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旅宿業缺工 須找有效解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792/web/ 

◆  聯合報社論/人民個資雲端全裸,唐鳳還在當吉祥物?
◆  聯合報黑白集/不想再吃芒果乾
◆  經濟日報社論/旅宿業缺工 須找有效解方






經濟日報社論/旅宿業缺工 須找有效解方


2023-02-10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交通部長王國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旅宿業房務缺工問題嚴重,將在今年至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所編列的特別預算中納入討論,若缺工問題薪資差異,則可由政府補貼一年解決為何旅宿業召募員工困難?但在薪資補貼後,卻可能導致旅宿業員工跳槽亂象,應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以根本解決問題。

去年1月時,觀光旅遊業者曾推估,從業人員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約有4.2萬人,因疫情影響,只剩3.1萬人。因此,在去年10月13日台灣開放邊境後,勞動部與交通部合作,啟動為期三個月的「觀光暨週邊產業缺工專案協助計畫」。在此計畫下,新竹以北的業者若聘用員工起薪達3萬元以上,而其餘地區達2.8萬元以上,則能獲得下列補助:受僱者每服務滿二個月,可獲1萬元補助,而雇主可獲1.5萬元補助,且兩者最多可獲得四個月補助

此專案計畫在今年1月屆滿後,僅媒合成功271名勞工。其成效不彰是因對觀光旅遊業非常重要的大陸市場,在執行期間卻仍未解封;在疫情爆發前的民國一O八年(2019年),大陸僅次於日本,是國人第二常到訪的地區,而陸客則居來台觀光客人數之首。

今年1月時,政府已將此專案計畫再延長三個月,並將媒合聚焦於旅宿業房務員與清潔人員。而王國材近日則表示,擬對勞工及雇主的補助由四個月延長到一年。大陸今年1月已解除邊境管制,且兩岸航線可能陸續恢復到疫情前的情況。因此,新的補貼政策應可吸引業者及勞工的參與。

然而,新的補貼計畫會增加旅宿業既有員工跳槽誘因勞動市場上,此計畫造成雇主及勞工在補貼期間及結束後,會面臨不同機會成本。假設某新竹以北地區的旅宿業者,擬以每月3萬元召募一名新的勞工。對雇主而言,扣除政府每月補助的7,500元,僱用此勞工的淨成本是每月22,500元。而對此勞工而言,加上政府每月補貼5,000元,每月實領3.5萬元。因此,若政府未對既有員工每月也補助5,000元,則這些員工跳槽到同行業其他公司的情形會屢見不鮮。

更糟糕的是,在新的補貼計畫執行即將到期之前,會出現另一波員工被裁員或跳槽情況。這是因新的補貼計畫只提供雇主與員工一年蜜月期,其後,兩者會因不再獲得補助,而有驛動之心。對雇主而言,面對績效較差的員工,只有解僱一途。而面對績效較好的員工,雇主雖想繼續僱用,但未必會加薪到3.5萬元。此時,這類員工就會有另謀高就的念頭。

因此,在新的補貼計畫執行期滿後,旅宿業人力短缺問題很可能再度浮現。為釜底抽薪解決此問題,以不會直接影響勞工薪資報酬利息及租稅補貼方式,其績效可能更佳。例如,政府可提供旅宿業低利貸款,以做為其整修房舍及為員工加薪籌碼。另外,政府也可考慮讓旅宿業減少繳納一些所得稅。如此一來,在勞動市場上的每一期間,雇主願意支付給勞工的薪資,會恰好等於勞工願意接受的薪資,從而不會出現某個期間,勞工大量異動的情形。

政府在編列今年至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的特別預算時,宜對預期將受損的產業未雨綢繆。交通部去年7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觀光旅遊業政府紓困政策中,已獲近200億元的補助。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皆已解封的情況下,若對該行業繼續再大幅補貼,反而變成錦上添花。政府宜預留資源在疫情期間獲利,但在解封後,卻可能受損的產業。例如,美國近來裁員較嚴重的出現在生技及資訊電子產業國內類似產業是否也可能步入其後塵,更值得政府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不想再吃芒果乾


2023-02-10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左)前往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國台辦主任宋濤(右)。圖/國民黨提供


對於兩岸關係,民進黨似乎只剩下膝蓋反射。夏立言再訪陸,民進黨沒別招,只剩抹紅。綠營一下憂心他落入「強制性政治框架」,替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背書;一下說他掉入統戰陷阱;陳亭妃乾脆說他是去抱中國大腿,配合共機騷擾台灣。

這副慌不擇言的模樣,反倒讓人看穿:民進黨急了。陳亭妃豈不知,共機就是她的黨招來的嗎?去年裴洛西訪台,解放軍不只出動軍機,軍艦還駛近花蓮港外,連東風飛彈都從台北上空飛過去了。這帳,難道能要夏立言埋單?

民眾不是金魚腦,大家都記得,蔡總統把「抗中保台」嗆得很大聲,共軍演習前四天卻躲好藏滿,只現身一個美食展。戰爭與美食的高反差,讓民眾傻眼。「抗中牌」失靈,就是這時發酵的。

時空已經變了,民進黨還活在過去。人民只想要和平度日,它卻購買布雷車教老百姓準備在家門口打巷戰,誰還理它?現在全黨罵夏立言,他可是唯一一位實現過兩岸峰會陸委會主委;那時別說共機,連蒼蠅都沒飛來過。想抹紅他,反洩了黔驢技窮的底!

