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經濟/川普經濟學帶來的新挑戰

.聯合報社論..政治野火旺,經濟放冷灶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有能力把什麼關?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經濟學帶來的新挑戰







經濟/川普經濟學帶來的新挑戰


2016-12-14 02: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競選中提出保護色彩強烈的競選言論,許多人都半信半疑,但觀察其大選言論,雖已對部分觀點有所保留,大體上還是透露了極為清晰的「美國優先」、「互惠貿易」的堅定態度。其對世界貿易,特別是美中貿易的影響,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台灣的貿易發展,值得我們緊密觀察,並動態地規劃應對之策。
川普日前在北卡的謝票演說中,提到美國應將貿易視為一場「戰爭」,因為它對勞工有著重大影響。川普將美國就業機會減少的禍首指向中國,他說「中國是歷史上最猖狂的工作盜竊國」。他未來將會嚴懲那些解雇國內工人、轉往異地製造設廠的企業。接著,他在愛荷華介紹新任駐中國大使時,繼續指陳中國為「非經濟市場、不照規則辦事,但他們必須開始遵守規則…大規模竊取智慧財產…對美國公司徵收不公平的稅…操縱貨幣且傾銷產品」。可以想見,目前的川普團隊應該正如火如荼地研究,如何將「川普經濟學」落實在現有的美國貿易規則上,要求包括台灣、中國大陸、日韓、拉美等經濟夥伴「按規則」和美國互動。
美國華爾街日報先前做出了分析,認為川普正在積極採取行動,兌現他在競選期間挑戰中國貿易和匯率政策的承諾。中國官員對川普的後續言論感到不滿,雙方的交鋒意味著「美中兩個最大經濟體間,形成了新的、可能更具對抗性的關係」。若事態發展沿著這個路徑,那麼美中兩強間未來的經濟關係約略可以用「對抗經濟」稱呼。而若美國果然放棄區域性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改採互惠的「雙邊貿易協定」,則美國未來和貿易夥伴的關係將轉變為一種「互惠貿易」關係;這樣一來,重新談判諮商、提出新貿易規則、執行規範、提出警示、施加懲罰、貿易報復、雙方和解等,各國涉及美國經貿事務的「交易成本」立刻顯著增加。
在川普的概念下,可能會推導出一種美國新創的「貿易原則」,就是「各國、各大跨國企業的對美國貿易不能讓美國的就業量減少」。在此原則下,除非各國和大企業對美貿易是平衡、無順差的,否則產生大量貿易盈餘的國家和企業就必須在美國投資,其雇用美國的勞動量要在換算成貿易盈餘後,足以抵銷其對美國的盈餘。雖然這種原則和執行方式,在理論和執行上都有可質疑處,但只要在邏輯上大體成立,那麼在政治上就可以受到一般美國人歡迎,成為必須落實的新貿易規則。而在美國擁有大量經濟和統計學家的狀況下,推導出一套可執行的嚴謹細節也毫無問題。
這讓部分專家將川普比喻為1928年當選美國總統胡佛,他在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後,於1930年批准了美國有史以來最高稅率接近70%)的斯穆特豪利關稅法案(Smoot-Hawley Tariff Act)。隨著各國貿易報復,美國貿易量滑落過半,其經濟遂在股市崩盤下繼續探底,延緩了景氣復甦多年。就算這種「美國優先」、「互惠貿易」的保護主義,因美國優勢強大而沒有遭到報復,也會立刻阻礙貿易交流、限縮國際貿易量,讓各國資源使用缺乏效率,導致經濟成長率遲緩,甚至引發新一波的大蕭條。這會使得「川普經濟學」對美國成為一種「短多長空」現象,全球經濟則跟著陪葬。
身為一個無力形塑貿易條件的小型經濟體,台灣只能以智慧來加以應對,所有川普政府可能提出的「新規則」都要提早深入研究並提出對案。但當美國逐步自外於全球貿易流動、緩慢降低其國際競爭力時,台灣只有堅定地加入「非美國」、長期競爭力較強的國貿體系,包括西向、南向、歐向都有必要,只是仍須謹慎應對美國需求,但絕非在接了一通電話之後,就一古腦地投入新孤立主義的懷抱。

聯合/政府有能力把什麼關?


