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224/web/ 

◆  聯合報社論/後安倍時代,日本會集體向右轉嗎?
◆  聯合報黑白集/病毒哪有阿中跑得快
◆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出口過度集中 當心雙重警訊


2022-07-13 03:38  經濟日報/   社論
在面臨多重衝擊下,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平穩,出口長期維持高檔是最主要原因。報系資料照



在面臨多重衝擊下,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平穩,出口長期維持高檔是最主要原因。然而在成長背後,台灣出口呈現對特定市場依賴度增加、產品趨於集中半導體,以及順差持續擴大等現象,值得重視。

2021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及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分別為42.3%及14.7%,較2015年的39.5% 及12.1%明顯成長,對東協、歐盟及日本則持續下降。台灣對中國大陸及美國出口成長,除了市場需求外,美中貿易戰促使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回台也是重要因素。不過由於美國國內高通貨膨脹,美國可能解除部分產品對大陸的懲罰性關稅,回流台商有可能回復美中貿易戰前的生產布局,因而影響到對美出口動能。

半導體產品已成為台灣出口主力,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品出口值為1,555億美元,占總出口的34.8%,中國大陸需求是帶動半導體出口關鍵因素。2015年半導體產品近五成出口集中於中國大陸,之後比重節節攀升,至2021年已超過六成。另外在2015年台灣對大陸半導體出口占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約為30%,而在2021年此比率已逼近50%。

2021年台灣總出口4,464億美元,進口3,815億美元,貿易順差為649億美元歷史新高,較上年增加約140億美元。若以2022年1-4月數據觀察,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仍小幅成長,預估今年貿易順差可能再創新高。雖然目前是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但也應注意持續增加順差會助長物價上漲。

半導體是台灣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2021年台灣半導體順差741億美元,甚至高於整體貿易順差649億美元。而2021年台灣半導體對大陸順差734億美元,約占台灣對大陸順差1,047億美元的70%,呈現非常特別的現象。

綜合而言,台灣出口明顯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及半導體,對大陸及半導體貿易順差已超過整體貿易順差。此種現象在台灣也引起究竟是中國大陸依賴台灣,還是台灣依賴中國大陸的爭論,但是真正重點是台灣應如何看待此現象,以及如何因應未來可能的變化。

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居於全球前段班,處於領先的地位,半導體已經成為台灣核心產業。半導體雖然產值高,但相關就業人口估計僅約占總就業人口的7%,所以在核心產業之外,也必須兼顧其他產業以避免發展失衡,才有助於台灣經濟。

事實上,相較於半導體出口的躍升,其他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出口表現仍有待強化。這些產業出口金額近年來雖然多數呈現成長,但在進口國市占率卻普遍下滑;而且由於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持,其中以關稅較高的產品下降最為明顯。在台灣區域經濟整合短期難有突破下,政府應針對面臨高關稅出口項目,研擬具體的振興措施。

其次,中國大陸為確保產業供應鏈競爭力,並因應西方國家的壓制,「重製造」成為十四五規劃的主軸。特別是大陸已多次警示半導體項目是最大逆差來源,所以提高半導體產品自給能力及韌性,已成為優先推動之重點。

雖然目前中國大陸政策尚未有具體成效,半導體主要還須仰賴台灣供給,短期不易有明顯變化。但是台灣應面對與中國大陸在政治彼此敵視,但貿易卻以半導體高度連結的環境下,如何確保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另外,未來若大陸半導體練兵有成,降低對台灣進口需求,如何提前有效分散市場也至為重要。

在發展半導體產業已成為全球共識下,各國除了挹注資源協助國內產業外,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成為各國拉攏合作的目標;再加上地緣政治考量,未來半導體赴海外投資會更普遍。如何強化基礎建設及人才培育,以鞏固半導體國內基礎及出口能量,也必須未雨綢繆。








聯合報黑白集/病毒哪有阿中跑得快


2022-07-13 05:58  聯合報/   黑白集
衛福部昨天舉辦部慶,並發表記錄集中檢疫所防疫的專書「戰疫堡壘」,被視為部長陳時中(左二)辭職參選台北市長的「畢業典禮」。記者林俊良/攝影



陳時中應召參選台北市長,當即樂得請假不幹活,威風八面隨蘇揆視察社宅。「請假參選中」理直氣壯,挨批「落跑指揮官」,他辯稱政務官是「自由業」,隨時來去。民眾火大,熱議政務官竟然也「外包」,酸問:「不是說扛責嗎?」阿中連忙滾動修正,聲稱完成任務交接才談請辭。陳時中很會滾,分明是吃碗內搶碗外,滾成「有顆盡責的心」。

滾動修正是阿中特長,防疫追著病毒跑,抑或地方超前部署時,他總故作莊嚴去烏龍轉桌。利用防疫官威擦亮選舉戰袍,還暗諷對手帶職參選是「稍微落跑」。依此邏輯,他丟下疫情不顧,豈非「不管人民死活落跑」?