美國打下流浪氣球,都不放棄讓布林肯訪中,而夏立言登陸何罪之有。蔡英文不也才說願和北京對話,難道她也想賣台?民進黨長期販售芒果乾無往不利,這次恐踢到鐵板。人民發現和平近在咫尺,誰還想吃芒果乾?












聯合報社論/人民個資雲端全裸,唐鳳還在當吉祥物?


2023-02-10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國內連續爆發重大資安事件,包括全台戶政資料、健保個資,乃至華航客戶及多家汽車租賃業客戶個資,皆遭到外洩,甚至在網路上被整批拿出來兜售。對此,政府卻束手無策。蔡政府一年多前特別修法調整行政院組織,半年前大手筆成立「數位發展部」,由唐鳳出任部長;蔡蘇信誓旦旦要強化國家的資安,如今台灣卻成為不設防的駭客天堂,何其諷刺!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蔡政府不顧延宕十多年迄未完成的「中央政府組織改造」,先行通過「數位部」的成立,並不惜將升格八年的「科技部」打回「國科會」,為的就是兌現蔡英文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就職演說宣示成立數位部的承諾。蔡總統一再強調「資安即國安」,前閣揆蘇貞昌在數位部掛牌前夕也稱,數位部整合包括資安在內的五大領域,要求務必妥善因應複雜資安挑戰。當時的宣示鑿鑿,對比如今公、私部門資料系統不斷被駭被盜的事件,顯然政策和組織目標全都落空

唐鳳七年前入閣後,被形塑成蔡政府「多元、開放、重視年輕人」的樣板;在綠營側翼的刻意吹捧下,更高度被膨脹。當初負責起草數位部組織法》被認為可能接掌部長的數位政委郭耀煌,因蔡英文屬意唐鳳出任,黯然請辭返回學界。唐鳳集府院三千寵愛於一身,她領軍的數位部除擁有一年兩百多億元預算,有高達六百員工超大編制,平均月薪六萬,在在引發爭議。不僅如此,數位部更出手闊綽地把官網、線上公文及檔案管理等統統外包,被外界譏為「數位發包部」;又花費七千萬在台北市精華地段租下中繼辦公室,完全不把人民的錢當錢。

數位部若挾高姿態積極為資安把關也就罷了,但半年來,國內電話詐騙、手機釣魚簡訊愈發猖獗,數位部唯一讓外界留下印象的「作為」,是成立「麵線外送平台」,當成唐鳳的秀場,惹來朝野立委齊聲痛罵。唐鳳本人更是不務正業,除熱中參與各種國際視訊會議蹭聲量,出訪立陶宛時還誇稱台灣將協助烏克蘭進行「數位重建」,並簽署數位韌性合作意向書。當她夸言要協助他國建立數位環境時,台灣人民的個資卻完全裸露在雲端,被盜被騙;請問,唐鳳還記得數位部成立初衷嗎?

數位部官網首頁核心業務明載著「打造堅韌安全之智慧國家」,更設有資通安全署。但近日個資外洩事件頻傳,數位部政次李懷仁卻說,已針對主管的電商業者要求重視資安並改善。但如果問題都在業者身上,我們要數位部幹嘛?打官腔和卸責嗎?數位部主要功能,不正是協助政府和私部門強化資安系統,並積極找出駭客及詐騙業者的操作模式,以阻擋其不法攻擊嗎?難道說,數位部連資安工作也要外包?

日前,多位綠營立委為全民個資一再外洩之事舉行記者會,疾呼政府盡快成立「個資專責保護機關」。言下之意,數位部竟非我們的「資安國家隊」,而龐大的政府團隊竟無人專責管理維護資安。依這些綠委的邏輯,如果一個新部會「不做事」或「不會做事」,解決之道,就是再成立一個新部會嗎?

數位部的成效不彰及定位錯亂,凸顯蔡政府把政府組織改造當成兒戲,成立數位部只是「因人設事」,根本沒有周全的改造構思。蔡政府動輒自稱「資訊大國」,網軍夙夜匪懈出動;如今數位部敲鑼打鼓成立,卻連商業駭客詐騙集團都擋不住,只落得笑話一場。

或者,蔡政府每年花兩百多億,就只為幫唐鳳造神



【專家之眼】「陰謀論」對台灣的影響

◆  【專家之眼】「陰謀論」對台灣的影響

◆  【專家之眼】誰相信? 陳吉仲說自己沒有干預蛋價
◆  【專家之眼】美國內政攻守忙 中國氣球好藉口
◆  【專家之眼】夏立言再次訪陸 各方要珍惜寶貴時機






【專家之眼】「陰謀論」對台灣的影響


2023-02-10 07:48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相信「陰謀論」者,也懷疑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影響疫苗注射率。(美聯社)


