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4日 星期四

經濟/公司法修正的三建言

.聯合報社論..改革不是一部民主絞肉機
.聯合報黑白集.「一廂情願」很重要
.經濟日報社論.公司法修正的三建言









經濟/公司法修正的三建言


2017-05-04 02: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終於提出公司法的修正草案,開始進行公聽會。從去年底開始,民間版的公司法全盤修法委員會(簡稱修法委員會)提出非常巨大規模的修正草案,翻動的條文與修法議題超過300項,而且牽涉證交法、銀行法、金控法、企併法等相關法規,引起相當大的爭議與討論,而行政院長林全在年初接受採訪也指出,如此修公司法,戰場比一例一休艱鉅。因此經濟部決定採取局部、分階段的方式,先提出部分條文修正案。
修法委員會從去年2月成立,歷經約十個月,非常努力提出公司法全盤修正草案。惟修法需考量對實際運作的衝擊,以及周全的修法效益與成本的評估,因而我們希望經濟部能審慎經過完整評估後,提出對未來經濟成長、公司治理有實際幫助,而且降低公司運作紛爭的修法版本。
本次經濟部所提的草案,在保障外部股東提案權與提名權方面,確有比較進步的做法,可以強化外部股東監督現有管理當局,落實「股東行動主義」。在股東會提案權方面,加入董事會未將股東的提案列入議案,提案股東得向法院聲請裁定、且對於裁定不得抗告,或向主管機關申請令公司將其提案列入議案。此一修正可以強化提案股東救濟管道,讓所有股東瞭解提案,並由所有股東決定議案是否採行。
在董事提名權方面,提名股東必須「檢附」被提名人的學經歷與相關法規之證明文件,以及若提名人是法人股東,要「檢附」該法人股東登記資料及持有之股份數額證明文件,草案修改成提名股東應「敘明」上述資訊,並刪除檢附相關法規之證明文件,而且刪除上述法人股東持有股份數額的證明文件。此一修改,可以避免現有董事會以未檢附上述所載之相關證明文件為由,擋掉股東所提名的董事候選人。同時,若董事會還是不列入股東提名的候選人,此次修法提供如股東會提案權般,給予提名股東可向法院聲請裁定或向主管機關申請,令公司將被提名人列入董事候選名單。畢竟這只是提名而已,按照立法意旨董事會是進行形式審查,是否當選還是要所有股東決定
由於經濟部所提的草案,與修法委員會建議的版本差異甚大,修法委員會力爭部分修正條文能夠列入,因而採兩案並陳的方式,經公聽會程序後,再由行政院定奪。
在要求設立公司秘書方面,原本修法委員會要求所有公開發行公司都要設立,後來改為由證券主管機關視公司規模、股東人數與結構及其他必要情形,得命公開發行公司設立。然而修法委員會卻明訂只有具律師或會計師,或從事法律或會計工作十年以上者才可擔任,此點有量身訂做之虞。我們建議證券主管機關要考慮公開發行公司的遵法成本,而且若要設置公司秘書,條件不宜如此狹隘,應該增加財務、金融、管理、董事會相關運作經驗者,或者以增加受訓上課時數來充任。同時,此點也應尊重金管會的意見,不宜在公司法明訂。
另外,修法委員會建議代表公司之董事,應將股東名簿及「實質受益人」資訊備置於中央主管機關設置的電子登記平台。此一建議的問題是如何達成實質受益人的登記,何謂實質受益人,如何定義?以及如何查證有正確登記?此項規定最大的衝擊是上市櫃公司,特別是外資持股高的公司,如何做到其有完整登記實質受益人;並且經濟部要考量此一登記實質受益人對股票市場的衝擊。
最後我們要強調的是,修法要有效果,必須可執行,而且要考量對實際運作的衝擊,以及評估修法效益與成本。同時,民間修法委員會的版本,可以做為參考,最後要負行政責任的是經濟部、行政院,目標是要與時俱進、能落實,才是上策。

