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224/web/ 

◆  聯合報社論/後安倍時代,日本會集體向右轉嗎?
◆  聯合報黑白集/病毒哪有阿中跑得快
◆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2022-07-13 03:38  經濟日報/   社論
在面臨多重衝擊下,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平穩,出口長期維持高檔是最主要原因。報系資料照



在面臨多重衝擊下,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平穩,出口長期維持高檔是最主要原因。然而在成長背後,台灣出口呈現對特定市場依賴度增加、產品趨於集中半導體,以及順差持續擴大等現象,值得重視。

2021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及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分別為42.3%及14.7%,較2015年的39.5% 及12.1%明顯成長,對東協、歐盟及日本則持續下降。台灣對中國大陸及美國出口成長,除了市場需求外,美中貿易戰促使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回台也是重要因素。不過由於美國國內高通貨膨脹,美國可能解除部分產品對大陸的懲罰性關稅,回流台商有可能回復美中貿易戰前的生產布局,因而影響到對美出口動能。

半導體產品已成為台灣出口主力,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品出口值為1,555億美元,占總出口的34.8%,中國大陸需求是帶動半導體出口關鍵因素。2015年半導體產品近五成出口集中於中國大陸,之後比重節節攀升,至2021年已超過六成。另外在2015年台灣對大陸半導體出口占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約為30%,而在2021年此比率已逼近50%。

2021年台灣總出口4,464億美元,進口3,815億美元,貿易順差為649億美元歷史新高,較上年增加約140億美元。若以2022年1-4月數據觀察,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仍小幅成長,預估今年貿易順差可能再創新高。雖然目前是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但也應注意持續增加順差會助長物價上漲。

半導體是台灣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2021年台灣半導體順差741億美元,甚至高於整體貿易順差649億美元。而2021年台灣半導體對大陸順差734億美元,約占台灣對大陸順差1,047億美元的70%,呈現非常特別的現象。

綜合而言,台灣出口明顯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及半導體,對大陸及半導體貿易順差已超過整體貿易順差。此種現象在台灣也引起究竟是中國大陸依賴台灣,還是台灣依賴中國大陸的爭論,但是真正重點是台灣應如何看待此現象,以及如何因應未來可能的變化。

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居於全球前段班,處於領先的地位,半導體已經成為台灣核心產業。半導體雖然產值高,但相關就業人口估計僅約占總就業人口的7%,所以在核心產業之外,也必須兼顧其他產業以避免發展失衡,才有助於台灣經濟。

事實上,相較於半導體出口的躍升,其他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出口表現仍有待強化。這些產業出口金額近年來雖然多數呈現成長,但在進口國市占率卻普遍下滑;而且由於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持,其中以關稅較高的產品下降最為明顯。在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短期難有突破下,政府應針對面臨高關稅出口項目,研擬具體的振興措施。

其次,中國大陸為確保產業供應鏈競爭力,並因應西方國家的壓制,「重製造」成為十四五規劃的主軸。特別是大陸已多次警示半導體項目是最大逆差來源,所以提高半導體產品自給能力及韌性,已成為優先推動之重點。

雖然目前中國大陸政策尚未有具體成效,半導體主要還須仰賴台灣供給,短期不易有明顯變化。但是台灣應面對與中國大陸在政治彼此敵視,但貿易卻以半導體高度連結的環境下,如何確保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另外,未來若大陸半導體練兵有成,降低對台灣進口需求,如何提前有效分散市場也至為重要。

在發展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共識下,各國除了挹注資源協助國內產業外,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成為各國拉攏合作的目標;再加上地緣政治考量,未來半導體赴海外投資會更普遍。如何強化基礎建設及人才培育,以鞏固半導體國內基礎及出口能量,也必須未雨綢繆。








聯合報黑白集/病毒哪有阿中跑得快


2022-07-13 05:58  聯合報/   黑白集
衛福部昨天舉辦部慶,並發表記錄集中檢疫所防疫的專書「戰疫堡壘」,被視為部長陳時中(左二)辭職參選台北市長的「畢業典禮」。記者林俊良/攝影



