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修法 解決大同改選之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修法 解決大同改選之亂
◆  聯合報社論/台灣早收經濟紅利,民進黨早收政治暴利
◆  聯合報黑白集/無異共產黨,剛好而已






經濟日報社論/審慎修法 解決大同改選之亂


2020-07-05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大同公司6月底股東會的董事改選過程,引發社會爭議,公司派以市場派違反企業併購法申報義務為由,直接剔除53.3%的投票權,並因而當選所有六席一般董事與三席獨立董事。三年前,大同公司公司派即有直接剔除市場派提名董事人選之舉,諸多行徑令人對台灣公司治理的推動失去信心。
大同公司股東會後,金管會證期局就說明,被剔除的股權中有部分已在二年前申報,證交所也以重大訊息說明會交代不夠清楚,變更大同股票交易方式,成為全額交割股。同時,進一步請集保公司查核相關股務作業,若大同公司有違反股務內控規定,將處以不得再自辦股務事務。但上述的作法,眼前改變不了大同公司這回董事改選的結果。
接著,大同公司向經濟部登記董事改選結果,由於大同公司未附上股東會議事紀錄,經濟部要求五日內補件如果最終經濟部以剔除股東投票權違反規定為由,不給予登記,是否大同公司就必須重新改選董事答案是並沒有強制力
公司法第12條規定,公司已登記之事項,若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這對於大同公司派並沒有影響,因為改選前後的董事長都是同一人,不影響董事長行使職權。而且,該法條講的是登記為對抗要件,並非是生效要件大同公司董事改選生效要件,來自於股東會改選結果,除非市場派以公司法189條進行董事改選決議無效之訴,並得到法院判決勝訴才行
也有人提到,如果經濟部不給予大同公司董事改選登記,主管機關是否可依公司法195條第2項證交法36條最後一項,要求大同公司重新改選董事?答案也是沒有辦法。因為該法條是指董事任期屆滿而不及改選時,延長其執行職務至改選董事就任時為止,但主管機關得依職權限期令公司改選,屆期仍不改選者,自限期屆滿時,當然解任。
但若循此途徑,大同公司會強調公司已經進行董事改選,並無法條所稱的不改選。要補充說明的是,20多年前有一家公司派怕失去控制權,因而不願召開股東會改選董事,當時主管機關也無立即改正措施,後來主管機關才修改上述兩項法條。
原本公司法所訂給予股東對於股東會決議的救濟管道,首先是如上所述的公司法189條內容,即股東會的召集程序或其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股東得自決議之日起30日內,訴請法院撤銷其決議。
其次是公司法173條,繼續一年以上,持有3%以上股份的股東,得以書面記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
前項請求提出後15日內,董事會不為召集通知時,股東得報經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集。
再者,投資人保護中心可依據投資人保護法10條之1,以大同公司董事改選違法為由,向法院訴請解任大同公司董事
然而第一與最後管道,都要進行法院訴訟,可能會導致時間一拖再拖而無實效。
至於第二管道面臨的問題則是公司派一定會拖延,要視主管機關是否願意快一點許可市場派召開股東臨時會的請求。
綜觀過去上市櫃公司的董事改選,公司派通常會在害怕失去控制權時,使出諸多違法或有爭議的手段,但上述股東的救濟管道實在是緩不濟急,因此我們建議主管機關未來可修改公司法或證交法,明列股東會剔除股東投票權或董事會直接認定獨立董事喪失資格者,主管機關有權立即處分股東會董事改選或董事會決議無效,並限期命其重新改選,未改選者原董事或原改選董事當然解任。如此或可改善現有法令缺失,有助公司治理的推動更臻健全。












聯合報黑白集/無異共產黨,剛好而已


2020-07-05 00:4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陸媒東南衛視兩名駐點記者艾珂竹(右)及盧嬙(左)因違反規定,被要求離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東南衛視兩駐台記者被要求限期離境」,閣揆蘇貞昌說期限到了不予延長「剛好而已」。只是,釐清來龍去脈,顯然蔡政府恐中恐到對民主、對人民毫無信心,不惜拿大砲轟小鳥;蔡政府被批評限制新聞與言論自由,也是剛好而已。
蔡政府指東南衛視記者違反對岸新聞人員入台只能採訪」、不能製作節目的相關規定。但媒體早已邁入網路時代,在直播當道的今天仍執著於畫清「採訪」與「製作節目」的界限,蔡政府是跟不上時代,或是不食人間煙火?
並且,該節目行之十餘年,如今才突然發現其違法並限期離境,是法令改變,或執法隨性?何況民進黨二次執政都已四年多,若非無能不知其情,就是失職怠惰放任;否則就乾脆承認兩岸關係嚴重倒退,蔡政府必須「變招」反制。
教人不解的是,蘇揆說台灣是自由開放國家,文化部說向來尊重並保障新聞自由,卻均未提及東南衛視究竟那些內容觸法、傳播假新聞或危及國安,或是在對岸播出的節目如何洗腦台灣人。既然驅逐記者,還想戴著「保障新聞自由」的假面具?
台灣不是一言堂,就算對岸媒體內容不友善,也應是民主的台灣無懼且可容忍的;何況節目受訪者還是台灣人,但難道這更是蔡政府不能忍受的?動輒驅逐、喊封喊禁,正是恐中到極致的膝反射動作,只凸顯自己的懼怕,如被批評箝制新聞自由的心態與共產黨無異,也是剛好而已。













