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量化寬鬆轉為緊縮 倒數計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把核綠之爭交給人民公投決定吧!
.聯合報黑白集/蔡易餘的剛好歧視
.經濟日報社論/量化寬鬆轉為緊縮 倒數計時






經濟日報社論/量化寬鬆轉為緊縮 倒數計時


2018-08-04 01: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歐、日、美三大中央銀行在一周內先後召開政策會議,罕見的是市場焦點不在美國聯準會(Fed),卻在日本央行,且早在日銀會議之前十天,日、歐、美公債市場已經出現動盪,會後迄未平息。原因無他,就是三大央行從「量化寬鬆(QE)」到「量化緊縮(QT)的政策逆轉正式進入倒數計時,日銀的動向舉足輕重
最早是歐洲央行(ECB)7月26日會議決定維持原訂的政策路線,即每月購債300億歐元計畫將於9月底結束,10-12月每月金額縮小為150億歐元,到今年底完全結束;到期債券回收的本金將在「更長的期間」繼續投入,QE規模不增不減,並保證「至少到2019年夏天結束」不會升息雖無新義,至少ECB再度確認QE今年底即將終結
Fed的決策聲明,就只凸顯一個「強(strong)」字,包括勞動市場持續「增強」,經濟活動「強速」上升,就業「強勢」增加,家庭支出及企業固定投資「強勁」成長;這次雖未升息,但重申「進一步漸進升息」。市場預期9月將升息1碼的機率維持在80%左右,12月再升1碼的機率也提高到60%以上美國總統川普先前曾對持續升息表示「不爽」,Fed顯然視而不見
美國核心通膨率已經碰觸到2%目標,4%的失業率也比「自然失業率(估計約4.5%)」偏低不少。既然Fed的兩項「使命」已經一項超標,一項達標,加上當前經濟強勁,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又將先拉升通膨,美國貨幣政策只有緊縮一途,以防通膨急升但Fed並未加速、只是「漸進」升息,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勞工加入或重返職場,不僅要達成經濟學上定義的「充分就業」,更希望能實現「最高(maximum)就業」,並推升薪資水準
但Fed現行的貨幣政策「正常化」路徑卻留下兩大疑問。第一是利率究竟將會升到多高?今年再升2碼的機率甚高,如果明年再依據Fed的預測升息3碼,便可能已經達到「中性利率(不會使經濟過熱或過冷)」水準;若最終利率比「中性利率」高出太多,將會傷害經濟成長。
第二是Fed的資產負債表最終將縮到何種規模?原有規模約4.5兆美元,2017年10月開始漸進式「縮表」時只訂出速度,卻未提到最終目標,目前專家學者的估計是2.5-3.5兆美元不等。由於其他央行也將步上正常化之路,Fed又是擴表與縮表的領頭羊,具有示範效應,使這項問題益發敏感
至於日銀之所以成為市場焦點,是因為日銀未來仍將是全球金融市場僅存的活水源頭,現在日銀的QE操作卻面臨難以為繼的風險。日銀從2013年起每年購買公債80兆日圓,到2016年債市流動性已嚴重萎縮。於是日銀改採「殖利率曲線控管(YCC)」模式,將10年期公債殖利率釘在「大約為0」,只在市場殖利率明顯上升時才大量買進這套策略被稱為「隱形式」減債,實際上日銀去年購債總額已經減少到44.1兆日圓。
但YCC操作模式使公債殖利率更缺乏彈性,導致日銀一手抓量,一手管價,嚴重破壞市場機制,無法透過債市波動正常傳達金融及經濟動向再者,10年期殖利率是銀行放款利率指標,卻被日銀強力壓低,使存放款利差縮小,銀行業獲利困難,也抑制放款能力,與QE政策目的背道而馳,遑論刺激經濟成長及拉升通膨
日銀面對銀行業的壓力,本周會議仍使出「拖」、「騙」二字訣。一方面宣示持續超寬鬆政策,同時僅小幅放寬殖利率變動的空間。但只要結構性難題不解,市場將持續對日銀施壓,結果是日銀再縮減購債規模,全球將更快從QE轉為QT;或者是大幅放寬殖利率上升空間,引發日本海外資金回流國內,甚或是雙管齊下。日銀無論如何調整,最終結果都是使全球資金趨緊
依據三大央行的規劃,到2019年元月時貨幣政策將正式由QE轉為QT,全球金融市場的好日子即將到頭如果日銀短期內大幅調整政策,時間將會更早來臨