2016-12-14 02: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食藥署及北市衛生局人員赴超市,稽查日本泡麵、納豆等食品標示。 中央社

日本核虞食品是否放寬進口,爭議方興未艾,陸續卻已有報導傳出,來自核區的商品早就充斥各賣場,台灣消費者吃下肚的不在少數。政府信誓旦旦保證,絕對嚴格把關;目前景象卻一再證明了民眾「懷疑有理」:政府有能力把什麼關?
核安疑慮食品,有待科學證據講清楚說明白,不必遽下結論或擴大恐慌。但是,也總不能任由政府為了外交理由,拿民眾健康作交換。可惡的是,政府從頭到尾沒說實話,僅三天裡十場公聽會這一件事,已看出主事者多麼作賊心虛,心裡有鬼。更不用說蔡英文曾何等高調地宣揚「非核家園」,道德虛偽莫此為甚。
民眾出於對政府的信心蕩然,對此議題「自主管理」以來,揭露的個案越來越驚人。最新事件是,連泡麵及賣給餐廳的納豆包裡面的醬油包,都有來自核區、標示不明、甚或偽造標籤的問題。有進口商受罰,有製造商道歉,有賣場將商品下架,也有衛福部官員宣稱日本進口商品將逐批拆裝檢驗,清查原料來源。但所有這些舉措,哪一樣不是亡羊補牢、後見之明?哪一樣做到了政府曾誓言保證的事前「嚴格把關」?
食安問題事關重大,看似無足輕重的小小醬油包,就算標示製造產地為日本A縣,也未必能澄清黃豆原料來源是否B縣的疑問。我們固不必對所有日本商品都疑神疑鬼,但對自己政府的政策動機和把關能力,免不了疑神疑鬼,如今看來,還真事出有因!

聯合/政治野火旺,經濟放冷灶


2016-12-14 02: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老實說,我們不知道林全內閣到底算不算「財經內閣」,因為半年多來,民眾幾乎看不到什麼財經作為。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喧囂中,整個內閣幾淪為總統府的「行政執行處」,這一頭受民進黨立院黨團使喚,那一頭被獨派大老當成出氣包;內閣連基本把關的守勢都難以維持,遑論主動出擊。儘管林全臉上的微笑沒有消失,對照紛亂的行政步調,不免顯得虛弱。
回顧過去七個月,台灣內外紛擾不斷。從兩岸關係急凍、南海仲裁失利、勞工罷工及抗爭不斷、企業關門收攤、日本核食進口爭議,乃至最近川蔡通話引發的共機繞台風波,民眾幾乎無日不在焦慮、不安、猜疑中度過。然而,在這片燎原的政治野火中,大家卻看不到政府對經濟民生事務有任何著墨,經濟仍是一口冷灶。問題是,新政府上台,若一心一意炒作自己屬意的政治議題,對人民生活及經濟前景毫無關注,總統的民調直直落,恐怕是必然的結果。
以蔡英文對林全的信賴和倚重,照理說,內閣應該不是沒有發揮的空間。但是,為什麼在實際運作中,林內閣的表現卻顯得如此消極與被動,甚至不著邊際?其中原因,可以從三點觀察。
其一,林全的政治性格太弱,在面對蔡英文的強勢領導及民進黨的利益掛帥下,幾乎完全失去了主動的意志,只能被政治議題帶著走,在其間載沉載浮。至於其他閣員,或受限於經驗和見識,或被民進黨的政治砲火震懾,更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張。這種情況,其實是蔡政府的威權結構民進黨的好鬥性格使然,林內閣的「老藍男」成分只是代罪羔羊罷了。
其二,蔡英文的決策領導,缺乏本末先後的治國瞻矚。總統一上台,不僅立刻改寫兩岸關係,內政上什麼陳年舊帳都要翻箱倒櫃掏出來清算,還要忙著討好美日及各路社運團體。在這種情況下,台灣經濟和人民生活的議題,當然就被排到施政議程表的尾巴去了。試想,過去七個月,內閣光是忙著執行蔡總統決策及收拾其善後都來不及,哪有餘裕思考振興經濟之道?
其三,民進黨「黨大於國」的政治思維,對財經議題的思考向以如何「有利於自己」為先,而不是考慮民生或國家。最近蔡政府規畫的一些重大公共建設,包括桃園鐵路地下化嘉義鐵路高架化台中山手線鹿港歷史風景區,幾無例外都落在民進黨執政縣市。這些工程動輒耗資上千億,在決策草率下,能創造什麼經濟動能,令人高度存疑。再如颱風後的菜價上漲問題,民進黨想到的,竟只是如何把果菜公司經營權搶到手,而不是如何把菜價平抑下去。這種只圖近利的自私心態,又如何會想到台灣經濟的未來?
台灣經濟面對的是兩大變數:一是兩岸關係急凍,導致陸客大減及觀光產業衰退,旅遊業叫苦、復興航空解散,惡果已現。最近,中共更逐漸將壓力對準大企業,且動用軍事威嚇,前景難以樂觀。第二,是川普帶動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撇開TPP破局不談,台灣對外貿易將遭遇更嚴苛的挑戰。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迄今未見開展,五大創新產業雖加上「新農業」和「循環經濟」兩項,也仍然只是紙上作業,未來兩年內,恐怕都無法讓人民對振興經濟「有感」。這點,恐怕才是蔡總統民意直落最大的罩門。
最近川蔡通話雖讓民進黨上下一陣振奮,但冷靜下來之後,蔡政府應該意識到:再多的政治「興奮劑」,其實已治不了台灣經濟的冷感症候群。蔡總統若不重新整理她自己的主政步調,民進黨如果不收斂自利的驕兵嘴臉,卻每天在那裡以燃放政治野火為樂,很快就會被人民厭棄。人民都在勒緊褲帶,商家都在苦撐待變,卻只見執政黨在那裡爭官封位,不可一世;試問:第三度政黨輪替,究竟為了誰?

