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救經濟不能只靠貨幣政策

.聯合報社論..襲警是一種「言論自由」?
.聯合報黑白集.北京心裡有中華民國嗎
.經濟日報社論.救經濟不能只靠貨幣政策




經濟/救經濟不能只靠貨幣政策


2016-07-01 02: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景氣低迷不振,不見起色,一如市場預期,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昨天決議降低利率1碼(0.1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分別由年息1.5%、1.875%及3.75%,調降為1.375%、1.75%及3.625%。這是央行連續第四季的降息,目的當然是在協助經濟成長,但利率水準已經近底,貨幣政策之力終有竭盡之時,提振經濟不能只靠央行。
這一波全球經濟下行,主要源自2008年金融海嘯所造成的經濟大衰退,儘管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經濟體都已先後祭出大規模的寬鬆貨幣政策,包括陸續推出一波波的量化寬鬆(QE)、甚至負利率措施。但景氣復甦乏力,成長力道薄弱,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不斷下修經濟展望,全球陷入長期停滯、L型復甦的「新平庸」困境,幾已成為共識。
率先啟動印鈔機的美國,景氣好一點,聯準會去年底已啟動升息循環,但升息之路走得並不順暢,還動輒引發全球資金大移動,害苦經濟乏力的新興經濟體。英國公投脫歐則是另一隻黑天鵝,公投結果出爐之日,意外地再次掀起恐慌,引爆國際金融市場震盪;連美國經濟在聯準會主席葉倫口中都得承認「相當的不確定性」,遑論仍深陷低迷之苦的各國。
處於全球經濟長期停滯及充滿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台灣,很難自外。主計總處5月時預估我國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06%;在眾多經濟學家眼中,這是太樂觀的數字了。中央研究院甫公布每半年一次的經濟預測,就把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大砍1.22個百分點,由1.74%下修至0.52%。一葉知秋,何況眼下看不到一絲絲樂觀的氛圍,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已經更大,更嚴格地說,今年經濟成長率別說保1了,能否維持正成長,恐怕都有疑慮。
央行昨天降息,並不令人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另外準備了逾百頁的「參考資料」,細數國內外經濟情勢,其中並特別強調「各國決策者欲提振全球疲弱經濟,亟需續採寬鬆性貨幣政策,並配合積極的預算政策,來支持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及進行結構性政策改革。」他並引用IMF大聲疾呼之語,「應速採三管齊下的政策搭配行動,才能發揮有效提振經濟的效果。」言下之意,不難理解。
根本來說,貨幣政策本來就有其侷限性,央行降息之舉只更凸顯經濟情勢危殆,值此之際,新政府須有魄力作為,以挽頹勢。我們誠摯呼籲,提振經濟並非一行一會一部單獨之責,行政院應即召開跨部會提振經濟會議,協力作為。短期間,寬鬆貨幣政策只能營造有利景氣復甦環境,但單單要靠貨幣政策,絕對無法解決當前困境,中長期勢必需要搭配進一步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落實年金改革、適度提高債務上限等,以激勵需求,帶頭投資。同時,還須全力推動各項結構性改革,包括排除投資障礙、引領產業創新、落實多元出口、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等政策,才能再創經濟新成長動能。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的發展必須正視。2015年全球貿易成長減緩,很重要的關鍵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負貢獻,而台灣出口與中國大陸投資活動關係密切,所受到的衝擊也最大。我們不僅要關注中國大陸的經濟情勢變化,即時應對,新政府上台後的兩岸關係如何及早解凍,至少不要再惡化,才不致令我們的經濟雪上加霜。
最後仍要提醒的是,近年黑天鵝不斷出現,加深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事實上,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降,國際間發生經濟金融危機的頻率已愈來愈高,彼此相距的時間也愈來愈短;英國公投脫歐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至今餘波盪漾,政府相關部會對於國際間黑天鵝事件頻生釀成的危機,更要有隨時因應大浪來襲的充分準備。

聯合/北京心裡有中華民國嗎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左二)在巴拉圭與隨團媒體記者茶敘,並回答提問。 圖/中央社


