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  聯合報黑白集/中研院能被范雲改名?
◆  聯合報社論/廿元蚵仔麵線的虛浮官僚決策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2021-10-09 00:42  經濟日報 /   社論
鄧振中接受對於我國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他表示這是高標準的協定,比其他傳統貿易協定更重視婦女、中小企業、環境、勞工等權益。 報系資料照/記者胡經周攝影



正式申請加入 CPTPP,是台灣繼20多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然而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在外部因素方面,固然中國大陸的申請無疑讓「中國因素」的隱憂加深,但包含美、日、澳在內的民主國家對於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也逐漸從隱晦轉成公開。雖然第一時間只有日本政治領袖表示歡迎之意,但 9月16日美澳部長級諮商」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也表示雙方支持台灣成為不以國家為前提的國際組織;由於 CPTPP 入會條款開放「個別關稅領域」加入,正好符合此一條件,因此可作為澳洲對台灣申請案立場的重要指標。美國雖非 CPTPP 成員,若能繼續透過這種方式協助「鎖定」其他成員的立場,也能擴大從旁協助的功能。

這些外部情勢正面發展,無疑是台灣的新機遇。雖然可能還不足以完全消除「中國因素」的影響,但相較於過去,情勢已經朝向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問題在,我們有能力掌握這樣的機會嗎?

目前在內部準備上有二大難關,第一是福島農產品進口禁令解決之道,第二是談判團隊的協調與凝聚共識能力。

對於福島問題,日本確實將其列為具體的同意條件,但在歡迎之餘,日方也反覆強調會以嚴格標準來仔細審查台灣的申請。對於福島等五縣農產品及食品禁令能否維持,CPTPP 的規定很清楚。首先,這種當初因為突發風險採取的緊急措施,必須在事發後半年開始定期檢討科學證據是否繼續支持禁令,否則便應該予以解除。

311大地震至今已經歷經十年,台灣是否曾經檢討過證據?假設有檢討,在全球都退場的今日,為何檢討結果是繼續維持禁令?這就涉及 CPTPP 的第二個義務,就是科學評估證據必須公開透明,接受成員國的檢視,而且管制方式要符合比例。既然我國提出申請,理論上表示已經準備好符合這二個義務,因此日本要求台灣分享檢討紀錄、公開科學證據,並且討論完全禁止是否超過必要程度,完全屬於現有成員審查申請案的合理考題,根本不需要列為先決條件。

在此情況下,假設台灣能提出經得起考驗的證據,福島禁令就不再是台日關係及加入 CPTPP 的困擾。但更可能的情況,是證據其實有爭議,完全禁止有過當的問題。這時,禁令退場就成為我國能否符合 CPTPP 義務的期中考。在他國經驗中,對於類似福島禁令的退場安排有多種可能,例如分地區(離福島愈遠愈先開放)、分年度(逐年放寬)及分產品(農產品先、魚產品後),未必只有一刀切的解除方式。然而真正的挑戰可能不在如何開放,而在下一個難關,就是談判團隊的整合及說服社會的能力。

台灣上一次引起重大爭議的經貿談判,就是兩岸服貿協議。最後不但社會說服無效、協議破局,而且還造成重大衝擊。固然
CPTPP 的情況跟服貿協議極不相同,不過目前談判團隊仍有不少參與服貿談判的成員,若能學取教訓最好,但也有重蹈覆轍的隱憂。再者,團隊內部的溝通協調也待整合,最近農委會說要以汽車換稻米,經濟部卻感覺事前不知情,就是一例。事實上,目前 CPTPP 成員中,日本出口汽車但不出口稻米,澳洲出口稻米卻不製造汽車,汽車很難換稻米,再次反映出相關部門整合的不足。

台灣的對外談判,外部情勢看好,卻因內部問題破局,再度出現好事變憾事的結果,希望不要再發生。











聯合報黑白集/中研院能被范雲改名?