聯合報社論/台灣早收經濟紅利,民進黨早收政治暴利


2020-07-05 00:4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6月29日屆滿10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受到疫情影響,我國出口持續萎縮,預估下半年也難逃衰退命運。但根據上月公布的統計,台灣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卻大幅增長,一到五月年增百分之八點九,五月份占總出口更達百分之四十四點九。雖然蔡政府力拚新南向,又在美中貿易戰裡一邊倒,台灣對大陸與香港出口占比仍達近年新高,讓台灣出口衰退不致更難看,也為疫後重振出口保留生機,更說明兩岸經濟合作尚難替代。
疫情改變貿易需要與路徑,兩岸貿易增長不全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之功,但半年多來,兩岸經濟合作會不會無以為繼卻困擾著許多業者。因為去年九月國安會就警告說,北京可能對台進行各項極限施壓,包括終止 ECFA;學界也注意到 ECFA 十年協商期屆滿後是否終止的問題。今年六月廿九日,ECFA 屆滿十年,北京並未喊停,台灣繼續享受對大陸出口紅利。但中美貿易戰未歇,疫後世界經濟重整,兩岸經貿何去何從?
其實去年國安會提出中國升高對台威脅與介選之綜合研析專案報告,可視為蔡英文選舉國家隊」政治操作的環節,針對設想中共可能對台展開極限施壓,既打預防針,也作恐懼動員,重點則在凸顯中國介選以達催收芒果乾」(亡國感之效。但 ECFA 可能終止卻引發高度關注,海嘯第一排的傳產與農業部門惶惴不安。於是當時的經濟部長沈榮津說 ECFA 對兩岸是共創雙贏,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更坦承 ECFA 整體而言對我方有益;蔡政府表態,不希望 ECFA 終止。
問題是,民進黨從來強烈反對ECFA。民國99年(二○一○年) ECFA 簽署前,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還賭誓般揚言,一旦執政就公投廢止 ECFA;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大選,蔡英文雖然改口,卻故作百般無奈狀地表示願意概括承受 ECFA。民國103年(二○一四年),民進黨還踩著太陽花學運的拍子高唱「弊大於利」;但等蔡政府執政後,果然概括承受 ECFA 的一切紅利,甚至面對 ECFA 可能終止時,反而好話說盡,只盼 ECFA 存活續命。
十年來,台灣在 ECFA 早收計畫中已經享受約二千億元的關稅減免,大陸得到的早收紅利則不到二百億元即使其貿易效果已因關稅優惠產業結構的改變而遞減,沈榮津也估計取消 ECFA 影響台灣外貿金額低於百分之五,但對個別產業和業者來說,卻是致命打擊尤其受影響的主要是敏感傳統產業,因此蔡政府不敢大意
事實上,ECFA 終止當然不只衝擊百分之五的外貿金額,台灣尋求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整合將更艱難;中國大陸主導的 RCEP 固不用說,美國退群後由日本主導的 CPTPP 也很難樂觀,其他國家則會有更多政治疑慮。蔡英文雖然畫餅撒錢衝刺新南向,希冀附隨川普脫鉤中國,但馬政府在 ECFA 後,又與紐西蘭和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蔡政府拿得出什麼成績單?更殘酷的是,台灣希望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但美國只想讓美牛美豬輸台;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新書還揭露,不僅川普對台灣消化不良,也沒有人對台美自貿協定感興趣。
十年過去,ECFA 在台灣懸念中繼續維持,但在世界經濟版圖重整的關鍵時刻,未能完成後續協商的 ECFA,也無法成為台灣進入區域、走向世界的助力。其實只要習近平沒忘記兩岸心靈契合和社會融合發展,繼續落實惠台措施,ECFA 就沒有叫停的理由。但民進黨在野時批評 ECFA,製造政治暴利;執政後緊抱 ECFA,享受經濟紅利;選舉時又拿出 ECFA,販賣芒果乾牟利ECFA 更不可能檢討升級。蔡政府有意無意推出敵視政策、民進黨三不五時挑起反中氛圍,北京的下一步,恐怕沒人有把握。

【重磅快評】人道救援髮夾彎 如何對港築巢引鳳?

◆  【即時短評】軍中訓練傷亡難免 檢討勿淪為鋸箭桿或獵巫
◆  【重磅快評】人道救援髮夾彎 如何對港築巢引鳳?

◆  【即時短評】推修法不如先從政府官員帶頭尊重員警執法
◆  【重磅快評】米價知多少?新冠疫苗研發補助杯水車薪
◆  【即時短評】狂打反中牌 民意恐變民粹
◆  【即時短評】漢光「零意外」要求破功 國防部要重振士氣
◆  【即時短評】除了背心顏色 黃捷和民進黨有何不同?
◆  【重磅快評】藍營溫良恭儉讓 民進黨錯了道歉很難嗎?
◆  【重磅快評】港版國安法上路 龐培歐和陳明通歪樓了?
◆  【即時短評】水利會收回官派 農業就有水可用了嗎?
◆  【即時短評】與索馬利蘭互設處 拚外交還是大內宣
◆  【重磅快評】吳釗燮鋪哏演出「中華民國消失記」
◆  【即時短評】三倍券轉圈圈之亂 蘇要「唯唐鳳是問」?
◆  【即時短評】廢除考、監國民黨催油門 民進黨再無藉口
◆  【即時短評】同主張廢考監 國民黨陷拿香跟拜陷阱?
◆  【重磅快評】藍軍占議場 民眾黨耍嘴皮 誰搶話語權?
◆  【即時短評】范雲、賴品妤 乾千杯
◆  【重磅快評】自囚的藍委 正在見證陳菊的人權光環
◆  【即時短評】提名陳菊要在野理性 民進黨別逗了







【重磅快評】人道救援髮夾彎 如何對港築巢引鳳?


