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  漫畫/對外贈口罩…排隊買還得注意距離
◆  陳家欽vs.黃世銘 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
◆  早就破碎的警察人事
◆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  防疫保持距離 只求心靠更近
◆  有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  放手讓大學遠距教學吧
◆  兼任教師染疫…暴露高教防疫風險
◆  「藝」情紓困 不能只有營運
◆  捐千萬片口罩 愚人節笑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以獨攻毒?


2020-04-02 00:42 聯合報 /   林河名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質詢時表示「台灣不是國家,中華民國才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嗆「那她沒資格當國會議員。」陳玉珍回敬蘇「是台灣國行政院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同臨大敵。行政院長蘇貞昌一再強調「萬事莫如防疫急」,卻有時間跟在野黨立委「鬥嘴鼓」。他直批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沒資格當國會議員」,只因陳說「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

談到我國,許多國人琅琅上口的,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台灣。甚至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愈來愈嚴峻,為了與對岸明確區隔,時代力量智庫最新民調指出,高達七成四民眾支持將護照上的英文名字「REPUBLIC OF CHINA」改為「TAIWAN」,避免被誤認為中國人

還原陳玉珍的說法。她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時,談到台灣「仇中」氣氛濃烈,並說中華民國包括台澎金馬,「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但台灣不是嘛」。儘管如此表述未必「討喜」,但若中華民國包括台澎金馬,「台灣」就不等同「中華民國」,這也就是她口中的「不是一個國家」。

我國特殊的歷史境遇,造成許多國人對於國家名稱認同的分歧。姑不論蔡英文總統曾說:「只要我當總統一天,我會努力,沒有人需要為他的認同而道歉。」她在四年前就職總統演說中更提到,「我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當選總統,我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和領土」,以及,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蘇貞昌與陳玉珍爭執的「這個國家」,不正是「中華民國」?

對於國名爭議,蔡英文總統昨天緩頰說,蘇貞昌的說法「反映了很多台灣人的想法」,還說「中華民國台灣」現在是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將持續凝聚共識,讓這個國家可以更團結。

「中華民國台灣」是否人民最大共識?不同意識形態主張的國人,想必還有異見。「中華民國」卻是唯一國號。蔡總統想要團結國人、凝聚「共同體」的感覺,既不敢推動修憲改國號,又無視憲法的白紙黑字?

相對於紓困特別預算僅匡列六百億元,蔡總統昨天喊出紓困規模可達一兆五百億元,行政院也將追加一千五百億元特別預算,不正反證前階段缺乏超前部署」?政府迄今防疫雖受肯定,但猶恐力有未逮,何來餘力陷入統獨爭議?

新冠病毒,大敵當前。專家建議民眾在疫情期間,應減少出門,在家「以獨攻毒」。蔡總統選前避「獨」唯恐不及,值此疫情蔓延之際,竟有人想乘機以「獨」攻毒?套句蘇貞昌斥責內政部長徐國勇的話:「不要來亂!」













陳家欽vs.黃世銘 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


2020-04-02 00:48 聯合報 /   金平和/大學教授(桃園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右)以警政署長陳家欽(左)涉及偽造文書罪,將他函送台北地檢署法辦,創下國內警政最高首長遭調查紀錄,更引爆政壇震撼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內政部長以偽造公文書罪將警政署長函送地檢,卻因程序未備旋遭退回。如同行政院長強調:「當疫情嚴峻的此時此刻,國人同胞看不懂為什麼這樣亂,一定也不樂見這樣亂。」

就內政部天外飛來一筆的理由,院長亦幫社會大眾畫重點,包括「因為忙」、「不要重蹈黃世銘洩密案覆轍」,以及所謂「政風一條鞭」。三種不同說辭、辯解,牽強與否、言人人殊。

然而,院長所謂「從來沒有的事,也是重大的事」,對比當年黃世銘案事件沿革,道盡台灣警察悲歌、凸顯現今司改盲點。

同屬維護治安的最高司法首長,檢察總長黃世銘尚經起訴、審判,並於獲判有罪自行下台;但陳家欽案未約詢當事人即函送,查辦過程彷如剪報辦案。同時,內政部僅以部函移送,就要逼退解職、一刀斃命?

