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北流、北藝留爛攤,柯文哲居功又諉過
◆  聯合報黑白集/大器很難嗎?
◆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讓航空業助攻台灣經濟


2023-07-22 00:18  經濟日報/ 社論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6月出口已連十個月負成長,且衰退速度遠高於財政部預估,讓今年經濟成長率不要說保2,連保1.5都看似困難重重。在台灣經濟一片低迷之中,航空業是少數特例,剛公布的6月營收,國內四家上市櫃公司-華航(2610)、長榮航、虎航、星宇皆創下史上最好營收紀錄航空業的大旺季是在78月暑假。在大旺季之前就衝出史上最高營收,那暑假期間火紅營收可想而知。

弔詭的是,台灣航空業的業績愈旺,台灣經濟成長率是愈是拉不起來。台灣長期以來是旅遊業貿易赤字國。疫情前的民國一O八年(2019年),我國國外觀光支出205億元,觀光收入只有144億元,有61億元的國際旅遊赤字。今年情況可能更惡化,民國一O八年(2019年)陸客占來台旅客人數的23%,到現在為止這塊來台觀光客主力,尚未出現。

現在台灣航空業火紅,就是載著台灣人去他國消費。這些在國外旅遊的人,不僅不會把錢花在國內,由於暑假機票、出國團費比疫情前貴三成以上,有出國旅遊計畫的人,也出現減少國內消費來存旅費情況因此出國的人數愈多,國內消費便愈低迷

從6月公布的企業營收,可明顯地看到國人消費轉變。國內連鎖餐飲、觀光飯店等企業營收多是呈現月減,這些企業的營收高峰大多是出現在今年第1季,當時國人因為國門剛開放不久,對出國旅遊還較猶豫,國內旅遊、消費依舊是主流。第2季之後,航空業營收起飛,國旅相關企業盛況不再。

有人說,現在航空業的火旺,是短期的報復性出國潮,不會持續。我們卻不這樣認為。以歐洲為例,多數國家早在去年暑假之前就已經國境開放。今年是歐洲自由移動後的第二個暑假,經過一整年的調整,今年歐洲機場已經看不到去年行李箱亂堆如災難片,航空公司人手不足取消大量航班的亂象,但票價依舊比疫情前貴三成,並且旅客絡繹不絕。

業界許多專家也認為,明年台灣後疫情自由出國的第二個暑假,應該如同歐洲般繼續昂貴機票與龐大出遊人口。一如航空公司高層預測,在國人疫情三年沒有出國,各國機場與機隊也還面對人力短缺下,高漲的機票要安定下來,可能需要兩到三年。

國人瘋出國旅遊,抑制國內消費的情況,如果再維持兩到三年,這對台灣經濟成長是一個很不妙的事。雖然交通部喊出今年來台觀光客600萬人次的目標,希望以境外旅客來台觀光,抵銷國人跑到海外消費的 GDP 損失,然而誠實地說,台灣過去就一直是國際旅遊赤字國,加上現在陸客不來,期待外來遊客突破國內悶經濟的想法恐不實際。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今年5月台中市政府興高采烈宣布,虎航將開闢台中直飛名古屋包機航線。然後到了7月才說航空公司沒有申請包機。理由很簡單,雖然從台中往名古屋的預訂踴躍,但是從名古屋往台中的訂票卻冷清,航空公司成本考量後,取消此航線包機。

台中名古屋包機的取消,凸顯爭取國際觀光客來台的困難。但儘管困難,交通部依舊需要持續改善國內觀光環境,進行國際宣傳與促銷,按部就班地為減少國際旅遊貿易赤字而努力。另一方面,交通部也需要展現創意,抓住台灣航空業的新商機,讓龐大轉機人潮,也為台灣帶來消費商機

疫情期間北美與亞太多數航空公司因赤字而裁員減班,而華航與長榮航因為貨運業績大好,可以持續購買機隊培訓人才,現在以其豐沛的航班實力,大賺東南亞與北美之間的轉機財

目前桃園機場每天有近兩萬人次的轉機出入境,已經大幅超越疫情前水準。但這樣的人潮除了讓航空公司賺錢外,對台灣經濟助益並不大,因為旅客在機場待幾小時候就離開台灣。在全球重視觀光的國家中,不少都有中轉簽證制度讓轉機的國際旅客,就可以入境觀光72或96小時。交通部應該有突破性作法,以中轉簽證航空旺業轉機人潮落地消費於台灣的觀光業。












聯合報黑白集/大器很難嗎?


