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 星期日

經濟/新加坡榮景 面臨三大考驗

.聯合報社論..前瞻條例將成國土管理的「太上皇」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的文膽和文喉
.經濟日報社論.新加坡榮景 面臨三大考驗









經濟/新加坡榮景 面臨三大考驗


2017-07-02 03: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圖)與手足爆發嚴重失和,弟弟李顯揚與妹妹李瑋玲日前公開抨擊他濫權。 美聯社、網路照片


前一陣子,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及妹妹李瑋玲,一再透過社交媒體及傳媒猛轟兄長李顯龍不尊重父親李光耀的遺願,不肯拆卸歐思禮路38號的故居,反而想利用故居及父親的政治遺產撈取政治利益,包括為自己的兒子在政界發展舖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發表聲明,就李家糾紛一事,向新加坡全體國人道歉,並表示願接受國會提問。
其實李家兄弟妹三人的矛盾由來己久,結下的樑子很多,只是李光耀在世時,礙於李光耀的威嚴被暫時壓住,李光耀一去世,久積的矛盾便藉區區一房子噴發而出。
對新加坡及李顯龍而言,這樣的家變已不單純是一樁家務事了,它至少會產生三方面的影響:一、李顯龍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的管治威信。俗話說:修身而後齊家,齊家而後治國。如今家未能齊,自然讓人質疑他另外兩方面的能力。此一事件明顯對李顯龍的威信傷害很大;二、新加坡立國迄今逾半個世紀,招牌的治國之道即威權政治,優點是效率高、競爭力強,缺點是對人權與自由造成的傷害,後者一直受到異議人士的質疑與反對,如今站出來挑戰的是同樣來自第一家庭的李顯龍的弟妹,甚至曾任新加坡電信總裁、現任新加坡民航局董事會主席的李顯揚還公開表示,因擔心受到來自公權力的壓力,他已決定去國。此事如果成真,很難想像新加坡的威權政治何以為繼;三、新加坡的接班人問題。當年李光耀將權力交給吳作棟,明顯的只是藉此過渡,但由吳作棟到李顯龍,已可以看出李光耀接班人的能力跟他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之上。換言之,也就是「家天下」的模式恐怕也難以為繼了。看來,李顯龍將面對的,是相當複雜而又高度挑戰的未來。
再換一個角度,無論對李顯龍及新加坡而言,更大的麻煩與挑戰恐怕還不是這些眼前的近憂,而是兩個更長期的遠慮。
一、兩大之間難為小的窘境將愈來愈難以迴避。李光耀所以能將一個蕞爾小島在不到半個世紀發展建設成一個鶴立雞群的發達國家,除了因他本人具備卓越的政治家才華外,還靠兩個形勢或條件:一是在中美兩大之間優遊逢源;二是新加坡天生俱備的全球最優的地緣戰略地位。如今,看來這兩個形勢與條件都在變化之中。
隨著中美兩強在西太平洋的博弈日漸升溫,新加坡明顯地作出了選擇。自從新加坡政府積極支持美國重返亞太及力挺美軍巡航南海後,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開始變差。從來對星國友好的中方官員與官媒多次批評新加坡的立場與作為。去年11月,還發生了九輛新加坡裝甲運兵車在香港海關被扣查事件,這應該是北京當局對新加坡發出的強烈信號。不僅如此,今年5月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峰會,出席的各國領導人眾多,皆為座上貴賓,但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卻缺席了,原因據說是中國方面未發出邀請。對此,西方傳媒以「冷待(snub)」來形容。
中美兩強在西太平洋的博弈形勢明顯的是中長美消,這對一向慣於在中美之間採平衡術的新加坡而言,將會是愈來愈嚴峻的考驗。
二、新加坡的地緣戰略優勢正在快速變化。新加坡地處全球最重要的戰略通道麻六甲海峽之濱,在其東側,是全球第二與第三的經濟體,中國大陸與日本,還有韓國與台灣,在其西側,是歐洲、中東、非洲、印度,東西兩側的海運貨物必經麻六甲,新加坡一貫享有左右逢源之利。
然而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及不再願意繼續受制於美國控制下的麻六甲,近年來已分別在巴基斯坦及緬甸投資建港,並建聯通至中國新疆、雲南的交通及油氣通道,中國另與馬來西亞合作共建在麻六甲海峽之濱的皇京港,凡此均大大降低了對麻六甲的依賴,日後如在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通,那新加坡的地緣戰略處境必將更形弱化。
新加坡是否只能享有半個世紀的榮景呢?留給時間來給答案吧。

聯合/小英的文膽和文喉


2017-07-02 0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6月30日上午在國防大學北投復興崗校區主持三軍六校聯合畢業典禮。 圖/翻攝udn直播畫面



