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印太經濟架構 台灣不能缺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491/web/ 

◆  經濟日報社論/印太經濟架構 台灣不能缺席
◆  聯合報黑白集/敵友二分法會暈頭
◆  聯合報社論/加碼券煙火變爛攤,錯誤政策更甚貪汙







經濟日報社論/印太經濟架構 台灣不能缺席


2022-04-07 04:53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的新印太經濟架構將涵括貿易便利化、數位經濟標準、彈性供應鏈等重要議題,且言明無意讓北京參與。美聯社


俄烏戰爭未止,並未影響美國按計畫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這個年度重頭戲。目前日、韓、澳、星都已經與美國展開先期討論,台灣能否加入則有變數。從商機、供應鏈到亞太經濟整合,台灣參與IPEF都有意義,但需要採取跟申請CPTPP不同的策略,才能扭轉劣勢。

印太經濟架構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的核心,也為美國放棄CPTPP後在亞太地區重振經濟領導地位的關鍵。美國自從川普時代提出印太戰略後,就一直陷在「聲音很大、牛肉很少」的質疑中。特別是中國大陸過去數十年透過貿易投資、華僑經濟圈、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等方式持續經營,不但成為亞太多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經濟影響力也顯著增加。對拜登的印太經濟架構,各國必然都會拿出比較表好好評估。美國也清楚知道印太經濟架構不但須華麗登場,更要滿足經濟意義,才能發揮效果。

IPEF將由美國商務部及談判總署共同負責。前者負責數位及其他先進科技、供應鏈韌性、基建、新能源及去碳,後者則負責勞工、農業、環境、透明化、競爭政策及貿易便捷化。綜合觀察,IPEF像一個取消傳統自貿協定的關稅及投資等市場開放,另外加上韌性、基建與去碳的新架構。

目前這些項目都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的階段,還在徵詢社會及產業看法。光看標題,無疑都是美國近年經貿重點,然而沒有市場開放利益,透過供應鏈重組、加速投資及科技移轉與基建等,是否足以增加各國加入誘因,還有待觀察。於是美國在推動策略上,從3月就開始跟日、韓、澳、星等核心盟邦洽商IPEF,有先鎖定幾個基本倡議國的意味。

其他國家對IPEF意義還要觀察,是因為大家有美有中、有東協、RCEP及CPTPP,選擇很多。對台灣而言,在其他選項都有不安全、不可行或不確定問題的情況下,爭取IPEF不是選項,而是必須。再者,近年台美關係升溫,加上開放萊豬後各界期待變高,若未受邀加入IPEF,也有國內政治衝擊。

美國多次表示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然而日前已有美國前任官員主張邀請台灣會讓IPEF有太多「抗中」意味,影響其他國家意願,而上周即便有200位國會議員致函建議納入台灣,美國談判代表戴琪也用「尚在討論中」這種近似軟釘子的方式答覆,感覺有變數。

這樣的發展不令人意外。首先俄烏戰爭當前,美國需要北京的合作;若不願在此關頭因此事得罪北京,可以理解。第二,IPEF是美中戰略性競爭的一環,本質上就有抗中意味,但在方式上是以經貿利益而非冷戰選邊方式達成。在各國還在觀察牛肉是否大塊之際,邀請台灣加入有徒增變數風險。

我國在準備上有幾個關鍵。首先在推動上,IPEF跟CPTPP大不相同。由於中國大陸已正式申請加入CPTPP,「中國因素」是直接衝擊,因而需正面論述爭取加入IPEF不影響各國權益;IPEF本身滿滿抗中意涵,但中國不可能加入,因而我國要解決是各國的擔憂,因而論述主軸在於說服大家台灣加入只為了經濟發展,沒有抗中意涵。

再者,由於IPEF跟自貿協定不同,因而所謂參與的定義也可能不同。自貿協定的權利義務,只限於簽署國;IPEF的參與,則除了政府外,可能還包含跨國企業參與、公協會參與,甚至國際產業聯盟參與等「公私協力」的模式,也不排除透過台美、台日雙邊橋接參與,方式多元且有彈性。因而政府在全力動員確保機會之際,也需要探討模擬各種彈性參與方式,同時應跟社會多說明IPEF跟CPTPP的差異,以免再次出現期待落空後的不滿。











聯合報黑白集/敵友二分法會暈頭


2022-04-07 04:44  聯合報 /   黑白集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4日應約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電話。(取材自中國外交部官網)


俄烏戰爭發生後,政府和許多民眾追隨美國強烈讉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百般同情。這兩天,大陸外長王毅和烏克蘭外長庫列巴通話,庫列巴稱許「中國是偉大的國家」,希中方為停火止戰發揮關鍵作用。看到這樣的讚許,那些一頭熱的人會不會覺得被澆了一頭冷水?

