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  聯合報黑白集/中研院能被范雲改名?
◆  聯合報社論/廿元蚵仔麵線的虛浮官僚決策






經濟日報社論/加入CPTPP 先解決內部歧見


2021-10-09 00:42  經濟日報 /   社論
鄧振中接受對於我國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他表示這是高標準的協定,比其他傳統貿易協定更重視婦女、中小企業、環境、勞工等權益。 報系資料照/記者胡經周攝影



正式申請加入 CPTPP,是台灣繼20多年前申請加入世貿組織(WTO)後最大的一次經貿試煉。若能過關,可一舉突破在區域整合進展邊緣化的困境;然而觀察目前情勢,是外部情勢大好,內部隱憂不少,還要再努力。

在外部因素方面,固然中國大陸的申請無疑讓「中國因素」的隱憂加深,但包含美、日、澳在內的民主國家對於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支持,也逐漸從隱晦轉成公開。雖然第一時間只有日本政治領袖表示歡迎之意,但 9月16日美澳部長級諮商」會後的聯合聲明中,也表示雙方支持台灣成為不以國家為前提的國際組織;由於 CPTPP 入會條款開放「個別關稅領域」加入,正好符合此一條件,因此可作為澳洲對台灣申請案立場的重要指標。美國雖非 CPTPP 成員,若能繼續透過這種方式協助「鎖定」其他成員的立場,也能擴大從旁協助的功能。

這些外部情勢正面發展,無疑是台灣的新機遇。雖然可能還不足以完全消除「中國因素」的影響,但相較於過去,情勢已經朝向對我有利的方向發展。問題在,我們有能力掌握這樣的機會嗎?

目前在內部準備上有二大難關,第一是福島農產品進口禁令解決之道,第二是談判團隊的協調與凝聚共識能力。

對於福島問題,日本確實將其列為具體的同意條件,但在歡迎之餘,日方也反覆強調會以嚴格標準來仔細審查台灣的申請。對於福島等五縣農產品及食品禁令能否維持,CPTPP 的規定很清楚。首先,這種當初因為突發風險採取的緊急措施,必須在事發後半年開始定期檢討科學證據是否繼續支持禁令,否則便應該予以解除。

311大地震至今已經歷經十年,台灣是否曾經檢討過證據?假設有檢討,在全球都退場的今日,為何檢討結果是繼續維持禁令?這就涉及 CPTPP 的第二個義務,就是科學評估證據必須公開透明,接受成員國的檢視,而且管制方式要符合比例。既然我國提出申請,理論上表示已經準備好符合這二個義務,因此日本要求台灣分享檢討紀錄、公開科學證據,並且討論完全禁止是否超過必要程度,完全屬於現有成員審查申請案的合理考題,根本不需要列為先決條件。

在此情況下,假設台灣能提出經得起考驗的證據,福島禁令就不再是台日關係及加入 CPTPP 的困擾。但更可能的情況,是證據其實有爭議,完全禁止有過當的問題。這時,禁令退場就成為我國能否符合 CPTPP 義務的期中考。在他國經驗中,對於類似福島禁令的退場安排有多種可能,例如分地區(離福島愈遠愈先開放)、分年度(逐年放寬)及分產品(農產品先、魚產品後),未必只有一刀切的解除方式。然而真正的挑戰可能不在如何開放,而在下一個難關,就是談判團隊的整合及說服社會的能力。

台灣上一次引起重大爭議的經貿談判,就是兩岸服貿協議。最後不但社會說服無效、協議破局,而且還造成重大衝擊。固然
CPTPP 的情況跟服貿協議極不相同,不過目前談判團隊仍有不少參與服貿談判的成員,若能學取教訓最好,但也有重蹈覆轍的隱憂。再者,團隊內部的溝通協調也待整合,最近農委會說要以汽車換稻米,經濟部卻感覺事前不知情,就是一例。事實上,目前 CPTPP 成員中,日本出口汽車但不出口稻米,澳洲出口稻米卻不製造汽車,汽車很難換稻米,再次反映出相關部門整合的不足。

台灣的對外談判,外部情勢看好,卻因內部問題破局,再度出現好事變憾事的結果,希望不要再發生。











聯合報黑白集/中研院能被范雲改名?


2021-10-09 00:0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范雲。記者徐偉真/攝影



玩了幾十年,民進黨的政治遊戲仍留在拆銅像、改名的老招,毫無寸進。前不久,促轉會要求拆除中正紀念堂的蔣公銅像,連民進黨民調都顯示有五成四民眾反對。現在民進黨把矛頭轉向中研院,逼它改名,說其英文名稱的「Sinica」會讓人誤以為是「中國的」科學院。這完全是胡說。

中研院的外文名稱Academia Sinica是拉丁語,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和對岸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社科院」,絕無混淆之虞。中研院成立於民國 16 年(一九二七年),迄今將近百年,學術地位深受國際肯定;若將它改名,國際間反而會認不得它。

提出改名之議的,是綠委范雲。大家都記得她是「3+11」的幕後黑手,但捅出八百多人喪生的疫情後,她退縮不認帳。以范雲的學術資歷,未必進得了中研院;現在她卻要利用自己的政治權力,強迫中研院改名。如此跳梁小丑當家的台灣,不奇怪嗎?