2021-10-0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范雲。記者徐偉真/攝影



玩了幾十年,民進黨的政治遊戲仍留在拆銅像、改名的老招,毫無寸進。前不久,促轉會要求拆除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像,連民進黨民調都顯示有五成四民眾反對。現在民進黨把矛頭轉向中研院,逼它改名,說其英文名稱的「Sinica」會讓人誤以為是「中國的」科學院。這完全是胡說。

中研院的外文名稱Academia Sinica是拉丁語,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和對岸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社科院」,絕無混淆之虞。中研院成立於民國 16 年(一九二七年),迄今將近百年,學術地位深受國際肯定;若將它改名,國際間反而會認不得它。

提出改名之議的,是綠委范雲。大家都記得她是「3+11」的幕後黑手,但捅出八百多人喪生的疫情後,她退縮不認帳。以范雲的學術資歷,未必進得了中研院;現在她卻要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力,強迫中研院改名。如此跳梁小丑當家的台灣,不奇怪嗎?

必須一提的是,中研院當初設立是國民黨中評委李石曾提議,蔡元培出任了首任院長;民國 43 年(一九五四年)在台復院後,為台灣栽培了無數學術菁英。中研院百年來學術地位崇高,如今卻是媚俗的綠委逼它改名,這就是民進黨的文化水平嗎?

蔡政府不如先數數自己對台灣學術的貢獻。若嫌不夠,就把中研院打成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吧!













聯合報社論/廿元蚵仔麵線的虛浮官僚決策


2021-10-08 23:4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主計長朱澤民。報系資料照



國際食品和原油價狂飆,主計總處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上升二・六三%,創下八年新高,也是今年第四度突破通膨警戒線。立委擔心通膨影響民生,主計長朱澤民稱這是短期上漲,「今年不會通膨」。為了測試官員對民情的掌握,立委問他蚵仔麵線的價格,朱澤民答稱「一碗廿元」。這個答覆引發立委譁然,也引爆網路討論;大家都在問:全台哪裡找得到「主計長指定」的蚵仔麵線?

以單一商品的價格來考問官員,未必合理;但朱澤民的回答之所以引發熱議,就在於他的認知偏離現實太遠。一碗廿元的答案,可能是朱澤民真的「何不食肉糜」,不知當今民生物價行情;也可能是朱澤民未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及國會答詢的嚴肅性,因而信口開河,胡亂應付立委的提問,致使這段詢答顯得荒謬不已。

正因朱澤民的輕忽心態,也使他辯稱最近物價指數偏高是去年基期低所造成之說,難以取信於民。立委紛紛提醒他:連央行都說物價已是「溫和通膨」,且中國大陸最近發生限電危機及原物料價格上升,全球能源也告急,台灣對國際輸入性通膨必須有所警覺,不要以為可以獨步全球。

內閣官員在立法院備詢時信口開河,在閣揆蘇貞昌的領銜示範下,已經變得越來越隨便。民進黨仗恃「完全執政」的優勢,對執政的責任變得極為輕慢,根本不把在野黨放在眼裡,更忘了執政者要對人民負責。即使立法院成立調閱委員會」,但行政院對於立法院索取的資料,一概能拖就拖,能賴就賴。即連監察院審計部要調查疫苗採購資料,衛福部一句「沒人力配合」就大剌剌擋掉,也讓決策透明化成為虛話。

官員不重視國會、不在乎調查的結果,便出現了不顧法制程序胡亂挪用預算的濫權作為。最明顯的例子是,都要開始發五倍券了,但它追加預算的程序其實仍未完成審議。朱澤民辯稱,這是「緊急狀況」的不得已作法;此話無法言之成理。請問,發五倍券有何「緊急狀況」?五年半來,蔡政府光是用「特別預算的名目,就花掉了兩兆元的公帑,並瞞天過海偷渡各種分贓、補貼及大內宣標案。如此視監督如無物,還自稱「最遵守財政紀律」,真是愚弄百姓到極點。

如今的立法院,連橡皮圖章都稱不上,行政院大剌剌撒錢花錢,事後再找名目報銷。這次五倍券和各式加碼券的設計就是這樣,各部會七拼八湊各顯神通撒錢,哪重什麼財政紀律?政院更吃定立委不敢擋「紅包」的心理,拿人民納稅錢「周周開獎」,來麻痺民眾的不滿情緒。

最諷刺的是,蘇內閣工於這種瞞天過海虛幻施政,卻窮於應對國家的現實危機。蔡政府編了八千多億元的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卻不肯老老實實花錢購買疫苗及治療藥物,最後我們的疫苗多數仰賴民間和外國捐贈,不是民主國家的笑話嗎?此外,台灣要加入 CPTPP,許多產業將受衝擊,政府卻連對策都提不出來。包括蔡總統力推的能源轉型目標,綠能發電今年理應達到十二%,但迄今卻連五%都不到。政府在嘲笑對岸限電之餘,沒意識到自己的能源政策也面對跳票危機嗎?

