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解譯Fed升息密碼:更早更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735/web/ 

◆  聯合報黑白集/當行善的人遭到圍剿
◆  聯合報社論/偽陰偽陽,都比不上「偽專業」可怕
◆  經濟日報社論/解譯Fed升息密碼:更早更大






經濟日報社論/解譯Fed升息密碼:更早更大


2021-06-18 04:06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6日決策會議的結果,顯示 Fed 對美國的疫苗接種進度以及社交保距措施逐漸取消備感驚喜,但同時也為全球金融市場帶來一場「鷹式驚嚇」;包括購買資產計畫退場的進程以及提高利率的時間表,都非常可能比原先預期的時間更早,甚至還可能再進一步提前。金融市場雖被嚇到,但對於美國貨幣政策走向的長期觀察者而言,這種變化既在預期之內,更屬情理之中,而且轉變的跡象也早已出現。

如果只看這次會議後的聲明內容,事實上與4月會議的聲明差異甚小;主要不同點在於這次強調疫苗接種已有進展,使疫情對美國經濟的衝擊降低。然而「魔鬼藏在細節中」;若進一步觀察鮑爾的記者會談話,尤其是決策官員預測利率走向的「點陣圖」,充分顯示 Fed 的政策思路已明顯轉變。

記得鮑爾不久前對外發表談話時,還強調購買資產計畫退場議題,「連考慮都不用考慮not thinking about thinking)」;但如今已經改口,表示可以把這次會議視為「討論討論talking-about-talking-about)」的會議。鮑爾說變就變,而且面不改色,絲毫不在意對 Fed 信譽及金融市場可能造成的傷害

最大的震撼,來自於利率預測「點陣圖」出現重大變化。在18位決策委員中,有13位委員預測民國 112 年(2023年)會至少升息1碼,而3月時只有七位委員認為會如此;之前便有 Fed 觀察者指出,預測民國 112 年(2023年)將首次升息的人數從七人增加到九人,其實並不困難;但如今居然是從七人一舉增至13人,還有11位委員預測民國 112 年(2023年)至少會升息2碼;尤有甚者,七位委員更預測民國 111 年(2022年)就會升息,比3月時增加三人;因此不應排除升息時機更早,幅度更大的可能性

這可以想像成 Fed 內部恐怕已經發生「政變」,主因可能是決策官員對鮑爾去年8月提出的新決策架構難以認同。Fed 一向是根據對通膨的「預測」,採取「先制性」的措施;但鮑爾的新架構,則是要等到通膨的「結果」出來之後,再採取「補破網」的措施。再者,Fed 主張以「一段時間的平均通膨率達到2%」為目標,先容忍通膨暫時超標,等到以往的通膨缺口補滿之後才行動,卻又未說明「一段時間」究竟要追溯多久。正常的「滾動式管理」模式,是以新數據取代舊數據,進行「向前滾動」;鮑爾卻是以舊數據沖淡新數據,進行「向後滾動」,難怪他被經濟學者指為「看後照鏡開車」,卻輕忽前面的路況。

最值得深入觀察的,則是 Fed 最新的經濟預測,這才是政策立場的基礎。首先,Fed 上修中期經濟成長率與核心通膨率預估,失業率也維持在超低水準,這顯示短、中期內經濟都有過熱警兆;通膨升高雖未必會形成「永久性permanently)」,但已不大可能只是「過渡性transitory)」,而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持久性persistently)」;由點陣圖的變化顯示,這顯然已經成為 Fed 內部的主流看法。既然疫情已經隨著疫苗接種普及而明顯減退,經濟活動正逐漸恢復正常,超寬鬆貨幣政策也應回歸到正常化