新冠肺炎爆發到現在已經整整三年,但到今天世界上還是有不少人相信這是一場人為的「陰謀」。

最普遍被流傳的「陰謀」是,這是一場少數政治菁英、公衛傳染病科學家、數位傳播科技大亨及大藥廠商們結合起來的團體,目的當然是為了控制權力,獲取利益,以及由於世界人口增加,可以借此減少人口。

尤其是世界富有國家如英國、美國,在疫情初起時,沒有嚴格管控,英國甚至還宣稱要集體染病後,讓集體免疫,其實就是要滅絕低下階層,無法獲得醫療資源的人口。

陰謀論」的說法自古即有,如中古歐洲的黑死病,也被認為是一小撮人的陰謀所導致,世界上相信的人還是很多。就像美國鈔票上的金字塔圖案,隱匿了建國者和秘密會社之間,大筆金銀財寶。

陰謀論」和 COVID 19 最相關的,不外病毒來自中國大陸武漢,是中國有意或無意放出來的。而中國則甩鍋給美國,宣稱是美國軍方研發的生化武器,而且不是意外洩露,是透過軍人運動比賽帶到大陸,再由中國散播開來。

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5月疫情初爆沒有多久,牛津大學一群醫療心理學家做了問卷調查,60%的英國成年人,認為政府故意誤導民眾新冠發生的原因。40%的人相信,是一小撮有權勢的人,想要借此控制社會。20%的人相信,新冠肺炎從頭到尾,就是舉世大騙局。

民國一一O年(2021年)2月法國巴黎的一項研究透露,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新冠疫苗是義大利、德國、法國及英國等4個國家,相關的部會首長和藥廠藥商合謀,掩蓋了疫苗的危險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以來就把「陰謀論」和「虛假信息」,所造成的危險升級到「全球性」,為了應對它,教科文組織認為這是一場戰爭參與教科文組織對「陰謀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舉出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例如,根據民國一O九年(2020年)YouGov-Cambridge Globalism 民意調查,近80%的尼日利亞人表示,他們相信「一夥人操控世界大事件」,近60%的墨西哥人、56%的希臘人和55%的埃及人也這麼認為。

陰謀論」者對於新冠疫苗的不信任,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例如:疫苗根本沒有用、對於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施打疫苗的兒童在十多年後可能會相繼死亡等等。以台灣為例,到今年2月8日衛福部公布的統計資料,累計施打了3劑的人有接近1,775萬人;但是累計已施打第4劑的人數卻只有524萬736人。這會不會和逐漸更多人接受「陰謀論」的觀點,認為疫苗可能的長期危險,以及反對公衛及傳染病學家宣稱次世代疫苗的有效性有關?

當然,「陰謀論」長期以來都存在,聯合國認為這對世界人權有影響,教科文組織給「陰謀論」下的定義是負面的:「相信事件被具有負面意圖的強大團體祕密操縱。典型的陰謀論是指一群想像中的陰謀者勾結起來,實施所謂的祕密陰謀。」但對於陰謀論的戰爭教育界人士認為是對言論自由箝制。而且對於具有強權的集團,可能是使「他們的謊言,成為永久的事實。」

台灣現在的執政黨利用網路認知作戰,帶風向、控制言論、打擊異己、甚至於製造假訊息,「陰謀論」在台灣也有升高趨勢,民眾普遍不知道什麼消息該相信或不該相信,或背後有什麼陰謀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報導,英國政府透過奈米科技,製造了5G監測蝙蝠,可以清楚偵測到人們在廁所中,使用滾筒型衛生紙的品牌,陰謀論者對此傳言大都相信。社會對政府的信任度真可謂蕩然無存!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不也是如此嗎?

民國一一三年(2024)不論誰執政,如何處理台灣社會的「陰謀論」,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2792/web/ 

◆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  面對美中 藍綠須與時俱進
◆  發給教師防疫獎金
◆  學生脫罩沒規範 教育部不食人間煙火
◆  口罩鬆綁 防疫別鬆懈
◆  美元霸權鬆動 我應超前部署
◆  從隋棠事件看漸淡人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美國情不同 謹慎處理空中「入侵」


2023-02-10 01:45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美國海軍出動汽艇、水下無人機和戰艦打撈被擊毀落入海中的中國偵察氣球殘骸。 (美聯社)


美國總統國情咨文報告未提台灣,顯示台海兵凶戰危在拜登眼裡卻是個麻煩製造者,無法浮出檯面。

美國軍人在「中國氣球」入侵被擊毀後,在海上實施回收作業;按照他們的標準作業程序,將殘殼比照飛機失事作法送鑑定處理並完成調查報告。

元月底,美國就知道中國氣球入侵領空,數天後派出精銳戰機多架,用先進飛彈擊毀;全程採透明直播,用意對全世界做「美國偉大」的認知作戰。凡威脅到美國主權,下場就如同那顆氣球般被徹底的毀滅。

氣球被飛彈擊中後,有如「衛生紙」般飄落入海,還派船艦搜尋殘殼以證明這顆氣球是具有軍事偵察企圖的間諜氣球。這套危言聳聽的劇本,好像從台灣複製過去的,故意挑釁解放軍戰力不過像是張衛生紙。