聯合/「一廂情願」很重要


2017-05-04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瞻計畫草案在立法院進行審查 ,藍、綠立委推擠開打。記者陳正興/攝影


前瞻建設計畫推出後,各方質疑聲浪不斷。八千八百億元的投資,內容卻草率有如大學生課堂報告,效益估計更是拚命灌水,完全一廂情願。
不客氣地說,「一廂情願」恐怕是民進黨基因裡的重要元素。以綠營奉為頭號神主牌的台獨為例,因得不到國際的支持,只能在開羅宣言舊金山和約的文句裡尋尋覓覓,其實只為自我取暖。若「台灣地位未定論」能因此成立,那麼日俄戰爭至今仍未結束,因為史達林根本未簽舊金山和約。
若連國家想像都如此一廂情願,則討論公共政策,當然不必談可行性。蔡政府既要廢核又反燃煤,還不許漲電價,這在當今科技下,只是神話。但只要民眾沒質疑,也就跟真的一樣。
要說綠營領導階層頭腦不清,卻也未必。許多人其實很清楚:政治口號的價值,在於塑造敵人,例如中共、藍營、台電、軍公教。現實中任何不如意,都可以諉稱是它們作梗,只要萬眾一心打倒魔鬼,天堂就會到來。當然,魔鬼難以完全消滅,但「滅魔大業」卻可長可久;就如「萬眾一心」很難,所以必須在群眾中淘洗,篩選「隱藏敵人」。
在周星馳電影「鹿鼎記」中,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告訴韋小寶:「反清復明」只是口號、宗教儀式,讓支持者以為所做所為都對。把銀兩和女人搶回來,才是重點。
這段台詞非出自金庸原著,也不符天地會陳近南之史實;但對照當下的台灣,倒映出幾分真相。

聯合/改革不是一部民主絞肉機


2017-05-04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接受聯合報專訪,暢談執政周年,充滿自信。 記者陳柏亨/攝影



蔡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夕接受專訪,談到政府推動的各項改革。她說,改革引發陣痛,但這是必要的歷程;若不進行改革,「恐怕台灣永遠回不來」。這段談話,顯示蔡英文對於改革有迫切的使命感,因此上任即急著全面推動。但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她對社會的痛苦缺乏體會,只顧著拚政績,卻未體恤人民的感受。至於她所謂「台灣回不來」,則令人不解;事實上,人民更大的迷惘,是不知道她要把台灣帶向哪裡。
台灣在民主化及全球化過程中,錯過了在經濟、社會、法制層面的同步調整;從這點看,台灣確實有許多面向有待改革,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然而,改革的推動,並不是只要遙指目標、下令大軍開動即可,如果不認真規劃前進路徑、不慎選適當策略,仍無法達到目的。蔡政府一年來推動的改革,都有一套美好說詞;但它選擇的手段,有的流於片面,有的太過粗暴,有的甚至運用了違反法制、踐踏民主的作法,也因而引發不少爭議。
簡單地說,改革引發的社會反彈,未必是認為改革目的不正當,而是認為改革的程序不符合民主開放原則,或者認為改革的手段違反了公平正義的精神。然而,蔡政府高舉著改革大旗,以為凡以此大旗進行的事都是正當的,以為集合在大旗底下的人都可稱為「正義之師」,這恐怕太過一廂情願。
舉例而言,年金改革和司法改革雖都以「國是會議」的名義,推舉了各界人士代表參與;但其薦舉過程是由政府授權的少數人士主導,開會過程及議題的設定也常由少數人強勢主導。在這種壟斷情勢下得到的結論,年金改革幾乎是以林萬億版本為宗,司法改革則不脫民間司改會及瞿海源架構;如此,怎麼可能反映多數的民意,又怎麼可能具有民主的正當性?
進一步看,年金改革委員會把考試院主張排除在外,司法改革卻由總統主導,其實都踰越了五權分立的界線,後者更有違憲之虞。但是,對外界的批評,蔡英文卻不為所動,以為掛著「改革」的招牌即可恣意而為。不僅如此,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及推動中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執政黨都是採取千軍橫掃的包辦姿態,一送進立法院,就要藉國會優勢強渡關山。即使勉強辦了幾場公聽會,也都在虛應故事,無意聽取任何異議,更遑論調整既定內容。這樣的改革,跟一部「民主絞肉機」有何兩樣?
在蔡英文看來,改革是艱難的,所以必須採取強勢作為,才有可能推動。但是,這樣的態度,跟威權年代領袖「一聲令下」的決策模式有何不同?跟川普的蠻幹有何差別?以「民主絞肉機」為喻,是指政府一心一意想要得到「改革香腸」,不論外界有何不同意見,不論徵詢的機制是否恰當,不論決策思維是否妥當,全都被放入這個絞肉機裡絞碎,在機器出口處灌製成香腸。在這條香腸裡,肥肉和瘦肉混成一團,不同的意見被打成同等大小的肉末,而所有的民主程序則被化約成單一的絞肉生產模式,根據總統個人的意志來決定香腸的胖瘦及大小。
蔡英文在上任之初所宣示的「謙卑再謙卑」、「最會溝通的政府」,比照今天她推動的各種橫眉豎目的改革,總統其實已經判若兩人;民眾對她的印象,也反映在其民意支持度上。遺憾的是,蔡總統似乎仍堅持自己「在做對的事」,而不願感受人民對她的失望;她寧可相信自己目標的「絕對正確」,卻不想面對自己可能犯下的「手段失誤」;她堅信自己主導改革的美好想像,而無意面對人民承受變局的真實痛苦。
改革當然不是戰場,改革也不是無痛分娩。但改革絕對不是把自己的成就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更不是把政治當成絞肉機,把民意絞成一團肉末