2023-07-22 04:46  聯合報/ 黑白集
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左)宣布將出席7月23日民黨全代會,破解「侯韓心結」傳聞。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明天將舉行全代會,推舉侯友宜為總統候選人。儘管黨內仍有雜音,但預料「換侯」已不成氣候。據傳韓國瑜原沒打算出席,經過勸說,韓辦宣布他將與「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坐在一起,共同下架民進黨。這當然是個好消息,但「侯友宜」三個字,似乎仍無法從他的嘴裡說出來。

藍營內部的整合好漫長,看得支持者都心焦,只有民進黨和民眾黨呵呵笑。侯韓其實已「同框」過一回,但兩人相敬如冰,椅子距離還被嘲「侯有移」。四年前,韓國瑜也在板橋體育館被提名選總統,侯友宜那天沒出席,也拒接新北競總主委。今天韓國瑜冷回敬,若依政壇的一貫評語,只是「剛好而已」。

但是,報老鼠冤,真的是「剛好」嗎?如果大器一點,會損失很大嗎?韓國瑜當年領教過侯友宜對他的冷淡,今天主客易位,如果他也學對方的冷眼,豈不是和對方一般見識?如果他大方擁抱對手,展現自己對大局召喚的熱情,應該會更受到尊敬吧!同時,也讓侯友宜有慚愧的機會。

大器真的很難嗎?這完全取決於當事者的心胸和眼界多寬大。盧秀燕早早宣布無參選意願,這是為藍營可能遭「市長落跑」的攻擊設想;她近日主動在台中幫侯友宜造勢,則是在黨士氣渙散時幫忙凝聚。這就是大器!

韓國瑜回歸後,郭台銘也該想想了。













聯合報社論/北流、北藝留爛攤,柯文哲居功又諉過


2023-07-22 04:49  聯合報/ 社論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外觀。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上月剛傳出二.三億元履約爭議賠償款未清台北市議會決定移送監院調查。現在,又傳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北流)有一.九億元工程款未結,每個月光是利息負擔即高達八十萬元。柯文哲對自己任內留下的爛攤倒是一派輕鬆,他向市長蔣萬安隔空喊話:「如果確定中央不付,就趕快自己出錢解決,否則就是繼續損失。」

柯文哲話說得義正詞嚴,但北流這筆一.九億元的工程款,早在去年四月及六月兩次經中央與地方協調,已確定由北市府負擔。當時柯文哲還在市長任上,為何自己不付掉,卻拖欠著把爛帳留給後人,這算什麼「責任政治」?柯文哲還說,不管是市府編預算或是中央給錢,都是國家的錢,市府趕快給廠商就好。問題是,預算必須一筆一筆編,地方無法花中央不給的錢;柯市府積欠的經費,蔣市府要拿什麼項下的預算去支付,能聽他瞎指揮嗎?

北流是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馬政府時代核定興建,經費為四十五億元,由文化部委託北市府代辦。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柯文哲出任台北市長後,北流經費因工程流標延宕而暴增,蔡政府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追加經費,同意增為六十億元。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北流開幕時,工程已整整延宕了十一年。

北流的興建充滿波折,柯文哲卻為此頗為自得,聲稱北流歷經十三位行政院長、十二位文化部長、三位台北市長才完工,是他解決了十七年來「歷任政府無法解決的難題」。柯文哲把所有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真是大言不慚;而他要求蔣萬安趕快把積欠工程款付掉,則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推諉心態。兩者對比,多麼諷刺!事實上,這次積欠的工程款,是柯文哲下令先挪用北流南基地的經費去支應北基地,導致後來南基地的經費不足以支付,而中央也無意埋單。因此,柯文哲自動把爛帳留給蔣萬安了。

柯文哲當年一上任,就大打前朝的「五大弊案」,一副剛正威猛替天行道之姿。其中,除了大巨蛋、美河市、雙子星,還包括富邦的松菸文創和鴻海的三創園區,結果都無疾而終前朝弊案變成了柯氏笑話。尤其大巨蛋,被他一拖八年,市民的棒球熱情都涼掉了,至今還無法啟用。柯文哲萬萬沒料到,自己任內也留下了讓人指指點點的工程爛尾樓,卻頤指氣使地要求別人照單全收。雙標到這種地步,讓人大開眼界。