若不認清國際局勢,隨便採「敵友二分法」,就會陷入這樣的困惑。中烏長期友好,烏克蘭是大陸「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此刻更需要拉攏中方。而中俄戰略關係密切,北京冬奧遭到西方杯葛,普亭特地前往送暖,還把對烏用兵壓到冬奧閉幕才開打,關係自是非比尋常。北京始終小心翼翼與俄烏保持等距,避免選邊,這是現實考量。

敵人的朋友,是對手或是朋友,很難一刀切。從反戰及人道立場,人們當然要譴責俄羅斯;但對於兩國衝突的起因,卻不能無知。許多台灣人對烏克蘭過度投射,卻忽略烏國壓制境內少數族裔的事實,亦不知烏國一向對台灣極不友好,甚至拒絕我國在該國設辦事處。相形之下,台俄間的貿易關係還密切得多,但我們卻衝動跟進制裁,放棄俄天然氣合約。

國家生存需要就現實利害作更深層研判,若失去主體性,跟著別人瞎起鬨,只會掉入誤判敵我的陷阱。美國一邊對俄制裁,還一邊搶購俄油,這是狐狸之計。而台灣呢?









聯合報社論/加碼券煙火變爛攤,錯誤政策更甚貪汙


2022-04-07 04:48  聯合報 /   社論
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智傑(中)與邱志偉(左)、林楚茵(右)共同召開記者會,希望各部會要有更積極的宣傳加碼券領用。記者季相儒/攝影


為振興遭疫情重創的內需產業,行政院去年九月間推出五倍券,也要求各部會配合提供「加碼券」。未料,經過大半年後,八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居然多數乏人問津,使用率最低甚至僅達一成。由於效期只到本月底,各部會為讓使用率「好看」,只好再撒錢促銷宣傳。這幅「政府送錢、民眾不領」的荒謬場景,凸顯蘇內閣好大喜功,重宣傳而不重實效,對遊戲規則又處處設限,才會落得如此難堪的窘境。

前年政府推出三倍券,各部會響應推出加碼券,因領取簡便且使用範圍廣,成為民眾防疫苦悶下的小確幸,確實受到好評。然而,去年再推出的五倍券,因總額度已增加,在預算排擠下,加碼券隨之縮水。當時,外界即建議不如整合所有資源、集中火力增加五倍券金額,或者乾脆發現金。但蔡政府為了強化「有政府、會振興」的宣傳效應,並未採納,還打出「周周抽獎」的號召以維持新聞熱度,心思全花在大內宣上。

問題是,由於預算已經縮水,各部會推出的加碼券又包裹了太多政策目標,遠超出原先要振興經濟的初衷。在這種情況下,加碼券從登記、抽籤到領取,都讓民眾宛如跑障礙賽,包括使用方式複雜須下載不同App,且使用通路過少、用途限制多,民眾最後當然興致缺缺。

這波搭配五倍券推出的加碼券,包括好食券、農遊券、藝FUN券、客庄券、動滋券、國旅券、i原券、地方創生券等,除了跟數位五倍券綁定的好食券使用率近九成外,其餘多僅在五成低檔徘徊。其中,除動滋券使用到六月底外,其餘幾皆在本月底和五倍券一起到期。為衝刺使用率,最近各部會紛紛加碼宣傳,拜託中獎的民眾趕快花掉,還祭出抽獎活動。

以國旅券為例,觀光局為了衝刺行銷,除了每周辦活動外,還為了四處籌錢購買住宿券及iPad等抽獎獎品傷透腦筋。農委會則宣布,四月五日前用完農遊券的民眾,還可以再抽農遊券,變成永遠抽不完的彩券。從各部會「瞎忙」的情況,顯示加碼券不僅未達到原本想要為振興經濟「點火」的效果,反而還要再砸一筆錢刺激民眾使用加碼券。原要振興民間經濟,卻變成政府財政負擔,更遑論其間虛擲的行政成本。

在各類加碼券中,使用率最差的,是國發會推出的「地方創生券」,使用率竟僅一成。當初國發會編列兩億元,目的是要帶動地方創生商家,還分兩波加碼;但適用的店家不到一千家,還規定要綁定台灣Pay金融卡才能使用。層層設限的結果,半年多來,累積回饋金額僅三千萬元。諷刺的是,國發會還是負責管考各部會公共建設經費達成率的部會,但自己的創生券使用率卻敬陪末座,國發會只好宣布將其活動延長至八月底。

行政院長蘇貞昌當初堅持發券不發現金,還要各部會推出加碼券,主要理由不外乎民眾拿到現金可能會「存起來」,而五倍券和加碼券因有使用時效,才能發揮即時刺激消費的效果。如今,國發會為了挽救地方創生券的使用率,卻帶頭延長使用期限,豈不是自打嘴巴?

