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因材施教太權威?
◆ 【專家之眼】川普的戰狼與拜習的博弈
◆ 【專家之眼】眾神之王川普2.0的經濟衝擊與國際影響
【專家之眼】川普的戰狼與拜習的博弈
2024-11-19 07:22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前總統川普明年迎來第二個總統任期,外交政策備受關注。圖為川普(左)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與中國國家主席(右)參加G20領袖峰會。(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於16日在秘魯利馬舉行的APEC峰會期間會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
川普內閣的輪廓日漸清晰,反中的鷹派充斥,確實擺出掀風起浪的態勢,威震全球。而拜習會登場,習近平明確畫出美中關係的紅線,意在提醒川普。
綜觀整體內閣名單,可以歸納出川普的用人原則,就是紅過於專,以及青壯甚至戰狼。首先,川普曾一再強調,閣員必須絕對服從其指令,這是最重要的基本要求,並以處置以往的反對者與叛逆者來殺雞儆猴。由此可見,未來川普政府政令的執行效率必定不差。
此外,川普閣員要不十分專業,可以獨當一面,或者十分外行,讓人難以捉摸。而閣員平均年齡都在50歲上下,個個都磨刀霍霍,準備大顯身手,其中最引人矚目也與台灣最有關聯者,就是國務卿盧比歐。他曾是美國挺台抗中的要角,兩次被北京制裁至今,要如何解套,還要花些心思。這與李尚福將軍曾被美國制裁,但仍被任命為國防部長如出一轍。
雖然川普不重視人權議題,但是盧比歐以往曾幾度強力抨擊大陸的人權問題,甚至還提出相關法案。如今若順利擔任國務卿,再加上他曾數度訪台與會晤蔡英文,支持台灣的力道相信也不會減弱,將會對北京產生更大的壓力。他還大力支持北約等聯盟,更可以與川普唱黑白臉。
此外,習近平在利馬 APEC 與拜登的會談中,特別提出了四條紅線,而台灣首當其衝,可見北京重視的程度。若以新華社的新聞稿為準,習近平甚至還打破慣例,直接指名批評賴清德,要拜登認清其台獨的本性,可見北京強硬與堅定的立場,以至於未來要轉圜的空間被限縮。而整體觀之,習拜雙方的立場與以往大同小異,但說與做還是差異不小,比如掏空一中原則,在南海方面,雙方也難有交集,只在維持台海和平方面,比較有共識,同時也都不願兵戎相見。
其實,這主要都是習近平講給川普聽的,因為美方新政府來勢洶洶,中方才會畫下明確的紅線以便因應。但拜登還有兩個月任期,而日前俄烏戰爭升高,主因拜登總統同意烏方可以運用長程飛彈來攻擊俄羅斯本土所致,故拜登是否也會在兩岸方面來個臨去秋波的暴衝後走人,自然也是北京的憂慮以及極力要避免的。
【專家之眼】因材施教太權威?
2024-11-19 07:43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本報資料照
近日教育部政次葉丙成在「因材施教:成就每個孩子」國際研討會中表示,「因材施教」仍太權威,宜改成「因趣導學」,讓孩子有自主學習能力。教育部官員到教育的研討會批評題目不好、要改,恐怕是史上頭一遭吧?
所謂「因材施教」,根據教育部成語典,係指教育者必須依據受教者不同的資材,給予不同的教導。它源自宋朝程頤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這是由於孔子將三千弟子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四科,乃根據其資質與能力。幾百年來,「因材施教」一直被視作教育的基本原則,甚至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都還歷久彌新,從來就沒聽過有人批評這個理念「權威」。到底「太權威」之說從何而來?
也許是因為教改很強調「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而認為「因材施教」係從教師的立場出發,是教師本位主義,帶有一種由上而下的權威感吧?不過,孔子的時代並沒有強制性的義務教育,跟從他的弟子們,全部都是自主學習的。翻開《論語》,處處可見弟子提問、孔子回答。孔子循循善誘,鼓勵學生們思辨,哪段師生對話不符合葉次長的「因趣導學」?反過來看,「因趣導學」難道就不是從教師的立場出發,就不權威了嗎?
若要細究這兩種觀念的差別,其實不在自主與否或誰是主體,而在因「材」或因「趣」,前者指的是學生的能力,後者是興趣,理論上缺一不可。所謂工作應該「擇你所愛,愛你所擇」,重點在興趣,可是若能力難以勝任,再喜歡的工作也會磨到失去熱忱。舉例來說,很少人不喜歡觀察星星、月亮,對天文學感興趣的人多如牛毛,但具備研究天文的「材」的人卻很少,因為它涉及物理、數學等高深的學問,以及複雜的計算,所以光有興趣並不夠,還得具備研究的能力。
教改的主導者多為大學教授,他們要求中小學老師要減低知識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知識。假如孩子們從小就養成研究的精神,最好不過,但並非每個學童都像碩博士生一樣,具備研究的潛能或興趣。那些成年的研究生,個個皆曾歷經苦讀的過程,才得以激盪出不同層次的疑問。青少年們若吸收的知識不足,什麼都不知道,又要怎麼發展問題意識?何況很多人上學只想習得一技之長以求生存。對於那些不喜歡做研究的孩子們,教改專家們是不是也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
如今真正太權威的,絕非因材施教這個理念,而是陳義過高的108課綱,強迫中小學師生們用研究生的模式教與學,連教授自己都做不到跨領域,卻要中小學教育遵照這個標準。無怪乎最近民間教育團體主張廢除108課綱,理由是它導致學生基礎變弱。這並非毫無根據,因為台大、清大發現,適用108課綱第一屆學生進到大學的平均成績,已經跌落9%到2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