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經濟/化解治理危機 要拿出政策牛肉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主席之爭的「三不」前提
.聯合報黑白集.強盜的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治理危機 要拿出政策牛肉





經濟/化解治理危機 要拿出政策牛肉


2016-07-18 01: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任即將屆滿兩個月,但上任以來政策推動和近來發生連串事件,已嚴重衝擊社會人心,對政府執政乃至國家安全均構成極為嚴厲挑戰,民調顯示閣揆林全的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雖然民眾對蔡總統的信心和支持度並未明顯受衝擊,但如不及時面對新政府的治理危機,尋求妥適對策,扭轉形勢,一旦人民對政府信心動搖,執政基礎撼動,則後果將十分嚴重。
在非經濟問題方面,520以來兩岸關係「冷對抗」,以及最近雄三飛彈誤射事件、電聯車爆炸案及國際仲裁庭對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等,不僅造成社會人心動盪,也暴露出政府治理的盲點,尤其是國安團隊在訊息掌握及應變能力上的種種缺失,讓人擔憂新政府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及能力,來面對在國防、兩岸、外交上紛至沓來的挑戰。
在經濟問題方面,新政府面對的質疑更是排山倒海而來:重啟核一廠一號機、開放含瘦肉精美豬、強制金融業提撥天使基金、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恢復勞工七天國定假日及推動周休二日「一例一休」、「亞洲矽谷」計畫遭新創界重批而緊急叫停等等;一連串的爭議,讓「最會溝通的政府」變成「最會轉彎的政府」;「解決問題的政府」變成「製造問題的政府」;林全內閣聲望節節下降,府院黨為「搶救」林內閣,不斷建立新溝通平台,增加各種溝通會議,因而被嘲諷為「最會開會的政府」。
更讓人擔憂的是,社會對立的氛圍不斷升高。因為新政府以全面妥協方式處理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讓勞工抗爭受到鼓舞,逐漸蔓延。華航企業工會、台鐵工會已跟進展開抗爭活動,政府同樣是以全面讓步收場。接下來還有華信、台電、中油員工等可能群起效法;民間的長榮航空已有1,500個空服員加入桃園市職業工會,距抗爭門檻愈來愈近。一旦勞工抗爭風潮湧現,勞資對立將成為台灣經濟的頭號殺手。
企業界和政府的對立氛圍,亦前所罕見。勞動部恢復勞工七天國定假日,七大工商團體聯合宣布終止與政府及勞方所有協商,迫使政府妥協推動周休二日「一例一休」,結果又開罪勞工,新政府兩面不是人。還有,為推動年金改革的「年金改革委員會」,每週例會幾乎成為不同利益代表互嗆及宣洩情緒的場合。再加上立法院推動轉型正義各項立法,也升高藍綠對抗;整個社會的感覺就是節節上升的紛亂和不安。
政府多事之秋,反映的正是治理的重重危機,也是蔡英文總統領導力的嚴苛考驗。我們認為,值此社會人心動盪不安,新政府首要之務,就是要有安定民心的積極行動;蔡英文必須針對政府領導統馭及改善治理方式,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做法,同時,也應考慮在適當時機發表政策性談話,安定人心,讓大家可感受到新政府有能力撥亂反正,引導國家步上正軌。
當前治理亂象很多是前政府所留下、未妥善處理的結構性問題,推動改革勢所必然,惟改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為制度改革可能激化不同群體間的矛盾與衝突,新政府固然不能因為改革引發的各種亂象而退縮,但也需有足夠的智慧及圓融手段,來排除改革的阻力,不遭到反噬;這也是新政府必須克服的關鍵挑戰。
新政府最重要的責任,是要照顧人民的生計。化解「亞洲矽谷」爭議,讓五大創新產業順利上路,固然重要,但五大創新產業是未來式,可以照顧到的也是少數人,和扭轉當前台灣經濟困境、解決薪資倒退及縮小貧富差距等社會期待,關聯性不高,所以,新政府要儘速拿出讓多數人有感的政策牛肉,這是最現實的問題,也是檢驗新政府治理成效的關鍵;蔡總統能否抓住民心,就看有什麼樣的政策牛肉了。

