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以核養綠 終結停電惡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漁民被扣,宮廟要屯彈藥,然後呢?
◆  聯合報黑白集/李進勇本色演出
◆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以核養綠 終結停電惡夢









經濟日報社論/思考以核養綠 終結停電惡夢


2024-07-14 02:45  經濟日報/ 社論


國民黨團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排審「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草案」,但因朝野立委在核電延役上的共識不足,負責排案的教育委員會召委柯志恩裁示擇期再審,而本會期即將結束,勢必要等到下個會期才有可能再審。問題是,朝野兩黨對於核電延役的立場幾乎完全相反,即使下會期再審,還是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目前相關修法的兩個重點是,把核電廠使用期間從40年延長到60年;另一個是核電廠延役必須在原訂使用期限結束前五年,就要開始進行相關檢查。其實就算是立即通過這兩個修法內容,而現在即將到期的核三廠一號機若要延役,還是需要二年左右的準備時間。也就是說,即使現在就通過修法,核三廠想要立即延役也幾乎不太可能,更何況立法程序又被技術性拖延,核電廠想要延役更是遙遙無期了。

最近親綠營的兩位重量級人士接續出來指稱,現階段核能的重要性。先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建議,台灣應維持30%的核電,以提供穩定的電力、維持合理的電價、減少 CO2 的排放。前兩天,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公開表示,在能源的選擇上面,應該要先拿掉最不好的發電方式,廢核應該往後延。他指的就是現在政府用了非常多的火力發電,其中又以燒煤對環境的破壞最為嚴重,因為燒煤不但大量釋放 CO2,更嚴重的還會排放 PM2.5,造成空氣汙染和引發人們得到肺癌。這種「以煤廢核」的方式,相信是絕大多數國人都無法接受的,但是民進黨政府為了達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現在就要急速減核;然而,這個代價是否太高呢?

其實能源政策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政策,不應該是受意識型態左右。以供電方式的選擇來說,應該符合穩定而充足的供電、廉價、乾淨和安全。再從發電的方式來看,有燒煤、燒天然氣、核電,以及各種綠電(或再生能源)。李遠哲所說,應該先拿掉最不好的發電方式,然後再考慮廢核的問題。現在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碳排」,因為全球暖化的問題太嚴重,必須優先處理,而煤和天然氣都會排放大量 CO2,加速地球暖化,必須大幅減少使用。尤其是燒煤會同時排放大量 PM2.5,造成空汙,更是應該急早終止。但是政府為了停止核能發電,而大量採用燒煤發電來取代,完全本末倒置。在排放大量 CO2 的情況下,未來我國出口產品到歐盟及其他國家時,遇到碳邊境關稅制度CBAM),就會被課徵關稅,這將會對我們出口產品造成重大打擊。

綠能發電絕對是必走的路,非核家園也是大家的理想,但是短期內要快速發展綠能不但不容易,而且付出的成本非常高。蔡英文政府時期非常努力的發展綠能,結果綠能占總能源供給的比率由民國一O五年(2016年)的4.6%到去年勉強達到約10%,遠遠不及民國一一四年(2025)非核家園綠能占比20%的目標。前任經濟部長王美花說,綠能占比上不來,是因為分母會變大;這個說法完全正確,因為要計算綠能發電占比,要同時考慮國內用電的成長速度。現在台灣即將邁入全面生產與使用 AI 的時代,AI 會帶動用電需求的大幅成長,到時候電力供應會更顯不足。請問,台灣還有廢核的本錢嗎?

台灣天然資源很少,幾乎所有的能源都要依賴國外供應,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是一定必要的。而火力發電排放太多的 CO2,其中用煤汙染更多;相對的,核能發電因為不會排放 CO2 而被包括歐盟在內的許多國家稱為「乾淨能源」。我們同意長期下應該以綠能為首要選擇,但是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尤其是要面對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現在應該要「以核養綠、穩健減核」,這才是最適合現階段台灣的能源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李進勇本色演出


2024-07-14 02:45  聯合報/ 黑白集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中)12日視察基隆選委會,舉韓國瑜、陳柏惟、林昶佐為例,要求盡速在30天內完成查對。記者游明煌/攝影


