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經濟/中美博弈 亞太風險遽增

.聯合報社論..苦啊!青貧族、流沙中年與下流老人
.聯合報黑白集.北京反台獨的底線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博弈 亞太風險遽增








經濟/中美博弈 亞太風險遽增


2016-12-15 01: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海霸王集團保大陸事業,主動發聲明自清非綠色台商,股東成員並沒有總統蔡英文家族。


海霸王國際集團日前在台灣媒體以全版廣告刊登聲明,表示「堅定支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和平雙贏的心志從未動搖」,此一舉動,似與相傳海霸王最近在大陸的經營正受到相關部門的調查有關,而此等調查又據說與大陸當局認為該企業在台灣的政治傾向有關,故海霸王集團欲以廣告刊登聲明,對相關傳聞及可能誤會作一澄清。
無獨有偶,韓國樂天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業務,據報導也正遭到報復性的檢查。所謂「報復性」,指的是大陸當局對於韓國政府決定接受美國要求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強烈不滿,為此針對韓國在中國大陸的營商活動採取干擾及限制政策。
與台灣海霸王集團傳聞中的遭遇類似,都是中國大陸當局以經濟手段來遂行政治目的手法。這樣的手法,表面上針對的是韓企與台企,骨子裡針對的是韓國政府及台灣政府當局,進一步看,骨子裡的背後,針對的當然就是美國。
全球一盤棋,中美世紀大博弈,雙方的力量及聚焦所在,自然就在中國周邊、特別是亞太地區。但中美雙方各有優勢,強項不同,因此雙方在亞太地區使用的招式互異。美國擅長使用的是「安全牌」,這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了,打從1949年大陸新中國建政之後,美國為了防堵國際共產主義的擴散,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在所謂的第一島鏈上,從日本、韓國、台灣,到菲律賓、新加坡等,分別與當地政府簽訂雙邊共同防禦條約軍事合作計畫,提供軍事安全保障,當時美國國力強盛,除了軍事,往往也還附帶有經濟援助。美國這麼做,目的最終當然是維獲美國的利益,在地緣戰略上,把整個太平洋建構成了一個美國的內海。
隨著時日推移,共產中國開始推動改革開放,也走上了市場經濟,而且爆發力十足,過去近40年,幾乎以平均每年9%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GDP在全球的排名也從1978年的全球第15位,迅速上升,甚至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隨著經濟力的輻射,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地區的國家經貿關係日益密切,甚至已取代原本的美國,成了這些國家的最大貿易國。相形之下,美國原本強勁的經濟動力開始減緩,與這些亞太國家不但早已中止了美援,而且經貿關係也開始弱化,美國對這個地區的經濟影響力正持續淡出。於是,為了封阻中國迅速的崛起與擴張,美國只能強化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存在。這即是當前亞太地區中美兩強的博弈形勢:美國打的是「安全牌」,中國打的是「經濟牌」,互見優勢,勢均力敵。
美國「安全牌」的牌技是,你在戰略上配合我,與我站在統一戰線,我就給你提供安全;如你不能配合或不願配合,那美國就不提供安全,或甚至提供給你「不安全」。另一邊,中國「經濟牌」的牌技是提供巨大市場,讓大家到裡面去賺錢,但中國也有要求,那就是在政治上不能挑戰它的核心利益。中國的基本原則是,你能配合,就給你甜頭,你不能配合或甚至反著幹,就要不是沒有甜頭,就是給苦頭。
夾在中美兩強博弈中的亞太各國,因此免不了面對各種壓力與誘惑,有智慧、因應得好,就像過去的新加坡,稍有差池,就像最近的新加坡、韓國與台灣。
迄目前為止,中美兩強的博弈形勢大體上勢均力敵。但放長遠看,比較大的可能是對中國有利,對美國不利。就美國言,第一,安全牌終究也得靠經濟挺;第二,這個地區畢竟離中國近離美國遠;第三,美國信守承諾的信譽未必好。另一方面,就中國言,首先,近14億人口的市場規模已隨著改革愈來愈接近成熟,這在可預見的將來是全球最現實的市場,連美國都抗拒不了;其次,中國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終究或快或慢會將整個亞、歐、非、澳納入以中國為核心的經貿大體系。
中美亞太博弈的大形勢如此,估計川普也翻不了這個牌。

聯合/北京反台獨的底線


2016-12-15 01:1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川蔡通話引發各界關注。 圖/美聯社、總統府提供