蔡英文主持三軍六校院聯合畢業典禮,儀程中疑由司儀「代唸」國父遺囑,引發爭議。總統府事後澄清,蔡總統當時確有宣讀,司儀則是透過麥克風「同步朗讀」,並非「代讀」。無論如何,這起「總統動口、司儀出聲」的怪事,又創下一個體制紊亂的先例。
日前才有總統文稿小組成員為了競選議員,對外自稱總統「文膽」,並誇耀自己的「台灣國」護照;如今,又有總統該念的國父遺囑,她竟只象徵性地動口,卻由司儀代為發聲,變成了總統的「文喉」。兩件事,都顯示府方行事踰越,缺乏分寸。
軍校畢典要不要由主席宣讀國父遺囑,並無明文規定。若要宣讀,或許只是視為三軍「傳統」,象徵對國父創建黃埔軍校與中華民國的緬懷與崇敬。蔡總統以主席身分出席畢典,原本可宣讀也可不宣讀;但既然要宣讀,就得符合儀節,而不是動唇做做樣子,讓司儀幫她發聲。
以此觀之,蔡總統若只是動唇而不出聲,或是口讀而心不讀,都難免惹人爭議。事實上,若無總統授意,司儀又豈敢擅作主張,大膽以麥克風的音量壓過總統的宣讀?蔡英文如此不情不願,不論做給誰看,都恐難收攏軍心?一般百姓即使不讀史,光看電視劇也知道,通常只有宦官宣讀聖旨才會「代君言」呀!
這個不知輕重的儀典安排,讓人看到了國家體制的紊亂。從囂張的「文膽」,到突梯的「文喉」,不都是這個國家、這個總統的產物?


聯合/前瞻條例將成國土管理的「太上皇」


2017-07-02 0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下周將在立法院臨時會闖關,民進黨立委日前向行政院保證有信心在7月5日前完成三讀。國民黨團表示抗爭到底。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界對「前瞻計畫」的質疑不斷升高,但蔡總統下令要強渡關山,立院黨團則揚言本周臨時會務必達陣。一般人雖多將議論焦點放在軌道建設,認為內容貪功躁進勢將成為錢坑;事實上,《前瞻建設條例》草案本身也暗藏凶險,在其中置入了「太上皇」條文,要排除既有的國土規畫及都市計畫規範,使前瞻取得國土規畫的上位指導地位。這不僅嚴重破壞法制,更將導致國土利用遭到踐踏。
蔡英文最近才在齊柏林追悼會上提到國土計畫的重要性:「我們已開始研擬『全國國土計畫』,讓國土資源永續發展…我們會持續推動國土復育,讓比較敏感或遭受破壞的土地休養生息…」。「全國國土計畫」是國土利用最上位的指導,但檢視其前身──內政部甫頒行的「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許多內容竟配合前瞻計畫大開方便之門。國土計畫若為了配合前瞻而放寬標準,包括執行面的都市計畫、環評等機制均任由政府以前瞻為名任意僭越,這將是國土管理的一場大災難。
國土計畫法》立法過程超過廿年,原本期待施行後能逐步建立國土永續利用常軌,如今執政當局卻為了僅為期八年的前瞻計畫,不惜背棄國土保育、永續利用的承諾。尤其,前瞻計畫以《前瞻條例》為「特別法」凌駕國土法規,勢將造成國土管理的大混亂。
以前瞻計畫中的「綠能建設」為例,修正全國區域計畫中點明:現行各類再生能源因多由民間參與,分散式設置並不能配合區域用電需求,且長距離輸電易造成電力流失。由於民間投資無法指定設施設置地點,其土地取得可能涉及環境與地質敏感地帶,因此「…風力及太陽能等綠電應妥為考量區域環境及用地供給」。簡言之,其主張綠電配置要交由政府主導。
本來,依照國土計畫的考慮,綠電及太陽能的設置區位應先經過評估,按部就班地在區域供應考量下擇地設置。事實上,對照各地的「風光計畫」,在綠電躉購價格的重利誘惑下,各地不顧區位、土地屬性「搶地種電」,亂象四處各見,早已悖離區域計畫及國土計畫的理念。
以桃園的「千塘之鄉光電綠能計畫」為例,政府為了拚業績,竟想「染指」三四○口已指定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的埤塘。其手法,包括透過修《濕地法》取得「種電」的法源,全然不顧該法奮鬥廿餘年才三讀施行,及濕地對國土保育的重要意義。如此一來,與蔡英文推動國土復育的口號完全相背。
在前瞻計畫中,規避環評的作法屢見不鮮。中油推動觀塘港設置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但中油不顧環差審議還有諸多爭議,也不顧該地有珍貴的天然藻礁,尤其是列一級保育的柴山多杯孔珊瑚,自行高調宣布八月開工。蔡政府反覆強調前瞻計畫要溝通,但心態上卻是橫柴入灶的蠻橫,這個接收站為何不能等環差程序走完再開工?
《前瞻建設特別條例》全文不過短短十一條,粗看之下,並無特別之處。但細看草案第九條:「前瞻建設計畫涉及都市計畫擬定、變更時,必要時,得由上級政府逕為變更…」短短幾句,即可大剌剌破壞實施多年的都市計畫體制。《國土計畫法》正準備翻修強化都計機制,使國土計畫理念能經由都計機制落實,不料前瞻計畫從天而降,先一步破壞。
前瞻條例第十條,也為涉及非都市土地變更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政府的「修正全國區域計畫」剛盤點出占台灣面積九.三三%的非都市土地,高達卅三萬六千餘公頃土地竟然無法管理,甚至還未測量。但前瞻計畫非但不考慮補上這個偌大的國土管理缺口,反而要迴避應有的審議程序。這簡直是在傷口上撒鹽!
「前瞻」不只是「錢沾」,「太上皇條款」的出現,更將成破壞國土管理機制的惡魔。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馬家輝/林鄭的第一份差事
.朱宗慶/過程的價值
.葉丙成/台灣好教學,改變亞洲課堂風貌!
.王文華/「休耕」,為了「深耕」
.嚴震生/技術官僚:瀕臨絕種的動物
.葉銀華/台灣股市的問題在哪裡?
.李清志/橋下大叔的城市改造