其次,Fed 的長期經濟成長率預估仍處於年均1.8%水準,顯示 Fed 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勢頭,主要是靠擴張性貨幣財政政策強力刺激需求面所致;對於拜登政府提出的基建計畫能否提振美國供給面生產力與競爭力,並不抱太大希望。擴張財政支出有時而窮,還將受到國會的約束。一旦刺激需求面效應結束供給面又不能明顯強化,則失業雖減少,但薪資上升仍然偏低,於是美國經濟又將回到過去十多年來的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低失業、低加薪的景象,拜登政府致力於提振經濟成長、縮小貧富差距的願景也將淪為泡影。事實是否如此,目前無法斷定,但由 Fed 提出的長期經濟預測已展現出一片悲觀景象












聯合報黑白集/當行善的人遭到圍剿


2021-06-18 04:0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藝人賈永婕(右)募資購買三百多台「救命神器」給醫療前線。 圖/摘自賈永婕臉書


奇怪的年代,人民做善事卻會遭到抹黑和攻擊。藝人賈永婕邀集親友募款,捐出三百多套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幫助確診患者急救,不少人讚揚她人美心美。不料,許多惡意攻擊卻也紛至沓來,有人批她故意給衛福部難堪,有人說她製造「社會對立」,更有人說她是「被派來攻打民進黨的人」。

行善做公益,卻也能引來噓聲、質疑和汙衊,台灣社會的病態何止有一點嚴重。儘管台灣藍綠對峙,但這類民間捐贈救命儀器的公益行為是超乎政治範疇的事,竟然也能遭到無謂的圍剿;只能說,某些群體的政治道德已經沒有下限了。事實是,許多網軍已經被訓練成殺人機器,看到非我族類一律出草殺無赦」,哪還管你什麼人美心美

賈永婕不是唯一行善遭殃的人。媒體人黃光芹先前募款捐了一百多台移動式冷氣,立刻遭人檢舉她違反《公益勸募條例》,一度傳聞她將遭衛福部罰款。所幸,衛福部調查後,最後宣布「不予處分」。在台灣,不要隨便行善做公益,其後果絕非凡人所能想像。

再看,郭台銘要花數十億元捐五百萬劑 BNT 疫苗,三個星期過去了,陳時中還在那裡有一招、沒一招地拉鋸。寧讓百姓坐困沒有疫苗的愁城,也絕不讓郭董的善願實現,難道這就是蔡政府的最後防線?















聯合報社論/偽陰偽陽,都比不上「偽專業」可怕


2021-06-18 04:0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一年多來,指揮中心遲遲不肯擴大篩檢的範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贈台疫苗近日開打,但連三日施打後,全台竟傳出逾二十名老者接種後死亡。這個消息,對疫苗不足的台灣,真是雪上加霜。猝死者絕大多數為八、九十歲的長者,他們本身原患有一些慢性疾病接種是否導致他們猝死的直接原因,仍有待釐清。指揮官陳時中昨天不否認兩者可能有關,卻仍以「利大於弊」為由,主張讓長者繼續施打。至於接種與這些超級長者猝死的關係,是否會有釐清的一天,以指揮中心的曖昧和推諉,則恐難以期待。

事實上,這波本土疫情爆發後,指揮中心每天在記者會上解釋死亡案例居高不下,屢屢以「他們都有慢性病」為由輕輕帶過。試想,近五百名染疫者因未能及時治療而喪生,都能推給「慢性病」;那麼老者因施打疫苗而猝死,「慢性病」豈非更好用的託詞?丹麥僅因發生一二例接種導致血栓致死,即宣布完全停用 AZ 疫苗,在我們看來似乎有點反應過度;相形之下,台灣三天有逾二十人接種致死,政府卻無意暫緩施打或深入研究調查這樣的反應究竟是出於篤定,還是不以人命為念