2020-07-05 18:10  聯合報 /   主筆室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動亂、外資撤離,台灣得築巢引鳳,設好舞台,才能演出精彩。圖為蘇今天參觀新莊响仁和鼓文化特展。記者吳亮賢/攝影



香港國安法上路,舉世關注,陸委會在7月1日生效日同時掛牌運作台港服務交流辦公室」,看似劍及履及撐香港,但之前陸委會信誓旦旦說要修改港澳條例施行細則,以明確規範對尋求庇護的港人認定接收及生活安置等事宜,結果卻因行政院長蘇貞昌反對而作罷,對照蘇之前以激烈言詞形容香港國安法的可怕,又說要引資,引才,真不知是那個才是蘇院長的真話。
中共全國政協、人大兩會開會前即釋出將訂定香港國安法後,蔡英文總統五月底即表示要給予港人「人道救援」,並在民進黨中執會前表示已與蘇貞昌討論達成共識,將由行政院組成專案,對於香港朋友提出「人道救援行動方案」,專案將由陸委會主責,盤整相關資源,對港人「居留、安置、照顧」進行完整規畫。
翌日,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有關「人道救援行動方案」,陸委會將就港澳關係條例第18條研修港澳關係條例施行細則,明定政府可以採取的相關救援措施。邱並透露,由於香港居民並不適用難民法,相關的救援行動將依據港澳條例第18條的授權在施行細則中予以明定。同日,陳明通也說陸委會將修改港澳條例施行細則。
蔡英文之所以提出「人道救援行動方案」,在於去年香港「反送中」推高了她的選情 ,但她連任後卻在臉書宣示一旦香港情勢改變,將暫停適用一部或全部港澳關係條例,大傷港人的情感,在野陣營批蔡政府「選前支持、選後丟包」,蔡及陸委會事後在香港「人道救援行動方案」多所著墨,被解讀是有意為香港量身打造一部沒有難民法之名的難民法,不無補破網的用意。
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蔡英文、蘇貞昌都依舊維持聲援香港的基調,蔡透過臉書表示,隨著中國打破「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的情勢惡化,也對區域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台灣有責任與國際民主陣營的夥伴們攜手合作,持續撐香港、撐港人,「不會坐視民主、自由、人權在香港倒退」。
蘇貞昌就精彩多了,他說香港國安法讓大家看到中國的真面目,是很恐怖立法,只要講話讓港人不喜歡香港或是中國政府,就可以被追訴、被判重刑,中國政府露出這樣的真面目,用全世界沒看過的手段,立法管全世界的人,這是很可怕的立法...。他又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動亂、外資撤離,正是台灣爭取的良機。台灣得築巢引鳳,設好舞台,才能演出精彩。
在蔡英文及陸委會說要「人道救援」港人、修港澳關係條例建立法律授權,蔡英文還說和蘇貞昌達成共識,竟然蘇貞昌一句話就可以叫停,蔡政府再一次使出髮夾彎,但奇怪的是,如果香港國安法有蘇貞昌形容那麼可怕,蔡總統也說不會坐視民主、自由、人權在香港倒退,那就應該拿出更積極的作法來撐香港,不是嗎?陸委會修法都已箭在弦上,蘇貞昌硬是叫停,一切回到原點,蘇說台灣要築巢引鳳,設好舞台,才能演出精彩,但連修法都不願意,要如何築巢引鳳?     














