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經濟/當沖降稅還不如改善投資環境

.聯合報社論..外交受挫 政府要務實思考國家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國民黨的不安寧病房
.經濟日報社論.當沖降稅還不如改善投資環境








經濟/當沖降稅還不如改善投資環境


2016-12-23 01:06:11  經濟日報  社論

為解決台股量能低迷問題,證交稅又成了熱門議題。投資人和立委主張把當沖交易的稅基改用「當日交易淨額」;財政部、金管會則在協調當沖的證券交易稅率由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5或千分之2,券商公會更建議比照ETF交易稅,稅率降為千分之1。
其實,更早之前也有調降證交稅的建議,但行政院長林全認為,過去台股每日成交量二、三千億元時也課證交稅,可見成交量與證交稅未必有直接關係;證券市場是經濟櫥窗,若不從根本解決經濟問題、把基本面弄好,就算把證交稅拿掉也沒用。況且現階段調降證交稅,只會增加股市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再度引發課證所稅的主張,反而紛擾不斷,因此林院長已經拍板不再碰證交稅。
回顧台股,量能不足已是近年來的常態,馬政府時代,金管會即陸續推出刺激台股量能措施,包括2014年初開放了現股當沖先買後賣,去年中又開放了先賣後買,使得台股已可雙向現股當沖,新增當日沖銷交易標的也增至1,432檔。雖然當沖交易量已略增加,仍只占股市總成交量的10%左右,低於美國的50%、日本45%、英國36%、香港20%,確實還有努力空間。
當沖的好處是每天損益結算,投資人不需準備大筆資金,且做多、做空皆可,投資人可視國際變動而快速反應,更能因應愈來愈多的「黑天鵝」。但是短進短出,每日平均交易成本(包括手續費和證交稅)約0.6%,累積的交易成本可觀。因此,無論是政府調降稅基或稅率,或是券商調降手續費,只要能降低當沖的交易成本,應有助於擴大成交量。當沖若因此而更加活絡,占大盤成交量提高至三成,則日均量可望增加50億到80億元,證交稅損失的稅收即可彌補。
但是鼓勵當沖也有缺點,增加買盤能夠同步提供大盤上漲的動力,但相對地帶給大盤更大的賣壓,一來一回間,可能推升成交量又抑制股價續漲的力道;有量沒有價,可能導致次日震幅有限,讓當沖又失去標的,而且當沖交易也可能減少信用交易而發生「內部替代」。因此,當沖證交稅調降,不妨以一年為觀察期,根據實施後股市價量的變化,做為未來是否繼續實施的依據。
更值得注意的是,基於股市是就是經濟櫥窗的道理,目前台灣資金大量外移,大戶一去不回頭,企業的新上市家數減少與減資家數增加,投資人趨於老化,台股本益比低卻無法吸引散戶進場,幾乎都靠法人和外資撐盤等,在在顯示台灣在「經濟基本面」才是問題重重。因此,如何針對業者投資意願不高、投資人找不到幾個績優股投資的問題,對症下藥,才是台股未來能否脫離低迷的關鍵。
可惜的是,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國內經濟、包括就業和所得成長的助益有限,5+2的產業政策效益不明,短期內也難以見效,自由貿易覆蓋率又低,加上兩岸關係惡化,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歐美保護主義興起,新政府遭遇更艱鉅的挑戰,確實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另一方面,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高達45%,股利抵減率減半,不但造成內資的大、小股東稅負增加,以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的差距擴大,更促使企業不分配盈餘,外資的稅負又比內資差距擴大,這些恐怕才是造成資金和人才外移、企業不願上市或減資的關鍵原因。我們建議政府,基於改善投資環境的立場,儘速檢討所得稅制,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級距稅率調降至南韓的38%以下;股利所得方面,考慮恢復抵減率至100%或改為分離課稅,或許更能消除租稅障礙,吸引人才及長期投資。

聯合/國民黨的不安寧病房


2016-12-23 02: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中)、郝龍斌(右)一同出席反核食公投連署記者會,黨主席洪秀柱(左)卻突然現身。 記者陳柏亨/攝影