蘇內閣這種「裝忙」與「瞎吹」的執政風格,堪稱史上最浮誇,民眾的耐性已到了極限,連民進黨人都私下叫苦。蔡總統難道樂在其中,否則,為何遲不更換閣揆?惡劣的是,一個把專業變不見的政府,滿腦子想著黨派利益,想著如何驅使百姓,到底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行舟的文明理解

◆  拜登「台灣協議」是空話?
◆  炒股,亡了大清…/反貪腐爭民主 武昌一擊成功
◆  高官活在平行時空 庶民經濟無望
◆  紓困條例退場前 應增接種救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行舟的文明理解
◆  基本工資調漲 生活無虞?
◆  團結做不到 如何樂當世界人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行舟的文明理解


2021-10-09 00:25  聯合報 /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潘襎



遠古文明裡的船隻,從獨木舟、竹筏渡河開始,擺渡於河川兩岸,逐漸發展為長江大河的運輸工具,最終跨洋遠征,運輸貨物、軍隊,成為改變人類文明發展的最大型交通工具。

台灣最具海洋意識原住民是達悟族,馳騁於大海的船隻雖稱獨木舟,其實已經使用多達二十幾片木板拼接而成。台灣先民冒死橫渡黑水溝渡海來台,目前停放在安平港的「台灣成功號」再現鄭成功率軍抵達台灣時的船隻原型。

船在人類文明始源上具有鮮明記憶,並非工具性目的,而是關係著族群繁衍與否的嚴肅議題。兩河流域蘇美人造蘆葦船,水神夢告國王預先搬運糧食、動植物與攜帶族人上船躲避洪水,子孫因之繁衍,《聖經諾亞方舟故事原型或許出於此。希臘、瑪雅文明都存在大洪水神話。中國古代有大禹治水故事,只是他受舜之命治水。人因獲罪於天,故天降大雨毀滅萬物,不論兩河流域或者聖經故事,船隻的發明並非人類長期與自然格鬥的需要,而是依據神的指示創造而來。

船改變人類文明的交流史,日本遣唐使節,廿次渡海十五次完成使命,不少人葬身大海。古代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維京人從紀元八到十一世紀,出沒於北海、地中海、黑海各地,紀元一千年左右甚而到達北美紐芬蘭島。這場漫長的生存競爭史,在動漫《北海小英雄》上面,維京人小威透過機智化解危機,文明衝突成為一場美的際遇。

一八○七年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發明蒸汽機明輪船,航行於哈德遜河,船隻成為內陸交通重要工具。英國畫家透納在一八四○年描繪〈奴隸船〉,控訴奴隸貿易下集體屠殺奴隸詐領保險金事件。船堅砲利是帝國主義給中國帶來的痛苦回憶,一八五三年美國海軍准將佩里率領軍艦闖入江戶灣,敲開鎖國大門,終止了江戶兩百餘年和平歲月。一八六七年美國商船羅妹號在台灣南端遭遇船難,船員避難斯卡羅領地被梟首,成為異文明遭遇時的一場悲劇。橫渡北大西洋的鐵達尼號、一九四九年撤台的太平輪,都造成一千五百餘位乘員死亡。

船在現實世界裏連接河川、大海,溝通或者降伏對方。在幽冥世界裡,埃及《死者之書》的船隻載著亡者進行死亡之旅,但丁《神曲》上則有卡龍擺渡於冥河,只要繳交船費,就能讓驚慌的幽靈得以安渡地獄彼岸。人類面對未來焦慮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太空船穿梭於廣大無垠宇宙找尋外太空文明。

日本《百人一首》曾禰好忠歌謠:「舟渡由良河口,失其槳,行蹤飄忽,如戀情之旅。」戀愛如行舟而無槳,一出由良河口,河流加速,心情不安。文明際遇或許如乘舟戀人,水流快速,無槳可掌,前途難以名狀,有的發展為怨偶,有的則邂逅良人。中文世界裡大家常用「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期勉賢人掌舵,方免全體覆滅。小至渡船,隱喻戀情,大至國家任才、文明邂逅,只有相互理解,才能締造美好願景。













拜登「台灣協議」是空話?