黃世銘案爭議是非關鍵,在於夜奔官邸是否有錯,密報總統是否正當。當時,其或認為立法院長關說司法審判並非犯罪,然縱屬行政不法之司法調查、案件偵辦,相關過程牽涉多方權益、隱私彷如潘朵拉盒子,如何揭露原應小心謹慎、有節有度。

蓋政治權勢,虎視眈眈、無孔不入。所謂「政風一條鞭」亦同此理,避免捲入政爭、權力傾軋,並用以防止機關首長隱身幕後、下指導棋。否則,政風單位或是另一座「東廠」?

我國法院組織法並未規範部長、檢察職權互動,法務部長就本件於立院答詢「不干預、不指導個案」,強調維護檢察自主辦案、司法獨立,同受黃世銘案的影響、教訓。再者,最高檢特偵組連動廢除、首當其衝,人事審議委員會涉及檢察官、法官升遷調動更是重中之重。歷來司改警政總是漠不關心警察司改政策亦是馬耳東風,迄今警察升遷仍期盼長官關愛眼神、選邊輸誠。

警政最高首長遭移送法辦,七萬多員警執法形象蒙塵。政風單位函送既經地檢退回,若再約詢相關人等,已失中立客觀立場,外界亦難信服。因此,警政署長若如自稱「光明磊落、絕無不法」,應勇於向內政部提出誣告告訴。同時不讓政治人物看衰、立下先例,方能維護警察尊嚴、捍衛官箴。

更要者,台灣未來司改政策應納警改思維,類如重要警職升遷比照審檢人事審議制度,避免憾事再演、後患無窮。換言之,警察位居司法程序檢審制度最前線,如同上游淤汙未除、河清難俟












早就破碎的警察人事


2020-04-02 00:44 聯合報 /   蘇天從/警(桃園市)
內政部長徐國勇日前立法院備詢時,面對立委提問移送警政署長陳家欽一事,表示一切尊重法務部專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警政署長晉用人事屢上新聞版面,其實這些都是假議題,真議題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都在為抓警察人事權較勁,署長未若有作姦犯科,卻被「宜付有司」,早期還有真正夠嗆的,一線三星的辦事員,三年後變三線一星的督察!

我們回顧一下警察的人事,早年兩蔣時代所派警政署長(改制前為警務處長),不僅他們父子就不再干預署長的人事權,內政部長甚至行政院長也認知禁臠為何物,署長位階不高只有簡任,但掌管卻是全國治安,讓他獨攔人事,更能發揮上情下達人事一條鞭的功效。孔令晟的新勤務制度大量裁撤鄉間派出所被告了狀,就直接撤換一人,掌握署長一人就完控警政署!因此早年想升遷只要好好表現,留給長官好印象,遇缺往往會向更高長官爭取留給信任的部屬,可以說升遷都是長官在幫部屬「關說」。

解嚴後隨著修憲,憲法第一一○條第九款縣警衛之實施由縣立法並執行之。將早年在大陸時期推行現代化警政不易,由縣辦團練、警衛、兵丁來保衛家園的授權,硬生生讓縣市首長掌有警察局長同意權,此後一個局長上任前要費多少勁?積欠多少人情?上任後在地方上更要「政通人和」,多少部屬又仗著地方勢力關說人事?這些靠關說來的幹部,日後又將聽誰的?

現階段人人都有機會接觸到殷商巨富、達官貴人、各級民代、連深居內苑的文膽都喬到刑事局派誰出來當分局長,當官的想要升遷、達官貴人也想操弄人事,一拍即合、上下交相賊,衍生無官不說的關說文化,最後的角力還要看關說的人誰最夠力?從此以後無官不說,「海派」、「龜派」更直達天聽,列冊候用只是虛晃,我抽屜裡就有多張,日後可以裱褙墓誌銘,國家名器竟被糟蹋到這地步!