川蔡電話,有無給北京什麼啟示?
大家都說,北京最在意的,是川普稱蔡英文是「台灣總統」。但美方人士葉望輝說,蔡英文是民選總統,當然應當稱她是總統。他說,反對這樣的稱呼,是反對一個事實。
葉望輝戳破了一層窗紙。蔡英文是民選總統,這是舉世皆知的事實;北京不容他國稱其為總統,則是在否定或迴避事實。假使川普不在口頭上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難道他心裡也不承認蔡英文是台灣總統?
倘若川普更準確地稱蔡英文為中華民國總統,北京的反應又將如何?今年六月,蔡總統訪巴拿馬,簽名作President of Taiwan(ROC),大陸智囊及媒體交相指摘,意指蔡英文矮化扭曲了中華民國
這是北京的重大矛盾。一方面不給中華民國應有的空間,卻又希望台灣不要背離中華民國。然則,當北京企盼蔡英文穩守中華民國總統的角色,不要違背中華民國憲法,不要借殼上市之時,何以反對外人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那麼,改稱中華民國總統如何?
大陸媒體習用加引號的「總統」,來稱台灣(中華民國)的總統。但是,加不加引號,其為總統的事實皆未改變。即使在大陸,誰人不知蔡英文是總統?難道也要在心裡加一個引號?
北京反台獨恐怕應有個底線,那就是必須給中華民國一條出路。如果覺得台灣總統聽來刺耳,反思之下,就知道中華民國總統也許還順耳一些。

聯合/苦啊!青貧族、流沙中年與下流老人


2016-12-15 01: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2016年度代表字票選公布,「苦」為年度代表字。 記者曾吉松/攝影

去年,民眾期待著「」;今年,民眾吐露了「」。台灣的年度代表字,如實反映著社會的集體心情。人民活得很辛苦,官員也被罵得很痛苦,不管朝野與藍綠,不分階級與年齡,台灣社會瀰漫著苦悶的心情。
最能反映這個問題的社會病理切片,應是逐漸淪為貧困世代的「青貧族」。不過半年多前,蔡英文總統在其文青腔就職演說中,圍繞著年輕人的處境鋪陳了一個美麗的許諾;但幾個月來,「一例一休」修法過程中,青年與勞團竟成執政者急欲甩掉的包袱。在重重鐵柵、層層警力以及藍綠衝突中粗暴通過的勞基法,執政者自得於勞工「看得到吃得到」,並稱嘉惠資淺勞工;但在青年與勞團看來,執政者不僅靠攏資方、背棄夥伴而毀諾,更將造成打工族減薪,及全體勞工工時增加,反加劇了青年貧窮化的困境。
正是「青年貧窮化」的狀況,使得「一例一休」的修法宛如在年輕世代悶燒的野火上添柴澆油,讓青貧族更加憤怒。卅多萬名學生還在校園裡,就開始背負學貸;駝載著二、三十萬元貸款走出校園後,面對的是倒退十六年的起薪。根據一○三年的勞動部調查,卅歲以下青年勞工的平均月薪不到二.九萬元;台經院的最新研究也指出,約三分之一的上班族每月領的薪水不到三萬元。從教育商品化薪資停滯,從只漲不跌生活消費租屋價格,到經濟發展果實分配向資方傾斜,都把許多青年帶向「窮忙」的貧困化處境。
年輕人一旦掉進窮忙與貧困的輪迴,再往前走,可能背負著沉重的家計,在失業危機四伏的貧窮漩渦中載浮載沉,陷入「流沙中年」。若更往下走,就可能變成日本所謂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那將是不堪想像的情境。這些說來,聽似聳人聽聞,卻也是個可怕的預言。如果不讓夢魘成真,關鍵在政府如何從教育、經濟與分配等層面下手,提供誘因、改變制度,把年輕世代拉出貧窮的泥淖,避免整個社會墜入集體貧窮的循環。
對此,教育部勞動部在教育層面端出的對策,是以蔡英文「先工作再念書」構想為基礎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以及職涯輔導等配套措施。不過,外界除質疑無法真正解決升學至上、技職空洞化等教育沉痾外,也擔心此舉將只是給簡單低階職缺輸送廉價勞工。在經濟層面,行政院則有「五加二」產業的百億旗艦方案以及上千億的科技發展預算規模;不過,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其實已二度說了重話,除提醒莫忘半導體等老產業,也批評政府大談企業轉型,卻讓業者自己摸索,不理企業在外面哀號。而在分配層面上,青年團體更不滿蔡政府不顧企業獲利盈餘占GDP比率上升、受雇者薪資總額占GDP比率下滑的分配失衡事實,繼續倒向資方,加劇青年貧窮化現象。
半年前,當蔡英文說:「我們的年輕人處於低薪的處境,他們的人生,動彈不得,對於未來,充滿無奈與茫然」,可謂說到了青年的苦。半年後,當蔡英文說為經濟轉型不得不砍假的痛苦,卻被青年們當成惺惺作態。當青年們痛批民進黨為勞工的敵人、宣告與民進黨徹底決裂,更宣布不再信任蔡英文、甚至不再信任這個政府時,對於蔡英文「改變年輕人處境」的承諾而言,不啻是莫大的諷刺;而青年們對現況灰心、對未來沒有期待,其實更是國家發展的莫大危機
觀光慘澹、企業哀號、軍公教徬徨,而且藍苦綠悶。藉由一個年度代表字,民眾痛苦吶喊,卻不知執政者能否有感於心?尤其,從「青貧世代」陷入「流沙中年」、預約「下流老人」,這會不會是我們的孩子窮忙一生的寫照?這個國家確實苦悶,執政者要能苦民所苦,人民才會有苦盡甘來的希望。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學術倫理敗壞根源…學官掛名
.論文造假案/台大怎處理 大家都在看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限用塑膠袋 從教育做起
.核食進口/報告總統 食安不能拿來交易
.核食進口/新加坡能,台灣不能?
.核食進口/日本人不吃的 不會賣台灣
.83項政績? 貧戶增加中…
.受虐兒暗自哭泣 多給他們關愛









