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管理土地 讓產業包容發展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台灣加入CPTPP的三道關卡
.聯合報黑白集/罷昌不能只看靠圍脖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管理土地 讓產業包容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管理土地 讓產業包容發展


2017-11-19 02: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40多年來管理全國土地使用的「區域計畫法」已經在2015年底由新的「國土計畫法」取代,希望未來能落實國土規劃的上位指導,終結台灣土地利用的亂象。依照新法,國土計畫分為「全國計畫」及「縣市計畫」兩層,分別以十年和五年進行檢討,但未來要變更土地利用模式將會相當困難,益發凸顯此次變動的重要。由於土地是台灣經濟發展最嚴重的限制因素,所以這次事關重大,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有識之士,都應該關心它的發展。
新的國土計畫法將國土劃分為國土保育區、海洋資源區、農業發展區、城鄉發展區四大類;而在「全國國土計畫」草案中,再進一步規劃為18個分類。內政部營建署已公布草案,刻正舉辦公聽會,最晚將於明年5月公告,再由各縣市展開兩年的土地分區劃定,之後新的土地使用管理規劃就會規範未來的土地使用。由於未來是由縣市政府來進行具體的類別劃分,已有不少農政及地政專家擔心,未來農地會有面積縮減的狀況,特別是可能農地被違規使用於工業。
而針對都市計畫範圍中的農地,目前暫編列於農業發展區的第五類,不動產業者則希望劃歸於城鄉發展區之內,以符合發展現狀並減少衝擊。事涉巨大的土地使用利益,這些攸關未來農地分類的議題,已經成為公聽會中的攻防焦點。
台灣農地在1950到70年代是呈現增加的態勢,但在1977年達到92萬公頃之後,隨著工商業發展的用地需求而逐漸減少,到目前剩下的法定耕地只有76萬公頃,但實際耕作的農地只有44萬公頃。
依農委會2011年委託台大農經系教授林國慶所做的研究,若要符合完全沒有進口之下安全糧食需求的話,需保有74萬公頃以上農地才行。因此,不少農業及地政專家以此為基礎,大力呼籲必須嚴格保護現有農地,不要任由各種需求無止盡地轉用農地。
這種觀點是否得宜,就要看它「完全沒有進口」以及要「長期」自我供應糧食這兩個假設,在今日是否仍然適當。嚴格說來,目前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各國都會集中專業生產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再相互貿易、互通有無。除非是發生戰爭,遭到敵方長期封鎖,並且孤立無援,否則這種假設並非合宜。而為了這個非常極端的假設,衍生出來的農地規劃可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台灣目前土地價格高昂,台北市的房價收入比在全球名列前茅、農地價格平均1公頃高達1,500萬元新台幣,為韓國、荷蘭的十倍,日本的六倍,更是美國的50倍,除了和囤積空房和閒地的租稅政策有問題之外,可能和長期以來嚴苛的農地保留政策有關。其結果是製造業在台灣投資,如果要擁有自有土地,則平均超過一半的投資總額必須用於購買土地,這當然強烈打擊投資意願。即使要租用工業區土地,長期炒作之下的租金也不便宜,導致近年來製造業投資泰半只能考慮中國大陸或東南亞,這是我們當前在討論「全國國土計畫」時,不能不一併考量的。一個只考量百分百糧食安全的農地政策,卻不一併考量它對長期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可能是一個周全的政策。
我們並不是支持目前這種幾近於放任的農地管理,而是有感於一旦設定之後,未來的土地使用模式將很難改變,與其嚴苛設定之後卻妨礙其他產業發展,不如相對寬鬆設定、讓供需相對平衡,之後再落實嚴格管理,才容易達成未來土地使用真的有序不亂。但對於受到管制不得移作他用的土地,也應該給予適當補償,才符合管制正義,也才能安撫民心。
要讓各種產業包容發展,台灣的土地使用管制需要務實的智慧,而非正義的激情。

聯合報黑白集/罷昌不能只看靠圍脖


2017-11-18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在汐止社區贈送老人圍脖,罷免案進入倒數一個月,遭質疑涉及賄選。 本報資料照片