在台聖斷交的風雨中,同天也熱熱鬧鬧地上演了自家的茶壺風暴,彷彿生怕民眾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前交長葉匡時為此感嘆:國民黨已從加護病房走向安寧病房了,如果走向太平間,大概也不會有太多人落淚。
這一天,國民黨中央在廿多名中常委串連杯葛聲中,僅湊了十幾人,就憑技術反制硬是召開了中常會。在此之前,當日副主席胡志強和郝龍斌受邀的午宴,則上演了黨工現身的諜對諜戲碼,最後洪秀柱也意外駕到。這些外人看不懂的紛亂,都是因黨主席改選之爭而起,挺柱、反柱各擁其主,毫不相讓。
不可諱言,洪秀柱三月當選主席以來,雖憑著不畏抹紅的兩岸路線獲取了北京的支持,同時也在財務困境中勇敢迎戰黨產會的欺壓;但作為在野黨主席,她的內部領導卻是失敗的。九個月來,國民黨非但未能走出敗選的陰影,黨內的路線分歧反而愈見加深;尤其,黨中央與立院黨團貌合神離,各行其是,呈現不可原諒的分裂態勢。
這個角落景象,就是葉匡時所說的從「加護病房」走向「安寧病房」的惡化趨勢。然而,這個安寧病房也並不安寧,為了明年主席改選是否提前,雙方人馬還在病房中互相拉扯,喧鬧不休。這樣的在野黨,看在選民眼中,會作何感想?
洪秀柱當然是女中豪傑,但她目前領導國民黨的方式,不免令人困惑。她帶著半支黨的隊伍,卻拋棄另外半支,這到底是什麼打法?

聯合/外交受挫 政府要務實思考國家利益


2016-12-23 02: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聖多美普林西比決定與我國斷交。圖為台灣與聖多美普西比國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歷經八年外交休兵的平靜,台灣突然面對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斷交,許多民眾難免感到憤怒與不安。事實上,在蔡政府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後,中共藉機奪取我邦交國以為威嚇,已在預料之中;只不過,「川蔡通電」觸發川普對中國大陸開砲,加速了台聖斷交的過程。
在第一張骨牌倒下後,如果我們不願意再看到第二張、甚至第三、第四張骨牌繼續被推倒;那麼,蔡政府可有什麼對策?遺憾的是,從蔡總統的談話及隨後召開的國安高層會議,民眾看不到新思維或新戰略,只看到李、扁時代的「悲情牌」借屍還魂。這點,其實是比台灣「被斷交」還可悲的事。
在台聖宣告斷交後,蔡總統召集國安、外交部門研商對策,並作出三點裁示。第一,要本著平等互惠的「踏實外交」原則協助友邦發展,但不必與中共作金錢競逐;第二,兩岸的國際參與彼此並無衝突,中共操作「一中原則」令人遺憾;第三,財經部門應持續關注外交事件對股匯市的影響。這三項裁示皆是萬古老調,沒有一點超越近廿年的思維,而比較像是政府的自我寬慰;甚至,總統府用了義憤填膺的煽情手法來訴諸選民,心態上反顯得倒退。
這次聖多美普林西比與我斷交,外交部刻意強調聖國索求兩億美元之金援未遂,意圖製造民眾對該國「貪得無饜」、「見利忘義」之惡感。事實上,回到國際政治的現實,這個蕞爾小島利用一中一台的矛盾居間槓桿取利,這是小國追逐國家利益之道;要怪只能怪兩岸畸形的外交競逐,提供了該國鑽營的機會。何況,蔡政府親美媚日以抗中的身段,與此有多少差別?
進一步看,所謂「金錢外交」,今天看來固然醜陋無比,但如果善用其光明面進行海外人道援助,協助友邦發展經濟、醫療或教育等建設,其實可以為台灣創造可觀的國際參與成績,也是提升國家能見度的好機會。遺憾的是,在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我們只想用暴發戶手段花錢買外交,卻未能積極經營海外援助的形象;而如今台灣手頭不再寬裕,在經援資金上競爭不過對岸,遂反過來責怪友邦需索無度。這樣的矛盾情結若不設法解開,台灣物質上的競爭條件變弱,外交上的自大心態卻日甚一日,我們的外交困境如何可能有解?
失去聖多美普林西比的邦交,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畢竟,這只是個人口才十五萬、面積僅一千公頃的非洲外海小島。問題是,我們要失去誰,才會真正感到憂心?我們要維持與誰的邦交,才讓台灣感到尊嚴?多年來,在台灣的淺碟政治下,政府對斷交的反應,除了指責中共、謾罵斷交對象作情緒發洩,或者說些處變不驚的空話,很少從基本國家戰略面來反省及調整政府的目標和手段;這次的反應,幾不例外。更令人吃驚的是,李大維說斷交「無關九二共識」,蔡英文說打壓是針對全體國人;這樣東遮西掩的邏輯,又怎麼可能有誠懇面對現實的心?
斷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漫無目標的盲動,又胡亂號召人民跟隨它走向不知何方。以兩岸關係為例,台灣當然必須極力爭取對等與尊嚴,爭取國家的能見度。但在國際現實環境中,所謂對等尊嚴與能見度,並非僅靠著對抗或激情喊話即能達成,而必須隱微地在關鍵處下工夫,必須靠長期的經營耕耘成果。但是,這些正好是急功近利、貪功躁進的民進黨最不擅長的事。民進黨喜歡的是短線驚奇,擅長的是發動奇襲;然而,這些招術在外交陣線往往卻不管用,就算儌倖贏得一役,也贏不了戰爭。這些,從世衛組織年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國際刑警組織大會的交鋒落敗,其實已一目了然。
蔡英文只要少一點民進黨自我中心、多一點國家利益考量,外交戰略自然能更清晰

