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564/web/◆ 聯合報社論/多準備四年,賴清德滿腦子仍只有抗中牌
◆ 聯合報黑白集/陸團開放的雙欺罔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電動車 採跳蛙戰略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電動車 採跳蛙戰略
2023-11-07 04:26 經濟日報/ 社論
裕隆企業與鴻海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鴻華先進,推出數款新型電動車。 鴻華先進提供
裕隆企業與鴻海(2317)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鴻華先進,推出數款新型電動車,並且已獲得國內8,000輛訂單,將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開始交車,消息傳來,國人莫不興奮,相關公司股票應聲上漲。但值此時刻,我們應該從更長遠的眼光,重新檢視台灣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正確戰略。
特斯拉近期發布可抵擋衝鋒槍掃射的皮卡電動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中國比亞迪電動車銷售數量超越特斯拉,躍升為世界第一大電動車品牌,並積極進軍歐洲與東南亞市場。南韓現代汽車日前併購世界機器人龍頭公司 Boston Dynamics,並於印度興建工廠,意圖進軍印度市場,誓言將超越德國福斯,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品牌。
德國政府月前宣布,將不追隨歐盟「民國一二四年(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政策,以確保其汽車工業在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在國內,和泰汽車(豐田在台銷售總代理)正式引進 Toyota Mirai 氫燃料電池車,並宣布將在台灣開始建置加氫站,並將於今年第4季引進氫能電動巴士,引起車壇大震撼。
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長期一直有個錯誤迷思,認為推動電動車輛(包括電動巴士、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可以節能減碳,對於民國一二四年(2035年)淨零碳排、民國一三九年(2050)碳中和的國際共識目標,可以做出正面貢獻。然而依據美國能源部直屬的Argonne 國家實驗室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即便在美國,鋰電池電動汽車沒有比燃油車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其實,鋰電池電動汽車是否可對減碳做出貢獻,須視一國發電能源結構配比而定,在台灣,80%發電倚賴化石能源,因此鋰電動汽車所耗用的邊際電力,百分之百來自化石能源發電,故雖於都市空汙有所助益,但對於淨零碳排並無任何貢獻。
汽車是一個工藝複雜、銷售與維修困難的產業。電動車的問世,是否可以讓全球汽車市場與品牌出現洗牌效應,迄今仍是未定之天,傳統車廠擁有龐大的工藝技師與銷售維修渠道,這些都是新型電動車發展廠商無法於短期內追上的障礙門檻。
設計一部電動車,與大量製造品質精良電動車,是兩件事;能製造出品質精良價格具競爭力的電動車,與全球布局、銷售、維修,又是另外一件事,而後者對於台灣企業而言,是一項甚難克服的重大挑戰。
台灣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手機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可是台灣資通訊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卻從來沒有以自有品牌銷售成功的案例,可見跨國銷售渠道布建之不易。由此可以推論,台灣在國際市場大量銷售鋰電池電動車的成功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
台灣在電動車產業,除了代工生產及重要零組件廠商加入國際知名品牌供應鏈,還有什麼機會呢?發展新型氫燃料電池電動車,可能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跳蛙戰略。
氫燃料電池車輛不似鋰電池電動車,不但不會產生碳排放問題,是一種完全清潔的解決方案,而且氫氣的來源不似鋰礦有時而竭,可以取之不盡。國際上現階段已開始推出試用版氫燃料電池汽車,但距離大量商品化生產、成本降至消費者可以接受、廣泛布建氫加氣站,估計尚需要十至15年時間,而這個空檔期,恰是台灣可以與國際品牌企業比肩發展與培育競爭力的大好時間。
台灣雖然曾經是特斯拉電動車最早研發與生產的基地,可惜當時大型廠商及政府產業部門並沒有積極反應,抓住商機,徒然將鋰電池電動車商機拱手讓予美中德日等大型國家。於今之計,正確的戰略便是早期加入下一場賽局,傾工研院等國家重要研發機構之力,積極開發氫燃料電池新型能源車關鍵技術,儲備充足糧草,協助台灣產業打好未來一場國際競賽。
睿智的戰略應該是放棄過往錯誤,追求下一道天空即將出現的彩虹。期待經濟部、環境部,積極結合產官學研力量,擬訂時程,紮紮實實地大步邁進,爭取下一場國際戰役的勝利。
聯合報黑白集/陸團開放的雙欺罔
2023-11-07 03:46 聯合報/ 黑白集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明年春節前會宣布團客赴陸禁令相關細節,已和旅行業談妥事前準備事宜。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指出,旅遊業者這三年受傷很深是該趕快開放,讓產業都恢復元氣。圖為桃園機場準備出境的旅客。記者季相儒/攝影
歷經三年多禁令,交通部終於宣布明年三月起開放組團赴陸旅遊,同時也會限量開放陸客團來台。此一決定,一如當初禁令,都充滿濃濃政治味。蔡政府的決策,永遠以自身利益為先,而非著眼人民需求。
兩岸旅遊互拋禁令,遠因是蔡政府上台後關係急凍;近因則是新冠疫情,蔡政府以防疫為由禁止民眾組團赴陸。但疫情早已解禁,政府卻遲不開放,堅持以「對等開放」為前提。這就是拿人民需求和業者權益當籌碼,形同殘民以逞。
最近發生民眾赴新疆旅遊發生一死三傷車禍,禁令導致民眾赴陸旅遊權益無法保障,再引發非議。尤其,逾六千名觀光業者日前席開六百桌,高調挺侯友宜,這才是蔡政府讓步主因。主要算計,仍在選票。
歷經兩岸關係急凍和疫情,旅行業者苦不堪言,這回敢「逆鱗」反綠,也是走投無路。但交通部讓步,卻把時間拖到明年三月,讓業者漏掉跨年和春節商機,仍顯為德不卒。更別說,所謂「同步接待大陸團」,也許淪為「嘴巴接待」。
事實上,開放赴陸旅遊時間選在大選之後,屆時若仍然由民進黨執政,政策是否又會縮水甚至走回頭路,殊難逆料。若民進黨敗選,政黨再輪替,兩岸旅遊屆時必可順勢開放;蔡政府此時畫大餅,更顯欺罔。如要釋出利多,當下就可開放,何需等到明年?