蔡英文留下President of Taiwan(ROC)的簽署,引發爭議。
雖稱「台灣總統」也「不為過」。但無論從任何角度言,蔡英文皆以簽用「中華民國總統(台灣)」為宜。在此難得的國際場域簽成「台灣總統(ROC)」,其實是做小了台灣,做小了中華民國,也做小了自己。何況,連洪素珠也知,蔡英文不是「台灣總統」。
較受矚目的是,大陸智囊竟也稱:蔡英文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不是台灣總統,「(她這樣簽名)非常不好,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其實,台獨鬧到今日地步,主要的原因即是北京否認中華民國,指「中華民國已經滅亡」。數十年來的歷程可證,台獨正是在北京與台獨雙方合力的「去中華民國化」下發展至今日地步。北京愈打壓中華民國,台獨意識就愈深化。
奇妙的是,伴隨民進黨重新執政,北京竟也突然想起中華民國來了。自王毅的憲法說,至課綱微調、公投法,到如今又稱「蔡英文當選的是中華民國總統」,皆是如出一轍。
北京否定中華民國,卻要台灣護守中華民國,又要蔡英文謹記她是中華民國總統,這正是北京兩岸政策的最大矛盾。北京一向如此重傷中華民國,難道反過來要求台獨來護守中華民國嗎?
把黑桃叫做黑桃。盼蔡英文此後多以「中華民國」替代稱謂「這個國家」;北京亦當知,愈否定「中華民國」,台灣就會離它愈遠。

聯合/襲警是一種「言論自由」?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委員林岱樺被控與警拉扯涉妨害公務罪,出庭時否認犯罪。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王聖藜/攝影


蔡英文總統把「司法改革」列為新府施政重點,強調要回歸「人民的司法」,解決不公,強化人民的信賴。但在推動這項偉大的改革工程之前,請先回答一個小小的問題:打警察,能算是一種「言論自由」嗎?
大問題都始於小地方,司法失去人民信任,也是如此。太陽花運動期間,立委林岱樺想要帶一名日本媒體記者進入被學生占領的國會議場採訪,在門口遭到駐衛警阻攔;雙方發生口角衝突,林岱樺憤而朝執勤警員胸口揮了一拳。事後有民眾向北檢告發,北檢依「妨礙公務」罪嫌起訴,上月台北地院判她無罪;北檢對判決結果不滿,最近提出上訴。
林岱樺憤而襲警,或許只是一時失控,並非刻意傷害對方;但警察執勤代表的是政府公權力的執法界線,能因遇到立委就腿軟放水嗎?難道,即使挨打也應忍氣吞聲,自認倒楣?事實上,問題核心不僅在林岱樺的身分或公權力的不受尊重,而在法官對此案的和稀泥態度讓人忍無可忍。法官判決無罪的理由是:林岱樺是在議場內行使立委職務的「適度意見表達」,屬於「言論免責」的保障範圍,國會的自律原則應該尊重;且林岱樺帶記者進場並不違反議場管制規定,員警沒有理由阻擋。
這些判決理由,不僅強詞奪理,更是歪曲事實踐踏法治。第一,當時學生以占領議場癱瘓國會,會議早已停開,林岱樺帶外媒前往現場只是為湊學運的熱鬧,哪裡是為了議事?第二,衝突地點是在立院門口,林岱樺根本未踏入議場,這也與行使立委職務毫無瓜葛。第三,立委獲有「言論免責權」,是為了保障其質詢的自由;但推打警察已涉及肢體暴力,且林岱樺是主動攻擊而非基於自衛,法官居然還敢套用「言論免責」之冠冕使其免罪,簡直是明目張膽地欺世盜法。第四,學生占領國會已使立院處於緊急狀態,員警若不在現場維持秩序,隨便讓民眾進出,立院秩序和學生安全都可能受到損害;但法官卻說員警沒有理由阻擋,這種話出自司法人之口,讓人吐血。
我們不知道,究竟是林岱樺的立委身分,或者是太陽花學運的光環,或者是政黨輪替的因素,而導致法官掰出這麼牽強的理由來為林岱樺脫罪。但可以確定的是,法官心中若有一尊司法天平,如果腦中沒有那麼多奇怪的政治考量,絕不可能寫出這樣的判決書來。推打警察不算嚴重暴行,卻是無視法治公權力的表現;然而,法官要援引「言論免責」來粉飾太平,把根本沒開的會說得煞有介事,甚至責指警察不該阻擋立委帶人入內,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虛,也蹧蹋了司法尊嚴。
民進黨動輒指控「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但看到北院這樣的判決,人們不禁懷疑法院也「政黨輪替」了,否則,為何一碰到綠營立委就轉彎。法務部長邱太三最近向檢察官發出公開信,要求「檢察辦案團隊不能有害群之馬」,起訴不能浮濫;卻遭檢察官群起反嗆,認為他沒有抓到改革重點。的確如此,新政府談司法改革,若只能將目光放在檢察官的起訴舉證責任,恐怕無法抓到要害。事實上,許多民眾深感不滿的,是那些躲在「終身職」及「獨立審判」大旗下苟且因循的恐龍法官,日復一日地腐蝕司法正義,卻無人可奈他何。從林岱樺的案子看,這位恐龍法官的判決理由,人們嚥得下去嗎?我們當然支持檢察官再上訴,也等著看下次的判決將說出什麼道理。
如果立委打警察可以因言論自由而脫罪,那麼,華航空少謊稱總統專機有炸彈一案,恐怕也該無罪開釋。因為,空少並沒有採取實際行動,而且他是為了更高的空服員罷工理想而發,不是嗎?如果認為這樣的詭辯不能成立,請問,為什麼林全可以撤銷對太陽花學生的告訴,卻置因執行公權力而被告的警察於不顧?