陳時中應召參選台北市長,當即樂得請假不幹活,威風八面隨蘇揆視察社宅。「請假參選中」理直氣壯,挨批「落跑指揮官」,他辯稱政務官是「自由業」,隨時來去。民眾火大,熱議政務官竟然也「外包」,酸問:「不是說扛責嗎?」阿中連忙滾動修正,聲稱完成任務交接才談請辭。陳時中很會滾,分明是吃碗內搶碗外,滾成「有顆盡責的心」。

滾動修正是阿中特長,防疫追著病毒跑,抑或地方超前部署時,他總故作莊嚴去烏龍轉桌。利用防疫官威擦亮選舉戰袍,還暗諷對手帶職參選是「稍微落跑」。依此邏輯,他丟下疫情不顧,豈非「不管人民死活落跑」?

阿中自誇「責任來,我就扛」,勾起小民抗疫悲情。網民心頭無數問號:他扛過什麼責?兩年半來,人們只看到他包藏疫苗黑箱、染疫黑數和黑心篩劑,只看到他扛著高端范雲吳秀梅,就沒見他扛起政治責任。

蔡英文八年前捧出柯文哲,英系肖想再提名個醫生,就能攻下台北。但當年是白色力量,如今,卻是個「三黑」官僚。御用化妝師愈描愈黑,讓他裝文青說台北是我家;但台北人忘得掉萬華疫災和他藉疫飲酒K歌嗎?心有多黑,才會拿家鄉苦難來政爭?

三黑指揮官捅出防疫破口時,推說病毒跑得比公文快。但選市長升官發財,人跑得比病毒快。








聯合報社論/後安倍時代,日本會集體向右轉嗎?


2022-07-13 05:58  聯合報/   社論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全球震驚哀痛,隨之而來的日本參議院改選揭曉,自民黨選票獲得挹注,支持修憲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席次已然達成。美聯社



在安倍遇刺的同情票效應下,自民黨所領導的自公聯盟在這次參議院改選中,一舉獲得一四六席的過半席次。若再加上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會及國民民主黨,修憲四黨的席次達一七七席,超過一六四席的修憲三分之二門檻。安倍生前念茲在茲的修憲大業,目前看來只差臨門一腳,就端看首相岸田要不要啟動這項工程。

從日本派閥政治勢力消長的角度看,卻可能是另一番風景。安倍身為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掌門人,他在生前未指定接班人的情況下驟逝,勢必引發黨內派閥的權力爭逐。現任首相岸田所屬的「宏池會」,目前只是自民黨第四大派閥,必將乘機而起,填補安倍留下的權力真空。如此,右派的清和會與鴿派的宏池會一旦開始角力,自民黨將進入戰國時代。

安倍執政八年,主導日本政壇十餘年,他留下的最大遺產便是安倍經濟學,以及讓日本再次重返亞洲強國。

在內政上,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主要著重在提升出口及扶植大企業,而忽視所得的公平分配,讓國內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次暗殺安倍的凶手山上徹也,其行凶理由表面上是宗教問題,實質上也是社會問題。山上從自衛隊退伍後長期就業不順,讓他成為社會邊緣人,逐漸對社會心生不滿,埋下刺殺安倍的動機。成也安倍經濟學,敗也安倍經濟學,這是命運的捉弄。

在外交上,安倍追隨美國路線,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忠實執行者。這雖讓日本再次與亞洲國家接軌,成為亞太地區強國,但由於民族主義的驅使,也讓日本與鄰近的中國、南韓衝突日益加劇。安倍在卸任後,喊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加上美日同盟推波,將讓日本捲入台海戰爭的風雲之中。安倍在位時,是「對中和解」的倡導者;卸任後卻變成「抗中急先鋒」,態度轉變之大猶如川劇變臉。

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接連帶領自民黨打贏眾議院、參議院兩次大選,也延續安倍的親美抗中路線;日本不但主導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CPTPP),也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然而,這畢竟是在安倍幕後指導的路線;在後安倍時代,岸田要如何因應這個「安倍真空」?岸田已宣示要繼承安倍遺志推動修憲,但他能做到什麼地步,多數外媒仍抱持懷疑,因為目前日本經濟問題很多。