【即時短評】軍中訓練傷亡難免 檢討勿淪為鋸箭桿或獵巫


2020-07-05 22:40  聯合報 /   記者程嘉文
海軍陸戰隊前天操演發生膠舟翻覆意外,已有1名上兵、1名上士宣告不治死亡。本報資料照


海軍陸戰隊99旅發生突擊膠舟翻覆,兩人死亡一人命危。事件毫無疑問是起悲劇,但軍人一如特技演員或賽車手,本來就是高危險職業,本須承受更易發生意外的風險。每年軍校畢業典禮上,興奮將大盤帽拋向天際的年輕面孔,難免有人無法頤享天年。這是戎馬生涯的宿命,也是軍人專屬的辛酸。
軍隊存在目的,是替國家與全民的身家性命買保險。沒人知道戰爭將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來襲,因此即使承平時刻,也須不斷揣想最壞狀況,反覆演練因應之道。過程必須從嚴從難,也註定會因疏失或運氣不佳,導致官兵性命與昂貴裝備的損失。
不幸的是在近年台灣,從社會大眾到軍方高層,都傾向將「不出錯」當成至高無上的圭臬。將軍當然知道「零意外,零風險」與精進戰訓本務之間的矛盾,却難以抗拒一旦發生意外,就把究責看成一切的氛圍。更糟的是所謂「究責」,與其說是真正找出原因加以改進,不如說是畫靶供人射箭,提供「誰該負責」或「誰是壞人」的答案。不但內容必須簡化,出爐更必須即時;否則就會被質疑「國防布」、必有陰謀。
在獵巫氛圍下,將校們的軍旅生涯變得風險奇高,宛如玩俄羅斯輪盤,一旦出錯就萬劫不復。如此自然養成因循保守、不做不錯的個性,在任上但求無過、不求有功,遇到問題就「鋸箭桿」。至於部隊是否存在積弊?只要撐到自己下莊之前不爆發,就都不是問題。
回到這次翻船事件,據傳海軍司令部在事發後的檢討中,將重點放在「操舟測考怎不在外海舉行」,以及「不該讓步兵自行操舟」。
就前者而言,如果檢討測考舉行地點,未來讓考試內容與實戰環境更吻合,算得上對症下藥,值得肯定。但後者就嫌本末倒置:陸戰隊步兵搭乘突擊舟搶灘,本來就是非正規登陸的戰術之一,也符合近年國軍要求「訓練特戰化」的大方向;如今雖然發生不幸事件,但重點應該是先釐清,到底是難以避免的突發意外,抑或當真操舟技巧不佳?
膠舟翻覆導致官兵溺水死傷,在硬體裝備或應變訓練上,是不是有可改善之處?如果覺得翻船是因陸戰隊步兵操舟技巧不夠好,所以未來不再由官兵自己操舟,而要把兩棲蛙人調來兼職,恐怕就是病急亂投醫,更反映出軍方近年過度怕出事,所衍生的幼兒園心態。問題是,國家能靠「幼兒園戰士」去保護?

名家縱論/入華嚴的立體思維\星期透視/美中爭霸 香港淪為棋子

◆  軍人搏命 更需醫護國家隊
◆  四大條件 保障監察權獨立運作
◆  台灣是言論自由國家?
◆  蔡壁如被圍剿…民粹跟風
◆  台灣認同創新高…政治世代位移 統獨牌褪色
◆  大屋頂下/國民黨在吵什麼?開闢九二共識觀察修復期
◆  星期透視/美中爭霸 香港淪為棋子
◆  名家縱論/入華嚴的立體思維
◆  畫中有話/為旅遊業找活路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入華嚴的立體思維


2020-07-04 23:13  聯合報 /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統一企業前總裁林蒼生思考人與自然關係,提出身心靈的行為模式,著有「總裁聞思修」一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有位朋友馬叔禮老師,是真正做學問的人,他治學精神令人敬佩。幾十年來,一心讀書,不出門,不交際。我問說,這樣不是很寂寥嗎?他笑說,我喜跟古聖賢往來,其中樂趣,只有自己知道。
他說,與古聖賢往來,要誠心誠意視古聖賢為當今好友,深入他的思想理念、時代背景,及生活細節等等。久了,誠心誠意形成的磁場,會突破時空,與古聖賢生命磁場共振成忘年交,或無古今之交。讀孔孟如此,讀老莊如此,如此讀書,很像現場聆聽交響樂,其感受是與聽 CD 完全不同的。
馬老師又說,以這神入的方式研究易經,效果奇佳。因為易經本就是活的真理,千百年來都被讀死了,變成索然無味的哲理書。
孔子時代,卦要以竹簡掛在牆上四周(卦者掛也)。人在中央,從四方分布的爻辭中尋找相關聯的脈絡。例如,這裡談到牛,那裡也談到牛,在牛與牛間拉上一條無形的線。當無形的線滿布空間,易經的神經系統就在腦海裡活起來了。
易理在腦海裡活躍起來,取代原本邏輯思維方式。邏輯只是二元對立,而易理是多元變化。可以四面八方兼顧,不會有偏見差錯,不會有人為的分別心。如能以易理的思維方式,進入華嚴世界探索,或許將更有趣。
易經是古老的傳承,我相信易經有如此高智慧,古人的腦力絕不會比現代人差。至少在那時代,人的思維也一定是跟易經一樣,是超越時空,不受時間束縛,可以天人往來任馳騁,比現代人自由活潑多了。當我接觸華嚴經,才知道原來華嚴經在當時也是一種思想或思維方式革命。怪不得佛陀初講華嚴沒有人懂。
我年輕時常思考,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他究竟悟到了什麼?因為華嚴是佛陀悟道後,講的第一個法,所以答案一定在華嚴經裡面。所謂「悟」,他一定是超越表面意識,進入更深層的隱密世界,發現了什麼新的體會這才能叫「悟」。
平常人睡覺時,時空感覺消失了,如果是打坐,人好像睡了,也好像作夢,也很清醒知道周遭與內心一切,這時人的覺知可從潛意識的最底層,來看表面意識所感知的內外狀態,這種感知是全面性,我不知怎麼名狀,姑且稱為「立體思維」來與「平面思維」區分。
華嚴經之所以神祕,乃因它所呈現的,都是從潛意識底層看人世間所有世態變化。華嚴經提到有個「剎那際點」,時空在這剎那際點上消失;過去、現在,與未來都濃縮在這點上,所以說三心不可得。金剛經所說的完全是這種立體思維下看到的真實現象。當然,佛經所提到的一些有名的句子,像千劫萬劫只是當前一念,「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凡此種種,用立體思維來理解,就不那麼抽象了。
從我家遠望,可以看到遠山雲靄變化,很美,很美。有時看久了,那無古今的感覺,偶爾又會出現。剛剛又看著遠山出神,居然錯把遠山當終南,只聞「採菊東籬下」,在腦中迴盪起來。我向陶淵明問安,說,改一個字如何?用「賞菊東籬下」,只要賞,不必採,豈不更好。陶淵明笑笑,我知道,默然中的微笑,必有無古今的情在。我很高興,我又多了位無古今的好友。
沒想到馬老師「超時空,無古今」的讀書方法,給我那麼大的啟發,也了解華嚴世界的立體思維,我相信這才是佛陀悟後想告訴世人的重要訊息之一吧!












