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封殺華為對台灣衝擊加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郝柏村的「中華民國派」,令藍綠都汗顏
◆  聯合報黑白集/一堆小明輸給兩個兒子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封殺華為對台灣衝擊加大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封殺華為對台灣衝擊加大


2020-04-01 23:4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據國際媒體報導,川普政府或將採取新措施,限制全球向華為供應晶片。此項新規定是使用美國晶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需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特定晶片。一般認為,此次美方的新措施主要目的是要限制台積電供貨給華為。目前尚不清楚川普是否會同意這項調整,但因此舉牽涉廣泛,引起全球關注。

事實上,自民國107年(2018年)起川普政府即積極資安與國安風險,遊說電信業者與友好國家棄用華為產品,但因華為設備的低成本與成熟技術,以及各國忌憚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商業合作關係生變,至今大多數市場對華為仍抱持開放態度。

在此情勢下,美國商務部於民國108年(2019年)5月華為列入管制輸出實體清單,直接規範美國技術含量比重超過25%的技術與商品不得供應華為,試圖從源頭下手。然而許多美國企業透過海外代工等方式,將美國技術含量比重稀釋,以規避實體清單的限制。眼見禁制成效不彰,近期市場傳言美國政府將規劃更激進的兩種措施:其一,將美國技術含量標準由25%調降為10%;其二則引用出口管制條例中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將「使用美國製造設備」生產的產品視為是使用美國技術生產出的「直接產品」,必須先取得美國許可,才能把產品供給華為。

若是採取第一種手段,將美國技術含量調降至10%,市場傳言台積電自評仍可供應華為,若真實狀況如此,代表現行晶片出貨將大致如常,此禁令擴大對華為營運之影響或許不大。

若是採取第二種手段,引用外國直接產品規則來禁制,因台積電整體製程有許多設備來自美國廠商,如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科磊等,這些業者甚至在部分製程中占有絕對市場地位,無法由其他國家如荷商ASML取代,評估台積電可能就無法生產華為所需的晶片。而因華為生產所需的絕大多數晶片台積電供應,且難有替代來源,美國政府就可因此達到完全阻礙華為發展的目的

此項禁制舉措若成真,由於華為多項網通產品全球領先地位,其民國108年(2019年)手機出貨量達2.4億台市占率約18%基地台設備市占率約30%光通訊設備市占率約35%。一旦所有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生產晶片的業者,如台積電、三星等,都需取得許可才能供應華為,在華為如此大規模的需求減少下,必定使這些業者縮減對美系半導體設備商之訂單,到頭來也損害美國之利益。

華為無法出貨的空缺,理論上若能順利由其他競爭對手補上,或許就可大幅減輕對全球產業鏈的衝擊。例如手機,預期很快可由蘋果、三星(海外市場)與其他陸系品牌(在中國本土市場)入替,只是上游供應鏈的版圖將重新洗牌。

然而在基地台設備方面,市場上雖仍有Nokia、Ericsson與三星等其他選擇,但由於相容性的問題,以及華為設備在成本上實在是較對手低廉太多,美國加強禁令,短中期很有可能推遲全球5G網路布建進程,連帶拖累原本頗被看好的5G商機發展,其中當然包括原本美系晶片業者可吃到的市場。

至於對台灣產業鏈的影響,華為對我國業者一年採購金額估計達160億美元以上,而且採購品項多為高階產品,利潤較佳,其他競爭對手不一定能給出相同水準的量與值,且若由一向以採購韓國本土零組件的三星接手市場,情勢將更難樂觀。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禁制手段仍在討論並可能隨時動態調整,在事態未明朗前,國內業者在對應策略上須特別謹慎,除了密切觀察事件發展外,宜儘早準備以確保技術含量與製造工序符合規範;而華為若遭衝擊所造成之訂單損失,也需提前思索應變之道;長期而言,華為個案也提醒我們,自主技術的建立才是產業健全發展根本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一堆小明輸給兩個兒子


2020-04-01 23:4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華航第二架接回湖北台灣民眾的類包機抵達桃園機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這次抗疫,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處理分野,叫做「身分」。對於中港澳人士和滯留武漢的台胞,政府採取嚴防嚴禁措施,確實有效防堵了疫情。但對於從歐美及其他地區入境的民眾,政府卻採取寬鬆的標準對待,導致國內確診人數暴增。

對於歐美及中港澳的差別待遇,正是一種身分歧視。但是,更嚴重的歧視,則發生在「之子們」身上。對於「陸配子女」,蔡政府三次改口,更不惜讓陳時中打臉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悍然拒絕「不具中華民國籍」者入境,連居家隔離檢疫也不行,彷彿他們比病毒還可怕。相對的,「官員之子卻享受著父輩身分的特權庇蔭前有張上淳之子不顧醫護人員禁止出國禁令,跑到美國觀看球賽後有觀光局主秘之子帶病入境卻有機場人員一路陪行,還把病毒傳染給對方

陸配子女們現在有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小明」。「小明」一詞原是陳明通企圖採取人道處理時的溫馨用語,但遭陳時中否決後,這個詞變成了被政府拒於門外的「國家孤兒同義詞許多小明還在排隊申請我國國籍,卻被說成他們選擇不要國籍;他們分明是「新台灣之子」,卻被仇中者視為異類