指揮中心的專業受到外界質疑,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從病毒篩檢、疫苗採購、疫苗認證、藥物分配、醫療部署,每一關的處置都受到質疑,卻始終不調整。指揮中心握有絕對的權力,如果能表現出絕對的專業,那麼外界無話可說。然而,現在許多決策是反客為主,由政治人物在上面指揮下令或推促穿梭,而指揮中心及其聘請的一些專家卻扮演「背書」及「執行」的角色,防疫部署如何具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舉例而言,台灣去年原本有機會買到 BNT/輝瑞疫苗,但因民進黨立委和官員插手涉入,加上政府高層的反中意識形態作祟,導致我們與這三千萬劑優質疫苗失之交臂。執政者當然應該受到譴責,但那些列位其間卻無法堅持優先搶購疫苗的專家,不會覺得愧疚嗎?再如,當一二業者以「發展本土產業」為由,反對台灣代工生產 AZ 疫苗時,指揮中心的專家顧問群表示過不同意見嗎?又如,當范雲要求將機師檢疫期放寬為「三加十一」時,有哪位專家期期以為不可嗎?

這次許多長者因施打疫苗猝死,我們無意質疑 AZ 疫苗的效能,但指揮中心排定的施打順序卻不無可議之處。例如,排在第二優先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多達十幾萬人,連行政院顧問丁怡銘都早早就施打,這樣的「優先」排序難以讓人心服。再如,這波開打的長者主要是七十五歲以上老人,他們固然是極需要保護的一群,但他們同時也是身體最脆弱的一群;指揮中心的專家難道沒想過應該由身體承受力較強的長者──如六、七十歲的這批人先行施打,以避免可能的風險。如此,俟觀察過一般長者的接種效果,再推及這些超級長者,不是更審慎的作法嗎?

一年多來,指揮中心遲遲不肯擴大篩檢的範圍,理由千篇一律是:廣篩會有「偽陰」、「偽陽」的問題,結果將更難控制。事實上,不論是偽陰或偽陽,都可以透過反覆篩檢查出最後的真相,儘管過程耗時耗事,至少是避免掛一漏萬的安全之計。這場防疫作戰,真正可怕的不是偽陰或偽陽,而是那些不敢接受檢驗的偽專業」,卻靠著自己的政治正確政治權威在那裡呼風喚雨,煞有介事地指揮全民,最後被自己的偽專業前言不對後語戳破

近五百條人命染疫喪生,逾二十名長者倏忽死於接種,這樣的人命流逝能不讓人驚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慎審應對中美供應鏈保衛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735/web/ 

◆  成人全接種 也是保護未接種長者
◆  一場拜普會 三分中東天下
◆  藍綠放兩旁,人民生命擺中間
◆  多讀史 養成全方位人才
◆  畫中有話/拚活路
◆  抗疫紓壓 停、呼吸、思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慎審應對中美供應鏈保衛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慎審應對中美供應鏈保衛戰


2021-06-18 04:27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台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所兼任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6月宣布,擴大禁止美國人投資中企股票,將通信和航空等59家中企列入投資禁止名單。(路透 )


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五月中國宣布《中國製造民國 114 年(二○二五)》計畫,引發美國朝野疑懼。共和黨川普總統任內先限制,美企向中國華為和其他中國企業出售半導體等技術產品;並將數百家中國企業列入對美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公司或組織名單,禁止向它們出口產品。繼任民主黨總統拜登六月宣布,擴大禁止美國人投資中企股票,將通信和航空等五十九家中企列入投資禁止名單

中國擔心美國控制之關鍵基礎技術領域發生被「卡脖子」危機,因此三月公布的「十四五」規畫中,列出對「國家安全和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七個戰略領域,包括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積體電路等,將科技進步提升到國家安全高度,並且今後五年研發支出經費,將以每年百分之七以上速度成長。

工信部亦開始對國內四十一大類的工業和所屬細類進行檢討,希望找出各項產業鏈、供應鏈上可能存在弱點,圖謀因應。五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科技自立自強