就在中選會強令基隆選委會縮短罷樑名冊查核時間而生爭執之際,中選會主委李進勇親赴基隆視察,藍委批將中選會變罷免國家隊總部,輿論質疑李進勇懶得演了。其實李進勇向來都是本色演出,從沒有「不演了」。

中選會須維持選務公平,因而自改制為獨立機關以來主委多由無政黨色彩者出任。馬英九執政時雖提名無黨聯盟張博雅,至少還是不同黨;民進黨政府卻提名同黨新潮流要角李進勇,把政黨黑手大剌剌伸進中選會。

綜觀李進勇從政生涯,早年為民進黨南征北討,之後獲酬庸之多黨內罕見,遍及內政部、工程會、法務部、交通部,堪稱「全方位」,怎可能僅因須「暫時註銷黨籍」,就註銷了堅強黨性

三年前藍營推四大公投案,李進勇才宣示選務中立,轉頭就批公投綁大選讓「選務人員沒死好加在」、「像颱風共伴效應」;隔年綠營推公民權修憲複決,中選會卻又決議綁大選,變臉之快直如「忠犬會」。

更離譜的就在前年基隆市長選舉,李進勇高調以前市長身分出席民進黨候選人蔡適應辦的美食活動,中選會還辯稱非蔡主辦,卻立即被打臉,採訪通知早露餡蔡就是主辦者之一。至於去年沒收基隆人的護海公投,更不在話下。

李進勇視察地方,不避瓜田李下,強勢護航罷樑,不是不演了,他是本色演出。















聯合報社論/漁民被扣,宮廟要屯彈藥,然後呢?


2024-07-14 02:45  聯合報/ 社論
苗栗縣三間宮廟接獲軍方公文,要求戰爭衝突前屯放彈藥。圖為軍方彈藥庫。本報資料照片


近傳軍方規畫戰前彈藥預屯宮廟,引起民眾恐慌。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台灣戰時很難區分前後方,糧秣彈藥分散預屯非常重要,一定會遵守國內法和國際法規範。不過,一旦宮廟屯儲彈藥,就會成為合法的軍事目標。而今年漢光演習將驗證新版交戰規則,顧立雄要讓民間信仰中心變成軍事攻擊對象,不但違反國際法,也違背剛頒的戰爭規則。

自從地方傳出軍方要求演練彈藥預屯宮廟後,軍事專家就質疑違反國際法。日內瓦公約第一附加議定書明定武裝衝突時對文物和禮拜場所的保護,包括以歷史文物或禮拜場所為對象的敵對行動、利用這類物體以支持軍事行動、使這類物體成為報復對象等行為,都在禁止之列日內互公約武裝衝突法的一環,國防部製發官兵攜行的交戰規則,就以武裝衝突法為依據,強調武裝衝突中仍必須遵守人道規則,發現我軍或敵軍有違反武裝衝突法的行為必須立刻回報。

難道在國防部長面前,國際法和國軍交戰規則都可以有相反的解釋?就像在賴清德總統手裡,一中憲法也可以變成新兩國論依據。

但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卻讓民眾陷入苦難。不但民眾拜廟開始議論戰爭陰影,漁民出海也屢遭大陸海警喝斥驅趕,甚至登檢扣留,連美國都表示密切注意事件發展,鼓勵雙方維持溝通管道暢通,和平解決此事。美國即使只是一句外交語言,也流露出對任何可能導致兩岸情勢升高的關切。

過去八年,美國成功地把台灣當作對抗中國的戰略棋子;但美國開始需要把對抗變成競爭並尋求對話時,台灣卻仍不忘情於抗中。賴清德一篇就職演說,烽火連三月;中共在軍事、外交、經濟、法律等各層面上不斷加大施壓力道,賴政府束手無策。美國鼓勵兩岸溝通,但賴清德的「兩國」要怎麼和大陸的「兩岸」對話?