聯合筆記/沒有回顧,如何前瞻?

.菲親中疏美 衝擊區域權力結構
.兩岸常數或變數 蔡的答案是…
.「三新」與「一中」 難有交集
.聯合筆記/沒有回顧,如何前瞻?
.補教狼師 躲在化名保護傘下
.生死權前 子女掙扎
.基隆輕軌Tram-Train 減少成本 擴大服務
.徒增媒體困難 黨政軍條款荒謬難行








聯合筆記/沒有回顧,如何前瞻?


2017-05-04 00:14 聯合報  林河名


行政院提出「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引發爭議,昨天在立院經濟委員會重審,民進黨立委欲護航闖關,國民黨立委「敲鑼吹哨」杯葛,朝野吵鬧,完全看不出「前瞻」何在。
蔡政府宣稱「為打造未來卅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包含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城鄉等五大建設計畫,行政院還特別揭示「前瞻未來,國家需要新世代的基礎建設」。
政府口號喊得漂亮,但哪個建設不是為了「未來」?打造基礎建設既是國家長期持續工程,何以捨「年度預算」不為,必須編列「特別預算」?
相較於年度預算,「特別預算」必須符合預算法「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國家經濟重大變故、重大災變、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等法定要件。前瞻計畫除內容不夠「特別」,甚至看不到相關影響評估報告,又有「四年總統、卻編八年預算的訾議這些問題即是過去政府一再被詬病之處,李扁馬都不例外,如今蔡政府同樣為己量身編製「特別預算」。
事實上,大法官早在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就作出第四六三號解釋,理由書中也表示「如多數立法委員審議特別預算時認有不符法定條件者,自得決議刪除,或要求行政院重新編製」。
當初大法官會作出解釋,就是因為立委不滿特別預算浮濫而聲請釋憲;例如,中央政府將原列在總預算內的重大交通建設工程經費,自八十一年度後改以特別預算案編製送審;中央政府收購戰士授田憑證所需經費八八二億元,採購高性能戰機經費第二年度起所需經費三○○七億元等,也均以特別預算案編製送審,「由此可看出,行政院大肆運用特別預算名目支應各項經費需求」。
當初在釋憲聲請書中直指「行政部門這種預算編製方法,似有違憲之嫌」的提案人,就包括人稱「陳青天」的陳定南,以及當時民進黨立委彭百顯。對照如今民進黨政府振振有詞捍衛「前瞻計畫特別預算」,格外顯得諷刺。
前瞻計畫的問題,並不在民間反對建設,而是重大政策缺乏評估、編製預算的便宜行事,及國家資源的分配疑義。或許因為草案既出,蔡政府沒有退回的勇氣與打算,但陳水扁執政時,行政院在民國九十四年就曾撤回「重大軍事採購條例草案」,重行研議已有前例。
蔡英文總統過去最常把「財政紀律」掛在嘴上,竟能容忍涉及龐大預算、卻又內容粗陋的前瞻條例輕易過關,而不懸崖勒馬?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回顧,如何前瞻?