聯合報黑白集/蔡易餘的剛好歧視


2018-08-04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稱陸配和外配的差別待遇,只是「剛好而已」,言論惹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沒聽錯,這就是民進黨立委的人權觀綠委蔡易餘說,中共處處打壓台灣,所以我們對陸配和外配採取差別待遇,只是「剛好而已」
蔡易餘的意思是,中國以大欺小,我就欺負大陸人民作為報復,這合乎「對等原則」。但他這句話卻同時犯了三個錯誤:一,把大陸人民和北京政權畫上等號,這是大錯特錯,他不知道很多大陸百姓也不滿中共政權嗎?二,不把陸配當成「自己人」,卻當成敵國人民,這是排外心態;三,把歧視別人說得那麼理直氣壯,足見其心中一點平等觀或人權價值都沒有
蔡易餘可不是像他父親蔡啟芳那樣的老派政客,他是台大法律系畢業,廿二歲即考上律師,卅二歲成為民進黨史上最年輕的縣黨部主委。他今年才卅七歲,卻表現出民進黨老派大男人那種看不起人、歧視女性、敵我二分的惡習這是政黨文化使然,或是台灣的教育沒有教會他「尊重」這件事
民進黨長期對陸配和外配採取差別待遇,早就洩了它的底:民進黨動輒自詡的「普世價值」,其實階層森嚴民進黨能對新住民採取差別待遇且以此自得,就能對國民採取歧視待遇,過去把人分本省/外省,現在把人分統派/獨派改革/反改革,也因此台灣永遠處在撕裂狀態
諷刺的是,昨天出面譴責蔡易餘的,是原籍柬埔寨的外配立委林麗蟬林麗蟬當然知道,外配只是反襯修辭,民進黨對外配的尊敬並沒有多一點





聯合報社論/把核綠之爭交給人民公投決定吧!


2018-08-04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目前面對「夠電」和「缺電」的抉擇,藍綠政黨仍在為核電與能源的死結打迷糊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罕見的酷暑,全台各地連續飆出卅七度以上的高溫,用電量也相繼創下歷史新高,本月一日尖峰用電更以三,七三五萬瓩刷新紀錄儘管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前打預防針,強調到年底前都不會缺電賴揆也說,台灣沒有缺電的問題,「只是剩的不夠多」。但是,如此空泛的口頭保證,民眾能相信嗎?
值得注意的是,審計部日前發布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明白指出因天然氣輸儲設備及再生能源設施布建進度未如預期,無法彌補供電缺口,燃煤、燃氣發電衍生空汙問題,與減碳訴求扞格,二○二五能源轉型的目標堪虞審計部的報告,直指我國能源發展一廂情願及顧此失彼的病灶,這恐怕是蔡政府內少見的誠實部門,敢說出國王新衣的真相
實際檢視台電的各類發電,可以看到今年新增的三部火力發電機組,包括大林新一、二號機和通霄新一號機均已併聯供電,其中仍在「試俥」的大林新二號機本月一日甚至滿載發電。但是,台電備轉容量率也僅略高於六%,勉強維持住供電吃緊的黃燈。
亦即,若沒有政府欲去之而後快的核二、三廠四部機組滿載供電,今天我們可能已開始實施分區限電了原因是,這四部機組總裝置容量達三八七萬瓩,當天等於貢獻了十.四%的備轉容量率;少了它們,就是缺電四%以上反觀政府一再誇口的太陽能與風電,同日僅貢獻了一.五%的電量。面對核能與綠能如此懸殊的表現,「二○二五非核家園」恐怕難以成為蔡英文許諾的天堂。
台灣討論核電議題,一直掉在一個前提錯誤的陷阱,把它當成道德問題而非生活問題看待。若侷限在「核能」與「非核」的二選一,那當然是非核勝出,因為核電被醜化成妖魔,是「不道德」的。但若在「核電」和「火力」間選擇,許多人又會認同核能比火力「乾淨」許多,不會日日夜夜排放廢氣。若是「核電」與「綠能」相比,綠能必然勝出;但如果考慮成本、發電量及穩定性,綠能卻無可能成為供電主力。即使全台鋪滿太陽能板,也不足以推動幾家大型工廠的運轉。
事實上,台灣目前面對的已不是「核能」與「非核」的選擇,我們目前面對的是「夠電」和「缺電」的抉擇。如果要在二○二五年實現「非核」,以蔡政府的能力,屆時大家面臨的可能是一個欲哭無淚的「缺電」局面;而訂下這個目標的蔡英文,屆時也已不再是總統。到時候,人民要去向誰追討公道?到時候,不論撤換幾個經濟部長或台電董事長,也填補不了缺電的黑洞。
目前,藍綠政黨仍然在為核電與能源的死結打迷糊仗,互推責任蔡政府認為,廢核四是馬英九在總統任內做成的決議,民進黨只是根據《環境基本法》將非核的目標寫入《電業法》馬英九則辯稱,當初他決定的是「封存核四」而不是「廢核四」,這是為下一代保留一個選擇權。何況,把非核目標時程設在二○二五並不切實際,尋找替代能源不該「殺馬找馬」,否則只會讓綠能發展與非核家園都落空;他呼籲,支持民間團體提出的「以核養綠」公投連署
不可否認,歷經去年的八一五大停電,以及近期以「饋線跳脫」為名的各種大大小小的頻繁區域性停電,民眾對於台電供電能力已疑慮難消。此外,政府在布設光電和風機過程中的種種破壞環境及不計代價的躁進行為,包括台中火力電廠的汙染及深澳電廠的爭議,都引發人們更深層的擔憂:我們要不要以健康和環境為代價,去交換一個模糊的「非核」想像?
核能問題的拉扯,反映了台灣民主政治的衰落藍綠政黨各有堅持,卻都解不了核能與綠電的死棋,也造成時間和金錢的無謂耗費這個問題,藍綠都應放手,留給人民用公投來決定