星期透視/美中爭霸 香港淪為棋子


2020-07-04 23:14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中共通過港版國安法,美國以香港「無法維持高度自治」為由,將祭出制裁取消特殊經貿待遇。(美聯社)


香港回歸廿三周年前夕,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版國安法,新成立的香港國安委及北京駐港國安公署,不受法律監督,從北京發布的相關任命,由中聯辦主任擔任國安委顧問,「一國兩制」下港人「高度自治」精神,已名存實亡。港人群起激昂,抗爭陡升,多個公民團體宣布解散,八十餘國表達立場,前途堪慮。
為了留住人心,北京在民國86年(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前,精心擘劃「一國兩制」方案,可說是一次大膽實驗。當初設想,是主權回歸中央,治權留給港人,以求達到「一國」與「兩制」間的動態平衡。即便是敏感的特首和立法會的產生方式,基本法也選擇以漸進方式,將權利返還港人,為此,人大常委會在民國96年(二○○七年)確定政改方案:民國103年(一四年)直選特區行政長官,民國109年(二○年)立法會全體議員普選。除非特區政府請求(譬如有關在陸出生香港人的法律地位問題),基本上北京尊重香港自治權,港人對普選訴求,也以和平方式為之。
這種中央不干涉治權、香港不挑戰主權的動態平衡,維持了大約廿年。民國103年(一四年)六月,北京公布「一國兩制白皮書」,首次打破這脆弱平衡,明定中央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兩制從屬一國,有人甚至從法律面,認定香港特區政府沒有剩餘權;八月,人大常委會決議,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產生,等同否決基本法對雙普選承諾,刺激了空前激烈的雨傘革命,京港無力應對,鋪陳了規模更激烈的反送中運動,終至港版國安法立法。
令人好奇的是,北京的態度,為何自被動尊重港府,轉為主動強調中央全面統治權?
一種說法,是北京維安考慮,設若香港持續動亂,有可能波及大陸其他省市,鬆動習近平的統治地位。
維安論看似有理,但卻無法解釋為何北京在情勢仍然可控,卻開始強調全面管治的轉變。
個人以為,造成北京對港態度趨硬理由有二:一是習近平的強勢決策風格;二是中美對抗大格局,使得香港成為被犧牲的棋子。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底上台的習近平,風格迥異於前兩位領導人,民族主義情結強烈,對內高度集權,強勢打貪反腐、廢除憲法任期條款、改革軍隊結構,對外則推出一帶一路、亞投行,將南中國海內海化,進而與美爭霸,雷厲決斷前所未見。對香港問題的處理,民族高於民生。
習近平紅二代性格,或可解釋為何北京自國安角度,處理港人對普選的和平訴求。港版國安立法過程中,官員不斷提出外國介入說法,此又涉及美中相爭的大國利益問題。美國對港版國安法反應激烈,在該法通過前,搶先宣布撤銷被認為是「核選項」的香港特殊貿易地位,未來美國可能將香港視為中國的一部分,改變自一九九二年給予香港特殊地位的「香港政策法」規定,港企的優勢可能喪失,企業總部地位及陸企在香港籌資能力,都將受到影響。
北京對香港出手,美國不將矛頭指向北京,反而制裁受害者,充分說明兩強在香港爭鋒的冷酷現實。最近美國升高對華為和中興制裁,對卅三家中國企業和四家媒體採取限制措施,看起來香港只是川普政府用來對付中共的眾多手段之一。
冷戰時期,兩個超強不敢正面交鋒,但卻經常在第三地,各自選邊打代理人戰爭。兩強相爭,大國利益優先,香港難逃棋子命運!台灣,要引以為鑑!