岸田面臨的難題有二。其一,在自民黨派閥重新洗牌下,誰將接掌保守派大旗?安倍在先前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時,曾屬意意識形態相近的「高市早苗」。高市雖是九連任的眾議員,卻從未擔任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總務大臣等重要職務,政治歷練仍嫌不足。而原本足以壓陣的清和會大老「細田博之」,卻是失言不斷、醜聞纏身,長期性騷擾女職員引發眾怒,回鍋擔任清和會領導人的可能性很低。在清和會內部遍尋無人之下,引發麻生派、茂木派的覬覦,安倍的「麻吉」麻生太郎,可能成為接掌保守派大旗的人選。

其二,在右翼保守四黨聯手的壓力下,岸田的務實路線是否會被迫轉向?這次安倍遇刺身亡,激起右翼勢力的集體危機感,自民黨內右翼將順勢崛起,與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勢力結合,並要求修改和平憲法。在社會集體氛圍下,一向務實的岸田已說出將繼承安倍遺志,朝向修憲的目標推進。無論這是應景的場面話,還是真心話,他短期內別無選擇。

安倍遇刺,讓保守四黨意外地衝過修憲門檻,日本會不會就此集體向右轉?那把利箭,正在弦上。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奇異公司衰敗的教訓─過分注意股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224/web/ 

◆  安倍街頭遇刺 維安應學蔡總統?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奇異公司衰敗的教訓─過分注意股價
◆  抄襲與否 蔡總統應最懂
◆  王子逃難、後代遷台 斯里蘭卡與兩岸600年不解之緣
◆  在學校作弊 出社會政治詐欺?
◆  學位≠學問≠修養≠地位
◆  取材新聞日常 大學物理分科測驗很活
◆  美中控管風險 習務實維穩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奇異公司衰敗的教訓─過分注意股價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美國奇異公司。圖/美聯社



最近有很多人在討論奇異公司衰敗的故事,甚至還有一本書「奇異衰敗史」詳細地分析奇異公司由盛轉衰的原因。奇異公司的創始人是愛迪生,他一定沒有想到奇異公司會有今天。奇異公司曾經有很長的時間在電機技術上的領先是相當傑出的,他們首先製造出電燈泡,以後又製造出真空管。我念大學時,成天摸索奇異公司的真空管,也因此使我對奇異公司有一種感情,它的沒落實在令我傷感。

奇異公司的股票大跌,引起大家的注意。有很多人指出奇異公司的錯誤,可是我有一個簡單的解釋,那就是奇異公司是美國崇拜股價文化的犧牲品。一個公司可以從兩方面來評估,那就是股價和技術。股價與盈餘有關,盈餘愈高,股價愈高。如果盈餘來自技術,那就沒有問題。如果盈餘來自一切花俏的東西,問題就會產生了。

奇異公司本來是以技術為本位的,可是為了追求盈餘的龐大,設立了金融融資部門,有好一陣子這個金融融資部門非常賺錢,甚至達到全部盈餘的一半。二○○八年金融風暴發生,奇異公司也就一直走下坡。

當年的奇異總裁被認為是全美國最傑出的人,其實在他的領導之下,奇異公司在電機技術方面並沒有傑出的表現。我們甚至可以說,奇異公司有很長的時間已經不是一個在技術上力求精進的公司。

「奇異衰敗史」的原名是「Lights Out: Pride, Delusion, and the Fall of General Electric」,書名中提到了pride,意指奇異公司有一種自以為了不起的文化。任何公司一旦變得很驕傲,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更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美國人重視股價,奇異公司的股價飆漲,也就使得他自以為了不起。這本書的書名中有delusion這個字,delusion是妄想、錯覺的意思,也就是說,奇異公司有一陣子完全脫離了現實。