那麼,美國如何降低兩岸緊張?華府兩岸學者葛來儀和林碧瑩最近在「外交事務」期刊的建議包括,美國應私下向中方官員承認,賴總統就職演說的調性和內容偏離了幾位前任總統,但沒有證據顯示賴總統計畫實施破壞穩定的措施。如兩位學者所言屬實,則不啻說明,賴清德作了完全出乎美國與中共意料之外的突襲。如果補破網,美國一要吞下被騙的感覺,二要私下表明不挺賴清德的豪賭以安撫北京,三要警告並約束賴清德不再踩紅線。這已顯示至少在美國學界,疑賴論已起。而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谷立言拜會賴總統時,提醒支持台灣符合美國的一中政策,總統府卻把「一中」消音,這也引起更多議論。

賴總統仗恃的仍然是台灣作為美國的戰略棋子。但美國的戰略指導勾勒了清晰的台灣圖像:重新解釋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呼應互不隸屬之說;護國神山被拆分,供應鏈重組;台灣武裝成刺蝟島,海岸布滿地雷;役男延役,全民打城鎮戰;如果彈藥屯放宮廟,就像烏克蘭和哈瑪斯把軍人彈藥藏進教堂、醫院、學校、民宅一樣,成為合法的軍事攻擊目標。美軍要用無人機把台海打造成無人地獄,最後整個寶島都可能夷成地獄景像。

賴清德愈傾獨,愈需抗中,也倚美愈深。蔡英文是歷來最聽命於美國的總統,國防政策與建軍方向幾乎都受美國指導;賴清德的新兩國論,讓台灣更須美國撐腰。美國雖然要求賴清德不要踩紅線,但賴性格強硬,已有就職突襲前例,也不排除再有新的意外。美國擔心被捲入一場不必要的戰爭,而台灣漁民出海被趕被扣,連民眾拜廟都像在拜彈藥庫。





名家縱論/多重危機、多極亂世 政府不能冒進\星期透視/府新聞稿省略一中 欲蓋彌彰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專案管理師制度 應落實於懷孕婦女
◆  言必稱AI 社會更宜居?
◆  星期透視/府新聞稿省略一中 欲蓋彌彰
◆  名家縱論/多重危機、多極亂世 政府不能冒進
◆  大屋頂下/你問真假黃埔 人問真假總統…華獨 不是台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多重危機、多極亂世 政府不能冒進


2024-07-14 02:41  聯合報/ 楊永明(作者為文化大學社科院講座教授、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這兩年在世界經濟論壇上,「多重危機」成為熱門詞彙,在「WEF全球風險報告」中,指多重危機是當前世界同時發生多種不同危機災難事件,而這些相互牽動多重危機同時併發碰撞,爆發出加乘效應,遠超過單一災難的衝擊強度與範圍。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多重危機包括:新冠疫情、俄國入侵烏克蘭、能源海嘯、通膨危機、全球缺糧、極端氣候、極權政治等,後來如生活成本增加等也被列入。這種論述還是從永續環境角度,或甚至是傳統西方思維,有種換湯不換藥的優越視角。

不過「多重危機」仍然是形容當前世界局勢的有意義用語,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層面分析:政治、經濟、環境、國際。政治層面是指各國政治治理危機,例如政黨與政治的民粹化與意識形態化、官僚治理能力弱化、政治菁英低能化等。政治危機並非只在全球南方國家,西方國家選舉制度也是問題叢生。

經濟危機更是多重危機的核心,通膨、債務、能源、貿易戰、科技戰、社會不公平等不勝枚舉。環境危機已經不需多著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糧食安全、人口問題等,世人都明顯感受到環境危機的威脅!

國際危機在本世紀特別凸顯,從內戰、恐攻到國家間衝突與戰爭不斷、地緣政治經濟衝突,尤其是中美激烈競爭,到西方與全球南方的集團對抗隱然浮現,國際危機經常是新聞標題的頭條。

當世界各地發生多重危機時,國際格局也發生劇烈變化,紐約時報最近指出,過去一年接受紐時採訪的百多名美國和印太地區國家現任和前任官員認為,本世紀應不會像上世紀那樣再由美國主導了。加薩戰爭的處理也使美國失去道德高地威望,美國已無法靠一己之力扭轉乾坤,霸權地位江河日下。