同樣是「人子」,一堆小明苦苦哀求,有些人卻迄今有家歸不得;至於高官要員之子,則可以無視禁令暢行無阻,還一路有人幫忙護航狡辯台灣話說,「別人的兒子死不完」,看來不假











聯合報社論/郝柏村的「中華民國派」,令藍綠都汗顏


2020-04-01 23:3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走過整整一個世紀又一年,郝柏村歷經大時代的變遷,見證了中華民國在不同階段的不同挑戰、困境與突圍。郝柏村的辭世,雖朝野人物有不同的詮釋與評價,但身為始終如一的「中華民國的捍衛者」,這是他最清晰而一貫的身影。僅僅這點,即足令當前藍綠政治人物感到汗顏。

作為軍人,郝柏村曾在戰場拚搏,歷經抗日、國共內戰和台海戰爭。作為政治人物,曾任參謀總長行政院長的郝柏村,始終堅持中華民國的立場,因此成為民進黨的眼中釘,並得罪權傾一時的李登輝總統並與之決裂。儘管對岸視他為「民族主義者」,但每每與大陸人士交流時,他總提醒對方要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並修正過去篡改國民政府抗戰角色的史實。他被稱為真正的「中華民國派」,誠非虛言。

諷刺的是,近幾年民進黨也開始宣稱自己是「中華民國派」,甚至以「中華民國的捍衛者」自居。但與郝柏村的「中華民國」相較,民進黨的「中華民國論」只是借殼上市一為掩飾其台獨主張缺乏可行性,二則冀圖搶攻「中華民國」這個台灣民意最大公約數中間選票。正因如此,雖然扛著「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台灣」的招牌,民進黨卻始終說不清楚這個招牌的真正內涵:究竟是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即建立的中華民國?或是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光復台灣後的中華民國?又或是民國37年(一九四八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或難不成是民國89年(二千年)民進黨首次執政後的中華民國?

民進黨捍衛中華民國之虛偽,從近來行政院長蘇貞昌指責宣稱「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國家」的藍委陳玉珍「沒資格當立委」,即可見一斑。民進黨真正在意的只是權力的極大化台灣國也好,中華民國也無所謂。一旦他們看到主流民意認為中華民國可割可棄」的時候,無論憲法怎麼寫,他們都可以說變就變,棄如敝屣

相較民進黨拿中華民國當「台獨」的幌子,國民黨的處境則更不堪。身為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並領導全國贏得對日抗戰、在台灣推動了經濟奇蹟民主改革,只因對手的攻擊和選舉的挫敗,國民黨即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只能因應對手的意識形態閃閃爍爍。事實上,以「中華民國」和「民主自由」對抗中共的專制集權,一直是國民黨核心價值;但曾幾何時,國民黨卻被抹紅為「中共同路人」、「支持一國兩制」,全黨上下對中華民國的論述囁囁嚅嚅,只能在是否堅持九二共識等枝節打轉。這又怎麼能責怪選民背棄國民黨

「中華民國」本來是無可置辯的議題,藍綠卻讓它變成高度爭議。民進黨的善騙,加上國民黨的怠惰,使得中華民國竟被成功轉換成「台灣國」的代名詞。民調顯示,多數民眾認為真正能保衛「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而不是國民黨。落到這步境地,國民黨能不羞愧嗎?

如今的態勢很清楚:民進黨成功轉換「中華民國」的概念後,已食髓知味;未來將更進一步讓「中華民國」和「中國」做更徹底的切割,甚至不惜跨過和平的紅線,讓中華民國連「招牌」的地位也保不住。國民黨若無法奮起,提出正本清源又能獲得人民認同的論述,自己被邊緣化事小,中華民國不復存在,甚至劣幣驅逐良幣被專擅蠻橫的政客宰制,才是最大悲哀。

對一位純正的「中華民國支持者」來說,郝柏村的辭世,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藍綠政治人物除了行禮如儀地以各自的方式對郝柏村蓋棺論定,更應回頭看自己主張的「中華民國」是什麼,什麼才是堅持理想與是非,什麼才是對人民真正有利。如果只是思考如何對政黨、政治人物自己有利,那麼,所有算計終將失去國家目標

【重磅快評】刀口上的口罩封鎖與口罩外交

◆  【重磅快評】刀口上的口罩封鎖與口罩外交
◆  【重磅快評】「叔姪說」惹議 壞了防疫難建立的信任感
◆  【即時短評】紓困慢半拍 政府面對疫情不能太樂觀
◆  【重磅快評】「明文規定」沒洗錢 碧仲老早已斷言

◆  【重磅快評】檢方認證「明文規定」 好個愚人節大禮
◆  【即時短評】高官父子欠染病父子一個道歉
◆  【重磅快評】利嘴蘇貞昌如何評論「官官相護」大陋習?
◆  【重磅快評】陳玉珍不適任立委?蘇貞昌打臉蔡英文
◆  【重磅快評】抗疫防線逢官就轉彎 誰還願意順時中?
◆  【重磅快評】主秘之子染疫 陳時中忘了防疫SOP







