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71/web/ 

◆  聯合報社論/漁船被押,政府哪個部會能交涉放人?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幫你配對?
◆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經濟日報社論/區域經濟整合需重整旗鼓


2024-07-04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在今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中向全體成員表示,期盼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處理不公平競爭措施。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年來台灣區域經濟整合處處碰壁。隨著邦交中斷,我國與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及宏都拉斯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也隨之終止;與巴拿馬在斷交後 FTA 雖持續,但只侷限在關稅減讓部分,其他功能幾乎全面停擺。如何突圍?政府應有更務實的作法。

我國在民國一○二年(2013年)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兩個非邦交國簽署 FTA,在全球經貿環境劇變,許多規定需與時俱進下,台灣全力推動建構 FTA 2.0 升級版,但此兩國反應冷淡;反觀中國大陸與紐西蘭及新加坡均已完成 FTA 升級版。

中國大陸的干預,是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無法開疆闢土,守成更是不易的原因。中國大陸不但阻礙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也以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形成貿易壁壘為理由,逐步廢除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目前已約有四分之三的早期收穫出口喪失關稅優惠,ECFA 已經是名存實亡

由於既有 FTA 效益不斷受到侵蝕,台灣目前 FTA 的涵蓋率,即出口產品享受 FTA 優惠關稅的比例已經低於10%,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對出口影響不小。

台灣拓展新的 FTA 也困難重重,例如中國大陸全力阻止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多次以主權因素,否定台灣的資格。最近中國大陸總理李強訪問 CPTPP 成員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馬來西亞,除了爭取這些國家支持大陸加入 CPTPP 外,也必然會要求這些國家不要支持台灣。CPTPP 今年將在加拿大召開執委會,會討論中國大陸及台灣申請案,對台灣將是一大考驗。

面對中國大陸排山倒海,全面性圍堵下,台灣必須尋求突圍。現階段仍應以加入 CPTPP 為首要優先,但應擺脫過去與大陸相互否定,指責對方不夠加入資格的格局;而應改變策略,以台灣可以對 CPTPP 的貢獻為出發點。台灣由於經濟規模有限,對於 CPTPP 成員吸引力不在於市場開放,而是強調產業優勢,強化對區域供應鏈整合的貢獻。CPTPP 第22章雖規定應強化供應鏈發展,以整合生產、促進貿易及降低成本,但迄今並沒有具體的措施。

與 CPTPP 成員相比,台灣製造業實力屬於前段班,半導體相關產業更是各國爭相拉攏合作的對象。台灣應主動倡議推動供應鏈韌性工程,推動區域內的產業合作,使 CPTPP 成員可以強化其製造業實力,降低風險以確保經濟安全。

申入 CPTPP 是一長期奮戰,台灣在短期應以「堆積木」的方式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台灣主張堆積木的方式為時以久,但未來應改弦易轍,採取新的推動模式。首先應配合國際脈動,推動建立功能性的協議,例如關鍵礦物,以及綠色能源,均是可以切入的領域。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但可由創造天然資源附加價值、完善供應鏈的角度,爭取與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合作。

台灣應由過去「資源共同分享」的角度,轉為「產業共榮發展」的方式。例如經濟部所倡議的「境內關外」,以及「境外關內」的國際布局策略,也應納入台灣「堆積木」方式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重點,但應有更細緻的做法。

目前「境外關內」是帶領台灣製造園區走向世界,在他國打造海外工業區,但仍是以由台灣產業利基為出發點的供給導向。而未來應結合當地國的資源,配合其產業發展的需求導向,才能提升他國合作意願,最終使台灣雖無 FTA 之實名,卻可享有「境外關內」的實質優惠。

至於「境內關外」,主要以吸引外資的方式,使世界走進台灣台灣也應跳脫過去框架,提供外資更優惠待遇,排除各式障礙,並使外資確實能享有「境內關外」的待遇,才有可能奏效。

總之,在全面性 FTA 不可能一步到位下,政府應循序漸進,以多元化途徑,盡力完善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的拼圖。














聯合報黑白集/國家幫你配對?


2024-07-04 00:1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少子化女問題嚴重,行政院長卓榮泰提議戶政單位,可透過資料勾稽給相關單位介紹獎勵生育政策,引發在野立委一片譁然。記者林伯東/攝影


卓榮泰在戶政日致詞,說戶政單位可以勾稽未婚青年、或結婚多年仍未生子者資料,讓相關單位為他們介紹獎勵政策,解決少子化問題。此話一出,馬上挨批這是政府在「濫用個資」。更令人驚愕的是,堂堂行政院長,卻發表如此枝微末節而言不及義的看法,格局何在?

