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經濟/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聯合報社論..政黨政治何以走到這步田地?
.聯合報黑白集.銳劍與水球
.經濟日報社論.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經濟/農產擴大外銷 四大隱憂待解


2017-07-23 04: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中)、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左)與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董事長陳郁然(右)一起出席台農發公司成立大會,向全世界推銷台灣農產品。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蘇健忠/攝影




台灣要加入區域經濟組織或對外洽簽自由貿易協定,首需面對一連串開放的議題,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如何協助農產品面對市場開放壓力,一向是不分藍綠的共識,而新政府更仿效日本經驗,成立「台農發公司」協助農產品開拓外銷市場。然而農產品拓銷有前景也有隱憂,必須謹慎。
長期來我國農產品都處在貿易逆差狀態,而且每年逆差金額都接近百億美元。雖然如此,2016年時仍有47億美元的出口表現,意味著我國農產品雖然成本偏高,但並非沒有商機。出口的農產品中,魚類產品占了三成,其次是跟穀物有關的加工製品;屬於跟土地及農民最直接相關者,就是排名第三的水果及蔬菜出口,也說明了為何其成為近年來出口拓銷的主力。
以水果為例,台灣水果種類多元,品質亦高;芒果、鳳梨及荔枝等明星產品幾乎成為台灣形象大使,而椪柑及芭樂在東南亞也頗受歡迎,因而過去幾年來出口值持續成長其來有自:自2012年起非但芒果出口成長一倍,鳳梨更是超過五倍。新政府上任後,農民期待在新南向與農業4.0等政策的加持下,未來出口表現能更上一層樓。
不過這樣的榮景其實面對著不少的隱憂。第一個隱憂是市場集中度問題。中國大陸、日本、香港加美國四個市場就占了我國水果出口總值的七成以上,其中又以中國大陸成長最為顯著,2016年我出口金額是第二名日本的五倍有餘。然而過去幾年對日本蔬果出口持續減少,而自去年開始對中國出口也開始衰退。背後原因很多,但除了天災減產無法控制外,其他可能都與人為因素有關。首先中國本身的水果類產品競爭力經過改良,以及我國農業技術的加持,日漸提升,排擠了我國水果。再者更直接的影響可能來自於兩岸關係緊張的關係,導致中國大陸進口減少。
當然兩岸貿易消長不能全怪政治,但中國大陸利用貿易作為一種抵制的工具已有許多先例。前述我國鳳梨近四年來出口暴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中國大陸與菲律賓於2012年爆發南海主權衝突後,停止自菲律賓進口鳳梨而轉單台灣之故。雖然我國過去因此受益,但這種不全然是藉由品質、價格帶來的意外之財,隨著中菲關係改善,兩岸關係緊繃,逆轉的速度可能比想像更快。事實上其他如釋迦、蓮霧及芭樂等我國水果出口主力,也都有高度集中大陸市場的風險問題。如何分散市場,降低受政治因素干擾的風險,是出口拓銷的第一個關卡。
第二個隱憂則是我國農產品生產結構所導致的「不穩定」問題。再以水果為例,例如在小農、自產自銷的基本結構下,過去出口總是基於「內銷有餘轉外銷」的考量,因此供貨數量很不穩定。同樣與供貨不穩定有關者,為農民耕種期間欠缺協調,更非以海外市場需求為考量,因此旺季時大量出產,淡季時無貨可賣。再者,小農結構也導致水果的生產標準化不足,使得不同農家間,甚至同一農家不同季節產出的品質出現不穩定的問題。
第三個是價格不穩定的問題。除受天候影響外,國內需求及供給變化,在欠缺科技生產、保險甚至期貨機制下,往往導致水果價格波動很大。
最後是包裝、形象及行銷的不穩定。目前水果國際行銷主要仰賴民間貿易業者,而如芒果等熱門產品,可能有數家業者各自透過不同管道包裝行銷,因此即便是同一產區的芒果,可能因銷售管道差異而會以數種不同風格出現在海外消費者面前。這些因不穩定變成不可靠的經營大忌若無法改善,則口感風味再好恐怕都很難維持關係。
我們期待政府成立「台農發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對症下藥,解決這些隱憂及不穩定問題。但「台農發公司」的定位必須明確,功能必須有據,更要注意不要變成搭民間便車,搶民間資源的另一個個隱憂。