菲親中疏美 衝擊區域權力結構


2017-05-04 00:08 聯合報  胡敏遠/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師(桃園市)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戴著中共海軍軍帽,登上正在菲國南部城市達沃訪問的中共海軍長春艦參觀。 中新社



日前中共軍艦訪菲,菲國總統杜特蒂登上長春號參觀,中菲關係從經濟合作,不斷向軍事、政治等領域拓展。無獨有偶,美國總統川普日前邀請杜特蒂訪問白宮,杜特蒂傾向拒絕,此舉讓美方不快。
此外,杜特蒂表明,將接受邀請出席五月中旬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研討會。菲國似乎從「親美」走向「親中」。中共對菲律賓的影響力,似乎有超過美國的態勢。
杜特蒂的掃毒行動遭到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與國際人權團體的譴責,杜特蒂很不以為然。他對美軍與菲律賓的軍事合作,甚為反感。他揚言美菲間的軍事演習應該終止,菲律賓應與中共及俄羅斯強化多邊的安全合作。
從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來看,菲國的地緣位置,可有效控制中共艦隊進出第一島鏈,甚至向印度洋進出,菲國地位對美國軍事部署至為關鍵。美國若缺了菲律賓,將使其防線出現漏洞。相對的,中共在南海的軍事部署與島嶼軍事化的作為,讓美國的影響力不斷下降。
近期川普因反制北韓核武發展,調動大軍直逼朝鮮半島。美軍的強勢作為,表面上是武嚇北韓,但最後仍強調必須重視與中共的合作,共同以外交手段,才能有效解決北韓核武問題。美國的作為逐漸被盟國看破手腳,讓盟邦甚感憂慮。川普改變對菲國的立場,並積極拉攏菲律賓,主要是為彌補其戰略作為上的劣勢。
從地緣經濟看,東南亞國家重視與中共的經濟合作,大於其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中共的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計畫,使多數東協國家在經濟上更傾向中國。
二○一六年杜特蒂訪中,習近平允諾龐大的經濟援助及雙邊的經貿交易後,菲國對黃岩島的強硬立場也跟著鬆動,中菲關係變得緊密。從剛結束的東協峰會,杜特蒂刻意避開談論有關南海主權爭議問題,其他的聲索國也都輕描淡寫的帶過,看得出東協國家對中共的讓步。
杜特蒂在外交上「親中疏美」;隨著中共國力與在東南亞地區影響力不斷升高,美國對中共的態度正發生改變。美菲關係的變質已出現警訊,美國如不再積極壓制中共,南海與區域權力結構將發生變化。

兩岸常數或變數 蔡的答案是…


2017-05-04 00:14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執政將滿周年的蔡總統接受聯合報專訪時,對兩岸關係提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三新」論。記者陳柏亨/攝影