卓榮泰事後辯稱,他只是希望戶政制度更有效地協助人口規畫,把宣導和獎勵做得更精準,但不會踰越現有工作內容。問題是,不婚及少子化這類「國安層級」的議題閣揆卻要底層戶政單位負起責任,是高估國家機器功能,還是太簡化問題的根本?卓揆難道以為,國家幫未婚男女配對,並撒錢勸大家生子,即可解決不婚及少子化問題?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台灣還有廿一萬名新生兒,十五萬對新人結婚但到去年,新生兒只剩十三萬人,結婚僅剩十二.五萬對其中原因,從年輕世代低薪養不起、不願受婚姻束縛、對幸福感的想像大不如前等,各有不同的社會及心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台灣變成「全球最危險的地方」,年輕世代要去當兵,誰又願意自己的子女降生在動亂年代?

卓榮泰既然知道不婚不生是「國安問題」,卻不在國安層次尋找答案,而把責任下放到戶政單位,他能找到正解嗎?也難怪,戶政人員大嘆:「最好我知道誰家該生小孩。」














聯合報社論/漁船被押,政府哪個部會能交涉放人?


2024-07-04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左)2日晚間遭陸海警船帶回,目前船扣留在福建泉州圍頭港內。圖/讀者提供
季青漫畫


澎湖籍漁船「大進滿八十八號」二日晚間在金門東北角海域捕撈小管時,突遭大陸海警船登船檢查,隨後被強行帶回晉江圍頭港。海巡署接獲報案後,曾派三艘海巡艇馳援,但遭大陸七艘海警船包圍阻攔,只能眼睜睜看著我漁船被帶走。據解,目前為大陸「伏季休漁」季,而該船被登檢的位置距離福建晉江僅十一.二浬,恐已「越界」,並違反大陸休漁規定。

儘管報導稱「大」船是在金門東北海域捕魚,但檢視地圖,其地點正是在晉江的圍頭灣海域。當時現場有數十艘漁船在此作業,但大陸正值休漁,可見都是台灣漁船前來捕魚。至於陸方為何只帶走「大進滿」,原因之一,應是該船已實質踰越十二浬的領海界線;原因之二,陸方意圖「殺一儆百」,警告所有台灣漁船要尊重其「伏季休漁」之規定;原因之三,旨在回敬賴清德的「新兩國論」,以及稍早福建漁船在金門遭追捕翻覆二死懸而未解的事件。

此次事發之後,賴政府的處理可謂荒腔走板。海巡署第一時間救援不成,只稱後續的交涉將由陸委會和漁業署透過兩岸管道與對岸交涉放人,海巡署並呼籲對岸「不要用政治因素處理」。海巡署自己政治化,卻要求別人不要政治化,如何解決問題?尤其,陸委會近期對陸強硬談話、對內警告人民,刻意提升赴陸旅遊警示,與海基會希望促成兩岸交流的善意背道而馳,如此立場,對岸會接受其交涉嗎?

再看漁業署的態度。漁業署長張致盛在立院答覆立委質詢,稱該海域平日就是澎湖漁船的作業海域,兩岸之間的重疊海域本來就是「兩岸漁民共同作業的區域」。這話說得臉不紅氣不喘,如果兩岸是在和平年代,或許還說得通;但如今賴清德把兩岸關係搞成僵峙之局,張致盛卻還在大剌剌談「共同作業海域」,這是失聰還是失明?更何況,大陸漁船正奉命「休漁」,台灣漁船如果趁此跑到對方家門口打撈,就應該趕快釐清真相和責任。

中國大陸的伏季休漁政策已實施近卅年,範圍遍及黃海、東海及北緯十二度以北的南海,全國十二萬艘漁船皆返港不再捕魚,各區時間不等。這次福建發布的休漁令,規定五月一日起的三個月為休漁季,中外船隻皆須遵守。休漁目的,在讓各種海洋漁類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也是促使海洋生態永續繁衍的人道作法。試想,如果換成是台灣正在休漁,對岸漁船卻跑到我們家門口撈捕,台灣人能善罷干休嗎?過去,陸方無論是基於民族感情或統戰需要,對台灣漁船休漁季的捕撈行徑抱持容忍;但當兩岸關係鬧到不可開交,每天彼此噴發的都是仇恨語言,「大進滿」號如果闖入對方領海,被逮到機會還不以牙還牙嗎?

五二○以來,賴政府上上下下好發宏論,都聲稱是為了國家「尊嚴」。但他們的尊嚴,換來的卻是人民的壓力和痛苦;他們逞一時之快,卻暗藏著全民兵燹之災凶險。如今,漁民有難,海巡署的快艇解救不了;當漁船被押解回對岸,甚至連什麼部會有能力交涉救援都成疑問。

以賴總統的「新兩國論」基調,他應該派外交部長林佳龍出馬交涉,但這恐怕只會使事態加速惡化。先前處理陸船金門翻覆事件不力的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曾說大陸海警登檢「可以不配合」;但面對這次的情勢,她還要強詞奪理嗎?國安人士說,這次事件確實「違反中國伏季休漁規定」;若賴政府確曾向漁民發布過警示,為何仍坐視那麼多船在那裡捕撈?





【專家之眼】漁船被扣後 還能從綠紅喧囂裡看到什麼?