【重磅快評】刀口上的口罩封鎖口罩外交


2020-04-02 17:49 聯合報 /   主筆室
蔡政府享受口罩外交光環,不過現在已經開始要求搭乘公共運輸必須戴口罩,4月9日後也無法滿足上班日每天一片的需求。圖/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剛開始時,亞洲民眾紛紛戴起口罩,但歐美民眾普遍排斥戴口罩,隨著亞洲趨緩,歐美暴增的疫情翻轉,歐美民眾也開始接受戴口罩了。圖為戴口罩的紐約市路人。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宣布捐助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地區及友邦,民眾謗譽相隨而來。但歐美等相關受贈國家紛紛表示感謝,美國更稱台灣是「真正的朋友」;中共在表示「樂見其成」的同時,也嘲諷說「在中國疫情剛剛發生的時候,台灣當局是不是有人發布公告說不允許口罩出口。」

台灣民眾當然對我國有能力幫助各國對抗疫情感到驕傲,全球合作遏止疫情蔓延也是地球公民的責任。但是,在中國疫情初發之際,蘇貞昌明白衝著中國大陸下達口罩出口禁令太令大陸民眾刻骨銘心」;他那句「自救才能救人」的辯詞,也太令台灣民眾印象深刻。

如今蔡政府享受口罩外交光環,民眾卻還是必須頂著日曬雨淋辛苦排隊買那一周3片的口罩;這些折磨據說將會在4月9日起兩周9片口罩的新制上路後解決。不過,現在已經開始要求搭乘公共運輸必須戴口罩,4月9日後也無法滿足上班日每天一片的需求;所以口罩只能是現在儉約克難,未來勉強湊合。

諷刺地是,相較各國疫情發展,台灣迄今防疫有成,除應感謝防疫人力的努力外,恐怕很大程度上必須歸功於民眾不信任政府說詞當初政府說健康的人不必戴口罩,還找來網紅醫師說搭捷運也不必戴口罩;幸好民眾不相信政府,再辛苦也要搶口罩,終於在口罩之亂下,造就了台灣迄今傲人的防疫成果

現在歐美疫情大爆發,全球確診感染者即將突破百萬人。疫情剛開始從中國大陸往外蔓延時,亞洲民眾紛紛戴起口罩,但歐美民眾普遍排斥戴口罩,甚至歧視、攻擊戴口罩的亞裔和華人。隨著亞洲趨緩歐美暴增疫情翻轉歐美民眾逐漸相信戴口罩有助於防止疫情擴散,也開始接受戴口罩

歐洲部分國家已經要求民眾出門戴口罩.美國也在考慮建議民眾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美國CNN指出,許多國家開始建議國民戴口罩,等於肯定亞洲大半地區的防疫措施;亞洲感染率較低防堵速度較快,似也反映戴口罩確有必要

但由於全球口罩等防疫物資奇缺,因此蔡英文拿出排隊民眾眼中彷若「隱藏版口罩」捐贈疫情嚴重國家,其實是把口罩用在「刀口」上;就像在大陸疫情剛發生時,蔡英文滿口口罩供應無虞,蘇貞昌一口決絕的口罩出口禁令,更是頒布在「刀口」上。

台灣人從來不吝惜捐輸急難救困解厄。不過,從口罩封鎖口罩外交,蔡政府在刀口上的禁令與捐贈,都顯示疫情無國界防疫有政治










【重磅快評】「叔姪說」惹議 壞了防疫難建立的信任感


2020-04-02 14:52 聯合報 /   主筆室
衛福部長陳時中指揮防疫兩個月來,獲得民眾高度肯定,但近日在觀光局高階官員爭議上,護短發言對防疫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帶來影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時中指揮防疫兩個月來,守住新冠肺炎第一波強攻,獲得民眾高度肯定,也成為疫情險峻國家學習對象;但近日在觀光局高階官員公器私用、欺上瞞下接疫區返國兒女,還意圖找基層人員扛責時,他短護的發言引起社會憤怒,甚至成為談話性節目重點。對防疫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帶來影響。

中央防疫指揮建制以指揮官為核心,專家小組、醫療數據專家輔佐,這樣的部署最關鍵的人是指揮官;專家人選可以補替更易,指揮官的權威、被信賴卻是最關鍵的資產,必須要盡全力守護。

多個疫情失控國家有正反不同對照。美國躍居全球疫情慘重第一名,原因大家都看到了,初期川普雖派副總統彭斯處理疫情,但全程仍由川普主導,總統不屑、輕忽疫情的態度,造成全美淪陷;直至察覺可能對連任有不利影響,川普才稍稍改變態度。

紐約州長郭謨(Andrew Cuomo)及時呼籲疫情嚴重,醫療系統面臨崩潰,呼籲無疫情、或疫情較輕的州協助紐約;郭謨每天記者會、開直播報告疫情,扭轉亂成一團的全美防疫,被認為他才是防疫指揮官,甚至力拱他出來選總統。郭謨可望壓制紐約險峻疫情,但更可貴的是喚起美國民眾守護家園的熱情;醫療物資缺口補上,更動員各地數萬退休醫護人員、心理健康師站上第一線再戰病毒。

義大利3月初疫情大爆發,醫療系統、社會安全幾乎崩解,原因是防疫系統一團亂。3月8日總理康地接手防疫指揮,一切應對他說了算,每天透明地向民眾報告疫情,每項緊急措施、限縮民眾自由的行動都及時公布;指揮官強而有力地重建防疫系統,義大利疫情3月下旬大致有趨緩跡象。

觀光局接機事件暴露太多官僚系統陋習,陳時中雖對「親如叔姪」不當發言稍後軟道歉,但類似事件不只一樁;之前,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兒子在疫情指揮中心2月下旬發出「醫事人員出國限制」要求後,3月上旬仍然赴美,陳時中的回應是「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這話國人怎麼看?