蔡英文總統接受聯合報訪問,將兩岸關係易位為區域關係,希望台灣在區域關係中變成「常數」,而非「變數」。這個說法,便是將台灣問題國際化,進而引申出她所稱的「兩岸需有結構性合作關係」,改變了雙方關係的結構,形成「新模式」。
兩岸關係的原結構是「一中原則」,是蔡英文拋棄這個結構,自己卻又提不出替代結構,使原結構所具有的「常數」,變成如今人心不安的「變數」。她更欲稱她所肇致的「變數」成為「常數」,俾顛覆原來的結構。
中共對台政策很僵化,但很清楚,便是「台灣不能離開中國」。馬英九升高並強化「中國」二字內涵,即「一中各表」,經多方努力,使「各表」成為兩岸關係結構的重要部分。蔡英文因不接受「一中」,便也不接受「各表」,使這個結構搖搖欲墜,她要打掉,卻不說如何重練,升高了兩岸關係的變數。
她呼籲中國大陸應該本於新的情勢需求,重新思考兩岸關係。所謂「新的情勢需求」中的「新」與「情勢」指的是什麼?是蔡英文要改變原結構,使因她而形成的「變數」成為兩岸關係的「常數」嗎?是接受兩岸的雙邊關係成為區域關係中各自獨立的多邊關係之一環嗎?這個潛台詞是否要大陸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
蔡英文給北京提出「問卷」,內容空泛得如無字天書,她倒是要求,習近平應以擁有大國地位的領導者的身分,來看待兩岸關係,這指的又是什麼?是否意指要中共「放」了台灣,任由它翱翔在國際天空,甚至助它一臂之力嗎?她以台灣今年能否收到WHA邀請函為兩岸關係的「指標」,她以近似警告的口吻說:「如果WHA這件事沒有好好處理,會讓兩岸關係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倘若北京不理不睬,硬是不發出邀請函,蔡英文又能如何?或許是,蔡英文根本已知收不到邀請函,採先發制人,將兩岸關係的變數責任,推給北京,如果以為北京會被「嚇倒」,這太好笑了吧!
最近因為年金問題,「版本」二字很流行,國民黨不提自己的版本,只罵別人的版本很爛,蔡英文是在學國民黨嗎?兩岸關係沒有自己版本,只一味不接受馬英九時期的版本和中共的版本。然而,國民黨是在野黨,還有耍賴的空間,民進黨則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對兩岸關係必須負起完全責任。說些「空靈」的話,寫些「文青」文章,欲在兩岸關係中打混,這種日子可以過多久?
如果蔡英文確信「天然獨」是台灣看待兩岸關係的「常數」,那就硬一點,林義雄正藉行走要求蔡政府落實「台獨公投」,何不就將這個要求列為立法院優先審查法案?即使美國施壓、北京恫嚇,或公投結果數字很難看,總讓大家明白了蔡英文(或民進黨)執政的兩岸態度。
常數乎,變數乎,兩岸結構性合作關係乎,真的很想知道蔡英文心中的標準答案。

「三新」與「一中」 難有交集


2017-05-04 00:18 聯合報  尤榛嚴/服務業(南投市)

漫畫 季青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周年前夕,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新主張,強調在這種變動中的情勢,台灣與中國大陸要共同維持一個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是雙方需要努力的,而且需要有一些結構性的合作關係。
筆者以為,蔡總統「三新論」新主張,老共恐意興闌珊,難受影響,仍會堅持以「一中」為核心價值的「老情勢、老問卷、老模式」,雙方各唱各的調,難有交集。
也許,這就是兩岸難解的「宿命」,正如近日外交部長李大維對我方迄未收到即將登場的世界衛生大會邀請函的感言,「不容樂觀」但「也不悲觀」,兩者的心境是一樣的。

補教狼師 躲在化名保護傘下


2017-05-04 02:41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台北市)