聯合/強盜的正義


2016-07-18 01:3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在販奴盛行的年代,西方有些奴隸販子為了表示對自由與人道的崇尚,把他們的運奴船命名為「伏爾泰號」、「盧梭號」和「憐憫號」等。名稱雖然高尚,卻無法美化他們的行為。
在現代社會,假民主或正義之名,進行剝削、掠奪或侵犯他人的事,其實也並不算少。美國明知海珊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卻依然大舉出兵伊拉克;伊斯蘭國在尼斯發動恐攻,不也是假藉「真主」的旨意?海牙常設仲裁法院並非聯合國屬下機構,卻像模像樣地作出南海仲裁,不看太平島一眼,即「指島為礁」。美國不加入《海洋法公約》,卻叫別人遵守該公約的判決。
在黨國不分的年代,國民黨因一黨獨大而從灰色地帶取得不少公有資產,如今反成其政治負債,當然應該吐出來。但若說國民黨是強盜,民進黨追討黨產的手段也近乎強盜;試想,民主國家有何法律是專為對付特定對手而訂?何況,目前送審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草案,不是政院版,不是民進黨版,而是綠委葉宜津自撰的個人版。民進黨政府真要追求正義,可以在程序上如此馬虎嗎?
在古代,劫富濟貧的英雄可以稱為「俠盜」,如羅賓漢。但現代民主政治的法制,除了講究動機的正當,不能不講究手段的正當。民進黨要討黨產,弄個黨版或政院版有那麼困難嗎?
再說,台苯原是黨營事業,如今變成綠營大老禁臠,這是強盜,還是正義?粗暴廢掉紅十字會法又算什麼?

聯合/國民黨主席之爭的「三不」前提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記者楊濡嘉/攝影

距明年國民黨主席選舉還有一年的時間,但現任主席洪秀柱早早表態將尋求連任,副主席郝龍斌頻頻下鄉走訪基層,前副總統吳敦義近期亦鬆口說不排除參選。在此情況下,黨內競爭態勢越發明顯,應不致重演今年補選時「一人獨大」的場景。
國民黨主席任期四年,亦即,明年八月選出的新主席,任內將遭遇二○一八地方選舉,以及二○二○中央大選;在國民黨失去政權且政治版圖嚴重萎縮的現實下,其重要性自高大於今年的主席補選。儘管輿論都把焦點放在「誰會參選」,事實上,這場選戰的「過程」與「結果」可謂同等重要。國民黨如果還是在選舉中惡性自相殘殺,不論選出誰為主席,恐怕都將走上分崩離析之路。
洪秀柱去年曾想參選總統,卻遭「換柱」之痛;吳敦義一直有問鼎大位之心,卻臨陣猶豫。兩人都必須自問且表明:爭取主席是為凝聚政黨,或為角逐總統而預為布局。原因是,主席選戰一旦演為「總統選舉前哨戰」,勢必變成一場赤裸裸的權力爭奪,也使黨內菁英被迫提早「選邊站」。如此一來,主席選舉恐怕只會加深黨內分裂,而不是促成團結。
因此,有意參選主席的人,都必須認知下列三個前提,這也是各方應該遵守的「君子約定」。第一個前提,是勿把主席選戰當成「總統的前哨戰」,而應問:國民黨現在需要什麼樣的主席?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時,外界只看到「馬英九光環」,卻未見當時擔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為穩住國民黨陣腳所做的努力。現在國民黨的問題,就是「想當馬英九的人太多,卻沒有人願意當吳伯雄」,人人只想爭奪權力的光環,卻不願當凝聚黨內力量的魯仲連。
其次,是勿把主席選戰定位為「本土與非本土之爭」。本土與非本土,一直是綠營用來裂解國民黨的手段;遺憾的是,國民黨卻無法在現實和意識形態上整合兩者,而使裂痕不斷擴大。上次主席補選,即具有濃厚「本土非本土之爭」的意味,這種「只問血統,不論政策」的辯證方式,只徒添黨內的衝突。
綠營裂解國民黨的最佳方式,一向是從「本土」與「非本土」切入,為國民黨的內鬥和內亂增添柴火。遺憾的是,藍軍許多人卻甘隨魔笛起舞,忘記自己入黨的目的何在,忘記真正的對手是在黨外而非黨內,忘記參政的目的是在造福社會而不只為奪權。更何況,目前國民黨已萎縮成一個中型政黨,影響力急劇下降;在此情況下,還要自己分裂成兩營對打,自我消損,豈不可笑!
第三,是勿將主席選戰視為「挺柱」或「反柱」之爭。由於大選時的「換柱」風波,導致上次主席補選幾成為藍營「挺柱」與「反柱」之戰,而忘記政黨的大局何在。事實上,這種以人為主軸的選戰不僅格局太小,也讓黨內改革願景、領導能力、輔選策略等重大因素被模糊;而且,個人恩怨之戰,也令民眾厭惡。
洪秀柱上任後,在言行、政策、人事任命各方面皆有爭議,在黨產處理及立院黨團民主化等議題上,也與立委看法頗不一致,因而屢屢出現「黨團與黨部不同調」的現象。無論如何,這些爭議都不宜簡化為對個人的「挺」或「反」,而應視為黨內政策、路線、能力辯論整合之機,這才是積極的面對之道。
政權輪替以來,新政府的表現顯然不若選前承諾的美好,因而遭遇到不少瓶頸。但從幾次民調看來,民眾對蔡政府滿意度降低,對國民黨的滿意度卻未見顯著提升;這顯示,國民黨的在野表現無法獲取民眾認同。明年的新主席產生前,如果國民黨仍不能讓選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國民黨的聲望恐怕還會繼續下挫。主席選戰攸關國民黨能否重新再起,請角逐者作大度的君子之爭,黨員則要作聰明的裁判。