目前國際社會呈現多極格局,美、中競爭對抗,俄、歐面對熱戰,西方集團與全球南方都在擴大地緣影響力。在地緣政治和軍事安全層面,北約向全球與印太擴張,且開始與中國對嗆;上合組織增加白俄為新會員,解放軍並與白俄在北約邊境軍演;日本軍費倍增,並以東亞危機主張擴軍;印太戰略的印度去了莫斯科會面普亭。

在地緣經濟與國際經濟層面,中美經濟實力日趨接近,美國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擴大,西方拉起保護主義針對中國綠能產業發展,金磚組織不僅擴大會員,也要發展獨立支付系統;AI 成為主導科技與經濟發展亮點,而中美 AI 官方對話卻爾虞我詐。

台灣也同樣受多重危機與國際格局變動的影響,賴政府上台未滿兩個月,政治鬥爭、重大貪腐、能源危機、社會不均等,人心浮動不安。同時,新兩國論造成兩岸緊張,然而,表面上賴清德親美抗中,但當 AIT 處長提到美國長久一中政策,「一中」卻未見諸總統府新聞稿,可見賴清德希望將台獨更向前推進,甚至甘冒代理戰爭的危險

在世界多重危機與國際多極格局浮現的亂世中,政府角色至關重要,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的艾利森教授最近撰文從公民福祉、治理、政治權利三個領域,討論並讚賞新加坡的治理模式。相較之下,台灣仍在緬懷過去政府的治理能力,畢竟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中,不就強調政治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公民的幸福生活嗎?













星期透視/府新聞稿省略一中 欲蓋彌彰


2024-07-14 02:42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七月十日賴總統接見新任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一個單純的新官到任拜會,事後竟因總統府新聞稿把谷立言提及的「一中政策」省略掉「一中」,引發風波。雖然報導此事的媒體不只一家,府方仍跳出來指責單一媒體「操作錯假訊息」。

但這可不是因為新聞稿漏寫兩字,讓府發言人出來罵媒體的一件小事。少寫的可是關鍵的「一中」,而且發生在重要的台美互動場合,涉及美對台立場的直接宣示。府直接指控一個主要媒體散播錯假訊息也不是小事。因此我們必須探討此事的是非曲直。

谷立言能說流利的中文,他那段表達美國對台立場的發言是用國語照著稿子,一字一句清楚念出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美國會持續大力支持台灣自我防禦能力…這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 《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中政策。」

谷立言的宣示,在總統府的新聞稿裡,則是這樣呈現:「谷立言處長強調,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的自我防禦能力…美國支持台灣也符合美國長久以來以《臺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為指導的政策。」

這樣一段重要談話,府新聞稿幾乎全文照錄,卻在最關鍵的「一中」政策上漏掉「一中」,媒體工作者如果沒看到這個特別的「遺漏」,根本是失職了。

至於對漏寫兩字的「解讀」,媒體用的形容詞是「消音」。府方「不實報導」的大帽子應該就是對著這個詞語而來,理由主要是兩個:一,現場有媒體、能掌握全部內容,總統府「並無消音的動機及可能性」;二,「基於禮貌與互信原則」,總統府依往例皆不會將賓客談話逐字詳列於新聞稿」。

這兩個理由難以服人。首先,之前美國參議員在蔡總統面前推銷自己州生產的波音飛機,現場也有媒體,但是口譯人員當場就略過不翻,後來中文新聞稿也略過不寫(英文卻寫了),顯然未必是有他人在場府就無省略動機或可能。其次,府新聞稿不會「逐字詳列」外賓講話,但這次 AIT 在官網公布谷立言講話全文,只要比對一下就會發現府方幾乎是把谷立言發言都寫進新聞稿;而且漏寫最關鍵的「一中」,也不是用沒有「逐字詳列的慣例」就能糊弄過去

另個可議之處是報導此事的媒體不只一家,總統府卻挑單一媒體來「精準攻擊」。其實包括綠營大老林濁水在臉書貼文裡評論此事,用的解讀也是總統府「刻意跳過」一中,這比「消音」的指控還直接。

若為此風波下結論,總統府新聞稿漏寫「一中」,「消音」就是最合理的解釋。無論谷立言是不是有意在賴清德面前,把美國的基本立場念一遍-這是孫曉雅和酈英傑到任時都不曾對蔡英文做過的,賴清德主政下的總統府,把美國宣示的「一中政策」變成「政策」都是極度失禮,若真傷害了美台互信,那是做出決定的人造成,不是媒體。