單方面的崇拜股價害慘了奇異公司。大家應該知道,在歐洲和日本,有很多科技公司仍然沒有上櫃或上市,這些公司都是由一個家族找重視技術的專業經理人來經營。他們當然希望公司能賺錢,但是他們之所以不上市,乃是因為他們不希望公司的目標變成了追求盈餘,以討好股東。這些家族往往對科技極有興趣,因此這些公司一直可以保持在工業技術上的優越。

政府有責任使社會更重視技術,股價是一時的,技術才是永遠的。希望政府能夠建立重視科技的文化,整個社會評量公司時,不會只注意股價,而會更重視這家公司的科技水準。









安倍街頭遇刺 維安應學蔡總統?


2022-07-13 05:50  聯合報/   于倉和/軍事作家(台北市)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為同黨候選人助選時,不幸遇刺身亡。許多人主張安倍的維安有嚴重疏失,因為從事後觀點來看,犯人從外衛區一路突破到內衛區,然後從容開了兩槍並擊中目標,這中間完全沒有任何維安人員起疑或阻擋,確實可議,但筆者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探討。

筆者多年前第一次去日本觀光的時候,正好碰上選舉,在街頭看到某位候選人站在路口的箱子上,賣力地向過往行人演說,但行人來來往往,絕少有人駐足聆聽,更不要說什麼維安了。這就是所謂的肥皂箱演講。

在台灣,除了現場政見發表會之外,選民幾乎沒有任何機會可以在「隨機」的面對面場合聽到候選人闡述政治理念。我們可以在菜市場、紅白帖場合近距離接觸到候選人,或是看到候選人站在宣傳車上沿路掃街拜票,但在這些情形裡,我們見到的候選人只會揮手、鞠躬,有機會的話也許可以握握手,但絕對聽不到候選人的深度發言。

因此在這短短幾秒的交會中產生對候選人的印象,也許只會有哪一黨、男的女的、年輕的老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手大手小等等之類;或是看到他們辛勤地對每一個路人拱手,拜託支持。而候選人的競選幹部或志工,則跟在身旁前呼後擁,穿著背心發放面紙、扇子或小贈品,懇請所有的人支持,而在這些小贈品上一般也看不出來什麼比較詳細的政見或理念。如果不去政見發表會的話,很可能就只能透過臉書貼文、影片、群組或是某些新聞報導片段,了解候選人的理念和政見。

筆者第一次去日本時,是還沒有臉書的時代,如今的世界早已大不相同,網路資訊發達,貼文滿天飛,真假資訊流竄,但即使在這個時候,日本的選戰進行方式似乎沒有改變。即使是貴如安倍,卸任首相之後繼續以議員或黨內大老的身分四處助選,他依然遵循這樣的選舉活動模式,在街頭站上箱子對來往民眾開講,直到子彈飛來。

政治,是眾人之事。筆者一直以為面對面交流溝通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也許這種觀念已經和這個時代脫節,除了專門的場合以外,我們在國內愈來愈少看到「隨機」的政治面對面溝通,國家領導人或政府官員龜縮不敢面對民眾、不同黨派民意代表隔空嗆聲,立場互異者網路叫罵。

當然,不要面對面,就會少去很多不幸意外的發生機率,但失去的,很可能就是更多溝通交流、深化民主的契機。

我相信安倍的維安人員只要學學蔡總統的維安,把安倍演講地點用拒馬圍住,再用防彈玻璃整個隔離來,幾乎就可以保證絕不會發生這件事,但搞成這樣對民主政治的深化和發展有利嗎?