這顆氣球若交給台灣製造,必定搭配革命戰法,有自毀裝置與反擊能力;當接收到飛彈攻擊訊息,不是釋放熱焰彈,就是干擾絲,不然就拋射蜂鳥式無人機,有如在空中布雷,配掛導彈直接攻擊來犯的威脅戰機。未來先進軍事用途的空飄氣球運用,或會採用一球偵蒐,並搭配另一球維護其安全。

農地養的鴨子在 Google 地圖衛星影像上看得一清二楚,何況軍事設施?用空飄氣球去當間諜衛星,只是彌補太空衛星偵蒐間隙,屬戰力的一個環點罷了;公開擊落之政治目的是要讓對方難堪,對內則是爭取人心,表示美國國力仍是很強大的。至於中共會採取何種行動報復?且靜觀之。

國軍與美軍處於不同國情,處理空中「入侵」得謹慎,不小心就會擦槍走火;擊落很暢快,苦的卻是百姓,期盼兩岸融和以安天下之心。










面對美中 藍綠須與時俱進


2023-02-10 01:28  聯合報/ 金彥斌/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中國氣球4日飄到美國本土以後遭到擊落。(美聯社)


一顆來自中國大陸的氣球於美國境內迷航,鬧得輿論沸沸揚揚;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壓迫下,氣球終被美射下,拜登在國情咨文慷慨激昂說「如果中國威脅我們的主權,我們會採取行動保衛保護國家,我們也做到了!」獲得眾議員一齊起立鼓掌。拜登領銜主演一場好萊塢英雄片,卻拖了七天才暫時落幕,些許「落漆」英雄,兩國能否持續「鬥而不破」仍須關注。

在美、中鬥法之際,我外交部急著為美喊聲打氣,政府明知美中較勁,台灣應小心發話,謹慎應對,以維護自身利益;何況蔡總統最近才說願意與中對話與合作交流,政府卻在一旁敲邊鼓,出格作為極不可取!

而國民黨,繼去年在裴洛西訪台與中共圍台軍演後訪中,又在此次氣球事件後再度前往對岸。一如既往,民進黨批評是「朝共促統」,國民黨則稱其抹紅。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稱此行沒有政治目的,既然政策拍板權仍在民進黨手中,為何此時非去不可?

國民黨明知利弊與風險,卻認為自己能大剌剌地以「只談民生不談政治」前往,塑造兩岸關係破冰,非我不可的氣勢;但憑去年九合一勝選激起的小浪花,真能讓國民黨順利拿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國民黨彷彿忘了,人民不滿民進黨,並非等同信任他們。

當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試圖走出有別於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模糊話術,提出「和平保台」、「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披羊皮遮蓋台獨狼皮,國民黨卻急於訪中但當前該黨內部兩岸論述分歧,若將與陸對話量能先轉為與人民對話,以民意為後盾,真實拿下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後,再與陸對話,或才是真正為民著想。

電影「教宗的承繼」,描述本篤十六世與接任的方濟各間對教會發展、信仰的解讀有所分歧及兩人情誼的建立,兩人分屬保守與改革兩端,對於社會與教會間需要改變,還是妥協有激烈論辯。最終,本篤十六世認為,領導眾人不是靠權力和才智,是像方濟各靠生活方式或度過人生方式,故他從自己改變起,將重擔卸下,放下起初對方濟各只是與社會妥協的片面認定,期望教會就像他的計步器,只要停止就會被提醒「keep going」,與時俱進。

國、民兩黨亦需要與時俱進,從自身改變做起,才能獲得人民支持,民進黨兩岸論述是在敗選後,企圖與人民「妥協」產生;國民黨仍有百年大黨「偶包」,深陷或懷舊於過去與陸友好的豐功偉業,忘卻自己在野身分,需要呼應民眾跟隨才有機會執政,進而改變兩岸敵意。

美、中競爭,台灣需要改變,才能在兩強中求生存,仰賴的是政治人物與上位者對人民真心的付出與愛護,國、民兩黨對黨意的堅持守護,終須考量台灣的現實處境,如同甫圓寂的星雲法師曾道:人間不能沒有愛心,有愛才有力量。












發給教師防疫獎金


2023-02-10 01:45  聯合報/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相隔八百多天後,室內口罩禁令終於要在廿日鬆綁了。不過,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仍需配戴口罩、學生最關心的的校園口罩鬆綁延至三月六日。換言之,對於被被繼續「束縛」且感到「不自由」的族群還須忍耐!

因為學校屬於最多朝夕相處室內群聚團體,尤其是國小以下,只好延後上路。透過學校學務處、家長會與導師們確立管理口罩「共識」;我們希望在其間能找到「口罩鬆綁」後屬於學子們的「自主管理」,與來自學校與導師們給予必要的「制約」。至於第一線導師們,筆者建議政府給予中小學導師發給「防疫工作獎金」,讓導師們每日填寫學生疫情狀況,與協助解決染疫會診,以及癒後追蹤學生心理輔導!