追根究柢,創生券如此低迷的使用率,顯示國發會當初的政策規畫及執行能力都大有問題。這也讓人質疑,國發會最初預估五倍券所能帶動的經濟效益將上看兩千億元,恐怕也是完全禁不起檢驗的數字。

蘇貞昌當初執意推出加碼券,讓各部門輪流放鞭炮,如今卻變成部會要絞盡腦汁善後的爛攤子。這也再次印證那句老話: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專家之眼】300億房租補助專案就是選舉買票

◆  【專家之眼】此刻起,普亭的政治生命進入倒數計時
◆  【專家之眼】300億房租補助專案就是選舉買票

◆  【專家之眼】耽擱30年:擴大招收國際生的必要與盲點
◆  【專家之眼】蔡英文「緩兵之計」 選民認同嗎?
◆  【專家之眼】民進黨政府要靠誰打仗與維護和平?
◆  【專家之眼】2022中國歐盟高峰會:殊途不同歸
◆  【專家之眼】舊稅即良稅?別再胡說八道







【專家之眼】300億房租補助專案就是選舉買票


2022-04-07 08:03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上月底行政院通過「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助專案」,並立即進行大內宣,蘇貞昌院長號稱是「有溫暖的大事」,具體展現「有政府,會做事」;內政部加碼宣稱創「5層劃時代意義」。實際上,行政院砸大錢真正的目的,即是掩飾蔡政府「房市三箭」政策跳票,更是為年底九合一選舉的買票工具。

蔡英文總統就任前就高喊居住正義,提出「房市三箭」,包含杜絕炒作、健全租屋市場及8年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上任後宣布實施「安心住宅計畫」,以落實房市三箭。蔡總統已經執政近六年,相關政策幾乎全部跳票。

首先,針對房價高漲的「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過度依賴央行的信用管制,否決在野黨所提確能提高持有成本的實價課稅與囤房稅等建議,僅實施稽查預售屋、管制法人購置住宅與實價登錄2.0等效果有限政策。引用《聯合報》統計,2017年至2021年五年內全台房價飆漲32.8%,其中台南市43%、台中市42%以及桃園市38%,漲幅更是驚人。

其次,「社會住宅興辦計畫」預計至2024年要興建20萬戶社會住宅。惟內政部社會住宅網站截至二月底的數據,即使將興建中以及已決標待開工的社宅都算進去(不少還是馬政府時代興建與規劃),也僅有56,849戶;為了社宅數字膨脹,內政部將三期累計的3萬3千戶「包租代管」也計入,社宅也不到十萬戶。

第三,為加速都市更新,提供高額的容積獎勵,政府為處理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還於2017年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容積獎勵及稅捐減免不手軟,然而只讓精華區與飯店業受惠,真正的危險及老舊建築仍難以都更,讓城中城等老舊大樓悲劇層出不窮。

蔡政府居住正義口號淪為空談,只好瘋狂加碼最容易的租金補助,大幅放寬申請門檻,政策對象原本是照顧弱勢,擴張至多數上班族(如新北市月收入門檻高達4.7萬元,台北市5.6萬元);補貼戶數由原來的12萬戶一舉提高至50萬戶;補貼額度也大幅提升;補貼預算更從57億元,暴增超過五倍達300億元之譜;甚至連房東都享有租金所得免稅額與自有住宅稅率優惠。此種砸錢浮濫補助作法,根本就是政策買票,尤其是選在大選前夕的10月發放補助,政策意圖昭然若揭。

引用OECD的統計,相較於許多國家社會住宅總量占全體住宅存量的高比重,如OECD(6.9%)、歐盟(7.5%)、荷蘭(34.1%)、丹麥(21.4%)、英國(16.7%)、韓國(8.9%)、香港(30.4% )及新加坡(80%)。我國20萬戶社宅目標在國際上可謂是相當低,縱然完全落實也只占全體住宅的2%。