再看北藝中心的爭議。北藝中心因建築結構特殊,又碰上低價搶標營造商倒閉,延宕了七年才完工。由於建築經費由四十八億元飆升為六十八億元,設計監造單位要求追加支付數億元的技術服務費;經過七次調解,在柯文哲卸任前夕拍板定案。然而,台北市議員對於柯文哲在卸任前倉促做成決定,等於將議會當成「橡皮圖章」,感到難以接受。對蔣市府而言,若不接受這項調解,再進入仲裁程序的話,可能得承擔四.八八億元賠償每年高達兩千萬利息,負擔更重。

卸任半年多,柯文哲留給蔣萬安的市政爛攤,一件件開始現形。除了北流的一.九億,北藝的二.三億,還有去年舉辦「雙城論壇」的一○七萬元經費,因為違反市議會不得動支的決議,而形成呆帳。為此,柯文哲之妻陳佩琪還開嗆,要求市府「開張罰單來,我去繳」。市府的公務,被如此操作成「家務事」,簡直讓百姓看笑話。

回看柯文哲當年打大巨蛋的英勇,對比今天他留下的爛攤爛帳,他居功打弊威風,終究被自己諉過的習氣淹沒了。



川普狂言 反透露對台海謹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川普狂言 反透露對台海謹慎
◆  天降冷氣 百姓自求多福?
◆  心存僥倖 置眾人於危難
◆  連年乾旱 我們需要什麼水政策?
◆  期待逐大位者的長照政策
◆  防範高溫 別等熱死人才重視
◆  亂軍引勝 藍應記取史例教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川普狂言 反透露對台海謹慎


2023-07-22 04:59  聯合報/ 周德義/政大外交系碩士生(台北市)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批評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的工作。圖/Getty Images


美國前總統川普日前直言台灣製造了百分之九十的晶片,把美國人的工作機會都搶走等語,引起國內熱議。川普的言論其實反映美國一貫的對台政策,與個人因素對雙邊關係的有限影響。

首先,川普對於美國是否要出兵保護台灣的模糊態度,就是歷屆美國行政部門致力維護的「戰略模糊政策,即華盛頓不對防衛台灣做出承諾,因而產生「雙重嚇阻效果:一方面嚇阻北京動武,另一方面嚇阻台灣走向法理台獨。

川普的言論使民眾困惑,原因在於美國總統拜登已多次口頭承諾將協防台灣。許多分析稱拜登政府已逐漸對台「戰略清晰」化,但若詳閱台灣關係法,就可廣義將拜登的言論視為美國在應付台灣遭受威脅時會採取的「適當行動」。拜登政府從未說明將如何防衛台灣,因此其實仍維持「戰略模糊」,只是試圖在模糊釋放出嚇阻北京安撫台灣清晰訊號

至於川普批台灣把美國人工作都搶走與對台課稅的言論,除反映其商人背景的個人特質,也是他再戰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美國總統大選的手段。

自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以來,美國在對台政策上皆依照「一中政策謹慎行事,以維持台海脆弱和平。拜登與川普對「戰略模糊」政策的態度差異,反透露出川普比拜登更謹慎處理台海議題。

掌握美國總統的個人特質與決策風格固然重要,但應用到台美關係中,最終無可避免會被長年以來的制度框架制約










天降冷氣 百姓自求多福?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日前蔡總統才說:「冷氣很不錯」,沒過幾天就有一台冷氣掉下來砸死人。冷氣幾乎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消暑聖品,裝置不當就成了殺人利器,肇因當然還是人為因素

媒體報導工人穿著拖鞋在派出所應訊,也透露是否因粗心大意與不夠嚴謹施工程序而釀下大禍?如確依「冷氣裝修安全作業指引」規定預先檢視搬運區域環境、清空障礙物並以適當措施固定冷氣,意外當能避免。

其次是冷凍空調商,是否因節約成本容許單人作業?安裝師傅有無合格證照及充分教育訓練或稽核管控機制以維護施工品質?是否嫻熟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督導員工遵守 SOP?