拜登總統於二月發布命令,要求針對半導體、大容量電池、藥品和稀土等供應鏈進行檢討,以改變過去太依賴中國的採購體制。六月八日美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彙整檢討結果指出,由於投資不足、政策失誤、企業注重短期利益等原因,産業基礎已出現空洞化。為降低對中國依賴,建議美國應與日本、澳洲和印度展開合作,並加強七國集團合作,確保產業鏈安全穩定。

同時美國聯邦研發支出經費僅占國內生產總值不到一%,與聯邦支出經費之比不到三%。近日參議院批准《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法案,科技研發方面經費增加二千五百億美元,以應對中國競爭局勢

中美科技競爭激烈,彼此均設法保障其尖端科技產業供應鏈安全,尋求新的產品供應國。台灣沒有任何資源,卻因台積電等半導體企業多年穩健經營,代工領域全球市占率達到百分之六十四,成為中美科技競爭之主要爭取合作對象

政府除要保護半導體產業生存,努力解決該產業所面臨之缺水、缺電、新冠疫情等危機外,更要擬訂中美科技供應鏈保衛戰之應因策略,免受波及,以確保半導體產業的永續發展。











成人全接種 也是保護未接種長者


2021-06-18 04:19  聯合報 /   邱淑媞/健康永續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各縣市開放長者施打疫苗,陸續傳出施打疫苗後猝死案件,不少民眾擔憂,該不該讓家中長輩打疫苗。相較第一天大排長龍擠爆,台北榮總疫苗注射站昨天下午冷冷清清。記者邱德祥/攝影


長者疫苗接種後,傳出廿七名猝死案例,有民眾認為係疫苗所致。若不妥善處置,恐引發懼打潮。

高齡長者,是國際公認優先接種族群,他國有許多經驗。挪威一月曾有廿三人接種疫苗死亡,當時挪威檢視資料,認為是疫苗常見副作用(例如發燒、噁心等)。數日後,挪威與世衛發布聲明,認為接種疫苗並未導致死亡率顯著上升,判定長者死亡與疫苗接種無關。其後各國有類似現象,也造成民眾的疑慮與猶豫。顯示官方聲明,不足以安眾人心。該如何看待此現象?

首先,國際經驗顯示,與疫苗種類無關,主要與年齡及健康有關。其次,以台灣數據看,去年超過二萬四千位九十歲以上長者死亡、約每天六十六位。如果一天十萬名九十歲以上長者接種,照背景值推估,可能有四十七人死亡,但有些最孱弱臥床者沒來接種,實際死亡數可能會少得多。政府可依接種者實際年齡精確計算公布,讓大眾安心。

然而,亦不盡然表示接種後死亡與疫苗接種無關接種疫苗如同參加溫和的軍事演習,對絕大多數人,可能有短暫不適。然而對孱弱高齡長者來說,仍可能超過其有限負荷量,成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些猝死案,縱未接種疫苗,亦可能在天氣驟變或其他事件下發生,但時序上與接種連結,難令家屬與社會大眾釋懷。

要減少新冠死亡,政府自須強力向民眾保證其安全、呼籲持續接種,但民眾與家屬應如何自處?

建議政府與民眾皆應在瞭解疫苗接種利大於弊前提下,務實看待個別差異,採取以下原則處理:一、接種疫苗須當事人簽署同意,事先向長者說明接種好處與風險,尊重個人意願;二、長輩無法親自決定者,主責照顧者宜與其他家人商量,避免單獨決定;三、不幸遭遇到少數的接種後猝死事件時,由醫療衛生單位通報主管機關,依調查結果判定因果關聯;不論是否與接種有關,家人及政府皆已盡心從長輩最佳利益出發,無需自責或相互責難;四、對於孱弱或行動不便者,政府宜提供到府服務等更體貼細心做法;在長輩接種後,亦應有人陪伴及密切追蹤。

整體言,相較廣大長輩接種人數,猝死仍屬偶發少數,接種仍是最佳保護對策,但容許個別性彈性考量。當成人全面接種,對於未接種長輩也是一種保護,因此政府實應加速國際認證疫苗進口,有效擴大接種率,達到保護全體國民與經濟的防疫目標。

常叔/軍退(台南市)

報紙頭版標題,長者接種兩天十一死,不免擔心起來。想到三天前才致電里長,幫八十五歲母親預約接種,衛生所也通知報到時間,萬一注射完倒楣遇上了,怎麼辦?