抄襲與否 蔡總統應最懂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葛傳宇/國際透明組織會籍認證委員(台北市)



思緒回到一九九○年冬天。台美著作權諮商陷入又一回的困境與惡鬥,美方強勢姿態要求台灣「參考」美國著作權法,全面修改法律。

那是一個寒冬大雪天,台方代表團飛行萬里,然後魚貫的走入美國貿易代表署。不知是談判策略的刻意或是無心,隔桌而坐的美方人人有杯水,而我方桌上空空如也。我剛剛留美返台任職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是台方最資淺的代表團成員。

美方主談人Laura Anderson女士強勢要求台灣承諾全面修改著作權法。雙方爭執的重點之一是合理使用原則(這是違法重製的例外規定,也就是抄襲的抗辯權)。台方代表要求明確說明該原則的定義與範圍。美方籠統的回答,原則上是教育、非商業目的的重製,但最終應該回歸法院判例。這種籠統回答,有跟沒有差不多。但就算是合乎教育、非商業目的使用,仍然有比例問題。

經過台方再三追問到底多少比例才符合不合理的使用?美方鬆口說,明顯比例的重製是違法的,但是更關鍵在於是否具市場替代性,也就是一般人若閱讀或使用該精華部分之後,就不會再回頭尋找有著作權的原創作品。

市場替代性這個英美法系的概念,一九九二年以來已經成為台灣判斷是否侵害著作權的核心標準。違法重製的兩個判斷標準,其一、明顯比例,其二、市場替代性,二者只要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是違法重製,俗稱抄襲。

蔡總統應該記得這一段往事吧,因為當年您是第一次隨團的法律顧問兼翻譯。我們曾和美方奮戰到三更半夜,疲累的各自回到汽車旅館,倒頭就睡。第二天早起繼續奮戰。談判的議程以及進度,完全取決於美方的主導。

台灣學術界對於碩博士論文的抄襲檢定標準,不論設在十五%、卅%或四十%,都只是測試是否符合明顯比例原則。而更關鍵的是有沒有違法剽竊了先前的原創核心內容。這個核心內容,哪怕是一頁或是一個段落的文字,只要符合市場替代性,就可能構成了侵害著作權,違法重製。

當年美方兵臨城下,硬壓著台灣大修著作權法,我方奉命談判不得破裂的壓力,點滴在心頭。時隔多年,現在看來,當時著作權談判大幅度又快速的讓步,其實是短空長多,藉著美方的壓力快速轉型成為現代法治國家。台灣夜市曾經遍地開花的盜版錄音帶錄影帶已經不復見,海盜王國的惡名也早已洗刷。

現在學術界能夠享受合理使用,是當年跨部門政府代表團忍辱負重談下來的結果。但是也別忘了,合理使用原則,要經過不得超越明顯比例,以及不可達到市場替代性等兩個門檻。

台灣作為現代的法治國,其要義在於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尤其是要限制權貴們凌駕法律。畢竟法律不分顏色,也不分黨派,誠實面對法律是公民基本素養。










王子逃難、後代遷台 斯里蘭卡與兩岸600年不解之緣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張璉/東華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新北市)



斯里蘭卡近來經濟崩盤致政府破產,並引發政變,為北印度洋帶來不小的波瀾。

斯里蘭卡古稱錫蘭,位於印度半島東南海上的島國,面積約台灣島的兩倍。其實,錫蘭與古代中國有相當往來,並且在明代也因該國政變而戲劇化地使一位王子在泉州落地生根,進而遷徙台灣,恰恰印證兩岸之間移民的臍帶關係。

明太祖登基第二年,宣布不再窮兵黷武,並立下不征之國,如朝鮮、日本、安南、真臘、暹羅、爪哇…等十五個國家,雖然未明列海上諸小國,卻都在不興兵的對象;另方面,明廷持懷柔遠人的政策,敦睦周邊國家及南洋諸國,只要派使節到中國朝貢,明朝皇帝必厚往薄來,諸國收到的贈禮更豐厚,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就是與朝貢貿易有關。

錫蘭國在十三世紀與元朝已有關係,據悉馬可波羅搭元朝官方的船曾經停靠錫蘭。明初以來,錫蘭科堤王朝遣使到中國朝貢,有次派遣錫蘭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出使,一行人浩浩蕩蕩航行至泉州港,上岸後再順著大運河北上至京城,完成任務後再順運河南下一路遊覽河岸風光,行至泉州時驚聞國內發生政變,此乃意味著父親王位不保,此時若回國豈不自投羅網,遂決定不回國。從此錫蘭王子定居泉州,娶妻生子,以名字第一個發音「世」為姓,此後世代綿延,至今超過五百年。