3月初澳洲音樂家來台演出趴趴走,帶來可觀的群聚感染,陳時中說「路徑單純風險低」,意味不必深究,這話對遭到損失的國人並不公平。

成為談話性節目主題其實不是好事。台灣需要強而有力的防疫指揮官。










【即時短評】紓困慢半拍 政府面對疫情不能太樂觀


2020-04-02 12:36 聯合報 /   本報記者陳熙文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台灣防疫堪稱楷模,但在經濟紓困上卻顯得慢半拍,雖然已通過600億元的特別預算案,今更加碼推出第二階段紓困,但當初相關議題卻是由在野黨搶先發動,得見蔡政府在防疫中一再強調的「超前部署」,未能轉移到經濟層面上。

就在國民黨拋出比照SARS期間提出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的想法,民進黨政府進入一個「是或否」的決斷過程,最後終於從「緩不濟急」變成提出600億元的特別預算案,但600億元這個數字從何而來,為何要比在野黨的版本多出100億元?蔡政府其實一直說不明白

由此可見一絲端倪,蔡政府的紓困提案原則就是,不但要比在野黨好、比SARS期間好,更要與前朝不同,不論前朝做法是否為佳。不但在預算數上有所增加,過去強調防疫和紓困,蔡政府硬是要加碼協助企業振興、轉型。而馬政府時代的消費券想法,更是不能「重蹈覆轍」,非得推「振興券」。

不過蔡政府最大的疏忽,或許不是在做法上,而是觀念打從紓困案提出時就過度有企圖心,也過度樂觀,尤其紓困尚未結束,就強調要協助企業轉型,以顯政府運籌帷幄,更有疫情在短期內就可能和緩的暗示。如此「超超前部署」,即是輕忽肺炎疫情的表徵。

而台灣的防疫成果無疑也成為一個陷阱,尤其起初疫情始於中國,台灣多年與中國在政治、經濟上交手,防疫工作操作起來得心應手,卻也始終把目光集中對岸,當中國疫情開始走緩,台灣也似乎有所鬆懈,未能預見全球大流行可能面臨的金融風暴

防疫以來,台灣太專注於供應面,包括口罩、物資等,全力確保供應能滿足需求,然而此時的經濟問題,在於需求面消失,該如何確保產業撐過市場冷淡的過度期,同時維持金流的穩定,以免金融海嘯重演。

蔡政府現在提出第二階段紓困,目標紓困總額要達到1兆500億元,相較於歐美等國的紓困GDP占比,仍處於低水位。誠然,台灣防疫領先,但經濟衝擊全球皆然,幾乎與疫情同步,防疫視同作戰,面對疫情後的海浪,政府是否應該抱持「未慮勝先思敗」的戰略思維











【重磅快評】「明文規定」沒洗錢 碧仲老早已斷言


2020-04-02 09:35 聯合報 /   主筆室
立委陳明文(左)去年在高鐵「遺失」300萬元,檢方調查半年後查無不法,作出不起訴處分;圖為去年底總統蔡英文為陳明文站台,指「明文規定」只有一條,就是不出賣台灣。圖/本報資料照片


立委陳明文去年在高鐵「遺失」300萬元,政壇沸沸揚揚,結果檢察官調查半年後,雖認為陳明文資產遠超過300萬元,向人借錢的確不合理,甘冒遭竊風險提現金搭高鐵也有違常情,但因查無不法,才作出不起訴處分其實這個結果早在事發之初就可以預知,法務部次長蔡碧仲斷言沒事,檢察官查半年也只是走完司法程序而已

陳明文在高鐵放300萬元「失而復得」,遺失後並不著急,找回後也無喜悅之色,與他交情甚篤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在非正式受訪的場合中說陳明文是分次提領,不會有洗錢的問題 ,很多人也用這種方式規避洗錢防制法;為此,蔡碧仲一度被藍委大罵爛官,蔡則揚言提告,但一陣針鋒相對後,檢方還得收拾善後,結果查了半年還是做出自己也認為「不合理、有違常情的不起訴處分,讓陳明文鬆了一口氣,但卻讓民眾對司法的信任皺起更深的眉頭。   
                 
檢方的不起訴處分書指出,陳明文稱300萬元是向他的胞姊借貸,但捨棄一般轉帳丶匯款,甘冒攜大筆現金不便及風險,不符常理,有刻意規避金融金構,對於大額通貨交易申報義務製造金融斷點因此檢方積極調查金錢流向