2021-10-09 00:34  聯合報 /   王高成/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教授(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左)五日在白宮被問及共機擾台等問題時表示,他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同意遵守「台灣協議」,習近平不能做遵守協議以外的事。但拜登並未說明何謂「台灣協議」。(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被媒體詢問台灣議題時,突然提出所謂的「台灣協議」(the Taiwan agreement),表示此為他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次通話時所同意的內容,習近平也不能做遵守協議以外的事。到底「台灣協議」為何,引發各界的一番揣測。

面對外界的質疑,白宮終於有了正式的回應。白宮發言人莎奇六日向媒體澄清表示,拜登上次與習近平通話強調,美國是根據《台灣關係法》處理對台關係,美國會恪守對台承諾。原來拜登口中所謂的「台灣協議」(這已是他第二次提此名詞),就是《台灣關係法》。

由此名詞風波可看出美中台關係幾點意義。首先,前次拜登與習近平通話時,台灣議題果然又成為兩位領袖不可迴避的議題,北京當局總是強調,台灣問題是美中關係的重中之重,在每次的美中高峰會議中都會主動提及,此次也不例外。尤其是半年來兩岸關係緊張,中共軍機艦不斷擾台,美中兩國領袖必然就此一議題交換意見。

其次,拜登對於美中關係顯然不夠熟稔,他已兩次提及「台灣協議」此一名詞,但是此協議並不存在。美中之間真正協商通過關於台灣的協議只有三項公報,但並未簡稱也很少有人稱其為台灣協議。而白宮居然出面澄清拜登口中的台灣協議是《台灣關係法》,該法是美國自己訂定的法律,並未經過中美協商,北京也從未接受過,怎能視為美中間的一項協議?拜登如此用語隨便,又對美中台關係不夠專業,台灣要將自己的安全置於這位領導人手中,恐怕要捏把冷汗了。

第三,既然拜登所謂的台灣協議是《台灣關係法》,那只能約束美國自己的行為,中國是不認帳的,則拜登所說的「習近平也不能做遵守協議以外的事」,根本就沒有法條根據,也不能落實。如果拜登在通話中向習近平提出關切北京持續對台軍事施壓的事,希望北京能有所收斂,習近平當然也不會同意了。如此拜登對於媒體的說法根本是空話一句,台灣及各界還能當真嗎?也難怪在拜習通話之後,中共近日又接連派出更多數量的軍機對台施壓。

第四,美中之間真正具有的協議是三項公報,其內容奠定了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承諾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議題,則華府可以降低對台軍售的質與量。如今台海情勢緊張,從北京的觀點是因為台灣民進黨政府捨棄九二共識,華府也在淡化其一中政策的內涵,所以加強對台武力的威嚇。拜登政府如欲緩解台海緊張的情勢,不能只著重《台灣關係法》,還得回歸美中三項公報的內涵,否則再多的美中領袖對話都無濟於事。

拜登上次與習近平通話,顯然是談到了台灣議題,但美方的說法也不令中方滿意,以致習近平婉拒了與拜登在 G20 的高峰會議。但是拜登顯然很想與習近平舉行高峰會,或許是為了國內經濟發展而欲緩和外部競爭,近日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又與中國代表楊潔篪在瑞士舉行協商,此舉是否代表對於中國的政策將有所調整,值得我方密切注意。