與其每年花費300億從事租屋補助,未來成為政府龐大負擔,還不如將該預算用於興建可永續經營的社宅。非但可以提高住宅供給抑制房價,還可以用來照顧弱勢族群。這才是真正「有溫暖的大事」以及「劃時代意義」的政策。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說明本次「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的重點內容。圖/取自蘇貞昌臉書











【專家之眼】此刻起,普亭的政治生命進入倒數計時


2022-04-07 08:11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布查居民發掘遇害的平民,把他們的屍體抬走。美聯社



在俄軍從基輔郊區撤退之後,烏克蘭政府在基輔郊區的小鎮布查(Bucha)發現410具平民屍體,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指控「這些是戰爭罪行,它們將被世界承認為種族滅絕。我們知道有成千上萬的人被殺,被折磨,被砍掉四肢,被強姦的婦女,被謀殺的兒童。」對於烏克蘭的指控,俄羅斯政府則全盤否認,一口咬定是烏克蘭政府的惡意栽贓,是烏克蘭當局為西方媒體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

俄軍對布查平民的殘暴行為,不斷勾起人們對歷史的回憶,想遺忘也難。122年前,也就是1900年7月,沙皇尼古拉二世為了鯨吞中國東北,藉口平息義和團拳亂,保護東清鐵路,親任總司令,指揮20萬軍隊入侵中國東北。

俄軍先是把住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的所有中國人趕進黑龍江,反抗者被尖刀刺死,江水似血河,中國人的屍體漂流江面,腐臭之味數周不散。接著8月,屠殺在黑河屯、璦琿、滿洲里等地全面展開,據估計,總共超過25萬中國人死於這次有目的,有計畫的大屠殺中。

1932年,蘇聯為了肅清烏克蘭的民族主義者,進行了以飢荒為形式的大屠殺。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列寧就說,「糧食壟斷、麵包配給制和普遍勞動義務制,在無產階級國家手中是一種實行計算和監督的最強有力的手段」,這個理論在後來落實了。

1932年8月起,蘇共不只要烏克蘭農民上繳所有糧食,還將全烏克蘭的所有生產工具:農具、牲畜、種子收歸黨有,還向烏克蘭農村派出搜糧隊,沒收農民的種子、餘糧和口糧。

當時親自跑到烏克蘭的英國獨立記者瓊斯(Gareth Jones)說:「我去了好幾個村莊,每一個都有好多人死去。如果現在已有上百萬人瀕臨死亡、如果現在情況已經很嚴重,一個月後又會如何?」這場大飢荒究竟死了多少人?

一般的說法是至少400萬人,而前烏克蘭總統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則特別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撰文指出,「估計約有700- 1000萬人餓死,其中三分之一是小孩。」然而,蘇聯一直否認有大饑荒這回事,並且禁止討論。

1943年4月13日,柏林電臺向全世界放送了一則消息:德軍在蘇聯境內的卡廷(Katyn)森林發現了一塊大如標準游泳池的千人塚,「一個深溝,…28公尺長,16公尺寬,裡面有3千多具波蘭軍官的屍體,被堆積成12層。」

這個廣播控訴蘇聯在1940年對波蘭軍官進行的行刑式屠殺,不過,蘇聯隨即否認,並宣稱是第三帝國所為。事實上,被屠殺的波蘭人不是德軍所發現的只有3000多人,被屠殺的也不僅是普通軍人而已,還包括將領、教師、牧師、科學家、醫生、律師、作家等一批波蘭精英共22000多人。

由於第三帝國的戰敗,只能啞巴吃黃蓮的擔下所有的壞事,以至於卡廷大屠殺一直被認定是德軍所為。整整50年之後,真相才水落石出。1990年,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Gorbachov)承認這起大屠殺是蘇聯內務部所犯下,並由葉爾欽(Yeltsin)總統將秘密檔案交給波蘭政府。

1945年發生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集體強姦案,受害者是8歲到80歲的德國女性,還包括孕婦和修女。自從冷戰結束後,描寫德國悲慘往事,尤其是德國女性遭到蘇軍強姦的著作相當的多。

其中,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安東尼.比弗(Antony James Beevor)於2002年出版《柏林淪陷:一九四五年(The Fall of Berlin 1945)》一書,該書是根據受害人的回憶、德國、美國、法國和瑞典的戰爭檔案以及未公開的俄羅斯檔案寫成。