學生脫罩沒規範 教育部不食人間煙火


2023-02-10 01:39  聯合報/ 池益堅/教育工作者(嘉義市)
室內口罩廿日起鬆綁,只剩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等指定場所強制佩戴。記者黃仲裕/攝影


防疫指揮中心宣布,將於二月廿日開始實施室內口罩解禁,但考量開學前歷經春節及寒假,且開學不久就有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四天連續假期,所以校園室內脫口罩要等到三月六日才會上路。

能在學生返校上課前有這樣的規畫,算是明確且考量完善,但有兩點卻頗令人納悶。首先,教育部表示口罩解禁後,擔心已快三年未見過同學師長面容的學生,脫下口罩後會有「面容焦慮症」,所以口罩解禁後,學校不得強制學生脫口罩,要尊重學生個人的意願。平心而論,教育部這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實在是過頭了!一來口罩解禁後,學生還願意戴口罩保護自己,教師額手稱慶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強制學生脫口罩;二來學生沒有想像中脆弱,更不是溫室裡花朵,況且平日教室用餐時,口罩也是拿下來的,實在無須如此呵護備至。

其次,二月廿日到三月六日這段過渡時間,倘若有學生執意要在教室內脫下口罩,學校應當採取何種立場?學校是教育單位,自然不會採取懲處手段制止不戴口罩學生,但如果只是一味規勸,甚至改為採取由學校主動提供口罩給不戴口罩者,絕對也違反教育本意,畢竟教育的目的仍是希望學生能自重自愛,因此如果有套遵循標準,相信學校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較不會引起質疑。

後疫情時代,室內口罩解禁是遲早的事,但看到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只擔心解禁後的「面容焦慮症」,卻不在意先行違規脫口罩防範,只能說教育部長官,離教育現場教師的距離,真的好遠好遠。












口罩鬆綁 防疫別鬆懈


2023-02-10 01:27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季青漫畫


第二階段口罩令將會放寬規定,除大眾捷運與特定場所外,二月二十日起室內可以不戴口罩。

集體脫口罩對疫情的影響,最關鍵的因素是感染率。感染率涵蓋確診與黑數兩部分,前者台灣已達四成,而後者指揮中心認為達兩到三成,恐怕有些高估。

黑數比例的算法,最科學是大規模血清調查,但目前闕如;其次就屬防疫險給付率,因為被保險者為了申請給付必須提出確診證明,而先前以此估算的黑數比例為確診率的三成七。防疫險雖已改制,幾個月來確診者的致死率並無明顯改變,可見黑數比例並未大幅增加,因此目前約為總人口的一成五,與確診率相加約為五成五

另一個影響口罩解禁效應的因素是病毒Rt值,在去年四月約二.四當時感染率幾乎是,而目前以每周下降兩成的速度來看,約為○.八,由此可推算出目前的群體免疫率約六成七,而扣除疫苗的保護力,也可算得感染率約五到六成

以先前文獻研究來看,全民戴口罩約可降低Rt值一半,因此,解禁後若大家都不戴口罩,Rt值會從○.八升到一.二,讓曲線再度上揚。從春節後曲線上揚可知,只是群聚增加,病毒的擴散空間就明顯提升,脫口罩當然也會造成一小波感染,直到感染率擴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再度下降。

歐美的確診率僅三成多,脫口罩後疫情沒有變化,就因黑數超多,總人口感染率比台灣目前還高。新加坡確診率跟台灣類似,南韓則是五成,但他們解禁口罩後,民眾配戴率仍高因此實際效應難以估計

以台灣民眾謹慎防疫的狀況來看,放寬口罩令後,自主配戴率應該也不低,因此疫情或許不會明顯上揚。然而,從未確診的人,若與新進感染者共處室內,且雙方都沒戴口罩,那麼感染的機會依然很大,切莫以為放鬆口罩令就代表不戴口罩也安全。至於已確診者,因為再感染率只有百分之五,影響不大。

官方口罩令鬆綁後,民間機構、公司行號,若擔心疫情再起,自行訂定比較嚴格的口罩規定,比如要求員工或訪客仍須戴口罩,是否違反政府命令,指揮中心予說明。從未感染者若不想被感染,在無法要求周遭的人戴口罩時,可以配戴比外科口罩防護力更高的口罩。施打 BA.5雙價疫苗也可提升一些輕症感染保護力

全民脫口罩若要不造成疫情上揚,Rt值必須降到○.六以下,此時感染率須比現在增加一成,也就是再有兩百多萬人感染。以每日感染人數來看,到了今年五、六月才能達成此數目,因此第三階段口罩令不宜過早施行。

鬆綁口罩令的用意改採民眾自主防疫視感染風險決定戴口罩與否,而非鼓勵大家脫口罩,否則疫情曲線一定會上揚。













美元霸權鬆動 我應超前部署


2023-02-10 01:42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路透


甫進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世界金融貨幣經濟加速「去美元化」運動及拋售美債風潮。

一月下旬各國主要央行競相搶購黃金,並調整本國官方儲備構成比,加大黃金占比,同時減少美元資產;不啻都正在豎直椅背,積極準備迎接「準金本位」到來。強勢美元弱化了,一周內國際黃金價格跳升十三%