炒股,亡了大清…/反貪腐爭民主 武昌一擊成功


2021-10-09 00:33  聯合報 /   周永璋/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理事長(新北市)
孫中山。(圖/取自維基)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孫中山領導革命,終於在宣統三年辛亥八月十九日武昌首義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成功,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孫中山曾說:「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還要遲一年半載」。川漢鐵路收歸國有,並非單純,是清朝官派挪用公款炒股失職案。清朝任命的川漢鐵路駐上海經理,竟拿修建川漢鐵路的股金二百五十萬兩炒股,最終橡膠股價暴跌血本無歸。

主因一九○八年美國福特汽車發明第一台 T 型車,迅速席捲大眾購買潮,造成輪胎需求暴增,也造成至一九一○年橡膠價格上漲六倍之多。整個上海掀起瘋買橡膠股。至一九一○年七月國際橡膠產量增加,價格崩跌,股票無量狂跌,上海資本市場哀鴻遍野。清官方任命之經理挪用炒股,清政府難辭其咎,這是中國第一次股災金融之大亂民營高層卻隱瞞,大清擬收回股票國營,不願承認虧空讓國家賠償,引發民間不滿,革命黨及民間聯合組成「四川保路同志會」。

宣統三年因鐵路國有案,川人反對最烈,四川總督趙爾豐下令鎮壓,民怨沸騰,當天同盟會員用木片製成水電報,投入錦江,傳警各地。清廷派鐵路大臣端方赴川查辦,並令湖北新軍隨行,復為維持兩湖地方安寧,派調新軍出防。

湖北新軍步隊共有一萬六千餘人,調離武昌者近半。因原效忠清軍、保持中立者與革命黨人各占三分之一。此次調動後駐防武昌革命黨人尚有三,五九五人(為原革命黨人的三分之二)。此調動相對的也打亂削減了革命軍的戰力,所以說因四川鐵路國有案造成武昌起義形勢大好,並不完全正確,因為革命軍滲透在各兵營數相當平均,人數上原來就和清軍旗鼓相當。

革命軍能在兩日光復武昌、漢口、漢陽,主要因革命兩大組織文學社共進會,於武昌起義數月前合併,一律稱為武昌革命黨人」,並組建起義領導機構起義總指揮部,指揮統一,同心協力,眾志成城,將起義時間訂為辛亥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國曆十月六日),雖然中途事洩,發難日變動,以及調動支援四川諸因素,攪亂布陣,但任務目標行動準則已胸有成竹,況且名冊被搜,清按冊捕抓,風聲鶴唳,退無可退,起義必須孤注一擲,猛虎出匣,乃一舉成功。

軍事專家蔣百里評價武昌起義「歷次革命皆由外鑠,其勢不堅,而武昌大革命由內而外、下而上,其成功非偶然也」。這些「反貪腐、反欺凌、救國家、爭民主的民主先驅、先烈先賢的拋頭顱、灑熱血必將永留青史,為世人所緬懷。  













高官活在平行時空 庶民經濟無望


2021-10-09 00:28  聯合報 /   何素娟/公職退休(台中市)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日前在立院被質詢時表示,蚵仔麵線一碗20元。記者季相儒/攝影



立委質詢主計長物價上漲影響民生時,問蚵仔麵線一碗多少錢,主計長答廿元,跌破眾人眼鏡。看來實在是距離群眾太遙遠了,高官們好似活在平行時空中,無感無知也麻木不仁。

昨日清晨住家不遠處路口,一滿頭花髮婦人推著滿車沿街撿拾來的廢紙箱及寶特瓶,一個不留神,腳踏車上掛滿廢紙箱及塑膠袋散落,我幫她撿拾並捆紮後,婦人稱謝後離去。

事實上,疫情期間大台中隨處可見沿街撿拾破爛的中老年人,火車站前台灣大道、地下道,及寬敞火車站內隨處可見街友睡臥,這是近年少見現象。

上月去台北,回程在北車與轉運站四周覓食,看到更多街友或坐或臥,首善之區尚如此,走訪台南、高雄市區商家不是大門深鎖,就是門可羅雀,其他偏遠地區庶民日常生活與經濟壓力也就不言可喻了。台灣經濟已呈兩極,大企業訂單滿載,小店家與庶民經濟每下愈況,嗷嗷待哺,讓人看了深感無助與無奈

台灣經濟成長率容有不錯表現,但物價不斷上漲,貧富差距擴大,薪資所得及退休族群,特別是年金少的勞工朋友,區區所得早被通膨吃盡,小店商家也都不堪負荷;即使政府發放五倍券,敢問區區五千元,能為升斗小民帶來多少助益?