◆  【專家之眼】漁船被扣後 還能從綠紅喧囂裡看到什麼?

◆  【專家之眼】危機!報考數學與自然的考生數下跌1/6
◆  【專家之眼】桃色交易與警察誘拐我老婆-民鮮久矣
◆  【專家之眼】軍中轉型正義就是去蔣?






【專家之眼】漁船被扣後 還能從綠紅喧囂裡看到什麼?


2024-07-04 07:21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台灣與大陸兩岸關係近期衝突愈烈,未見好轉。記者廖士鋒/攝影


猶記得賴清德總統就職前,還有人費心放消息,營造賴演說將釋出兩岸善意氣氛云云,不過一個多月,台海情勢就已風聲鶴唳,到了執政黨密集互嗆、共機離我們越來越近,乃至於我海巡押返裁罰大陸越界漁船,七天後中共亦升級由海警首次登檢扣押我漁船的局面。

綠紅兩黨看似立場想法不同,實則道路殊途同歸,都在走向衝突。升斗小民應認清夾縫當中,只要衝突升級,必然無可選擇,自救之道,就是在還來得及迴旋之際,督促權力者解決問題,而不是空言誤國。

最近兩周多事之秋。6月22日中共頒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陸委會27日稱,即日起提升赴大陸及港澳地區旅遊警示,建議民眾避免非必要赴相關地區旅行。

同日國民黨回應兩造說法,認為雙方作為非朝和平穩定的正面發展。也或許是因為注意到《意見》首次將「台灣地區有關規定」列入中共文件規範,有隱晦承認我憲法,乃至一中各表之意,特別指出:我國民效忠憲法,沒有台獨疑慮,以安各方之心;並喊話綠營不該違憲違法,造成兩岸緊張衝突,再回過頭來恐嚇人民。

28日傳到台灣的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研討會發言稱:「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 目前在台灣的政權是中國版圖中的一個叛亂政權」;中共國台辦亦回擊綠營,稱陸方發布的《意見》,不針對、不涉及台灣同胞;並表示,台灣民眾來大陸旅遊的興趣意願強烈,「民進黨當局不但不回應民意,反而粗暴恐嚇阻撓台灣民眾來大陸旅遊,破壞兩岸交流,嚴重損害台灣民眾和相關業者利益,剝奪各界民眾出行自由,不得人心」。

綠營再接力重申看法。我外交部28日除以兩國互不隸屬基調回應盧外,7月1日陸委會高層接受專訪,一方面以富察與某台商為例,聲稱我國民前往中國大陸「確實有風險」,另方面再談兩國互不隸屬、拖前總統馬英九下水,強調馬也曾講過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人決定,以同樣標準就是他用中華民國在搞台獨,「對大陸而言,華獨和台獨是一樣的。」

由上述紅綠藍鬥嘴鼓情況可知,紅綠兩黨立場南轅北轍,雖然看似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但沒有溝通交集,而藍營雖然有意從憲法搭橋解決兩岸衝突,但遺憾的是,總有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來加深歧見

盧的問題還算好解決,畢竟其發言應不代表中共中央意見。觀察陸方傳媒動態,只看到外媒如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與地方媒體有報導,中共外交部官網對外活動訊息,乃至於重要官媒這幾日的報導,都沒有類似轉載。但由之後發酵的網紅意見,還是能看出某些中共要承受的民意壓力,因此可預期不會有其他表態。

另個問題來自於賴政府在憲法議題上的魚目混珠,並動用執政資源鋪天蓋地宣傳,意圖把全民囊括在中共懲獨範圍內。上述兩部會所言,獲得媒體鉅細靡遺報導;而其意圖綁架全民的邏輯,其普遍性甚可見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聽到《意見》,第一時間反應的「豬隊友」感慨。柯表示,共產黨常會以宣布類似政策,以為這樣講台灣人就會怕、或是就會往中國靠過去,但其實這些動作只會讓台灣人離得更遠,更往美國靠近。相關政黨表現,與藍營覺得一般人不受影響,且不需要擔心台獨的反應迥異,值得玩味。

至於對憲法議題的混淆人心,從賴520演說開始,把新兩國論連上中華民國憲法後,此次官員再強作解釋,故意曲解憲法增修條文用「國家統一前」這個詞,是把「之前階段維持互不隸屬」,所以他認為不論是用兩岸或叫兩國也好,意思一樣。但此說未提憲法增修條文寫到「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已清楚表明兩岸非兩國、很不一樣之意旨。

綠營策略意涵與可能影響分析如下:一、藍提憲法是要對岸尊重,以撐開兩岸和平合作空間,綠提憲法卻是要強作獨立解釋,把藍營變「華獨」,甚至將所有台人拖下水。想想賴總統曾在競選辯論會上說過「把中華民國(憲法)當作兩岸護國神山,是帶來災難」,當選後雖幡然悔悟,主張其相關講法也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條例,卻是把神聖莊嚴的憲法做完全相反的解釋。這恐怕超出法理解釋邏輯,由於宣傳機器與大法官多是綠的人,姑且名之為權力解釋。

二、中共最近在文件上寫入「台灣地區有關規定」,是未來兩岸關係正面發展的伏筆,綠營此時提出憲法特異解釋,中共日後是否還願意繼續堅持,甚至具體化如此形式?