這就是「欲蓋彌彰」的經典案例。傳播心理學證實了的「史翠珊效應」,在此明顯發生了,你愈是想隱去「一中」,知道你不想寫「一中」的人反而多出了不知多少。

至於動機,影響的就不只是美台互信,而是台海安全。府看來就是不想提「一中」,而且還不只是「一中原則」的「一中」,連美國「一中」政策的「一中」賴政府也不想提。背後的理由,或許是賴總統那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偷渡台獨的「新兩國論」,和「一中」根本難以相容。若還在「新兩國論」上堅持己見,台灣能不危險嗎?這次風波最該查明的「事實」,就是「新聞稿去一中」的決定是誰做的













大屋頂下/你問真假黃埔 人問真假總統…華獨 不是台獨


2024-07-14 02:40  聯合報/黃年


中華民國陸軍官校百周年慶典上,賴清德問三軍部隊:你們是真黃埔還是假黃埔?

與此同時,其實三軍部隊不啻也在問賴清德:你是中華民國總統還是中華民國總統?

賴清德說,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的就是真陸官,否則就是假黃埔。與此同時,在許多軍方人士的議論中不啻也在質問,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的才是真中華民國總統,但為「務實台獨/借殼台獨/夢遊式台獨/內殺型台獨」而戰的卻是鳩佔鵲巢中華民國總統。

你問我是真是假?先回答我,你是真是假?

賴清德面臨的最大困局,是他必須準確建立一套他自己的國家認同與兩岸政策論述體系。但他一起手,就搞出一套胡說八道、亂七八糟的錯誤體系,接著又用另一套更加胡說八道、亂七八糟的補綴手法去解釋他的錯誤,以致愈描愈黑,愈陷愈深,作繭自縛。

「我是一個務實的台獨工作者」,這曾是賴清德非常自豪旗幟性論述,但這也是一切胡說八道、亂七八糟的濫觴。

就以「互不隸屬論」來說。賴清德偷梁換柱地將之引伸放大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這是不是胡說八道?恐怕連蔡英文都不認這個帳。

但是,如今卻又由海基會及陸委會出面解釋,「賴總統的講法(互不隸屬)也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互不隸屬論是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分治精神」,這更是不是亂七八糟?此說若真,難道中華民國憲法的分治精神「就是台獨的定義」?

賴清德的胡說八道、亂七八糟,到了如今提出的「大家都是台獨論」更是登峰造極。

他說,無論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都是國家的名字,都一樣響亮;以此建立一個偷換概念的「三合一架構」。然後,他接著說「中華民國派也是台獨」,又說「百分之九十的台灣人都可能受(懲獨)波及」;陸委會更說,以大陸的標準,馬英九也是用中華民國在搞台獨,「對大陸而言,華獨和台獨是一樣的」。至此,賴清德的「大家都是台獨論」於焉登場。

台獨論也要馬維拉,已毫無底線。「華獨」(姑且稱之)也許是通用的政治語彙,但華獨畢竟與台獨不但在法理及事實上都「不一樣」,且在中共的眼裡也「不一樣」。

馬英九的論述主體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不能表成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等等,如果這就是「華獨」,則在法理與事實上,有哪一點與台獨「是一樣的」?

另就中共的操作而言,面對馬英九不斷公開主張前述政見,中共雖未正面接納,但也未正面否定,兩岸且完成了廿三項協議。馬英九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的訪陸尤是徹頭徹尾的「一中各表之旅」,卻被中共肯定為「證明了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何況,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有新加坡馬習會,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又有北京馬習二會,如果馬英九可稱為「華獨」,則中共對華獨與台獨的操作「都是一樣」嗎?

「華獨」可以平起平坐馬習會,但賴清德準備款待習近平的珍味奶茶現在還被擱置在「台獨自白書」的杯墊上。一樣不一樣?