適值我們國家慶典,民眾面對實質通膨與生活壓力,只怕更勝共機擾台的震撼與影響;蔡政府如果以為降低疫情管控,民眾藉假期出遊,台灣經濟就撥雲見日,那就大錯特錯了;執政高官千萬不可自以為是,不知民間疾苦。

主計長一碗蚵仔麵線廿元,只說明蔡政府高官仍高高在上,坐享雲端,與我們一般民眾處在平行時空,讓人既感遺憾又覺無奈。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當年勝布希入主白宮,說了句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台灣面對各種內外衝擊與環境變化影響,整體經濟如何,主計長、財經首長再清楚不過。當知庶民經濟無著無望,可是要喪失政權的。

慶祝國慶,希望來年,台灣經濟有一番新氣象,庶民生活能夠獲得改善提升,才是正辦與硬道理。














紓困條例退場前 應增接種救濟


2021-10-09 00:27  聯合報 /   江一豪/律師(新北市)
立法院審查紓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歷經五月確診病例的大規模爆發,新冠病毒防治在國人共同努力下漸有成效。告別疫情蔓延時的緊急狀態,此時檢視《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紓困條例),將陸續通報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一併納入思考,展望後續的修法方向,應是適當的時機,也有其必要性。

紓困條例第七條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此一近乎空白授權的立法模式,遊走在違反法律明確性授權明確性的邊緣。在新冠流行初期,受限於認識有限且疫苗尚未研發完成,該條規定或許有正當性;但隨著對疫情掌控增加,其合憲性必將持續受到挑戰,尤其指揮官確曾以此推行引發高度爭議的防疫處置或措施。

如果沒意外,《紓困條例將於明年六月底落日失效,參考釋字第六九○號解釋先例,比照 SARS 疫情過後針對《傳染病防治法》進行全面修正,將必要採行的合理防治手段新增入法,使國人能預見在何條件下應配合防疫,將是重要的法制工作;但如何在退場前,給予疫苗接種受害者妥適救濟,或許是《紓困條例》後也最重要的一件差事。

截至九月底,疫苗接種後疑似嚴重不良事件通報近四千件,其中死亡達八二四件,已跟染疫死亡人數不相上下,民間固已籌組義務律師團協助受害者爭取權益,但後續救濟之路有必須面對的障礙:衛福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修正「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審議辦法),將原本「無法排除」不良反應與接種有因果關係者皆予補償,改為僅對「有相關」及「無法確定」者才提供補償,明確提高申請的門檻,使得補償核准更困難,偏離救濟制度精神。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的制度精神,在於藉對個人補償,以實現監測並改良預防接種副作用的公益目的,且由於疫苗獲得、接種方式及安全評估,均在行政機關掌握中,接種者處於絕對資訊不對等地位,因此有必要將「因果關係不明的不利益歸予行政機關,將舉證責任倒置由行政機關負擔始得免責。更甚者,為防止新冠病毒擴散而產製的疫苗,以有史以來最快速度研發,並採用緊急授權方式上市,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知風險更大,實不該將可能發生不明原因副作用的風險交由個別民眾承擔,因此《紓困條例》中新增較現行審議辦法寬鬆的補償門檻規定,例如沿用舊審議辦法的規定,除非能查明預防接種與不良反應確實無關,否則皆得請求補償,即足資參考

相對於行政院刻正大力宣傳五倍券及總額達八千四百億紓困特別預算,為補償接種受害民眾及家屬,其所需預算並非龐鉅,更重要的是,國家必須展現照顧所有促成群體免疫而成犧牲者的堅定立場,這比官員為個別疫苗掛保證或貿然推斷不良反應與接種疫苗無關的言行,更能提升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並實現社會連帶的理念。













基本工資調漲 生活無虞?