看到新聞快報新增十八死,累計四七八人時,忐忑不安思緒似又漸漸篤定。因而決定依預約時間前往,為表慎重特地帶母親九種慢性病處方藥單,以便醫師問診時參考。也許天雨或前兩日施打經驗,醫護人員比民眾多,依指標順序完成報到、填寫資料、醫師問診及注射區,行動不便者醫師走動趨前服務,醫師仔細檢視藥名,對某種影響免疫系統藥還特地上網協助查詢,確認對疫苗沒有影響後才安心接種,原地等待半小時觀察無恙後,始領回接種卡離去,整體過程還算滿意。













一場拜普會 三分中東天下


2021-06-18 05:11  聯合報 /   陳能鏡/公(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亭16日在瑞士日內瓦進行任內第一次的面對面會談。路透


繼 G7、北約峰會後,美國總統拜登在瑞士,與俄羅斯總統普亭峰會,為其入主白宮後第一次外訪畫下句點。拜普會談較預期縮短,成果亦未如預期,但在中東地緣政治競逐中,確立俄羅斯地位,形成美俄中三強鼎立局面

此次峰會明顯是「拉俄抑中」。拜登一見普亭,即言「我們兩個強國」,表明雙方屬同一陣營,以此降低中國在國際事務及區域政治的影響力,會後記者會中也透露,普亭提出將協助中東的安全與穩定,以及阻止或限制伊朗製造核武器,此時的俄羅斯已不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口中的「區域強國」。事實上,普亭利用打擊伊斯蘭國,介入敘利亞內戰及主導戰後重建工程,也藉葉門內戰,染指沙烏地與伊朗衝突事件,俄羅斯已漸取代美國成為中東地區關鍵玩家重要中間人。因此,普亭與拜登首次會談,即主動提出協助中東建立安全與穩定之承諾。

中國大陸既是美國戰略競爭對手,對中東地緣政治自有其野心。近年中國藉一帶一路亞投行倡議,加速對中東經貿關係基建投資,已是伊朗、沙烏地等十個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也與埃及、伊朗、沙烏地等重要國家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定。大陸亦用「高技術低價格」策略,向中東推銷軍用無人機,沙烏地、阿聯、埃及等國都是買家。中國雖無能取代美國地位,但重要性與日俱增;日前沙烏地、阿聯、埃及等國,不顧拜登對中國「種族滅絕及反人類罪」指控,及國內人民反對,執意遣返逃至該國之維吾爾人,即是明證。

俄中有合作共抗美國之勢。中東是一帶一路的中心幅射點,而伊朗是中東心臟,伊朗的興衰、戰爭與和平牽動帶路倡議的成敗。美國前總統川普片面退出核協議、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圖改變伊朗政權,實劍指中國,但反倒催生俄伊中三角聯盟,三國於民國 108 年(一九年)底在阿曼灣大型軍演這是三國四十年來首次聯合軍演,意圖明顯

拜登政府對中東遲遲無法提出全面完整政策,被迫隨川普腳步,不得不尊重新現狀,如自阿富汗撤軍、接受美使館遷至耶路撒冷事實;對伊朗方面,更不敢接受伊朗要求立即解除經濟制裁條件,致無法重新加入核協議,只能託請普亭協助管控伊朗製造核武器。

新冠疫情後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國際組合恐重新洗牌。中東是面鏡子,大國在此地緣政治勢力爭逐與消長,折射出未來國際秩序走向。若美國只聚焦中國威脅,處處防堵與遏制,必會引起中國反彈,也會將盟邦推向北京,拉俄抑中恐將一場空。

