此次全代會中主張「一中同表」的前主席洪秀柱與一六○位黨代表,提出「護憲保台決議文」臨時提案,主要內容為中華民國之領土主權範圍,以憲法規定之固有疆域為準;為達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職志,反對任何破壞以三民主義建設中國全境之勢力,反對台獨、反對分裂國土主張、反對共產極權主義,堅拒外國勢力干預主權獨立。然此新提案並未獲通過,顯示國民黨似無經略與胸懷中國之志。


國民黨的兩岸新論述,形式上看來像「舊瓶裝舊酒」,然實質上卻是「舊瓶裝新酒」。國民黨提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磐石、兩岸官方協商互動須尊重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堅決反對意圖消滅中華民國的台灣獨立及「一國兩制」等八點論述。顯示九二共識內涵質變跳脫兩岸統一、一中理念。


此次國民黨本可在九二共識新內涵下,運用海峽論壇為實踐兩岸和平與對話場域,然卻過度拘泥泛政治化「求和說」、「王為民進黨信使說」,可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未能掌握啟動兩岸和平發展「蝴蝶效應」之鎖匙







兩岸的僵局 誰才該操心


2020-09-16 23:50  聯合報 /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屏縣鹽埔)
國民黨宣布不以政黨形式參加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圖為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左)與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同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原擬組團赴大陸參加海峽論壇,不想首遭蔡政府警告與奚落,後又有中共央視記者輕蔑「這人是來求和的」,引發疑慮。國民黨中央評估後,決定取消組團前往。事後,黨主席江啟臣表示,這次與其勉強去海峽論壇,不如為下一次交流做好準備,只要兩岸秉持善意,交流機會仍存在。


為什麼當前兩岸關係相當緊張,幾近兵凶戰危,國民黨仍願意出頭與對岸交流呢?回顧民進黨執政以來,關閉兩岸任何官方交流管道,導致兩岸關係險惡。國民黨雖然在野,仍有強烈的使命感,為追求兩岸和平,謀求台灣人民的福祉而努力。但是,由於中共及民進黨彼此僵硬的定位,在野的國民黨要完成使命,就顯得相當吃力不討好。


其實,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已掌握國家所有資源,兩岸關係如何解凍,如何維護人民安全及福祉,蔡政府及民進黨應負完全責任,用不著國民黨身先士卒,勇於開展兩岸和平關係,卻落得民進黨的奚落。


現階段國民黨中央應重新思考,如何優先協助十四個執政縣市,同心合一,清廉勤政,提升縣市民眾對國民黨團隊的信任,才是要務。國民黨既無中央執政權,就要優先經營地方,好好磨練出一批年輕經營人才,扎實耕耘地方,擦亮品牌,提升執政品質。唯有如此,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才有堅實後盾,才有落實根基,才有重回中央執政機會。


海峽論壇是兩岸規模最大的民間交流活動,民國98年(二○○九年)開辦以來,以「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為基調,除了政界,各領域團體都會派代表參加。不過,蔡政府執政後,就指稱海峽論壇是中共統戰台灣的手段。


現在,台灣的一切都是民進黨政府說了算。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就讓民進黨去操心吧,這樣選民才會覺醒。因為,把最近幾年來民進黨的媒體喉舌和綠委、綠官爺的言論,全部放在兩岸關係祭壇上檢視,人們就會覺醒:兩岸還需要交流嗎?恐怕,只有戰爭的夢魘








教育部是「住海邊」嗎?


2020-09-16 23:54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教育部新修訂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引起基層譁然,認此二規定將造成教師動輒得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訂新規定除有特殊情形外,教師不得於學生下課時間實施管教措施」,令第一線教師譁然。這簡直比「何不食肉糜」更令人傻眼;每個人對「特殊情形」的解讀,會相同嗎?教育部知道現在學生在校情形嗎?去看看各級學校學生下課情形,再看此規定是如何荒謬可笑。


筆者分享下課曾看到的情形,讓教育部官員開開眼界:學生在教室走廊打球,一不小心球飛出去了,人也可能跟著飛出去,這可是在四、五樓發生的,老師看到能不管嗎?學生在女兒牆邊對著樓下丟東西,甚至吐痰,老師可視而不見嗎?幾個學生圍住一個學生,不管是在開玩笑或是霸凌,老師可以不制止嗎?


以上是筆者親眼所見。我們都希望還給學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下課時間;教師也不是吃飽撐著,下課時間還想管教學生,問題是學生的自制力和危機意識,都讓我們不能不管。


教育部這個新規定,讓人不禁要問是住海邊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