聯合/銳劍與水球


2017-07-23 04: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臨時會處理前瞻預算衝突不斷,秘書長林志嘉因此表示未來將禁止立委攜帶水球、麵粉等危險物品進入立院。圖為日前衝突,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左)丟出一顆水球直接砸中民進黨立委吳秉叡(右)眉心。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發文給朝野黨團,要求禁帶「危險物品」進入會場,這是合理要求。但蘇嘉全將水球、麵粉列為危險物品,顯超乎常理,因而引起議論。國會問政把焦點放在立委帶什麼進場,這是焦點偏失;而蘇嘉全如何自許國會角色,恐更令人好奇。
大家不妨回國會演進史一探究竟。被稱為「國會之母」的英國下議院,議場中地毯畫有相距兩劍之遙的兩道紅線;原來當初議員可攜佩劍入廳,畫下紅線是為避免朝野辯論過激拔劍相向,因此要保持兩劍之距。英國國會早已不見銳劍,而是議員的「唇槍舌劍」成為主要民主秀,其鋒利更勝於劍。
這是我們所憧憬的國會演進。台灣一天到晚自詡民主,但實際上,我們的國會距離成熟的民主何其遙遠?
邁向成熟的民主,需要政治人物的節制和領導者的智慧,而不是一味蠻幹或耍權威。蘇嘉全的「禁帶」文一出,立刻招致網民嘲諷:水球大戰是許多高中畢典的必備大戲,豈是殺人武器?蘇嘉全自己當年跳上國大議事桌,以及綠營同志丟鞋、以機車鎖鎖門灌膠杯葛,難道不遠甚水球?
廿多年前表決「國安三法」,當時民進黨立委陳婉真曾將垃圾桶扣在院長王金平頭上,王金平對此當眾羞辱不過一笑置之,並未下令議場禁設垃圾桶。原因無他,一旦議長認定在野議員之水球較銳劍凶險,除損及其中立地位,更等同昭告全世界:咱立法院比高中畢典還不如。蘇嘉全能否參透此理?

聯合/政黨政治何以走到這步田地?


2017-07-23 04: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準主席吳敦義(左)15日晚間出席新北謝票感恩餐會,指如果民進黨執迷不悟硬推前瞻計劃,國民黨會加強力道制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施鴻基/攝影



當朝野兩大黨忙著在國會打爛仗,執政黨的蔡主席因為民調低、抗議多,屢屢在中常會發飆罵人;國民黨的準主席則在當選兩個月後還在全台趴趴走吃謝票飯,完全無視自己的黨快被抄家敗光。人們常以台灣的民主自豪,但看到政黨政治墮落到這種地步,兩大黨主席持續擺爛飆下限,國家的前途何在?
蔡英文之怒不僅讓黨內忐忑,政府內部也因其陰晴不定持續低迷。攤開來看:兩岸苦無解方,外交面臨僵局,經濟難見起色,連串內政作為則屢遭質疑。反年改團體的如影隨形,讓維安人員苦惱;而府院高層對公務人員「裡應外合」心生忌憚,更見不安。此外,一例一休勞資皆不滿的風暴未平,婚姻平權爭議讓挺綠的長老教會都反彈;「環保減香」政策變成了「封爐滅香」,更激怒中南部宮廟要北上討公道。這些,除暴露社會不安,也攸關民進黨基本盤的變化;蔡英文擔心「政府會被害死」,但人民也擔心「台灣會被政府害死」。
蔡政府目前的癥結,其實已不只是「老藍男」的問題而已,而是整個行政院對政治議題的低敏感反應,對民怨毫無反應。從政務委員、金管會、國發會、經濟部到內政部,閣員幾遭蔡英文罵遍;問題是,她對內閣改組舉棋不定,這個無能而失效的政府結構根本無法自行調整,於是黨內要求換閣揆的力量也越來越大,讓她難以招架。在這種內外交迫的情況下,蔡總統的情緒屢屢失控,導致黨政運作也愈發不順暢,形成惡性循環。
民進黨施政不得民心,原是國民黨重振士氣的大好時機,卻偏偏國民黨中央是在唱「空城計」。吳敦義忙的不是如何團結內部、救亡圖存;而是忙著內鬥,想著清除異己,並放任新黨官在常會惡鬥舊黨棍,上演「勇於內鬥、怯於外侮」的戲碼。許淑華的驚天一掌,彷彿打出國民黨的一絲生機,可見黨的精神面貌脆弱多麼嚴重。
吳敦義原本肩負著「光武中興」的期待,不料,他卻表現出「精於算計,不肯承擔」的性格,一味忙著自己布局固樁,讓國民黨中央形同停擺。他任命的黨中央新官,不少是要為失去政權負責的罪臣;他放出明年角逐縣市長的人選氣球,許多是醬缸裡的老面孔,讓人嗅不到革新氣息。如此,又如何引發社會共鳴,相信國民黨將能再造?
政黨政治的設計,原是期待政黨透過良性競爭,在不斷的政黨輪替中提升國家的發展。但我們的兩大政黨卻反其道而行,以學習對手的缺點為能事。以國會的泥淖為例,當初王金平就是凡事以「協商」為優先,而遭藍營質疑不能貫徹國會多數優勢;如今國民黨也學會在野杯葛,民進黨卻以國會「多數」為由寸步不讓,橫加阻擋。解嚴卅年後,立法院仍只能反覆上演打架鬧劇,任由失能的行政權得寸進尺,這種國家當然會變成「尾巴搖狗」。
兩大黨比賽墮落的結果,已讓政治成為台灣社會發展的死結、經濟進步的障礙,更陷國家於進退維谷的危機。正因為兩黨領導人無法展現有氣魄、有瞻矚的領導,導致行政無能、民主無方,讓國家茫然不知所措。台灣今天較之對岸的優勢,也就剩這點民主制度,兩黨政客卻為奪權營私而恣意破壞,人民應群起鳴鼓而攻之!
法國馬克宏創立「共和前進黨」僅十四個月,即能連奪總統和國會大勝,終結左右兩黨各據山頭的舊勢力。日本小池百合子的「都會優先黨」在東京都初試啼聲,就能擊潰自民黨,讓安倍政權倍感威脅。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民心望治,新世代的選民已對舊政治的法則失去耐心,對推倒不求長進的舊勢力絕不留情。滿口大話卻無能興利的蔡英文,追逐權力卻逃避責任的吳敦義,看看民眾的失望之情,請勿再秀下限了!