至於該社區大樓管委會雖律定臨路外牆不得外掛冷氣主機,但施工過程未嚴格把關,亦未協助於地面置放警示標誌,讓路人高度曝險,恐也難辭其咎。

兩個多月前,台中市才發生施工吊車吊臂倒塌插入捷運車廂,造成一死八傷慘案,如今又是人為疏失釀禍,有人稱台灣是「鬼島」,想來還真是令人頭皮發麻的冷笑話,政府效能不彰執法不嚴,百姓只能自求多福












心存僥倖 置眾人於危難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高空墜落的冷氣機砸死女大學生,暴露台灣外牆裝修冷氣、高空作業風險無法可管的亂象。本報資料照片


新埔捷運站二十日發生一名女子等公車時突遭高樓墜落的冷氣砸中,雖立即進行 CPR 仍回天乏術。

十七樓離地面至少五十公尺,據說冷氣機重卅三公斤,以重力位能公式計算,在十七樓的冷氣機相對於地面的重力位能差至少有一萬五千焦耳,而能致人於死的步槍子彈能量只約兩百焦耳,換言之,此掉落冷氣機至少可以致七十五人於死,或殺死一頭大象!根據物理學機械能守恆定律物體下落具有的重力位能差全部轉換物體動能,所以冷氣機落地時有很強大的動能。

有網友表示,台灣很常發生莫名奇妙的工安事件,很大的原因是台灣人散散的劣根性:做事都隨隨便便,敷衍了事,就像太魯閣火車、吊臂砸中台中捷運…。掀起廣大共鳴,不少人直指就是「僥倖心態」誤事,太多人都抱著僥倖心態在做大大小小的事。

此次意外的發生,據稱是冷氣裝修員工不熟悉直立型冷氣安裝,卻被公司派去出勤,以致出事,可能因公司生意好,沒有多餘專員可供派遣,這很不可取。冷氣安裝施工作業,屬於臨時性短暫性高風險作業,安裝施工人員對施工作業環境往往有不可預知的狀況發生,一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職業災害。

雇主及相關從業人員,除專業知識及技能提升外,更應加強各種風險危害之意識,不要心存「放心啦,我都已做幾十年了,不會有事」的僥倖心態。最好實施嚴格證照制度,以保障這些專業人員的收入與其他民眾的安全。

全台很多冷氣機經年風吹雨打,若無定時維護,都是不定時炸彈,各縣市消防局應加強宣導,否則民眾只能自求多福。相較於火災與地震,裝設在大樓外面的冷氣機,或許更值得住戶與消防單位注意,否則難免再造成重大意外,且住戶可能要連帶吃上官司,主管單位也會有疏於管理之責。

住戶切勿貪圖方便,為避免冷氣機擋住自己戶外的視線,請工人將冷氣機裝在窗戶下面,或裝鐵架懸掛在牆壁上,徒增工人裝修時的危險;已裝在戶外的住戶,應定期請專員檢修,畢竟車都要定期送廠檢修,冷氣機也一樣。

此外,據了解,在大樓裝修冷氣機時,許多從業人員都沒有綁安全繩,地面也沒有安全圍籬,無論對工人或行人,都具有很大的潛在危險性,政府應嚴格規定,否則不準施工。

總之,冷氣安裝施工作業之前、中、後,應確實檢視並做好各項防護措施,以避免職業災害的發生,豈可兒戲?












連年乾旱 我們需要什麼水政策?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邱文彥/海洋大學、 中山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新北市)


依據一一一年底統計,全台自來水普及率為百分之九十五點三六,帳面數字似乎漂亮,但城鄉仍有不少差距。其中,屏東縣的供水普及率過去廿多年僅為百分之四十三左右,最近雖提升至百分之六十五點五二,仍敬陪全國末座,比花蓮、台東、南投和馬祖都不如。

依據台水公司統計,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屏東縣內埔鄉自來水普及率僅百分之七點○二廿三村有十八村沒有自來水,據稱現已提升至百分之十點二五;鹽埔鄉十二村尚有八村無自來水系統,全鄉供水普及率去年底只有百分之一點七九,目前提升到百分之三點○四;至於里港鄉去年底為百分之一點○九,全縣最低,近期攀升到百分之卅八點四五。儘管有些進展,但縣境許多鄉鎮估計仍有七至九成家戶,並無自來水