三、把反對論述困在爭辯是否合憲,而不顧西方憲政思維是否合於華人文化問題,疏於回應當前民意,再加上明明很少接觸中共官員的綠營人士,卻像很解似的推敲「對岸的角度」,讓不少人逐漸相信自己早已在台獨船上,只能閉著眼睛跟著綠營衝鋒陷陣了。

言語交鋒形成僵局後,武戲就要登場。過去我漁船只曾遭中共漁政船登檢扣押,7月2日晚升級由具準軍事和暴力機構屬性的中共海警,首次扣押一艘澎湖漁船。當時現場有四、五十艘同業在場,出事後趕緊離開,船長家屬則已託人出面與陸協商。綠紅儘管逞口舌之爭,首當其衝卻是人民。想想遇事漁民與同業深夜惶急呼救逃離,以及家屬牽掛憂心模樣,再看看賴政府事發至今的應對行動,目前應該只是為人民補上兩岸關係真正惡化後的其中一課吧!





當專業人員依舊偏向用移工… 長照3.0應有更多資源和選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571/web/ 

◆  兩岸和平 才能安全捕魚
◆  以個資催生的跳躍邏輯
◆  當專業人員依舊偏向用移工… 長照3.0應有更多資源和選項
◆  橋隧避土石流 蘇花崇德段治理思考
◆  政黨蒐集政治個資 應先獲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當專業人員依舊偏向用移工… 長照3.0應有更多資源和選項


2024-07-04 00:26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媒體報導有立委提案八十歲以上被看護者,免巴氏量表即可申請外籍看護;勞動部則預定於九月修正相關法規,擴大多元免評適用對象涵蓋被照顧者八十歲以上且有長期就醫紀錄者、失能不可逆之特定病症者,以及具有偏遠地區醫療診所長期就醫紀錄的失能者。似乎許多人已將移工與長照畫上等號,甚至有很多人問我「長照2.0好不好用」?此時,又該如何思考長照政策?

對我們這類站在長照現場看著長照2.0從無到有、再到快要翻頁過去的人來說,必須承認長照2.0是長照服務普及化階段,各項服務快速生長,有遍地開花的感覺。

我想,對站在服務提供這一方的政策規畫或業者來說,應該會認可長照服務的目的是:當有民眾(主要是長輩但也包括有長期照護需求的各年齡層人口)有需求時,讓被照顧者和照顧者(主要是家屬,但也包括生活周遭相關人士)在需要照顧服務時能安心使用,藉由服務讓生活持續、甚至回復更好的生活機能。

當然,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且讓本土長照服務扎根,長照2.0自始就隱含了希望民眾「藉由使用長照服務而減少聘僱外籍移工」的期待。

於是,長照2.0實施這麼多年後,服務是進入社區多處生長了,民眾是知道有長照服務存在了,但減少聘僱外籍移工這項是否有實現呢?

我想起近來接到一通電話,這位朋友本身就長期從事長照業務。她說:「乃菁醫師,我媽七十多歲了,現在獨居,我擔心她偶爾忘東忘西。她多年前曾經中風,恢復得還不錯,只是既然中風過,將來還是有很高機率會失智,我想來看看有沒有辦法可以幫她請外籍移工。」

我大為驚訝:「你媽只有七十出頭,又沒失能,為什麼不申請長照服務就好?」

她說:「可是,長照服務沒辦法有人時刻陪伴啊。」

我問:「你媽需要時刻都有人跟在身旁?不會看到移工後心煩到想把她趕走?」

她猶豫了:「這…我不確定,但是我想要先拿到那張巴氏量表。」

我建議:「那你就先用長照服務吧,只要使用半年就自動有申請移工的資格。」

她還是抱怨:「半年好久喔…我想要快點有人看著她。」

就在這樣你來我往,我們在沒有明確結論的狀況下結束對談。放下電話,我忍不住感慨。

這位朋友還是站在長照2.0第一線的專業人士呢!但她在自家長輩有需求時還是以申請移工為優先,那麼長照2.0到底哪裡做得不夠好,讓家屬還是傾向找移工?這或許是在即將邁入長照3.0的當下可以思考的問題。

我倒不是想將移工畫出長照地圖之外,而是要說,若移工是不得不、怎麼也排除不了的,那麼我們是否該接受移工就是長照服務中定然會有的一部分?這和本土長照服務並不脫鉤,我們就是要接受有一群人,無論怎麼對他們說本土長照服務多好,他們依舊會想聘用移工來家中。

如果這是現實,那除了持續完善長照服務,讓不請移工的家庭使用本土長照服務外,也該更加重視如何指導移工正確照顧,才能讓民眾被好好的照顧。期望在指導與協助移工正確照顧失智與失能長輩這個範疇內,長照3.0能有更多的資源和選項。