但檢方查了半年,竟全盤採認陳家對金流的說法,陳明文說家中經濟都是妻子處理,事後才知道錢是向大姊借來支付服務處裝潢費,是從外甥名下帳戶提領;陳妻稱,她從去年4月底開始向大姊借錢,每次金額都不一樣,從4月30日到9月3日總提領12筆,合計350萬7,000餘元。

檢方調查,這12次的提領或單日提領合計金額都未達50萬元,難認構成「規避」大額通貨交易申報,檢方也沒有證據證明這300萬元為不法所得,也無法推翻陳向胞姊借貸說詞,無法以洗錢罪論處;至於贈予沒有辦理申報,則因事發時尚未到達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的日期,也無法認定陳明文有隱匿財產之嫌。

說實在,如果要全盤採信陳家對300萬元金流的說法,其實檢方不必花半年時間才結案,檢方不起訴起分書不脫蔡碧仲半年前所言分次提領、沒有洗錢的問題的主軸,檢方唯一多做的事情,是陳明文贈兒300萬元也沒有隱匿財產,這大概是檢方這次「窮盡偵查之能事」的唯一努力吧!              
但單筆或單日提領合計未達50萬元真的就沒有洗錢的問題嗎?先不說陳家擁有可觀身家,陳家化整為零分12次提領外甥帳戶內350萬餘元,如果不是規避洗錢防制法通報門檻,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是不是以後大家不想通報就可以比照?只要分次提領,次數不超過12次、金額不超過350萬元就沒事?

其實洗錢防制法有規定,同一客戶在一定期間內多次提款,金額雖低於洗錢通報門檻,但若累計達一定金額,金融機構仍有義務通報,此屬特殊洗錢罪」,民眾就是告發陳明文違反洗錢防制法第15條第1項第3款規避第7條至第10條所定洗錢防制程序」,目前實務上還沒有人因觸犯此條文而被判刑,但分幾次、提多少才算規避申報,檢方並無交代,如此結案,形同告訴百姓,既然有「明文規定」,以後大家就看著辦?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  漫畫/對外贈口罩…排隊買還得注意距離
◆  陳家欽vs.黃世銘 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
◆  早就破碎的警察人事
◆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  防疫保持距離 只求心靠更近
◆  有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  放手讓大學遠距教學吧
◆  兼任教師染疫…暴露高教防疫風險
◆  「藝」情紓困 不能只有營運
◆  捐千萬片口罩 愚人節笑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2020-04-02 00:42 聯合報 /   林河名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質詢時表示「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嗆「那她沒資格當國會議員。」陳玉珍回敬蘇「是台灣國行政院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同臨大敵。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再強調「萬事莫如防疫急」,卻有時間跟在野黨立委「鬥嘴鼓」。他直批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沒資格當國會議員」,只因陳說「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

談到我國,許多國人琅琅上口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台灣。甚至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愈來愈嚴峻,為了與對岸明確區隔,時代力量智庫最新民調指出,高達七成四民眾支持將護照上的英文名字「REPUBLIC OF CHINA」改為「TAIWAN」,避免被誤認為中國人

還原陳玉珍的說法。她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談到台灣「仇中」氣氛濃烈,並說中華民國包括台澎金馬,「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嘛」。儘管如此表述未必「討喜」,但若中華民國包括台澎金馬,「台灣」就不等同「中華民國」,這也就是她口中的「不是一個國家」。

我國特殊的歷史境遇,造成許多國人對於國家名稱認同的分歧。姑不論蔡英文總統曾說:「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我會努力,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她在四年前就職總統演說中更提到,「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以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蘇貞昌與陳玉珍爭執的「這個國家」,不正是「中華民國」?

對於國名爭議,蔡英文總統昨天緩頰說,蘇貞昌的說法「反映了很多台灣人的想法」,還說「中華民國台灣」現在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將持續凝聚共識,讓這個國家可以更團結。

「中華民國台灣」是否人民最大共識?不同意識形態主張的國人,想必還有異見。「中華民國」卻是唯一國號。蔡總統想要團結國人、凝聚「共同體」的感覺,既不敢推動修憲改國號,又無視憲法的白紙黑字?

相對於紓困特別預算僅匡列六百億元,蔡總統昨天喊出紓困規模可達一兆五百億元,行政院也將追加一千五百億元特別預算,不正反證前階段缺乏超前部署」?政府迄今防疫雖受肯定,但猶恐力有未逮,何來餘力陷入統獨爭議?

新冠病毒,大敵當前。專家建議民眾在疫情期間,應減少出門,在家「以獨攻毒」。蔡總統選前避「獨」唯恐不及,值此疫情蔓延之際,竟有人想乘機以「獨」攻毒?套句蘇貞昌斥責內政部長徐國勇的話:「不要來亂!」













陳家欽vs.黃世銘 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


2020-04-02 00:48 聯合報 /   金平和/大學教授(桃園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以警政署長陳家欽(左)涉及偽造文書罪,將他函送台北地檢署法辦,創下國內警政最高首長遭調查紀錄,更引爆政壇震撼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內政部長以偽造公文書罪將警政署長函送地檢,卻因程序未備旋遭退回。如同行政院長強調:「當疫情嚴峻的此時此刻,國人同胞看不懂為什麼這樣亂,一定也不樂見這樣亂。」

就內政部天外飛來一筆的理由,院長亦幫社會大眾畫重點,包括「因為忙」、「不要重蹈黃世銘洩密案覆轍」,以及所謂「政風一條鞭」。三種不同說辭、辯解,牽強與否、言人人殊。

然而,院長所謂「從來沒有的事,也是重大的事」,對比當年黃世銘案事件沿革,道盡台灣警察悲歌、凸顯現今司改盲點。

同屬維護治安的最高司法首長,檢察總長黃世銘尚經起訴、審判,並於獲判有罪自行下台;但陳家欽案未約詢當事人即函送,查辦過程彷如剪報辦案。同時,內政部僅以部函移送,就要逼退解職、一刀斃命?