台灣原本只有北、高兩院轄市就諸侯分治了,現在變六個了,院轄市二線三星(薦任八職等)以上的警察人事都要送市府核定。剛剛政黨輪替時,有奸滑之人,不需看局長臉色,買通副秘書長喬人事,後來變成首長甚至夫人自己來喬,人事權不是署長一個人說了算,更要與各諸侯折衝樽俎,難怪現在局長連調動個分局的組長、所長都力不從心。

現代管理學大家都讀很多,彼得.杜拉克的理論個個耳熟能詳,但早年有個首長一輩子升官費用都是中部有「地方人士」鼎力支持,回報是「地方人士」豪宅隨時冠蓋雲集,求職求官者絡繹不絕,簡直是人事發包中心;另一高官天天開口閉口就是:「我們要好好感謝某某員,我們的升遷都是他去警政署爭取的。」此後某某員更得心應手公開喬,反正高官只顧長久保位就好。可笑不可笑?諷刺不諷刺?











防疫保持距離 只求心靠更近


2020-04-02 00:34 聯合報 /   曾令潔/自由業(台北市)
清明連假時民眾聚餐或外出,若無法達到「社交距離」室外保持1公尺、室內1.5公尺,應戴口罩防堵疫情擴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平靜的民國109年(二○二○),許多巨星殞落,包括政界、娛樂圈、籃壇傳奇…整整一季,蝗災、野火、暴風雪、洪水、地震接踵而至,新冠肺炎更使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因為疫情,聚會活動大減,更多時間仰賴線上交際,可能是悶得抑鬱,光是病毒名稱就掀起各種嘲諷對立。該好好待在家裡的人,卻把隔離當成兒戲,抹殺政府、百姓相互配合的努力。

人與人的關係,似乎在這段時間面臨考驗,我們與惡的距離,原來可以這麼近。所謂共體時艱,是戴著口罩多為他人想,不是歧視特定族群,言語霸凌比洗手防疫更積極。

面對全球困境,許多產業被迫轉型,成功的開視訊會議,撐不下去的裁員、倒閉。有才藝沒才藝的都在自媒體成了活躍新星,有些可憐、有些可悲、有些可氣,看著鏡頭中表裡不一的面具,感嘆赤裸的真誠沒有存活餘地,人品喪盡的偽裝反而討喜。

整天待在家哪也不去,當鍵盤柯南變得容易,一字一句被放大檢視,說個五四三也要小心翼翼,可不可以學習尊重包容,減少仇恨從自身做起,少用謾罵攻擊。當生存都成問題,保持善良需要勇氣,越愛越遠一點五米,只求讓心靠得更近。














有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2020-04-02 00:29 聯合報 /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交通部觀光局某主管指示同仁上班時間去機場接機,造成該員與兒子確診新冠肺炎,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交通部已調離該主管原職並進行後續調查。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這是「動物農場」裡的經典台詞,豬發動革命把人類趕走後,列出了新農場的憲法,第一條就開宗明義說「所有的動物都是平等的」;在激烈的爭權奪利後,後面被當權者加入了一句「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這幾天看觀光局主秘桃機觀光局服務中心人員去接回國的主秘小孩,而造成服務中心人員和他的五歲小孩染病,政府各單位全力隱藏,從一開始的喝咖啡、叔姪說,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主秘讓下屬代接廿幾歲小孩,自己還用上班時間去接小孩回家。

在家檢疫的小老百姓,出門去買個飲料,就被開罰十萬元,回國的主秘廿幾歲小孩,還要勞師動眾讓人去接機,甚至還在機場咖啡廳喝了卅分鐘咖啡,按照目前規則,是否也應該是杯十萬元的咖啡啊?罰單呢?