罷免立委黃國昌案進入倒數一個月,卻傳出他在汐止社區贈送老人圍脖,遭質疑涉及賄選。我們要提醒選民:立委當選不易,要罷免更不容易,選民支持罷免與否不能只看圍脖。
黃國昌去冬即送過老人圍脖,今年繼續辦理,雖有時機不宜及違反選罷法之嫌,但此物並非高價品,以是否超過卅元的賄選標準來決定他是否勝任,稍嫌廉價。終究,選民要檢驗的是黃國昌的言行。
例如,黃國昌回應圍脖涉賄指控,氣憤反控「安定力量」和特定媒體聯手扭曲抹黑,「到底還要在我的家鄉,散播謊言和仇恨到什麼時候?」此話聽來鏗鏘有力,事實上,黃國昌兩年前選舉時也曾指控同選區對手賄選,遭對手李慶華控告。當時黃國昌雖未指名道姓,卻也提不出相關賄選事證;以其標準,這不正是抹黑散播謊言?難道只許他影射別人,卻不許選民質疑他?
黃國昌質詢慶富弊案,也是隨案情改變立場,前後判若兩人。他最初僅掌握馬政府以密件轉發慶富陳情信,立即將情節上綱為馬政府弊案,質疑馬英九幫忙喬貸款。及至慶富副董入總統府要求撥款並獲軍方撥款之錄音檔曝光,黃國昌竟變得啞口無聲。真不知是因何偏見心態,讓他如此選擇性問政。
罷昌運動一直維持相當聲勢,主要是選民不滿他言行不一;包括他喜歡作秀、問政雙重標準、放任粉絲霸凌不同意見者、恣意發動割闌尾運動等。這些,才是選民該思考的。

聯合報社論/台灣加入CPTPP的三道關卡


2017-11-18 23: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TPP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經濟部日前表示,台灣將積極參與,提升國際發言權。 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APEC峰會的一大亮點,就是延宕多時的TPP出現了新進展。在美國決定退出的情況下,日本、新加坡及加拿大等十一個簽署國達成新協議,確立今後仍將持續推動TPP,並改名為「全面及先進的泛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CPTPP)。面對這項區域經濟整合的新進展,蔡總統宣稱,台灣要展現最大的企圖心加入這項協議。
然而,更名後的TPP,與過去出現了三項不同面貌。首先,是主導國家由美國轉為日本。過去TPP是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下的一環,川普無意再領導,因而使CPTPP成為日本菱形戰略下抗衡中國大陸的工具。其次,成員國過去加入TPP,主要是將它當成進入美國市場的捷徑;如今美國退出,不但使TPP的重要性降低,也減少其他國家加入的誘因。第三,新的TPP雖然凍結二十項與美國有關的條款,但仍以成員國的共識決為主體。這表示,加入TPP的經濟門檻雖然降低,但政治障礙仍然存在。
過去在美國主導時期,台灣加入TPP有所謂的三部曲。亦即,在加入TPP前,必須簽署台美貿易及投資架構協議(TIFA);而簽署TIFA前,台灣必須要開放美豬進口。換句話說,美豬進口是台灣加入TPP的敲門磚。如今美國退出,美豬壓力消失;而TPP改由對民進黨政府友善的日本主導,這對台灣來說似乎是一個新的契機。
表面上看,沒有美國的TPP,台灣不但可以免除美豬進口的政治壓力,加入的技術難度也大幅降低了,又有親台日本的全力加持,彷彿將水到渠成。但實質上,台灣若要加入CPTPP,仍有下列三道關卡必須跨越。
第一道關卡,福島核災食品進口要不要先解禁。去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解禁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便成為台日兩國關係的一大議題。日本對蔡政府忌憚於民意而遲遲不願意開放,頗有怨言,卻又找不到施壓點;如今台灣意欲加入日本主導的CPTPP,日本必將順勢把解禁福島食品議題當成政治交換的籌碼。亦即,台灣可能必須解禁福島食品,以換取順利加入CPTTP的門票。
第二道關卡,是如何擺脫中國大陸的政治干預。TPP雖然改名,但新成員加入的遊戲規則仍然不變,仍是採用成員國「共識決」方式;只要有一國表示反對,便無法加入。目前的TPP十一國中,不少國家如馬來西亞、越南等都與中國大陸關係良好,同時也是大陸一帶一路政策下的受惠國。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大陸一方面啟動「睦鄰外交」,主動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一方面從國際層面來壓縮台灣的外交空間。在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之際,台灣想要加入TPP,除了取決於日本的態度之外,中國大陸的政治干預,仍然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因素。
最後,是台灣對開放市場的準備是否充分。新成立的CPTPP,雖然強調包容性的概念,但大幅降低關稅,卻是TPP的核心概念。在當前十一個成員國當中,台灣只與新加坡、紐西蘭兩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而成員國中的越南、馬來西亞、澳洲及加拿大等國,都屬於農牧大國,亦即,我國若想加入TPP,勢必要大幅降低門檻,開放國外農產品進口。台灣過去為開放美牛進口問題,多次引發的衝突與對立;再加上民進黨執政基礎多在農業縣份,一向特別保護農民利益。而台灣在農牧產品市場的開放,是否能夠滿足CPTPP的要求,將是台灣能否順利加入的一大變數。
今年台日經貿會議即將於廿一日在日本東京舉行。在台灣加入CPTPP有求於日本的情況下,日方勢必在要求我國解禁福島核災食品上變得更為強硬。耐人尋味的是,食藥署選在此刻「適時」公布日本核食風險評估報告,不禁讓人聯想,這是在為年底的開放鋪路。問題是,最近才失去美國的依靠而頻頻向中國大陸示好的安倍,真能在台灣加入PPT的問題上,拿出可以依靠的肩膀嗎?