兩岸和平 才能安全捕魚


2024-07-04 00:24  聯合報/ 王冠雄/台師大東亞學系教授
季青漫畫


七月二日晚,澎湖籍「大進滿八八號」漁船於金門料羅港東北東方廿三點七浬處(我國限制水域外十七點五浬;中國大陸領海海域內),遭兩艘中國海警船登檢並被扣押,海巡署雖立即調派多艘船艦前往,並試圖救援我國漁船,但因距離遙遠,「大進滿八八號」漁船被陸方海警帶往福建泉州圍頭港

海巡署表示,事發地點在陸方水域內、台灣限制水域外,後續會透過陸委會循兩岸管道溝通。陸委會表示,由於該事件疑涉違反中國大陸伏季休漁的規定,將洽請陸方盡速說明事件始末及登檢帶回的原因,並能依有關規定與程序釋放人船,並確保人員平安。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三日晚間發布新聞稿福建海警日前在泉州近海依法登檢查扣一艘涉嫌「非法捕撈」的台灣漁船,該船違反伏季休漁規定,違規進行拖網作業。

本案涉及兩岸間兩個重要核心問題,分別是案發地點,以及可能涉及違反大陸的休漁規定。依據海巡署說法,大進滿八八號遭到大陸海警登檢的地點確實在陸方主張的領海海域內,領海係一國主張主權的海域,也是沿海國適用其國內立法的海洋空間,因此若我方漁船真違反對岸漁捕作業規定,則陸方海警將該船帶回大陸進行後續瞭解,我方能夠施力之處並不多,也不宜情緒性宣洩情緒,將陸方此一執法稱為「侵門踏戶」,因為這種說法在根本上就不是實情。

要特別留意的是,國人一般理解金門、馬祖的地理位置非常靠近中國大陸,不僅是外島也是前線。但有多近?中國大陸於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日發布了七十七個領海基點,連接了大陸領海的部分基線和西沙群島的領海基線,而我國的金門和馬祖位於大陸領海基線向陸地的一側;依據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這片海域被稱之為「內水」,更重要的是內水的法律地位等同領陸,這是沿海國可以主張並實踐管轄權的空間,其強度甚至高於領海。

我國於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元月廿一日公布施行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另於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二月十日公告「中華民國第一批領海基線、領海及鄰接區外界線」,然並未畫定金馬及太平島的基點與基線,取而代之的是國防部於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六月廿二日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畫定台灣本島與金馬與太平島之限制、禁止水域範圍。換言之,兩岸在福建沿岸海域範圍內各自主張的水域範圍高度重疊。多年來,基於緩和的兩岸關係和友善的共識,台灣本島與金馬的軍警民活動尚能維持良善互動。

其次要留意的是,若大進滿八八號事件與大陸實施的伏季休漁制度有關,則需理解對岸此一漁業政策內涵。中國大陸自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起,每年會制定一段時間的休漁期,禁止在規定水域內進行捕撈作業。由海巡署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到,自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起大陸海警以越界捕魚為由登船檢查台灣漁船、包含本次大進滿八八號已有十八艘,其他船舶的後續處理是繳清罰款後釋放,或是由海巡署帶回處理。因此兩岸漁民相互進入對方海域作業早有紀錄,重點在於如何後續處理,讓受罰的漁民能夠安全返鄉。

此次事件凸顯維持兩岸關係的重要,畢竟我國管轄的金門與馬祖列島位於中國大陸內水範圍,要能維持這些外島與島上人民的安全,則繫於良善的兩岸關係。換言之,金馬應當成為兩岸和平的平台,而不是衝突的導火線













以個資催生的跳躍邏輯


2024-07-04 00:28  聯合報/ 王順民/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教授(新北市)


話說行政院長卓榮泰在出席全國戶政日活動之際,脫口表示,基層戶政單位可把適婚年齡的未婚青年,或是結婚好幾年尚未生子的民眾資料勾稽給相關機關,藉此提出介紹婚嫁或獎勵生育的策進作為。此言一出,自然引發社會譁然,甚或質疑政府是要進行另類的「查水表」。即便在民意反彈後,閣揆澄清表示其用意是希望透過各種 AI 智能技術,以更為精進、準確的協助戶政同仁,絕對沒有逾越正在進行的各項工作。但是「案重初供」,對其最初脫口而出的議論,實有必要嚴肅看待。

首先,面對沒有最糟、卻只有更糟的少子女生育惡化趨勢,理當要就大環境所牽涉到迫在眉睫的生計議題、生命議題以及生存議題,進行通盤、整體的實施計畫,這也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應該要有的職責擔當。只不過,民眾看到的卻是,此一該做的事,竟被對接於不恰當的思維與言論,這也讓後續應有的對策和措施已處於未戰先怯的兵家大忌。如此,要如何讓民眾相信政府對少子女化問題,已有所準備,並能夠提出有效的提振方略?此一關乎施政能力信心危機,將會是百日維新的新內閣團隊,需嚴肅以對的課題。