美元自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取得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後,就無止境擴張壯大其霸權;無端操弄利率與匯率薅盡天下羊毛,遇有不從美帝侵奪的,就以軍事武力侵略破壞。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川普貿易戰、科技戰、經濟脫鉤及拜登聯手賡續的貨幣戰,大肆印鈔救市並行財政紓困大撒幣,造成美國高債務、高通膨、高利率及低成長。當美債陷入滯銷,欲維持美元強勢必反噬美企利潤,對國債負擔和金融市場構成「破產國家」風險。只要 Fed 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到六%,則到今年六月,聯邦債務必飆至卅五兆美元,為此每年支付利息成本,將達一點八兆美元;財政部僅剩的四千億、用於延遲債務違約支付現金到今年五月就可能殆盡,債信堪憂。

財政部一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各國央行、主權基金等機構連續第十個月拋售美債。自去年 Fed 加息以來,各國減持美債,全球央行拋售美債高達七,三六九億美元;其中前兩大—日本和中國,分別拋售二,四六四億和二,一○八億美債,即使是美債堅定擁護者日本,也跟隨中國將持倉水準降至十數年來新低。

去年下半年大規模買入美元交易熱已結束,如今做空美元,成為華爾街金融貨幣市場炙手可熱交易。

美元霸權始於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布列敦森林協議,美元取得儲備貨幣地位;其後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尼克森震撼,使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以「石油美元」取代黃金美元,繼續做全球官方儲備貨幣,並以「全球收支結算系統SWIFT獨占世界貿易投資的交易結算平台,全面掌控商品貨物交易與投資之資金流動

突破這機制的全面性霸權,中國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十月建置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民國一六年(一七年)底俄羅斯建置金融資訊傳輸系統 SPFS 運作跨境支付系統;民國一八年(一九年)二月歐洲英法德 INSTEX 系統正式啟動。在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俄藉助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 BRI」體制全力推進去美元化,迄今已獲五十四個國家共推,不啻弱化美元霸權制裁實力

英國金融時報四日全球央行黃金購買量激增的報告中指出:上次看到大量購買黃金水準,正標誌全世界貨幣體系已進入歷史轉捩點;例如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因歐洲央行從美國購買大量黃金,導致美元與黃金加速脫鉤,使布列敦森林體系消亡。

倘若全球央行開始發行數字貨幣,屆時勢必需要購買更多黃金充當央行數位貨幣發行儲備,將在全球經濟市場上建構和美元霸權平行的新世界經濟秩序;黃金在此新體制中將不可或缺,屆時「唯有黃金是金錢,其他一切都祇是信用」。

過去七十五年緊釘、掛鉤美元的新台幣,即將面對前所未有的大挑戰;中央銀行及整個綠色執政團隊,必須及早嚴陣以對。












從隋棠事件看漸淡人情


2023-02-10 01:39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最近藝人隋棠和鄰居糾紛鬧上媒體,真相如何不得而知,外界也無權置喙,惟不禁感慨台灣社會漸漸失去了良善和人情味。

我住的老公寓,樓梯間牆壁斑駁脫落。過年前見鄰居提著油漆桶、架著梯子粉刷牆壁,我心裡對他豎起大拇指。沒想到隔天一看,牆壁只粉刷了靠近他家的那一半,而靠近對門鄰居那一半並沒有粉刷;粉刷過後,潔白光滑的牆壁和斑駁露出黑色水泥的牆面形成分明對比。每次經過看到,這牆壁不僅像黑白郎君,也像一條無法跨越人際線;不禁啞然失笑、感嘆現在社會冷漠自私,只管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去菜市場買菜時,看到市場不起眼的角落,一對老夫妻擺著不多、自己種的幾樣菜在賣。有位騎機車的女人過來,語氣不悅地責問,為何沒幫她把空心菜送到家裡?歐巴桑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她沒辦法爬樓梯,騎機車的女人卻動怒說「給我裝肖耶」後揚長而去。一旁的阿伯一邊幫我削著芋梗皮、一邊心疼地說:「她心臟不好無法爬樓梯啦,怎麼送菜?」心疼不捨之情表露無遺。

找回台灣良善價值和人情味,聯合報的退休力調查,有一項就是加強社會連結;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從敦親睦鄰開始,做個寬容而溫暖的人,社會才會更和諧安定。



盛治仁/疫後缺工 別讓業者獨自面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疫後缺工 別讓業者獨自面對
◆  陳冲/三英戰呂布 親美還是疑美?
◆  劉憶如/美國就業強勁帶來的負面訊息
◆  薛承泰/遊民包圍了北車?
◆  辛翠玲/全球化之後─東南亞本幣結算合作趨勢觀察







盛治仁/疫後缺工 別讓業者獨自面對


2023-02-10 01:18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台,觀光局與國籍航空公司合作邀請來自12國、逾200位海外送客旅遊業者,於台灣燈會期間來台北賞燈,並前往多個縣市踩線。圖/觀光局提供


內政部長林右昌臉書發文,認為民進黨敗選最重要的政經和社會因素,是許多企業和人民生活受到疫情影響,又看到某些企業大賺錢和發放高額年終獎金等相對剝奪感,造成社會階層摩擦問題。「我們不能讓受災的中小企業主(特別是內需與服務產業)獨自面對問題與困境,我們要幫忙解決問題並創造希望」。身處疫情海嘯第一排旅遊業從業人員,對這篇發文相當有感。