大敵當前,政府推出很多緊急措施限制人民的自由,但是請統一執法標準,不要讓我們看到,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放手讓大學遠距教學吧


2020-04-02 00:24 聯合報 /   林泉利/退休教師(新北市)
台灣師範大學一名學生確診,台師大表示,師大附中希望大四師培生暫緩到校實習。 圖/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確診日增,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指出,案三二二台師大學生作息單純,平日以校車通勤,發病當天雖然沒課,但有入校交報告,隔天亦有上課,其他時間待在宿舍。如此單純作息卻中鏢,大學校園防疫工作要讓政府頭大了。

大專學生進出校園,門禁除了少部分學校有電子化,多數皆自由進出。如今因疫情管制,諸如門禁管控,縱有校門設下第一道防線,學生出入頻繁,不一定都愛戴口罩、勤洗手,如果加上與校內外人士沒保持社交距離的互動風險,整個校園風險即大為增加。

對照中小學井然有序,大專院校與一般社區無異,師生除非被要求戴口罩,與保持社交距離規定,恐難保安康。與其把焦點放在門禁設防與防堵學子校內外互動爭議,不如授權給大學在這段時間遠距網路授課,代替到校進教室與諸多同學和老師共處一室。














兼任教師染疫…暴露高教防疫風險


2020-04-02 00:21 聯合報 /   廖凱弘/台北大學數位行銷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新北市)
近日北部有一所私立大學兼任教師確診,由於國內兼任教師眾多,將使大專院校校園在防疫期間,暴露在高度不確定的風險當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傳出北部有一所私立大學兼任教師確診新冠肺炎疾管局北市衛生局至該校指導防疫,校方立即啟動相關防疫措施。

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停課規定,大專院校若有一人確診,該師生所修或授課程均停課;須有兩名確診案例,才達全校停課標準。然而,我們想知道的是,該名兼任老師是否僅在這所大學任教?他是否有在另外的學校具有專任或其他本職,或是,其實他或她是一名全台走透透的兼任教師

這些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數字顯示,全台大專院校兼任教師數,共有四一,八八○名;若僅計助理教授層級的兼任教師數,亦有高達一○,九二一名。兼任教師若無本職,為求生存,必須兼課以謀生計。然而,在防疫期間,教育部目前也不允許大專院校超前部署,全面實施遠距教學,理由是台灣疫情未達社區傳播

然而,在各國疫情均未止息之際,這麼多的高教兼任教師在全台流動授課,影響的可能不只是幾名學生的授課權益而已,影響的可能是,幾乎全部大專院校校園在防疫期間,均暴露在高度不確定的風險當中。

換言之,從一名兼任教師確診影響全校防疫措施加緊部署一事看來,教育部對兼任教師的法令制度、遠距教學的實施標準,以及如何更保障兼任教師工作權的權益,進而保障大專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品質與權益問題,透過此一個案,值得通盤檢討,以利未來高教發展。












「藝」情紓困 不能只有營運


2020-04-02 00:12 聯合報 /   呂清夫/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考量15億的藝文紓困振興預算不夠,4月中旬將會提出2.0版的藝文紓困方案。 記者陳宛茜/攝影


有人說新冠病毒=SARS+金融海嘯+經濟大蕭條,但有時危機可能是轉機。亞洲金融海嘯曾為韓國造就了韓流;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雖讓不少股票族跳樓,卻帶來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其中含有美國難得的藝術紓困,政府出錢讓藝術家出來創作壁畫、海報與雕塑,每周都發薪水,不僅讓將近四千個藝術家度過難關,也培養了波洛克、羅斯科等大師。

最近有國際策展人漢斯Hans Ulrich Obrist)跳出來說,全球藝文界因新冠肺炎大受打擊,各國政府莫不推出措施,救濟藝文界,他提議英國政府,參考美國羅斯福新政,推行超大型救濟措施,資助藝術家繼續創作。