【即時短評】還用威權執政思考 藍奪回政權變春秋大夢

.【即時短評】還用威權執政思考 藍奪回政權變春秋大夢

.【重磅快評】命令校長排排站 議員官威毀了什麼?
.【重磅快評】辛巴威的「政變」 北京扮演什麼角色?
.【重磅快評】慶富案讓人長知識 也還了慈禧的百年沈冤
.【即時短評】慶富案打臉打到自己 綠騎虎難下
.【重磅快評】罹癌不適任?什麼款的水平講什麼款的話
.【即時短評】廠商入府見高官 怎能一句閒聊帶過?
.【即時短評】礦業法修法 別等犧牲另一個齊柏林
.【重磅快評】慶富案 成了政客偽善現形記
.【重磅快評】慶富案成了政客偽善現形記
.【重磅快評】慶富陳家會變成陳由豪第二嗎?
.【重磅快評】參觀總統府喬24億? 陳偉志證明台灣沒五缺
.【重磅快評】掐死電網改善空汙? 政府不妨先看看台泥
.【重磅快評】慶富喬錢喬地 公務員為何大膽配合?
.【即時短評】捐贈 就能平息豪宅農舍風波嗎?
.【重磅快評】「國家級」當靈丹 蔡政府蚊子單位何其多
.【重磅快評】大陸大哥風範是阻撓台灣在COP23發聲?
.【重磅快評】去蔣化下的審議式民主… 限制了誰
.【重磅快評】空拋「繩子說」 宋郎才盡矣?







【即時短評】還用威權執政思考 藍奪回政權變春秋大夢


2017-11-19 13:08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即時報導

報系資料照


去年審查勞基法,國民黨還在堅持「兩例」、「保留七天假」,並為勞工爭取權益,多次在立院與民進黨衝突。沒想到事隔一年,竟與民進黨私下協商,企圖不處理促轉條例交換讓一例一休通過,殊不知殺出一個蔣萬安讓一切破局,但此舉不但吃相難看,也讓國民黨與勞工保持遙遠的距離,失去自我堅持的價值,難道2018還要再輸一次?
民進黨願意拿促轉當作交換,除了深刻了解這是國民黨的罩門外,也顯示連續被列為四個會期的優先法案,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可以繼續放著,不時拿來威脅國民黨。
再者,促轉條例賦予促轉會獨立行使調查的權力,只要認為任何有跟促轉相關的證據,不需要搜索令就可以直接搜索,該條例若通過,民進黨恐怕將面臨負面衝擊;而過去國民黨使用公權力侵奪人民財產成為國家財產,這部分若政府無法舉證為合理所得,就要全數歸還於民,民進黨政府也必須去面對,當然不想急著處理促轉。
被不當黨產抄家抄到怕的國民黨,竟沒看出民進黨的陽謀,還棄守勞工權益隨之起舞,用執政者的思維來處理勞工問題,以一黨之私,擔心遭執政者持續追殺的角度思考,選擇摒棄廣大勞工朋友,向少數的資方靠攏,跟民進黨一起墮落。
一例一休不是不能檢討,但人力不足、低薪問題才是急需解決的關鍵,修法不僅應是捍衛勞工權益,更是為了防止慣老闆。不過,國民黨似乎還沒看懂,仍活在威權時代,不知在資訊爆炸的今日,民意不再被威權操弄,與其擔心執政者用威權持續追殺,不如讓更多民意肯定國民黨存在的價值,否則想奪回執政,恐怕只是癡心妄想的春秋大夢。