在兩岸問題上,台灣當然要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若稱此為「華獨」亦無不可,但華獨絕非台獨,對中共而言,亦是寧可華獨(或已是求華獨而不可得),但絕不可能將「華獨」看成「與台獨都是一樣」,此由最近的「懲獨廿二條」即可明白看出,甚至可說蘊有維護「華獨」的意思。

說到底,無論對台灣或對中共,華獨與台獨都不一樣,而華獨都比台獨強。

台獨的邏輯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依此論述,這個子虛烏有的「主權獨立台灣國」竟然是一個先於「中華民國」的實體存在;但華獨有中華民國真實見證,而「主權獨立台灣國」只是買空賣空、自欺欺人,華獨與台獨怎麼會「是一樣的」?

其實,華獨和台獨涉及的核心問題是在誰能建立並維護台灣的主體性?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獨?

論及台灣主體性,賴清德的國家論述是「掛羊頭賣狗肉」。他在迄今的所有重要談話中,當提到「中華民國」四字時,都是在去脈絡懸空狀態中,只是應一個卯,敷衍一句,也就是把中華民國的「羊頭」姑且先掛出來

但是在主體論述中,當提到「主權/民主/自由」等概念時,中華民國四字就絕不會出現,換置的皆是一律的台獨主張,這才是他要賣的「狗肉」

華獨(仍姑且稱之)的主張是,台灣的主體性、主權、民主、自由,皆應建立在中華民國之上;但台獨則主張,台灣的主體性、主權、民主、自由只能建立在台獨之上。華獨與台獨怎麼會一樣?

賴清德與其說「華獨也是台獨」,何不如說「台獨應當轉向華獨」

奉勸賴清德勿再愈描愈黑、愈陷愈深、一錯再錯,作繭自縛。本文建議,如今的賴清德應當在下列 AB 論述選項中,作出正確的選擇:

賴清德要選 B,不能選 A

「A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B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A中華民國派也是台獨/B台獨已是中華民國派」、「A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B我是務實的中華民國工作者」、「A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B有中華民國才有台灣」、「A台灣的主體性在台獨/B台灣的主體性在中華民國」、「A我是為追求台獨而宣誓就任台灣國影子總統/B我是在中華民國憲法下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總統」、「A華獨也是台獨/B台獨轉向華獨」、「A百分之九十的台灣人皆受(懲獨)波及/B多數台灣人不想因台獨而與十四億人為敵」、「A我領的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鐘點費,由中華民國第三方支付/B我領的是中華民國總統的薪俸」…。

A 是作繭自縛,才可能破繭而出。

當賴清德以中華民國三軍統帥之尊前往主持黃埔百周年慶之時,無待三軍質問,賴清德應當自問我真的是食中華民國俸祿的中華民國總統嗎或全體納稅人難道會心甘情願供養一個台獨工作者金光黨總統嗎

六神無主的賴清德必須從「大家都是台獨/華獨也是台獨」,明智地移向「台獨已是中華民國派/大家都是中華民國派」。

鵲巢應由喜鵲居,不可斑鳩占鵲巢。這是天公地道。














專案管理師制度 應落實於懷孕婦女


2024-07-14 02:44  聯合報/ 林朝興/社團法人台灣懷孕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近日有兩則關於母嬰身亡的新聞令人震驚。一是台中女教師抱兩歲女兒墜樓雙亡,另一則是三重女子遭丈夫在家中浴室刺殺身亡,其夫之後帶著六個月大男嬰輕生雙亡。令人震驚和心痛。

這些事根本不應發生。生產及擁有新生兒是喜悅的,但養育過程的辛苦及有些母親會因孕期荷爾蒙變化而有產後憂鬱症,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都可能突然引爆壓力造成遺憾。那我們能做什麼?

在少子化時代,每位孕產婦的身心健康都非常珍貴且需要受到關注。賴清德總統上任提出「健康台灣」政策,更是包括全民健康。因此,在參考德國及新加坡 Pro FeminaSafe Place 對懷孕婦女提供的幫助後,本會日前提出應將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專案管理師」制度落實於懷孕婦女,既能提升孕產婦醫療品質,且有助於解決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長年呼籲婦女懷孕即應有「個案管理師」陪伴,政府並給付營養補助及獎勵金,直到孕期終止。