聯合筆記/在分歧世界的走跳守則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梁玉芳

二○一六年眼看是要在混亂不安中結束了。這一年從年金改革、一例一休、婚姻平權等種種社會分歧中走來,我們見識了台灣在統獨藍綠之外,還能在各式議題上高度對立,社會的看法可以多麼分殊且強烈,不許眾聲喧譁,也無法相互說服。
蛋砸了、煙霧彈丟了、飛踢肋骨也踹了,但真理並未愈辯愈明,倒是人民挫折與對立更見入骨。
評論家用個新創名詞「後真相時代」,試圖解釋這一切分裂。網路技術讓謊言能取代真相,不斷複製與傳播,看的人卻並不在乎它到底是真是假;於是,信口開河說看到數千穆斯林歡呼世貿雙塔倒塌的川普,還當選了美國總統呢。
「反正我是信了。」這句對岸官話,像一句預言,精準形容網路時代的認知模式;「謊言成為可點擊的東西,更糟的是,它滋養了人們現有的偏見。」
「後真相」之外,讓分歧加劇的禍首,不能放過只想「看風向」、再做政治盤算的政府。要有風,好,動員風來;但是,只要人多,就是真理嗎?以「社會無共識」成「不作為」的藉口、聽任對立激化的施政模式,更加深人民挫折感。
對立後創傷症候群」大概是現下不少人的寫照。要在意見分歧的社會走跳而不自傷,我們得有個江湖守則。比如這些:
●面對不同意見,別太快貼標籤、扣帽子。罵異見者「腦殘」,只是快速地站到對立面;把人罵跑了,你說的再有理,人家還聽得見嗎?
●避免全稱式的詆毀,否則也落入偏見製造鏈之中。比如反同婚者說「同志搞多P」,挺同者反擊「異性戀更淫亂」,將同志與異性戀對立,並非好事。
●提醒自己,沒有一邊能夠獨占真理,試圖理解彼此的恐懼何在。比如,和長輩聊聊,擔心動搖「傳統家庭倫理」到底是指什麼。
可以辯論,但不要造謠。近日的同婚爭議中,充斥太多偽資訊,逼得教育部只好出面扮演謠言終結者:「修了民法,並不會不能叫爸爸媽媽」,「不,那個性平教材裡沒有教多P」;那位媽媽你誤會了,「同志諮詢熱線」等於是防止同志自殺的「生命線」,不是「約砲網站」。
●請去認識一位意見和你不同的人,坐下來,互相聆聽。認識他的信仰,理解他的堅持,可能改變你的視角。丹麥創始的「真人圖書館」即是由此信念而來。
●最後一招,套句日劇原名「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當你自認用盡洪荒之力,也無法說服這世界,七天假還是砍了,就打個小差吧。你沒有責任要修正所有的錯,讓我們重新來過。