名家縱論/陳冲:是你的 又不完全是你的\星期透視/王如玄:走鋼索的一例一休修法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名家縱論/陳冲:是你的 又不完全是你的
.星期透視/王如玄:走鋼索的一例一休修法
.CPTPP 台灣悶經濟喘息契機
.金馬54/貼近你我的「相愛相親」
.開車像越野 台北路平誰來督?
.高學歷=好老師? 家長觀念該翻轉
.畫中有話/隻手難「喬」一片天
.關門小確幸 擋不住全球經貿東風
.國人太渴望贏球 亞冠賽學到什麼







名家縱論/陳冲:是你的 又不完全是你的


2017-11-18 23:58 聯合報  陳冲

大數據代表獲利,但政府與企業蒐集數據時,若未做好個資保護,恐將激起人們為捍衛隱私權而做出反抗。圖為荷蘭資料保護局(DPA)上月警告微軟「處理使用其Windows 10作業系統者的個資,違反荷蘭資料保護法」,並提出可能會對微軟祭出罰款。 (歐新社資料照)



什麼東西是你的,又不完全是你的?這種有點繞口令的講法,其實是在說明數位經濟時代所有權的觀念。
本月初,新世代金融基金會參與主辦一場論壇「Made in Future」,記者提到我表示「數位經濟時代,所有權的觀念改變,人們所擁有的很可能是不完整的所有權」,事後不少朋友質疑所有權怎麼可能不完整?
話是不錯,民法第七六五條規定:「所有人,於法令限制範圍內,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排除他人干涉」。長期以來,所有權被認為是一項直接、全面、排他的權利,例如你有一輛汽車,只要有牌照,個人有駕照,遵守交通規則(法令限制),就可以自由行駛(使用)、租給他人使用(收益)、更換零件或轉售(處分)。別人不能干涉。但是在數位經濟時代,這種傳統觀念,開始有所改變。媒體報導,美國電動車先驅Tesla,就於契約中要求消費者不得將購車用於ride-hailing(叫車平台),換言之,買車後想要參加Uber或Lyft的團隊,就受限制,不就是欠完整的使用收益權?
再看另一類似報導,美國有一個JD品牌的牽引機,市占率頗高,如有損壞或更換零件,以往在附近車廠維修即可,但數位時代後,因涉及內部程式及精密零件,廠商要求維修須至指定地點,非指定維修點即無法取得零件或相關軟體文件,引發不少客訴。因為牽引機的買主多為偏遠農場,指定的維修點動不動就在三百哩外,極為不便,因此美國不少農業州開始推動「有權修理」的立法(right to repair),要求廠商(尤其家電業者)釋出維修必要的零件及軟體文書。但廠商自認在數位時代,為提供最好的服務,或隨時掌握客戶使用狀態,不願接受right to repair,乃引發大規模的立法論戰。
過去廿五年來,internet深入每一家庭;過去十年來,行動裝置介入每人生活,一般消費者經驗上也發現以往「完整」的所有權可能已被侵蝕。實務上發現,當電腦急於開機使用時,突然出現操作系統強制下載更新的訊息,所有人被迫等待。在較複雜情況,甚至超過一小時無法使用電腦,所有人不禁要問自己的所有權完整嗎?(尤其是所有人滿足現狀,根本無意更新時)以往買下一項產品,該產品完全歸你控制的時代已然過去,這在智慧手機的適用時,尤為常見。
購買手機時,有時已有幾十個內建的App,有時視需要另行下載App。在前者情形,買到所有權不表示就可「直接/全面/排他」使用,例如字典的App,欲啟動時會詢問可否存取某些個人資料(幾乎都是與查生字無關的項目),如拒絕,則無法使用查字功能。如質問廠商,一定是制式回答「為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或是比較法律面的答案「You are only licensed to use」,換言之,閣下只是買到一個「被授權使用」,這種所有權與傳統民法第七六五條已大相逕庭。
在法律上,業者透過契約條款當然已有完整的設計,因此這些「破碎所有權」產品的銷售,或「準強制蒐集個資」的App,在外形上皆合法,且有冠冕堂皇的說詞,例如:「以提供更佳服務為宗旨」或「禁止蒐集個資會導致硬體價格漲價」,卻未提其中有多大的商機。
消費者應該不否認經大數據分析,透過行動科技,廠商確有可能提供進一步的售後加值服務,或創造衍生商機,從而提升消費者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但物極必反,也因此破壞所有權的完整及對個資的侵害。以往的消費者保護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已明顯不能因應數位社會,產官學及消費者團體宜共同研議修法,並至少引進一些補強措施。例如:消費者有權拒絕個資的存取而仍能使用App,如事後嫌服務不足,亦有權再協商;消費者購物時得拒絕「破碎」的所有權而仍可使用基本功能,並隨時有權重新加入;政府應保障消費者自由維修的權利以及獨立維修店取得零件、軟體文書的機會等等。
當然廠商的抗拒在所難免,但如不及早思考,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Perzanowski教授,年初出版The End of Ownership一書中所述所有人不像所有人的現象,就是即將面對的實境。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星期透視/王如玄:走鋼索的一例一休修法