名家縱論/簡立峰:前瞻思維來自承擔風險、擁抱創新\星期透視/一名律師之死,職場暴力何時了

.名家縱論/簡立峰:前瞻思維來自承擔風險、擁抱創新
.星期透視/一名律師之死,職場暴力何時了
.柯文哲能替北京反制台獨嗎?
.宮廟減香掀爭議/減香減金 都是為了健康好
.宮廟減香掀爭議/千錯萬錯 都怪百姓業障重
.畫中有話/最熱一周,電力夠嗎?
.換座椅、蓋廁所…這樣的前瞻 港都有未來?
.妥善規畫長照 別讓年輕人「厭老」
.任意吐納 民主空氣變瘴氣
.競選時有嘴 當選後無耳










名家縱論/簡立峰:前瞻思維來自承擔風險、擁抱創新


2017-07-23 01:31 聯合報  簡立峰

前瞻基礎建設紛擾不休。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社會熱議話題之一,是對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討論。「前瞻」重要的本質便是「開創性」,就是不墨守成規、能突破現狀的企圖。期待政府有更前瞻計畫的同時,社會也要更勇於承擔風險、擁抱創新這也是現今最缺的。
討論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社會焦點多落在軌道建設算不算前瞻爭議。爭吵之餘卻少見能跳脫框架,提出其他能指引未來、更具前瞻性的重大投資建議。台灣社會較缺多樣性,大家念相同教科書、考相同聯考、依循相同答案。容易陷入集體焦慮,較難有跳脫框架的思考,也不敢做大夢。
記得有次參加全國科技會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講到台灣社會不敢承擔風險,一些創投公司都先會問新創團隊他們想做的事情有沒有其他公司做過,如果沒有就不投資。而在國外剛好反過來,創投最希望投資沒人嘗試過的新領域。創投英文稱為(Venture Capital),就是風險投資,如果創投都不敢冒風險,真的很難有創新產業。
近日媒體報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一九九九年出版的書中,曾做過十五項未來科技預測,包括行動裝置、影音直播、社群網站、電子支付等,十八年後預測全部實現、成真了!針對這則新聞,媒體焦點都在比爾蓋茲的前瞻遠見,這的確是事實,可是光有一位先知,也不足以讓每個夢想科技實現。這是先進國家社會勇於支持夢想家跳脫框架,前仆後繼逐夢踏實的成果。這樣的社會也才能從小車庫裡蘊育出蘋果、Google、臉書、亞馬遜等世界級企業。
在台灣不論產、官、學界與媒體,很容易陷入眼前處理不完的爭議,責罵多、鼓勵少,形成大家怕出錯、怕失敗的文化,對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抗拒多於擁抱。無人機就是明顯事例。當無人機可以輕易飛起進行空拍,我們總是先擔心會撞到一○一大樓、會影響松山機場安全,可是很多國家卻認為無人機是能飛行的機器人,是科技重大革新,鼓勵各種跳脫框架的應用。於是在澳洲無人機被用來取代牧羊犬趕羊、加拿大森林大火靠無人機指引消防隊員逃生。反觀少數能生產無人機硬體的台灣,無人機常被新聞媒體指稱為危險物品。這樣的社會氛圍要前瞻、要創新很難。
台灣曾經不缺前瞻性產業企圖。半導體兩兆雙星便是國家級有氣魄計畫,遺憾的是現在與失敗掛上等號。台灣社會若不能承擔失敗風險,未來大概也很難再有政務官,敢提出如此大規模計畫。當我們看到南韓棋王李世乭敗給DeepMind開發的AlphaGo後,南韓政府立刻宣布擴大對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新加坡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無人計程車測試地點;丹麥則朝向成為第一個廢除實體貨幣、實現無現金社會的國家邁進。這些國家都是快速反應,勇於擁抱新機會。而在台灣我們期待政府有相等的反應力,可是給予官員的空間似乎愈來愈小。
政府未來規劃新的前瞻建設計畫時,或許可以考慮更早規劃,讓更多的民間力量參與,大家一起擁抱創新,一起承擔風險。例如針對高齡化社會即將來臨,未來絕對嚴重缺乏照護人力。前瞻計畫的研擬便可以廣徵社會意見一起做大夢(Think Big),結合台灣最強的資通訊與醫療產業,因應人工智慧發展發展,或許十年後能替代百萬照護人力的各種健康照護機器人計畫,也為台灣年輕新創產業引導新方向。
有了政策與經費支持,年輕創業家就可以嘗試各種可能,包括研發協助老人步行的輔具、能防手震智慧湯匙、能自動駕駛的安全輪椅、讓老人從沒電梯的五樓公寓下樓的設備,另外也可考慮讓少子化缺乏學童的小學校園逐一退場,轉換成為先進幼兒園與養老智慧園區,讓新科技有實驗場又能解決養老扶幼的土地問題。以上只是簡單發想,社會人才很多,有較長時機規劃、廣徵意見,一定有更好的想法與做法。
比爾蓋茲十八年前的十五項預言,很遺憾都沒有先在台灣落實,其中手機行動支付還因第三方支付法規爭議晚了十多年;這幾年台灣科技產業也總是與典範轉移,包括行動網路與數位經濟擦身而過。社會應記取這些經驗,更勇於承擔風險,源自於台灣的創新才有機會到來。
(作者為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星期透視/一名律師之死,職場暴力何時了