去梯言/有謀,還是胡扯?

.燭光革命後 韓國不確定的未來
.川普聯俄制中 台灣的轉機或危機?
.去梯言/有謀,還是胡扯?
.科技扎根 厚植國力 才能離「苦」
.即期食品 送弱勢零浪費
.學北歐萬稅? 長照2.0財源夠嗎
.退休多運動 樂活有肌不失能
.大學考招改革/學習歷程 用錢堆砌 貧窮世襲
.大學考招改革/造假灌水 沒公信力







去梯言/有謀,還是胡扯?


2016-12-14 00:16 聯合報  公孫策

國防部長馮世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用嘴治國固為人所不取,然而用嘴治國還是有程度上的差異。以最近的熱門新聞人物而言:美國候任總統唐納.川普,他說了,全世界都當真的,雖然很難說將來是否成真;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她說了,可是內閣沒辦法使之成真,但她本人卻認為「說了,就算成真了」。國防部長馮世寬屬另一類,他說了,可是多數人不相信是真的,國防部發言人為他圓其說以後,大家都相信「那不是真的」。
馮世寬在立法院答詢說「民國一○七年開始,不再徵兵」,經立委追問,他斬釘截鐵重申「這個決定絕對不會改變」。
但是,今年八月參謀本部才說「徵兵需根據滾動式評估」,而馮世寬說的「這個決定」是何時、由何人決定作了改變?沒有人知道。而國防部發言人在當天下午幫部長補充,說兵役制度「並未改變」,如果募兵成效達到標準,一○七年「可望」免徵集八十二年次以前役男服義務役。於是,沒有人搞得清楚,「決定」到底有沒有改變?怎樣是「改變」?怎樣是「未變」?甚至什麼是「決定」?
笑林廣記》的寓言:某人喜歡胡扯吹牛,他的僕人每次都要幫他圓其說。一日,對人說:「我家有一口井,昨天被大風吹到隔鄰去了。」眾人不信井會被風吹移位,僕人趕忙說:「是因為昨天大風,將隔鄰的籬笆吹過井這邊來,看起來是井被吹了過去。」一日,又對人說:「有人射下一隻大雁,雁頭上居然頂了一碗粉湯。」眾人驚詫,僕人趕忙解釋:「其實是主人正在天井內吃粉湯,那雁從空落下,雁頭正好跌在碗內,豈不是雁頭上頂著粉湯?」一日,某人又說了:「我家有頂大帳,可以把天地通通遮住,不留一些空隙。」僕人聞言,攢眉說道:「主人這下太超過了,扯下如此漫天大謊,教我如何遮掩得來?」
馮部長的「脫線」言語,已經不計其數。近一些的如中共軍機繞台,國防部公布的數字跟中、日都不一樣,對此,部長說:「我們不公布正確的數字,也是一種謀略。」
兵不厭詐,國防部長有謀略能欺敵,當然是好事。但是像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數字,要騙卻只能騙自己,肯定騙不到中共,也騙不到日本,想不通「謀略」在哪裡。
蔡總統應該是最清楚的了,國防部對三軍統帥的報告總不能「欺敵」。也就是說,馮世寬是有謀,還是胡扯?蔡總統心知肚明。

燭光革命後 韓國不確定的未來


2016-12-14 00:16 聯合報  金東亞/大學教授(韓國首爾)