大屋頂下/國民黨在吵什麼?開闢九二共識觀察修復期


2020-07-04 23:15  聯合報 /   黃年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兩岸論述報告,淡化了「九二共識」,引發國民黨大老們對江啟臣的連番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體上說,國民黨因九二共識引發的爭議,不在雙方對九二共識的「功能認知」差異,而在對於未來如何與北京互動的「策略認知」有歧見。
當然,眼下爭議牽涉權力、話語權、世代、流派、傳承、方向,及利益等多種矛盾。本文僅就一隅而論,掛一漏萬。
先說雙方在九二共識功能認知的差異不大。就改委會所提「兩岸論述組建議案」本文看,完全看不到否定或廢棄九二共識語句。相關論述如下:一、歷屆政府關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二、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三、法理台獨不可行。四、一國兩制不是台灣人民選項。
至於對造見解,可用「連戰對於九二共識的看法」為例:一、國民黨稱此為一中各表,也就是我們有表述中華民國的空間。二、我相信合憲又合法的九二共識。三、認同九二共識,不等於接受一國兩制。
兩相對照。相同處是:一、雙方都指九二共識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二、雙方都認知九二共識護持中華民國的底線與空間。三、皆不接受一國兩制。由此可見,雙方對九二共識功能認知差異不大。
最顯著相異處則在:一、連戰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論述,但「建議案」未表示將延續「一中各表」的表述形式,但也未明示反對。且「建議案」稱「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可謂「一中自表」,在「捍衛中華民國」立場上,較「一中各表」更鮮明強硬。
但雙方主要歧見畢竟未出現在「建議」,卻在案外。硝煙瀰漫,以江啟臣這句「九二共識是過去扮演兩岸求同存異的重要工具」為代表。既是「過去」,還有無「未來」?既是「工具」,還是否「政策」?
其中涉及雙方對未來與北京互動的策略認知存有歧見。此種歧見卻是出自同一事實認知,就是九二共識今天落到慘敗,主因在北京「元二談話」扭曲變造九二共識內涵(或被民進黨趁機扭曲變造)。這是北京背信棄義所致,因而國民黨未來與北京如何互動的策略,出現兩種歧異對立思考。
一、脫鉤鬆綁論。在九二共識上,國民黨被中共背叛的感受非常強烈。江啟臣說:「九二共識能不能存在,不能單方面怪國民黨,也應該問問北京對共識的態度有沒有改變?」游淑慧更挑明說:「不該問江啟臣還要不要九二共識,也要問一問習近平還要不要一中各表?」
這種被中共背叛感受可以理解。因為,如果九二共識內涵與闡釋權最後只能聽中共的,則回到九二共識該回到哪裡去?若回不去,或回去了仍有再被背叛與玩弄風險,乾脆就主張甩掉九二共識,不再使國民黨兩岸論述受北京挾持。你不容我「一中各表」,我就「一中自表」(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丟掉「一中各表」,就不用看中共臉色。脫鉤才能鬆綁。
二、留著門縫論。主張維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也感受到北京的背叛。馬英九說:「大陸要負相當責任,把九二共識解釋成完全就是一中,忘了各表。」這算是大白話了。
留縫論者認為,還是要留著九二共識這道門縫。畢竟,二○一五年馬習會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高度實踐,足證只要願意走就有可能走得通。為何要關上此門?
何況,北京正在搶救九二共識,就因不敢關上這道門。因為,北京知道,只有「九二共識」才有「一中各表」巧門;若關上這扇門,沒有一中各表,兩岸就回不去了,所以不敢關門。再者,民進黨如今硬說九二共識已翻頁,那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個兩岸欲回復關係的唯一接點與巧門,就是專為國民黨保留的。反之,國民黨若否定九二共識,就是幫民進黨解套,且拿香跟拜。因此,護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仍是國民黨兩岸互動的可保留選項,所以要留著。
脫鉤鬆綁論反映對北京的高度不信任,不願再陷九二共識,被中共玩弄。留著門縫論雖亦不滿北京變造九二共識,但認為留個門縫,可待峰迴路轉。所以,二者差異,不在如何看九二共識,而在如何看北京。
球在北京手裡。北京元二變造九二共識,可謂是卅餘年來兩岸政策的最大敗筆,非但使北京自己進退失據,更毀了國民黨,也使台灣反台獨大平台完全崩解。只有中華民國才能捍衛中華民國,北京「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必須轉換成「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殭屍政策。自說自話,假裝活著,其實已死。
其實,北京不是沒有思考過一中各表,也不是沒有試探過。一、原本北京反對九二共識的各說各話,但後來在二○○五年連胡會成為政策。二、○八年胡錦濤在布胡熱線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三、「探索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是中共十八大政策主題。四、不斷出現「憲法說」,希望回到「他們的憲法」。五、一五年馬習會的形式與內容,皆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高度表達與實踐。六、馬習會證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只是「背對背」自說自話,而是有可能「面對面」各說各話。所以,如何使「九二共識」從「元二談話」造成重創後復建重生,若能回看馬習會中北京所表現的高度,即知解鈴尚待繫鈴人。
國民黨陷於「脫鉤鬆綁論/留著門縫論」爭議,要化解歧異,就應「肯定九二共識/一致對應北京」。
九二共識受傷了。國民黨可以開闢「九二共識觀察期或修復期」,維護九二共識,修補一中各表。「建議案」主張,「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一中自表);後來江啟臣調整成「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留著一道給兩岸回頭的門縫)。我認為,脫鉤論及留縫論在此已有交集。
國民黨若主張「一中自表」,兩岸可能脫鉤。但若吞下「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就是服毒自殺。
因此國民黨新論述可以是: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若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
既說「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則也可解釋「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九二共識」。
進退攻守,這就是「九二共識的觀察修復期」,有條件地保留九二共識。北京若是無意回到完整的九二共識,或再排除「一中各表」,國民黨即應正式宣告放棄九二共識。國民黨有一貫兩岸政策,背信棄義的是中共。













畫中有話/為旅遊業找活路


2020-07-04 23:11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台灣防疫上半場表現好,但代價也可觀;泰半產業蕭條,旅遊觀光首當其衝,門可羅雀;近日,連旅遊業龍頭雄獅及五福,傳出高層重整及大幅裁員壞消息。
疫情時代,各國陸續開放國境,近日英國將台灣納入首批入境免隔離檢疫國家名單;相形之下,我國在國境開放政策保守許多。旅遊業真正能獲利的,還是在國際旅遊,如仍繼續鎖國,恐怕面臨更嚴峻倒閉和失業潮。