2017-07-23 01:42 聯合報  王如玄/華夏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台南市李姓婦人(左)與丈夫打離婚官司,她與黃姓律師(右)在台南地院開庭後,遭李婦丈夫開車衝撞,律師送醫不治,李婦重傷。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周宗禎/翻攝



受害者上法院求取公道,她及她的律師還要付出生命代價,連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都沒有,誰敢上法院?誰敢爭取自己的權益?那一切司法改革又是為了誰?
實在是令人難過的一條新聞。
雖然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和十三個地方律師公會聯合聲明,表達遺憾、譴責暴力,要求司法院和法務部重新檢視進出司法機關的安全問題。但事實上這樣是不夠的。
律師公會做為一個職業團體,有必要對律師的職業生涯做更多的設計、規劃,尤其是人身安全問題。這個問題暴露,律師個人沒有建立危機意識,公會忽視其應扮演的角色,讓律師們只能單打獨鬥。公部門的司法院及法務部對在野法曹及人民安全的維護,更是輕忽職責。
這件事情的處理,如果只是呼籲及譴責,那將是不了了之。
猶記得陪著家暴受害者出庭應訊時,為躲開加害人、避免加害人跟蹤騷擾時,躲躲藏藏、如驚弓之鳥的日子。還有被威脅恐嚇潑硫酸的心理恐懼,這些不應該一直讓當事人及其律師承擔。
在法院裡,見到雙方當事人互相叫囂,甚或法庭外大打出手,無人制止及干涉,法院內外的鬆散,實在是令人擔心。時代已經不同了,不能再依賴民風純樸自動約束,而應該想想如何在制度面規範,並加強法庭內外安全。
不僅是律師需有安全的司法工作環境,以保障人民訴訟權的行使,事實上職場暴力問題,存在於各行各業,可能是在機構或企業內,也可能是在外執勤的獨自一人工作者。
近年來屢見不鮮的醫院急診室醫護人員遭毆打;關懷高風險家庭、處理家庭暴力受害糾紛的社工人員,或談判職業災害賠償的職災個管員、保險理賠的保險業務員;第一線採訪新聞的媒體記者、深夜工作的超商勞工等,甚至是長照產業的居家照護員,都是發生執行職務安全危害的高風險職業。
針對高風險行業的職場暴力預防,美國、日本、英國及澳洲等國家皆建立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且透過政府和相關職業團體的參與,分門別類依其職業屬性和執行職務環境,訂定不同職業的職業預防暴力指引;我國在民國一○三年七月三日施行的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六條第三項,將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納入規範,並適用於職業安全衛生法的工作者,雖已有起步,但尚未能全面建立職場防暴意識。建議政府必須積極採取以下對策:
一、廣泛建立勞工的職業風險意識辨別能力,並納入工作守則。
二、要求雇主及職業公會提供必要的自我防衛工具,及在外執勤所在地安全措施。
三、發展多樣化的高風險職場暴力預防指引,並與民間職業團體合作訂定,共同參與職場防暴教育。
四、建立職場暴力資源網絡,結合勞政、社政、警政、司法及醫政等資源。同時也必須針對因職場暴力創傷的工作者,提供身心協助及復原措施。
職場暴力零容忍,是最基本的人身安全要求。

柯文哲能替北京反制台獨嗎?