聯合筆記/地方先行 佈陣點兵

.打嘴炮的政府 解決不了問題
.聯合/脫歐是川普現象的英國實現
.聯合/納稅人不是路人
.經濟/落伍的投資統計 對政策無助
.休假爭議…最會溝通的政府?
.指考登場/決心.毅力 比學校重要
.指考登場/如何構築「黃金屋」 孩子多想想
.良師變暴力 政治讓人瘋狂
.聯合筆記/地方先行 佈陣點兵









聯合筆記/地方先行 佈陣點兵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李春

這些天北京事多,好多事都雲山霧罩,比如說廿七日那天,習近平領銜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會議。講了很多改革的事,聽上都沒新意,結果聽到「地方」二字,開始有文章了。
中共的中央深改組召開會議,已經開到第廿五次。這一次會上習近平講話中強調了一句話,叫「地方是推進改革的重要力量」。這話不能不仔細思量的,那是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都以為這一屆的中共領導人,強調今天中國的改革,是「頂層設計」、由上而下推動的。所以重提地方改革作用,可以理解為中共這兩年改革都推而不動,明白改革由上而下之難,要回過頭來靠地方了。
但是想想又不對,這兩年來,地方的中共黨委和地方政府,都以中央的反腐為第一風向標,以地方的維穩為第一目標,經濟建設都縮手縮腳不願做,哪還敢改革?看來要求地方「增強改革定力,聚集改革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可能還有文章。
又過了幾天,文章有些眉目了。那就是中共開始大舉撤換中共省委書記,六月底,一下子換了四個省區,撤掉了三個「老書記」,分別是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江西省省委書記強衛。
撤換三個省委書記,涉及到更多人的走馬燈,比如浙江省長李強去接江蘇羅志軍,就把新疆的副書記車俊調去浙江接省長一職,又得找人去接車俊的位子。
中共省級地方書記,就是地方大諸侯,同時換掉江蘇、江西、山西三大諸侯,看上去是年齡等為主要原因,實則各有背後的理由。比如江蘇,將是繼山西、河南之後,重點整治貪官之省,不待羅志軍到最後的年齡關卡,要他早一點走,是為中紀委好辦事。
當然,一個省一個省都是小理由,合起來看另有大背景,這個大背景有兩個時間點,一個時間點是明年秋天中共十九大,一個時間點是今年夏天開始準備中共十九大。今年夏天開始準備十九大,更準確的時間和地點,是七月間的北戴河。
中共的高層政治運作模式,近三年來已經大變,中共的人事運作模式,同樣隨之而大變。政治運作新特點,是原來的幕後運作變成台前交鋒;人事運作的新特點,就是這回帶出的地方先行,先行佈陣,再來點兵。

盛治仁╱贏不了機器人,拔電源嗎?