我們的文化部自然也有紓困方案,但在三月初就有人提出質疑,針對文化部最在意的表演藝術,「藝創工會」最常被遺漏在文化部諮詢名單之外,匪夷所思。這個工會有效會員數逾六百人,會員身分則廣納不同領域階層的藝文工作者、行政、技術人員等,承辦法律諮詢,合約範本等多種事務,契合藝文工作者需要文化部器重的是表演藝術聯盟視覺藝術協會,前者以政府智庫為己任,但會員數不超過五十個,資方及學院色彩鮮明

政府紓困可能需要傾聽民意,偏偏藝術家往往是名士派,不隨便開口,更不會趨炎附勢,政府一忙可能會忽略了藝文界真正的需要。

公共藝術來說,最近六年花費多達卅五億,作品多達兩千兩百件,平均每天最少要完成一件;近廿年更花費了七十五億元,平均每年兩百二十一件。但花這麼多經費有沒有接地氣呢?十七年前的SARS防疫在醫學留下寶貴經驗,但在藝術上卻看不到明顯反映。

防疫期間,政策應有所變通,天價做了公共藝術成效如何?目前還沒看到深入研究統計報告,只看到年年自讚的所謂公共藝術獎為施政擦脂抹粉。藝術家特質常使他們因投標、施工的繁瑣而卻步,所以投件者少,甚至對資助藝術家的政策也知者不多,導致現在投件者多是熟面孔,政策也就難以照顧到亟需幫助的新一代或新面孔,作品更難以呈現新面貌。

過去台北市捷運局曾經不讓藝術家自己施工,藝術家只要提出創意便可以投標,如雙連站小碧潭站的施工都是捷運局自己做的,這些僅提創意的藝術家後來都有很好的發展,有的案子接不完,有的成了大學老師。這些其實與羅斯福的新政相近,就是要資助新人,不要錦上添花,可惜這種變通從此成為絕響。

清明節要到了,疫情可能更為嚴峻,藝術家也將更為難過,文化部不宜只提藝文公司所需的「減輕營運困難補助」,因為許多藝文個人工作者為雕塑、繪畫、劇本等創作,並不適用「營運」二字,他們無法提出營運困難的證明,不如先把現有制度靈活運用一下,補助更要參考美國的新政。














捐千萬片口罩 愚人節笑話?


2020-04-02 00:05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總統蔡英文昨天宣布對外援贈1000萬片口罩。 記者莊昭文/攝影


交通部宣布四月一日起,搭乘雙鐵、客運等大眾運輸都要戴口罩;中央防疫中心公布非特定公共場所,要保持「社交距離」,治絲益棼;若規定公共場所及密閉空間都要戴口罩,就不會有那麼多困擾,重點在於口罩是否足夠,才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面對新冠肺炎傳播疫情口罩是最基本的防護配備,「我OK、你先領」固然好,充足無虞更為首要。

為解決口罩荒,政府先禁止口罩出口,限定超商每人買三片;後來實名制上路,每人七天限三片;現更進化到口罩三.○,四月九日起每兩周買九片,可說是窮盡方法,但一人一天一片仍做不到。

買口罩成了全民運動,親友聯絡第一句話就是「口罩買到沒?」何其無奈!政府宣稱日產一千五百萬片口罩現實狀況是,口罩之亂過了兩個多月,口罩國家隊全力以赴,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跡象排隊依舊排隊,買不到的還是買不到。筆者前天跑了三家藥局才買到三片,讓人想不透,口罩究竟哪裡去了?

昨天蔡英文總統宣布,要捐贈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國家,原以為是愚人節笑話、假新聞,沒想到確有其事。此義舉在大陸武漢疫情爆發時不做,特意選在此刻捐贈,充滿濃厚的政治目的,對照蘇貞昌自救才能救人」的說法,政治人物「一隻嘴,胡累累」,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