2017-07-23 01:09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北京視柯文哲為兩岸關係虛浮的槓桿,映現出北京對台灣的無奈與沒轍。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楊正海/攝影


北京視柯文哲為兩岸關係虛浮的槓桿,映現出北京對台灣的無奈與沒轍。北京當然以反對台獨為對台關係首要之務,但文攻武嚇了幾十年,台獨聲勢依然,還孕養出了以台獨為母體的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柯文哲能產生反制能量嗎?
北京在馬英九執政時,看來關係較好,但對馬「一中各表」的堅持,其實恨在心裏。在國民黨丟掉政權後,很想把「各表」派打為台獨同路人,所以對馬和國民黨都沒好臉色;俞正聲曾暗批「各色各樣的台獨」,主張「各表」應是其一。這個態度最近愈來愈明顯,新華社索性把名字、名稱都臚列出來。
對於洪秀柱主張的「同表」,開始時稍有好感,那是因「同表」較靠近中共,和北京也來往較勤,不免有相濡以沫之感。但最近也毫不客氣反對,領銜的是環球時報。
中共要的是「一中原則」,過去和馬英九同時主張「九二共識」,但北京的「九二共識」是「一中原則」,異於國民黨「一中各表」。
去年總統大選前,因見蔡英文聲勢高漲,才將「一中原則」改為「反對台獨」,而為「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但核心仍是「一中」。此一中通用於對付各表、同表,它有許多浪漫形容詞,如「一家親」、「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論其定義為何,總之不容各表、共表、台獨,及中華民國。
在此思維下,凡與其相背甚至稍有出入的主張皆受困,台獨不但不予理會,還築起鴻溝成為死敵。廣義的藍營及政治白區裏的,想和它好也好不起來。
相對夠大,夠強的中共,困住了台灣,卻也困住了自己。中共參與國際秩序後,兩岸動武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而是「秩序」會說話、會干預,甚至會對抗。
有大陸退將稱大陸會在二○二○年對台灣動武,但是台灣並未受到驚嚇;立法院照常打架,雖有人說簡直不知死活,但這也說明,台灣人由「處變不驚」而為「處驚不變」久矣,死活有自己想法。
這現象便是所謂北京困住了自己。綠營執政下的台灣,可以離開大陸,可以反中、去中;中共卻不能對台灣撒手,柯文哲的槓桿功能,於焉產生。
功能者,橋梁也,通道也。柯文哲至少目前沒說支持台獨、各表、共表,北京想要說給台灣人聽也希望台灣人說出來的「兩岸一家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他都替北京說了。儘管台灣也有人這麼說,但柯文哲可是台北市長,從他嘴裡說出,有著「第三者」代言感覺。而柯文哲的民意支持度逐漸高升,甚至有超越蔡英文跡象,國民兩黨都對他有幾分棘手,相對為北京解決了它力不從心的困局。
所以,柯文哲去上海,冒出張志軍和他見面,隱隱然拉高到兩岸「久別重逢」團圓效果;柯文哲所要的世大運大陸代表名單,雙城論壇一結束,也就送到了。
在台灣,藍綠雙方都對柯文哲很頭痛,尤其是民進黨。民進黨的大憂,不只是可能失去台北市長,尤該憂的是,柯如果一旦真和北京交心,民進黨賴以生存的「本土」會質變。
至於北京,柯文哲未來政治動向,中共有什麼把握能夠掌握?他曾是「墨綠」,權力多了,很難說不會現原形。如果台灣多了一個柯文哲般反共力量,那麼,北京費盡心機種種對台政策,就淪為獨白了,那時怎麼辦?

宮廟減香掀爭議/減香減金 都是為了健康好


2017-07-23 01:21 聯合報  李東雲/退休教師(台東市)

環保署長李應元(中)昨天到基隆參加淨海活動時,再度澄清政府沒有要滅香。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游明煌/攝影


「封爐滅香」傳聞持續發燒,環保署長李應元說,從頭到尾都沒要「滅香」,是為了身體好,希望盡可能做到「減香、減金、減炮」。
宮廟香火裊繞、持續燃燒金紙,除汙染空氣外更是影響健康;神明遶境鞭炮不斷,整條街煙霧瀰漫加上遍地炮屑,實在讓人受不了。所以我贊成「減香、減金、減炮」。


宮廟減香掀爭議/千錯萬錯 都怪百姓業障重


2017-07-23 01:15 聯合報  莊蕙如/平面設計(台北市)