.盛治仁╱贏不了機器人,拔電源嗎?
.羅智成╱人類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物種
.高朗╱美中俄三角關係的變化
.李清志/獨立書店的文化革命
.劉維公/借鏡柯文哲
.朱宗慶/滾石不生苔
.陳立恆/人本,金融資本主義下的真實彼岸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盛治仁╱贏不了機器人,拔電源嗎?


2016-07-01 02:48 聯合報 盛治仁(雲品國際董事長)

微軟在幾個月前做了一個實驗,設計了一個線上聊天機器人Tay,定位是一個純真少女,她會在社群網站上跟人對話,並在過程中學習。沒想到在廿四小時之內,這個純真少女變成了一個納粹支持者、種族歧視者及痛恨女性主義者,迫使微軟即刻將她下架。
後續分析認為,微軟可能太輕忽而未把刻意要教壞Tay的惡意攻擊做有效阻擋。事實上,我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才是網路的現實。兩年前,微軟在大陸就已經推出過類似的聊天機器人小冰,但並未遭到相同命運,很受歡迎且能正常互動,甚至在去年底進入東方衛視晨間新聞擔任氣象主播。我相信這絕非大陸社群網路用字較文明,而可能是負面字眼被遮蔽或是以程式保護的結果。
這個實驗讓我們有許多可以深思之處。首先是網路的特性。Tay會學習到這些想法和用語,對熟悉網路的人應該並不意外。網路形成的社群,其實和群眾行為有許多類似之處。
學者Gustave Le Bon認為群眾行為有下列的特性:因為其「匿名性」造成一種「無敵感」及「不需負責」的認知,而且其想法有「傳染性」,領導者的行為對群眾又有「暗示性」。這些群眾行為表現的特性,在網路行為上也都存在;同樣一個人,在網路和現實生活上的表現,可能判若兩人。網路上有相當比例的粗鄙用語和極端想法,是不爭的事實。Tay只是把人類的行為學會之後,呈現出來,結果嚇到了大家而已。
一個更值得憂心的發展,是隨著網路生活化,以及政治事件的推波助瀾,網路語言開始進入現實生活裡。我們在台灣和美國近期的競選過程中都可以觀察到這個現象。社會必須集體省思,這是不是我們希望建立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另一個思考點,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快速及其未來可能性,恰巧最近在生活中碰到了幾個案例,特別有感觸。有個車廠邀請我試乘新車,無意間發現其定速裝置,竟然可以自動偵測前方車距和速度來自動調整車速,已經有些自動駕駛的味道了,而且在高速公路上運作起來很順暢,相信未來駕車習慣和方式的改變是必然的。
自己最近也剛透過遠端學習,完成了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門大數據課程,一方面體驗網路學習平台的便利性,不但可以跟頂尖教授學習,還可以有討論平台互動。另一方面也瞭解大數據的本質及其在醫學、交通和金融等領域的運用,對未來世界會持續產生重大影響。
微軟小冰還有一個讀心術軟體,在問你十幾個問題後,就可以猜到心中在想哪一個人,命中率頗高。未來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數位助理,幾年前的雲端情人電影場景已經不遠,人類的日常生活模式,也將大幅度改變。最近的電影人造意識,則提供另一個比較灰暗的可能,當機器人有自己的意識反撲人類時,是很可怕的。不記得曾經在哪裡閱讀到這句話:「當我們下棋都下得贏你們時,難道不知道你們心裡想的是最壞就拔掉電源嗎?」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人工智慧的發展都將是未來世界的基礎,國家和個人都應該思考如何能夠不缺席。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