回顧近三年疫情,觀光旅遊業受創甚深,也最配合政府政策。我們是全球實施邊境管制時間最長國家之一,台北市五星級酒店疫情前客層,八十五%是外籍旅客,客人消失但租金和應發薪資未降,受到極大衝擊。配合防疫政策是應該的,就算辛苦大家也都努力支撐著。

由於我們在義大利也有飯店,更能直接感受到不同政策作法。義大利政府疫情期間,對於觀光旅遊業提供大量支持。例如對每位員工提供兩年基本工資約八成補貼,大量減輕業者壓力,也提高從業人員留在觀光業機率,降低疫後缺工問題。疫情期間房屋地價稅垃圾稅、及地方商業稅免徵,並提供商業租金六成補貼,還有政府背書的極低利貸款等措施。

相對來說,台灣補助主要來自薪資部分於民國一○九、一一年(二○二○和二一年)大約提供每人三個月薪資四十%補助,每月上限兩萬元。我們理解國情不同,也不期待一樣的政策。但是比較失望的是,好不容易等到疫情緩解,卻又面臨缺工無法解決及政策卡關。只能自我設限訂門檻,不能接超出人力限制住房率

現在缺工和過去有結構性差異。長期疫情下相關從業人員離開許多也回不來了。另年輕人就業典範產生轉移,大量被吸引到例如外送業等感覺上相對自由排班行業,而不是需要固定時間甚至加班的工作。雖然薪資一直提升,但薪資並非造成缺工的單一因素。因此業者希望政府能夠適度開放外籍人士來台工作。

這就牽涉到老問題。主管單位制式反應是這樣恐怕會影響本國人就業機會。事實上,根據同業提供去年九月份一○四人力銀行資料顯示,餐飲服務客房工作人員求職人數和職缺對應比分別是一:十二.三及一:十三.五,也就是說,平均求職者有超過十二個工作機會。

富比世雜誌最近報導指出一新趨勢,就是白領工作被大量裁員,而藍領工作則是缺工,這翻轉過去幾十年來狀況。還有一個面向,則是觀光旅遊業服務對象,包含來自各國旅客,如果服務人員也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是能提供更多元到位服務嗎?

開放外籍人士不是唯一解方,也不一定能解決觀光業缺工,還必須要全方位優化,包括薪資、福利、培訓、和工作成就感等面向。如擔心對本國勞工排擠,也可限量限時試辦隨時調整關鍵是心態。怕的是主管官員不了解或不在意業界真實面對的困難無動於衷,這就違背林部長「在疫情即將全面解封復甦的時刻,盡力集中資源大力幫忙,讓他們能夠趁機搭上經濟復甦列車,擺脫困境重新復業、振興起來,把疫情三年損失再賺回來」的期許。



詹文男/大智若愚vs.大愚若智

◆  詹文男/大智若愚vs.大愚若智
◆  彭金隆/願保險市場 也能快雪時晴






詹文男/大智若愚vs.大愚若智


2023-02-10 00:53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老張最近參加一個討論「智慧型隨身產品未來趨勢」座談會,各方辯論激烈,有針對產品規格論述,如螢幕應摔不破、輕薄、省電、透明,甚至要可捲、可折疊,也有針對技術應是5G還是6G為主流爭執不下。顯然各界對產品本身長的樣子,及需要什麼硬體配備比較關心,對於拿這些產品來做什麼,倒是較少著墨。

老張發言有點另類,說實在的,跟討論會主調不太搭嘎。老張首先詢問主辦單位到底要討論什麼?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若無法對「智慧型」這個名詞有清楚定義,討論任何產品是沒什麼意義的。

尤其,現在所有的產品都宣稱智慧型,智慧型手表、智慧型手環、智慧型佛珠、智慧型保溫杯…等,令人眼花撩亂。到底什麼才是「智慧型」產品?是產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智慧?還是需要使用者有足夠智慧才能操作這個產品的智慧?以目前的狀況看來,現在很多號稱智慧型產品都是自己很有智慧,讓許多自認為不夠智慧的消費者卻步不前,因此也限制了產品的普及性。這很多都是關在實驗室裡研發人員技術至上心態所造成的現象。

老張跟我說,他小時候有一個很有名的電視廣告,非常傳神的傳達了「智慧」的概念。這個廣告是在宣傳一款自動照相機,公司宣稱「它傻瓜,你聰明」。事實上這產品並不傻瓜,反而是很有智慧,它讓很多過去對相機很多按鈕及功能一籌莫展的傻瓜,也可輕易使用,你若選它,表示你很聰明,產品因而大受歡迎。

這個案例提示我們,產品的智慧就應像為人處事的態度一般,應把握「大智若愚」的精神,思考把許多智慧的功能,以很簡易的方式來呈現,讓像我這種所謂的「大愚若智」的消費者不用發揮其智慧就可流暢使用,這才是產品設計及功能的最高境界。

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 Apple 首次推出 iPhone 手機,某種程度上是實現了這樣的理想,可以讓消費者直覺的來使用。許多對資通訊科技較為陌生的老人家一上手就無法放下,其吸引力就在於人性化介面。尤其是不需要多層次操作,就可以輕易的找到所要的應用軟體或資訊。且畫面簡潔單純不會讓人敬而遠之,這也是其所以造成風潮關鍵要素之一。

舉例言,老張媽媽已八十好幾,過去手機只用來接聽與撥打,其他功能都沒用到,也不會用。自從換了手機後,全家上下,除了養的那隻拉不拉多狗,天天都收到她噓寒問暖訊息也開始用手機聽音樂且練歌,行動支付買東西,與過去使用手機的行為與方式完全不同,產品真的改變了行為

因此,產品要暢銷,酷炫的功能及太智慧的設計不一定會受到青睞,反而透過簡單的介面及使用方式才是成功的關鍵。不僅是產品,這樣的觀念對於政府提供的各種數位化便民服務也同樣重要! 