聯合筆記/五二○當天四小時的謎團

.南海仲裁/5人敵160國的法官造法
.蔡英文訓話 擋不住民進黨派系爭奪
.缺暴力基因 溫良恭儉害了國民黨?
.聯合筆記/五二○當天四小時的謎團
.廢房屋稅助炒房 有違居住正義
.重懲醫療暴力 也保護你我
.寶可夢…引爆街頭械鬥?





聯合筆記/五二○當天四小時的謎團


2016-07-18 01:39 聯合報 郭崇倫

在蔡英文發表就職演講後的半小時,接連有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上海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倪永杰,以及廈門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琛,相繼肯定這是蔡英文相向而行的第一步,但國台辦的正式回應,卻是一等再等,從兩點、三點,到四點多。
聲明最後終於來了,是以中央台辦與國務院台辦「兩辦」負責人的名義,內容把對蔡肯定的字眼統統刪掉,而稱沒有講九二共識,是一張沒有完成的答卷。隨後幾天,調子越來越硬,一個多月下來,連原來的三人也都轉為強硬,在訪問與文章中批判蔡英文。
這四個小時當中,對台政策發生什麼變化?
周志懷將近一個月來謹言慎行,連自己擔任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的台研會年會,都沒有出席,近日向友人大吐苦水:「以我長年對民進黨的觀察,有善意怎麼是我的意思呢?我的解讀發言不是亂講的。」
外界猜測,以周志懷對於政策的掌握,不至於在沒有獲得授權下信口開河,尤其此事太過敏感,三人口徑一致,都證明了有上面的意思。部分可能被媒體問到的涉台學者,據了解都收到了類似的三點指示,作為談話要點。
以此事之重大,國台辦必然事先要做狀況推演,根據過去蔡英文的談話、五二○之前兩岸氣氛,甚至是美方傳來的消息,做出研判,提出可能反應,供上面參考。而當天演說,除了憲法,還提到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雖然沒有講九二共識,但是比預判的要好得多,所以有此「喜出望外」的反應。
這原本是針對台灣的回應,比較過去,鼓勵蔡英文能再相向而行,在台北的民進黨大陸政策相關人士第一時間雀躍不已,連連WeChat詢問,想要知道這是不是官方政策,國民黨則從台灣來電責難。
但是在大陸這邊卻炸了鍋,網民謾罵:「養這一群廢物」、「誰是內奸一目瞭然」,學者專家中間也議論紛紛:「對台政策這要怎樣搞下去」;於是「兩辦負責人談話」轉了調子,結果把對台的善意,變成了鐵板一塊死硬的立場。據說這不是出自台辦,也不是中宣部,而是直接由中辦發出來,換句話說,是習近平親自拍板定案的。
這就是大陸的民意怎樣影響決策,也許不是科學的民調,也沒有反映在選票,可以決定上台下台,但是從大至兩岸、南海,小至戴立忍,任何牽連民族主義的議題,都會讓網民情緒發熱,領導人不敢忽視,原來也許認為民氣可用,鼓勵默許這股情緒,但到最後卻騎虎難下,這就是民粹主義的兩面刃。