清以後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人陸續遷台,世家族也有人隨之遷徙,落腳彰化花壇鄉,在茫茫人海中原是無人知曉,直到兩岸交流頻繁,台灣人回家鄉尋根,彰化世家也與泉州族人聯繫上,族人也在無意間從老舊族譜上發現世姓祖先竟然是錫蘭王子,並且正宗嫡傳的一支大約在清咸豐、同治年間來到台灣。斯里蘭卡官方曾在一九八五年到福建泉州尋找王室後裔,輾轉於一九九九年確認目前住彰化花壇鄉的世來法是王子第十九代後裔,也就是錫蘭國王第廿代子孫,成為斯里蘭卡與中華民族之間的一段佳話。

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是有歷史可鑑的,對待外族一向不主動進犯,也無擴張領土意圖。明朝與錫蘭曾有過一次軍事衝突,是因錫蘭國王對鄭和船隊不友善引起的,後來生擒國王一家,但成祖憫其無知而釋回,並誥封為錫蘭山國王。相對的,號稱日不落國的英國十九世紀侵略斯里蘭卡,把這顆「印度洋的珍珠」劃為殖民地。世家族在台灣彰化落地生根,足可印證中華民族的包容性。









在學校作弊 出社會政治詐欺?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林軺/退休教師(台北市)



在學校教書,對於作弊但認錯悔改的學生總是選擇原諒。遺憾的是有些孩子根本不覺得作弊是羞恥的事,更可怕的是有父母還跑來興師問罪,質問老師:「你有當場抓到我孩子作弊嗎?」或者責罵孩子:「笨唷,你幹嘛承認?」

那場景很像林智堅論文抄襲風波,當事人全盤否認,綠營全黨則全力護航,說是「選舉抹黑」。最不可思議的則是:「碩士生抄襲算作弊,沒到違反學術倫理地步」這句,好像作弊沒什麼大不了一樣。

當年在職,為了降低學生作弊企圖,常對孩子道德勸說,把作弊得到的「慚愧分數,來日裡,縱屬聖賢也遜色」和自己苦讀的「辛勤成績,畢業後,雖非俊秀亦超凡」等大道理掛教室,希望孩子體悟。

看到知名節目主持人于美人分享一段南非某大學對師生的公告「要摧毀一個國家並不需要原子彈,只要允許學生作弊」時,眼睛為之一亮,頓覺吾道不孤。

不論公告真實性如何,作弊的學生出了社會後,正如其上所說的:「人民死於這樣的政客手中」最讓人有感。舉個例子:如果管食品藥物的高官瀆職,讓小吃店、文具商、資本微小、地址不符的企業進口黑心快篩劑牟利…這就是以「欺騙或詐欺方式,在競爭中不公平獲得優勢以達到利己目的,同時犧牲他人利益」的作弊。

所以,作弊不是只存在教育界裡的考試、複製別人作品、抄襲學術著作等行為,同時也是社會和政治層次上種種「詐欺」的犯罪行為,對整個國家危害甚巨。在學校會作弊的人,出了社會從政後,是不是有可能變成政客和貪官汙吏?

請問,你願意選出作弊而死不認錯的政客或貪官汙吏,讓「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的情況出現嗎?










學位≠學問≠修養≠地位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陳慶鏗/退休國家講座教授(高雄市)



最近數宗與學術倫理相關的事件,激起了正反雙方熱烈辯論。筆者從事教學、研究、行政半世紀得到的心得,是任何一門學術研究均沒有捷徑,獲得優良的研究成果,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發表高影響力的期刊文章或出版一本專書,都必須經過作者個人的努力參與。

學位、學問、修養、身分地位四者並不相通,唯有同時具有學問與修養,方可由學養昇華至氣度與風骨,到此境界,學術倫理便是治學之本,何來辯論之理。











取材新聞日常 大學物理分科測驗很活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新課綱首屆大學入學分科測驗,試題題型、取材和難易度等引人矚目。以物理試題而言,媒體採訪考生,受訪考生說難爆了,尤其新型題型混合題型,包含選擇題和問答與計算,命題靈活。