中東諸國是我原油及天然氣進口國中東局勢變化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與國家建設。我方若要超前部署及掌握機先,應關注中東局勢發展。













藍綠放兩旁,人民生命擺中間


2021-06-18 04:19  聯合報 /   邱天助/世新大學客座教授(新北市)
波波漫畫


新冠確診數超過一萬三千多,死亡高達四九七。藍綠兩大黨的抗疫策略,至今仍充滿政治算計,漠視人民生命之所求,令人沮喪和嘆息

面對嚴峻病毒,執政黨一直採取中央集權式管理,甚至威權;壓制異聲、排除干預,遇到最關鍵問題,總是以「不可說」搪塞,或以妨礙抗疫威脅,甚至政治干預科學,造成人民不信任。當權者將染疫、死亡視為統計圖表數字的變化起伏,無法感受染疫人民的沉痛傷悲。

猶記四月,太魯閣號意外四十九人罹難,政府下令全國降半旗三天追思悼念。但面對新冠四百多人死亡,除了被動道歉外,看不出把人民生命當命的哀痛

當死亡只是一個編號登錄,這種去個人化處理方式,正是傅柯所批判的生命政治技術。依傅柯說法,「生命政治」是一種權力技術,它不是把人當作平等公民,或是受法律保護擁有人格權的個人,更不是被賦予某種神聖意義、光環榮耀,或富有思考性、情感性主體。它只把人當生物看待,每個人都只是整體生物的一部分並無獨立存在價值

以色列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指出,新冠疫情給世界提出許多挑戰,包括科學、政治。但是,在面臨科學問題時,我們更加欠缺政治挑戰的思考。

通常政黨只要有五成多支持就可治國,但非常時期,政府必須真正代表人民,照顧所有人民。這場戰役,我們非常清楚敵人是誰,我們也有打敗它的實力。但赫拉利說,如何使用這些實力本質上是政治問題。他說,面對病毒,我們是選擇通過專制、中央極權和監視,還是藉由社會團結、賦權公民來戰勝危機,是歷史性的重大思考。

這種決定將重塑我們的醫保體系,影響我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迄今,民進黨防疫策略仍然以操控、管制為主,缺乏溝通、協調,雖然可防止權力流失,在資訊不透明情況下,不但容易造成人民恐慌焦慮,更可能讓台灣走向「威權式民主」。

國民黨抗疫主要敵人,好像是民進黨,不是病毒。藍營政治人物大多在等待執政黨的錯失,無法深入民間,瞭解人民迫切需求。藝人賈永婕都會想到透過募資,捐贈「救命神器」給醫院,國民黨卻只會想出「敲玻璃挺醫護」、總統府前按喇叭,這種「添亂」、發洩情緒行為,不但無助防疫,也不能提升聲譽。













多讀史 養成全方位人才


2021-06-18 05:14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軍師聯盟」劇照。圖/緯來戲劇台提供


疫情嚴峻,在家時間變長了,公務之餘就以看劇打發時間,其中一部陸製歷史劇「軍師聯盟」,讓我感觸很深。

軍師聯盟主角司馬懿,「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神化諸葛,司馬懿做為諸葛亮最大對手,成了無能奸巧的反派人物,甚至被醜化成為跳梁小丑。然而,正史的司馬懿,不論「晉書」或「三國志」對他都褒多於貶。

分析司馬懿人格特質及職場風格,我認為有頗多值得學習的。首先他的「隱忍」及「低調」,讓他能在曹操提防下,還能安身立命,這就不是容易事。再者他對對手,永遠保持尊敬,劇中司馬懿曾告訴曹操「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又說「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敬畏對手,就不至於驕矜自滿,視對手如師如友,凡事留有餘地就不易無故樹敵,危難時刻也較能得以和解