筆者世居屏東縣內埔鄉,至今七代,從未用過自來水。最近連年乾旱,地下水位急遽下降,老家連基本的生活用水都無著落。數十年來,每戶人家都在自家範圍內鑿井抽取地下水使用,但各家室內化糞池久經歲月極可能滲漏造成含水層汙染,我們有無考慮到民眾飲用水的品質?曾經,嘉南地區的地下水含砷,造成嚴重的烏腳病案例。如今,這些沒有供水地區的民眾,政府有無進行病理方面的研究調查?難道他們是等而下之的人民嗎?

過去,屏東地區自來水普及率低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許多地區地下水位甚高,民眾取用容易,致接管意願不高。但一些水圳渠道開挖不當,使原本接近地表豐沛的地下水迅速流失。此外,屏東工業區開闢和內埔的啤酒廠大量抽取地下水,在乾旱季節使鄰近地區地下水不足更為雪上加霜。

聯合國民國一一九年(二○三○)永續發展目標第六項,特別呼籲各國應致力「為所有人提供水資源衛生及進行永續管理」。氣候變遷所造成明顯的高溫、乾旱問題,已然是國家安全與發展的重大挑戰。應對洪水,台灣或有經驗,但因應乾旱,我們似乎只有「臨渴掘井」?在旱象持續與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的關鍵時刻,國家對於「水」的發展與管理,以及偏鄉民眾生活用水,能有什麼永續對策和應急措施?












期待逐大位者的長照政策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王亞維/政大廣電系副教授(台北市)
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弘道老人基金會 JIA 銀響力新聞獎,日前公布今年的得獎者。筆者身為長照家庭子女,照顧失能長輩十多年,非常能同理每則新聞提及高齡長者無助的身心變化;而更多報導談及照顧者日益沉重的壓力,還有社會面對此變局的脆弱,非常令人憂心。

首先,我們的長者立法並沒有準備好,因此中央與地方的資源並未妥善編列與分配。相較日本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我國尚未實施全面的長期照護保險,導致一些長照服務的負擔仍由個人或家庭承擔,對於弱勢老人和低收入家庭將立即造成經濟困境。新聞中多有涉及照顧者貧窮化、身心崩潰,最後採取毀滅式了斷的報導。按聯合報獲獎專題「照顧殺人」統計每年都有十多件,若能從保險的立法面著手,補充「長期照顧服務法」的不足,或可減少悲劇。

另一個隱藏的問題是老人受虐,相對於歐美國家和日本,台灣保護老人被歧視或受虐的法律體系尚不完善。日本的「老人虐待防止法」不止防範老人身心受虐,更包括經濟剝削權益保障措施。本次參賽作品有相當比例探討歧視老人,例如房東拒絕健康老人承租、小學家長會抗拒校內閒置教室設置日照中心,都是令人痛心的案例。

再者,失智症因醫療手段有限,長照成本高,已被稱為最昂貴的疾病,社會成本遠勝於癌症。面對高齡失智症盛行,美國早有了「國家失智症計畫法案」,韓國與北歐都有相應政策。衛福部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即承諾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達成「失智友善台灣」,並完成三大指標:失智家庭照顧者七成以上獲得支持和訓練,罹患失智症人口七成以上獲診斷及服務,全國民眾百分之七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但如今多數失智患者與照顧者似乎都還在自力救濟階段。

幸好,許多有心的鄰里與社區提供資源,協助高齡長者走出家庭,讓他們上學、擔任志工或參與社區服務,分攤了家庭的壓力。也有報導探索老人家退而不休,主動追求自我成長、管理健康與實踐夢想的故事,這些長者的故事相當勵志,也帶來正面能量。

我國是全球高齡化最急遽成形的社會,也將成為全世界最為老化的國家,可惜的是政黨勝選思維下,相對漠視老人照護。其實超高齡化社會涉及層面既深且遠,是我國最迫切的內部危機,也會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媒體報導讓我們看到現象,政府與民間則須以長期視野,從政策、社區、醫療、家庭到個人逐步建立一個友善與永續的新生態。期待未來的領導人在即將發表的政策白皮書中納入老人照護政策的願景與執行方式,讓國人知道我們將如何面對嚴峻的未來。