學術倫理敗壞根源…學官掛名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台大生化所教授郭明良的論文爭議案還未水落石出,如今又傳出他疑似收受金錢,讓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嚴孟祿在論文中掛名,重創台大形象。 
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及教授捲入論文造假案,現在甚至傳出是否有收費掛名的疑雲。國外同行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已掀起「起底」台灣論文潮,與郭明良有關的研究團隊,被檢舉有十一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四篇為台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事發後,台大表示將依調查與審定結果,對「蓄意造假的作者」追究責任,但卻完全不提「掛名」的問題
根據我的瞭解,造成台灣學術倫理敗壞的根源,除了「造假」和「抄襲」之外,更嚴重的是「掛名」。仔細檢視這些被「踢爆」的論文,我們不難發現:其「作者群」除了負責執行實驗研究生指導教授之外,還有一串的「關係人士」,這些人大多是掌握各種不同研究資源的行政官僚,他們跟這篇論文的研究可能有點關係,也可能完全沾不上邊,但研究生和指導教授為了「拉關係」,便把這些「有力人士」的名字掛上,以壯大「研究團隊」的聲勢。
作為美國學術殖民地的台灣,教育部科技部在審查計畫和各種獎項時,對於已經發表的論文,通常都是以作者掛名順序換算點數,或計算在SCIS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篇數,很少去檢視論文的實質內容。掛名論文的篇數愈多,表示一個人的「學術人脈」愈紮實,許多「官學兩棲」的人物藉此累積聲望,由系主任、院長、校長,一路扶搖直上,甚至幹到部長國家副元首。他們明知道台灣學術風氣敗壞的原因,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位,仍然裝聾作啞,避重就輕,不願意輕易改變分配學術資源遊戲規則,以免妨礙自己的既得利益
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CMJ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規定,要列名一篇學術論文的作者,必須同時符合四個原則:一、對研究有實質貢獻;二、嚴謹參與論文重要部分的撰寫;三、參與定稿的核可;四、同意對論文所有部分的正確性誠信負責
這次造假爆發之後,台大校長聲明要「加強研究生的倫理教育」;中央研究院院長也寫信給院內同仁,要求大家「守護學術良知」,異口同聲譴責論文的「造假」與「抄襲」,對論文「掛名」的問題卻避而不談。這種做法,擺明是要把論文出版的責任推給第一線執行研究工作的研究生,最多「波及」第二線的指導教授;至於那些因為論文「掛名」而名利雙收的大小「學官」,不論他們的研究論文發生多大紕漏,永遠可以置身事外,安然過關。
在這批「學官」把持之下,台灣的學術研究風氣還能夠振衰起敝嗎?大家睜亮眼睛,等著瞧吧!

論文造假案/台大怎處理 大家都在看


2016-12-15 02:35 聯合報  周祝瑛/政大教授(台北市)

就在此刻,全國各大學中有不少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們,因為學術不端,包括:論文一稿多投、內容抄襲、圖片造假、數據捏造等事件,受到大學、科技部與教育部等懲罰、停權,甚至解聘而丟掉工作。這套學術制度的維護,要靠學術社群高度的自我規範與自重。身為台灣指標大學的台大與台大校長,自應有更高的道德標準,才能成為全國表率,才不愧全體納稅人之所託。
前部長蔣偉寧在論文案發後幾天內快速辭職下台,以示負責。可是台大楊校長不但多次可以在重要期刊上掛名,名利雙收,案發之後不但將責任往他人身上推卸,更發出今後台大研究生必須上「學術倫理課」才能進研究室的規定。若按這個標準,那麼楊泮池與所有的台大教授誰來給他們上研究倫理課程
科技部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中提到,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包括「研究上的不當行為…,即造假、變造、抄襲、研究成果重複發表或未適當引註、以違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不當作者列名等。」另外,台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第三章有關學術倫理研究態度與責任)也指出:一、教師應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從事研究工作(敬業原則);二、教師應秉持嚴謹的態度處理研究資料與結果(嚴謹原則);三、教師應秉持誠信的態度發表著作(誠信原則);四、教師應秉持公正態度參與或接受學術審查(公正原則)。
可見這是一套上下皆須遵守的原則,沒有人可以例外,那怕是台大校長!
換言之,沒有誠信,談何科學及學術研究?相對於先進國家,台灣懲罰學術不端刑罰太輕,在名利重賞之下,許多人敢鋌而走險,尤其最近發生在論文量產大戶,如生物醫學等領域。
當務之急是否可以仿效美國衛生與福利部所屬的「研究誠信辦公室」(ORI),針對科學研究的政策方針、規章制度與學術研究的專業慣例等,建立科學研究職業道德教育,和樹立學術風氣的重要指南。遇有學術不端,不但可以向其舉報,只要查出不端行為,就可祭出處罰,包括:不能再接受政府補資助、不得在政府相關部門任職、繳回研究經費,甚至遭到大學與研究機構撤職等處分。
作為頂尖大學與台灣學術龍頭的台灣大學,絕不容許於論文造假事件有所姑息,維護學術環境不受「學術政治」與「關說文化」所左右。台大人針對此挑戰,究竟是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全台學術圈都在看!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王正方/台灣有沒有供電危機?
.嚴震生/遠山蒼蒼,綠水泱泱
.馬凱/企業在外哀號,政府該當如何?
.葉銀華/你(妳)會違反股市的內線交易?
.周行一/「自學」是你的最重要能力
.方祖涵/低欲望社會裡,難孵出的未來