黃世銘案爭議是非關鍵,在於夜奔官邸是否有錯,密報總統是否正當。當時,其或認為立法院長關說司法審判並非犯罪,然縱屬行政不法之司法調查、案件偵辦,相關過程牽涉多方權益、隱私彷如潘朵拉盒子,如何揭露原應小心謹慎、有節有度。

蓋政治權勢,虎視眈眈、無孔不入。所謂「政風一條鞭」亦同此理,避免捲入政爭、權力傾軋,並用以防止機關首長隱身幕後、下指導棋。否則,政風單位或是另一座「東廠」?

我國法院組織法並未規範部長、檢察職權互動,法務部長就本件於立院答詢「不干預、不指導個案」,強調維護檢察自主辦案、司法獨立,同受黃世銘案的影響、教訓。再者,最高檢特偵組連動廢除、首當其衝,人事審議委員會涉及檢察官、法官升遷調動更是重中之重。歷來司改警政總是漠不關心警察司改政策亦是馬耳東風,迄今警察升遷仍期盼長官關愛眼神、選邊輸誠。

警政最高首長遭移送法辦,七萬多員警執法形象蒙塵。政風單位函送既經地檢退回,若再約詢相關人等,已失中立客觀立場,外界亦難信服。因此,警政署長若如自稱「光明磊落、絕無不法」,應勇於向內政部提出誣告告訴。同時不讓政治人物看衰、立下先例,方能維護警察尊嚴、捍衛官箴。

更要者,台灣未來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類如重要警職升遷比照審檢人事審議制度,避免憾事再演、後患無窮。換言之,警察位居司法程序檢審制度最前線,如同上游淤汙未除、河清難俟












早就破碎的警察人事


2020-04-02 00:44 聯合報 /   蘇天從/警(桃園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立法院備詢時,面對立委提問移送警政署長陳家欽一事,表示一切尊重法務部專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警政署長晉用人事屢上新聞版面,其實這些都是假議題,真議題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都在為抓警察人事權較勁,署長未若有作姦犯科,卻被「宜付有司」,早期還有真正夠嗆的,一線三星的辦事員,三年後變三線一星的督察!

我們回顧一下警察的人事,早年兩蔣時代所派警政署長(改制前為警務處長),不僅他們父子就不再干預署長的人事權,內政部長甚至行政院長也認知禁臠為何物,署長位階不高只有簡任,但掌管卻是全國治安,讓他獨攔人事,更能發揮上情下達人事一條鞭的功效。孔令晟的新勤務制度大量裁撤鄉間派出所被告了狀,就直接撤換一人,掌握署長一人就完控警政署!因此早年想升遷只要好好表現,留給長官好印象,遇缺往往會向更高長官爭取留給信任的部屬,可以說升遷都是長官在幫部屬「關說」。

解嚴後隨著修憲,憲法第一一○條第九款縣警衛之實施由縣立法並執行之。將早年在大陸時期推行現代化警政不易,由縣辦團練、警衛、兵丁來保衛家園的授權,硬生生讓縣市首長掌有警察局長同意權,此後一個局長上任前要費多少勁?積欠多少人情?上任後在地方上更要「政通人和」,多少部屬又仗著地方勢力關說人事?這些靠關說來的幹部,日後又將聽誰的?

現階段人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殷商巨富、達官貴人、各級民代、連深居內苑的文膽都喬到刑事局派誰出來當分局長,當官的想要升遷、達官貴人也想操弄人事,一拍即合、上下交相賊,衍生無官不說的關說文化,最後的角力還要看關說的人誰最夠力?從此以後無官不說,「海派」、「龜派」更直達天聽,列冊候用只是虛晃,我抽屜裡就有多張,日後可以裱褙墓誌銘,國家名器竟被糟蹋到這地步!

台灣原本只有北、高兩院轄市就諸侯分治了,現在變六個了,院轄市二線三星(薦任八職等)以上的警察人事都要送市府核定。剛剛政黨輪替時,有奸滑之人,不需看局長臉色,買通副秘書長喬人事,後來變成首長甚至夫人自己來喬,人事權不是署長一個人說了算,更要與各諸侯折衝樽俎,難怪現在局長連調動個分局的組長、所長都力不從心。

現代管理學大家都讀很多,彼得.杜拉克的理論個個耳熟能詳,但早年有個首長一輩子升官費用都是中部有「地方人士」鼎力支持,回報是「地方人士」豪宅隨時冠蓋雲集,求職求官者絡繹不絕,簡直是人事發包中心;另一高官天天開口閉口就是:「我們要好好感謝某某員,我們的升遷都是他去警政署爭取的。」此後某某員更得心應手公開喬,反正高官只顧長久保位就好。可笑不可笑?諷刺不諷刺?