漫畫 波波


前總統馬英九曾將「鹿茸」解釋為「鹿耳內的毛」,引起社會各界嘲諷,最後馬英九的卸任影片中,還親自罰寫鹿茸定義,聊以自嘲。
去年末,總統府公布新年春聯樣式,寫著「自自冉冉」四個字,全民一頭霧水,總統府解釋出自賴和創作的漢詩〈乙卯元旦書懷〉,隨即遭台灣文學館長發文指正,應是「自自由由」的誤寫;然而,總統府卻又請出賴和之孫辯解,國教院更討論將「自自冉冉」納入辭典。
這樣的做法也體現在近期減香滅香爭議上,各地宮廟及信眾反彈,串連北上「開廟會」;政府事前似未重視,直到要北上前數天,總統發現事態嚴重發怒,政府與執政黨才開始澄清「是減香不是滅香」。
從小被教導民主是以民為主,官員是公僕;如今「政府永遠不會錯」一再重現,民眾如何相信政府在重大決策上能負起責任?會不會自己推行的政策,過了半年又辯稱沒有這回事呢?若真到了這個地步,那不只是民眾的「眼睛業障重」,而是整個台灣的業障都很重。

換座椅、蓋廁所…這樣的前瞻 港都有未來?


2017-07-23 02:08 聯合報  蔡昌男/台鐵運務人員(高雄市)


前瞻基礎建設紛擾不休,媒體報導前瞻受惠最大的高雄,人口數很快會被台中超越。身為軌道從業人員,看到前瞻這麼支持軌道建設,理應高興才對,但卻憂心忡忡。
軌道建設「易生不易養」,具有資本密集特性,有百年歷史的阿里山森林鐵路,由於龐大養護成本,再加上易受天災侵襲,歷經多次經營權轉手,現雖由林務局委託台鐵經營,但每年仍有三億元的虧損。
軌道建設也是勞力密集行業,今年春節期間台鐵運務人員因不滿長期過勞,依法休假,抗議班表;軌道建設要建很容易,但如果沒有永續維運計畫,一窩蜂興建,事後需投入的人力物力,遠比想像要多。
前瞻建設舉債支應,照理每分錢都要用在刀口上,但檢視其內容,發現其實有很多計畫都有檢討必要,以「高鐵左營轉乘台鐵至屏東地區服務優化」為例,這計畫最主要目的,是要提升轉乘運量,提供更便捷運輸,但內容卻是「座椅更新、新增友善廁所、照明燈改為投射燈…」,要提升運量,不是應該增加班次嗎?改善車廂服務設施當然重要,但跟提升運量有何關聯?更看不出有任何前瞻之處!
當外國元首參訪南台灣,看見高雄港壯麗時,他卻看不到港區競爭力日益衰退事實;當他驚嘆高雄亞洲新灣區的建設時,也見證了高雄因不景氣的飯店倒閉潮;當討論高雄捷運使用率、環狀輕軌有多先進時,我卻看到高雄日益嚴重的負債;當我看到其他五都蛻變及成長,高雄仍喊著「重北輕南」,看不到港都的未來要往哪走,昔日能與台北抗衡的城市,如今竟快被台中超越!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藉著基礎建設振興國內經濟,弭平城鄉差距,當然沒錯;但計畫中的每一項真是現階段人民最需要的嗎?
前瞻計畫一點也不前瞻,人民看不到它的未來,政府應有其更上位的施政思維及高度,且能接納諫諍,反思為何反對聲音會這麼多,並適時修正,我想這才是人民最需要的「前瞻」吧!

妥善規畫長照 別讓年輕人「厭老」


2017-07-23 02:04 聯合報  白依/社會趨勢觀察者(高雄市)


日籍老友心情不佳,來台度假,約我茶敘。他在日本教大學生中文,那天以「人生」為題 ,要學生寫作並朗讀。
有位學生寫了廿四個字:「死後都是白骨,退休都成廢物;與其老當廢物,不如早成白骨。」全班亢奮熱烈鼓掌;七十歲的老友感傷不已,那是年輕人壓在內心嫌老的共鳴。
我安慰他,他雖退休卻仍從事教授中文工作,絕非廢物。日本的攝影師笹本恒子一百零三歲,還在工作。他說他知道,但為了工作與年輕人一樣搭車趕路時,總感覺年輕人嫌棄、厭煩的眼光,還是台灣比較好。我告知,日本老人指數是二百一十左右,台灣剛過一百,嫌老、厭老是指數兩百起,必然會發生的事,除非事前防範否則台灣會更慘。
六月初一個晚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籃球場,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與打籃球的年輕人為爭場地起衝突。有大爺大媽將一名年輕男孩擠到牆角,拳打腳踢。被人拍下視頻放送,老人一邊罵,還一邊指責年輕人為什麼罵人?還有老人打人卻挑釁「你敢動我試試看,你想花多少錢?」透過視頻傳送後,引起網民對老人撻伐,新生代演員蔣勁夫在微博寫道:人們常說要尊敬老者,這個尊敬,是指尊敬他們的行為而不是年齡,如果長輩有不對的地方,不需要礙於年長去尊敬或視而不見,反而應該提出批評和指正。引起了對「為老不尊」老人抗拒的共鳴。
不久前,在韓國咖啡廳與朋友聊天,聽到旁邊坐兩位年輕女孩聊天,甲說拒絕男友求婚,因為男友父母身體很差,嫁過去就成了看護,當然不幹。乙說也拒絕男友求婚,甲問:「他父母不是身體很好嗎?」乙說:「很好才有遠憂,他們活到八九十歲,自己也六七十歲了,去照顧他們不更慘。」甲說:聽說上海女人尋求的對象是「汽車洋房,父母雙亡。」真是經典。朋友想去指責,被我阻止。
這是東亞社會因高齡化、少子化日形嚴重的普遍問題,老人與年輕人的對立與衝突,只會加劇嚴重。
預防老青對立,道德規勸效果有限,務實做法是詳盡規畫周全妥善的長照政策,才不會讓年輕人因害怕「家有一老,全家都倒」而不敢婚嫁。老人的休閒場合,年輕人的運動場地應普遍設置,才不致爭場地而對立衝突。年輕人公民道德教育,固應加強恤老、扶老、助老觀念,老人也應加強「為老受尊」「老有所用」的教育與訓練。
月初,因溪頭森林區老人橫躺族霸道,引發討論。你可看到年輕人在網路對這些老人行為的批評,政府不應忽視。想想日本曾努力防範,至今仍難免有嫌老、厭老現象;再過七、八年,台灣老人指數破兩百時,若不早作防範,屆時老青對立衝突或會讓社會崩解。
據友人轉述,一六年台灣總統選舉,宋楚瑜因自身感受及社會體認深刻,對老人社會做過詳細研究。當時友人曾問:「你能勝選嗎?」他說:「參選的人必須先考慮對社會目前及未來的責任,能否勝任;若勝選而不能勝任,不只是一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國家社會的失陷。」印象深刻,如今看來民進黨與蔡英文總統,勝選完全執政了,但能勝任嗎?