或許有人評司馬懿太具心機,但我認為有心機不是壞事,正如世故也並非虛偽,只要不存害人之心,適當的心機及世故,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護身寶。做人如此,在職場上,甚至在國家大事上,都是應具備的能力。然而很多人卻將之汙名化,特別是政治人物在民粹風潮推波助瀾下,往往將口無遮攔、毒舌嘲諷等美化成真誠直率草根性格,將處世圓滑謹言慎行當做老奸巨滑膽小怯懦。這種逞口舌之快的發言方式,在處理對外事務上,不但沒有任何幫助,反顯現格局狹隘,甚至可能增加提油救火風險,讓自身陷於窘境。

世故」及「心機」,來自人生智慧社會歷練凝聚提煉,「知識」與「文化」,則有助格局提升處事圓融多讀歷史就是豐富知識成就文化底蘊最好方式英國思想家培根:「讀史使人明智」,唐太宗也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就像智慧寶庫,有助我們開拓視野,提供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歷史軌跡中所記錄人與事總是有著驚人相似,同樣問題常反覆發生,不同人以不同解決方式造就成功與失敗分野,這些都可借鏡,以便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定,避免重蹈覆轍。

我常鼓勵年輕人多讀歷史,國家教育也應重視歷史,讓年輕一代除專業外,還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及長遠的眼光見識,成為全方位人才。












畫中有話/拚活路


2021-06-18 04:21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疫情三級警戒滿月,染疫數據趨穩,市況依然蕭條。台北東區日式餐廳限外帶營業,但門可羅雀,只能掛出「我要活下去」布條表達深層無奈與心聲

當破口出現後,學者倡議普篩疫苗才是防疫解方。為求疫苗保命,有門路的找特權,爆出全台各種特權施打爭端。近日各地開放長者接種,卻又爆出猝死疑案。在病毒面前,「我要活下去」的心聲,顯得卑微又無奈。













抗疫紓壓 停、呼吸、思考…


2021-06-18 04:26  聯合報 /   楊啟正/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與身邊人分享,彼此陪伴,或是度過疫情最佳方式之一。記者黃仲裕/攝影


新冠疫情爆發後,專家提出一些對心理健康的重要概念與應對方式。Brooks 與其團隊在「刺絡針」的回顧性文章說明,疫情下被隔離的生活型態,會造成許多負面情緒,例如憂鬱、易怒、失眠、孤單等;隔離後同樣需要面對經濟困境、汙名化等議題,都造成心理健康重大負面效應

台灣民眾這一年來似乎並沒有經歷太鮮明疫情壓力隔離感受,直到五月中疫情爆發後,驚覺病毒就在身邊,得迅速面對它的衝擊與壓迫。

過程中,民眾體驗到的心理歷程,可說是上沖下洗,複雜甚至混亂!還記得去年口罩酒精之亂嗎?這是擔心物資匱乏強烈焦慮感使然。隨著每日記者會,「加零」日數一天天累積,安全感油然而生。縱使國際疫情嚴峻,然而國內報復性消費,可說是另類奇蹟,當然就是種心理上肯定信心展現

這心情沒想到瞬間消失。短短一個月,確診破萬人,新聞大多是醫護崩潰群聚感染死亡數上升。如從天堂掉入地獄,民眾感受到的是「不解、無奈、痛苦與無助」。同時疫苗購買、施打、副作用的複雜議題,彷彿又回到「搶口罩、搶酒精匱乏經驗裡,更多的是對疫苗與健康的未知與擔心害怕。

面對這複雜混亂,並非全然沒有應對方法。英國重症照護學會去年提出多項自我照顧原則,其中強調「停」、「呼吸」與「思考」,面對情緒的波動與壓力的感受時,放慢自己的呼吸,讓「大腦額葉」運作,好好思考。尤其隔離期間,盡可能避免無聊且與他人保持連結;同時,試著得到充足且正確資訊,讓自己對疫情與相關政策能充分瞭解。最後,考慮嘗試一些「利他為,用適合自己方式,在可被接受情況下協助他人。