檢視今年的物理試題取材新穎,自最近的科學新聞和日常生活情境及課綱教材內容擷取重要訊息命題,整體試卷難度中偏難。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型,是本試題鑑別考生能力的關鍵題組,能引導教師思考教學方法和學生調整學習態度,具評量的教育意義。

今年試題也考驗考生對教材熟悉程度與閱讀理解能力,例如新課綱主題量測的不確定度,對於議題的探究與實作等入題,符合新課綱的學習領域內涵。

建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時,應從新聞時事和日常生活情境切入,因為分科測驗的試題走向取材生活化,例如新冠疫情防疫餐桌豎立防飛沫傳播的壓克力板,討論其折射率與視覺效果和真實距離。去年十二月發射的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觀察太陽與地球系統的質心運動,討論萬有引力與數學家拉格朗日提出的特定點性質等,以科學新聞和生活情境入題,強調物理基本概念。考生須熟悉教材內容,如透明物體的折射率、光電效應、波的特性、不確定度與量測、熱學、超新星爆炸、電流磁效應與電磁感應等,必須融會貫通課綱主題。

考生若要獲得高分,仍需熟讀教材,能思考與消化。儘管混合題有難度,如光電效應,然而命題是從基本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考生思考試題,考生須具備基本的物理概念,並能以探究與實作習得的分析與表達能力,思考與回答試題。













美中控管風險 習務實維穩


2022-07-13 05:48  聯合報/   洪奇昌/海基會前董事長(台北市)



北京是否會在二○二七年中共廿一大前發動戰爭統一台灣?一直是近年備受國際與台灣社會關注的議題。中國近年在東海、台海、南海區域的主權聲索與強軍發展,的確為區域安全情勢產生了不確定的影響。

面對中國綜合實力崛起,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五月十九日首次出訪亞洲,會晤韓、日、印度及澳洲等國領袖,展現出美方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並積極深化印太盟邦安全合作關係的意圖。

在美中戰略關係從夥伴轉向競爭的典範轉移格局下,我們既不天真地期待和平,也不悲觀地認為印太戰爭風險終將在「衝突螺旋」中推高。拜登亞洲行後,美中外交、軍事、貿易等國安高層於幾周內已進行五次會晤。會議結果顯示,美中競爭與對抗雖然持續,但雙方亦釋出維持溝通、控管分歧與風險的訊號,這是兩國衡量各自國力與政策優先順位後的理性選擇。

二○一二年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政策的第一優先在於大國外交,包括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設立亞投行,都在大國外交範疇下,並據以掌握「戰略話語權」;其次,則是增強軍事實力,預計在二○三五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經濟改革部分,包括持續發展經濟、央企、金融改革,則是中國國力的基礎,也是「中國模式」最重要的門面。至於文明建設,即豐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內涵,至少包含經濟制度、治理模式、文化與社會生活等中國價值與軟實力的內聚與輸出。

此外,今年中共廿大前夕以及廿大期間,北京除了前述優先政策外,還要加上「政治繼承」這項要務。習近平任內,中共內部沒有強人足以挑戰「習核心」,但習之後恐怕也難有人具備足夠權威撐起習核心的統治體系。因此政治繼承制度的確立與人才甄補,將會是中國能否穩健邁向第二個一百年的關鍵。由此切入,除非戰爭有利於習近平或者習近平的接班人,否則國內與國際的政治維穩,應是中方領導人所需要的政策環境。

筆者認為,習近平「不是鷹派,也不是鴿派」,而是「務實的戰略派」。我們可預期,美中之間在軍事、經濟、社會穩定、政權穩定、爭取外交支持等領域,仍會頻繁較量、互指挑釁;但戰爭準備與武統仍是「底線思維」下的最後手段。是故美中在印太區域博弈的主旋律應是「鬥而不破」。