防範高溫 別等熱死人才重視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炎熱的天氣令全台許多縣市亮起「高溫警示」,中央氣象局連日發布高溫資訊,民眾需注意高溫所產生的「熱傷害」,在工地辛勤作業的勞工朋友,不時補充水分對抗熱浪。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七月熱傷害至今已突破六百人次,較往年同期超出近二倍,但勞檢從未稽查高溫環境保障戶外工作者安全。垃圾車每天聽到市長聲音,從沒有告訴人民天熱要預防熱傷害,執政謙卑已成過去式。

務農時難得在田野聽到救護車聲音,不是老農中暑,是青農熱衰竭;土地公廟榕樹下,常是老人家帶著孫子納涼閒聊的聚集場所;奉茶桶有位老農婦經常騎摩托車送開水補給,農村人情味濃密,「熱著」成為談話議題,常叮嚀新住民「辣熱天」出門要帶開水喝。

回想過去在軍中服務,「光武演習」部隊在湖口操練,雨後天熱多人被架離,樹蔭下有如急救站,解開草綠服鈕扣擦汗、喝水、搧風,休息夠後再上場,很少送醫,主要是熱傷害前徵候出現能即時處置。但也曾看到跑步測驗時,有人在距終點前不到十公尺倒地,在加油聲中爬不起來,接著送醫急診,就再也回不來了。

熱傷害是有徵兆的,政府應比照新冠病毒防疫廣告,適時做宣導,熱天工作千萬不能逞強,亦不能強制繼續在烈陽下工作,並制定相關規範,同時列為安衛檢查項目,別等到熱死人才重視













亂軍引勝 藍應記取史例教訓


2023-07-22 00:08  聯合報/ 陳連禎/警察專科學校前校長(台北市)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執行長金溥聰(右),19日與組織副召集人謝龍介(左)拜會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侯友宜宣布參選總統以來,即使請來「金小刀」,民調依然沒大起色。換侯聲雖轉趨低調,卻未曾銷聲。最近換侯提案胎死腹中,令人肯定。

國民黨泱泱大黨,解嚴後卻不能保持戰果,無法「勝敵而益強」,說到底,問題出在人謀不臧。尤其忘了「上下同欲者勝」的人民心聲,天道一失,逕自高喊團結,卻未見高舉「令民與上同意」大旗,也沒有願景方向,如何號召藍軍支持者歸隊?遑論非綠陣營的整合納編。

如今換侯聲仍時有所聞,究因有人見縫插針,這個要命的魔鬼細節,就是分化技巧能離間成逞關鍵因素。三個史例,可以證明陣前換將的教訓殷鑑不遠。

第一是戰國時田單復國的故事。齊國戰事一敗塗地,退守莒城、即墨二地。田單得知燕惠王與樂毅曾有「老鼠冤」,趁機散布謠言離間,果然陣前換將結果燕國兵敗山倒。

第二例是秦趙長平之役。強秦打不下廉頗,如法炮製田單經驗,也是分化君將關係;趙王信以為真,改派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趙軍降卒四十萬人慘遭活埋。

第三個例子,楚漢劉項相爭,楚王項羽百戰百勝,漢王劉邦接受陳平建議,分化了項羽唯一謀臣,從此項羽實力走下坡,終於自刎烏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斷的重演。然而重演的不是歷史,而是人在演戲歷史。分化小計能得逞,直白的說,就是彼此心有千千結

兵聖孫子說:「親而離之」,親尚可離,不親更容易離間分化。廟堂將確定主帥人選,大家在意的不是一黨的家務事,而是誰能帶領台灣人民面對詭譎多變的世局,誰能護持中華民國,確保台灣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帶動經濟發展?

侯市長的人格特質值得稱道。他具有時下政治人物少見的堅持:是非、正義、國安、經濟發展,更具有使命必達的罕見執行力,這不就是我們期待的國家領導人的氣質?

陣前換將,將自毀長城,使親者痛而仇者快,對手樂收其成,這就是孫子說的「亂軍引勝」!畢竟沒有制衡,社會就不會進步。台灣人如果猶豫而不覺醒,不知冷靜選出足可承擔憲法保障的中華民國江山,而且能不忘福國利民初心的總統,真的會被政客玩完了!