2021-10-09 00:23  聯合報 /   林昭禎/國政基金會研究員(台北市)
明年基本工資月薪調漲至2萬5250、時薪調至168元,調幅為5.21%。記者蘇健忠/攝影



基本工資自民國 96 年(二○○七年)揮別凍結,迄今持續上揚。今年因為出口暢旺,再加上公務員明年調薪三%,所以審議前各界均認為調漲「勢不可擋」,結果也一如預期,漲幅創蔡總統任內新高。過去十四年間十四度調漲,多數受雇者無感」,甚至憂心會造成失業率攀升,為何當局要年年漲?

基本工資調漲,怎麼會多數勞工「無感」?以今年為例,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基本工資月薪調漲至二萬五,二五○元、時薪增至一六八元,預估有一九四點二八萬名勞工受惠,時薪則有五十一點一一萬人受惠。但是,實際上目前參加就業保險的有一定雇主之勞工已經達七百萬餘人,受惠基本工資調漲者僅一九四萬餘人,可見有七成三的勞工對此無關痛癢

照理基本工資變動,只對打工族與邊際勞工造成衝擊,儘管基本工資不斷成長,不過失業率僅在民國 98、99 年(二○○九及二○一○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破五,其餘包括去年均維持在四%上下。因此有學者斷言,今年內需產業雖受疫情影響,但在振興券與補助配套的加持下,調升基本工資不致提高失業率。

但失業率未明顯增加的原因,在零工經濟日益普及,特別是景氣差時,老闆為控制成本常會將正職缺改以外包或打工族代替。今年五、六月疫情竄升,市場立馬增加七十九點五萬打工族,而這正是何以需要持續調整基本工資之理由,所以蔡總統才會開出「制訂最低工資法」的競選支票。

遺憾的是蔡總統執政五年,在國會過半的優勢下,仍未見「最低工資法」送出行政院大門;更弔詭的是,當局欲藉調漲基本工資,帶動整體加薪的作法,竟出現全體受雇員工所得增幅低於基本工資漲幅之情形。以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例,根據主計總處統計,當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一點七%,但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審議民國 109 年(二○二○年)實施的基本工資是月薪調漲三點○三%、時薪提高二點三三%,顯然蔡政府需要全盤檢視加薪策略。

調漲基本工資是為了保障弱勢勞工,不因通膨而使其實質所得縮水解決低薪則是要讓企業與員工分享經營成果。比起進行產業升級、推動稅制革新的富民措施,使全民賺錢,用調整基本工資這招達成加薪目的,是既輕鬆又容易迎合大眾。但蔡政府以短期手段解決長期沉痾,治絲益棼,反而讓邊際勞工人數爆增二百萬,且加大貧富差距。

古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終不可得」,勸誡當局不要老想著彎道超車,小心翻車哪













團結做不到 如何樂當世界人


2021-10-09 00:22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季青漫畫



團結、團結、團結!總統年年在國慶慶典呼籲國人要團結,卻看不見成效,團結變成語助詞或空包彈罷了。

蔡總統的國慶文告,從民國一○六年的因為民主、自由、團結而偉大、一○七年台灣獨特堅韌團結起來、一○八年團結人民捍衛民主,至一○九年的團結台灣自信前行。一再強調要國人團結一致,克服種種挑戰。

好像只有人民自發戴口罩防疫情,是唯一成功團結案例,但最後卻被政府收割。口罩成為國家隊,增援外國做外交,對國內採配給購買,還得感謝政府,否則網軍群起攻擊。

現在總統府光雕展演主題台灣人樂當世界人」,跟國慶文告的「團結」字眼,好像就是過場的表演光雕,華而不實。把台灣推向世界化是個議題,台灣為防疫排斥大陸人,小明不能回家,大陸疫苗經過世衛組織認證卻不能進台灣,連德國 BNT 疫苗經過上海代理商入台原本都是不可以的。沒有開闊的胸襟,台灣人又如何樂當世界人呢?