除了生出孩子的孕產婦要照顧,非預期懷孕婦女同樣需要獲得妥適的協助。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民國九十一年至一二年(二○○二至二○二三年)間,我國的人工流產藥 RU486 的使用量為三○六萬餘顆如以仿單上規定的每次使用三顆來計算,就有超過一百萬個胚胎在受孕七周內被藥物人工流產而死亡,即平均每年約有四萬六千人次。以去年為例,以藥物人工流產者(十一萬餘顆 RU486),約有三萬八千餘人次,約占去年出生人數近三成

其實有高比率非預期懷孕婦女想把孩子生下來,卻因受限於現實困境不得已選擇人工流產。政府應積極建立針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諮商輔導系統,才能有效協助非預期懷孕婦女,降低婦女非自願墮胎,也才能有效提升台灣生育率。

另,台灣墮胎數相對於活產數約為全球平均數六到九倍,政府應透過建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人工流產通報機制」及設置「懷孕婦女個案管理師」等,正視非預期懷孕婦女人工流產議題。

非洲有句諺語:「養育一個孩子需舉全村之力」前述悲劇提醒我們這類弱勢群體的需要,也凸顯對孕產婦提供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的個案管理師的重要性。在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的此刻,更應舉全國之力來協助每一位孕產婦,讓她們有足夠的信心與充足的資源能順利生育並養大孩子。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言必稱AI 社會更宜居?


2024-07-14 02:43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李家同老師七月十日科文講座〈不能只注意高科技〉一文,擲地有聲,點出政府帶頭大捧新科技,人民卻面對停電、土石流等基本生活問題。

當各級學校把 AI 當招生法寶,教育部也大談培育未來人才,卻到處有餐館縮減時段、關閉用餐區、改成無人點餐。家裡馬桶漏水、天花板電燈壞掉,也請不來水電工。發現超商與火車站服務台因缺人手而拉下鐵門,只能自認倒楣;去搭久久才一班的公車,站牌竟貼告示說缺工不夠排班所以取消幾個班次,真的傻眼。言必稱 AI 的社會真更適合居住?

新買了筆記型電腦,宣稱搭載 AI,但這部電腦除了常自動更新導致網課停擺的老問題,彷彿公開宣告它是主子而顧客是奴,更進階成為控制狂大幅限縮使用功能,連文字檔字型大小都必須每次手動調整,也限制安裝慣用的軟體,只能使用製造商自家產品,更會跨平台蒐集登入資料猛烈推送廣告。而且這筆電運算頗慢,開程式碼較多的新聞網頁都卡頓,查詢規格後發現其硬體只勉強相容有 AI 的瀏覽器和最新作業系統,於是犧牲了實用的傳統功能。

我腦裡已浮現教育現場未來狀況,一些學生只會向著電腦問 AI,所以電腦商數鈔票笑呵呵,也所以「全球財富報告」將一再顯示,世界半數財富掌握在占人口一%少數高科技族群手中。那樣的世界是什麼光景?

孫維民在聯合報副刊寫過短小說〈人工助理〉,描述主角在外頭連日霪雨荒涼時獨坐室內,與新買的機器人過生活。機器人會幫他泡化學合成烏龍茶,而且很快就學到和主角聊天的最佳語氣,他們聊伊甸園,又聊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那是講科技令人類文化倒退的反烏托邦小說。有一個活人打來電話,大概要推銷產品,人工助理掛了電話,推銷起自己建議的產品。

如此人工智慧生活,像微波冷凍食品,吃一半會懷念起手撕新鮮萵苣葉,把鹽加到醋裡融化來做生菜沙拉。可是有些人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

我問 AI:「既然人工智慧改變世界,那麼,人存在於世界的價值為何?」它說:「人生到世界,不僅活著,也有學習和成長。」用人心稍琢磨一下,這四平八穩的回答,是否藏著深刻嘲諷呢?人類目前仍是最聰明的物種,聰明到可奴役世界萬物,但說起學習和成長,AI 顯然比九成九的人更勤奮也更有潛力。從十多年前機器人打贏世界級圍棋大師,就該預知 AI 可能會在各領域取代乃至於主宰低級人類。畢竟,人類到處蓋大樓炒作房地產,自認推動社會進步時,也不會問被剷平的土地上其他智能低等的生物如何存活。那麼,當今天執政者喊各種自以為進步,有沒有認真想過廿年、五十年後的人類想過什麼生活呢?