2017-11-19 00:03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一例一休再修法的「勞基法修正草案」在立院藍綠表決衝突大戰中,藍委一度攻占主席台,但受阻於民進黨立委的人海戰術,最後付委。 本報資料照片



今日勞動基準法修法的喋喋不休,不禁回想一年前的此時此刻,關心勞工事務的人,應該都有今夕是何夕之嘆。相同的場景,推動一例一休及再修法的核心價值,是否已改變了呢?
資方每次的訴求都是希望政府鬆綁法規,不要管太多,而且總是說勞動契約是勞工同意簽訂的,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政府何必介入。
但勞方通常是沒有能力和資方討價還價的,雙方並未有立足點的平等。當勞方和資方在天平的兩端時,勞動政策有兩個選擇:一是團結勞方的力量和資方協商,此時政府可以不要管太多,讓工會組織量變強大可與之抗衡;一是政府介入不對等勞資關係,透過行政手段取得勞資平衡。可想而知,資方寧願選擇讓政府介入,因為影響政府比對抗工會,容易得多。
國際勞工組織當然知道,企業為維持生存必須擁有某種程度彈性,但同時更深知景氣的循環對勞工而言,也面臨更大的風險,因此更要保護勞工生存權益(security)。為了兼顧,才有靈活保障(flexicurity)新用語。
但是,環顧國內勞動環境,在集體勞工團結權尚無法與資方抗衡之際,靈活保障的勞動政策如何實踐?基準線應該劃在何處,始能兼顧安全與彈性?需要政府更大的努力。
本次修法理由,或認為現行一例一休增加事業單位勞動成本,或認為雇主調整人力沒有彈性,甚或認為勞工希望加班多一點薪資等原因,以致必須要儘速修法。然而,這些理由站得住腳嗎?
任何政策或法案推動,應有背後的現況和成效為其依據。果如勞動部所言,民國一○六年一至八月工時平均為一六八點五小時,較一○五年同期減少一點四小時,縮減工時成效浮現,那麼,為什麼要修?又依主計總處「受僱員工薪資調查」,上述同樣時間序列的比較,平均每人每月總薪資增加二點四一%,加班費增加七點四一%,本次修法又所為何來?
眾人皆知台灣勞工薪資太低,如果容許以降低勞動成本為修法理由,那這樣的產業發展方向,不是我們要的。
台灣產業必須正視時代改變,改變經營策略,否則台灣永遠走不出新的發展方向。
法令修改也扮演著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現行採「以價制量」政策,並沒有錯。這是台灣在勞資關係不甚健全下,政府保護勞工最有力的政策工具,是兼顧考量勞工休息日出勤要犧牲休假、通勤時間及時薪工作者的勞力密集度之補償。然而,這次修法,執政者捨棄一例一休的最核心價值,無疑是走回頭路。
政府修法前更該做的是,講清楚說明白。現行一例一休制度搭配二周、四周及八周彈性工時,其實已給企業運用人力空間。人民對勞動法令不熟悉,以致加深對一例一休之誤會,雞同鴨講,應澄清。
當然,勞動法令多如牛毛,現行加班費因平日、國定假日、例假日,與休息日不同計算繁瑣,試問一般人那記得住這些標準?這樣的政策如何教育民眾?這也是勞動教育迫不及待要處理的課題。
勞動基準法是法學及勞工界認為的勞動憲法,其修正的每一步都應該謹慎為之。不當的勞動彈性,其實是將勞動安全置於危險的鋼索上,走在鋼索上的修法,不僅令人膽戰心驚,更應該深遠思考的是,若有不慎從鋼索上掉落的人,政府該如何張開安全網?這是在立法院審查時,朝野應一起監督並要求行政部門說清楚的事。