【名家觀點】孫振義 / 使用權住宅能實現居住正義?

◆  【名家觀點】孫振義 / 使用權住宅能實現居住正義?
◆  【名家觀點】陳彥良 / 拚經濟 落實三項創新
◆  【名家觀點】郝充仁 / 年金改革 可借鏡瑞典經驗
◆  【名家觀點】丁予嘉 / 談談風險吧!







【名家觀點】孫振義 / 使用權住宅能實現居住正義?

2023/02/10 00:30:13
經濟日報  孫振義 (作者是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政府為了兌現「居住正義」的承諾,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開春新內閣上工後,內政部就傳出正在硏擬規劃「使用權住宅」的消息。槪念上「使用權住宅係擬由財政部國產署釋岀公有土地,由政府興建住宅後讓民衆可用較低價格購買20、30年房屋長期使用權,亦即民衆並不會擁有建物所有權與土地所有權
 
通盤評估,使用權住宅相對比台灣旣有的地上權住宅、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而言,理當要在價格上、使用彈性、稅負減免上更具競爭力,然而,政府這項創意發想在實務上究竟可行性如何?確實値得細細探究。

一、價格競爭優勢:無論是沒有土地所有權的地上權住宅,抑或是連房屋所有權都沒有的社會住宅,對民眾而言,都能以較市面上的住宅低價許多的負擔獲得棲身處。然而使用權住宅是一次購足20、30年的使用權,倘若將來租屋市場的房租上漲可期,使用權住宅就有屆期前永不漲房租的絕對優勢。

但缺點是民衆得一次掏出大額繳付,相當於是有購屋頭期款或具備預售屋購買能力。民衆面對購屋抗通膨、享有整體房價上漲紅利的誘因下,是否寧可選擇能大幅降低居住支出壓力的使用權住宅?確實値得觀察。

二、容許便用期限:除了能享受於搬家過程的少數民衆之外,追求安穩住所應是多數人的基本訴求。相對於只租不售社會住宅,一般戶承租資格最長僅六年,便用權住宅動輒20或30年的使用期限,與地上權住宅一樣都能夠讓民眾在居住上更具穩定性。對很多人而言,擁有一個安穩的家是基本需求,能夠精心布置與裝飾居所空間,更是畢生夢想。沒有能力買房的民衆,除了寄人籬下的租屋或向政府申請較能長期租用的社會住宅外,如果能夠使用長達20、30年的使用權住宅,或許也是另一種折衷選項。

三、稅負支出差異購買地上權住宅的繳稅與支出包含房屋稅與地租,因不擁有土地所有權,故不用繳付地價稅由於地上權住宅擁有房屋所有權,所以房屋稅也是每年都要繳付,其按房屋現値採差別比例稅率計算。另外,地上權住宅雖不用繳付地價稅,但也是每年都要繳地租,通常以土地申報地價3.5%至5%計,亦即若公吿地價不斷調漲,地租會愈來愈高。使用權住宅因為不具有房屋所有權,故相對上更少了房屋稅支出,相對上是稅負更輕

然而,有鑑於一般自用住宅地價稅僅爲申報地價0.2%,地上權住宅與使用權住宅的地租,似乎較一般自用住宅地價稅高出許多,恐相對沒有比較優渥。

四、各項權益多寡:擁有使用權住宅的民衆,就目前法令框架而言,似乎除了有限的便用權利外,對於專用部分的建築物修繕、改建決定權,甚至對於社區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的參與權利可能都沒有。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所謂「區分所有」係指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專有部分,並就其共用部分按其應有部分有「所有權」,亦即沒有建物與土地所有權的使用權住宅民衆,是不具備參加「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爲共同事務及涉及權利義務之有關事項討論之權。簡言之,購買使用權住宅的民衆就像是個普通的長約租客,只是房東改爲政府、租約期可長達20或30年、且原則上不漲房租價格而已。

為了實踐居住正義的承諾,政府絞盡腦汁陸續推出社會住宅、租金補貼、包租代管等政策後,今又抛出「使用權住宅」槪念試水溫。然而,由於政府的資源與公有土地數量的侷限,爲讓公帑與資源達到最有效的運用,這項貌似「長租型社會住宅」的新產品究竟能否獲得民衆與各界人士的靑睞與認同,誠有待相關單位先針對各種可能的疑慮預作規劃與配套,並且針對預設客群進行意見徵詢與調査分析,方能強化「使用權住宅」的優勢與購買誘因,最終抉擇是否令其納入未來居住政策施政的一環,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