軍人搏命 更需醫護國家隊


2020-07-05 00:33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漢光演習2日在大甲溪出海口預演,一艘拖運演習用靶材船隻,因風浪過大翻覆。 圖/台中港務消防隊提供


漢光演習預演,海軍陸戰隊突擊橡皮艇在合格海象操作時翻覆,人員落海送醫,操演出現安全漏洞與瑕疵,「零意外、零傷亡」恐成口號。
軍訓練最令人詬病:求好心切、抄短路,求快、求美、求好,達成使命第一,短時間要把久沒訓練的技能搬上檯面,常誤以為部隊該會的,複習一下就好了,有技術專長種能幹部在,經過幾周複習,很快就進入狀況。
在風險管理上,常會疏忽「意外值」,看出事送醫士官兵正值戰技高峰期,翻舟落水理應很容易脫困,這是基本學能,造成如此重傷令人惋惜!
美軍訓練或作戰重視人道,在風險管理中,預判會發生傷亡事故,救護艦艇、飛機、直升機、救護車及醫療單位等,都會熱機預備。嚴格訓練,是軍人最大的福利,依程序、步驟訓練,到模擬戰場景況,從單兵徒手至班、排、連、營組合作戰演練,依個人編裝與作戰需求,攜著戰鬥裝備訓練,含緊急逃生均列在課表施訓。
在新冠疫情侵襲下,部隊在嚴謹作戰訓練下,如能加上最好的急救醫護人員待命,在「醫護國家隊」資源保障下,相信國軍官兵會為保衛家園接受最嚴酷訓練。只是年金改革下,那些曾拚死拚活的官士兵及眷屬,傷了這些人的心和士氣;先要恢復政府的誠信,才能安軍心士氣。
花好月圓永不殘,國軍訓練發生挫折,會勇敢再站起來。記取教訓,求精求實、從嚴從難,才能避免「零意外、零傷亡」淪為口號。












四大條件 保障監察權獨立運作


2020-07-05 00:24  聯合報 /   周陽山/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大陸所教授(台北市)
蔡總統提名監委名單惹議,國民黨特別點名監察院長被提名人陳菊(前左)不適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國人對於監委適任資格,及人權委員會的功能日漸關心加拿大學者瑞芙Linda Reif)在《監察與人權書中指出:廿世紀,行政權大為擴張,官僚運作招致普遍不滿,許多國家設立獨立監察制度因應。根據維也納國際監察組織統計,目前有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一九八個獨立的監察機關
各國監察制度因歷史傳統與政治條件差異,各有不同;有的強調人權保障,監督公共行政與司法,期符合法治原則,並「確保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北歐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及大英國協成員,如紐西蘭等,由國會同意任命監察使,屬此類型
加拿大最高法院曾指出:「賦與監察機關權力是期望藉此處理司法、立法與行政無法解決的問題。」監察機關是制衡行政部門的另一道防線,藉此彌補法院與行政訴訟的不足。由於監察機關具快速、非正式與民眾易於接近等優點,正可透過法治監督與人權保障,以增進政府施政績效、提高決策透明度,並強化民主問責,以促進善治。
監察權第二種類型,是結合審計,監督官員操守、官箴和廉正。北伐完成、全國統一後,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17年(一九二八年)設立審計院,民國20年(三一年)改立監察院,同時將審計院改為審計部轉隸屬監察院。近期又增設人權委員會,朝第一類整合。
此外,波蘭民國8年(一九一九年)設立最高監察院,為審計監察機關。該院設院長一人,副院長二至四人。民國76年(一九八七年)增置民權監察使公署,設監察使一人,副監察使二至四人;該署受理民眾陳情,以監督政府行政的運作。
以色列於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設審計長,民國60年(一九七一年)起,另增一項新任務,擔任「公共申訴督察長」,結合北歐式監察使功能,保護民眾權益,免於官僚怠惰和侵害。該機關員工約五百人,其中五分之一負責公共申訴督察業務,五分之四負責審計工作。
第三類係法國式共和監察使」,不同於前兩類監察使由國會行使同意權,共和監察使卻是由代表行政權的部長會議同意任命,一任六年,不得連任其主要任務有三:一、協調並解決民眾與行政機關之爭端;二、對政府提出改革建議;三、參與國際社會有關基本人權之活動。
共和監察使有權懲戒失職官員、向刑事法庭起訴以及對終審定讞之判決,命令其執行的權力另外,共和監察使在全國設立三百多個服務據點,由無給職地方代表,每周輪值,就近協助民眾陳情,藉此協調爭端、紓解民怨
從各國監察機關功能、職掌,與獨立性看,監察委員適任條件,應該包括下列各項:一、超越黨派、監督行政權運作的獨立人格與專業能力。二、對分權制衡、法治國家與民主究責的信念與堅持。三、對保障民眾權益、維護基本人權的奉獻精神與道德信守。四、清白的從政經驗與良好的社會聲望。這四項也正是監察權獨立運作的最大保障













台灣是言論自由國家?