防疫保持距離 只求心靠更近


2020-04-02 00:34 聯合報 /   曾令潔/自由業(台北市)
清明連假時民眾聚餐或外出,若無法達到「社交距離」室外保持1公尺、室內1.5公尺,應戴口罩防堵疫情擴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平靜的民國109年(二○二○),許多巨星殞落,包括政界、娛樂圈、籃壇傳奇…整整一季,蝗災、野火、暴風雪、洪水、地震接踵而至,新冠肺炎更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因為疫情,聚會活動大減,更多時間仰賴線上交際,可能是悶得抑鬱,光是病毒名稱就掀起各種嘲諷對立。該好好待在家裡的人,卻把隔離當成兒戲,抹殺政府、百姓相互配合的努力。

人與人的關係,似乎在這段時間面臨考驗,我們與惡的距離,原來可以這麼近。所謂共體時艱,是戴著口罩多為他人想,不是歧視特定族群,言語霸凌比洗手防疫更積極。

面對全球困境,許多產業被迫轉型,成功的開視訊會議,撐不下去的裁員、倒閉。有才藝沒才藝的都在自媒體成了活躍新星,有些可憐、有些可悲、有些可氣,看著鏡頭中表裡不一的面具,感嘆赤裸的真誠沒有存活餘地,人品喪盡的偽裝反而討喜。

整天待在家哪也不去,當鍵盤柯南變得容易,一字一句被放大檢視,說個五四三也要小心翼翼,可不可以學習尊重包容,減少仇恨從自身做起,少用謾罵攻擊。當生存都成問題,保持善良需要勇氣,越愛越遠一點五米,只求讓心靠得更近。














有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2020-04-02 00:29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交通部觀光局某主管指示同仁上班時間去機場接機,造成該員與兒子確診新冠肺炎,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交通部已調離該主管原職並進行後續調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這是「動物農場」裡的經典台詞,豬發動革命把人類趕走後,列出了新農場的憲法,第一條就開宗明義說「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在激烈的爭權奪利後,後面被當權者加入了一句「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這幾天看觀光局主秘桃機觀光局服務中心人員去接回國的主秘小孩,而造成服務中心人員和他的五歲小孩染病,政府各單位全力隱藏,從一開始的喝咖啡、叔姪說,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主秘讓下屬代接廿幾歲小孩,自己還用上班時間去接小孩回家。

在家檢疫的小老百姓,出門去買個飲料,就被開罰十萬元,回國的主秘廿幾歲小孩,還要勞師動眾讓人去接機,甚至還在機場咖啡廳喝了卅分鐘咖啡,按照目前規則,是否也應該是杯十萬元的咖啡啊?罰單呢?

大敵當前,政府推出很多緊急措施限制人民的自由,但是請統一執法標準,不要讓我們看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放手讓大學遠距教學吧


2020-04-02 00:24 聯合報 /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台灣師範大學一名學生確診,台師大表示,師大附中希望大四師培生暫緩到校實習。 圖/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確診日增,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指出,案三二二台師大學生作息單純,平日以校車通勤,發病當天雖然沒課,但有入校交報告,隔天亦有上課,其他時間待在宿舍。如此單純作息卻中鏢,大學校園防疫工作要讓政府頭大了。

大專學生進出校園,門禁除了少部分學校有電子化,多數皆自由進出。如今因疫情管制,諸如門禁管控,縱有校門設下第一道防線,學生出入頻繁,不一定都愛戴口罩、勤洗手,如果加上與校內外人士沒保持社交距離的互動風險,整個校園風險即大為增加。

對照中小學井然有序,大專院校與一般社區無異,師生除非被要求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規定,恐難保安康。與其把焦點放在門禁設防與防堵學子校內外互動爭議,不如授權給大學在這段時間遠距網路授課,代替到校進教室與諸多同學和老師共處一室。














兼任教師染疫…暴露高教防疫風險


2020-04-02 00:21 聯合報 /   廖凱弘/台北大學數位行銷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近日北部有一所私立大學兼任教師確診,由於國內兼任教師眾多,將使大專院校校園在防疫期間,暴露在高度不確定的風險當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傳出北部有一所私立大學兼任教師確診新冠肺炎疾管局北市衛生局至該校指導防疫,校方立即啟動相關防疫措施。

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停課規定,大專院校若有一人確診,該師生所修或授課程均停課;須有兩名確診案例,才達全校停課標準。然而,我們想知道的是,該名兼任老師是否僅在這所大學任教?他是否有在另外的學校具有專任或其他本職,或是,其實他或她是一名全台走透透的兼任教師

這些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數字顯示,全台大專院校兼任教師數,共有四一,八八○名;若僅計助理教授層級的兼任教師數,亦有高達一○,九二一名。兼任教師若無本職,為求生存,必須兼課以謀生計。然而,在防疫期間,教育部目前也不允許大專院校超前部署,全面實施遠距教學,理由是台灣疫情未達社區傳播