黃介正/美國總統大選 正式起跑

.黃介正/美國總統大選 正式起跑
.王健壯/蔡英文豈能聞雷聲而不驚
.舒國治/旅館早餐菜色之探討
.王正方/人間動物園
.盛治仁/美國致敬軍人 台灣鬥垮軍人
.嚴震生/大國從來不鳥國際法與國際仲裁
.蘇蘅/網路直播 失衡的私法正義?





黃介正/美國總統大選 正式起跑


2016-07-18 01:44 聯合報 黃介正

今年的美國總統選舉,非典型。民主、共和兩黨初選高潮迭起,無論從參選人特質、初選競爭過程,以及政見辯論中在全美掀起的新民意,均堪稱史無前例;不但美國研究的教授,華府政客以及老經驗的政治分析家,也屢屢判斷失準,常感傻眼。
從二月一日愛荷華州舉行黨團大會起,歷經四個半月的兩黨總統初選結束,有如美國政治嘉年華的黨代表大會,本月登場:共和黨訂於七月十八日至廿一日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民主黨隨後將於七月廿五日至廿八日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集會,正式推舉川普代表共和黨,希拉蕊代表民主黨角逐大位。美國總統大選,正式起跑。
美國選舉投票日,例在「十一月『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第一個星期二』」。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將在十一月八日舉行。本月兩黨的黨代表大會之後,候選人、黨內派系、政黨之間,全國性團體、工會,以至政治參與度高的一般選民(網民),將會一起捲進長達三個多月的美國大選熱季。
美國總統競選期間,自然是內部政治環境波動較大的時段,較長遠的政策規畫將減緩腳步、即將卸任的政務官紛紛跳船謀職、候選人政見爭論、口號滿天;對內的財經社福問題則廣開支票,對外的外交軍事安全議題則寧硬不軟,自然會增加選戰迷霧,也會給國際社會增添整體不確定感。
美國小布希就任總統後,號稱對國內外採取ABC政策:凡是柯林頓的政策一概不再做(All-But-Clinton)。繼任總統坐擁新民意,揚棄前朝政策或改弦更張,古今中外所在多有,也因此我們必須自現在開始,針對兩黨候選人及其國家安全團隊之言行與想法,用心追蹤、分析,進而溝通、影響,方不失先機。
美國為我首要盟友,審視歐巴馬政府現行政策,下任總統及其政策方向之變與不變,至少有美中關係、亞洲再平衡、TPP三者對我影響至深,不可不察。
就美中關係言,歐巴馬政府雖從未採納習近平所稱「新型大國關係」之名稱意涵,然維繫重大國際事務上的合作,盡力與北京減少正面衝突,眾所皆知。撇開競選期間可能的激情言論,兩黨總統候選人對於中國的政策立場發言,均較現政府強勢嚴厲,雙邊關係變化,值得推敲。
就亞洲再平衡戰略而言,歐巴馬政府多年來,尤其在軍事安全方面,沿著西太平洋第一島鏈,逐漸部署完整,政策方向持續似可預見。然而,美國如何處理亞洲盟邦間之關係,在朝鮮半島與南海緊張情勢間,維持向美國這個中央基準伍的「看齊意識」,仍待關注。
就TPP而言,歐巴馬促成簽署的十二國協議,能否在卸任前通過,變數很高。至於何時可能新增會員國的第二輪談判,初選期間激揚而起的反自由貿易、民粹浪潮,候選人的分歧觀點,民主黨將否贏回參議院多數,各國對於TPP救經濟的期待是否務實,皆難逆料。
為了國家利益,推估美國下任總統的外交、亞洲與對台政策將如何演變,現在就要開始用功。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