酷經濟/都更救經濟,從「公辦都更」下手

.台聖斷交怪中共 然後呢?
.「災官」善後苦 災民愁生計更苦
.酷經濟/都更救經濟,從「公辦都更」下手
.國旅卡新制 框住乘數效應
.國旅卡限跟團…挖東牆補西牆 公務員也看衰
.長照2.0 恐成抓不到的「寶可夢」
.我要健康生活 我挺反核食
.學習歷程檔案 高中生的噩夢








酷經濟/都更救經濟,從「公辦都更」下手


2016-12-23 03:08 聯合報  林建甫

北市大同區蘭州斯文里整建住宅的屋齡近50年,居住品質低落,北市府納入「8+2公辦都更旗艦計畫」,投入20.8億元進行公辦都更。 記者張世杰/攝影

歲末年初,展望明年經濟應該比今年好。但主計總處預估明年僅一.八七%,不到二%的成長率,說實在民眾感受不大。
雖然台灣先天受到環境的局限,市場規模不大,因此政府經濟政策多以突破出口困境為主,大方向正確,但若能搭配部分提振內需的政策推動,或許就能馬上讓人民有感,也能直接提振GDP的成長率。
二○一五年台灣GDP規模大約為十六.七六兆新台幣,這數字乘上二%為三千三百卅四億元,也就是說,多創造三千四百億元的產值,就可以提振經濟成長率再多二%。
國發會希望激勵在地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帶動民眾薪資成長。同時,擴大投資方案則是希望國營及泛公股事業可以擴大投資,預估明年會有二百億元、未來十年將達三千四百億元左右。
然而我認為「都更」是相對簡單且具備效益的政策。土地銀行董事長凌忠嫄引用內政部數據指出,台灣屋齡廿年到廿九年的老舊住宅約一百七十二萬戶,卅年以上的則有三百零二萬戶,這些老屋都更重建後,可為營造業及金融等關聯產業創造七兆元產值。
然而「民營都更」困難重重,包括「產權復雜、地主與相關權利人的意見整合相當不易」、「都更案審議程序冗長」、「資訊不透明與不對稱,造成實施者(建商)與地主互信不足」、「估價的獨立性與專業性不足」、「少數反對的住戶(釘子戶)」、「實施者(建商)利益有限」等問題。特別是「文林苑都市更新案」震驚全台,引發都更受害聯盟、社運團體抨擊,認為不僅一般老百姓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無力,更質疑北市執行代拆淪為建商打手,輿論幾乎一面倒的將都更與圖利財團劃上等號,建商不願意背負罵名,政府不敢驅趕釘子戶,使得都更案推動難上加難。
換個思維,如果政府來主導推動「公辦都更」,所面臨的問題就少很多了。例如經濟部及財政部位於台北市市中心地區的辦公地點,若能重新規劃、更新,不僅能創造經濟效益、增加稅收、提高辦公及居住品質,也有助於國家形象的提升。
當前正是為「都更」正名的好時機,台灣確實也急需「都更」來保障人民的居住安全,提振內需成長,為經濟發展注入信心。公辦及民營都更雙管齊下,讓政策更快發揮成效。