不少學生下課後背著沉重書包,直接前往台北市南陽街上的補習班補習,但授課的補教老師可不可以使用化名,引起爭論。記者陳再興/攝影



有關最近某補習班陳姓教師長期性侵受教之未成年女學生,導致受害人出書披露性侵往事後自殺,引起社會譁然。
補習班的存在是長久以來升學主義下社會需求的產物,而其中的施教者,相對於正規學校裡,中小學教師資格與養成,受到層層嚴謹的法律規範,與社會上對於教師高標準期待的約束,在補習班擔任教職,卻毫無資格的限制,只要口才好、會講笑話、升學績效佳,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來上門,就可以站在講台上擔任教職,甚至成為家長與學生競相追逐的補教界名師,享受不受師資相關法律規範的自由與名利。
然而,補習班教師對於台灣教育也有功不可沒之處。例如十多年前教改中,國小推動建構式數學時,多虧補習班教師繼續教授九九乘法表等傳統數學,勉強協助好幾屆國小學童的數學解題能力。另外,在教育政策不清或課程改革紛亂之際,如推行教科書一綱多本、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與十二年國教等,家長發現無法親自教導子女,甚至學生在學校中無法理解的科目,也能夠從補習班教師那裡獲得額外的知識傳授與安慰。
在這樣一國兩制下,同樣在講台上授課的學校老師,限制嚴格,甚至遭到無理家長指責的動輒得咎,但補習班教師卻享受著化外之民的自由天地與豐厚收入,不但吸引各路人馬的競逐,更享有比正式教師更多化名身分所享有的「有權」(受教)、「無責」(不必管班級經營、處理學生、家長與民代等問題),在「化名」的保護傘下,全力教導考試升學等技巧,一旦學生成績補上來,很快便能獲得家長的掌聲,甚至視為孩子學業的救星,完全無視學校教師的辛勞付出!只要成為補習界的名師,便可邀約不斷,享盡各種優渥待遇。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用化名在補習班大行其道,不受約束的原因。
最近筆者的一位美國籍研究生,剛完成兒童美語補習班的外籍教師問題研究,發現台灣的教育政策,至今仍缺乏對於學前教育機構外籍英語教師聘用等方面的有效管理與輔導。美語補習班充斥著各式各樣、甚至不具教師資格與母語為英語條件的外籍教師。這些不具教師資格的人教導我們的幼兒,在補習班負責人的掩護下,家長們竟然毫無所悉,將寶貝兒女交到他們手中,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同樣的情況,各種因升學需求而來的補習班,因為教師匿名,以及缺乏教師資格限制,成為龍蛇雜處之所。除一些因不見容於正規體制下的教師人才外,常會出現有違師道的聽聞,例如在補教界拋家棄子,與情婦設計將元配鎖在門外的負心漢;在補習班內亂搞男女關係,並以此向學生炫耀的狼師等。
讓這些人站在講台上,以匿名的方式去授業與解惑,家長與政府還能再坐視?
陳姓補習班狼師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生死權前 子女掙扎


2017-05-04 02:41 聯合報  陳明恭/快遞送貨員(台中市)

瓊瑤因為後悔聽侯文詠意見幫老公平鑫濤插管話題,引起社會關注;社會上為相同問題掙扎的人,不計其數。圖為坐著輪椅的病人。記者蘇健忠/攝影【作者:蘇健忠 檔名:L27363977.JPG 日期:2017/05/01】



五月二日讀畢聯合報的焦點報導,提到瓊瑤小姐的先生、李季準先生和副總統李元簇先生,該不該插管、急救的選擇,絕對會引發子女和醫師不同結論,誰對誰錯,掙扎的人不計其數。
家父四月二日住院兩周,這期間,他心臟衰竭、肺積水、會喘、下腹腫脹,糖尿高高低低每天注射八支利尿,結果無法導尿,腎臟也跟著失掉功能,水有入不出。妹怕父親沒體力,決定插鼻胃管,同時想減輕爸爸的痛苦,家人決定先讓爸爸洗腎。這樣的想法,尚不及說出,爸爸便選在他迴光返照後,夢中辭世。
是否該簽立意願書,很多人難下決定,許多子女怕承受不起「不孝」的指責,一想到生死權,不免一次次掙扎。

基隆輕軌Tram-Train 減少成本 擴大服務


2017-05-04 02:41 聯合報  溫代欣/交通部鐵工局主秘(新北市)