聯合筆記/聯合國中日地位恐互換

.蘋果雖破兆 台商難微笑
.企業經營哲學 何必獨厚一家
.聯合筆記/聯合國中日地位恐互換
.受汙血壓藥/健保,給了我們美好假象
.受汙血壓藥/只要求藥品下架 嚴重失職
.圍堵登革熱 中央、雙北攜手吧
.不節制火力發電…不知哪個夏天 會熱死更多人
.政府大散財 民眾窮悲哀
.我們都是「冷氣難民」
.漫畫/該剪的不剪






聯合筆記/聯合國中日地位恐互換


2018-08-04 00:02 聯合報  蔡佩芳
東亞青運被迫停辦,台中市長林佳龍(中)上月底召開國際記者會宣布申復,中華奧會也同步作業向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申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讀賣新聞日前一篇報導,分析中國大陸正試圖透過對聯合國財政、人力資源貢獻,確立自己在聯合國內的地位,以加大對國際社會宣傳自己立場時的聲量報導大敲警鐘,中日兩國在聯合國中存在感與影響力優越地位恐將互換,這響鐘聲國人也得聽見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近兩年突然開始對聯合國預算積極發言,根據其取得的聯合國委員會試算結果,中國大陸二○一九年起分擔率,將由現在的百分之七點九二增至十二點一,超越日本成為僅次美國的第二分擔國,日、德、英等主要大國都下修分擔率,中國大陸負擔金額幾乎達到第四名德國的兩倍
中國大陸不只發動了銀彈攻勢,在人力物力貢獻上也展現積極態度,在日本撤離南蘇丹的陸上自衛隊同時,至今年六月為止,中國大陸在南蘇丹等八項PKO維和部隊任務已派出了兩千五百一十九人。
這樣的背景下,回頭審視最近兩岸關係。國內推動公投正名參加二○二○東京奧運,給了中國大陸理由,在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臨時理事會奇襲,取消台中主辦的二○一九東亞青運。九與會國中只有日本表達不同意見,最後除日本投下棄權票,其他國家都挺中國大陸以日本人不擅公開反對的作風,此舉無疑已是對台的善意,但也讓人理解到日本善意的限度
蔡英文總統說,中國大陸打壓不會改變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這份「決心」或毋須懷疑,但怎麼「走向」世界?除了對美、日等國喊話,蔡政府還沒讓民眾看到清楚步伐唯一可以確定,公投正名並不能帶我們走向世界有權決定奧運會員資格的是國際奧會,在東京街頭的連署正名,對東京奧運沒有影響力。
馬政府時期,兩岸休兵固然是讓我能開拓國際空間的背景因素,但國際社會貢獻者路線成功,讓我國在參與世衛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得到許多國家支持,力挺至今;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在歐巴馬政府重返亞洲政策下,則被視為可能威脅國際秩序的存在。
但隨時空變化,川普政權的保護主義讓中國大陸與其他先進國站上同一陣線,竟一起揮起捍衛自由貿易的大纛;中國大陸積極經營聯合國關係,可望讓其在聯合國地位更加正面,影響力日增
小心中國大陸形象一翻,從威脅變成國際體制的守護者,而台灣卻從國際社會貢獻者形象翻黑變成麻煩者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嚴震生/川普,同性戀?不,是同性社交!
.陳亮恭/正是時候定義老
.方祖涵/數據時代的新規則