聯合報社論/多準備四年,賴清德滿腦子仍只有抗中牌
2023-11-07 04:34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賴清德競選辦公室提供
美國總統拜登將在亞太經合會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晤面,兩國軍方也展開接觸。美中尋求對話,有利降低俄烏及中東戰爭風險蔓延;而突兀的是,賴清德最近卻一反其先前的和平保台訴求,開始鼓吹抗中保台。他號令全黨砲轟藍委阻撓潛艦國造案,並公開聲稱最樂見「藍白合」的是中共,他還指控民眾黨讓陸配進立院將危及國家安全;他的思維,仍卡在抗中保台。
賴清德此刻高舉抗中大旗,是認為拜習二會將危及台灣,或憂心自己選情受到藍白合衝擊,因而搶潑紅漆醜化對手。若是後者,則未免太不擇手段,就算搶救了眼前選情,恐將犧牲日後兩岸關係修復的空間。尤其可議的是,他在拜習會前製造噪音,不怕此舉影響美台互信?
民進黨不斷消費兩岸關係以鞏固政權,其代價,已高到犧牲台灣的防禦縱深。美中願意透過對話管控風險,讓兩岸關係在緊繃的地緣政治中得到舒緩機會,這卻非民進黨所樂見。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處長孫曉雅說,美國正尋求跟中國大陸對話交流,歡迎台灣總統參選人能與大陸官員有更多接觸。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羅森柏格最近三度來台,也將「不支持台獨」與「支持兩岸對話」相提並論。美方態度,比起四年前力挺蔡英文連任,已有巨大的差別。最近歐盟外長也對北京表態,堅定奉行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國際社會仍對中共保持高度戒心,但在個別議題上,已轉向透過談判解決分歧。
換言之,賴清德只說「沒必要宣布台獨」,是遠遠不夠的;若要維護現況,他得拿出與北京對話的本事。但賴清德捨此而不為,一遇朝野政治角力,他便祭出抹紅抗中手法;彷彿除此之外,他腦子裡別無想法。賴清德發豪語,說「與國際民主同盟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現況」,但綠營卻不斷對兩岸經貿、旅遊設路障;在幾名候選人中,他其實最脫離國際現實。
賴清德一方面自稱參選是為兩岸和平而來,另一方面,他又不時高舉反中旗幟,顯示其言行不一,因而遭網民譏諷「草包不住謊言」。賴清德說大學生服兵役不必上前線,國防部長卻稱可能須支援戰鬥部隊;大學生追問兩岸是否會開戰,他只能跳針重複「備戰才能避戰」的老套。賴清德聲稱將與國際協同「不戰屈人之兵」,但大國避戰靠對話,他有對話能力嗎?
當台灣盟友正試圖與中國恢復對話,賴清德卻拖著國人,要去走抗中獨木橋。更糟的是,國際社會與我方國安會都認為解放軍短期內不致攻台,但賴清德卻編出「魔鏡說」,來煽動亡國感。他以為,只要打仇中牌,就能勒索那六成想要下架民進黨的民意,這是多醜惡的心機!
蔡政府拿著抗中保台作幌子,掩護官員貪腐、圖利黨私及社會不公。賴清德不僅毫無對策,更對此視若未睹,才會以為「抗中」仍是他的選舉王牌。民眾不滿綠蟑螂把持疫苗、雞蛋和能源大餅,賴清德卻要民眾拿出證據;大學生質疑社會住宅紙上談兵,他要求提問者看蔡總統卸任時的進度;當人民批評民進黨完全執政卻不斷政策跳票,賴清德又推說國會是跨黨派。如此廢話連篇,證明他無能收拾蔡英文的爛攤,只能搬抗中保台來提油救火。
賴清德四年前就意圖爭奪總統大位,但多了四年的準備,他的綜合領導表現仍是不及格。他的支持度的天花板,正是蔡政府執政無能所設下的,但他毫無突破的能力,最後只好繼續打抗中牌。要挽救這盤死棋,無法指望賴清德,得靠藍白兩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