二日「基隆輕軌Tram-Train有什麼問題?」一文,回應如下。
基隆南港間受地形限制,沿線路廊狹窄,工程困難度及建造成本均高。目前台鐵基隆八堵間三軌化路段,仍有南港展覽館至南港火車站間約一公里路段,因擴軌用地取得爭議,維持二軌,造成第三軌利用率無法有效提升,現況對台鐵路線容量提升效果僅約八%。
基隆輕軌計畫構想,係利用輕軌運輸系統,另於南港展覽館增建車站,讓第三軌列車可直接於南港展覽館站轉乘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遠期更可考慮串聯南港、松山車站,可提高現有軌道設施的利用率,也提供台北—汐止—基隆間旅客更便捷的軌道路網服務。未來進入基隆市區後還有輕軌服務,旅客不必再轉車。
複合式輕軌Tram-Train是鐵道資源共享,Tram屬於行駛於都會區內的軌道系統,Train是行駛於城際或近郊通勤的軌道運輸系統,兩個不同服務範圍的交通工具,透過相同的軌距,經過適當電力及號誌轉換,延伸Tram的服務範圍。使用Tram-Train可減少鋪設新路線用地與管理的成本,又能擴大服務範圍。
未來基隆輕軌系統因沿用台鐵第三軌為基隆至南港之路線,將沿用台鐵電力25KV交流電源及號誌系統,Tram延伸基隆市區部分,則採用窄軌系統延伸,並採用輕軌系統之750V直流電源。而Tram-Train供電系統的電壓,主要考慮都市內的安全,以750V直流電壓供電為主;在郊區時,以1500V直流電或傳統鐵路25KV的交流電來供電,因此Tram-Train可在鐵路及輕軌系統區間自動切換相對應之電力系統。
Tram-Train車廂設計在日本及歐洲均有窄軌與標準軌系統,日本富山萬葉線、湘南江之電都是一○六七mm軌距,江之電電車跨越江之島Tramway C型路權的市區,其實也算是Tram-Train的模式。
基隆輕軌目前評估構想暫由台鐵整合營運,後續將檢討是否由台鐵或成立新營運公司並由台鐵參與維運之可能性。

徒增媒體困難 黨政軍條款荒謬難行


2017-05-04 02:41 聯合報  江雅綺/台北科大智財所副教授(台北市)


據報導,在媒體併購案中,有屏東縣議員特意購買一張媒體公司的股票,導致全案陷入黨政軍條款爭議。議員則表示,既然她能輕易從集中市場買入一張台數科股票,難保其他政黨甚至中資會否依相同方式逐步購買一%、十%甚至五十%的股票,達成投資並控制媒體的效果,證明「阻止黨政軍、中資購買媒體,實際上無法執行」。
議員的行動,其實反映現行《廣電法》規定黨政軍條款之荒謬。多數人都知道,基於黨政軍退出媒體精神,廣電法及有廣法規定,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不得直接、間接投資民營廣電媒體及系統經營者。若違反上述規定,則廣電媒體的主管機關可對業者處廿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正;甚至可廢止其經營許可、註銷其執照等。
但是問題就在於,在廣電法中成為處罰對象的媒體或系統業者,本身並無法控制他人的投資行為。不僅這次議員能夠輕易購買成功,過去也已經發生過數次政府基金在市場中投資媒體業者的母公司,造成「政府間接持股媒體業者」的結果,導致主管機關依廣電法開罰業者,業者只能自認倒楣。
但是,按《行政罰法》規定,行政罰乃在處罰故意或過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二七五號解釋:「人民因違反法律上義務而應受之行政罰,係屬對人民之制裁,原則上行為人應有可歸責之原因,故於法律無特別規定時,雖不以出於故意為必要,仍須以過失為其責任條件。」換句話說,行政罰法歸責原則,應為故意或過失。
過去行政法院判決也曾指出,以受罰者行為有可能避免該結果、具有期待可能性為前提,才可以罰。類似判決或解釋,其精神都在於避免處罰「受罰者沒有可能避免該結果」的情況。也因此,過去主管機關雖曾依據廣電法規定開罰業者,但真正上了法院,卻遭法院以「無期待可能性」駁回。
以上種種說明了,現行的黨政軍條款,雖然在避免政府控制媒體的目標正確,但規範手段卻具有重大瑕疵。窒礙難行的條款,不但荒謬,也徒然增加媒體產業的困難。