趙春山/台美軍事交流的政治意涵


2018-08-04 00:0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今天強調,政府推動自大陸引水立場不變,沒有政治干預民生的問題。記者林庭瑤/攝影


美國參眾兩院日前先後通過「國防授權法」,表明支持強化台灣防衛能力、擴大聯合訓練、軍售及高階層級軍事交流,並建議國防部應推動美台軍演法案已送白宮只等川普簽署生效
雖然國防授權法是依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表達國會對台支持但能否付諸實施,還要看行政部門。由於時機敏感,對岸強烈反應可想而知。
這項法案的政治意義,超過其表面軍事內。川普就任以來,把加強台美實質關係,當成遏制中共崛起的一張牌,甚至希望把台灣納入「印太體系」。為了避免直接介入台海軍事衝突,一方面要求台灣以加強軍備來展現其自我防衛,另一方面則鼓勵兩岸進行對話。美國希望對話最好在美國可控制的範圍內進行,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智庫人士,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和簽署和平協議等問題,始終表達高度關切原因。
弔詭的是,對岸不滿美國「干預內政」,確又把做好對美工作,視為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課題。這種矛盾行為不但令人費解,也讓綠營人士覺得,這根本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心態。因為當民進黨政府強化與美關係時,「挾洋自重」罪名就會接踵而來。
馬政府執政時也強調對美關係,但不同的是採取兩岸和解政策,甚至把兩岸關係重要性,提到高於對外關係位階。我相信,蔡英文總統也認識到兩岸關係對台灣生存和發展的影響;但受到基本教義派掣肘,在擬訂大陸政策時,會有力不從心感覺。蔡或許認為,不挑釁就可維持現狀;但在對岸看來,這是為推動「漸進式台獨」或「柔性台獨」爭取時間和創造空間
就蔡角度看,由於就任前就被定性為「理念型台獨」和「兩國論」始作俑者,因此,任何政策調整都會被看成「陰謀」甚至「陽謀」實際上,對岸似乎沒有給蔡總統「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時間;也對蔡「不挑釁、不對抗、不理睬」的「三不政策」逐漸不耐。兩岸關係幾乎走到雙方都「不知如何是好」地步。
大陸學者周志懷最近形容兩岸簽和平協議「難如登天,也易如反掌」這也說明兩岸面臨的處境。難的是雙方不知如何做到「硬不造成破裂,軟不失去立場」;而容易的是,解決這難題,只繫於兩岸領導人的一念之間,就像馬習會那樣。
兩岸同文同種,基於陳明通說的「民族集體記憶」,並著眼於民族長遠利益,沒有什麼不能對話的問題。當然,兩岸復談關鍵是「九二共識」。如果想要擺脫困擾,其實就是涉及「一中」和「兩岸同屬一中」表述問題。民進黨有人認為,蔡總統在五二○就職講話提「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時,已對「九二共識」內涵做出表述。如果對岸把這四個字作為先決條件,則蔡政府今天所處的內部環境,勢必要向對岸提出「中華民國有無主權」這個可能讓對岸感到困擾問題。
如果九二共識的最大功能是它的模糊性,則給雙方一個對它表述的模糊空間,應該符合求同存異精神。我們希望兩岸盡快打開復談的大門,可以談雙方如何深化交流,如何促進融合,甚至條件成熟時,再談兩岸如何政治統合的問題。只要坐下談,何必擔心有外力介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