任意吐納 民主空氣變瘴氣


2017-07-23 01:22 聯合報  伍華英/教(彰縣員林)


赴陸旅遊不是第一次,不過這次的北京之旅,卻讓我有許多新的體驗。
紫禁城、頤和園、長城等熱點,每天遊客何其多,卻見不到滿坑滿谷的垃圾。隨處可見揹著鐵畚箕的服務員,手持長夾,不停在人群中撿拾垃圾。不只觀光區,連通衢街道,一樣乾淨無比。更明顯的是,從前總是震耳欲聾的汽車喇叭聲,現在已成絕響。
聽說這是北京當局一聲令下,全民就得嚴守的規定。導遊還戲謔說:「北京灰灰的天空,政府哪天想要它變藍,它就得變藍...只要宣布幾個大廠停工就成了!」
北京的天空也許難見太陽露臉,但從觀光角度卻覺得物和景明,處處亮點。反觀台灣,自由民主的空氣應是令人舒活的,但任意揮霍吐納後,只剩一片烏煙瘴氣。

競選時有嘴 當選後無耳


2017-07-23 00:58 聯合報  洪太/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網路LINE上瘋傳一段影片,短短幾天我就收到不下十個人傳給我;影片中有一個人言真意摯的說:「在我身後就是總統府,但是人民的聲音不管怎麼大聲,到了凱道就停住了,我身後的總統府離廣場上的人民只有幾百公尺,但在總統府裡面的人就是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政府無能、政府無心、政府無感、政府對人民的痛苦麻木不仁,這就是此時此刻台灣人民普遍的感受」,這是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說的一段話,這段話讓多少人熱血沸騰,讓多少百姓信任並寄予期望。
「你不覺得很諷刺嗎?當時用這番話批評他人,如今卻是對她的最好寫照,是我們百姓笨?還是政客太聰明?」朋友A君在群組上寫下這段話,B君回應說:「政客真的很聰明,他們總說漂亮的話,不過蔡總統真的很神,她說的現象適用於過去和現在的好幾任總統」,我也在上面回應:「期許下一任總統不再只會說漂亮的話」,這一回應居然讓對話停止,大家只傳嘆息的圖片。
最近跟幾位在教育界服務的朋友聊天,他們提到現在教育圈有一個現象就是「很敢講」,他們說許多長官初上任即放大話,任內要做哪些變革,爭取哪些補助?完成哪些建設?讓大家充滿期待,但事實證明到她下台那天,完成率極低甚至掛零,但她還是說:「我很驕傲我努力過了」,留給期待落空的屬下更多傷感。
「這時代講行銷、重包裝,我們很難再看到踏實做事的人!」阿麗的感慨我能夠了解,但是我也樂觀相信,凡事物極必反,當人民一再掀開包裝紙,面對一次又一次失望之後,會回頭省思內涵的重要性。
「我們都是在教育福田,努力用心耕耘的人,播下了種子,也許不會鬱鬱成林,但總會有一樹成蔭,至於其他空有一張嘴,不耕耘,只會在樹蔭下說大話批評的人,總會面臨稻禾枯死、農田乾涸的時刻。」我這麼說他們直點頭。
我想到前幾天一個大學畢業,要到國中實習的孩子來找我,他興奮的說起未來的規劃,及他看到教育現場的一些狀況,他想要如何去改變;我看著眼前孩子鬥志昂揚,不加阻止,讓他盡情地訴說理想抱負。
「我跟主任說我想看甚麼、學甚麼,但主任似乎冷冷地要我聽他的安排即可。」他提起跟實習學校主任碰面的事,我說主任有心幫你安排,他知道甚麼是適合你學習的,先別急著批判或求表現,穩紮穩打的學習吧!」
他點點頭,情緒稍微平復,希望我給他建言。
「孩子!我希望你在遭遇困難時,能堅持初衷,不要忘記本意;在面臨名利誘惑關頭時,莫忘初衷,不要忘記本性;在春風得意時,省思初衷,不要忘了本我。」他專注地聽著我對他的期許,乖巧的點頭應允,說他不會讓我失望。
再一次問他可還記得我最在乎甚麼?他說是品德,我微笑點點頭,告訴他一個人坐再高官位,若無品德,除了無法讓人信任景仰外,也無法讓人停止對他的嘲弄恥笑。
當我在說這些話時,手機叮咚又有LINE進來,竟然又是蔡總統的那段影片,我嘆了口氣,學生問我怎麼了。
「是段嘲弄的影片!」我說完刪掉它;但,蔡總統您有辦法刪掉它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
.王正方/你們又不是活不下去!
.王健壯/蔡政府仍有動員戡亂思維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2017-07-22 21:30 聯合報  葉丙成