2020-07-05 00:20  聯合報 /   黃瑞麟/媒體工作者(台北市)
陸媒東南衛視兩名駐點記者因違反規定,被要求離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十月被派去香港採訪反送中相關新聞,當時港警知道我們記者當中有人假藉記者名義直播,刻意抹黑港警,因此要求記者出示記者證。筆者出示後,港警只呼籲我們要真實報導,不要幫破壞公務的黑衣人講話,並要求我們站在允許的安全範圍;這是給予媒體的尊重與採訪自由。可惜,後來局勢改變,筆者離開香港後,才陸續爆發港警對媒體的不友善。
幾年前,筆者採訪陸客,他們提到兩岸的不同處,是台灣有言論自由,甚至喜歡看台灣媒體的政論節目,逛完夜市回到飯店,還特別看政論節目重播,不同立場名嘴對台灣政府的毒辣批評,政府居然不會禁止這樣行為,讓部分陸客看到台灣節目而羨慕。
東南衛視兩名記者遭政府要求廢證離境,或許政府有政治上考量,但對於媒體報導限制,似乎過苛讓人看到比到香港採訪時,港警對媒體記者驅離行為還要粗暴
針對大陸媒體採訪限制,叫筆者如何向曾經帶過的對岸實習生、採訪過的陸客,驕傲地說「台灣是言論自由的國家」?












蔡壁如被圍剿…民粹跟風


2020-07-05 00:18  聯合報 /   蕭思源/自由業(苗栗市)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為「用詞不精準」道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受訪說出,「年輕人就是跟風跟流行」,引來各方撻伐;蔡壁如後來強調,並非指所有年輕人都在跟風跟流行。
且不論蔡說法是否精確,從政客、網民一面倒批蔡,不去探究這說法有幾分真實,這樣的民粹反應,令人駭異。無疑地,這也是存在偏頗的評斷,反證了蔡所言並非完全不是事實。
蔡應是指,年輕人衝動,不去了解事情來龍去脈,缺獨立自主精神但這現象豈只存於年輕人,整個社會都有此現象。跟風代表是可被操控,盲從受利用,跟著喊打喊殺,完全不知要為自己行為負什麼責任。
如果我們的社會夠成熟、夠理智,不會以偏概全同時更應就整個社會習於一窩蜂現象深入檢討
現今社會跟風盛行,跟霸凌是一步之隔任何有違當道的發言或意見,一定是被視為異徒,慘遭民粹修理;沒人去探究社會為何會有此現象?當社會墮落,一切都被視為當然,又如何向成熟民主社會邁進?













台灣認同創新高…政治世代位移 統獨牌褪色


2020-07-05 00:13  聯合報 /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州大政治系助理教授(美國德州)
政大選研中心3日發布民調顯示,台灣人認同感是67%,創下歷年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大學選研中心公布政治態度趨勢調查,有六成七台灣民眾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創下執行國族認同調查以來新高紀錄。在統獨立場上,表達願意維持現狀,但傾向未來獨立比率,也大幅上升到兩成七多。前所未有的變化,反映出主流民意對台灣主體性支持,也透露可能正從兩黨政治,走向一黨獨大機會上升。是否代表在野黨永無翻身之日,而民進黨可永遠執政?
民選總統以來的近卅年間,民眾對兩大黨的支持度互有漲跌,但雙方各有穩定支持基礎,維持相互抗衡力量。國民黨支持群眾,多半認同中華民國和中國有一定脈絡關係,並對國民黨為台灣帶來經濟起飛抱持肯定。而民進黨支持者,除當年受到不平待遇的本省人外,最大支持來自千禧年後新世代選民對傳統官僚體系的反感,及對民主自由的嚮往。
從世代政治看,多數親歷「台灣錢,淹腳目」的國民黨支持者,總是基於對兩岸和平及經濟繁榮的期待,不願讓台獨主張破壞現況,因此即使恨鐵不成鋼,也不忍苛求國民黨改革。可惜,時間不等人,選民再死忠也扭轉不了人生進入下半場的現實。相較下,學運世代政治人物,都成現政府的中流砥柱,太陽花覺醒青年更是綠營鐵桿義勇軍,從廿到四十歲年齡層,綠色,似乎成了政治正確符號。
最新民調凸顯全面性世代交替,傳統藍營選民心聲固然重要,卻不得不面對逐漸凋零比例。的確,經濟起飛的四小龍經驗,和黨內尚有爭議的九二共識,對藍營支持者來說,都是不可抹滅的輝煌,可是在年輕世代眼裡,只是無感的歷史。
隨著政治世代位移,藍營能不能再起,取決於是否看見民意走向,決心改革。如同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說,也許我們無法永遠替年輕人打造美好未來,但是我們永遠有機會,可栽培年輕人去創造美好未來。現階段國民黨,或許短期看不見翻身機會,但扎根新世代必須立刻行動。
相較谷底的國民黨,民進黨也沒那麼容易可永遠執政;眼前沒有對手,但迎來的是,對全面執政的檢驗。接下來幾年內,至少要面對三個挑戰:第一、兩岸關係繼續冰凍,必須確保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但不開戰。第二、要確保經濟不被邊緣化,還要向外擴展商機。第三、對財富分配不均及各項社會議題必須落實承諾。另外,民進黨執政有超過萬名的政治任命,任何重大貪汙舞弊,都可能讓順風成逆風。
當台灣民意在國家認同和兩岸立場上逐漸一致,可以想像更年輕一代,將不會再被統獨給綁架,他們對各項議題也會有不同體認。世代交替不會停留在專屬民進黨支持者一方;面對更年輕世代,執政黨如果沒有辦法替人民解決問題,而在野黨能即早看見主流民意隨之調整,民進黨遲早也會面對統獨議題失靈、甚至太陽花光環褪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