然而,在各國疫情均未止息之際,這麼多的高教兼任教師在全台流動授課,影響的可能不只是幾名學生的授課權益而已,影響的可能是,幾乎全部大專院校校園在防疫期間,均暴露在高度不確定的風險當中。

換言之,從一名兼任教師確診影響全校防疫措施加緊部署一事看來,教育部對兼任教師的法令制度、遠距教學的實施標準,以及如何更保障兼任教師工作權的權益,進而保障大專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品質與權益問題,透過此一個案,值得通盤檢討,以利未來高教發展。












「藝」情紓困 不能只有營運


2020-04-02 00:12 聯合報 /   呂清夫/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考量15億的藝文紓困振興預算不夠,4月中旬將會提出2.0版的藝文紓困方案。 記者陳宛茜/攝影


有人說新冠病毒=SARS+金融海嘯+經濟大蕭條,但有時危機可能是轉機。亞洲金融海嘯曾為韓國造就了韓流;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雖讓不少股票族跳樓,卻帶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其中含有美國難得的藝術紓困,政府出錢讓藝術家出來創作壁畫、海報與雕塑,每周都發薪水,不僅讓將近四千個藝術家度過難關,也培養了波洛克、羅斯科等大師。

最近有國際策展人漢斯Hans Ulrich Obrist)跳出來說,全球藝文界因新冠肺炎大受打擊,各國政府莫不推出措施,救濟藝文界,他提議英國政府,參考美國羅斯福新政,推行超大型救濟措施,資助藝術家繼續創作。

我們的文化部自然也有紓困方案,但在三月初就有人提出質疑,針對文化部最在意的表演藝術,「藝創工會」最常被遺漏在文化部諮詢名單之外,匪夷所思。這個工會有效會員數逾六百人,會員身分則廣納不同領域階層的藝文工作者、行政、技術人員等,承辦法律諮詢,合約範本等多種事務,契合藝文工作者需要文化部器重的是表演藝術聯盟視覺藝術協會,前者以政府智庫為己任,但會員數不超過五十個,資方及學院色彩鮮明

政府紓困可能需要傾聽民意,偏偏藝術家往往是名士派,不隨便開口,更不會趨炎附勢,政府一忙可能會忽略了藝文界真正的需要。

公共藝術來說,最近六年花費多達卅五億,作品多達兩千兩百件,平均每天最少要完成一件;近廿年更花費了七十五億元,平均每年兩百二十一件。但花這麼多經費有沒有接地氣呢?十七年前的SARS防疫在醫學留下寶貴經驗,但在藝術上卻看不到明顯反映。

防疫期間,政策應有所變通,天價做了公共藝術成效如何?目前還沒看到深入研究統計報告,只看到年年自讚的所謂公共藝術獎為施政擦脂抹粉。藝術家特質常使他們因投標、施工的繁瑣而卻步,所以投件者少,甚至對資助藝術家的政策也知者不多,導致現在投件者多是熟面孔,政策也就難以照顧到亟需幫助的新一代或新面孔,作品更難以呈現新面貌。

過去台北市捷運局曾經不讓藝術家自己施工,藝術家只要提出創意便可以投標,如雙連站小碧潭站的施工都是捷運局自己做的,這些僅提創意的藝術家後來都有很好的發展,有的案子接不完,有的成了大學老師。這些其實與羅斯福的新政相近,就是要資助新人,不要錦上添花,可惜這種變通從此成為絕響。

清明節要到了,疫情可能更為嚴峻,藝術家也將更為難過,文化部不宜只提藝文公司所需的「減輕營運困難補助」,因為許多藝文個人工作者為雕塑、繪畫、劇本等創作,並不適用「營運」二字,他們無法提出營運困難的證明,不如先把現有制度靈活運用一下,補助更要參考美國的新政。














捐千萬片口罩 愚人節笑話?


2020-04-02 00:05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總統蔡英文昨天宣布對外援贈1000萬片口罩。 記者莊昭文/攝影


交通部宣布四月一日起,搭乘雙鐵、客運等大眾運輸都要戴口罩;中央防疫中心公布非特定公共場所,要保持「社交距離」,治絲益棼;若規定公共場所及密閉空間都要戴口罩,就不會有那麼多困擾,重點在於口罩是否足夠,才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新冠肺炎傳播疫情口罩是最基本的防護配備,「我OK、你先領」固然好,充足無虞更為首要。

為解決口罩荒,政府先禁止口罩出口,限定超商每人買三片;後來實名制上路,每人七天限三片;現更進化到口罩三.○,四月九日起每兩周買九片,可說是窮盡方法,但一人一天一片仍做不到。

買口罩成了全民運動,親友聯絡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何其無奈!政府宣稱日產一千五百萬片口罩現實狀況是,口罩之亂過了兩個多月,口罩國家隊全力以赴,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跡象排隊依舊排隊,買不到的還是買不到。筆者前天跑了三家藥局才買到三片,讓人想不透,口罩究竟哪裡去了?

昨天蔡英文總統宣布,要捐贈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原以為是愚人節笑話、假新聞,沒想到確有其事。此義舉在大陸武漢疫情爆發時不做,特意選在此刻捐贈,充滿濃厚的政治目的,對照蘇貞昌自救才能救人」的說法,政治人物「一隻嘴,胡累累」,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