其次,行政院長親自出席全國戶政日活動,本當是一次能夠借力使力的社會性對話契機,理應因勢利導於健全戶政制度,以有助益人口政策及配套措施的規畫執行,其中也包括性別平等、少子化、高齡化、新住民等特定對象及其特殊需求的策進作為。換言之,鎖定少子女化國安危機的 AI 內閣起手式,訴求的應是去識別化的大數據分析,對何以未能「適婚當育」的人身圖像,找出包括男女性別、生理年齡、家庭組成、教育程度、職業收入或是人文區位在內的不同因應對策。也就是說,理應扣緊「婚-生-教-養-衛」如何一以貫之的關懷旨趣,據此提出從「個體-制度-大環境」到「個體-制度-具體措施」的施政藍圖。

然而,卓揆卻將適婚當育社會課題窄化成為個資戶政勾稽,認為以此便可達到搶救生育率鋸箭式做法,除了未能理解戶政人員的功能,以致出現這種有待商榷跳躍邏輯思維外,如何謹言慎行,使人民能信任政府、認知政府的責信和公信力,這才是為政與施政的根本之道。

總之,AI 內閣要如何讓 AI 從鑲嵌於人文素養底蘊,進而找出符合社會變遷所需的適性執政調性非常重要。畢竟,卓揆的相關言論,已讓同為「AI」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及「人為謬思」(Artificial Ignorance),絕非只是一詞之別一線之差而已。
















橋隧避土石流 蘇花崇德段治理思考


2024-07-04 00:26  聯合報/ 拱祥生/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大地技師、水保技師(台北市)


從上個月新自強號因土石流出軌至今,蘇花崇德至和仁間路段不到兩星期已多次發生土石流,造成沿線鐵、公路三不五時傳出列車停駛或封路狀況。颱風期將至,面對四○三花蓮強震造成山林受損衝擊,真的只能期待老天爺不再降雨致災?

發生土石流路段主要分布在剛過台鐵崇德站以北至台鐵和仁車站間,公路部分主要以台九線及台九丁線為主。從上邊坡往下,依序都是公路在最上游、台鐵西正線(靠山側)在中間、台鐵東正線(靠海側)在最下游;土石流也依序先襲擊公路、接著西正線、最後才是東正線。也幸好台鐵東、西正線並非共構且有段退縮距離,讓最後一條通路東正線有機會先行單線雙向通車,勉強維持交通,但孤島效應已經形成,這夢魘似乎還找不到有效解方。

土石流致災路段的關鍵因素是,無論鐵、公路都是依山而建,以致只要有土石溢流到鐵公路上,就會輕易致災造成鐵公路無法通行,若發生時間極為快速且嚴重,還會造成人員傷亡及房舍被淹沒。換言之,若採橋、隧(橋梁加隧道)方式通過致災路段,即使發生土石流,大部分情況仍能順利通車,而北宜高、中部國道六號及蘇花改就是最好例證

可以學到的改建思維是,依災害路段航照,可以發現本次最新鐵公路致災路段台鐵崇德站至崇德隧道前,整個鐵、公路都是依現有海岸地形往外微凸建造通過;而這向外凸出部分,驗證了本次土石流往海岸沖刷的堆積型態,也就是以往上邊坡曾發生過大規模崩塌,在下邊坡形成崖錐堆積與沖積扇凸岸。當鐵公路經過以往沖積扇路段,以橋梁方式通過,才能避免土石流沖積災害再度發生。台鐵在崇德到和仁間儘管有三個長隧道通過,但從三年前太魯閣事故、近期新自強號出軌及土石流,各隧道間一直是近幾年的重大災害熱區。顯然台鐵重新選線,考慮比照南迴多良路段沿海岸以高架橋梁方式通過,避開落石及土石流區域,應是思考評估方向。

儘管台鐵一直是全民焦點,但以這次土石流災害路段分析,公路總局其實才是防災的重中之重,除了公路是最靠近土石流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土石流及落石致災頻率比鐵路還高的路段,若邊坡防災做得越多越有效,鐵路致災的頻率及機會自然下降。而且公路與鐵路救災還有一個最大差異:公路救災車輛及機具可直接到達災害地點,搶通公路是他們的專長;但鐵路致災路段救災車輛並不一定容易到達,又盡量不能破壞鐵軌。故就災害預防、搶災及工程經濟的角度,鐵路盡量不要致災為上策。

從歷次災害可以發現,公路總局經常和老天搶時間在搶災,但災害預防並非其專長,以致可能忽略了災害預防與調查重要。有關落石及土石流等邊坡災害調查與防治,最有經驗單位是農村水保署和地質調查礦管中心,這兩個單位應為本次災害路段預防與重建專業幕僚單位,也是邊坡災害整備階段最重要執行單位但這需要跨部會整合機制