他估計共有二百萬名德國女人被俄軍強姦,其中因為傷口、自殺或是拒絕被強姦而被打死的人數高達20萬。單在柏林,就有13萬名受害者,其中包括德國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的夫人漢娜蘿爾(Hannelore),當年12歲,和母親同時被紅軍強姦。然而,俄羅斯人認為這類作品毫無事實根據,是對紅軍的污衊。

上面的例子當然只是俄軍的部份暴行,而非全部。而俄方一概的SOP就是掩蓋罪行、否認罪行、嫁禍罪行,當然,對這次的布查屠殺也是採取同樣的做法:否認和嫁禍。然而,由於罪證確鑿,有人證、有照片、有錄影、有衛星圖像比對,即使否認也沒有用了。

老子說:「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隨著美國和歐洲不斷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隨著烏克蘭人因悲憤所凝聚起來的團結力的強化,以及隨著俄軍自身的低落士氣和戰力補給無以為繼,俄軍必敗。俄軍失敗之日,也就是普亭政權結束之時。


方祖涵/疫情裡的昨是今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疫情裡的昨是今非
◆  葉銀華/SPAC上市:青蛙會變王子?
◆  蘇益仁/新冠防疫與病毒共存的解方
◆  楊志良/「辣台妹」從來就不是民進黨





方祖涵/疫情裡的昨是今非


2022-04-07 06:27  聯合報 /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紐約防疫政策鬆綁,打疫苗成謎的洋基隊賈吉終於不用面對這問題了。 路透社


兩年前起紐約市面對新冠肺炎首當其衝,只算市內就超過四萬人感染過世,那是比九一一恐怖攻擊更嚴重十幾倍的數字。面對大規模殯葬需求,市政府甚至一度需要設立許多臨時停屍間,對於居民來說,當時慘狀記憶當然很難磨滅,後來紐約因此成為全美最嚴謹防疫的都市。

儘管如此,部分措施延續下來,連曾經深受疫情影響的市民都受不了。紐約強制執行口罩跟疫苗政策,例如餐廳工作人員跟內用客人都需要有文件證明才行,而市內職業球隊也不例外,像布魯克林籃網隊明星後衛厄文因為拒打疫苗,就不准在紐約比賽,只能跟隨球隊出賽客場。厄文大半時間跟隊友一起練習與旅行,從防疫角度來說,僅在市區無法比賽根本沒有意義,市府卻遲遲不願為他破例,期待藉此收到殺雞儆猴效果。

反正,隨著變種病毒降低對民眾健康與生活影響後,各種規定都開始鬆綁,紐約不但解除口罩規定、餐廳內用不須疫苗證明,更將職業運動員與娛樂工作者列為例外,未接種疫苗也能在市內表演。新制不但讓籃網隊重燃季後賽希望,對職棒球隊幫助更大:相對於職業籃球員九成七接種率,紐約大都會隊連聯盟低標八成五都無法完成,還好及時解禁,即將開始球季才不會受到影響。

現在美國聯邦政府準備讓民眾接受第四劑疫苗注射,然而這回不會再有硬性規定,自願接種比例也一定大幅降低;而如同英國航空公司早已不再規定乘客戴口罩,北美應該近日內就會跟進。畢竟連紐約都大幅改變防疫措施,儘管各地仍然持續有許多感染,美國境內幾乎已經沒有什麼防範肺炎的討論了。

厄文跟職棒球員被允許在紐約主場出賽,八月跟大都會球場就在隔壁的美國網球公開賽還會禁止前球王約克維奇參加嗎?答案幾乎是不可能。才不過兩個多月前,尊崇自然療法,相信跟水說話就可以殺菌的約克維奇被當成過街老鼠,其實拒打疫苗兩人有不少相似之處—厄文認為地球是平的,因為在他自己研究裡,沒有親眼看過圓形地球照片。當然公眾會覺得他們自私不顧他人安全,甚或嘲笑他們智商,然而畢竟後來大家都活了下來,未打疫苗者不少已歷經感染,體內抗體跟疫苗接種比起來誰厲害還很難說,那麼,他們前段日子不違法的自由選擇,是否還應當受到後續懲罰呢?

倘若運動明星能夠被理解,其他抗議強制疫苗政策的人,像加拿大與美國的卡車司機,處境或許就多值得一些同情了。肺炎病毒不斷改變,快到不但讓標準必須隨疫情因地制宜,規定更很容易就昨是今非,而或許要等病毒不再影響生活,人們才能夠真正重新互相了解與原諒。畢竟,每一個人,不管選擇如何面對疫情,都是這場悲劇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