游泳女將「丁妹」丁聖祐以短片控訴游泳協會在世大運的國手選拔「黑箱作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本會期第二次臨時會結束。現在全民都在看,執政黨團到底會不會把攸關體育改革的「國民體育法修正案」三讀,排入八月下旬的第三次臨時會議程?究竟是真有決心要進行體育改革,還是只是說得一口好改革?
日前選手丁妹與一群熱血改革台灣體育的年輕人「體育改革聯會」,在網路上抗議世大運游泳選手遴選的黑箱作業。遴選作業的種種不合理,很快地引起全台民眾的注意與聲援。在體育署與泳協的記者會中,泳協甚至表示要因此而取消所有台灣選手在世大運游泳女子單項的參賽權。台灣花了納稅人如此多的錢舉辦世大運,而今我們的選手卻要被自己的協會剝奪在家鄉參與世界級賽事?這種匪夷所思、獨斷獨行的說法,迅速引起了全台民眾的怒火。
這並非單一事件,過去幾年已有好幾位優秀的網球選手、羽球選手、排球選手、桌球選手,拿自己的運動生命可能被封殺做賭注,勇敢地發聲讓台灣社會知道選手受壓迫的心酸。這些勇敢的選手們要求體育改革的呼聲,得到了全民的聲援。如果說,在很難形成共識的台灣,有什麼是讓全民都高度有共識的,體育改革絕對是頭三名之一!
行政院林全院長在去年八月奧運結束後,宣示要體育改革並檢討各運動協會。立法委員們透過修改「國民體育法」,引入許多新規定:開放民眾參與協會、選手擔任協會理事席次不得低於五分之一、財務透明化、禁止協會近親繁殖(三等親內不得同時擔任理監事)等。
過程之中,教育文化委員會的執政黨立委黃國書、蘇巧慧、張廖萬堅、何欣純、許智傑,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諸位,都對國體法修正案的推動非常盡心盡力。他們的努力值得喝采!可惜的是,在五月底即將三讀時,因有政黨要求政黨協商,法案進入了黨團協商冷凍期一個月。
然而,一個月冷凍期已在六月底結束。現在能否排入八月的本會期最後一次臨時會,已全懸乎執政黨團的決定。固然上述在教育文化委員會的諸位執政黨立委,對於推動國體法修正案三讀,都全力支持。但至今仍未見執政黨團公開宣示將國體法修正案列入第三次臨時會議程。早在五月底時,跨黨派的立委便承諾會在八月的第三次臨時會結束前完成國體法三讀。我們不知道,為何至今還未被排入?
我們在此呼籲執政黨團,切莫忽視台灣民眾對體育改革的高度共識與殷切期望。若此次執政黨團決定不將國體法修正案三讀排入於第三次臨時會,未來體壇若有任何亂象及其所引起的民怨,執政黨將無從推拖他黨、他人,從此以後所有責任執政黨都必須概括承受。執政黨團是否有這個心理準備了呢?
有意角逐百里侯的諸位執政黨立委:黃偉哲、王定宇、陳亭妃、葉宜津、林俊憲、邱議瑩、林岱樺、陳其邁、管碧玲、趙天麟、劉世芳、吳秉叡、高志鵬,請問是否能與全民分享一下看法?讓全民知道您是否會強力支持國體法修正案三讀列入第三次臨時會議程呢?請問您是否會在黨團內全力推動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