鐵公路聯防是目前交通部面對本次土石流災害的處置作為之一,但崩塌地預防應由地質調查礦管中心等單位提出調查歷史災害資料建置平台更新及情境模擬災害復原重建則由路權上下邊坡不可分割範圍權責機關主政土石流應該全流域治理才有效果,至少規畫治理方案應為單一機關,施工可再依路權分工。面對大雨土石流只能人仰馬翻,絕非全民樂見。
















政黨蒐集政治個資 先獲准


2024-07-04 00:25  聯合報/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中市)


繼王義川事件(手機訊號監控風波)後,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又因公開發表分析個資以取得政治情報的言論,引發社會強烈反應。一方面,民進黨的行動與觀念與時俱進值得肯定,反觀其他政黨對資訊科技效能相對顯得較為懵懂。然而另一方面,資訊科技是把雙面刃,國際上對資料分析法制已有相當發展,而我國個資法也已經有相當的共識。

政治觀點在歐盟是特種個資,受高層次的法制規範(GDPR第九條)。在台灣,政治觀點雖然尚非特種個資,但是依其本質及歷來相關事件的民眾反應,實應特別謹慎應對。「內政部指定合作及人民團體類非公務機關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於二○二一年十一月卅日即已實施,其中規範堪稱完整。

政治性個資,尤其涉及人民內在思想與價值取向的,攸關政治偵防。這向來是人民最畏懼、民權運動最關注,甚至是動搖國本等級的政治主題。王義川針對特定族群的分析言論引起巨大恐慌,事起有因;沈伯洋雖然狀似所謂「客觀解說」,但以其立委身分、專業領域與歷來形象,則令人心生不安。

雖然沈所言在資料分析界早非新聞,但是回顧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蔡英文任內「保防工作法草案」的所謂「人二復辟」案、林秉樞及卡神的一連串網軍風波、王義川事件,及長期放任個資法低度實施而違反人權保護…等等狀況,這一系列發生在民進黨的執政表現上,實在令人錯愕:那個標榜民主、法治與人權的所謂本土政黨,似乎已經偏離她一路的追求與堅持,冷酷地對台灣人開始了資訊操作

建議賴政府對層出不窮的個資亂象應有真誠作為:內政部社會司應務實實施人民團體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並要求政黨所有涉及敏感個資的處理計畫,應從「備查制」(辦法第九條改為採事先審查的「核准制」,以有效地使人民安心。我國個資法繼受對象的德國法,其施行逾五十年的經驗中,最成功的法理支柱在於所謂「事先管控制」;我國現行的「備查制」顯然不夠有力。

如果確實難以責成部會個資監理採取積極作為,也可借重歐盟 GDPR 的「風險評估制」(第卅五條)。按,德國的「事先審查制」,在歐盟改由較具自律意義的「風險評估制」取代。建議個資委籌備處盡速積極作為,修法在上述二者之間做出取捨,以修補我國個資法的不足。關於「風險評估」,國內已有初步要求(辦法第七條),只是相關配套一直沒有落實。

總之,個人資料分析計畫並非不可,但是要依據個資法規範而進行。呼籲各政黨,現階段在進行資料分析之前,務必要先作風險評估並強化公告,以昭公信,以贏民心。




薛承泰/閣揆之卓見與拙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閣揆之卓見與拙見
◆  陳冲/不怕賭輸 只怕翻桌
◆  陳力俊/科學研究的東升西降
◆  葉匡時/奢侈的信念








薛承泰/閣揆之卓見與拙見


2024-07-04 00:1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記者林伯東/攝影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育會成功,民智未開、許多人不懂得避孕是因素之一;若是炮製故法,難道是以為當前年輕人不懂婚育,需要戶政機關當媒人與送子娘娘?不論「卓揆之見」是否為「拙見」,關鍵應在於賴政府是否重視家庭與婚育價值

賴總統並非在富裕家庭長大,尤其父親早逝,母親茹苦含辛,拉拔阿德及五位兄弟姊妹,母親對家庭的影響深遠。賴總統成家後育有二子,也頗有成就;相信經營這個家庭,即使不是荊棘滿布,也應嘗盡酸甜苦辣。總之,賴總統對家庭的體驗和蔡英文大大不同。筆者認為,要挽救台灣的少子化,賴總統即應出來強調家庭與婚姻的價值,否則任何對策都難落實。

相信民進黨智庫及政府相關人員當中,對於台灣生育率在蔡英文主政下,年年出現生育率與生育量雙雙下跌,都知道原因也提出了對策,但就是不敢主張家庭與婚姻價值重要,想必是「揣摩上意」與「皇上聖明」的心態,反正政策失敗也沒有人扛責任。

其實,阿扁執政八年也是連八年生育率與生育量雙降。聯合國於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開始把台灣列入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十個國家或地區,頻頻提出警告,當時扁政府雖知情,但為何不提出「鼓勵生育」呢?

