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862/web/◆ 聯合報社論/川普用人只重忠誠與抗中,整肅風暴難逃
◆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合煞車皮又來了
◆ 經濟日報社論/拜習會後的美中台關係
經濟日報社論/拜習會後的美中台關係
2024-11-19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左)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16日在秘魯利馬亞太經合會場邊會面,這也是兩人最後一次以元首身分對談。美聯社
美中領導人在秘魯舉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見面,這是拜登任內的第八次「拜習會」,其中三次為實體見面。雖然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慘敗,拜登即將卸任,但是此次峰會所釋放訊息仍值得關注;甚至有美國媒體形容是講給不在場的川普聽,影響未來美中台關係。
美中對抗在拜登時期並未降溫,除了既有問題分歧外,俄烏戰爭使美中關係更加緊張。因為美國強烈要求中國大陸封鎖俄羅斯,但是中國對俄羅斯的協助未曾中斷,中俄關係還更加密切,儼然形成抗美聯盟。特別是在去年包括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及印度的金磚峰會下,又增加美國宿敵伊朗,以及石油輸出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新成員,不但與美國形成對立,更衝擊到美國在全球石油市場地位。雖然之後沙國猶豫並未正式加入,但美中兩大強權更加走向合縱連橫的對抗情勢。
在經貿層面上,中國大陸原先預期拜登任內美國對中國制裁不會擴大,但拜登上任後不但維持川普時期對大陸制裁,而且還繼續加碼。例如拜登任內美國將大陸企業或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數目,還超過川普時期;對大陸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範圍雖然較小,但稅率均較高,其中電動車更高達100%。
拜登政府雖然對中國制裁,並將中國視為在綜合國力上唯一可以與美國競爭的國家;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更採取嚴格且密不透風管制,確保美國技術優勢。但強調是「去風險」而非「脫鉤」,美中是競爭而非敵對關係,仍嘗試推動與中國在其他非敏感領域的合作。雖然中國對美國此種雙重作法並不埋單,但至少具有緩衝的作用,美中經貿不會走向全面對抗,也不致於發生衝突。
川普做法則截然不同,川普主張對中國大陸所有產品加徵 60%關稅,全面圍堵中國電動車輸美,甚至不允許中資企業在墨西哥生產的電動車輸美;較其第一任對中國課徵的四波關稅,範圍更大,力道也更強。川普的邏輯是以高關稅壁壘促使在中國的外資企業,甚至中資企業移出中國,並在美國對其他國家課徵 20% 關稅,逼得企業加速轉移到美國。再加上川普也準備降低美國公司稅,在「棍子」與「胡蘿蔔」並行下,才能與中國全面脫鉤,落實「回流美國」,以確保美國的利益。
中國也並未示弱,宣稱必會進行報復,再加上川普一貫的「單邊主義」作風,美中幾乎已無合作空間,美中經貿對抗升級升溫,有可能會走向經貿全面開戰。所以在拜習會中,雙方領導人均重申美中和睦相處,維持競爭而不衝突關係的重要性。
綜合而言,拜登政府認為企業移出中國大陸,轉往美國信賴的區域,例如東亞及墨西哥生產,打造由美國主導的美系供應鏈,是可以被接受的模式,同時也再度表達美國並沒有與中國大陸對抗的立場。但川普則認為此會造成美國對其他國家貿易逆差擴大,危及美國國內產業,主張必須回到美國生產。若川普政見兌現,未來全球會走向「由美國製造」到「在美國製造」,勢必帶動全球供應鏈另一波重組。
此次拜習會中國大陸重申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不可踰越的紅線,並一貫要求美國「反對台獨、支持統一」,但美方仍維持「不支持台獨、一中原則」,並未對中國讓步。預估以川普強硬的性格,也不會對中國退讓,但台灣仍須審慎因應未來川普對兩岸關係隨性式發言的影響。
最後,拜登首次拋出美國不會利用台灣問題同中國大陸競爭的看法,似乎也是在提醒川普要善待台灣,不要亂收「保護費」,莫把台灣當棋子的弦外之音。拜登與川普的差異,牽動台灣的命運。
聯合報黑白集/藍白合煞車皮又來了
2024-11-19 00: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案修法憲法訴訟法,提高憲法判決門檻。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日前撰文,反對翁曉玲提案。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民眾黨的「藍白合作」,讓「雙少數」的民進黨不能再為所欲為。但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公開反對國民黨所提的《財劃法》、《憲法訴訟法》修法提案,又缺席《NCC組織法》表決,使兩黨合作蒙上陰影。最開心的,當然是民進黨。
巧合的是,去年此時,藍白簽署共推正副總統候選人協議;數日後,即在黃珊珊等「主戰派」主導下破局,為總統選戰結果一錘定音。歷史是否重演,引人遐想。
黃珊珊對於「反藍」及「友綠」,旗幟鮮明。在親民黨時,從「國親聯盟」到「橘子綠了」,她一直反對國親合作。而後她變身「小英女孩」,獲民進黨禮讓參選立委。在「藍白合」扮演主戰派和煞車皮,黃珊珊駕輕就熟。
對於反對修法、缺席投票,黃珊珊都給了不同理由。但時值綠營對藍白合作束手無策,又是柯文哲延押、民眾黨群龍無首之際,這些動作仍耐人尋味。民進黨當即見縫插針,大讚黃珊珊「有專業良知」,批力主抗綠的黃國昌「公然造反」、「急著當老大」;這不僅要分化白營,也是裂解藍白合作。
民眾黨自無必要凡事皆與國民黨同一立場,政黨自主,才能避免泡沫化。但柯文哲官司纏身、深陷囹圄,背後政治操作,白營不應無感。民進黨已肆無忌憚,在野立委若還心猿意馬、裂解藍白,究竟意欲何為?
