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
◆  洪蘭/說服年輕人生孩子的「七寸」在哪
◆  方祖涵/當運動場又再成為政治戰場







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


2024-11-19 00:17  聯合報/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天母萬聖節大遊行,出現一家子扮演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唯妙唯肖。圖/李清志提供


每年天母萬聖節大遊行活動,可說是當地歷史悠久的傳統盛事,每到十月底的周末假日,天母人就積極認真地準備裝扮,希望在這一天可以融入在社區的活動裡。天母萬聖節活動可說是台北市最受歡迎的慶典盛事,而且整個活動是由社區自主舉辦的,社區民眾參與度非常高,已經成為當地的一項特色。

天母地區之所以會有萬聖節活動,主要是因為早期天母地區,是美軍駐台協防時期眷舍空間,整個天母地區事實上就是一座美國小鎮。小鎮有一條 Main Street,就是現在的中山北路七段斜坡,道路兩邊有美國雜貨店、修車廠等等,街道盡頭是天母圓環,有一座天主教堂,教堂高聳的鐘塔,周日早晨還會敲鐘,提醒大家去教堂做禮拜。

我因為家父在美國學校任教,從小就住在天母,左鄰右舍都是美國人,我常笑說:「我從小也是在眷村長大的!只是我住的眷村是美軍眷村。」住在天母社區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一是萬聖節;一是耶誕節。整個社區每到十月中,就開始出現南瓜、稻草人、骷髏頭等裝飾。萬聖節過後則是期待著耶誕節來臨,天母地區或有空地上出現販賣真實耶誕樹的市集,這些樹形優美的耶誕樹,多是松樹之類的樹木,飄送著松木的清香氣息,令人記憶深刻

當年住在天母地區,每一家都要準備好糖果,因為晚上會有很多外國小鬼來討糖果,我母親都會買各式各樣的糖果,然後用心地分裝在不同的小袋子裡,等待萬聖節小鬼們的光臨。我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參加萬聖節活動,媽媽幫我裝扮成小小蝙蝠俠,我帶著一個布袋子挨家挨戶去討糖果,一個晚上討到一大袋的糖果,我幾乎吃了一年才吃完,而且這些討到的糖果都是外國糖果,很多都是我從來沒見過的,也沒吃過的糖果,對一個台灣小孩而言,真的是一種奇特的經驗與記憶。

不過這個有趣的活動,在美軍撤退之後,活動熱潮就逐漸消退,加上後來美國也出現萬聖節恐怖事件,有人在糖果裡下毒或埋放針刺,讓小孩受傷的事情,因此美國地區萬聖節討糖果活動也逐漸消失是天母地區後來在商圈自主籌辦萬聖節活動之後,聯合商家在萬聖節開放店家,讓小孩可以來要糖果,竟然掀起了天母萬聖節的熱潮

每年活動開始的周六下午,天母忠誠路便擠滿變裝的男女老少,人潮從天母東路、忠誠路,一直延伸到德行東路,不僅是大街上,連小巷弄都擠滿人潮,所有人都認真裝扮,儼然是一場街頭的變裝派對。當然每年都有熱門主題,像今年出現一家子扮演電影「腦筋急轉彎」裡的角色,唯妙唯肖

城市社區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傳統與文化並不容易,天母社區過去曾經是美軍社區,美國文化盛行,如今演化出屬於自己的萬聖節活動「天母搞什麼鬼」嘉年華,成為社區的年度盛事這樣的萬聖節社區活動,比起美國許多地方有過之而無不及,是非常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洪蘭/說服年輕人生孩子的「七寸」在哪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說服年輕人生孩子的「七寸」在哪
◆  方祖涵/當運動場又再成為政治戰場







洪蘭/說服年輕人生孩子的「七寸」在哪


2024-11-19 01:22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多年前,我初出來教書時,有位前輩很好心的告訴我,下課前不要留太多時間讓學生發問,因為學生若有心整你,他會找刁鑽古怪的題目把你掛在黑板上。我運氣很好,四十年來沒有碰上,尤其台灣學生不習慣在課堂發問,我不擔心。不料前幾天真的給我碰上了。

我上的課是溝通,講到有效的溝通要從別人的觀點來說服,且要動之以利。舉的例子是鄰居的雞進入他的菜園吃菜,屢次溝通不成時,他便上街去買了二個雞蛋拿去給鄰居說:「這是你家的雞在我家下的蛋」。第二天,雞便被關起來了。所以打蛇打七寸,要從別人最在意的地方去說服。話沒說完,便有一個學生舉手問道:「老師,現在少子化,已造成國安問題,如果您要說服年輕人生孩子,您的七寸在哪裡?」

這是好問題,我反問他:「你認為現在大家最擔憂的是什麼?」他說:「失智。」好,那就要從這裡下手,讓年輕人知道生孩子對自己也有利,因為懷孕時,荷爾蒙會大量湧出,永久性的改變了大腦

有個實驗長期追蹤廿五位婦女,發現可以從大腦處理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部位灰質減少程度來判斷她有沒有孩子。本來神經細胞的減少表示功能的下降,但是這些母親表現出來的卻是社會認知和依附功能的上升。原來能力愈精熟,大腦需要動用到資源就愈少。二年後,再掃瞄這些媽媽時,發現原先減少的灰質仍然沒有變;六年後,依然如此。所以這個改變是永久的。不過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在寶寶斷奶後有恢復到正常,原來這是分泌乳汁的代價。大腦資源不夠,必須先滿足某些器官的緊急需求。所以媽媽不必擔心懷孕時記憶力衰退,它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

有個研究從英國的生物銀行取出一萬九千七百八十七張四十五到八十二歲婦女的大腦圖片,發現生育過孩子的母親,其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細胞體積所顯示出大腦年齡比實際年齡小,而且生得愈多,效果愈強,不過超過五個孩子後效果就不顯著了。

澳洲和美國的研究者也都發現,孩子多的母親大腦神經網路的連接密,海馬迴的厚度厚,他們認為這可能跟母親必須一心多用有關。母親常必須邊煮菜,邊用腳去推搖籃,眼睛還得去注意客廳的老大、老二有沒有造反。曾有一個媽媽在公園中與我聊天時,突然轉身,伸手接住從滑梯上掉下來的孩子,真的像千手觀音。

大腦運作的原則是用進廢退,而孩子就是一個連續的刺激,使媽媽大腦必須不斷作出因應改變這使她們在認知作業上反應時間加快,記憶作業上錯誤較少。實驗更看到在貧困環境長大的母鼠,懷孕後成為媽媽時,牠們大腦皮質變得跟在豐富環境長大,還沒交配的母鼠一樣。這些改變都有助「認知儲備」,減少以後失智的風險

生養孩子除了防止失智,還在於孩子本身是個希望,使生命有意義畢竟在演化上,成功的定義是基因的繁衍與文化的傳承,就人類來說,只有孩子可以達到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