廖元豪/大學師生戀可管,但不能亂管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大學師生戀可管,但不能亂管
◆  盛治仁/正義還在遙遠處
◆  方祖涵/愈來愈糟的球場判決?
◆  陳亮恭/不孝有三還有五 此無後非彼無後
◆  劉憶如/碳市場、碳定價及台灣碳權交易所
◆  葉銀華/經濟、股市脫鉤的風險









廖元豪/大學師生戀可管,但不能亂管


2023-07-22 05:58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立法院舉行教育文化委員會,討論修正性別平等教育法。記者許維寧/攝影


在 #MeToo 事件此起彼落時,行政院突然推出「性別平等教育法修正草案。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它號稱規範了「師生戀」!筆者支持由各大學自主規範師生戀。然而細看草案,卻發現有諸多考量不周之處。若匆忙通過必然會是災難!以下三點疑慮,請有關機關細思。

一、合憲性爭議:用法律來管大學中所謂的「師生戀」,首先會碰到兩個憲法問題:

第一,司法院釋字七九一號解釋曾以保障「性自主權」為由,將刑法通姦罪規定宣告違憲。大法官認為「性自主權與個人之人格有不可分離之關係」,因此法令規定「對性自主權之限制,是否合於比例原則,自應受較為嚴格之審查」。一旦把性自主權拉高到這個地步,相關法令稍有瑕疵就很容易被宣告違憲。草案如此粗陋,要活過憲法法庭審查恐怕不容易。

第二,在大學內部的教學、學習事項乃是大學自治範圍,原則上應由各大學自行規範,國家法律不得過度干預。然而,草案卻以非常含糊的定義將其定位為與性侵、性騷擾相當的「校園性別事件」,並授權教育部訂定拘束全國各校防治準則。對比起美國以各大學自主考量、並各自訂定內容多樣且反映特色的規範來看,這樣從上而下的介入恐怕也有過分干預大學自治之嫌。

二、定義不明概念混淆:要管理所謂「師生戀」,最困難的就是定義與範圍。何謂師生「戀」?它與「性關係」有何不同?怎樣的「戀」或「性」是可以管的?又,「師生戀」中的「師生」範圍為何?師生戀是僅在「修課」或「指導」範圍內受到限制?研究生擔任大學部教學助理,可否與教學對象暗生情愫?兩人先有性關係或情侶關係,之後才成為師生關係,是否也要受到處罰?…這些複雜的問題,勢難用簡單的幾個法律條文規定清楚,甚至也很難期待由教育部統一訂定標準。

目前草案對以上這些爭議並不能有效區分,而且概念十分混亂。它不敢如同美國各大學直接限制「性關係」、「戀愛關係」,而是使用「有違專業倫理」一詞。問題是,教師如果「有違專業倫理」,本來就應該受到規範甚至制裁,何須此處規範?如果涉及教學指導關係,又在性方面違反倫理,那絕大部分都已經構成「性騷擾」,這個規定有何新意?

如果要有師生戀禁令,該處理的就是師生自主、合意、自願,且無交換利益的「兩情相悅」性關係或愛戀關係。這是它與「利益交換型」性騷擾最大的不同之處,也是須認真處理之處。草案不敢面對,卻去規範原本由性騷擾、專業倫理就可處理的問題,反而造成概念混淆。

三、風聲鶴唳傷害師生互動:草案的定義範圍不清不楚,卻比照性騷擾、性霸凌,均列為應通報並調查之「校園性別事件」。這麼一來,任何教職員只要「知悉疑似校園性別事件」,都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通報,並且立即啟動性平調查機制!如此規定,從此別說男女師生不敢單獨討論請益,在多元性別時代,即使同性、多人共處,仍會惹起爭議。這一來,性平委員們疲於奔命,教授也乾脆避得遠遠的,上課教書下課走人,學生想問問題一律謝謝再聯絡。

在當前的性平法「知悉」、「疑似」的通報要件下,已有不少教師覺得是白色恐怖,進而選擇明哲保身,少與學生在課外接觸。如果依照草案,把模糊不清的「與性有關之違反倫理」也納入絕對通報與調查範圍,這種寒蟬效應恐會讓師生關係進入冰凍期!「師生情誼」一詞也將走入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