必須一提的是,中研院當初設立是國民黨中評委李石曾提議,蔡元培出任了首任院長;民國 43 年(一九五四年)在台復院後,為台灣栽培了無數學術菁英。中研院百年來學術地位崇高,如今卻是媚俗的綠委逼它改名,這就是民進黨的文化水平嗎?

蔡政府不如先數數自己對台灣學術的貢獻。若嫌不夠,就把中研院打成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吧!













聯合報社論/廿元蚵仔麵線的虛浮官僚決策


2021-10-08 23:4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主計長朱澤民。報系資料照



國際食品和原油價狂飆,主計總處公布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上升二・六三%,創下八年新高,也是今年第四度突破通膨警戒線。立委擔心通膨影響民生,主計長朱澤民稱這是短期上漲,「今年不會通膨」。為了測試官員對民情的掌握,立委問他蚵仔麵線的價格,朱澤民答稱「一碗廿元」。這個答覆引發立委譁然,也引爆網路討論;大家都在問:全台哪裡找得到「主計長指定」的蚵仔麵線?

以單一商品的價格來考問官員,未必合理;但朱澤民的回答之所以引發熱議,就在於他的認知偏離現實太遠。一碗廿元的答案,可能是朱澤民真的「何不食肉糜」,不知當今民生物價行情;也可能是朱澤民未意識到自己的職責及國會答詢的嚴肅性,因而信口開河,胡亂應付立委的提問,致使這段詢答顯得荒謬不已。

正因朱澤民的輕忽心態,也使他辯稱最近物價指數偏高是去年基期低所造成之說,難以取信於民。立委紛紛提醒他:連央行都說物價已是「溫和通膨」,且中國大陸最近發生限電危機及原物料價格上升,全球能源也告急,台灣對國際輸入性通膨必須有所警覺,不要以為可以獨步全球。

內閣官員在立法院備詢時信口開河,在閣揆蘇貞昌的領銜示範下,已經變得越來越隨便。民進黨仗恃「完全執政」的優勢,對執政的責任變得極為輕慢,根本不把在野黨放在眼裡,更忘了執政者要對人民負責。即使立法院成立調閱委員會」,但行政院對於立法院索取的資料,一概能拖就拖,能賴就賴。即連監察院審計部要調查疫苗採購資料,衛福部一句「沒人力配合」就大剌剌擋掉,也讓決策透明化成為虛話。

官員不重視國會、不在乎調查的結果,便出現了不顧法制程序胡亂挪用預算的濫權作為。最明顯的例子是,都要開始發五倍券了,但它追加預算的程序其實仍未完成審議。朱澤民辯稱,這是「緊急狀況」的不得已作法;此話無法言之成理。請問,發五倍券有何「緊急狀況」?五年半來,蔡政府光是用「特別預算的名目,就花掉了兩兆元的公帑,並瞞天過海偷渡各種分贓、補貼及大內宣標案。如此視監督如無物,還自稱「最遵守財政紀律」,真是愚弄百姓到極點。

如今的立法院,連橡皮圖章都稱不上,行政院大剌剌撒錢花錢,事後再找名目報銷。這次五倍券和各式加碼券的設計就是這樣,各部會七拼八湊各顯神通撒錢,哪重什麼財政紀律?政院更吃定立委不敢擋「紅包」的心理,拿人民納稅錢「周周開獎」,來麻痺民眾的不滿情緒。

最諷刺的是,蘇內閣工於這種瞞天過海虛幻施政,卻窮於應對國家的現實危機。蔡政府編了八千多億元的防疫紓困特別預算,卻不肯老老實實花錢購買疫苗及治療藥物,最後我們的疫苗多數仰賴民間和外國捐贈,不是民主國家的笑話嗎?此外,台灣要加入 CPTPP,許多產業將受衝擊,政府卻連對策都提不出來。包括蔡總統力推的能源轉型目標,綠能發電今年理應達到十二%,但迄今卻連五%都不到。政府在嘲笑對岸限電之餘,沒意識到自己的能源政策也面對跳票危機嗎?

蘇內閣這種「裝忙」與「瞎吹」的執政風格,堪稱史上最浮誇,民眾的耐性已到了極限,連民進黨人都私下叫苦。蔡總統難道樂在其中,否則,為何遲不更換閣揆?惡劣的是,一個把專業變不見的政府,滿腦子想著黨派利益,想著如何驅使百姓,到底要把台灣帶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