陳立恆/科技與人文,智慧城市的零與一

.陳立恆/科技與人文,智慧城市的零與一
.黃介正/跨年前的兩岸思考
.蘇蘅/同婚反同婚和媒體的角色
.薛承泰/貧窮與貧窮線
.方祖涵/職業選手的生涯賭局
.陳冲/公雞當首長 有何不可
.王健壯/蔡英文必須拿出緊箍咒






陳立恆/科技與人文,智慧城市的零與一


2016-12-23 00:13 聯合報  陳立恆

上個月應邀參加京台科技論壇,本屆主題為「共用新機遇、合作為未來」,雖然兩岸情勢讓該論壇聲勢較往年低調,然而在目前如此規模的兩岸活動日漸稀缺背景下,依然吸引數百位政商界人士出席;一如既往,今年話題圍繞在高新科技、產業合作、創新創業、地方發展等幾大板塊。
主辦單位安排了十位講者,除我以外,幾乎都來自智慧科技城市建設相關的官員學者,整場下來,不難發現現代社會對於「智慧城市」想像依然聚焦在科技與效率,例如,在城市建立節能減碳的「出行」網絡或是智能科技如何增加公共設施利用率安全性
作為商人,我完全認同效率的重要,也期待高能低耗的智慧城市能夠實現便利生活與有限資源間的平衡循環,事實上此前,我也曾與某家印度跨國企業洽談過他們的智慧城市計畫,然而,無論是京台科技論壇或是印度智慧城市,面對那些技術專家與政府官員們盡是寬頻覆蓋率、智能便民服務、綠色低碳經濟、生態城市建設等專業用語言談時,總不免讓我心生疑惑:智慧城市究竟是為機器人制訂的場域?還是為人類設計的家園?
除了可量化的科技應用,難道智慧城市的藍圖裡,不應該也講求人文精神、生活方式、文化資本、社群凝聚等從「人」的本位價值出發的抽象概念嗎?就像台灣幾個主要都市常常出現在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全球廿一個入圍智慧城市(SMART21)七大智慧城市(TOP7)的榜單之上,然而,以我每天健身運動的公園為例,它名列台灣目前功能設備最齊全完善的休閒公園之一,擁有良好的WIFI收訊和各類設施,我卻鮮少看到青壯世代的身影出現其中,平時運動散步的人們即使已熟,也難得交流,那種人與人間難以掩飾的疏離,游移在先進的公共建設中,尤其顯得突兀。
荀子.修身》裡說:「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我深以為,不少開發中國家的智慧城市,常常落入「役於科技」的規劃盲點。我們可通過網路與App快速找到所在城市的各國料理,全國範圍內卻出不了幾家具國際影響力的餐飲品牌;可以做到教學資源企業服務的E化工程,卻形成不了可讓類似李開復或吳季剛這樣人才開花結果的宏觀環境;政府財團可將大樓街道改造得既低碳又智能,卻缺少大批關心公共藝術社區美學參與群眾
智慧科技無疑讓城市變得耳聰目明,但並不一定能讓身居其中的「人」更接近智慧生活。在我看來,智慧城市如同一組二進制的程式語言,所有科技建設是一個個的「○」,它們的單獨存在並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操作,必須加上由美學養成、道德教育、哲學精神等人文建設所代表的「一」,方能形成一套可以演繹美好城市的運作程序,畢竟,智慧城市應該是為增益人類「不役於物」的生活品質,而不是為了展現「役於物」的硬體精良。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