舉世皆然,對於疫情會感受到壓力與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面對與因應壓力」與關心自己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體會自己感受與經驗,與身邊人分享,彼此陪伴,或是度過疫情最佳方式之一。

方祖涵/作弊究竟是誰的錯?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作弊究竟是誰的錯?
◆  楊志良/是女不嫁,還是男不娶?
◆  薛承泰/誰甘願莫名其妙地走了?
◆  黃介正/抗疫之亂對國軍的棒喝
◆  嚴震生/蔡英文是不會說髒話的川普






方祖涵/作弊究竟是誰的錯?


2021-06-18 05:11  聯合報 /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22歲旅美投手鄧愷威因手套塗抹「異物」遭到調查,遭到禁賽十場。(中央社)


旅美小聯盟投手鄧愷威在五月卅日比賽時,因為裁判發現手套上有異物,被立即驅逐出場,六月初再被聯盟處分禁賽十場,是台灣球員在美國職棒首次被正式禁賽。本球季開始前,聯盟就宣告將嚴查選手作弊,這次跟鄧愷威同時被罰有另外三名小聯盟投手,算是正式行動的開端。

所謂異物,或是原文直譯外部物質」,是投手投球前偷偷在手上塗抹的東西。這類物質經常是數個球場慣用品的組合,像打者用來處理球棒的松焦油與砂紙、投手可以合法使用的松香止滑粉、健身房裡的重訓膠,甚至連高係數透明防曬油也包括在內。投手各自找到習慣配方以後,把混合物藏在手套、帽沿、制服,或是手臂等處,需要增加黏性時就可以即時塗抹。

如此作弊方式行之有年,只是現在才真正開始被注意。去年賽揚獎得主鮑爾早在三年前就指控投手進太空人隊球路轉速都大幅提升一定有鬼,而聯盟並沒有任何處分動作,素有球場科學家之稱的鮑爾只好自己找到神秘方法增加轉速,成績也更上一層樓。有趣的是聯盟從上周開始執行監管,包括鮑爾在內好幾個強投都突然出現數值衰退現象。

其實早在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紅雀隊投手一記黏在鐵捕莫里納護具的暴投球就是疑似作弊現行證據,當時聯盟卻毫無反應。這幾年在高速攝影機進階數據檢視之下,越來越嚴重的情節變得更無所遁形,因此官方只好重新整頓。這一切就跟昔日禁藥年代一般,聯盟放任作弊太久,誠實球員成為受害者,想要生存最好同流合汙。

就跟違規搶打疫苗沒什麼不一樣。

民眾作弊打疫苗不是因為疫苗不夠,而是規定不周延執行不公平。美國疫苗從大規模施打之後,從來沒有供給不足的問題,可是搶打風潮並沒有因此不同。在開放初期,各州都頒布依照風險與接觸率調整的施打順序,不過許多接種場所都不會要求任何身份證明。換句話說,如果民眾想要提早打到疫苗,只需要找到不檢查文件的地方,其他都是自由心證而已。

在華人討論區就曾經有人諷刺地說,「從來不知道竟然有這麼多務農或是擔任大眾運輸司機,順位那麼前面的朋友」,可是試想住在估計兩成以上居民感染的紐約或洛杉磯,疫苗跟鐵達尼號救生艇一樣是生存問題,在規定不被嚴謹執行,作弊很容易的情況下,誠實等待順位並不是容易的良心選擇。

民眾作弊打疫苗不是因為疫苗不夠,倘若疫苗夠了,倒也不是太大問題,反正很快所有想打的人都會排到,然而對於美國以外大多數地區來說,疫苗在短期仍將持續不足,公平法治就變得很重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不能放任插隊作弊,因為保護認真守法民眾,不讓有良心的人成為受害者,是執政者無法旁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