周行一/了解川普

.周行一/了解川普
.盛治仁/建中生提醒了我…
.方祖涵/中文世界裡,難覓的療癒
.劉維公/ㄎㄧㄤ型精英的荒謬
.朱宗慶/「彩排」一下
.趙春山/為所當為 「髮夾彎」有何不可?
.嚴震生/美國主播道德標準高過總統?









周行一/了解川普


2017-05-04 00:07 聯合報  周行一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雖已滿百日,媒體與專家仍摸不著頭緒,不知道他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總統。川普隨心所欲的言行讓人難以捉摸,他不受過去總統的行為規範,打破許多傳統禁制,例如重用親人,不顧忌與家族企業間的利益衝突;他為了辯解言詞反覆,把與別國領袖談話的內容隨便說出,例如說因為中國的習近平會努力解決北韓問題,才不當面指控中國是匯率操縱者,也說加拿大與墨西哥領袖打電話來,希望重新談判北美貿易協定(NAFTA),才決定暫時不中止協定。
川普的言行讓人感覺有高度的不確定性,他的理念與政策並無一個全面性的邏輯書面論述,除了親人外,他的官員、策士與幕僚都非長久班底,大家還在捉摸總統的想法。川普的不確定性就是全球的不確定性,不論他做什麼都將對世界有重大而且深遠的影響,這是為什麼大家都想了解他,希望能預測他的言行,預作準備。
川普是一個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企業家,說過要把從商經驗帶到白宮,如果從他的企業家背景開始分析,會發現其實他的可預測性頗高的。每一個傑出企業家都有經營理想,川普的治國理想就是他一再說的「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他的方法是他一再講的「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所有成功的企業家都有一個非常想「贏」的性格,川普就經常講「我們會贏(We will win)」;為了贏,目標不變,但手段可以有彈性,折衝與談判是必要的過程,為了達到談判效果,充滿不確定性的欺敵做法是必須的,所以在言詞與行動上壓迫對手是可以預期的行為。
川普想要達成的目標都會由「美國第一」這個策略來達成,他最關心的三個「第一」是「工作機會」、「國家安全」、「貿易條件」。在工作方面,要「買美國貨、用美國人」,所以執行看似不環保的行為,例如重新在美國挖煤、同意開採更多石油及鋪設油管;大規模減稅,計畫把企業所得稅從卅五%降到十五%,而且直接請企業家到白宮,要求他們在美國創造工作機會;要大量投資基礎建設,甚至因生物科技對創造工作機會的直接效益少,減少對一些相關領域的研究補助。
貿易上,美國與貿易對手間的交易條件必須要有利於美國,川普直接退出跨太平洋夥伴貿易協定(TPP),根本不想與一群國家協商,因為曠日費時,成本太高,他比較喜歡雙邊協商,所以同意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重新談判NAFTA(當然,NAFTA對美國也非常重要);他重視別國是否操縱匯率,或者有不公平的貿易障礙(例如關稅)。
美國的安全至上,川普提出大幅建軍的國防預算;他嘗試不讓所謂的極端穆斯林信仰者進入美國;要美國移民官員嚴格過濾移民背景,加強查緝非法移民,而且誓言在美墨邊境築牆;當別的國家對美國產生威脅時,展現動武的決心,所以命令發射戰斧飛彈攻擊敘利亞政府的機場,將航空母艦開往北韓海域。
川普與傳統政治人物不同,把檯面下運作的事情,大剌剌的揭露並壓迫對手,讓許多人不自在。為了達到目標他的手段會很靈活,但其實策略有高度的一致性。大家還不太理解他的價值觀,最終,他的作為會由價值觀所左右,這個是需要大家一起禱告的。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