南韓國會通過對總統朴槿惠的彈劾案後,全案將交由憲法法院的9名法官決定她的命運。 
美聯社

十二月九日,韓國國會在三百張票中以二三四張的票數通過了朴槿惠的彈劾案,其總統職務也被暫停。雖然彈劾案通過,但這只不過是一個開始。由九人組成的憲法法院將於六個月之內對總統彈劾案進行最終裁決,根據裁決結果,總統朴槿惠及現任政府的命運也將隨之確定。當然,無論彈劾案最終裁決結果如何,韓國社會仍有一堆需要解決的問題,面臨著新的不確定性。總統權力空白期的國政運營,將要舉行的總統大選,時局停滯期的經濟復甦以及與北韓的關係,川普上任後的對美關係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次燭光集會重新燃起了繼一九八七年後韓國民眾對衰退的民主主義的渴望,表現出新的形式政治參與的可能性,意義重大。可以說,是民眾此次成熟的參與,促使了政治集團的覺醒以及對朴槿惠的彈劾。此次事件將促進韓國民主主義更趨成熟,也將在整治政治集團的腐敗與無能上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每次韓國政治的發展,如果僅靠民眾參與來實現,隨之而來的社會代價和後果是非常大的,因此韓國社會需在較快的時間內,建立相關制度,完善韓國的民主主義。
隨著代表韓國保守派新國家黨及其朴槿惠政府的此次失利,給具有較大勢力的韓國保守階層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具有健全、純粹的保守理念的政治集團仍是支撐韓國社會的重要支柱,應盡快重整旗鼓,團結各階層的支持力量。
從此次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對於國民委以重任的權力被私自濫用的情況,應盡快建立相關政治制度來加以防範與監管,而此政治制度的建立則必須以相互制衡與均衡的民主主義基本原則為基礎。對於帝王式的總統制所行使的權力合理性問題也應深刻反思。至於一些具有強大權力的部門,如檢察廳、國政院和國稅廳等權力機構應保持獨立與均衡,且實現相互制衡。
另外,在彈劾前的國會聽證會上,占韓國經濟總額一半的八大財團負責人,一字排開,面對尖銳質問的那一幕,不僅讓人印象深刻,國民也更充分體認,韓國一定要改善官商勾結(政府和大財團勾結)的問題。
對上述諸多問題,應在憲法法院最終裁決彈劾成立後六十日內舉行的總統選舉中認真進行探討,而新任總統更不能重蹈朴槿惠之覆轍。可以說,此次燭光集會點亮了韓國的民主主義,也希望在未來的韓國,通過民眾與政治家們新的意識與新的民主主義體制的建立,不要讓民眾的燭光示威再次重演。

川普聯俄制中 台灣的轉機或危機?


2016-12-14 00:16 聯合報  邱智淵/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漫畫 季青

媒體報導川普邀請埃克森美孚公司執行長提勒森出任國務卿,由於提勒森與俄羅斯關係友好,將有助於改善歐巴馬掌政之下冷淡疏遠的美俄關係,加上近來川普屢屢對中國隔空喊話與言詞挑釁,在在說明川普並非外人所以為的無厘頭素人。顯然川普正在精算布局,布一個「聯俄制中」圍堵中國崛起之局,而台灣就是美國對中國叫陣的軟肋。
歐巴馬主政的美國由於國內政經不振,社會問題叢生,已無餘力扮演「美國隊長」的角色,因應全球外交局勢的變化,也顯得左支右絀,甚至被自己曾經殖民過的菲律賓多次羞辱,卻無力回擊。反之中國除了經濟實力節節進逼,在國際場合也逐漸扮演起足以抗美國霸權的地位,尤其在前些時候的G20峰會APEC會議中,習近平更是鋒頭十足,蓋過了歐巴馬。這在傳統的美國公民、美國的右派乃至於保守派眼中情何以堪。川普訴求「讓美國再次偉大」,而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就在重建全球政經秩序,並把中國的勢力鎖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中。
台灣會成為川普制伏中國的緊箍咒,因為台灣就是勒住中國的七寸之地。自圍堵時代台灣就是西太平洋對抗共產勢力的關鍵點,也是中國政經實力能否進入太平洋的主要鎖頭。如果台灣被中國拿去了,除了美國不再能獨占太平洋地區外,東北亞與東南亞將被一分為二,日韓將被迫受中國勢力的掌控。川普一開始就看出了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藉由台灣將了中國一軍,而中國還不能喊痛。真是高招!
但是川普的策略能否奏效,重要的還是要中國鄰近的各國願意配合才能發揮效力,如今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已逐步超越美國所能提供的經濟優惠,加上中國對於鄰國的野心企圖也與冷戰時期大不相同,各國是否還願像上個世紀六○年代那樣配合美國的步伐實有待觀察。因此,政府切不可「見獵心喜」,反要務實以對,擅用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優勢,以免成為被犧牲的「馬前卒」。
圍堵時代,台灣被稱為是西太平洋上不沉的航空母艦,就在於台灣所處的地緣角色正當亞洲大陸進出太平洋的樞紐,也是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流的必經途徑,這也是歷史上台灣屢屢成為強權勢力交鋒與對峙之主因,但是台灣的重要性從來不曾因為時代的演進而消退。如今隨著美國新政府戰略思緒的改變,台灣又再次成為國際的亮點,但是這樣的際遇是台灣的轉機還是危機,就考驗著執政黨的智慧了。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嚴震生/遠山蒼蒼,綠水泱泱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葉銀華/你(妳)會違反股市的內線交易?
.周行一/「自學」是你的最重要能力
.方祖涵/低欲望社會裡,難孵出的未來
.黃介正/美國退役將領從政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2016-12-14 00:04 聯合報  王正方