是因許多人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高,生育率低可以緩解人口壓力;這個迷思,一直到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馬英九提出「少子化是國安危機」才得到解套,因為台灣生育率降得太快,人口結構改變所帶來的衝擊,遠勝於數量的影響。另一方面,乃鑑於當年許多婦女團體支持阿扁,政府官員認為鼓勵生育,將得不到婦女團體的支持。就這樣,台灣錯過鼓勵生育的節點,時間一拖久,婚育行為成為社會習性,政府即使砸重金也難挽回。

進入廿一世紀,東亞幾個國家或地區生育率都變得超低,台灣與南韓更是世界墊底。如果自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起算,台灣生育率的降幅是世界最快!從一位婦女生七個小孩,降到去年生○點八六個小孩。賴總統可以自家為例,父母生了六個小孩,賴總統這一代手足加總可能生超過十個小孩,可是下一代會生幾個呢?若按近年生育率走下去,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賴家還有幾人?其中又有多少是老人?就算是台灣在那時已經獨立,如何能維持呢?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世界趨勢,人類將來自有因應的辦法。然而,問題關鍵是台灣生育率下降最快,正走在世界最快的老化路程上。至於因應的辦法或相關科技是否來得及救,而不要等到台灣自然亡?

日本儘管比台灣更早發生少子化,可是生育率至今仍有一點二人,亦即,每一名日本婦女比台灣多生○點四人;然而,日本政府已付出很高的代價,不僅卅年來絞盡腦汁投入六十六兆日圓,還不斷有人示警民族滅絕危機

賴總統不妨抽空看看近年內政部的人口統計,去年只有十三點五萬個新生兒,比前一年的虎年還少;今年是龍年,至今卻未見起色。如果對照您出生那年有四十二萬個嬰兒,您的兒子出生時也有卅多萬,您對未來有何卓見?去年這十三點五萬個嬰兒,十七年後念大學,屆時會有多少大學關門?又有多少人可以上戰場呢?




陳國樑/行政院版財劃法的高度與格局

◆  陳國樑/行政院版財劃法的高度與格局








陳國樑/行政院版財劃法的高度與格局


2024-07-04 00:04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凍結在廿五年前時空背景的財劃法,總算在立法院本會期展開了修正的討論。積極主張修法的藍白兩黨,即使占國會多數席次、掌握實質決定權,在審議的過程中,展現了自律與節制,給了財政部三個月的時間,以提出行政院版修法草案,於下個會期繼續審議。值此修法大戲換場降幕之際,尋思院版草案必須具備的格局與高度,犖犖大者如下:

首先,「財源」與「事責」必須一併考慮。財劃法全名為:《財政收支劃分法》,所謂「收支」之劃分,「收入」面的「財源」與「支出」面之「事責」,必須連動修正,不可偏廢。院版修法草案,必須遵循《憲法》架構、按《地方制度法》規範,徹底檢討地方自治事項,釐清事責;將目前諸多經費由中央負擔者,責課地方,回歸地方政府自付,而現有中央政策由地方政府埋單者,也應當導正,由中央政府自行承擔。

其次,在保障地方政府既有財源的前提下,修法應使中央釋出目前「魚與麵包」的分配權,將財源下放地方,以改善財政收支劃分垂直分配失衡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把統籌分配稅款的「餅」作大。至於中央應釋放出多少分配權與財源,應根據事責劃分,將中央對於地方政府補助款一併納入考慮,以足以因應整體地方政府層級所需之支出為目標。

第三,強化國稅共分機制。統籌分配稅款本為地方政府稅課收入,而今中央以「調劑財政盈虛」為名,進行重分配,雖然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租稅努力程度,但失之偏頗與片面。因此,統籌分配的結果,既無法確實達成地方間財政盈虛之調劑,還有害地方政府租稅努力。院版修正草案,應將部分統籌分配稅款財源,透過共分的設計,直接留在地方政府,讓「凱薩的歸給凱薩」。

第四,院版修法草案應衡平財政城鄉差距,促進各地方間水平分配的公平。目前地方政府間分配不均的情形,可以透過統計指標度量;修正後統籌分配稅款之分配,如有造成地方間不均情形的惡化,則應透過補助款修正,不能使地方財政出現「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的謬誤。

第五,財政資源分配,亦屬財政紀律範疇根據《財政紀律法》精神,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之分配,不應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按此,普通統籌分配稅款與一般性補助款,必須嚴守透明化與公式化原則,至於特別統籌分配稅款,以及計畫型與專案補助,如不能經由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分配,也應該設計特別制衡機制,以避免政治分配。

自修法啟動以來,財政部每每以「地方意見分歧、共識難以形成為由,遲遲未提出版本,其實是遮掩政治凌駕專業的無奈與委屈。藍白政黨的讓步,使財劃修法的討論,進入目前中場暫休的階段;從專業考慮,是對主管機關的尊重從政治考慮,是對民進黨與行政院展現善意,給了充足的準備時間。三個月後,財政部如果再無法拿出行政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是賴政府在政治上,對於專業的極盡羞辱與蠻橫霸凌,「此而可忍,孰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