聯合報社論/川普用人只重忠誠與抗中,整肅風暴難逃
2024-11-19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美聯社)
川普快馬加鞭籌組新政府,迅即發布長串人事名單,幾全集中在「忠誠」與「抗中」兩種類型,正蓄勢待發。川普自稱,在上屆任期常遭官僚體系與既得利益組構的「深層政府」消極抵制,不斷向外洩漏不利消息,使他施政屢受掣肘。這回他絕不容許舊事重演,因此特意指派忠誠主管來整肅深層政府,能力和品格條件便拋在腦後。
以川普行事之乖張踰越,如果他找的是專業及資深人選,對方恐難以百分之百對他效忠;因此他大半指派年輕、忠誠、善溝通者,能力放在其次。目前他的新人事中,有三人備受爭議,能否過關仍未可知。第一位,是將出掌國防部的福斯新聞主持人赫塞斯。他既非資深將領,也無管理企業經驗,更非熟悉軍事的國會議員;他只有國民兵經歷,憑著對川普的忠誠而雀屏中選。他也隨即被爆出性侵事件,並曾支付封口費。
川普首任第一位防長是退役上將馬蒂斯,由於川普決定自敘利亞撤軍,兩人失和而辭職。接任的艾斯柏格堅持國防部不介入政治,也讓川普不滿。川普厭倦國防部長不聽指揮,因此忠誠、聽話成了最高標準。近日國防部已傳出川普有個「清洗計畫」:其政權交接小組正草擬行政命令,要成立一個退役高階軍官組成的「戰士委員會」,有權審查中將、上將並要求撤換。這並非空穴來風,現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和前主席密利所提拔的資深將領,將是首波開鍘目標。
另兩位極爭議人選,是將出任司法部長的佛州眾議員蓋茨,和將出任國家情報總監的前眾議員加巴德。蓋茨因涉嫌不當性行為及非法吸毒,正接受眾院操守委員會調查;眾院原訂近日公布報告,但蓋茨獲得任命後立刻辭掉眾議員,希望眾院結束調查。除操守有問題,蓋茨更因不滿前眾院議長麥卡錫同意眾院調查他,挾怨提案罷免麥卡錫並獲通過。任命私德不佳和器量狹小的人為司法部長,不怕天下大亂?
四十三歲的加巴德原為民主黨眾議員,兩年前退黨改效共和黨。她在眾院期間從未參與情報委員會事務,而「國家情報總監」要負責監督、協調美國十八個情報機構的行動,負責整理總統每日簡報,並為行政部門提供國安決策資訊。加巴德之資歷不及格,可想而知。
川普的國安人事也可嗅到滿滿的「反中」氣味。參議員魯比歐出任國務卿、白宮國安顧問由眾議員沃茲出任、前情報總監拉特克利夫出任中情局長,在目前兩黨對中強硬的共識下,應可順利過關。魯比歐初選時曾挑戰川普,仍獲任命為國務卿,外界原盛讚川普大度。但魯比歐留下的議員遺缺,將由德州州長指派川普媳婦羅拉.川普代理,外界才恍然其中奧妙。另外,在「封口費」案擔任川普律師的白朗奇,被任命為司法部副部長;退出大選轉而挺川普的小羅勃甘迺迪,果然如「交換說」被任命為衛生部長,皆可見川普的「大私無公」。
川普的另一絕招,則是成立體制外委員會,駕凌於正常部會之上。除其首任貿易代表賴海哲出任「貿易沙皇」,還指派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與企業家拉馬斯瓦米共同領導新設的超級部會「政府效率部」,說是精簡政府組織,兼可鏟除不聽話的官員。問題在,馬斯克似已自以為是聯合總統(co-president),對所有政策都指指點點;川普團隊已對他感到不耐,兩人不知還能合作多久。
由此看,川普第二任一定更恣意妄為,更加踰越民主法治,美國也將迎來一波大整肅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