氣候轉涼,沒人再談台灣的供電危機了。
幾個月前,政務委員張景森呼籲:「台電的備轉容量降到百分之二點八,只剩九十萬千瓦,台電已盡全力維持電力系統穩定。請大家響應,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能不用電就儘量不用電。」有官員建議,午休時分關上電源,去百貨公司享受冷氣。
林全說,在廢核與減煤的情勢發展下,未來一、二年可能有限電危機。年長的民眾對停電有記憶:既不方便更不舒服,精密工業如晶圓廠,需要極穩定的供電,電壓稍作起伏,會造成大批產品的質量不合格,損失慘重。行政院長的話必定言之有據,不可忽視。
目前台灣電力供應結構:燃煤供電百分之卅五、燃天然氣燃油發電占四十四點五、核能發電百分之十六、綠色能源百分之三點一、抽蓄水力發電百分之一點四
政府要在二○二五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又要厲行減碳,但替代能源從哪裡來?林院長說:在電力智慧化管理及綠能替補下,整體供電應可穩定。
話說的籠統,只引出更多的疑問來。電力智慧化管理的具體實施辦法為何?全面實施智慧化管理後,全台最多可節省多少電力?綠能如何來替補?
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成立了,經濟部能源局規畫,九年後綠色電源從目前三點一的發電率,提升到百分之廿!也就是說:太陽能發電量從今年的一千三百四十二百萬瓦,二○二五年要增加到兩萬百萬瓦;離岸風力發電,目前是零,九年後也要產生兩萬百萬瓦;都必須增長五倍以上或更多。提出令人震驚的數目字來,可鼓舞士氣,但怎麼做?
事情還沒發生就一味的去唱衰它,為仁人君子所不取。然而促使綠色能源在台灣廣泛使用,需要科研、工程上的具體落實,先拿出來考慮周詳的整體計畫、日程表、進度表,在關鍵時日檢驗工程的進展;譬如,兩年後台灣的太陽能發電量、離岸風力發電量,究竟提高了多少,與預期的計畫差額若干?
都是硬碰硬真刀實槍的鐵功夫,與爭取選票的口號、發洩情緒的政治話語大不相同。沒見到提升綠能供電的任何具體計劃。有名學者說,競選時的承諾不必一一都兌現。果真如此,台灣停電限電的日子就在不遠,故此林全院長預言,二○一八年台灣有限電的可能。
經濟部要購置九十億元日本二手貨的天然氣發電設備,為應付關閉核電廠,供電不足的缺電危機?這套天然氣發電設備,能提供多少台灣的電力需求,一兩年內就能生產嗎?詳情一概不清楚。天然氣一律要進口,台灣缺乏大型天然氣運輸船,上百萬噸天然氣存於新加坡,慢慢用十噸小型船舶運過來。何況增加天然氣發電,也違背了減碳原則。
為了遏止全球暖化加劇,法國宣布要在二○二三年關閉所有煤炭發電廠,二○二五年關閉石油及天然氣發電廠。英國以巨額投資,興建大型新式核電廠。台灣一向跟著歐美先進國家有樣學樣,現在是否跟不上腳步了?
供電危機關係到台灣所有的企業和每一個人,必須透明化,否則就玷汙了「亞洲民主櫥窗」的雅號。
(作者為電影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