王健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王健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
.朱宗慶/必然的在意
.盛治仁/少點效率 多些人性
.方祖涵/給乙組球員的夢幻棒球營
.林祖嘉/加入CPTPP 台灣須大幅開放市場
.嚴震生/川普的第一個期中選舉
.王正方/只為轉型,不顧正義

.黃介正/川習峰會 西風壓不倒東風
.洪蘭/科技不該取代大腦
.馬凱/天外飛來的奇蹟
.羅智成/推己及人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葉銀華/專案融資 應避免來者不善
.周行一/從「計時工作者」變「專業工作者」

.王健壯/許宗力可以替總統上一堂課
.盛治仁/100%的堅持比98%容易
.方祖涵/數據派世界大賽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王健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


2017-11-18 23:31 聯合報  王健壯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慶富案的關鍵在於「誰去總統府見了誰」。 記者翁禎霞/攝影



搞鬥爭,民進黨是博士水平,國民黨只有幼稚園程度,差之遠矣,慶富案的朝野攻防即為最新案例。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最近講的幾句話,就是搞鬥爭的經典範例:「如果沒有之前的聯貸案,就沒有後面付款的問題」,「源頭要搞清楚,因果不要錯亂」,「慶富案在馬政府時代見的人,層級非常高,民進黨時代見的人都是文官上來的」,「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見的人有沒有權力處理這件事?」。
這幾句話言簡意賅,說服力很強。「之前的聯貸款」、「源頭」以及因果的「因」,指的都是馬政府,蔡政府在「後面付款」,衹是在替馬政府擦屁股;三言兩語就坐實了馬政府才是慶富案的罪魁禍首。
特別是「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這句話,更是殿堂級語錄。水門醜聞發生時,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貝克(Howard Baker)曾經講過一句名言:「大家必須知道的核心問題是,總統是否知情,何時知情?」這句名言至今仍是調查醜聞弊案的關鍵密語。徐國勇能講出「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這樣的話,與貝克隔代隔洋輝映,證明他確實是鬥爭高手。
慶富案爆發至今,民進黨的鬥爭策略始終一貫,策略之一是「先馬後蔡」。馬英九與蔡英文的總統府,都曾以密件發文行政院處理慶富的陳情案;但馬政府的密件,在十一月二日上午先由顧立雄在立法院主動爆料,下午再經施俊吉證實,但從上午到下午,他們並未提及蔡政府也有同樣性質密件,直到當天晚上才由總統府發言人對外透露。這個策略的效果就是,馬英九的密件疑雲在二日白天已經發酵形成,讓人對馬英九心有所疑,懷疑他做了不可告人之事。
策略之二是「差別處理」。慶富政治關係其實是先綠後藍,且與綠營淵源遠比藍營深厚。但民進黨卻只強調陳慶男曾任馬英九競選總統時的青年後援會副總會長這件往事,卻故意略去慶富與陳水扁、謝長廷等綠營大咖的那段麻吉歷史,當然更不會提及慶富長期是綠營金主這段過往。突顯慶富與馬英九的關係,同時模糊慶富與民進黨的淵源,其結果也是讓人對馬英九心有所疑。
策略之三是「製造假象」。慶富父子經營政商關係一向不遺餘力,多年來也常是總統府的座上客,總統接見外賓,座中有他們,總統出訪,隨行團員中也有他們。但民進黨卻刻意利用他們在馬政府時代五次入府的紀錄大作文章,製造慶富與馬英九有密切關係的假象,其結果當然更讓許多人對馬英九心有所疑。
讓人對馬英九心有所疑,確實是高明的鬥爭策略,也確實有效果,但嬴了鬥爭,不代表也嬴了真相。慶富案目前雖處於「事未易明,理未易察」的階段,但行政院的行政調查報告已經指出,慶富案的招標與聯貸「確有不當」、「確有疏失」,檢察官衹需進一步調查這些不當與疏失有無非法以及政治介入?以及國防部欺瞞國會,付款二十四億給慶富有無非法與政治介入?案情即可大白。但前提是負責偵辦的雄檢,必須表現出獨立辦案的樣子,不能再讓人有跟著總統府亦步亦趨或桴鼓相應的不良觀感。
雄檢雖然不應受到徐國勇的影響,但他所說「誰進了總統府見了誰,誰有權力處理這件事」這句話,卻是偵辦的關鍵,雄檢對聯貸案的調查應該如此,對國防部二十四億付款亦然。
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