王健壯/當審議民主碰上代議民主


2017-07-02 03:43 聯合報  王健壯

蔡英文總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許正宏/攝影



雖然功過是非仍須留待他人評說,但蔡英文政府在短短一年內就完成公教年改大業,確實證明她有改革決心。
但改革成功並不代表改革方法正確。蔡英文改革年金的決策程序分成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總統府成立年改委員會這個外掛組織,第二階段由憲法權責機關考試院研擬年改法案,第三階段由立法院審議試院版與年改會版本。
由總統府主導的第一階段,不但召開了廿次年改委員會議,也在全台分四區開過座談會,以及一場由總統主持的大型國是會議。也就是說,第一階段的決策模式,在形式上很明顯帶有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的特色。
就憲政體制而言,本來應主管公教年改的考試院,其憲法權責在第一階段即被總統府的年改會取而代之。及至考試院接棒進行第二階段程序後,由於試院版的改革輻度較小也較緩和,卻被副總統痛批毫無科學根據,民進黨立委更是未審先罵,罵考試院放水根本是在演戲。
也就是說,形式上主導第二階段的考試院,雖然具有權責機關的憲法地位,但在第一階段被視為路人甲,第二階段又因為部分改革內容未與年改會唱同調,而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考試院淪為年改邊緣角色的窘境,在立法院主導的第三階段愈發凸顯。居國會多數的民進黨團,在立法過程中棄試院版如糞土,試院版之於民進黨團,衹是法律草案的一個框架,至於框架內之關鍵內容,立法院的最後決議幾乎無一處與試院版相同。
立法院與法律提案機關的看法不盡相同,可視為憲政常態,這是權力分立卻制衡的當然結果,考試院雖不滿意但衹能接受。然而,主導第三階段的立法院,不但推翻了第二階段的試院版,連第一階段的年改會版,也被立法院大幅修改。也就是說,國會最後立法完成的年改版本,框架是試院版,多數內容是年改會版,關鍵內容卻是民進黨黨團版。
黨團版凌駕年改會版,引發了一個疑問:年改會版至少在形式上可視為審議民主的產物,而由黨團主導的最終版本,卻是依循代議民主程序的結果。既然結果如此,當初又何必要費時費力搞什麼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何不從一開始就依循代議民主的憲政程序進行年改?
其實,這個疑問不難回答,因為這就是蔡政府執政至今一以貫之的決策模式:所謂參與民主或審議民主,祇是形式,祇是包裝,衹是過場,年改、司改如此,一例一休、前瞻計畫亦然,都出於同樣思維,也都進行同樣程序。也就是說,在有爭議性重大政策決定前,蔡政府雖然在形式上採用了較具進步意義的審議民主決策模式,但在審議民主與代議民主之間,蔡政府卻缺乏妥適接軌的規劃。
以致於雖有審議民主之形,但不管開過多少次委員會、座談會、公聽會或國是會議,也不管與會人士提過多少可行的意見方案,但最後不是依行政機關原案一字不改執行,如前瞻計畫,就是放任國會多數黨獨斷獨行,如年改方案,而讓以擴大參與為名的審議民主或參與民主,不但效果落空,更徒增社會對立與紛擾。
年改的決策教訓是:代議民主與審議民主會有對抗衝突,蔡總統如果不能在這兩種民主之間找到接軌模式,以後就別再玩這種一場遊戲一場夢的假民主;誰會願意當假民主的道具?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