舒國治/香港的山勢


2016-12-15 00:50 聯合報  舒國治

認識香港這個地方,已有廿多年,說長也不算長。有時隔了多年沒去,一去,竟然看的還是它的山坡、它的樓梯。哪怕跑了很大的範圍,又吃了好幾頓特色的飯。甚至貼近了海域,但最留心探看的,總是香港的依山而起之地形。便在這奇特地形的前前後後遊賞,已然是遊港的美學主題了。
在上環的正街,向高處走,抵般咸道前,樓梯出現了,不能走車了,而這樓梯,正是坐下向北眺海最好的位置。由於地形的天成變化,往往出現頗多的幽境卜公花園北面的太平山街,平平坦坦卻又安安靜靜沒什麼車,也沒什麼遊人,卻離熱鬧的人潮如皇后大道西或堅道壓根就很近。
正因為山的立體,由彩虹乘巴士繞過九龍最高峰的飛鵝山(六○二公尺),可遠遠眺及清水灣,並且不久即抵西貢。這是巴士賞景的最高享受。而自中環乘十五路至山頂或乘六路至赤柱,皆在灣仔的皇后大道中登上攀山的司徒拔道,隨即節節登高,連跑馬地很快就愈拋愈小,此種立體感太撼人了。
不知會否因為這原因,立體的地形,使香港人或許看事物比較能宏觀。或者說,比較能測度事物的層次。即以遠與近的概念,也得以用立體的角度來測量,而不是以這條路加那條來得出總和。於是人從上環的蘇杭街到中環的歌賦街,幾乎不可能搭計程車(不只太近,坐上車,它繞過來轉過去,搞不好更久)。香港的太多路,以翻過山坡、穿過樓梯為最近。
最有趣的例子,是人從太平山山頂開始取盧吉道向西走,所見的北面樓景或更遠的海上島景,俱在二、三十分鐘的移動下發生極大的距離變化;原來你只走短短的高處路程,而低處的距離跨越竟然可以恁大,你前面看的是銅鑼灣的樓群,不久竟出現中環的樓群,再沒多久,連上環的樓群也出現了。難怪太多人走完盧吉道,再接下一段,直往薄扶林水塘而去,而也不過二小時步程。那些住在西面的人(如香港大學的學生或教授等)根本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回家。
一百年前即建出的盧吉道,是港島徑的第一條,真是了不起的山上棧道。
香港另一巧奪天工的設施,是在無數的密集樓群樓陣中總能留出一片如天井般的空場。像上環的「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是一片大球場,又是左近居民最好的透氣空間。它東面的「卜公花園」,更是小巧宜人。灣仔的「修頓球場」,永遠是坐著噹噹車在上層經過時看到最教人眼睛一亮的極好空曠處也。
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是最大的空場,也是附近高入天際的諸多大樓最好的俯瞰地。有人在地鐵天后站辦完事,想坐一站車到銅鑼灣去SOGO買皮蛋酥送人,馬上被香港朋友曉以「還不如走路穿過維多利亞公園來得輕鬆些」。這種距離的測量法,尤其是針對地鐵的上上下下、鑽進鑽出,全世界都知道平面的優勢。因香港地形而練出的宏觀眼光,又豈會忽略呢?
那些小的透空方場,像歌賦街與九如坊圍繞出的空地,你走經多次或許不覺如何,直到某次吃完清湯牛腩,抬頭一看,哇塞,這一塊小凹槽,真是香港這城市的神來之筆啊。香港再擠,再轟轟隆隆,這裡一樣山靜似太古。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