阿中自誇「責任來,我就扛」,勾起小民抗疫悲情。網民心頭無數問號:他扛過什麼責?兩年半來,人們只看到他包藏疫苗黑箱、染疫黑數和黑心篩劑,只看到他扛著高端范雲吳秀梅,就沒見他扛起政治責任。

蔡英文八年前捧出柯文哲,英系肖想再提名個醫生,就能攻下台北。但當年是白色力量,如今,卻是個「三黑」官僚。御用化妝師愈描愈黑,讓他裝文青說台北是我家;但台北人忘得掉萬華疫災和他藉疫飲酒K歌嗎?心有多黑,才會拿家鄉苦難來政爭?

三黑指揮官捅出防疫破口時,推說病毒跑得比公文快。但選市長升官發財,人跑得比病毒快。








聯合報社論/後安倍時代,日本會集體向右轉嗎?


2022-07-13 05:58  聯合報/   社論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全球震驚哀痛,隨之而來的日本參議院改選揭曉,自民黨選票獲得挹注,支持修憲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席次已然達成。美聯社



在安倍遇刺的同情票效應下,自民黨所領導的自公聯盟在這次參議院改選中,一舉獲得一四六席的過半席次。若再加上支持修憲的日本維新會及國民民主黨,修憲四黨的席次達一七七席,超過一六四席的修憲三分之二門檻。安倍生前念茲在茲的修憲大業,目前看來只差臨門一腳,就端看首相岸田要不要啟動這項工程。

從日本派閥政治勢力消長的角度看,卻可能是另一番風景。安倍身為自民黨最大派系「清和會」掌門人,他在生前未指定接班人的情況下驟逝,勢必引發黨內派閥的權力爭逐。現任首相岸田所屬的「宏池會」,目前只是自民黨第四大派閥,必將乘機而起,填補安倍留下的權力真空。如此,右派的清和會與鴿派的宏池會一旦開始角力,自民黨將進入戰國時代。

安倍執政八年,主導日本政壇十餘年,他留下的最大遺產便是安倍經濟學,以及讓日本再次重返亞洲強國。

在內政上,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主要著重在提升出口及扶植大企業,而忽視所得的公平分配,讓國內貧富差距逐漸拉大。這次暗殺安倍的凶手山上徹也,其行凶理由表面上是宗教問題,實質上也是社會問題。山上從自衛隊退伍後長期就業不順,讓他成為社會邊緣人,逐漸對社會心生不滿,埋下刺殺安倍的動機。成也安倍經濟學,敗也安倍經濟學,這是命運的捉弄。

在外交上,安倍追隨美國路線,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忠實執行者。這雖讓日本再次與亞洲國家接軌,成為亞太地區強國,但由於民族主義的驅使,也讓日本與鄰近的中國、南韓衝突日益加劇。安倍在卸任後,喊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加上美日同盟推波,將讓日本捲入台海戰爭的風雲之中。安倍在位時,是「對中和解」的倡導者;卸任後卻變成「抗中急先鋒」,態度轉變之大猶如川劇變臉。

現任首相岸田文雄上任後,接連帶領自民黨打贏眾議院、參議院兩次大選,也延續安倍的親美抗中路線;日本不但主導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CPTPP),也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然而,這畢竟是在安倍幕後指導的路線;在後安倍時代,岸田要如何因應這個「安倍真空」?岸田已宣示要繼承安倍遺志推動修憲,但他能做到什麼地步,多數外媒仍抱持懷疑,因為目前日本經濟問題很多。

岸田面臨的難題有二。其一,在自民黨派閥重新洗牌下,誰將接掌保守派大旗?安倍在先前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時,曾屬意意識形態相近的「高市早苗」。高市雖是九連任的眾議員,卻從未擔任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總務大臣等重要職務,政治歷練仍嫌不足。而原本足以壓陣的清和會大老「細田博之」,卻是失言不斷、醜聞纏身,長期性騷擾女職員引發眾怒,回鍋擔任清和會領導人的可能性很低。在清和會內部遍尋無人之下,引發麻生派、茂木派的覬覦,安倍的「麻吉」麻生太郎,可能成為接掌保守派大旗的人選。

其二,在右翼保守四黨聯手的壓力下,岸田的務實路線是否會被迫轉向?這次安倍遇刺身亡,激起右翼勢力的集體危機感,自民黨內右翼將順勢崛起,與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勢力結合,並要求修改和平憲法。在社會集體氛圍下,一向務實的岸田已說出將繼承安倍遺志,朝向修憲的目標推進。無論這是應景的場面話,還是真心話,他短期內別無選擇。

安倍遇刺,讓保守四黨意外地衝過修憲門檻,日本會不會就此集體向右轉?那把利箭,正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