台灣問題是包裹在美中戰略關係發展下的議題。基於風險控管與務實考量,當前中共對台政策的風向,可從國台辦主任劉結一七月七日在《人民日報》的專文看出端倪。該文圍繞著「和統」、「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融合發展」等關鍵字。對北京而言,「如果」前述中方的優先政策能按期程達標,那麼北京可能在印太政經體系取得主導權,屆時根本解決台灣問題亦是「水到渠成」。因此,未來一段期間,「和統」仍是北京對台政策基本方針;解決台灣問題,必須奠基於「中國發展進步的基礎上」,必須配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線圖。統一沒有時間表,為了統一而挑起戰端,只會破壞北京的既定布局。



趙春山/賴清德訪日,岸田「一箭雙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賴清德訪日,岸田「一箭雙鵰」
◆  葉銀華/公司競爭力的新指標:敏捷性
◆  周行一/日圓何去何從






趙春山/賴清德訪日,岸田「一箭雙鵰」


2022-07-13 05:50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副總統賴清德(中)參加安倍晉三喪禮後,準備離開。(路透)



副總統賴清德這次以蔡英文總統特使的身分,赴日出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葬禮。我認為這件事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客人」,而是在於「主人」。

日本的官場文化一向謹小慎微,面對中共的時候,尤其特別敏感。當年季辛吉到大陸從事秘密外交,日本在飽受「尼克森震撼」之餘,立即決定「搶搭巴士」,趕在美國之前與中共建交;另外,身為日本「親密戰友」的李登輝總統,在位時也因日方擔心刺激中共,讓他無法赴日安裝心臟支架。

今年中日建交五十周年,但中日關係近年來一直處在起伏不定的狀態。原因除了歷史糾葛領土爭議外,一是「中國崛起」在東亞地區軍力投射,令日本感到不安;二是在美日安保體制下,日本積極配合,大力推動以中共為假想敵的美國印太戰略

台日關係中日關係的每況愈下而水漲船高。其實,早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對日關係就已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簽《台日航空協定》和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簽《台日漁業協議》,被視為台日關係發展里程碑。這些成果,都是在兩岸關係緩和狀態下,才能順利達成。

賴清德此行對外定調為「私人行程」,但它實質的意義當然不會只是一件「私事」。岸田文雄首相欲藉「來者是客」,對內對外傳達兩個重要訊息:對內是收編所有「親台」和右翼人士,讓他在參院改選大勝後能「穩坐釣魚台」;對外是展現他不會在中共壓力下低頭,在修憲成為「正常國家」後,日本可能仿效歐盟,走「戰略自主」的道路

安倍家族對台灣本就「情有獨鍾」,他卸任挺台」不遺餘力,尤其他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句話,更讓台灣人民聽了相當「有感」;但日本四面環海,受到地緣政治制約,在外交必須採行現實主義路線。因此,日本基於國家利益考量,現任政府能否脫離美、日、中三個雙邊關係框架,獨立提升與台灣的實質關係,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觀察的一個重點就是中共的反應。今年五月以來,中美高層對話頻繁,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外長王毅,日前在印尼峇里島「二十國集團」(G20外長會外進行了長達五小時的閉門會談。詳談內容許多「不足為外人道」,但中美似有緩和雙方關係的意向。賴清德此行屬突發事件,不知道是否在中美「護欄」的管控之下

無論如何,賴清德奉命赴日悼念一個「台灣永遠的好朋友」,乃屬人之常情。判斷對岸會言詞抗議,但不致有過激行動。回想民國 109 年(二○二○年)三月,大陸武漢地區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日本曾以專機載送醫療物資幫助大陸民眾抗疫,並在包裝上寫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字句,令中共官方十分「銘記在心」。正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認為對岸對於賴清德此行,理應感同身受。

日本近年各項民調均顯示,社會大眾對於海峽兩岸的形象,好惡之間都出現極大的落差,對岸不妨多加反思其中的因果關係。與此同時,我認為蔡政府低調處理賴清德這次的日本之行,應屬明智之舉;如果有人想要借題發揮搞大內宣,結果恐將得不償失,甚至會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