德國總理梅克爾正是用「世界人」觀點治理國家,解決希臘債務、接納百萬難民。台灣政府眼光短淺,只知道抱美國大腿,被強迫買貴又不符合防衛作戰需求的武器裝備,緊隨美國「反中抗中叫囂,更是偏離「世界人」的價值好遠。

總統國慶文告,大家都知道聽聽就好了,團結台灣人不成,改換成樂當世界人也只是空話。不妨先追求「中華」共通二字,讓兩岸民眾共同以中華民族為榮,踏出團結的第一步,才有機會當個世界人。


洪蘭/選擇能被人民信任的政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選擇能被人民信任的政府
◆  馬凱/房價回不去了嗎?
◆  方祖涵/用愛拯救人心的泰德.拉索
◆  王文華/群眾魅力,是福是禍?
◆  楊永明/美國要台積機密 經部說是假議題?
◆  嚴震生/台灣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洪蘭/選擇能被人民信任的政府


2021-10-09 00:40  聯合報 /   洪蘭(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受虐兒要求的只是一個免於恐懼的生活。示意圖/Ingimage



一個好不容易升到督導的社工告訴我她想提早退休,因為工作沒有成就感。她說要把一個家暴的男生送進監獄,需要多次的家訪收集證據,但是男的一出獄,女的又回到他身邊,繼續挨打,令她覺得在做白工。她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好不容易把吸毒又虐待孩子的父母送去戒毒,孩子卻撲上前去抱父母的大腿,不讓父母走。她說,難道孩子不知道自己身上的傷痕就是父母下的毒手嗎?

對受虐者離不開施虐者的原因很多,在此先不談,但是孩子離不開打他的母親是有演化上的原因威斯康辛大學的哈洛Harry Harlow教授曾用猴子呈現了這個現象。

他把一出生的小猴子和一個鐵絲網做的母親放在一起,這個母親身上有一個氣囊,只要小猴子撲到母親懷裡討抱,就有空氣噴出來打牠的臉。哈洛以為這個空氣槍的威力會嚇走小猴子,想不到小猴子卻抱的更緊,越被打,越要媽媽抱。

紐約大學沙利文Regina Sullivan的實驗解釋了原因。她給出生十天以上的老鼠聞一個味道,這個味道一出現,就有電擊來電小鼠。這時小鼠的杏仁核立刻活化分泌壓力荷爾蒙醣皮質醇glucocorticoid)出來,使牠逃離這個味道。但是假如這隻老鼠出生還不到十天,那麼牠不但不會逃避這個味道,反而會「依附」(attach)著這個味道。

實驗者發現小鼠在子宮中是可以分泌醣皮質醇,但是出生幾個小時後,牠的腎上腺急劇萎縮,但十多天後,牠又恢復原狀,可以分泌大量的醣皮質醇。原來這個醣皮質醇對大腦的發育有害,演化使幼鼠選擇關掉腎上腺直到大腦發育完成,反正天塌下來有媽媽頂

果然,實驗者把母鼠一拿開,幼鼠的腎上腺立刻變大,恢復分泌醣皮質醇的能力來應付緊急事件。因此,這個現象的關鍵在醣皮質醇的分泌(若注射醣皮質醇到出生十天幼鼠的杏仁核中,杏仁核就活化起來了,牠就逃避這個味道,但是用藥物阻止二周大幼鼠醣皮質醇的分泌,牠就不會害怕這個味道),而醣皮質醇的關鍵在媽媽。當媽媽在旁邊時,給小鼠聞味道並電擊牠,牠不但不會害怕這個味道,反而會「附著」它。因為如果母親不能信任,天下還有誰可以信任?

這個信任作用非常強,即使母親打牠、餓牠、虐待牠,牠也還是黏著媽媽,因為除了媽媽,牠沒有別的選擇。

嬰兒對母親信任使他會吃下母親給他的任何食物,所以醫生常勸母親要盡量給幼兒吃各種不同的食物,使他長大後不偏食。

信任是人類最珍貴的情操之一,也是安全感的基石,更是幸福的泉源。台灣自疫情之後,因政府發放疫苗的出爾反爾,使老百姓對政府失去了信任,人民好似前面說的受虐兒,為了那一針疫苗,抱著發放者的大腿,再怎麼無理也只能忍受。但是真的如此嗎?我們是有選擇權的,我們要選擇一個能被信任的政府,我們的要求不多,我們只要一個免於恐懼的生活,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給它國民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