闕志克/AI 硬體產業的競爭格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AI硬體產業的競爭格局
◆  馬凱/成也美元敗也美元 大國的悲歌
◆  廖元豪/槍口對內的動員戡亂與認知作戰
◆  魏國彥/狂怒洪水 都是海洋惹的禍
◆  楊志良/偽民進黨滅國毀台
◆  劉義周/濫用罷免不如投負數票
◆  洪蘭/年輕人,你想成為什麼「人」?







闕志克/AI 硬體產業的競爭格局


2024-07-14 02:44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輝達上個月一度躍為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幾天後股價退潮市值就回到第三名。過去兩年來,輝達的營收成長四到五倍股價上漲八倍,這樣有行無市、賣到缺貨、淨利率達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成長動能史無前例。但最奇特的是,這一波對 AI 加速器的需求並非由輝達所帶動,最大催手其實是 ChatGPT 的橫空出世所激發出來各行各業對 AI 能力與應用的想像和期待。

過去兩年的 AI 加速器需求跟各式各樣基礎模型的訓練與微調息息相關。一開始基礎模型聚焦於語言模型的開發,繼而擴大到影像、語音和視訊,最近則延伸到人類行為的捕捉。在應用層面,許多公司開始微調商用或開源的基礎模型以客製出特殊功能或強化特定領域的知識庫。由於基礎模型能力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再加上訓練資料的來源幾已窮盡,未來幾年基礎模型的競爭將趨於大者愈大、弱者淘汰的方向,因此投入訓練的總體能量可能將漸次減低。然而,針對特定應用微調基礎模型的需求預期將大增,但因微調所需的運算量遠低於訓練,基礎模型的訓練與微調對 AI 加速器的需求量將呈下降之勢

雖然輝達今天處於絕對賣家市場的優勢,這樣的市場優勢也意味著整個 AI 加速器生態鏈,包括系統商、雲端服務商與企業用戶,都對替代供應源殷殷盼望如大旱之望雲霓。超微和英特爾現在都已推出效能可與輝達上一代 AI 加速器相媲美的產品,但市場占比仍然偏低,原因是他們的軟體支援仍嫌薄弱,所以使用上尚不流暢。雲端服務商如谷歌、微軟與亞馬遜為了降低對輝達的依賴,都已著手開發自有的 AI 加速器,尤其谷歌在這方面的投入已逾十年。開發一顆雲端 AI 加速器所需資金約在五千萬美元左右,這樣的投入比之於微軟投資 OpenAI 上百億美元訓練 ChatGPT,相當划算,因為做出的 AI 加速器,即使不足以與輝達完全匹敵,也能在與輝達議價時提供可觀的空間。

未來幾年很大一部分的 AI 加速器將應用於基礎模型的推論,而且他們的建置將逐漸從雲端的資料中心移至地端的用戶設備,如 AI 手機或個人電腦。現今地端 AI 加速器尚未能有效支援基礎模型的推論,因為他們的記憶體容量與頻寬兩皆不足,但隨著模型設計、壓縮技術與硬體架構的進步,這個問題終將獲得解決。這樣的趨勢對高效能、高耗電的雲端 AI 加速器廠商如輝達及其供應鏈是個潛在的威脅。

台灣在這一波嚐到 AI 加速器紅利的業者包括晶片製造封裝商、電源散熱次系統供應商、系統組裝商、為雲端加速器提供後段線路設計服務的晶片公司。但這些廠商對加速器的主體架構設計著墨都不深,雖然很大比率的 AI 硬體紅利正是歸諸於主導架構設計的加速器晶片公司。相形之下,儘管以色列的晶片設計業整體量能低於台灣,卻已產出了幾家成功商轉的 AI 加速器新創公司。台灣雖號稱電腦王國,但業界對電腦架構設計與相關系統軟體的投入卻出奇地低;學界亦是如此,過去十五年中,台灣團隊在美國最重要的電腦架構學術會議出現的次數,一隻手可以數完。如何在此領域快速迎頭趕上,應是台灣維持 AI 硬體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